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偏头痛诊断治疗指南完整版.doc

    • 资源ID:36169848       资源大小:503KB        全文页数:12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3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偏头痛诊断治疗指南完整版.doc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Pain Medicine 2011,17,(2)中国偏头痛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 头面痛学组(按姓氏汉语拼音顺序排列)李舜伟1 李焰生2 刘若卓3 乔向阳4 万琪5 杨晓苏6 于生元3, 于挺敏7 邹静21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2上海仁济医院神经内科;3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4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5江苏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6湖南 神经内科;7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通讯作者: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北京100853 Email:目录第一章、 背景第二章、 偏头痛的临床表现一、发作的临床表现(一)前驱期(二)先兆期(三)头痛期(四)恢复期二、发作的诱发因素第三章、 偏头痛的分类和诊断一、国际头痛与偏头痛分类二、偏头痛的诊断(一)病史采集(二)体格检查(三)预警信号(四) 偏头痛诊断标准1.无先兆偏头痛的诊断标准2.有先兆偏头痛的诊断标准(五) 辅助检查与鉴别继发性头痛1.血液检查2.脑电图3经颅多普勒超声4.腰椎穿刺5.CT和MRI检查(六)与其他原发性头痛的鉴别诊断(七)其它类型偏头痛的诊断1.儿童偏头痛2月经性偏头痛3.慢性偏头痛4.偏头痛持续状态三、偏头痛的评估(一)对头痛程度的评估(二)偏头痛残疾程度评估问卷(三)头痛影响测定(四)偏头痛筛选问卷第四章、 偏头痛的急性期治疗和预防治疗一、防治原则(一)基本原则(二)患者教育(三)非药物预防(四)头痛门诊(中心)的建立与转诊二、急性期药物治疗(一)急性期治疗目的(二)急性期治疗有效性指标(三)急性期治疗药物评价1非特异性药物(1)NSAIDS(2)其他药物2特异性药物(1)曲谱坦类(2)麦角胺类(3)Gepant类药物3复方制剂(四)成人偏头痛急性期治疗药物推荐(五)急性期治疗药物的选择和使用原则(六)部分特殊情况的急性期药物治疗1严重偏头痛发作或偏头痛持续状态2偏头痛缓解后再发3儿童偏头痛4妊娠、哺乳期偏头痛三、预防性药物治疗(一)预防性治疗目的(二)预防性治疗有效性指标(三)预防性药物治疗指证(四)预防性治疗药物与评价1受体阻滞剂2离子通道阻滞剂3抗癫痫药4抗抑郁药5NSAIDS6其他药物(五)预防性治疗药物推荐(六)预防性治疗药物选择和使用原则(七)部分特殊情况的偏头痛预防治疗1儿童偏头痛(1)非药物治疗(2)药物治疗2月经期与月经相关偏头痛3妊娠与哺乳期偏头痛4慢性偏头痛四、其他(替代)治疗(一)中医治疗(中药针灸推拿)(二)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三)外科治疗第一章 背景偏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疾患,各国报道的年患病率女性为3.3% 32.6%,男性为0.7%16.1%1。偏头痛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首次发病多于青春期。青春期前的儿童患病率约为4,男女相差不大。青春期后,女性患病率增高远较男性为著,大约到40岁左右达到高峰。偏头痛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是巨大的,超过12的患者的头痛会影响工作或学习,近13的患者可因头痛而缺工或缺课。