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四).docx
-
资源ID:36209170
资源大小:27.50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窦娥冤》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四).docx
窦娥冤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鱼嘴高中/陶正会 基本构想 真正本色的语文课堂不是教师的讲堂,而是学生的学堂,把学习的主动权、思考权真正交给学生,留足时间让学生诵读、品析、积累,允许学生提问,允许课堂争辩,允许异样的声音,注重方法指导、知识积累和能力训练。 学习中国古代戏曲之代表力作窦娥冤,采用目标式和问题式教学,这样能让学生手脑并用,教学做合一。目标一:积累中国古代戏曲有关常识和元杂剧的体裁特点;目标二:读懂剧本。标题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问题:窦娥的“冤”是什么?“冤”是如何造成的?冤”是如何感天动地的?“冤”揭示了什么?通过提问提高学生阅读文本的注意力和思考力。目标三:评价戏剧人物。主要分析窦娥形象及其社会意义。目标四:品析戏剧语言,鉴赏艺术手法。主要品析曲词,透过曲词体味人物的内心情感,领略古代戏曲迷人的艺术魅力。目标五:人生启迪。启发学生学习关汉卿和窦娥的坚强不屈、不向命运低头的性格,直面生活中的坎坷与挫折,积极向上。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 2、把握剧情结构,弄清杂剧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3、鉴赏品味关汉卿本色的戏曲语言。 4、鉴赏夸张和想象的浪漫主义手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诵读、梳理,把握剧情,品读精彩段落,分析窦娥形象及其社会意义,理解本色语言和浪漫主义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窦娥的思想和情感世界,体会其勇于反抗不合理社会的精神和善良的人格。 【教学重点】把握剧情,分析窦娥形象及其社会意义,探究戏剧主题。 【教学难点】品味关汉卿本色的戏曲语言。 【教学方法】诵读、讨论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戏曲常识。2、把握剧情,探究戏剧主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王国维推崇窦娥冤为“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宋元戏曲考)称赞关汉卿为“一空依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宋元戏曲考)。这么高的评价,凭什么?从本堂课开始我们用自己的眼光来欣赏窦娥冤,去感受戏剧大师关汉卿的艺术魅力。 二、自主合作探究 (一)展示课前自制卡片中国古代戏曲常识 中国古代戏曲以“戏”和“曲”为主要因素,故称“戏曲”。以演员表演为中心,以唱、念、做、打等手段为基础,融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艺术。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最早的成熟形式是宋元南戏,代表作有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琵琶记等,第一个繁盛期是元杂剧,代表作有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纪君祥赵氏孤儿、王实甫西厢记等,第二个繁盛期是明清传奇,代表作有明朝汤显祖的牡丹亭和清朝洪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等。 元曲包括元杂剧和元散曲。 元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只唱不演。小令是一宫调一曲子,相当于一首单调的词。如马致远的越调.