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浣溪沙-凤髻抛残秋草生》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docx
-
资源ID:36159579
资源大小:11.49KB
全文页数: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纳兰性德《浣溪沙-凤髻抛残秋草生》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docx
浣溪沙凤髻抛残秋草生纳兰性德清代凤髻抛残秋草生,高梧湿月冷无声。当时七夕记深盟。信得羽衣传钿合,悔教罗袜葬倾城。人间空唱雨淋铃。译文凤髻散乱,枯黄的秋草到处生长。天上的月亮给人湿润的感觉,好像哭过一般, 冰冷没有声息。当年每逢七夕之夜,我们都在月下互诉着山盟海誓。而今,只剩 我一个人伴着寒月哭泣。原来相信仙人可以传递亡妻的信物,但后悔的是她的遗物都与她一同埋葬了。亡 妻已逝,如今唯有自己空自怅痛了,凭吊美好的曾经。注释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时期人西施浣纱于假设耶溪而得名,后用作词牌名, 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此调有平仄两体。全词分上下两片,上片三句全 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 上口,为婉约派与豪放派多数词人所常用。凤髻(ji)抛残:谓凤髻散乱。比喻为爱妻逝去,掩埋了。凤髻:古代女子的一 种发型。唐宇文氏妆台记载:“周文王于髻上加珠翠翘花,傅之铅粉,其髻 高名日凤髻。”此处借指亡妻。湿月:湿润之月。形容月亮给人以湿润的感觉。羽衣:原指鸟羽毛所织之衣,后代指道土或神仙所著之衣,此处借指神仙。钿(di an)合:镶有金、银、玉、贝等之首饰合。古代常以之作为表示爱情的信物。白 居易长恨歌:“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罗袜:丝罗织成之袜。此处代指亡妻的遗物。倾城,美女之代称,语出汉书外 戚传上李夫人。这里代指亡妻。雨淋铃:即雨霖铃。唐教坊曲名。据唐郑处诲唐明皇杂录补遗云:“明皇既 幸蜀,西南行初入斜谷,属霖雨涉旬,于栈道雨中闻铃,音与山相应。上既悼念 贵妃,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这里是说亡妻已逝,如今唯有自己 空自怅痛了。创作背景纳兰性德的妻子卢氏亡于康熙年间,纳兰因此精神上受到极大的打击,为了表达对亡妻的怀念与哀思,故作下此词。赏析这是一首悼亡之作。词中借唐明皇与杨贵妃之典故,将其对亡妻绵绵无尽的 怀念与深邃哀思流畅地表达出来了。首句"凤髻抛残秋草生”言妻子逝世。“凤髻”指古代女子的一种发型。唐 宇文氏妆台记载:“周文王于髻上加珠翠翘花,傅之铅粉,其髻高名曰凤髻。" “凤髻抛残”,是说爱妻已凄然逝去,掩埋入土,她的坟头,秋草已生,不甚萧 瑟。“高梧湿月冷无声”句描绘了一幅无限凄凉的月景。妻子去后,作者神思茕 茕,而梧桐依旧,寒月皎皎,湿润欲泪,四处阴冷,一片阊寂。临此寞寞落落之 景,作者不禁想起七夕时的深盟。据陈鸿长恨歌传云:天宝十载,唐玄宗与 杨玉环在骊山避暑,适逢七月七日之夕。玉环独与玄宗“凭肩而立,因仰天感牛 女事,密相誓心,愿世世为夫妇。”“当时七夕记深盟”句即用玄宗杨妃之事来自 比,言自己和妻子也曾像李杨一般发出“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的旦旦信誓。下片尽言悼亡之情。“信得”两句亦用李杨典故以自指。据陈鸿长恨歌传, 安史之乱后,唐玄宗复归长安,对杨贵妃思怀沉痛不已,遂命道士寻觅,后道士 访得玉环,玉环那么“指碧衣取金钿合,各析其半,授使者(指道士)。曰:'为谢 太上皇,谨献是物,寻旧好也。'”此处作者的意思是说,来相信道士可以传递亡 妻的信物,但后悔的是她的遗物都与她一同埋葬了,因此就不能如玄宗一般,“唯 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此言一出,即谓两人之间已完全阴阳相隔, 不能再幽情相传,一腔心曲,再也无法共叙。于是只能“人间空唱雨淋铃”。“人 间空唱雨淋铃”,作者用此语,意谓亡妻已逝,滚滚红尘,茫茫人间,如今唯有 自己空自怅痛了。一句“人间空唱雨淋铃”,悲恻凄绝,哀伤怆”,唱出了纳兰字 字泣血的心声,如寡妇夜哭,缠绵幽咽,不能终听。全词婉丽凄清,没有矫揉造作的成分,真挚深切令人读罢不禁黯然神伤。作者介绍纳兰性德(1655 1685),满洲人,字容假设,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 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 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 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 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 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一一“人生假设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 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