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浙教版 八年级上《科学》第1章 复习提纲(4页).doc
-
资源ID:36355968
资源大小:104.50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新浙教版 八年级上《科学》第1章 复习提纲(4页).doc
-八年级上科学第1章水 和水的溶液复习提纲第1节 地球上的水1. 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2. 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3. 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小循环 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4.水的循环: 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大气-陆地 水循环的5个环节: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 d地表径流 e下渗 (地下径流) 水循环的内因:水的物理属性,即水随着温度的不同,会以固态、液态、气态三种形态出现。外因:太阳辐射、地心引力。 水循环的能量来源:太阳。5、 我国水资源在空间和时间的分配上很不均匀。空间上: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时间上:夏季丰富,冬季欠缺,北方更明显。6、 含水量最高的生物:水母第二节 水的组成电极气体的量检验方法及现象结论正极气体体积是负极的1/2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气体体积是正极的2倍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1. 水的电解【正氧负氢,氢二氧一(体积比)】2、水的电解 (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实验结论: 水 通直流电氢气+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不能说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组成的。1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在水电解的反应过程中,发生改变的微粒是水分子,反应前后保持不变的微粒是氧原子和氢原子。第3节.水的浮力 1.、一切浸入液体(气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竖直向上的“托”力,叫做浮力。浮力产生的原因:上表面距水面的深度小于下表面距水面的深度,故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大于上表面受到水压强。(并不是物体浸在液体中就会受到浮力,如桥墩不受浮力)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 施力物体:液体或气体3、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即F浮=G排液=m排g=液g v排 公式变形:同样,阿基米德原理可以推广到气体的浮力上:浸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即F浮=G排气=m排g=气g v排 注意:(1)液是液体的密度,而不是物体的密度(2)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即只跟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本身的体积、密度、形状等无关;也与物体是否在液体中运动等无关。(3)v排 是指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不是液体的总体积,也不一定是物体的体积。当物体完全浸没时,v排 =v物 ;当物体部分浸没时,v排 =v物-v露(4) 计算时,单位要统一(排取千克/米3,v排取米3)4、物体的浮沉条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重力G和浮力F浮的大小。 F浮<G 下沉 F浮>G 上浮 F浮=G 悬浮 此时V排 =V物 F浮=G 漂浮 此时V排 < V物注意:上浮和下沉都是不稳定状态,是动态过程,上浮的物体最终会浮出液面,而处于漂浮状态;下沉的物体最终则会沉到液底处于静止状态。漂浮和悬浮时,物体都是受到两个力处于平衡状态,F浮=G (沉到水底时:F浮F支持力=G )5.实心物体浸没在液体中 当液 >物 时,上浮(最终漂浮)当液 < 物 时,下沉当液物 时,悬浮5. 浮沉条件的应用(1)轮船 因为漂浮时,F浮=G , 所以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或从河到海,其受到的浮力不变,根据F浮=排g v排,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因为F浮不变,排减小,所以 v排必增大,即船身稍下沉。(2)潜水艇:它的上浮和下沉是通过对水舱的排水和充水而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的(3)密度计:物体漂浮在液面时F浮=G计原理工作的,因为F浮=排g v排 ,液体密度不同,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液面所对应的位置也就不同,刻度“上小下大”6、求浮力的办法 称重法: F浮 =G物- F弹 原理法:F浮=G排液=m排g=液g v排 状态法:F浮=G物 (适用与悬浮、漂浮) 第4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1. 溶液: (1)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如水、酒精等物质) (2)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溶质的质量是指被溶解了的那部分的质量,如果没有溶液或从溶液中析出的,则不计算在内。