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2年中建史名词解释及简答 .pdf

    • 资源ID:36265407       资源大小:286.06KB        全文页数:2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2年中建史名词解释及简答 .pdf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中建史名词解释及简答1. 嵩岳寺塔位于河南登封市,建于北魏正光四年 (公元 523 年) ,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塔的实物,砖构地面(非地下)建筑,也是唯一一座平面十二边形的塔。嵩岳寺塔是砖砌密檐式塔。塔身建于朴素的台基上, 塔身腰部有一组挑出的砖叠涩,将塔身划分为上下两段,上段装饰精美,下段素平无饰。塔内砌成直通顶部的空筒,塔身下段平面为十二边形, 至塔身上段以上改为八角形。 标志着中国砖构技术的重要进展和融合外来建筑文化,创造中国式密檐塔达到了成熟水平。2. 唐长安城是唐朝的都城, 城址在今西安城区及其周围地带。唐代建立后, 继续以隋大兴城为都,改名长安城,基本沿袭隋大兴的格局。城市由外郭城、宫城和皇城三部分组成。皇城、宫城前后毗连,位于郭城中轴北部。布局受周礼考工记影响很大,东南西三面各辟 3 座城门,南北向街道 11条,东西向 14 条,郭城由街道纵横划分为 114 坊,实数 108 坊。是中国古代史,也是世界古代史上规模最大的城市。特点:(1)是里坊制城市高度成熟的典型代表(2)规划继承了古代城市规划的传统,平面布局方正规则,每面开三门,皇城“左祖右社”,与考工记中的布局接近(3)吸取了北魏洛阳的规划经验,更为规整。(4)宫阙、宫府与民居分区明确,使朝廷与居民“不复相参”,居民区及道路系统尽可能少地被打断,功能更为合理。(5)规整的棋盘式布局(6)采用东西二市制,集中市制,一般居民住宅只向枋内开门,实行宵禁。3.佛光寺大殿即佛光寺内的东大殿, 位于山西五台山, 建于唐(公元年) 面阔七开间,进深八架椽(四间),属“金箱斗底槽”平面形式,内槽柱围成面阔五间,进深二间的内槽空间。 属殿堂型构架。 上覆单檐四阿殿 , 下承低矮的台阶。 屋顶平缓、门窗质朴、挑檐深远。正脊和檐口都有升起曲线,有侧脚,采用了叉手和托脚,正吻用鸱尾, 柱高与开间的比例略呈方形,斗拱高度约为柱高的。佛光寺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的唐代木构架建筑,处于晚唐时期, 是木构架的成熟期的代表建筑。构架特点:殿堂型构架1)柱网层有显著的“生起”和“侧脚”2)左、右、后三面的外檐柱列都包砌在很厚的土坯墙内,对柱网稳定起很大作用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28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3)在屋架层内运用了四椽草栿、 草乳栿,在铺作层内运用了四椽明栿、 明乳栿,形成明、草两套梁栿。4)在平梁上采用“叉手”,在四椽草栿上添加“托脚”构成局部的三角杆件,增添了屋架的稳定性5)斗栱用“材”已标准化,“材”高30 厘米,“分”长 2 厘米。大殿的面阔、进深、柱高均为“材分”的整齐倍数。外观特点:大殿上覆单檐四阿顶 (庑殿顶), 下承低矮的台基, 平缓提拔的屋面,深远舒展的出檐,造型遒劲的鸱尾,微微凹曲的正脊,雄大有机的斗栱,一气五间的方形板门, 细腻的柱列“升起”、 “侧脚”, 以及鸱尾对准左右第二缝梁架的严密构图,组构了大殿外观简洁、稳健、恢宏的气度,典型地表示出唐代建筑的泱泱风貌。4宋东京城东京城位于今河南开封,是宋代都城。地处黄河中游平原,大运河中枢地段,邻近黄河与运河的交汇点。 选址考虑水运交通便利。 由宫城(子成)、 内城(里城)、外城(罗城)三城相套。宫城也称皇城,是宫室所在地。内城为居住区,由于其拥挤,道路狭窄加筑外城。 宋东京城城市结构完成了由封闭的里坊制向开放的街巷制的过渡,商业繁荣。城市管理如疏浚河道、修桥铺路、建置防火设施、设立各类服务行业等,在当时居于世界先进地位。规划特点:1)城市形状不方正,不规则,道路划分自发倾向2)商业街的发展,夜市的出现,传统的即使想长方形商业街转变3)三套城墙,宫城居中,井字形道路系统。5.独乐寺观音阁建于辽统和二年( 984 年)。位于天津蓟县城内的独乐寺中。是一座典型的殿阁型构架的建筑,平面为金箱斗底槽形式, 分内外槽,外槽面阔 5 间, 进深 8 架椽。内槽面阔 3 间, 进深 4 架椽。构架高 3 层,下层挑出斗栱、 下檐,中层挑出斗栱、平坐,下层挑出斗栱、上檐。其内观音像高15.4 米,是现存中国古代最高的雕像。为容纳高像,下层、中层内槽都做成空筒,观音立像贯通三层,直达阁顶中央藻井之下。