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四 2.2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教案)(22页).doc
-必修四 2.2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教案)-第 19 页 2.2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教案 A第1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向量的加减法运算,并理解其几何意义. 2会用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作两个向量的和向量和差向量,培养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将向量运算与熟悉的数的运算进行类比,使学生掌握向量加减法运算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会用它们进行向量计算,渗透类比的数学方法;二、过程与方法 1位移、速度和力这些物理量都是向量,可以合成,而且知道这些矢量的合成都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由此引入本课题2 运用向量的定义和向量相等的定义得出向量加减法的三角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并对向量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进行证明,同时运用他们进行相关计算,这可让同学们进一步加强对向量几何意义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认识事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2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类比、迁移、分类、归纳等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会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作两个向量的和向量和差向量教学难点:理解向量加减法的定义教学关键: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的探究引导.教学突破方法:由物理中力的合成与分解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讨得到结论教法与学法导航教学方法;启发诱导,讲练结合学习方法:数能进行运算,向量是否也能进行运算呢?数的加法启发我们,从运算的角度看,位移的合成、力的合成可看作向量的加法借助于物理中位移的合成、力的合成来理解向量的加法,让学生顺理成章接受向量的加法定义结合图形掌握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联系数的运算律理解和掌握向量加法运算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或实物投影仪、尺规学生准备:练习本、尺规.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上一节,我们一起学习了向量的有关概念,明确了向量的表示方法,了解了零向量、单位向量、平行向量、相等向量等概念,并接触了这些概念的辨析判断 数能进行运算,向量是否也能进行运算呢?这一节,我们将借助于物理中位移的合成、力的合成来学习向量的加法和减法二、主题探究,合作交流提出问题:1. 类比数的加法,猜想向量的加法,应怎样定义向量的加法?2. 向量加法的法则是什么?3. 与数的运算法则有什么不同? 师生互动:向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物理中位移的概念,位移可以合成,如图某对象从A点经B点到C点,两次位移、的结果,与A点直接到C点的位移结果相同力也可以合成,老师引导,让学生共同探究如下的问题. 图(1)表示橡皮条在两个力的作用下,沿着GC的方向伸长了EO;图(2)表示撤去F1和F2,用一个力F作用在橡皮条上,使橡皮条沿着相同的方向伸长相同的长度改变力F1与F2的大小和方向,重复以上的实验,你能发现F与F1、F2之间的关系吗?力F对橡皮条产生的效果与力F1与F2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物理学中把力F叫做F1与F2的合力合力F与力F1、F2有怎样的关系呢?由图(3)发现,力F在以F1、F2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上,并且大小等于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长数的加法启发我们,从运算的角度看,F可以认为是F1与F2的和,即位移、力的合成看作向量的加法讨论结果:1. 向量加法的定义:如下图,已知非零向量a、b,在平面内任取一点A,作=a,=b,则向量叫做a与b的和,记作a+b,即a+b=+=求两个向量和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加法2. 