天净沙.秋思。套数,也称套曲,是一宫调数曲子,由两支以上同宫调的曲子联缀而成的组曲,各套曲子的联缀多有一定的顺序,末曲多以尾声结束。如睢景臣的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由哨遍耍孩儿五煞四煞三煞二煞一煞尾声八支曲子组成。 元杂剧体裁特点: (1)在结构上,一本杂剧通常由四折组成。一折相当于现代剧的一幕或一场,是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较大的自然段落,四折一般分别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折之外可以加一二个楔子。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介绍剧情,类似现代剧中的序幕;也有的放在两折之间,相当于后来的过场戏。但也有少数杂剧突破了一本四折的形式,如西厢记是五本二十一折的连本戏。 (2)在音乐上,杂剧的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楔子只能用一二支小令,不能用套曲。宫调,即调式,相当于现代音乐的C调D调等。我国古代音乐以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为七声,以其中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调式。凡以宫声为主的称“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称“调”,合称“宫调”。曲牌,是曲调的名称,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剧本中每套曲子的第一支曲子前面都标明宫调。如窦娥冤第三折第一支曲子前标示的【正宫】【端正好】,表示这一折自【端正好】以下各曲均属【正宫】。 (3)在角色上,元杂剧角色大致可分为末、旦、净、杂四类。末是男角,男主角叫正末,还有副末、冲末、大末、二末、外末等。旦是女角,女主角叫正旦,还有贴旦、花旦、老旦、小旦等。净多扮刚勇人物或喜剧角色,有净、副净、二净之别。杂是杂角,如驾(皇帝)、孤(官员)、祗从(侍从)、孛老(老头)、卜儿(老妇)、徕儿(小孩)、细酸(书生)、洁郎(和尚)、邦老(盗贼流氓)等。 (4)在内容上,杂剧的每一折均由唱、白、科三部分组成。唱是元杂剧的主要部分,唱词前面都标明宫调与曲牌的名称,唱词,即曲词,是按照曲牌规定的字数、句法、平仄、韵脚填写的,也可以在曲牌的规定之外,适当加入衬字或增句。每折的曲词必须一韵到底,不能换韵。元杂剧规定一折戏只能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首尾一韵;还规定一本戏由一个角色唱到底,其他演员只有道白。男主角唱的叫末本,女主角唱的叫旦本。但也有变例,如西厢记第四本出现了莺莺、张生、红娘轮流唱的情况。这说明元杂剧在发展中逐渐突破了它自身的局限。白,即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因“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有散白、韵白,又分对白、独白、旁白、带白等。科又叫科范,指剧本中关于动作、表情、音响效果等的舞台指示。如“鼓三通、锣三下科”“开枷科”等。 学后做: 1、窦娥冤中所用的宫调、曲牌、韵脚有哪些? 2、窦娥冤中的角色有哪些? 3、找出窦娥冤中唱、白、科。 4、窦娥冤为“末本”,还是“旦本”? (二)展示课前自制卡片关汉卿及其作品 1、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并居“元曲四大家”之首。他一生“不屑仕进”(元朱经青楼集.序),生活在底层人民中间。元末熊自得析津志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明代臧晋叔元曲选.序说他“躬践排场,面敷粉墨。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明初贾仲明录鬼簿续编说他是“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他是一位熟悉舞台艺术的戏曲家,既是编剧,又能登台演出。