独乐寺观音阁的结构与艺术特色结构特色: 观音阁是一座典型的殿阁型构架的建筑,平面为金箱斗底槽形式, 分内外槽。1. 整座构架浮摆在石柱础上, 木柱与石柱之间可以发生位移, 祈祷隔离水平方向的地面运动的减震作用2. 由内外槽斗栱组构的三个铺作层,形成了三道水平刚性环, 有利于保持各层柱网和整体构架的稳定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28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3. 采用递角栿、抹角栿、柱间斜撑等多种斜向构件,强化了整体构架的稳定性4. 斗栱具有榫卯组合的“柔性构造”的特点,独乐寺的熊大斗栱充分发挥了“耗能节点”的减震作用。艺术特色 :观音阁外观显两层,台基低矮、宽大,前方伸出宽舒的月台。阁顶覆九脊顶(歇山顶)。 阁身中部平坐、下檐深远的出挑形成立面构图强烈的横分割。整座建筑形象稳定、端庄、雄健、舒展,没有峻严神秘的感觉,而带有亲切、易于接近的意味,颇能吻合人们心目中的观音菩萨的性格特点。观音阁在尺度上处理十分严谨,从地面至下层柱头,从下层柱头至平坐柱头,从平坐柱头至上层柱头,从上层柱头至中平榑,高度都基本相等。里面总广恰为下檐柱高的5 倍,上层总广恰为上檐柱高的7倍,存在着以檐柱高作为定高、定宽模数的现象。6. 晋祠圣母殿建于北宋天圣年间( 10231032),崇宁元年重修,是山西省太原市晋祠的主体建筑。它坐西朝东,殿身面阔5 间,进深 4 间,四周环绕深 1 间的回廊,属“副阶周匝”形式,呈重檐歇山顶。结构为殿堂型构架单槽形式。为了加深前廊,其构架做了减柱处理。殿内部分深 3 间 6 椽, 架六椽栿通梁,整个内殿空间无内柱,上部作彻上露明造,使殿内空间非常完整、高敞。大殿斗栱用材很大,形制灵活多样,柱身有显著的侧脚、生气,尤以上檐为甚。檐口和屋脊呈柔美曲线,表现出典型的北宋建筑风格。7. 应县木塔又称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应县佛宫寺内, 始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 1056年) ,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 年)大增修。木塔为楼阁式塔,平面八角形,内外槽,底层出一圈副阶周匝, 整体结构为殿阁型构架。 全塔自下而上由砖石台基、 木构塔身、砖砌刹座、铸铁塔刹四部分组成,木塔外观雄壮而又美丽,具有优良结构性能,是我过现存唯一的全木构的木塔,是中国现存的, 也是世界现存的最高的古代木构建筑。简述应县木塔的结构特点及其成就。结构特点:1. 采用八角形的平面,比正方形平面减少5% 的风压,有利于抗风性能的增强2. 采用底层副阶周匝,塔的总比例偏于粗壮,有利高宽比的稳定。3. 内外两圈柱形成套筒式结构(金箱斗底槽)4. 殿阁型构架, 9个铺作层, 9 道刚性环,加强了结构的整体性5. 平坐暗层内添加立柱、斜撑,把平坐柱网与其上下铺作联结成整体框架,使4个暗层变成 4 个刚性层6. 门窗上加斜撑,增加了整体刚度,楼梯处理逐层移位,避免纵向断裂7. 尽量用小料,少用大料,有效减轻了塔身自重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28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8. 加固底层最不利环节,将内外槽柱包砌在厚厚砖土墙内。艺术成就:木塔外观雄壮而又华丽。高耸的塔身由 6 层屋檐、 4 层平坐、 2 层台基形成突出的横分割;硕壮、敦厚的体量显现巍峨、端庄的气度;层层内收递收的塔身取得总体轮廓的恰当收分;腰檐、平坐有节奏地重复产生了强烈的韵律感;不同出跳的斗栱使斗栱逐层减小,强化了全塔的透视效果。檐下斗栱与平坐栏杆相呼应,丰富了塔身的华美装饰。塔的总高恰等于中间层 (第三层) 外槽柱内接圆的周长。 塔的台基面至刹顶的高度恰等于第三层面阔的7 倍。这些都显现出塔立面构图严谨。是我过现存唯一的全木构的木塔,是中国现存的, 也是世界现存的最高的古代木构建筑。8. 营造法式,李诫宋代官修的一部建筑典籍,将作监李诫编修, 是中国现存时代最早的,中国古籍中最完善的一部建筑技术专书。它保存了宋代建筑设、 建筑做法、 建筑施工的系统知识。编书目的主要是制订一套建筑工程的制度、规范,作为朝廷指令性的法典, 用以“关防工料”,防止工程管理人员的贪污和物料的浪费。全书包含释名、诸作制度、功限、料例和图样五大部分。共36 卷。特点为:1)重在工程理,疏于工程设计2)制定严密的模数制材分制3)功限定额的制定,达到十分细密的程度4)注重设计的灵活性5)广泛吸收工匠经验6)图文并茂。9. 材分制度营造法式 建立的模数制称为“材分制”。 它以斗栱中栱的截面“材”作为模数的基本单位。“材”进一步细分为“分”,“分”是材高的1/15, 材宽的1/10 。