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找次品教案.doc
课题:找次品授课人:姜依铭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经历严密的推理过程,让学生感悟到从多个测品中找一个重一些或轻一些的次品的方法;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同时重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2能用简洁的方法记录设计方案,并能有条理地进行交流。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在找次品中,经历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的思维过程, 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教学难点: 发现并感受“分成三份,尽量平均分”是最快的方法。教学准备: 课件 教具彩色吸铁石教学过程:一 创境引入 初步感知(1)谈话:大家喜欢吃木糖醇吗?老师这里有三瓶,不过有瓶被小朋友偷吃了两粒,吃掉两粒的那一瓶重量自然就变得轻一些。重量变轻了我们就可以称它为(拖长音,表示疑问。)你能帮我找出次品来吗?如果用天平来称,至少几次才能保证找到次品呢?(2)方法讨论方法一:一个一个地称重量,共称3次。请一个学生上讲台当天平演示:方法二:同时称,天平左边放1瓶右边放1瓶下边放1瓶,如果天平平衡,下边1瓶为次品;如果天平不平衡,翘起来的1瓶为次品。 整理板书:平 衡 剩下的是次品 不平衡 翘起的是次品(3) 请一个学生用吸铁石演示:在黑板上画一架天平,利用吸铁石,如果天平平衡,剩下1瓶为次品;(生边说指)如果天平不平衡,翘起来的1瓶为次品。(4) 看着课件再次整理思路。(5) 激发探究欲望:同学们真了不起!只称1次就从3瓶中找出了次品,如果是混进了2187瓶中(课件出示)用天平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处这瓶次品呢?(学生猜测2186次,1093次等)那到底称几次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大家觉得2187这个数据是不是有点大呀?解决问题时,面对一些比较庞大的数据,我们往往可以采取一种策略,谁知道是什么?(简化)二、合作探究,深入讨论 (1)策略化繁为简(随机板书),也就是把数据转化地小一些,就是两位同学说的化简。简到什么程度呢?3瓶刚才我们研究过了,现在我们研究几瓶好呢?5瓶和我们书上的练习题1刚好一模一样,我们就先来研究如果5瓶当中有1瓶次品,用天平称称,至少几次保证找到? (2)汇报展示。(拿小磁铁在黑板上演示)方法一:先拿2瓶放在天平左右两端,如果天平不平衡,翘起来的1 瓶为次品;如果天平平衡,再拿2瓶放在天平左右两端,如果天平不平衡,翘起来的1瓶为次品;如果天平平衡,剩下1瓶为次品。方法二:天平左边2瓶右边2瓶剩下1瓶,如果天平平衡,剩下1瓶为次品;如果天平不平衡,把翘起来的2瓶再称1次,这时翘起来的那1瓶为次品。板书整理: 5(1,1,3)(1,1,1) 2次 5(2,2,1)(1,1) 2次 (3)现在研究了5瓶但距离2187瓶还是很远那研究几瓶呢?取一位数中最大的“9”吧,可以画一画,也可以像黑板上一样写一写。 (4)学生讨论根据学生汇报整理,(注意“保证”可以称出次品的前提) 板 书: 9(3,3,3)3(1,1,1) 2次 9(2,2,2,2,1)2(1,1) 3次 9(4,4,1)4(2,2)2(1,1) 3次 9(1,1,1,1,1,1,1,1,1) 4次 (5)观察上表,发现规律:提问:称的次数少的那组有什么奥秘吗? (6)引导:把9瓶分成了三组,也就是把总数分成了三组。称一下就可以把范围缩到最小。 (7)再次质疑:那是不是其他数也有这样的规律呢?举个例子如果12瓶时有同学可以说一说用刚刚发现的规律来称,怎么称?学生回答整理板书:13(4,4,4)4(2,2)2(1,1) 3次 (8)验证规律:有更少的方法吗?学生汇报预设: 12(6,6)(3,3)(1,1,1,) 3次 12(3,3,6)(3,3)(1,1,1) 3次 12(2,2,2,2,2,2)(1,1) 4次 (9)小结:尽量分成三份,保证称的次数少。三、拓展练习,升华提高 (1)尝试练习:有27瓶口香糖,其中有一个较轻的是次品,保证找到次品,最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到次品? 学生汇报后师课件出示: 27(9,9,9)9(3,3,3) 3(1,1,1) 共3次 (2)如果是81瓶呢? 学生汇报后,师课件出示:81(27,27,27)27 共4次 (3)首尾呼应:猜猜接下来我会问几瓶? (2187瓶)需要称几次?(7次) 四回顾全课,总结梳理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策略:化繁为简主题:找次品方法:尽量分成三份,保证称的次数最少。整理一下这节课学的知识看着表格你能说说吗?要辨别的物品数量保证能找出次品至少需要测的次数21342567891032728481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