关汉卿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自述“通五音六律滑熟”,“我也会吟诗,会篆籀,会弹丝,会品竹。我也会唱鹧鸪,舞垂手,会打围,会蹴鞠,会围棋,会双陆”,“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可见他的才艺、生活和个性。 2、作品:主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一生创作的杂剧有六十多种,所作套曲十余套,小令五十余首,数量超过了英国的戏剧家号称“戏剧之父”的莎士比亚,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他的剧作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等,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他的戏曲作品题材广泛,大多暴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腐败,表现了古代人民特别是青年妇女的苦难遭遇和反抗斗争,人物性格鲜明,结构完整,情节生动,语言本色而精练,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文学常识积累: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学生的错误,常把王实甫(f)也当作元曲四大家之一)。 元曲四大悲剧: 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白朴梧桐雨、纪君祥赵氏孤儿,窦娥冤被评为“元曲四大悲剧”之首。 元曲四大爱情剧: 关汉卿拜月亭、王实甫西厢记、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 (三)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1、简述窦娥冤故事梗概 楚州贫儒窦天章因无钱进京赶考,无奈之下将幼女窦娥卖给蔡婆家为童养媳。窦娥婚后丈夫去世,婆媳相依为命。蔡婆外出讨债时遇到流氓张驴儿父子,被其胁迫。张驴儿企图霸占窦娥,见她不从便想毒死蔡婆以要挟窦娥,不料误毙其父。张驴儿诬告窦娥杀人,官府严刑逼讯婆媳二人,窦娥为救蔡婆自认杀人,被判斩刑。窦娥在临刑之时指天为誓,死后发誓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以明己冤,后来果然都应验。三年后窦天章任廉访使至楚州,见窦娥鬼魂出现,于是重审此案,为窦娥申冤。 2、用精简的文字概括楔子和各折内容。 楔子:窦天章进京赶考求功名,无奈卖女抵债做童养媳。 第一折:窦端云嫁入蔡婆家,张驴儿巧救蔡婆婆。(开端) 第二折:张驴儿药死老驴儿,昏县官乱判葫芦案。(发展) 第三折:窦娥临刑发誓愿,千古奇冤杀窦娥。(高潮) 3、“冤”是什么?“冤”由何在? 冤:无辜被斩。官府偏听偏信,严刑逼供。窦娥怕连累婆婆而屈招。官府毫不作调查研究,更不作情理剖析,草草结案。 冤由:官府的昏庸和残暴、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4、简述窦娥苦命的一生? 三岁丧母,七岁时父亲用她抵债,给蔡婆做童养媳,十七岁和丈夫完婚,还不到两年丈夫就去世了,最后更被流氓恶棍纠缠、陷害,惹上人命官司,终于含冤被斩。 (四)抓矛盾冲突,探究主题 小组合作探究:读剧本,看戏曲,抓矛盾冲突。问:戏剧中矛盾冲突双方是谁?揭示了怎样的主题?观点明确,理由充分。 1、窦娥与官府的冲突吏治的腐败 窦娥蒙受不白之冤,但她一身清白,不怕与张驴儿对簿公堂。在她心中“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她相信天地是公正的,官府会判个一清二楚。岂料上天已清浊不分,善恶不辨;贪官桃杌是非不分,偏听偏信,收受张驴儿贿赂,严刑拷打,屈斩窦娥。桃杌作为贪官的代表,其昏聩、贪婪、腐朽的本质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一上场就表现出贪婪、昏庸的本质:“我做官胜别人,告状来的要金银;若是上司当刷卷(刷卷,即检查、清理民刑案件,由肃政廉访使赴所属地方衙门稽核),在家推病不出门。”