(材高 15 分宽 10 分)材分 8 等,一等材高 9 寸、宽 6 寸,八等材高 4.5 寸、宽 3 寸。材分制对于统一建筑标准,建立设计规范,把握比例尺度,简化设计工作,方便工料预算,便于构件预制,加快施工进度都起到重要的作用。从材分派生出 “栔” 高 6 分、宽 4 分,“ 足材”一材加一栔,共高21 分。10. 殿堂型、殿阁型、厅堂型、堂阁型构架厅堂型特点:( 1)是梁架分缝做法。由长短不等的梁柱组成梁架,相邻两缝梁架用榑、襻间连接成 间 ,每座房屋的开间数不受限制,只要相应地增加梁架的缝数即可。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28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2)内柱上升,在每一缝梁架中,外柱(檐柱)比内柱短,内柱随梁架举势而增高,(3)不规定定型的平面。各缝梁架只要椽长、椽数、步架相等,内柱的位置、数量和梁栿的长短可以不同,可适应减柱、移柱等灵活的柱网布置(4)斗拱分散于外檐和柱梁的节点,斗栱机能趋于衰退(5)做法大为简化,显现出勃勃的生命力。槽宋代殿阁类建筑的术语, 指殿身内用一系列柱子与斗栱划分空间的方式,也指该柱列与斗栱所在的轴线。营造法式载有殿阁分槽平面图4 种:金箱斗底槽、分心斗底槽、单槽、双槽。金箱斗底槽宋代殿阁内部四种空间划分方式之一,其特点是殿身内有一圈柱列与斗栱,将殿身空间划分为内外两层空间组成,外层环包内层。分心槽分心斗底槽的简称, 宋代殿阁内部四种空间划分方式之一,即以一列中柱及柱上斗栱将殿身划分为前后相同的两个空间。一般用作殿门。鸱尾汉至宋宫殿屋脊两端之饰物。 汉时方士称, 天上有鱼尾星, 以其形置于屋上可防火灾,逐有鱼尾形脊饰。或称鸱是“蚩”之传讹,蚩是海兽,其尾能却火灾,故以之为脊饰。唐时鸱尾无首,宋时有首有吻,明清时鱼尾形仅在南方建筑中存在,官式建筑已演变为兽吻。生起屋宇檐柱的角柱比当心间的两柱高212寸,其余檐柱也依势逐柱升高。因而宋代建筑的屋檐仅当心间为直线段,其余全由曲线组成。 屋脊也因此而用生头木将脊榑的两端垫高, 形成曲线, 使之与檐口相呼应。 其他各榑的生头木则使屋面形成双曲面。清代建筑无角柱升起。侧脚把建筑物的一圈檐柱柱脚向外抛出,柱头向内收进, 其目的是借助于屋顶重量产生水平推力, 增加木构架的内聚力, 以防散架或倾侧。 由于此法给施工带来许多麻烦,所以明代以后逐渐减弱最后废弃不用,代之以增加穿枋和改进榫卯等办法来保持木构架的稳定性。副阶周匝塔身、殿身周围包绕一圈外廊,称为副阶周匝。副阶宋代殿阁等级个体建筑周围环绕的廊子,称为副阶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28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殿身宋代建筑中重檐建筑的概念是由殿身外面包一圈外廊(称为“副阶周匝”) 。殿身是相对于副阶而言, 指上檐所盖的那一部分空间。 假如殿身 7 间, 加副阶周匝,古代文献记录有时称此殿为9 间,有时称 7 间。刹佛塔顶上所立之柱及相轮、宝盖等附属物,统称为刹。原为佛祖墓顶之伞盖,示尊崇之意,至中国则安于塔顶。佛寺、佛塔也可别称为刹。腰檐塔与楼阁平坐下之屋檐,称为腰檐。平坐高台或楼层用斗栱、枋子、铺板等挑出,以利登临眺望,此结构层称为平坐。殿堂型构架中的构件叉手脊桁两侧的斜杆,用以固持脊榑,其形状犹如侍者叉手而立,故名。多见于唐、宋、元、明的建筑上托脚宋代建筑上各榑均用斜杆支撑固持。其中支撑脊榑的斜杆称为叉手, 基于称为托脚。平梁宋式建筑位于脊榑下的梁,长二椽。平棊唐宋时使用的大方格天花,格内贴络木雕花饰,并绘彩画。平闇唐宋间使用的一种小方格天花,规格较大方格平棊稍低,一般不作华丽的彩画。乳栿两步架的梁,宋称乳栿,清称双步架 。草栿在天花板上面的梁,做法较自由,加工较粗糙,故称草栿,是和天花下的明栿相对而言的。明栿与草栿相对而言,指天花以下的梁。宋代明栿常作月梁式,以增加美感。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28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月梁天花下面的明栿。 为取得柔美的效果将梁的两端加工成下弯的曲线。汉代称为虹梁,宋称月梁。明代以后南方建筑中尚保留此法,而北方已不用。藻井是平棊向上凹入的部分, 通常位于天花板的核心位置。 常见的是八角形的“斗八藻井”,也有圆藻井,藻井的设置起到了烘托空间和强化空间重点的作用。阑额联络檐柱(或副阶柱), 上承补间铺作之枋料。 清代称为 额枋。 位于室内柱头上,则称内额,若于阑额下,再加一层枋料,则称由额 。如不传入柱头而在柱顶上放一根通长达整个建筑物立面的硕大枋料,则称为檐额,檐额下用绰幕枋承托。驼峰梁上垫木,用之承托上面的梁头,其状如驼峰。