向量加法的法则:(1)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 在定义中所给出的求向量和的方法就是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运用这一法则时要特别注意“首尾相接”,即第二个向量要以第一个向量的终点为起点,则由第一个向量的起点指向第二个向量的终点的向量即为和向量 位移的合成可以看作向量加法三角形法则的物理模型 (2)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如图,以同一点O为起点的两个已知向量a、b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则以O为起点的对角线就是a与b的和我们把这种作两个向量和的方法叫做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力的合成可以看作向量加法平行四边形法则的物理模型对于零向量与任一向量,我们规定 a+0=0+a=a提出问题1. 两共线向量求和时,用三角形法则较为合适当在数轴上表示两个向量时,它们的加法与数的加法有什么关系?2. 思考|a+b|,|a|,|b|存在着怎样的关系?3. 数的运算和运算律紧密联系,运算律可以有效地简化运算类似地,向量的加法是否也有运算律呢? 师生互动:观察实际例子,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并适时点拨,诱导,探究向量的加法在特殊情况下的运算,共线向量加法与数的加法之间的关系数的加法满足交换律与结合律,即对任意a,bR,有a+b=b+a,(a+b)+c=a+(b+c)任意向量,的加法是否也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引导学生画图进行探索讨论结果:1. 两个数相加其结果是一个数,对应于数轴上的一个点;在数轴上的两个向量相加,它们的和仍是一个向量,对应于数轴上的一条有向线段2. 当a,b不共线时,|a+b|<|a|+|b|(即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当a,b共线且方向相同时,|a+b|=|a|+|b|;当a,b共线且方向相反时,|a+b|=|a|-|b|(或|b|-|a|)其中当向量a的长度大于向量b的长度时,|a+b|=|a|-|b|;当向量a的长度小于向量b的长度时,|a+b|=|b|-|a|一般地,我们有|a+b|a|+|b|3. 如下左图,作=a,=b,以AB、AD为邻边作ABCD,则=b,=a因为=+=a+b,=+=b+a,所以a+b=b+a如上右图,因为=+=(+)+=(a+b)+c,=+=+(+)=a+(b+c),所以(a+b)+c=a+(b+c)综上所述,向量的加法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提出问题如何理解向量的减法?向量的加法运算有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那么,向量的减法是否也有类似的法则?师生互动:数的减法运算是数的加法运算的逆运算,数的减法定义即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因此向量的减法运算也可定义为向量加法运算的逆运算可类比数的减法运算,我们定义向量的减法运算,也应引进一个新的概念,这个概念又该如何定义?引导学生思考,相反向量有哪些性质?由于方向反转两次仍回到原来的方向,因此a和-a互为相反向量于是-(-a)=a我们规定,零向量的相反向量仍是零向量任一向量与其相反向量的和是零向量,即a+(-a)=(-a)+a=0所以,如果a、b是互为相反的向量,那么a=-b,b=-a,a+b=0A. 平行四边形法则 如上图,设向量=b,=a,则=-b,由向量减法的定义,知=a+(-b)=a-b又b+=a,所以=a-b由此,我们得到a-b的作图方法B. 三角形法则如上图,已知a、b,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作=a,=b,则=a-b,即a-b可以表示为从b的终点指向a的终点的向量,这是向量减法的几何意义讨论结果:向量减法的定义我们定义 a-b=a+(-b),即减去一个向量相当于加上这个向量的相反向量规定:零向量的相反向量是零向量向量的减法运算也有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这也正是向量的运算的几何意义所在,是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体现三、拓展创新,应用提高例1 如下左图,已知向量a、b,求作向量a+b 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让学生探究分别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作两个向量的和向量在向量加法的作图中,学生体会作法中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的依据它体现了向量起点的任意性在向量作图时,一般都需要进行向量的平移,用平行四边形法则作图时应强调向量的起点放在一起,而用三角形法则作图则要求首尾相连解:作法一: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上中图),作=a,=b,则=a+b作法二: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上右图),作=a,=b以OA、OB为邻边作OACB,连接OC,则=a+b例2 