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2001年世界卫生报告将常见疾病按健康寿命损失年(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YLD)进行排列,偏头痛位列前20位,并将严重偏头痛定为最致残的慢性疾病,类同于痴呆、四肢瘫痪和严重精神病2。偏头痛除疾病本身可造成损害外,还可以进一步导致其它损害。迄今为止已有多项基于大宗人群的关于偏头痛与脑卒中相互关系的研究,研究结果提示偏头痛是脑卒中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偏头痛者发生缺血性卒中、不稳定心绞痛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均高于无偏头痛者36。尤其是有先兆偏头痛者发生卒中的风险更高,还与冠心病的高风险有关79。此外,偏头痛还可以导致亚临床的脑白质病变10,偏头痛者后循环无症状性脑梗死的发病率升高11,偏头痛者头颅MRI出现脑白质病变的风险比无偏头痛者升高,即使没有脑血管危险因素的年轻偏头痛者,该风险也升高12。偏头痛的反复发作还可导致认知功能下降13,主要为言语能力的下降15。偏头痛还可与多种疾病共患,如癫痫14、抑郁症与情感性精神障碍15。女性有先兆偏头痛患者出现抑郁以与抑郁伴发焦虑的比例较无先兆偏头痛者高16。长期以来,我国广大医务人员针对偏头痛开展了不少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为减轻疾病痛苦、减少疾病负担做出了很大的努力。2006年“偏头痛诊治专家共识”发表后,我国广大医生积极参加对偏头痛的防治工作,对偏头痛认识和诊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主要表现在:偏头痛的概念更加普与;偏头痛对健康的影响更受关注;专业研究和学术交流更多;加入了国际头痛协会(International Headache Society,IHS);首次准确地调查了全国各地偏头痛患者情况;成立中国国际头痛临床中心和30家全国头痛中心。尽管如此,依然存在许多不足:(1)偏头痛理论与相关临床知识并没有得到广泛普与;许多医务工作者依然习惯于用旧的知识去处理偏头痛患者,甚至许多医生在概念上仍然模糊不清;(2)还不能与时更新和正确使用循证医学的依据去指导临床工作;(3)还不能用正确的理论和方法指导临床和正确分析临床资料,致许多发表的论文谬误甚多;(4)许多新版教科书和专著中没有与时更新内容,使落后的方法和治疗依然盛行。为进一步规范我国广大医生对偏头痛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国际头痛学会中国分会组织部分从事偏头痛诊疗的专家制定本指南。鉴于偏头痛的病理生理过程尚未明了,有关的研究证据并不丰富,故在临床决策中,不仅应参照本指南,还要结合具体情况与患者的个体特点。本指南适用于神经科、全科、普通内科与疼痛科医师。本指南的制定遵循循证医学原则。鉴于国际头痛学会IHS的分类诊断标准为1988年颁布,1990年左右在国内开始推广,故确定检索自1988年后的英文发表的国外文献和1990年后发表的国内文献。通过对设计合理、较具价值的研究文献进行总结分析,按照“评估、制定与评价推荐的分级”(The 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GRADE)的要求将证据质量分为4级17:级证据(高质量证据):未来研究几乎不可能改变现有疗效评价结果的可信度;级证据(中等质量证据):未来研究可能对现有疗效评估有重要影响;级证据(低质量证据):未来研究很有可能对现有疗效评估有重要影响,改变评估结果可信度的可能性较大;级证据(极低质量证据):任何疗效的评估都很不确定。在此基础上经专家讨论给出2级推荐意见17:A级推荐(强推荐):明确显示干预措施利大于弊或弊大于利。多数患者适用于推荐方案,仅少数患者不适合;对于临床医生,大多数应该采取该推荐方案。B级推荐(弱推荐):利弊不确定或无论质量高低的证据均显示利弊相当。对于患者,部分患者会选择使用推荐方案,但还有很多人不会;对于临床医生,需认识到不同患者可能适用不同的方法,应该与患者就证据以与他们的意愿进行讨论,帮助他们做出决定。由于我国缺乏高质量的研究证据,故本指南较多地借鉴了国外高质量的临床证据。今后,随着国内外研究的逐渐深入,本指南将定期进行更新。第二章 偏头痛的临床表现一、发作的临床表现偏头痛发作可分为前驱期、先兆期、头痛期(有伴随症状)和恢复期,但并非所有患者或所有发作均具有上述四期 。