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届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决赛理论试题答案.pdf
-
资源ID:36257865
资源大小:144.76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第21届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决赛理论试题答案.pdf
7 6 化学教育2 0 0 8 年第3 期第1 题1 1中国化学会第2 1 届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 决赛) 理论试题答案量C I ?E tE t E t N A 1A lNA l A l 1 弋川E t C l E tE t ,叩E tlE t1 1 yIl 由c l ,a u s i u 砌a p e y r o n 方程l 印= 一锵+ cz + 专翔MN N N。MN E ! N NN N NMMN N = NMMN N NM _ N N N - MN N NMN N NN N 三NM第2 题2 12 F e 件+ 3 C 1 0 一+ 1 0 0 H 一一2 F e Q2 一+ 3 C l 一+ 5 H 2 0或2 F e ( O H ) 3 + 3 C 1 0 一+ 4 0 H 一一2 F e 0 42 一十3 C 1 一十5 H 2 02 2I ( 3 F e F 6 ,与以F e ( N 0 3 ) 。为原料相比,在相同条件下以I ( 3 F e F 6 为原料制备K 。F e 0 4 过程中生成的F e ( O H ) 。量较少。2 3H 3 F e 0 4 + 、H 2 F e 0 42 4F e 2 S 、F e ( O H ) 3 、S2 5 ,z =垒Q 丕! Q 二! :h :g 二! 丕墨! Q Q ! :h 二! 丕! 里墨g :塑! 二! 二29 6 5 X 1 0 4C m o l 一1。根据计算结果可写出K 2 ,F e 0 4 可逆嵌入脱嵌L i + 的方程式为:K 2 F e 0 4 + 3 “+ + 3 e 一爿K z L i 3 F e 0 4第3 题3 1 、B + 3 H N 0 3 一H 3B ( ) 3 + 3 N O z 十2 B + 3 H 2S O , 一2 H 3B Q + 3 S 0 2 十H 3 8 0 3 + H 2 0 F B ( ( ) H ) f + H + 或O H广H O ,0 H 一B I+ H 2 0 ,。lB I + H +H 0O HlH 00 H3 2H 。B Q ,硼酸B ( 0 H ) s 分子呈平面三角形,分子与分子之间通过氢键形成层状结构;层与层之间通过范德华力结合,所以,析出的硼酸呈鳞片状。3 3需要准确中和H + 。原因:碱中和过量,会造成硼的测定结果偏低;碱中和不足,则硼测定结果偏高。3 4因为对于硼酸而言,甄c 1 0 8 而能准确地被N a O H 滴定。3 5-OH-_瓜=辱-N矿84X1 0 - 6X0 0 5 0- - - - 7 7 X 1 0 6 m o l L - 1p O H = 5 1 1p H = 1 4 5 1 1 8 8 9应该选酚酞为指示剂终点指示剂颜色为微红色 万方数据2 0 0 8 年第3 期化学教育7 7 3 6硼含量一坠羔丛掣产( g L - X )第4 题4 - - 1分子中的N 原子的正电荷与冠醚环上的氧原子的负电荷之间的离子一偶极作用。或者氮原子上的氢与冠醚环上的氧原子之间形成氢键。4 2在最后关环前,由于分子两端距离太远,相互碰撞概率很低,加入模板离子后,由于分子中的诸多氧原子能与模板离子形成离子一偶极作用( 自组装) ,围绕在模板离子周围,从而有效增加了分子两端相互碰撞的机会,使得成环反应产率提高。C s +因为C s + 的大小( 半径或体积) 与2 4 一冠一8 环的空腔大小相匹配。4 3乙烯,3 个4 4( F ) 0 2 A g( H ) B r C H 2 C H 2 B r( J ) C H z = C H M g B r4 5( L ) C a C 2( N ) C H 兰C N a第5 题5 一l5 2ACE5 3C B r 3C H 3C H 3N O z0二r w弛C H C H3( G )2 C H 2。3( I ) C H 2 = C H B r( K ) f - O H( M ) C H 三C H( 0 ) 夕0 HHBDHC H 3N 0 bHN H 2第6 题6 - - 1C 层有2 个四面体空隙的A 1 3 + 和2 个八面体空隙的A l 抖存在;D 层有2 个八面体空隙的A 1 3 + 和0 个四面体空隙的3 + 存在。6 2C 层和D 层各最多容纳4 个N i 2 + 。6 3D 层。因为在D 层时形成了五配位结构,C 层形成六配位结构,五配位不如六配位稳定,所以分布在D 层中的C u 2 + 易被还原。6 4 若用矩形削3 C I D 表示r A l z Q 的C 层和D 层中的单位网格,则A B = 4 r 一,k ( 其中r 为。一的半径,口为立方体的边长)A D = 4 r - - 2 x = 2 a ( 其中z 表示两排 一的间距)解得x = 0 8 2 8 r因为 一半径为0 1 4 0n l n ,所以x = 0 1 1 7n l T l则单位网格的面积为0 4 4 3n l q f l 2故最大单层分散值= 2 ( 1 0 0 1 0 0 0 0 4 4 3 1 0 - 1 8 ( 6 0 2 3 1 0 2 3 ) = 0 7 5m m o l 1 0 0H 1 2 7 - A 1 20 36 52 9 8K 下的反应焓变为:r H ( 2 9 8K ) = 2 A f H 宝( C O z ,g ) 一( 2 A f H 宝( C O ,g ) ,一2m o l ( - - 3 9 3 5 + 1 1 0 5 ) k J m o l 一1= 一5 6 6 0k J( 下转封3 ) 万方数据( 上接第7 1 页)状。