长江两岸之间没有大桥的地方,常常通过轮渡进行运输如下图所示,一艘船从长江南岸A点出发,以5 km/h的速度向垂直于对岸的方向行驶,同时江水的速度为向东2 km/h(1)试用向量表示江水速度、船速以及船实际航行的速度(保留两个有效数字);(2)求船实际航行的速度的大小与方向(用与江水速度间的夹角表示,精确到度)活动:本例结合一个实际问题说明向量加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样的问题在物理中已有涉及,这里是要学生能把它抽象为向量的加法运算,体会其中应解决的问题是向量模的大小及向量的方向(与某一方向所成角的大小)引导点拨学生正确理解题意,将实际问题反映在向量作图上,从而与初中学过的解直角三角形建立联系解:如上右图所示,表示船速,表示水速,以AD、AB为邻边作ABCD,则表示船实际航行的速度(2)在RtABC中,|=2,|=5,所以|=5.4因为tanCAB=,由计算器得CAB=68°答:船实际航行速度的大小约为54 km/h,方向与水的流速间的夹角为68° 点评:用向量法解决物理问题的步骤为:先用向量表示物理量,再进行向量运算,最后回扣物理问题,解决问题例3 如图(1)已知向量a、b、c、d,求作向量a-b,c-d活动:教师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引导学生注意规范操作,为以后解题打下良好基础;点拨学生根据向量减法的三角形法则,需要选点平移作出两个同起点的向量作法:如图(2),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作=a,=b,=c,=d则=a-b,=c-d例4 如图,ABCD中, =a,=b,你能用a、b表示向量、吗? 活动:本例是用两个向量表示几何图形中的其他向量,这是用向量证明几何问题的基础要多注意这方面的训练,特别要掌握用向量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与两条对角线的关系解:由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我们知道=a+b,同样,由向量的减法,知=-=a-b四、小结1先由学生回顾本节学习的数学知识:向量的加法定义,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向量加法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几何作图,向量加法的实际应用2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学习的数学方法:特殊与一般,归纳与类比,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特别是通过知识迁移类比获得新知识的过程与方法课堂作业1下列等式中,正确的个数是( )a+b=b+a a-b=b 0-a=-a -(-a)=a a+(-a)=0A5 B4 C3 D22如图,D、E、F分别是ABC的边、的中点,则-等于( )A B C D3下列式子中不能化简为的是( )A(+)+ B(+)+(+)C D-+4已知A、B、C三点不共线,O是ABC内一点,若+=0,则O是ABC的( )A重心 B垂心 C内心 D外心参考答案:1C 2D 3C 4A.第2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经历探究数乘运算法则及几何意义的过程,掌握实数与向量积的定义,理解实数与向量积的几何意义,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2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等价条件,能够运用两向量共线条件判定两向量是否平行二、过程与方法 充分抓住本节教学中的学生探究、猜想、推证等活动,引导学生画出草图帮助理解题意和解决问题先由学生探究向量数乘的结果还是向量(特别地0·a=0),它的几何意义是把向量a沿a的方向或a的反方向放大或缩小,当>0时,a与a方向相同,当<0时,a与a方向相反;向量共线定理用来判断两个向量是否共线然后对所探究的结果进行运用拓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体会类比迁移的思想方法,渗透研究新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培养创新能力和积极进取精神通过解决具体问题,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实数与向量积的意义、两个向量共线的等价条件及其运用教学难点:对向量共线的等价条件的理解运用教学关键:两个向量共线的等价条件的探究过程的引导.教学突破方法:从向量共线的定义出发,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果教法与学法导航教学方法:问题式教学,启发诱导学习方法:合作探讨,在向量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推广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尺规.学生准备:练习本、尺规.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前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向量加减法运算,这一节,我们将在加法运算基础上研究相同向量和的简便计算及推广在代数运算中,a+a+a=3a,故实数乘法可以看成是相同实数加法的简便计算方法,那么相同向量的求和运算是否也有类似的简便计算二、主题探究,合作交流提出问题: 探究:已知非零向量a,试一试作出a+a+a和(-a)+(-a)+(-a) 你能说明它们的几何意义吗? 