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的《张好好诗》背后有怎样的故事?.docx
杜牧的张好好诗背后有怎样的故事?杜牧我们都不陌生,晚唐的大诗人。杜牧是世家子弟,他的祖上 是西晋名将杜预,三国演义的最后一回就是讲杜预带兵灭东吴, 西晋统一全国的故事。杜牧的爷爷当过宰相,他自己也很争气,25 岁就以第五名的好成绩考中了进士,被很多朝廷大臣看好,杜牧本人 自然也很想成就一番大事业。但杜牧的仕途并不顺利,起点只是一个幕僚而已。在我们很多人 的印象当中,中了进士至少能得到一个七品县令当吧,其实殿试后给 中进士者直接授官是宋代以后的传统,在唐代,中了科举只是有了一 种做官的资格,还需要经过吏部的考试,合格才能投官。杜牧被授予 弘文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的官职,参军就是参谋的意思,也 就是幕僚。大和二年(828年)的十月份,也就是在杜牧进士及第的八个月 之后,他随着外放江西观察使的沈传师去了洪州,也就是今天的江西 南昌一带,开始了他长达十多年的幕府生涯。杜牧的顶头上司沈传师很欣赏他的才华,沈家与杜家是世交,沈 传师和他的兄弟沈述师文艺水平都不错,沈传师还是一位造诣很高的 书法家,因此他们和杜牧的关系相当密切。杜牧曾经为李贺的诗集作 序,就是应沈述师所请。当时沈家兄弟经常请杜牧和其他文人到家里 吃饭,欣赏歌舞。在沈家,杜牧遇到了年仅十三岁、容颜美丽、歌声 曼妙的张好好,惊为天人。他在诗中这样描写当时对张好好的印象:君为豫章姝,十三才有余。翠茁凤生尾,丹叶莲含附。高阁倚天半,章江联碧虚。此地试君唱,特使华筵铺。主公顾四座,始讶来蹦胴。吴娃起引赞,低回映长裾。双鬟可高下,才过青罗襦。盼盼乍垂袖,一声雏凤呼。繁弦迸关纽,塞管裂圆芦。众音不能逐,袅袅穿云衢。这段诗句写杜牧回忆初见张好好时的感受,描写她高歌一曲,不 仅四座惊叹,甚至让伴奏的器乐都相形失色,张好好的歌声压过了 “众 音”,仿佛能够传到白云之上。作为主人的沈传师对色艺双绝的张好好是感叹又感叹,让她被编 入乐籍,成为专门在官吏宴会时表演的歌伎。之后每每饮宴之间,沈 家就召张好好前来助兴,作为幕僚的杜牧与张好好日久生情,他在诗 中写道:主公再三叹,谓言天下殊。赠之天马锦,副以水犀梳。龙沙看秋浪,明月游东湖。自此每相见,三日已为疏。诗里写,每次相见,即使只过了三天,也觉得太久了。随后,张 好好出落得越发标致,一年后,杜牧随沈传师调任到宣州,张好好也被带到了宣州。杜牧也明白,酒宴上的欢愉,终究是只是昙花一现, 不能长久,他又在诗中写道:玉质随月满,绛唇渐轻巧,旌筛忽东下,霜凋谢楼树,身外任尘土,艳态逐春舒。云步转虚徐。笙歌随舶炉。沙暖句溪蒲。樽前极欢娱。但杜牧没有想到的是,两年之后,沈传师的弟弟沈述师将张好好 纳为了妾,虽然当时沈家在婚聘张好好的时候也是优待有加,但这却 成为了张好好命运悲剧的开始。这首长诗也迎来了转折,对这段经历, 杜牧在诗中是这样写的:飘然集仙客,讽赋欺相如。聘之碧瑶佩,载以紫云车。洞闭水声远,月高蟾影孤。尔来未几岁,散尽高阳徒。“洞闭水声远,月高蟾影孤”这两句,刻画出张好好婚后孤独的 生活,接下来没有几年,沈家的宾客们也都散去了。此时杜牧也离开 了宣州,去往扬州任职。两年之后,大和九年(835),杜牧被朝廷征召,担任监察御史, 八月份去往东都洛阳上任。没想到,他在洛阳城遇到了张好好。原来 张好好已经被抛弃,为了生计,她只能在洛阳城当毋卖酒。杜牧这一年32岁,年纪轻轻,须发却已经有了白色,他感慨万千,为张好好写下了这首诗。