四椽栿宋称,相当于明清的五架梁,承传五个檩的力,长(四步架)四架椽普拍枋/平板枋宋代建筑阑额与柱顶上四周交圈的一种木构件,犹如一道腰箍梁介于柱子与斗拱之间,既起拉结木构架作用,又可与阑额共同承载补间铺作,明清称为平板枋。11. 铺作狭义说是指斗栱; 广义说是指斗栱所在的结构层。唐、宋建筑斗栱所在的铺作结构层对木构架的稳定性起着重要的作用四铺、四铺作宋代斗栱出一跳称为四铺作。从下而上,依次有栌斗、华栱(插昂)、耍头、衬方头,共四层,故称四铺作。五铺作则多一层下昂或华栱,共五层,出二跳。六、七、八铺作以此类推。补间铺作宋代建筑位于两柱之间阑额上的外檐斗栱称补间铺作,即清代的平身科。 补间铺作的数量,通常当心间用2 朵。其他次、稍各间用 1 朵。各补间铺作的分布尽量使之间隔大体匀称。栌斗一组斗栱最下面的构件,或称大斗、坐斗。华栱宋式斗栱上外跳之栱,垂直于立面。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28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耍头(木)斗栱衬方头下所用出跳木料,称为耍头木,清式称蚂蚱头。衬方头宋式斗栱最上一层出跳之木, 在耍头之上, 用以拉固撩檐枋及平棋枋。 清式称为撑头木,上承桁椀抄宋代斗栱出一跳华栱称为“一抄”或“出一卷头”。出二跳华栱称为两抄, 或出两卷头。出跳宋代斗栱每出一华栱或昂称为出一跳。出一跳四铺作出两跳五铺作出三跳六铺作出四跳七铺作出五跳八铺作泥道拱栌斗口内与华拱相交者,最下方的横拱(宋称)即泥道栱在栌斗之上,华栱之下,清称正心瓜栱。齐心斗宋代在华栱或横栱正中承托上一层栱正中的斗在令栱上方中心, 承托枋传来的力的斗一般有两个交互斗宋代斗栱中位于横拱与华拱相交处,承托横拱和华拱传来的双向合力的拱清称十八斗。令拱每一跳的跳头,单层横拱上昂、下昂昂有两种: 上昂和下昂。 上昂用于室内支承天花板或用于平坐下,因昂首向上而得名。下昂用于外檐承挑檐,因昂尖向下而得名。柱头枋宋式称谓,檐柱或内柱中心线上,用于联结各朵斗栱的枋料,称为柱头枋,清式称正心枋。撩檐枋宋代斗栱外端用以承托屋檐的枋料。此枋荷载大,故断面高度为其他枋之1 倍。清称挑檐枋。如用圆料,则称撩风榑。平棊枋接天花板的枋,最内部令拱上的枋清称井口枋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28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罗汉枋除柱头枋、 撩檐枋、平棋枋外的枋都称为罗汉枋,是在里跳或外跳栱上的联系枋料。清称拽枋。重栱、单栱在泥道栱和瓜子栱上重叠有慢栱的,称为重栱。没有重叠慢栱的称为单栱计心(造)、偷心(造)在跳头上有横栱的称此跳为计心,跳头上没有横栱的称此跳为偷心。插栱全部都是偷心造的做法,即跳头上都没有横栱,这种斗栱称为插栱。十八斗清代斗栱称谓,宋称交互斗,除了大斗以外的斗都是十八斗槽升子清代斗栱中在正心栱 ( 正心瓜栱及正心万栱 )两端的升,这种升的外侧有槽以固定拱垫板早期两朵斗拱之间用泥土来封护,明清采用木板拱垫板来封,所以早期没有槽升子,封护是为了防止鸟,虫飞入建筑内三才升清代斗栱中除了槽升子,其他的升都是三才升对宋来说,除了齐心斗(一朵仅一枚)其余的升都是散斗(笔记24 页)正心瓜栱清代斗栱中坐斗之上,正心万栱之下的构件,宋称泥道栱正心万栱清代斗栱中正心瓜栱之上, 正心枋之下, 用于承托正心枋的构件, 宋称泥道慢栱外檐斗栱处于单檐或重檐檐下的斗栱平身科清代位于檐部柱间的平板枋上的外檐斗栱,即宋式的补间铺作, 起垫托檐桁的作用。柱头科清代位于四围檐柱上方的外檐斗栱,即宋式的柱头铺作, 起承托挑尖梁并传递荷载的作用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28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角科清代位于角柱上方的外檐斗栱, 即宋式的转角铺作, 其特点是正面和山面均为迎面,需要承托斜置的老角梁、仔角梁并传递荷载,构造较为复杂。出踩清代斗栱正心为一踩, 每向里或外出一拽架谓之一踩。 里外出一跳的斗栱称为三踩斗栱,出二跳称为五踩斗栱,以此类推。斗口斗口为清代建筑基本模数, 斗口为平身科的大斗所开的口的大小。 斗口分十一等,最大 6 寸, 最小 1 寸。 清代的斗口实际上就是宋代的材宽, 以斗口制取代材分制,是对建筑模数制的重要改进。斗栱的作用1. 增加挤压面 2. 支撑挑檐檩3. 联结柱网 4. 减少净跨5. 标志等级 6. 装饰作用 7.抗震作用8. 模数作用凤雏西周建筑遗址位于陕西岐山凤雏村, 是西周早期的建筑一直, 整组建筑建在 1.3 米的夯土台面上,呈严整的两进院格局。中轴线上依次为屏、门屋、前堂、穿廊、后室。两侧为南北通长的东庑、西庑。