四中初二《4、蜡烛》姜晓菲.docx
蜡烛新授课导学案【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理解人物思想感情。2、品味这篇战地通讯中意蕴丰富、意味深长的句子。3、体味文章思想感情,教育学生珍视现在的幸福生活,珍爱世界和平。【学习重难点】1、把握老妇人这一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思想感情。2、体会反法西斯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课前预习区】【知识链接】一.作者简介:西蒙诺夫是前苏联作家,生于军官家庭。1934年开始写作。1938年毕业于高尔基文学 院。曾任文学报主编、新世界杂志编委、文学俄罗斯报编委等职。1939年任军 事记者,以后一直从事战争题材的创作。剧本我城一少年(1941)表达了苏联人民对即 将来临的战争的必胜信心,长篇小说日日夜夜(19431944),描写了苏红军在保卫斯大 林格勒战役中的英勇事迹。战争后期,曾随军经过东欧各国,直至柏林,写有特写和短篇故 事集从黑海到巴伦支海(4卷)。战后曾到过美国,写有剧本俄罗斯问题(1946),该 剧本揭露了美国统治集团发动新战争的企图。还发表有诗集友与敌。我城一少年俄 罗斯人日日夜夜俄罗斯问题友与敌均获得斯大林奖金。西蒙诺夫曾于1949年10月访问我国。1950年出版战斗的中国一书,描写了中国 人民进行的解放战争。1957年至1971年发表生者与死者三部曲获1974年列宁奖金。 二.时代背景:蜡烛是一篇战地通讯,是一个真实的故事。1944年,苏联红军进行战略反攻,分 别从南北两侧驱逐法西斯德军。西蒙诺夫作为随军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收集到了这那么感人 肺腑的故事。这那么故事选自散文特写集从黑海到巴伦支海。三.相关知识:通讯属记叙文文体,也是报纸常用的文章样式之一,包括人物通讯、事件通讯等。通讯 运用的表达方式是叙事,其中主要是记叙的成分。【基础知识梳理】一、给画线的字注音:瓦砾 地窖 鞠躬 颤巍巍 匍匐 腋窝 直出迫击炮 烛乱 削去 掴 篁立 肃穆二、熟读课文,感受蕴含的情感。【互动探究区】【探究活动一】整体感知,读一读学生听读课文,概述文章内容 蜡烛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注意:复述故事的时候,注意讲清楚故事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探究活动二】研读赏析,品一品1.文章中的蜡烛除了实指“蜡烛”外,还有没有其他深刻的含义?(1)(2)(3) .珍藏了 45年的结婚蜡烛点燃在红军战士的坟头,老妇人又静静地在寒夜守护着红军战士。全文就是这样在诗意般的境界中抒写了那“不会熄灭的火焰”,这样的结尾又有怎样的含意?2 .这篇战地通讯非常感人,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这样的艺术效果是怎样产生的?事件感人、人物感人(选材上、写法上如突出环境、突出蜡烛等细节)(1)环境和战争场面(2)老妇的行动、动作描写(3)外物的衬托.总结一下老妇人的形象。3 .老妇人拿出自己珍藏多年的蜡烛出来说明了什么?并说说这个人物形象身上寄托着作者 怎样的感情。【探究活动三】质疑问难,说一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是否还有疑难问题悬而未决?如果有,请提出来大家一起讨 论解决。【拓展延伸区】我们经常什么时候、什么场合用到蜡烛?蜡烛在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时间都代表不同的 寓意。【作业超市】1 课后练习二2、导与学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