当他看到张驴儿来告状,当即跪下,下人问他下跪的原因,他解释说:“但来告状的,就是我衣食父母。”面对公堂之上据理力争的窦娥,他竟然斥责道:“人是贱虫,不打不招。”视人命如草芥,胡乱判案,造成千古奇冤。元代社会吏治的腐败可见一斑。 2、窦天章、赛卢医与蔡婆的冲突高利贷的残酷剥削 窦娥的悲剧一开始就是由这高利贷引起的。窦天章因借了蔡婆的高利贷无力偿还,被逼无奈将自己唯一的女儿抵给了蔡婆婆,由此把窦娥推进了痛苦的深渊;赛卢医也是因为借了蔡婆的高利贷无力偿还起了杀死蔡婆之心;这样也就自然地引出了更大的灾祸张驴儿父子,把窦娥推向了死亡。 3、窦天章与科举考试的冲突儒生的不幸 我们可以假设,如果窦天章没有因为功名而丢弃窦娥,这一切的悲剧还会不会发生?这一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讨论窦娥悲剧的偶然性还是必然性,而在于我们如何认识窦天章对科举所表现出的无比热情。 在元代,虽然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得到确立,然而儒家的影响力却日益下降,科举考试时行时辍,儒生们失去仕进的机会,社会地位急剧下降,窦天章“幼习儒业,饱有文章;争奈时运不通,功名未遂”,不难看出元代儒生的不幸。而窦天章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却一心向往功名:“读尽缥缃万卷书,可怜贫杀马相如。汉庭一日承恩召,不说当炉说子虚。”为了能够“货于帝王家”,他离家抛子,以致酿成日后的悲剧。 4、窦娥与封建礼教的冲突封建礼教的虚伪 丈夫早亡,使她忍受着一个成年女子难以忍受的寂寞。尽管她有过不满,却始终把自己的不满压在心底,认为这是命运的安排,并且按照封建礼教的要求严谨行事。当蔡婆领着张驴儿父子向她求婚时,窦娥不仅严词拒绝,而且痛斥婆婆行为不端,“你如今六旬左右,可不道中年万事休。旧恩爱一笔勾,新夫妻两意投,枉教人笑破口。”“婆婆,你要招你自招,我并然不要女婿。”“婆婆也,你岂不知羞。”即使死后为鬼状告桃杌,依然认为“好马不配双鞍,烈女不更二夫”。她对封建礼教的拥护可见一斑。窦娥是一个标准的封建女性,是封建社会应该保护的对象。然而她却恰恰死在封建法制之下。当一种社会法制不再保护自己应该保护的对象时,它已经走向了死亡。其统治人民的礼教也不过是一种钳制,其欺骗本质暴露无遗。 5、窦娥与张驴儿父子的冲突“泼皮”的横行 张驴儿父子强行逼婚,蛮横霸道,毫不讲理,厚颜无耻,这两人的行径和元代所谓的“泼皮”没有什么两样。“泼皮”是见于官文书的称谓,是指在元代使得官吏无法处理应付的一特殊人物。他们大多是蒙古人或色目人,以属于统治阶级的游民资格,向北人、南人进行勒索和欺诈。忽必烈曾为解决这一问题专门召过四位蒙古大臣商讨解决办法,可见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小结:本剧通过写窦娥蒙受冤屈被杀害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元代社会经济的残酷、种族压迫的严重、政治法制的黑暗、官吏的腐败、儒生的不幸与礼教的虚伪,同时歌颂了窦娥的善良心灵和反抗精神。 三、作业: 1、读窦娥冤第四折。 2、积累课文中常用古白话词 行动些(走快些)、没来由(没由来)、葫芦提(糊涂)、只合(只应该)、也么哥(词尾助词)、怎生(怎么)、哥哥行(哥哥那边。哥哥,对一般男子的客气称呼。行,宋代和元代口语里自称或者称呼别人的词后边,有时加“行”字,大致相当于“这边”“那边”或者“这里”“那里”)、兀的(“这”的意思,带有惊讶语气)、咱(元曲中常用于句尾,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吧”)、着(命令)。 板书设计: 中国古代戏曲主要指元明清戏曲,包括元杂剧,元散曲、明清传奇。 主题:揭露元代社会黑暗现实,歌颂窦娥的善良和反抗精神。 第二课时 目标: 1、联系剧情,分析窦娥形象及其社会意义。 2、鉴赏关汉卿本色的戏曲语言和“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窦娥冤又称感天动地窦娥冤,“窦娥冤”是如何感天动地的?这节课我们重点分析第三折高潮部分。 二、自主合作探究 (一)自主归纳:第三折戏有几个场面?请标注小标题。 