这个遗址保持着若干项第一:(1)它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四合院,表面四合院在中国至少有3000 年历史(2)它是最先发现的两进组群,显示出院与院串联的纵深布局的久远传统(3)它是第一个出现的完全对称的严谨组群(4)它是第一次见到的完整的“前堂后室”格局(5)它是第一次出现用“屏”建筑(6) 它是迄今所知最早的用瓦建筑, 标志中国建筑已突破“茅茨土阶”的状态,开始向“瓦屋”过渡曹魏邺城城址在今河北临漳与河南安阳交界处,是东汉末年魏王曹操营建的王城。平面呈横长方形, 宫殿位于城北居中, 全城做棋盘式分割, 居民与市场纳入这些棋盘格中组成“里” (“里”在北魏以后又称“坊”),邺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轮廓方正规整、功能分区明确、具有南北轴线的都城。南禅寺大殿南禅寺大殿是一座禅宗寺院, 位于山西省五台县李家庄。 创建年代不详, 重修于唐德宗建中三年。殿身面阔,进深各三间,总体构架属营造法式的“四架椽屋通檐用二柱”的厅堂型构架,外观简洁, 立面设计以柱高为模数, 柱高 3 倍为通面阔。屋顶舒展,屋身洁净,气度雄劲,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28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窣堵坡窣堵坡属印度佛教建筑,是藏置佛的舍利和遗物的实心“坟墓”建筑,由台座、覆钵、宝匣和相轮组成。抱厦即主建筑之一侧突出1 间(或 3 间)。叠涩以砖石层层向外出跳之法,用于砖石建筑的出檐,或须弥座束腰上下枋的出跳。瓜楞柱采用拼邦法加粗柱子, 柱身称瓜楞状, 近人呼之瓜楞柱。 一般用八根小圆木拼于中间圆木上, 成八楞形。 石柱也有枋木柱作瓜楞形者,如江苏苏州罗汉院大殿石柱。梭柱柱子上下两端(或仅上端)收小,如梭形,六朝至宋官式建筑上见之,明代仍见于江南民间建筑。卷杀宋代栱、梁、柱等构件端部作弧形(其轮廓由折线组成),形成柔美而有弹性的外观,称为卷杀。“卷”有圆弧之意,“杀”有砍削之意。12. 明清北京城北京是明清两代的都城, 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改建、 扩建而成的。 凸字形的北京城,外城在南,内城在北。皇城居内城中心偏南,呈不规则的方形,皇城内除宫城外,还包括景山、太庙、社稷坛、西苑三海。明清北京内城沿袭元大都棋盘式的道路网, 街道走向多为正南北、 正东西。明清北京的居住区是以胡同划分为长条形的住宅地段。北京城的布局形成了一条突出的、长达7 公里多的中轴线。成就:明清北京城是中国古代最后一座都城,它集中中国古代城市规划、 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大成,不仅在城市布局、建筑艺术等方面,而且在城市引水、排水等工程建设方面都有突出的成就13. 北京故宫北京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的宫城,现通称北京故宫。 明永乐十五年始建, 永乐十八年建成。北京故宫是以明南京宫殿为蓝本的。现在建筑多经清代重建、 增建,总体布局仍保持明代的基本格局。总体布局:紫禁城位处于北京内城中心,每面辟一门,城墙四角各有一座角楼。建筑大体分为外朝、内廷两大区,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28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外朝在前部,以居于主轴的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主体,东西两侧对称地布置文华殿、武英殿两组建筑。内廷在后部,分中、东、西三路。中路沿主轴线布置正宫,依次建乾清宫、交泰宫、坤宁宫,通称“后三宫”,其后为御花园。东西两路对称地布置东六宫、西六宫作为嫔妃住处。设计意匠1)紫禁城突出地创造了一条贯穿南北的纵深主轴线。这条主轴线与都城北京的主轴线重合在一起。 宫城轴线大大强化了都城轴线的分量,并构成都城轴线的主体;都城轴线反过来也大大突出了宫城的显赫,成为宫城轴线的延伸和烘托。2)在贯穿封建礼制、伦理纲常上,紫禁城明确地体现了“择中立宫”的意识和“前朝后寝”的规制。 对于历代宫殿遵循的“五门三朝”周礼古制,也有所体现。3)通过建筑的数量、方位、命名、用色等,尽可能地附会阴阳五行的象征和风水堪舆的禁忌。4)在组群空间布局方面,反映出严谨的平面模数关系。艺术成就北京紫禁城是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一座宫城,它以高度程式化的定型建筑单体,通过匠心独运的规划布局, 充分满足了皇家复杂的功能要求,森严的门禁戒卫, 繁缛的礼制规范, 严密的等级制度和一整套阴阳五行、风水八卦的需要, 充分表现出帝王至尊、 江山永固的主题思想, 创造出巍峨壮观、 富丽堂皇的组群空间和建筑形象,堪称中国古代大型组群布局的典范作品。