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乡的地理环境.灵宝(2页).doc
-我家乡的地理环境简介我的家乡灵宝位于豫秦晋三省交界处的河南省西部,南依秦岭,北濒黄河,被誉为黄河“金三角”。 代码:411282。 分别与陕西省洛南县、潼关县,山西省芮城县、平陆县,河南省陕县、洛宁县、卢氏县接壤。东经110°21-111°11、北纬34°44-34°71。东西长76千米,南北宽69千米。全市总面积3011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1481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49.2%;丘陵面积1208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40.1%;平原面积322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10.7%。辖10镇5乡,440个行政村,17个居委会,总人口73万。境内陇海铁路、310国道、连霍高速公路横穿东西,209国道纵贯南北,是连接中西部的桥梁和纽带。先后被确定为全国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型示范区、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区,河南省首批扩权县市和对外开放重点县市;荣获全国体育先进市、全国文化先进市、全国科技先进市、全国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金城等称号,被外界誉为“黄金之城”、“苹果之乡”、“道家之源”、“旅游观光胜地”.灵宝基础设施齐全,投资环境优越。陇海铁路、310国道、209国道、郑西客运专线及连霍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交通网络四通八达,通讯设施先进齐全,水、电资源丰富,能源供应充足。灵宝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早在2000多年前的汉元鼎3年,已建置弘农县;唐开元29年,唐玄宗因在函谷关掘得“灵符”,易年号为“天宝”,赐县名为灵宝县;1993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境内的荆山黄帝铸鼎原,是传说中轩辕黄帝铸鼎升天之所和海内外华人寻根祭祖胜地。以“名关、名人、名著”驰名中外的秦函谷关是中国历史上建制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曾是合纵连横、楚汉相争、安史之乱等古代战争的主战场和先哲老子著述万经之王道德经的文化圣地。“夸父追日”、“女娲补天”、“黄帝铸鼎”等美好历史传说的发生地。此外,以雄奇险秀著称的国家级森林公园亚武山和“水乡泽国”鼎湖湾等人文自然风光景点各呈异彩,是全国旅游热线黄河游的重要组成部分。灵宝资源丰富,物产丰饶。境内的小秦岭蕴藏着丰富的金、银、铜、铁、铅、镁、锌、硫铁等38种矿产资源,探明工业储量的17种,尤以黄金为最,年产黄金50万两,连续20年位居全国县(市)级第二位,是国家两大黄金生产基地之一。果品面积80万亩,其中苹果50万亩,年产量5.5亿公斤,是国家确定的“无公害苹果生产基地”、“优质果品生产、外销基地”、“果品深加工基地和园艺产品出口示范区”。全市宜林面积11万公顷,天然草场15万公顷,载畜能力104万个羊单位,是国家确定的肉牛、奶山羊生产基地。灵宝市区依山傍水,风景秀丽。15平方公里的建成区内,新老区脉络贯通,基础设施完善。金融、商贸、工业、通讯、服务、文化功能齐全;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了8平方公里的城市北区工程,进一步拉大了城市发展框架,初步具备现代化中等城市规模,被誉为金三角地区一颗璀璨的明珠。近年来,灵宝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突出加快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两大主题,强力实施“工业强市,农业富民,文化旅游名城”发展战略,着力培育工业、农业、城市、旅游、教育“五大特色”。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培植催生了以金、铅、铜、硫铁和果、药、林、牧深加工等八大产业为依托的特色工业体系和灵宝黄金股份有限公司、金源矿业有限公司等一批规模优势明显、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集团,建成了我国中西部地区最大的黄金精冶、深加工基地和果蔬食品加工基地,硫铁化工、铅业、林板纸加工、中药材生产及加工基地建设正在快速推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建成了50万亩优质苹果、20万亩小杂水果、10万亩大枣、15万亩速生杨、10万亩药材、10万亩优质牧草、5万亩优质烟叶、3000万袋食用菌等八大绿色种植业基地,培育形成了果、林、牧、菌、烟、菜、药、草八大农业产业为主导的特色农业体系,成为“全国第二,北方第一”果品大市。在此基础上,经济发展环境全面优化,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全市实现了由温饱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步的历史性跨越。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125.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3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35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74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36.54亿元,社会消费零售总额达32.23亿元,全市综合经济实力稳居河南省前列。在文化风貌上,继承了豫陕晋的传统文化的优点,有豫剧,蒲剧 (乱弹),秦腔,眉户,道情皮影戏,杨高戏、锣鼓书,木偶戏、快板书等,以及特色工艺:剪纸、编织,刺绣、纸扎,花馍、香袋、印花布,窗花、花灯等。-第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