第一场(端正好滚绣球两个曲牌)指斥天地 第二场(倘秀才至鲍老儿四个曲牌)婆媳诀别 第三场(耍孩儿至煞尾四个曲牌)三桩誓愿 (二)分析第一场 1、学生朗读,要求进入情境,进入角色,明确正宫调高亢激越的特点。 当时的气氛是怎样的?你朗读时应该带着怎样的语气? 气氛紧张、森严、沉重的,应带着满腔的愤怒和埋怨的语气。 2、深入解读 (1)窦娥把矛头直接对准了天地、鬼神,同学们,天地到底代表什么? 明确:天指天子,地指贪官污吏。 (2)从中可以看出窦娥有什么性格? 明确:坚强、勇敢,敢跟天斗跟地斗,指斥鬼神,痛斥现实,面对命运的不公,直率、大胆,有强烈的反抗精神。 (3)从“哎,只落得两泪涟涟”一句可以看出什么? 明确:一个弱女子,面对强大的法律、贪官污吏和黑暗的社会又能如何呢?她的大冤屈,大怨恨,只能转化为一声悲泣,一声无奈,“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4)品味【滚绣球】的语言艺术 方法指导: 鉴赏古代戏曲语言,要注意理解其中的元代口语,注意了解曲词的富于抒情性和音韵美的特点,以及常用的比喻、夸张、用典、对偶、排比等修辞方法。 明确:呼告、对比以及对偶句、感叹句、反问句、词语反复等的运用,不仅使主人公的满腔怨恨得到淋漓尽致的抒发而且句式整齐,节奏鲜明,具有强烈的表达效果。唱腔高亢激越,音乐的艺术形式和思想内容和谐统一,自有一种强烈的感人力量。 (三)分析第二场 1、分角色朗读,要求进入情境,进入角色。 2、深入解读 从中可以看出窦娥有什么性格? (1)早晚操持家务,甘愿替婆婆而死勤劳,孝顺,正直,淳朴。 (2)劝婆婆保重身体,不要过分悲伤心灵美好,心地善良。 (3)细节不走前街走后街,怕婆婆看见自己受了刑而伤心,到了如此悲惨的境地还在为别人着想,足见她的孝心。 小结:鲁迅说,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原本善良之人,却又如此冤屈,更能引起人们的同情,震撼力大大的增强。 (四)分析第三场 1、学生表演,播放秦腔窦娥冤三桩誓愿片段。 各小组提问比赛: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可贵,我们要大胆提问,大胆质疑,提的问题要深刻,有独特性。 (1)请问三桩誓愿是哪三桩? 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 (2)三桩誓愿的次序可以调换吗? 这三桩誓愿次序不能调换。第一桩是希望在场的人立刻了解她的冤情;第二桩让白雪覆盖她纯洁的躯体,表明她的清白;第三桩是要楚地亢旱三年,为的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矛头直指那些贪官污吏,这不仅证明自己的冤屈而且希望上天惩治邪恶。还有从时间上看从现在到将来,从程度上看由轻到重,一愿比一愿深刻,一愿比一愿强烈,层层深入,不能颠倒。 (3)从三桩誓愿中可以看出窦娥什么样的性格? 坚强不屈、勇于反抗的性格 (4)三桩誓愿中运用了哪些典故?有何作用? “苌弘化碧、望帝啼鹃”说明窦娥冤枉悲凄;“六月飞霜”衬托窦娥冤案是实,证明并暗示第二桩誓愿也能实现;“东海孝妇”除了暗示第三桩誓愿将要实现之外,更能衬托窦娥的反抗精神。同时确凿有力证明窦娥的冤情是实在的,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5)这三桩誓愿现实中能实现吗?那么三桩誓愿用的是哪种艺术手法呢? 不能实现,这是一种封建迷信思想,血溅白练,六月飞雪,还有后来的亢旱三年,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 浪漫主义,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更加震撼人心,显示正义抗争的强大力量,达到感天动地的效果。 (6)“亢旱三年”是百姓遭殃啊,是不是有损窦娥的形象?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生活与艺术不同。窦娥寄希望于天地鬼神来惩治贪官,在那样的社会只能如此而已,这样更能激起人们的不平、愤怒,窦娥的冤屈越是大,报复的越厉害,老百姓心里越是高兴,越是同情窦娥的悲惨遭遇,越是痛恨统治者的腐朽和罪行。 (五)归纳窦娥是怎样的形象? 窦娥是一个被压迫、被剥削、被损害的妇女的代表,是社会底层的善良、坚强而走向反抗的妇女的典型。她坚强刚烈、勤劳正直、淳朴善良、富有反抗精神。 (六)深入探究 1、窦娥在本剧中确实冤枉,你们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在古代有没有这样的人? 窦娥生活在元代,那个社会是很黑暗、很混乱的,贪官污吏横行霸道,犯罪案件居高不下,而像窦娥这样的无辜者,也为数不少。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一个社会的悲剧,有千千万万个同窦娥一样的人。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人,楚怀王听信谗言忠奸不分,屈原流放江南;汉武帝不分曲直,司马迁惨遭宫刑;宋神宗听信小人谗言,乌台诗案,苏东坡不也贬到黄州了吗?还有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2、我们学过红楼梦贾宝玉和曹雪芹的身世很相似,关汉卿在本剧中是不是和窦娥也有相同的命运呢? 关汉卿和窦娥一样坚贞不屈,有强烈的反抗精神。他在一首元曲中写到“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还有从田汉的话剧关汉卿中,我们看到了他以“杂剧为武器,为斗争而创作”,与歌伎朱帘秀(饰窦娥)一样宁死不屈,视死如归,所以本剧寄托了关汉卿的强烈的叛逆精神。 教师寄语:我们学了这篇课文,想一想什么是勇气,如何在充满磨难的缺失公正的现实生活中保持勇气。在生活中学习关汉卿和窦娥的坚强不屈、不向命运低头的性格,直面生活中的坎坷与挫折,积极向上。 3、一部窦娥冤,它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魅力而流传千古呢? (1)艺术形象上,窦娥集中了中国劳动妇女的形象,孝顺,善良,淳朴,刚强,还有清醒的反抗意识。 (2)思想上,代表了那个时代人民的愿望,揭露了元代吏治的腐败残酷,反映了社会的黑暗,歌颂了窦娥的善良反抗精神。体现了一个剧作家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感。 (3)艺术性上,采用了积极浪漫主义,大大丰富了戏剧的艺术性。 (4)语言上本色当行,语言通俗自然,朴实生动,符合人物的身份和个性,适合于舞台演出,易于广大群众接受。 三、布置作业 1、阅读田汉话剧关汉卿。 2、比较阅读探讨: 善良而坚强的窦娥就这样无辜的被送上了刑场,这样的结局着实让人痛心惋惜愤恨,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都希望窦娥能幸福的生活着。 下面是程砚秋改编的京剧六月雪,正符合了大家的愿望。讨论:这样改好不好?为什么? 秀才蔡昌宗进京赶考,佣户张氏之子驴儿随往。驴儿垂涎昌宗之妻窦娥,途中将昌宗推入河中,回家假说昌宗失足落水而死。蔡母悲痛成病,想吃羊肚汤,驴儿又在汤内暗放毒药,不想被驴儿的母亲吃下,当即身亡。驴儿于是诬告说蔡母杀害了他母亲,县官动用严刑逼供。窦娥不忍婆婆受苦,挺身含冤代罪,被判斩刑。行刑正值六月,忽然天降大雪,县官惊恐异常。窦娥的父亲窦天章,时任八府巡按,前来楚州巡查,解救了窦娥,同时,蔡昌宗也并没有死,窦娥一家团圆。 两剧情节上的主要不同之处:六月雪里窦娥是秀才蔡昌宗的妻子,窦娥冤里窦娥先做童养媳,成婚后不到两年丈夫就去世;六月雪里张驴儿在官府上诬告的是蔡母,窦娥冤里张驴儿诬告的是窦娥;六月雪里,窦娥在临刑前没有发三桩誓愿,天降大雪并不是应了她的誓愿。结尾部分两剧差别更大:以“大团圆”结尾的六月雪,窦娥的父亲窦天章及时赶到,将她解救了,窦娥夫妻、父女团圆;以窦娥被斩结尾的窦娥冤,乡民为窦娥喊冤,窦天章抓获张驴儿,却没能来得及搭救窦娥,窦娥屈死。 不好。因为如此一改,虽然符合了人们的愿望,但削弱了原剧的战斗性,而流于一般戏曲的大团圆结局的俗套。 板书设计: 艺术手法:想象、夸张浪漫主义 语言:通俗精炼,生动感人,运用元代口语 链接资料: 窦娥冤问世后,历代都有改编本。 在众多改编本中,金锁记要算是最早的一个了。 这里先把它的内容简单介绍于下:蔡昌宗幼时项挂金锁,乳名金锁儿,世居楚州山阳县,早年丧父。十六岁上,他把金锁交母亲保存,与表哥贾远赴外求学。不久穷秀才窦天章欲赴京考试,便把孤女端云送到蔡家作童养媳。蔡昌宗途中渡河时,河神忽作波涛,倾覆其舟,被送往东海龙宫成亲。蔡氏听说儿子葬身河底,痛不欲生。端云也改名窦娥,决心孀居,守节终身。蔡氏把金锁付与窦娥保存。蔡氏为生计所迫向赛卢医讨债。