北京紫禁城太和门庭院太和门门院是进入紫禁城的第一进院,也是太和殿殿庭的前院。 它夹正在午门和太和殿之间, 前面有形象巍峨、 体量高大的午门背立面逼压着,后面是整个宫城的高潮,需要太和门门院恰如其分地起到铺垫、过渡的作用。设计颇具匠心:太和殿太和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 同中和、保和殿共同坐落在北京故宫中的一个大尺度的工字型三层大台基上。 明代原为九间殿, 清代改为十一间 它和明长陵祾恩殿并列为我国现存最大的木构建筑上覆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 下乘三层汉白玉须弥座台基。斗栱为上檐九踩,下檐七踩,仙人走兽达11 件,彩画为金龙和玺。一切构件规格均属最高级 太和殿体量宏伟, 造型庄重, 具备故宫主殿应有的崇高庄严的形象 采用了达三万多平方米, 可容万人盛典的巨大殿庭, 用于最高级隆重的仪式:皇帝登基,皇帝生日,冬至,元旦,万寿等重大庆典。建筑形制 :采用面阔 11 间、进深 5 间的高体制,上覆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下承三层汉白玉须弥座台基,斗栱为上檐九踩,下檐七踩,仙人走兽达11 件,彩画为金龙和玺。 一切构件规格均属最高级, 保证了主体建筑自身的宏大威严和金碧辉煌的壮丽。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28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庭院的空间布局 :采用了 3 万多平方米的、 可容万人盛典的巨大殿庭。 殿庭前有从大清门开始的 5 座门楼铺垫,后有内庭宫殿烘托,左右有文华、武英两殿簇拥,突出了核心空间的最优越地位。设计手法 :在殿与庭处理上, 太和殿殿身没有凸入殿庭, 前檐几乎与殿庭背墙拉平,由此保持了殿庭的最大深度和规整形态。面对巨大的殿庭, 太和殿殿身体量偏小,不够相衬, 三层带月台的须弥座台基在这里起到了重大作用。它不仅标志出太和殿的最尊等级, 而亲提升了殿的总高, 壮大了主殿的整体体量, 是主殿与殿庭取得尺度上的协调, 并且通过触目的丹陛, 把主体建筑有机地嵌入殿庭,主殿殿身单薄的二维立面转化为敦实的三维体量,既有助于强化主殿的壮观气势,也有助于避免殿庭的过于空荡。三朝五门东汉郑玄注礼记玉藻 曰:“天子诸侯皆三朝”。 又注礼记明堂位 曰:“天子五门,、库、应、路”、“诸侯三门”。这就是“三朝五门”的由来。三朝的称谓随时代而变, 古称“外朝、 治朝、燕朝”,唐称“大朝、 常参、入”,宋称“大朝、常参、六参及塑望参(每五日及塑、望一参)”。即:大规模礼仪性朝会;日常议会朝会;定期朝会三种。明堂古代帝王所建最隆重的建筑物,用作朝会诸侯、发布政令、秋季大享祭天,并配祀祖宗。14. 盛京宫殿现称沈阳故宫, 位于沈阳旧城中心, 是清代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两朝的宫殿。始建于后金。乾隆时期续有改建、扩建。总体布局整体布局分东、中、西三路。中路为宫殿主体,由三进院组成。中轴线上布置有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和清宁宫。中路左右两侧在乾隆时期增建了东宫、西宫两组跨院。大清门为皇宫正门;崇政殿是皇宫主殿,面阔5 间,前后出廊,硬山屋顶;凤凰楼和清宁宫共同坐落在高3.8 米的高台上;凤凰楼平面呈正方形高三层, 歇山顶,为全宫至高点;清宁宫为五开间前后廊硬山顶建筑。. 总体布局和建筑特色盛京宫殿早期建筑带有浓厚的文化边缘特色,总体布局与建筑形制都偏离宫式正统,主要建筑崇政殿、清宁宫、大清门用的都是屋顶中最低档的硬山顶;寝宫建于高台是女真部落的历史传统;清宁宫、 凤凰楼各置 4 个配殿, 反映的是满族民居“一正四厢”的格局, 再加上建筑细部中融入藏传佛教的雕饰、彩画,这些都表明,盛京宫殿体现的是汉、满、蒙的文化交流和文化融合。15. 北京天坛明清北京天坛位于北京外城永定门大街东侧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3 页,共 28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总体布局它有内外两重坛墙,都是东南、西南呈方角,东北、西北呈圆角,象征着“天圆地方”。外坛墙的东、南、北三面原制无门,仅西面临街开西门及其南侧门。内坛墙内偏东形成一条主轴线, 轴线南段为祭天的圜丘坛组群, 轴线北段为祈祷丰年祈谷坛组群。 沿着这跟轴线, 为一条联结南北两坛的甬道丹陛桥。在这条轴线的西侧, 为一组供皇帝斋戒的斋宫。 外坛内西墙内侧为演习礼乐的“神乐署”和饲养祭祀用牲畜的“牺牲所”建筑构成圜丘、皇穹宇、祈年殿、祈谷坛、皇乾殿、斋宫、神乐署、牺牲所、神厨神库、宰生亭、具服台、等。