长诗的最后,杜牧写下这样的句子:洛城重相见, 怪我苦何事, 朋游今在否, 门馆恸哭后, 斜日挂衰柳, 洒尽满襟泪,婵绰为当声。少年垂白须。落拓更能无?水云秋景初。凉风生座隅。短歌聊一书。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杜牧再度见到张好好时的情景。当时张好好其 实也才十八九岁,却已经历了人世的沧桑,而杜牧虽然年纪不大,却 也因为仕途不顺被折腾得白了头。他们两人当时应该说了很多话,杜 牧一定是感慨万千,这才能一气呵成地写出这样好的书法作品。张好 好接受了杜牧为她写的长诗,也许,他们之间确实有过非同一般的感 情。张好好后来的故事,史籍上没有太多的记载。据说在她出嫁之时, 曾经也给杜牧写下一首诗孤灯残月伴闲愁,几度凄然几度秋。哪得哀情酬旧约,从今而后谢风流。是否确有其事,无法考证,我个人觉得可能是后人的伪作。不过, 人们似乎更愿意相信张好好真的写过这样一首诗,这样两个人的故事 就成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甚至还有些人编出一些情节,说张好好 在杜牧去世后专门去长安祭拜他。这其实也是在人们的合理想象之中。 对一个人来讲,最失败的人合理想象之中。对一个人来讲,最失败的 人生还不是有情人不能成眷属,而是根本就没有真的爱过或者被爱过。 后世的文人从张好好诗中想象出一个非常完整的却又非常凄美的 爱情故事,其实是寄托自己对于爱情的渴望。杜牧在历史上被看成是风流才子,这和他自己写下的一些香艳诗 歌不无关系。比方为人所熟知的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后来,春风十里成了扬州的代名词,宋代姜夔写下的扬州慢 这首词中,就是用春风十里四个字来代指扬州,还专门提到了杜牧的赠别和遣怀这两首诗。不过,如果认为杜牧就只是风流多情,可能是冤枉了他。相传杜 牧在宣城时有一次去湖州游玩,见到一位十多岁的少女,喜欢得不得 了,就给那家人送上重礼,相约十年后到此娶她。然而他人在官场, 身不由己,等他再到湖州,当上了湖州刺史时,已经是十四年之后。 那位少女没有等到杜牧,此时已经嫁人三年,有了三个孩子了。杜牧 又是感慨万千,写下了一首怅诗:自是寻春去较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这个故事有史籍记载,可信度相对较高。唐阙史中是这样记载的:“杜牧在宣州幕时,曾游湖州,见鸦头女,年十馀,惊为国色, 以重市结之,与母约日:'吾不不年,必守此郡。十年从尔所适。' 大中三年,(杜牧)始授湖州刺史,比至郡,那么已十四年矣。所约者, 已从人三载,而生三子。因赋诗以自伤。”应该讲,杜牧是一个感情非常柔软,对女性充满同情的诗人。比 如他还写了一首很有名的长诗杜秋娘诗,从诗句中我们多少能够 读出杜牧是一个怎样的人。对杜牧来讲,错过了张好好,错过了湖州的少女,他在感情生活 上肯定有很多遗憾,但是他还能活下去。对他而言,最大的打击仍然 只会是在仕途上。套用米兰昆德拉小说的名字,也许感情对杜牧来 讲是生命中的不可承受之轻,虽然有时轻得让他喘不过气。但是对张 好好而言,感情也许就是她生活的全部了,由此带来的命运沧桑,对 她来讲都是不可承受之重。我们今天要感谢像杜牧这样的诗人,他们记录了自己,记录了他 人,记录了情感,也记录了社会。正是通过他们的作品,我们才对自 我、对世界有更深刻的认识。什么是文艺,文艺,就是能够拨动我们 心里最脆弱的那根弦,不只是让我们欣赏作品的精美,也让我们与作 者产生共鸣,思绪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