赛卢医到郊外,欲加害蔡氏,被张驴儿母子救下。蔡氏便留二人住在自己家里。张驴儿调戏窦娥,慌乱中窦娥遗下金锁,被张掠去。张持金锁到赛卢医那里换一副砒霜,放在蔡氏想吃的羊肚汤里,阴错阳差却毒死了自己的母亲。张驴儿逼窦娥私了,遭拒绝,于是诬告到山阳县。山阳县把窦娥屈打成招。临斩时,天曹率风雪二神突降大雪。提刑官认为“炎天降雪,必有奇冤”,便将窦娥带回收监。恰值窦天章升任两淮廉访使到这里私访。亡妻托梦于他。窦天章重理此案,赛卢医交出金锁,证实砒霜的来龙去脉,冤情大白。与此同时,蔡昌宗与龙女姻缘期满,赴京应试,一甲一名及弟。最终夫妻、母子、父女团圆。张驴儿遭雷打身亡。 该剧共三十三出,除体制上由短改长,由北曲改为南曲,由一人独唱改为众人歌唱外,其他方面的变动也很大。(一)窦娥冤故事发生的时间不明确,该剧则明白写出发生在北宋年间。(二)窦娥冤里的主要人物为窦娥、蔡婆、窦天章、赛卢医、张驴儿父子及县官。该剧则增加了窦娥丈夫蔡昌宗、表兄贾远、龙女、河神、天曹使者、风雪二神等。张驴儿由父子改为母子。(三)(金锁记还增加了蔡昌宗与龙女的姻缘、考中状元与窦娥团圆,以及用金锁贯串全剧、张驴儿调戏窦娥、蔡婆到狱中探视等情节。即使窦娥冤原有的情节也作了较大的变更。其中最大的地方是把窦娥遭斩,改为“翁作高官婿状元,夫妻母子重相会”。 与窦娥冤相比,它的长处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故事情节错综复杂、曲折生动。窦娥冤由窦娥蒙冤和窦天章赴京考试两条情节线组成。后者是条伏线,正面很少表现。实际上正面写的主要是窦娥蒙冤。主要人物也只有窦娥一人。从总的看,它的故事情节比较简单,发展脉络也基本上按照杂剧启、承、转、合的既定程式进行。传奇的体制比较自由宽松,作者尽可以在编织故事情节方面施展才能。金锁记把旦角戏改为生旦并重的戏。由窦娥蒙冤、蔡昌宗落水而又高中状元、窦天章赴试及平反冤狱、金锁儿失而复得、天曹龙女暗中保佑等众多情节线组成。人物关系错综复杂,情节线索穿插巧妙,使全剧的故事情节显得格外的曲折生动。 第二,人物形象刻画得更加细致入微。杂剧不仅受折数限制,每折的容量也很有限。在有限的折数和有限的容量之内,只能重点塑造一两个人物,其他人物很难照顾周全。金锁记作者充分发挥折数不受限制,歌唱不限一人的优越性,把窦娥、蔡氏、张驴儿等人物写得更丰满、更栩栩如生。拿窦娥来说,在杂剧里以她为主的戏只有四折,金锁记里她先后出场达十次之多。其中第十二出私祭(家人报说蔡昌宗落水而亡,窦娥祭奠亡灵)、第十五出遗锁(张驴儿调戏窦娥,慌乱中窦娥丢失金锁)、第二十七出探狱(蔡氏狱中探望窦娥)等出,都是杂剧所没有的。作者通过上述各出,又多侧面地描写了窦娥坚守贞节,嫉恶如仇和孝敬婆婆的优良品质。蔡婆在杂剧里是个次要人物。金锁记里则成为一个主要角色。探狱出写她看视受羁押的媳妇。全出戏沈浸在悲哀伤感和生离死别的悲痛之中,把她对窦娥的深情厚意写得淋漓尽致。调戏出更一针见血地揭露了张驴儿阴险、狠毒的色狼面目。 未完。 金锁记简介(苏州戏曲志) 金锁记昆剧剧目。明叶宪祖初稿,袁于令改定。系据元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冤杂剧改编,将被毒死的张父改为张母,又改窦娥之夫未死,窦娥临刑得救,日后夫妻、父女团圆。其故事梗概是:窦娥自幼家贫被卖给蔡家为童养媳,丈夫蔡昌宗覆舟人龙宫,婆媳相依为命。一日,蔡婆出门索债,遭赛卢医谋财害命,被地痞张驴儿路遇相救,张借此占住蔡家,图占窦娥,为窦娥坚拒,张乃投毒羊肚汤中,拟毒死蔡婆以胁迫窦娥,却误毙己母。张转而诬告窦娥,官府严刑逼供。窦娥为救护蔡婆,含冤招认,被处斩刑,临刑时,六月天降大雪,官府疑为冤案,收监暂缓执行。后勘明真相,窦娥被释,合家团聚。 原传奇本为三十三出,早期昆剧舞台上全演,有折目记载传世。延至清同、光年间,苏州昆班仅演送女、说穷、羊肚、探监、斩娥、天打六折。其主角窦娥由正旦扮演,尤其是斩娥(又名法场、雪赦)一折,唱、做皆重。张母由丑脚应行,在羊肚中误食有毒羊汤中毒后,为了表现死亡前的无比痛苦,在地上连续打滚,有特殊身段表演蛇形,动作繁重,为昆丑“五毒戏”之一。二十年代,昆剧传习所由沈斌泉传授说穷、羊肚、天打,尤彩云传授斩娥,后“传”字辈又自排“探监”,成为前后贯穿的五折,即称全本金锁记。民国十五年(1926)11月16日首演于上海新世界游乐场,由正旦沈传芷饰窦娥,二面顾传澜饰张驴儿,丑华传浩饰张母,老旦马传菁饰蔡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