同一患者可有不同类型的偏头痛发作 。(一)前驱期 头痛发作前,患者可有激惹、疲乏、活动少、食欲改变、反复哈欠与颈部发硬等不适症状,应仔细询问。 (二)先兆期 先兆指头痛之前出现的可逆的局灶性脑功能异常症状,可为视觉性、感觉性或语言性。视觉先兆最常见,典型的表现为闪辉性暗点,如注视点附近出现“之”字形闪光,并逐渐向周边扩展,随后出现“锯齿形”暗点。有些患者可能仅有暗点,而无闪光。其次是感觉先兆,表现为以面部和上肢为主的针刺感、麻木感或蚁行感。先兆也可表现为言语障碍,但不常发生。先兆通常持续530分钟,不超过60分钟。(三)头痛期 约60%的头痛发作以单侧为主,可左右交替发生,约40为双侧头痛。头痛多位于颞部,也可位于前额、枕部或枕下部。偏头痛的头痛有一定特征,多为中度至重度,性质多样但以搏动性最具特点。头痛常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行走、登楼、咳嗽或打喷嚏等简单活动均可加重头痛,故患者多喜卧床休息。偏头痛发作时,常伴有食欲下降,约23的患者伴有恶心,重者呕吐。 头痛发作时可伴有感知觉增强,表现为对光线、声音和气味敏感,喜欢黑暗、安静的环境。其它较为少见的表现有头晕、直立性低血压、易怒、言语表达困难、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部分患者会出现头由正常的非致痛性刺激所产生的疼痛(allodynia)。(四)恢复期 头痛在持续472小时的发作后可自行缓解,但患者还可有疲乏、筋疲力尽、易怒、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头皮触痛、欣快、抑郁或其它不适。 二、发作的诱发因素偏头痛发作的常见诱发因素(见表1)表1. 偏头痛常见的诱发因素内分泌因素 月经来潮、排卵、口服避孕药、激素替代治疗饮食因素 酒精、富含亚硝酸盐的肉类、味精、天冬酰苯丙氨酸甲酯、巧克力、成熟的干酪、饮食不规律心理因素 紧张、应激释放(周末或假期)、焦虑、烦恼、抑郁自然/环境因素 强光、闪烁等视觉刺激、 气味、天气变化、高海拔睡眠相关因素 睡眠不足、睡眠过多药物作用 硝酸甘油、西洛他唑、利血平、肼苯达嗪、雷尼替丁等其他因素 头部创伤、强体力活动、疲劳等第三章 偏头痛的分类和诊断一、国际头痛与偏头痛分类2004年IHS推出了第二版“头痛疾患的国际分类”(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Headache Disorders 2nd Edition, ICHD-),将头痛疾患分成:原发性头痛、继发性头痛、脑神经痛、中枢和原发性颜面痛与其他头痛。偏头痛属原发性头痛,分为6个亚型,亦可再行细分(见表2)。最常见的为无先兆偏头痛(以前称为普通型偏头痛)和有先兆偏头痛(以前称为典型偏头痛)。表2 ICHD-II 偏头痛分型1.1 无先兆偏头痛1.2 有先兆偏头痛1.2.1 伴典型先兆的偏头痛性头痛1.2.2 伴典型先兆的非偏头痛性头痛1.2.3 典型先兆不伴头痛1.2.4 家族性偏瘫性偏头痛1.2.5 散发性偏瘫性偏头痛1.2.6 基底型偏头痛1.3常为偏头痛前驱的儿童周期性综合征1.3.1 周期性呕吐1.3.2 腹型偏头痛1.3.3 儿童良性发作性眩晕1.4视网膜性偏头痛1.5 偏头痛并发症1.5.1 慢性偏头痛1.5.2 偏头痛持续状态1.5.3 无梗死的持续先兆1.5.4 偏头痛性脑梗死1.5.5 偏头痛诱发的痫样发作1.6 很可能的偏头痛1.6.1 很可能的无先兆偏头痛1.6.2 很可能的有先兆偏头痛1.6.3 很可能的慢性偏头痛二、偏头痛的诊断作为一种常见病,偏头痛的诊断正确率并不乐观,根据新近的美国流行病学研究资料,只有65.2%的偏头痛患者得到正确诊断18。其实,ICHD-II的诊断标准19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只要熟悉相应的诊断标准、掌握一定的诊断流程,偏头痛的诊断一般并不困难。临床上,对偏头痛的诊断可参照下列诊断流程20(见图1) 详细询问病史和体检分析头痛的临床特征结合辅助检查判断有无引起头痛的疾病有无预警信号继发性头痛有有有不典型之处无无图1 偏头痛诊断流程是否为该头痛的病因否是偏头痛其他原发性头痛(一)病史采集 详细可靠的病史对诊断至关重要。多数患者并不会对症状做出主动细致的描述,故医生应注意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对患者进行耐心引导,要求患者着重描述最受困扰的、未经治疗的典型头痛的发作情况,同时兼顾其他的头痛症状。