北京天坛建筑特点和艺术成就(设计手法)天坛的总体布局蕴涵着中国古代规划设计大型建筑组群的杰出意匠:1)它以超大规模的占地,突出天坛环境的恢宏壮阔2)它以大片满铺的茂密翠柏,渲染天坛坛区的恢宏壮阔3)它以圜丘坛、祈谷坛两组有限的建筑体量,通过丹陛桥的连接,组成超长的主轴线,控制住超大的坛区空间4)它以高高突起的圜丘坛、祈谷坛和丹陛桥,提升人的视点,拓展人的看天视野,显现天穹的分为开阔,造就天的崇高、旷达、神圣的境界5)它通过一些列数的象征、方位的象征、色彩的象征和“天圆地方”之类的图形象征,充分显现崇天的意识6) 它还特意把皇帝居住的斋宫置于主轴线旁边的侧位,置于坐西朝东的偏方位,以皇帝低于昊天上帝的建筑体制,强调出“天子”与“天”的亲缘关系。可以说,经历明清两代扩建、改建的北京天坛,堪称中国古典范性的建筑组群。天坛圜丘圜丘位于北京天坛内坛的最南端。嘉靖九年初建, 乾隆十四年扩建。 圜丘是冬至日祭天的场所, 其主体为“坛而无屋”的三层露天圆台,周边环绕两重低矮的方圆壝墙。虚扩的壝墙大大拓展了圜丘的整体形象,可以说是以极简约的建筑手段塑造了一组极具表现力的祭天建筑。 设计极重象征,它以圆象天,以阳数象征“天数”,以“九”象征“极阳数”。天坛祈年殿天坛祈年殿建成于嘉靖二十四年,前身是明永乐天地坛的太妃殿。 祈年殿是正月上辛日举行祈谷礼的场所, 属于“坛而屋之”的做法, 坐落在三重圆形台基组成的祈谷坛中, 与祈谷坛融成一体, 祈谷坛成了祈年殿放大的台基。祈谷坛大大增高和拓展了祈年殿的形象,台基、屋檐的层层收缩、上举,造成祈年殿强烈的向上动感。初建时,屋顶的三重瓦色是上青、 中黄、下绿,用以象征天、地、万物。后改为统一的蓝色,取得整体高崇、纯净、凝重、神圣的效果。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4 页,共 28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祈年殿象征手法: 1. 以圆象天 2. 用蓝色象征天 3. 采用一系列数的象征: 4 跟龙井柱象征“四季”,内圈12 跟金柱象征“十二月”等等16.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城北约 45 公里的万寿山南麓。明代迁都到北京后,从永乐到崇祯的14代皇帝中,除景泰帝都葬于此,通称十三陵。诸陵各距山峦,顺依地势,以长陵为中心错落拱卫,形成了气势磅礴、恢宏壮阔的陵区总体。长陵是十三陵的首陵, 规模最大, 地位最显要。 它的前方设置了一条长6.6 公里的神道,神道以石牌坊为起点,沿线设大红门、碑亭、望柱、18对石象生和一组棂星门。不仅是长陵的神道,也是整个陵区共用的神道。通过它,以少量的建筑控制住广阔的陵区空间, 强化了陵区的整体性。 十三陵的规划设计充分展现出陵墓建筑与自然环境的高度融合,充分体现出自然美与建筑美的交相辉映。长陵明成祖的陵寝,始建于永乐七年。是十三陵的主陵,建成时间最早,规模最大。以天寿山主峰为背景, 平面布局仿“前朝后寝”模式, 由三进院落和其后的圆形宝城组成。它的前方设置了一条长6.6 公里的神道,作为长陵隆重的前导。方城明楼明清帝陵坟丘前的城楼式建筑,下为方形城台,上为明楼,楼中立庙碑。此式始于安徽凤阳明皇陵。 皇陵有内外三重陵墙, 中间一道陵墙四门如城楼, 分别称南、北、东、西明楼,及至南京明孝陵,仅有一座明楼。以后明清各帝陵均大致沿袭孝陵方城明楼形制。17. 皇家园林又称为帝王苑囿,是皇家生活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规模宏大,通常100500公顷。大多利用自然山水加以改造而成。分为 人工山水园 和 天然山水园 ,分为 苑 模式和 宫+苑 模式,格调雍容华贵,气派宏伟。比较著名的有北京的“三山五园”,承德避暑山庄,北京颐和园等。私家园林官僚,地主,富商的园林,属文土园,“宅+园”的模式,空间小,距离短,格调优雅精巧。1. 物质作用:起居、游乐、聚友、设宴、听戏、抚琴、下棋、吟诗、作画精神作用: 1)欣赏诗情画意的景观 2 )寄情山水 3 )炫耀财富,附庸高雅2. 一般为“宅加园”型,主要集中在江南一带3. 面积都不大,创造可游、可观、可居的城市山林。4. 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无限的意境,在人工环境中追求自然情趣。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5 页,共 28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18. 承德避暑山庄位于承德市区北部, 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 完成于乾隆五十万年。 营建山庄的目的主要是笼络蒙古王公,随围避痘,巩固边防的政治需要。其次处于避暑、习武的需要。是中国现存面积最大的皇家园林。