(3) 溶液:由溶质溶解于溶剂后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m液=m质+m剂(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溶液都是透明的,但透明不一定指无色,如高锰酸钾溶液是紫红色,硫酸铜溶液时蓝色的)2. 悬浊液、乳浊液: 名称特征溶液悬浊液乳浊液形成过程固、液、气溶解在液体固体颗粒分散在液体里小液滴分散在液体里稳定性稳定不稳定不稳定长期放置均一、稳定下沉上浮举例糖水、汽水、饮料等石灰水、泥水、血液等牛奶、肥皂水3. 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溶液、悬浊液、乳浊液都属于混合物。4. 常用的溶剂: 水、酒精、汽油、丙酮等。5. 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固体粉末一般用药匙或纸槽取。(一斜二送三竖立)块状固体一般用镊子夹取。(一横二送三慢竖)6.液体药品取用注意事项: 瓶塞倒放瓶口紧挨试管口 贴标签的一面必须朝向手心处第5节 物质的溶解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注意:(1)两个前提条件: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否则饱和不饱和溶液就没有确定的意义。(2)饱和溶液是对一定的溶质而言的。如某温度下的蔗糖饱和溶液是对蔗糖饱和的,不能再溶解蔗糖,若加入其他溶质如食盐,仍可溶解。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大多数物质适用,熟石灰不适用) A加溶剂 B.升温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A.蒸发溶剂B.降温C.加溶质判断溶液是否饱和:若溶液底部有溶质,说明是饱和溶液;若无,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的该溶质,若溶解说明是不饱和溶液,若不溶解说明是饱和溶液。3.浓溶液和稀溶液:溶有较多溶质浓溶液; 溶有较少溶质稀溶液 注意: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4.有些物质溶解放热,如氢氧化钠、浓硫酸;有些物质溶解吸热,如硝酸铵5.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 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注意点:(1)四个关键词:一定的温度,100克溶剂、达到饱和、溶质的质量 (2) 溶解度就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能溶解的溶质的最大质量(3) 溶解度单位为克(4) 饱和溶液的溶解度计算:6. 固体溶解度影响因素:溶剂和溶质的性质(内因);温度(外因) 气体溶解度影响因素:溶剂和溶质的性质(内因);温度 、压强 (外因) 5.溶解度曲线:以温度为横坐标,溶解度为纵坐标形象地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 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影响很大,如硝酸钾,表现为曲线陡影响不大,如氯化钠(食盐),表现为曲线平缓 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6. 溶质的质量分数(1)计算公式 溶质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常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它是个比值,没有单位)(2) 同一温度下,同种溶质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饱和溶液时a%=(3) 稀释:增加溶剂;浓缩:蒸发溶剂 稀释或浓缩溶质的质量不变 故(4)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步骤:A、计算(溶剂和溶质的质量或体积)B、称量(固体:用天平称取;液体:用量筒量取) C、溶解(烧杯和玻璃棒) (玻璃棒的作用;加快物质的溶解) 第6节 物质的分离 1.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的固体。不同的晶体具有不同的形状。2.结晶从饱和溶液中析出固态溶质的过程3.获得晶体的两种方法:蒸发溶剂 :a.一般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如氯化钠 b.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固体中混有少量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固体。 如:氯化钠中混有少量硝酸钾晶体冷却热饱和溶液:a.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物质,如硝酸钾 b.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固体中混有少量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固体。 如:硝酸钾晶体中混有少量氯化钠固体4.水的净化a.过滤后仍浑浊原因:1.滤纸破损 2.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3. 仪器不干净b.蒸馏时加入碎瓷片或小石子是为了防止液体爆沸。冷凝管的水是下进上出。c.只有蒸馏得到的水才是纯净水,才是纯净物。6.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由二种或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7.粗盐的提纯:溶解(玻璃棒的作用:加快物质的溶解)过滤(玻璃棒的作用:引流,防止液体冲破滤纸货溅出)蒸发(玻璃棒的作用: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局部温度过高导致液体溅出)自来水净化:物理:沉淀、过滤化学:杀菌生物:微生物除毒第7节 水任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1.水资源保护的重要内容:节约用水和防止水污染。2.水的再循环、减少水的使用及水的回收利用是保护和节约用水的三种主要方法。-第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