必要时可使用问卷或要求患者记录头痛日记(参见附录1)以获取准确病史。应要求患者着重描述典型的、未接受止痛治疗的发作情况,同时兼顾其他的症状。首先,应询问头痛的疼痛特征,包括头痛的部位、性质、严重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伴随症状,对工作、学习与日常活动的影响。头痛的伴随症状对头痛的诊断十分重要。是否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与其他自主神经症状是鉴别原发性头痛的关键,发热、抽搐、偏瘫、意识障碍等症状常提示继发性头痛的可能。头晕、睡眠、精神状况等亦需关注。要注意探寻头痛的诱因、前驱症状、加重或缓解因素。帮助患者回忆头痛是否与月经、劳累、紧张、饮食、气候等因素有关;头痛前有无疲乏、情绪波动、身体不适、视觉模糊、感觉运动异常等症状;头痛是否会因用力、咳嗽、打喷嚏、头部转动、行走、爬楼等日常体力活动而加重,头痛时患者是否不愿进行这些日常活动。此外,还须留意患者的家族史、既往病史、外伤(尤其颅脑外伤)史、药物治疗史,要了解患者的工作、家庭生活、心理压力等情况。(二)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应全面而有重点。除体温、血压等生命体征外,着重检查头面部、颈部和神经系统。注意查看有无皮疹,有无颅周、颈部、副鼻窦压痛以与颞动脉、颞颌关节异常。对每个患者,特别是初诊患者,均应进行眼底检查明确有无视盘水肿并检查脑膜刺激征。通过意识、言语、脑神经、运动、感觉和反射检查,明确是否存在神经系统受损的体征。注意评价患者有无抑郁、焦虑等情况。虽然偏头痛患者的体格检查往往没有异常发现,但医生认真的体检会给患者以宽慰,这对头痛患者尤为重要。(三)预警信号 有些病人病程短或临床表现不典型,应在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时特别注意一些“预警信号”即由某种特殊疾病所引起的特别症状和体征,包括。(1)伴有视盘水肿、神经系统局灶症状和体征(除典型的视觉、感觉先兆之外)或认知障碍21,22;(2)突然发生的、迅速达到高峰的剧烈头痛(霹雳样头痛)2325;(3)伴有发热26;(4)成年人尤其是50岁后的新发头痛24,27,28;(5)有高凝风险的患者出现的头痛29;(6)有肿瘤癌或艾滋病史者出现的新发头痛30,31;(7)与体位改变相关的头痛32,33。一旦出现,应引起警惕,与时进行相应的辅助检查。(四)偏头痛诊断标准无先兆和有先兆偏头痛诊断标准1.无先兆偏头痛的诊断标准(见表3)表3 无先兆偏头痛的诊断标准A.符合B-D项特征的至少5次发作B.头痛发作(未经治疗或治疗无效)持续472小时C.至少有下列中的2项头痛特征1.单侧性2.搏动性3.中或重度疼痛4.日常活动(如走路或爬楼梯)会加重头痛或头痛时避免此类活动D.头痛过程中至少伴随下列1项1.恶心和(或)呕吐2.畏光和畏声E.不能归因于其它疾病2.有先兆偏头痛的诊断标准 有先兆偏头痛的诊断主要根据先兆特征,需要有2次以上的先兆发作并排除继发性头痛的可能。符合表4中B-D特征的先兆为典型先兆,如果典型先兆后1小时内出现偏头痛样头痛发作,即可诊断为伴典型先兆的偏头痛性头痛(见表4);如果典型先兆后的头痛不符合偏头痛性头痛的特点,则诊断为伴典型先兆的非偏头痛性头痛(见表5)。典型先兆后也可以没有头痛发作,此时诊断为典型先兆不伴头痛(见表6)。一旦先兆过程中出现肢体无力表现,须考虑偏瘫性偏头痛,若患者的一、二级亲属中有类似发作,则诊断为家族性偏瘫性偏头痛(见表7),否则诊断为散发性偏瘫性偏头痛(见表8)。如果先兆明显地表现出起源自脑干和(或)双侧大脑半球同时受累的症状,且不伴肢体无力时,诊断为基底型偏头痛(见表9),确诊需要下列2项以上的症状:构音障碍、眩晕、耳鸣、听力下降、复视、双鼻侧或双颞侧视野同时出现的视觉症状、共济失调、意识改变、双侧感觉异常等。偏瘫性偏头痛和基底型偏头痛在先兆症状同时或在先兆症状后的60分钟内有偏头痛性头痛发作。表4 伴典型先兆的偏头痛性头痛的诊断标准A.符合B-D特征的至少2次发作B.先兆至少有下列的1种表现,没有运动无力症状:1.完全可逆的视觉症状,包括阳性表现(如闪光、亮点、亮线)和(或)阴性表现(如视野缺损)2.完全可逆的感觉异常,包括阳性表现(如针刺感)和(或)阴性表现(如麻木)3.完全可逆的言语功能障碍C.至少满足下列的2项1.同向视觉症状和(或)单侧感觉症状2.至少1个先兆症状逐渐发展的过程5分钟,和(或)不同先兆症状接连发生,过程5分钟。3.每个症状持续560分钟 D.