总体布局山庄北临狮子沟,东傍武烈河;两河交汇,群山环抱;林木葱郁,境广草肥;并有冷泉、温泉,盛夏凉爽宜人,自然生态环境十分优越。全园分为宫殿区、 湖泊区、平原区和山峦区。 有康熙时期以四字命名的三十六景和乾隆时期以三字命名的三十六景。宫殿区在山庄南端,包括正宫、松鹤斋、东宫和万壑松风4 组建筑。正宫前五进是前朝,后四进是内寝湖泊区以洲、岛、桥、堤划分出大小不同水域,曾有九湖十岛,现存七湖八岛。这里集中了全园一半以上的建筑物和七十二景中的三十一景,是避暑山庄的精华所在,水心榭、狮子林、金山、烟雨六、月色江声都分布于此。平原区大片如茵碧草显现出塞外草原的粗犷风光。有搭设大型围幄、大片蒙古包、万树园、文津阁、永佑寺等建筑山岳区占全园面积的4/5 ,有松云峡、梨树谷等4 条天然沟峪,依山就势布置珠源寺、水月庵等寺观和山近轩、梨花伴月、青风绿屿等一批景点建筑,并以“锤峰落照”、“南山积雪”、“四面云山”三亭,成功地控制北、西北、西三面山区。造园艺术特色1)它以“自然天成就地势,不待人力假虚设”为造园的基本原则,整体风格朴素淡雅,与苍莽的北方山水景物十分协调。2)在园景的模拟表征上,山庄表现得尤为突出。它以东南方的湖泊去、北面的平原区和西部的山路区, 表征国土的江南水乡、 漠北草原和西南高原; 以金山仿镇江金山寺; 以烟雨楼仿嘉兴烟雨楼; 以文园狮子林仿苏州狮子林;以永佑寺舍利塔仿南京报恩寺塔等等; 山庄宫墙外模仿藏喇嘛庙和五台殊像寺、海宁罗汉堂的外八庙,整个山庄及其周边环境就成了一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象表征。这种仿写是“循其名而不袭其貌”,表现手法是高雅而非低俗的。19. 北京颐和园颐和园的前身是清漪园。乾隆十五年始建,历时15 年建成。 1860年被毁, 1886年整修, 1888年改名颐和园。 1900 年遭毁, 1902年再度重修。概述颐和园的总体布局和组景特点20苏州拙政园位于苏州娄门内东北街, 始建于明中叶, 是江南园林的代表, 也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分东、中、西三个部分: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6 页,共 28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中部山水明秀,厅榭精美,空间闭敞,房屋疏密有致,山水景色自然,是全园的精华所在。其设计意匠为:1. 突出山水主体,2. 妥帖调度建筑。3. 强化景观对比。4. 精心设计景点。西部水廊逶迤,楼台倒影,清幽恬静。东部平岗草地,竹坞曲水,空间开阔。三部分相互隔离,自成格局。21. 传统私家园林的造园特色园冶中造园思想:“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意在笔先“自寄心期,意在笔先”;得体合宜“妙于得体合宜, 未可拘率”;巧于因借“巧于因借, 精在体宜”设计手法:1. 划分景区:(1)变单一为多样,变单调为丰富,从多样丰富中感受建筑空间的盛大容量(2)提供时间上持续的欣赏过程,从迂回曲折中感受层次(3)形成疏密相间,产生对比效果划分要点:整体有主次,个体有特色,之间互关联。2. 塑造自然山水形象:(1)造山造山模式:接近原尺度的再现整个大山;小中见大,缩小比例,再现整个大山;以很小的体量再现部分大山山水布局模式:“主山隔着主水面遥对着主建筑”(2)理水:水面聚分得体;妥善处理水口;合理布置池岸;控制植物生长。3. 处理人工建筑与自然风景的矛盾:采用隔绝式布局; 缩小建筑尺度; 虚化建筑界面4. 巧妙处理建筑空间:留园入口庭院:“古木交柯”“华步小筑”5. 运用各种扩大空间手法: 1)化整为零 2 )调节尺度 3 )凸凹处理 4 )不尽尽之(化有为无,划实为虚,隔而不挡,巧于因借,源流无尽,周而复始)笔记1)造园目标:“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园冶, 崇尚自然,顺乎自然。2)造园方法:强调“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园冶“因”即“以物为法”管子,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因地制宜。“借”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中有利条件,如“因高筑山, 就低造水” 园冶“精在体宜”,“精”好的标准,好的标准是与自然谐调,恰到好处。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注意事项

    本文(2022年中建史名词解释及简答 .pdf)为本站会员(C****o)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