用p H 试纸检验,阳极区溶液p H 大约为2 ,阴极区附近溶液p H 在7 8 之间;用K I 一淀粉试纸检验,阳极区溶液能使试纸变蓝,阴极区溶液不能使试纸变蓝。电解4 8 小时后观察,两电极产生气泡极少,U 形管左端溶液的浅黄绿色变得很浅,u 形管右端的沉淀看不出有什么变化。摇动阴极使其表面的白色固体脱落,电极上产生气泡的速率略有增大。( 3 ) 如图2 所示,在5 0m L 烧杯内用石墨电极电解0 1m o l LA 1 C 1 3 溶液,电极相距2c m ,控制电压为6V ,可以观察到两极均产生大量气泡,阳极上产生的气泡相对较少。1 分钟后就可以观察到阴极区附近首先产生白色沉淀,随后整个溶液变浑浊。烧杯壁变热。4 小时后观察,阳极区下部有黑色沉淀,阳极石墨棒变细。烧杯壁发烫,阴极区堆积了大量白色沉淀( 其中也夹杂有少量黑色沉淀,看得出黑色沉淀来自阳极) ,沉淀堆积左侧低,右侧高( 如图3 所示) 。烧杯的上部溶液不再是那么浑浊。阳鲁二A I C h 溶液图2极阳g7 L0仨I 二一】瞳蚕A I C l 3 溶液图32 4 小时后观察,两电极产生气泡少而慢,阴极区溶液中已看不出有沉淀产生,用湿润的K I 一淀粉试纸检验,短时间内看不出试纸变蓝。烧杯内的上层清液p H 约为5 ,用滴管吸取烧杯内的上层清液,在试管中慢慢滴加2 氨水或稀N a O H 溶液,看不出有沉淀产生。4 结论分析上述实验,烧杯中两电极相距较近,使用6V 电压电解速率也快,并且溶液中离子扩散快,阳极上有一些石墨脱落变为沉淀,阴极附近产生大量舢( O H ) 。白色沉淀,沉淀始终不溶解,阴极区溶液始终不显碱性。U 形管中两电极相距较远,使用1 6V 电压电解速率也慢,并且溶液中的离子能随电解的进行即时扩散,只有在u 形管底部充满大量胶状( 0 H ) 。沉淀,不利于阴极区和阳极区之间的离子扩散时,阴极区溶液才显碱性,但碱性极弱,不会使( O H ) s 沉淀溶解。理论分析、计算和实验都证明,用石墨电极电解A 1 C 1 3 溶液,阴极区附近会产生白色沉淀,但沉淀不会溶解。2 0 0 7 年高考北京理科综合第2 7 ( 2 ) 题的答案“后沉淀逐渐溶解至消失”是错误的,是对电解C 1 。溶液片面认识的结果,应予纠正。参考文献 1 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极无机化学( 上册)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 0 0 2 :3 4 2 - - 3 4 3 2 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必修加选修) 化学( 第二册)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 0 0 3 :8 2 8 3根据K i r c h h o f f 定律,4 7 3K 下的反应焓变为:第7 题,印( 4 7 3K ) 一,_ o ( 2 9 8K ) + ,C 。X A T7 - - 1r C p 一2 C p 。( C 0 2 ,g ) - - 2 C p ,。( C O ,g ) 一C p ,m ( 0 2 ,g )配合物1 的红外光谱中应无氨基和羰基的特征吸收峰,一( 2 2 7 4 3 7 2 2 9 5 5 6 2 9 5 2 6 ) J K 一1而应有席夫碱的特征吸收峰。一一3 3 7 6 4J K 一17 2r 即( 4 7 3K ) 一- - 5 6 6 0k J + ( - 3 3 7 6 4J K _ 1 ) X配合物4 的谱图上有羟基的特征峰,而配合物5 没( 4 7 3K - - 2 9 8K )有。一一5 7 1 9k J7 - - 36 - - 6 稳态近似法:C 原子周围的键角和为1 2 6 o 。+ 1 1 2 5 。+ 1 2 1 5 。= 3 6 0 o 。,Cd C 0 2 万( a d s ) 一是。 C O ( a d s ) 0 ( a d s ) 一为s p 2 杂化,C _ N 键长1 2 4 7p m 基本位于c N 双键的是。 c ( ) 2 ( a d s ) 一o 键多等围所以应为配合物1 而非配合物2 。d C O 刁( - a d s ) 一是, c 0 M 一女, C ( ) ( a d s ) 一A :间甲酰基苯甲酸,B :间苯二甲醛,c :间苯二甲醛。k 3E c o ( a d s ) O ( a d s ) 0( a ) 图中, C 8 H s Q + H + + ( m z 一1 5 1 1 对应于间甲 d O ( a 厂d s ) 叫( ) 2 聊一酰基蕞氅) 3 ) 2 + H 寸( 批= 3 0 1 2 对应于通过氢键形k 3 C O ( a d s ) O ( a d s ) = 0 成的二聚体)掣一b c ( ) 2 ( a d s ) 一7 5砥 C ,O s ,般竺c 根生了能H - - 。鼬C = 艘N - - 基N9 0 p 篇鬈篙嵩鬻兹= 2 k z ( ) 2 l - M 2 ( 根据)= 。一。一k E ( X 世。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