在先兆症状同时或在先兆发生后60分钟内出现头痛,头痛符合无先兆偏头痛诊断标准B-D项 E.不能归因于其它疾病表5 伴典型先兆的非偏头痛性头痛的诊断标准A.至少2次发作符合标准B-DB.先兆包括至少以下一条,但是没有运动障碍:1.完全可恢复的视觉症状,包括阳性症状(如闪烁的光、斑点或线)和(或)阴性症状(如视野缺损)2.完全可恢复的感觉症状,包括阳性症状(如针刺感)和(或)阴性症状(如麻木)3.完全可恢复的言语障碍C.至少符合以下2条:1.双侧视觉症状和(或)单侧感觉症状2.至少1个先兆症状逐渐发展时间5分钟,和(或)不同先兆症状接连发生5分钟。3.每个症状持续5分钟并且60分钟 D.在先兆期或先兆症状随后60分钟内出现不符合无先兆偏头痛的B-D标准的头痛 E.不归因于其它疾病表6 典型先兆不伴头痛的诊断标准A.至少2次发作符合标准B-DB.先兆包括至少以下一条,伴或不伴语言障碍,但是没有运动障碍:1.完全可恢复的视觉症状,包括阳性症状(如闪烁的光、斑点或线)和(或)阴性症状(如视野缺损)2.完全可恢复的感觉症状,包括阳性症状(如针刺感)和(或)阴性症状(如麻木)C.至少符合以下2条:1.双侧视觉症状和(或)单侧感觉症状2.至少1个先兆症状逐渐发展时间5分钟,和(或)不同先兆症状接连发生5分钟。3.每个症状持续5分钟并且60分钟 D.在先兆期或先兆症状随后60分钟之内不出现头痛E. 不归因于其它疾病D.在先兆期或先兆症状随后60分钟内出现不符合无先兆偏头痛的B-D标准的头痛 E.不归因于其它疾病表7 家族性偏瘫性偏头痛的诊断标准A.至少2次发作符合标准B-DB.先兆包括至少以下一条,但是没有运动障碍:1.完全可恢复的视觉症状,包括阳性症状(如闪烁的光、斑点或线)和(或)阴性症状(如视野缺损)2.完全可恢复的感觉症状,包括阳性症状(如针刺感)和(或)阴性症状(如麻木)3.完全可恢复的言语障碍C.至少符合以下2条:1.双侧视觉症状和(或)单侧感觉症状2.至少1个先兆症状逐渐发展时间5分钟,和(或)不同先兆症状接连发生5分钟。3.每个症状持续5分钟并且60分钟 D.在先兆期或先兆症状随后60分钟内出现不符合无先兆偏头痛的B-D标准的头痛 E.不归因于其它疾病表8 散发性偏瘫性偏头痛的诊断标准A.至少2次发作符合标准B-CB先兆包括完全可恢复的活动力弱,至少以下一条:1.完全可恢复的视觉症状,包括阳性症状(如闪烁的光、斑点或线)和(或)阴性症状(如视野缺损)2.完全可恢复的感觉症状,包括阳性症状(如针刺感)和(或)阴性症状(如麻木)3.完全可恢复的言语障碍C至少符合以下2条: 1. 至少1个先兆症状逐渐发展时间5分钟,和(或)不同先兆症状接连发生5分钟。2.每个症状持续5分钟并且24小时3.在先兆期或先兆症状随后60分钟之内出现符合1.1无先兆偏头痛的B-D标准的头痛D.符合标准A-E的发作没有一度或二度的相关性E.不归因于其它疾病表9 基底型偏头痛的诊断标准A.至少2次发作符合标准B-DB.先兆包括以下完全可恢复的症状中至少2条,但是没有活动力弱: 1.构音障碍2.眩晕3.耳鸣4.听觉迟钝5.复视6同时在双眼颞侧和鼻侧区域的视觉症状7.共济失调8.意识水平的下降9.同时双侧感觉异常C.至少符合以下1条:1.至少一个先兆症状逐渐发展时间5分钟和(或)不同的先兆症状接连出现5分钟2.每个症状5分钟并且60分钟D.在先兆期或先兆症状随后60分钟之内出现符合1.1无先兆偏头痛的B-D标准的头痛E.不归因于其它疾病比对诊断标准如果只差一项,且又不符合其他头痛的诊断标准,可诊断为很可能的偏头痛。(五)辅助检查与鉴别继发性头痛 目前尚缺乏特异性的诊断手段,辅助检查的目的是为了排除继发性头痛或了解偏头痛患者合并的其他疾病。 1.血液检查:血液检查主要用于排除颅内或系统性感染、结缔组织疾病、内环境紊乱、遗传代谢类疾病等引起的头痛。例如,50岁后的新发头痛,需排除巨细胞动脉炎,则应进行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的检查34。2.脑电图:偏头痛患者发作间期脑电图可有轻度异常,15%的患者可有局灶性慢波,0.2%-9%的患者可见棘波活动,但明确的异常脑电活动发生率不高,与正常人群相当35。 推荐:脑电图无助于头痛的日常评估,但是可用于头痛伴有意识障碍或不典型先兆疑为痫性发作的情况。3.经颅多普勒超声:经颅多普勒在偏头痛发作时可以观察到血流速度增快或减慢、血流速度不稳定、血流速度两侧不对称等种种表现。各家报道的结果相当不一致36。推荐: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无助于偏头痛的诊断。4.腰椎穿刺:腰椎穿刺主要用于排除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感染和脑膜癌病与异常颅压引起的头痛。突然发生的严重头痛,如果CT正常,仍应进一步行腰椎穿刺以排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可能23,31。5.CT和MRI检查:CT和MRI检查是了解头痛是否源于颅内器质性病变的主要手段。对1876例连续到神经科就诊的病程超过4周的非急性患者进行CT或MRI检查21,结果仅1.2%患者存在“有意义”的影像学发现,神经系统检查正常者的“有意义”的影像学异常率为0.9%,而临床符合偏头痛表现的患者仅为0.4%。系统分析3711项研究发现,偏头痛且神经系统检查正常的非急性患者的“有意义”的影像学异常仅占0.2%。我国一项研究38回顾性调查338例无神经功能异常、病程超过3个月的患者, MRI发现重要异常仅7例(2. 1%),而在偏头痛和合并紧张型头痛的患者中未发现重要异常。一些研究表明,偏头痛患者MRI上出现白质异常信号的风险高,但是其临床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许多情况下,MRI较CT有更高的敏感性,然而尚无证据表明MRI较CT能检测到更多的有意义的影像学发现37。如再考虑经济因素,CT和MRI在头痛诊断中孰优孰劣更无定论。临床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加以选择:CT在急性颅内出血、脑外伤、颅骨病变方面有优势,MRI则在后颅窝与颅颈交界病变、垂体病变、白质病变、缺血性病变、静脉窦血栓形成、动静脉畸形、硬膜外与硬膜下血肿、肿瘤、脑膜病变(包括低颅压引起的弥漫性脑膜增强)、小脑炎症、脑脓肿等方面更胜一筹。疑有静脉窦血栓时还应行DSA检查或MRV检查。凡具有典型的偏头痛症状、长期头痛发作基本相似且神经系统体检正常的患者,不推荐常规进行CT或MRI检查。(六)与其他原发性头痛的鉴别诊断 如果病史典型,多数患者首次就诊时就能得到确诊。但仅根据1、2次的发作则难以与紧张型头痛或丛集性头痛相鉴别,但多次发作则易于诊断(见表10)。临床上同时患有偏头痛与紧张型头痛的情况并不少见,可以同时诊断。表10 常见原发性头痛的鉴别偏头痛紧张型头痛丛集性头痛家族史多有可有多无性别女性远多于男性女性多于男性男性远多于女性周期性多无部分女性与月经有关多无多有有丛集发作期,期间发作隔天1次到每日8次持续时间头痛持续472小时不定头痛持续15180分钟头痛部位多单侧多双侧固定单侧眶部、框上、颞部头痛性质搏动性压迫、紧缩、钝痛锐痛、钻痛、难以言表头痛程度中重度轻中度重度或极重度活动加重头痛多有多无多无常躁动不安 伴随症状恶心、呕吐、畏光、畏声多无伴随症状可伴食欲不振,对光线、声音可觉轻度不适 同侧结膜充血和/或流泪、鼻塞和/或流涕、眼睑水肿、额面部出汗、瞳孔缩小与/或眼睑下垂(七)其它类型偏头痛的诊断 临床上还存在一些偏头痛类型,如儿童偏头痛、月经性偏头痛等,只被纳入ICHD-II的附录中。1儿童偏头痛:儿童偏头痛具有一些特点:多为无先兆偏头痛发作类型;头痛的持续时间短,可仅数十分钟;头痛位于双侧较单侧常见;畏光或畏声情况多于成人;20%的患儿在头痛之前或头痛时,逐渐出现视觉先兆,表现为双眼经常可见到光点、色彩、亮点或光线,偶尔也可发生在单眼。通常视觉症状持续不超过30分钟。可能为偏头痛前驱的儿童周期综合征包括:(1)周期性呕吐:呈反复发作性的刻板性症状,恶心和剧烈呕吐,发作时伴有面色苍白和嗜睡,发作间期症状完全缓解。此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与偏头痛头痛的伴随症状相似。 (2)腹型偏头痛:反复发作性腹部中线处疼痛,发作持续 172小时,发作间期正常。腹痛程度为中-重度,常伴恶心和呕吐。腹痛具有以下特征:位于中线、脐周或难以定位;性质为钝痛或“就是痛”;程度为中-重度。腹痛期间,至少伴随2项其他症状,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或面色苍白。诊断须排除其它疾病。 (3)儿童期良性发作性眩晕:反复短暂性眩晕发作,眩晕可突然发生和迅速缓解。神经系统检查、听力检查和前庭功能检查均正常。眩晕持续时间短暂,可伴有眼震或呕吐,有些患儿可伴单侧博动性头痛。2月经性偏头痛:多为无先兆偏头痛,发作通常持续时间较长,可达45天,与月经持续时间相当。可分为单纯性月经性无先兆偏头痛和月经相关性无先兆偏头痛。(1)单纯性月经性无先兆偏头痛:偏头痛发作发生于月经期女性,符合无先兆偏头痛的诊断标准。头痛发作应该在3个月经周期中至少有2个周期头痛发作,而且,仅仅发生在月经第1±2天,即月经期的2到3天,而在月经周期的其它时间不发生。(2)月经相关性无先兆偏头痛:发生于月经期女性,头痛发作在月经第1±2天,即月经期的2到3天,并且这种情况在3个月经周期中至少有2个周期发生,在月经周期的其他时间亦有发作。也就是说,这些患者既有围月经期偏头痛,又有月经周期其他时间的偏头痛。3慢性偏头痛:根据 ICHD-II的定义,慢性偏头痛是指在没有药物过度使用的情况下,至少3个月偏头痛发作每月达到或超过15天。由于对慢性偏头痛的界定存在较大争议,2006年国际头痛分类委员会对慢性偏头痛的诊断标准进行了修改26 (见11),并将其放入ICHD-II的附录以备进一步的研究完善。表 11 慢性偏头痛的诊断标准 A至少3个月头痛(紧张型头痛和/或偏头痛)每月15天B至少有 5次发作符合无先兆偏头痛的诊断标准C至少3个月每月有8天头痛符合下列C1和/或 C2项, 即符合无先兆偏头痛的疼痛与伴随症状标准1至少符合a-d中的两项 (a)单侧性(b)搏动性(c)中或重度疼痛(d)日常活动(如走路或爬楼梯)会加重头痛或头痛时避免此类活动 且符合a或b中的至少一项 (a)恶心和(或)呕吐 (b)畏光和畏声 2在觉得要发生符合以上C1项头痛前使用了曲普坦类或麦角胺类药物,头痛缓解 D. 没有药物过度使用,且不能归因于其他疾病4. 偏头痛持续状态:偏头痛持续状态是指一次使人心力交瘁的偏头痛发作持续72小时以上,具体诊断标准(见表12)。表 12 偏头痛持续状态的诊断标准A除了持续时间,无先兆偏头痛患者的此次发作与既往的典型发作相似B头痛符合以下全部特征1. 持续不间断超过72小时2. 重度疼痛C不能归因于其它疾病三、偏头痛的评估偏头痛常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在作出偏头痛诊断后,进一步评估其严重程度,不仅有助于医患双方全面了解疾病对患者生理、心理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影响,更有助于选择治疗方式,随访判断疗效。偏头痛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因此对其严重程度进行评估也有很多方法。临床上具体采用何种评估工具取决于医疗与科研的具体需要。目前常用的偏头痛评估工具包括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数字评分法(Numeric Rating Scale)、偏头痛残疾程度评估问卷(Migraine Disability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 ,MIDAS)39和头痛影响测评量表(Headache Impact Test, HIT)、头痛影响测评量表-6(HIT-6)40、ID Migraine等41。(一)对头痛程度的评估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表达疼痛的方法,其他因素影响最少,可以迅速获得疼痛程度的数量值。通常采用10cm长的直线,两端分别标有“无疼痛”(0)和“最严重的疼痛”(10)(或类似的描述性词语)(见图2),患者根据自己的感受,在直线上的某一点作一记号,以表达疼痛的相对强度。从起点至记号处的距离长度也就是疼痛强度的分值。图2 视觉模拟评分法数字评分法更为简便,要求患者直接用某一具体数字来表达疼痛的强度,根据需要可采用11点数字评分法(the 11-point numeric rating scale , NRS-11)和101点数字评分法(the 101-point numeric rating scale , NRS-101),0表示不痛,10或100表示最严重的疼痛。(二)偏头痛残疾程度评估问卷 MIDAS是一种简单的、定量3个月期间偏头痛相关残疾的自助式问卷(参见附录2)。该问卷包括5个问题,分别了解因为头痛而造成工作或上学、家务劳动、家庭与社会活动三类活动的时间损失。将因为头痛而导致的三类活动效率下降一半以上的天数累计起来计算分值,并根据分值高低将头痛的严重程度分为4级。该问卷对偏头痛的病情变化较为敏感,可用作观察疗效的工具。(三)头痛影响测定 HIT和HIT-6都是根据基于过去四周患者体验的回顾性问卷。HIT是一种基于因特网的动态问卷,患者需到指定的网站进行测试。第一个问题是固定的,以后电脑会根据不同的回答给出不同的问题,直到获得评分。HIT的问题库来自多个常用的头痛问卷,覆盖面较广,由于通过数学模型已对各个问题的回答进行分析、校验,多数患者一般在5个问题内便能获得评分。HIT-6是HIT的纸质版(参见附录3),6个问题分别覆盖疼痛、社会角色功能、认知功能、心理异常与活力等方面。虽然6个问题并不完全取自HIT的问题库,但是通过校正,其评分与HIT较为一致。HIT和HIT-6可较好地评价各种头痛相关的生命质量,也可以用作观察疗效的工具。(四)偏头痛筛选问卷 ID Migraine(参见附录4)是国际上推荐的一种简易筛查量表,适用于门诊或非专科医师对偏头痛的筛查。第四章 偏头痛的急性期治疗和预防治疗一、防治原则(一)基本原则:(1)积极开展患者教育;(2)充分利用各种非药物干预手段,包括按摩、理疗、生物反馈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和针灸等;(3)药物治疗包括急性发作期治疗和预防性治疗两大类,注意循证地使用。(二)患者教育:偏头痛是目前无法根治但可以有效控制的疾患,应该积极地开展各类形式的患者教育,以帮助其确立科学和理性的防治观念与目标;应教育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学会寻找并注意避免各种头痛诱发因素;应教育并鼓励患者记头痛日记,对帮助诊断和评估预防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三)非药物预防:识别和避免偏头痛诱发因素很重要。逐步放松训练、生物反馈、音乐疗法与应对应激的认知行为治疗对患者均有益。(四)头痛门诊(中心)的建立和转诊 国际已有的成熟经验与我国初步的经验均提示建立头痛门诊(中心)能显著地提高对偏头痛的诊治水平,有益于开展大规模的临床研究,也有益于建立头痛专业队伍。将诊治不够理想的患者与时转诊到头痛门诊(中心),可极大地减少偏头痛的危害、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二、急性期药物治疗(一)急性期治疗目的:对患者头痛发作时的急性治疗目的是:快速止痛;持续止痛,减少本次头痛再发;恢复患者的功能;减少医疗资源浪费。(二)急性期治疗有效性指标 多数大型随机、双盲、对照试验采用的急性期治疗有效性标准包括以下方面:2小时后无痛;2小时后疼痛改善,由中重度转为轻度或无痛(或VAS评分下降50%以上);疗效具有可重复性,3次发作中有2次以上有效;在治疗成功后的24小时内无头痛再发或无须再次服药。对多次发作的疗效评估应包括头痛对患者功能损害的评估,包括使用MIDAS和HIT-6。(三)急性期治疗药物与评价 偏头痛急性期的治疗药物分为非特异性药物和特异性药物两类。1非特异性药物非特异性药物包括:(1)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解热镇痛药),包括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布洛芬、萘普生等与其复方制剂;(2)巴比妥类等镇静药;(3)可待因、丙氧芬、曲马多与吗啡等阿片类镇痛药与曲马多。(1) 非甾体抗炎药:大量研究表明,解热镇痛药或其咖啡因复合物对于成人与儿童偏头痛发作均有效,故对于轻、中度的偏头痛发作和既往使用有效的重度偏头痛发作,可作为一线药物首选42, 43。这些药物应在偏头痛发作时尽早使用。可单选阿司匹林(ASA)3001000 mg4453,或布洛芬200800 mg44,5458, 或萘普生2501000 mg59,60,或双氯芬酸50100 mg6164, 或安替比林1000 mg,或托芬那酸200 mg65;对乙酰氨基酚口服、静脉注射或皮下注射均有效6668,但不推荐单独使用(B级) 43。上述药物可与其他药联用,如阿司匹林与甲氧氯普胺合用69,70,对乙酰氨基酚与利扎曲坦合用71,对乙酰氨基酚与曲马多合用等72,效果优于单用。 另有研究发现,伐地昔布2040 mg和罗非昔布2550 mg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有效7376。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药的效果与副反应(见表13)。阿司匹林(acetylsalicylic acid ,ASA):剂型有口服剂、肛门栓剂与注射制剂

    注意事项

    本文(偏头痛诊断治疗指南完整版.doc)为本站会员(叶***)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