引入向量数乘运算后,你能发现数乘向量与原向量之间的位置关系吗?怎样理解两向量平行?与两直线平行有什么异同? 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回顾相关知识并猜想结果,对于运算律的验证,点拨学生通过作图来进行通过学生的动手作图,让学生明确向量数乘运算的运算律及其几何意义教师要引导学生特别注意0·a=0,而不是0·a=0这个零向量是一个特殊的向量,它似乎很不起眼,但又处处存在,稍不注意就会出错,所以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处理零向量与非零向量之间的关系实数与向量可以求积,但是不能进行加、减运算,比如+a,-a都无法进行向量数乘运算的运算律与实数乘法的运算律很相似,只是数乘运算的分配律有两种不同的形式:(+)a=a+a和(a+b)=a+b,数乘运算的关键是等式两边向量的模相等,方向相同判断两个向量是否平行(共线),实际上就是看能否找出一个实数,使得这个实数乘以其中一个向量等于另一个向量一定要切实理解两向量共线的条件,它是证明几何中的三点共线和两直线平行等问题的有效手段对问题,学生通过作图可发现,=+=a+a+a类似数的乘法,可把a+a+a记作3a,即=3a显然3a的方向与a的方向相同,3a的长度是a的长度的3倍,即|3a|=3|a|同样,由下图可知,=(-a)+(-a)+(-a), 即(-a)+(-a)+(-a)=3(-a)显然3(-a)的方向与a的方向相反,3(-a)的长度是a的长度的3倍,这样,3(-a)=-3a 对问题,上述过程推广后即为实数与向量的积我们规定实数与向量a的积是一个向量,这种运算叫做向量的数乘,记作a,它的长度与方向规定如下:(1) |a|=|a|;(2) 当>0时,a的方向与a的方向相同;当<0时,a的方向与a的方向相反由(1)可知,=0时,a=0根据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定义,我们可以验证下面的运算律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设、为实数,那么(1)(a)=()a;(2)(+)a=a+a;(3)(a+b)=a+b特别地,我们有(-)a=-(a)=(-a),(a-b)=a-b 对问题,向量共线的等价条件是:如果a(a0)与b共线,那么有且只有一个实数,使b=a推证过程教师可引导学生自己完成,推证过程如下:对于向量a(a0)、b,如果有一个实数,使b=a,那么由向量数乘的定义,知a与b共线反过来,已知向量a与b共线,a0,且向量b的长度是向量a的长度的倍,即|b|=|a|,那么当a与b同方向时,有b=a;当a与b反方向时,有b=-a 关于向量共线的条件,教师要点拨学生做进一步深层探究,让学生思考,若去掉a0这一条件,上述条件成立吗?其目的是通过0与任意向量的平行来加深对向量共线的等价条件的认识在判断两个非零向量是否共线时,只需看这两个向量的方向是否相同或相反即可,与这两个向量的长度无关在没有指明非零向量的情况下,共线向量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1)有一个为零向量;(2)两个都为零向量;(3)同向且模相等;(4)同向且模不等;(5)反向且模相等;(6)反向且模不等讨论结果:数与向量的积仍是一个向量,向量的方向由实数的正负及原向量的方向确定,大小由|·|a|确定它的几何意义是把向量a沿a的方向或a的反方向放大或缩小向量的平行与直线的平行是不同的,直线的平行是指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而向量的平行既包含没有交点的情况,又包含两个向量在同一条直线上的情形三、拓展创新,应用提高例1 计算:(1)(-3)×4a;(2)3(a+b)-2(a-b)-a;(3)(2a+3b-c)-(3a-2b+c)活动:本例是数乘运算的简单应用,可让学生自己完成,要求学生熟练运用向量数乘运算的运算律教学中,点拨学生不能将本题看作字母的代数运算,可以让他们在代数运算的同时说出其几何意义,使学生明确向量数乘运算的特点同时向学生点出,向量的加、减、数乘运算统称为向量的线性运算对于任意向量a、b,以及任意实数、1、2,恒有(1a±2b)=1a±2b解:(1)原式=(-3×4)a=-12a;(2)原式=3a+3b-2a+2b-a=5b;(3)原式=2a+3b-c-3a+2b-c=-a+5b-2c点评:运用向量运算的运算律,解决向量的数乘其运算过程可以仿照多项式运算中的“合并同类项” 例2 如图,已知任意两个非零向量a、b,试作=a+b,=a+2b,=a+3b你能判断A、B、C三点之间的位置关系吗?为什么? 活动:本例给出了利用向量共线判断三点共线的方法,这是判断三点共线常用的方法教学中可以先引导学生作图,通过观察图形得到A、B、C三点共线的猜想,再将平面几何中判断三点共线的方法转化为用向量共线证明三点共线本题只要引导学生理清思路,具体过程可由学生自己完成另外,本题是一个很好的与信息技术整合的题材,教学中可以通过计算机作图,进行动态演示,揭示向量a、b变化过程中,A、B、C三点始终在同一条直线上的规律解:分别作向量、过点A、C作直线AC(如上图)观察发现,不论向量a、b怎样变化,点B始终在直线上,猜想A、B、C三点共线事实上,因为=-=a+2b-(a+b)=b,而=-=a+3b-(a+b)=2b,于是=2所以A、B、C三点共线 点评:关于三点共线问题,学生接触较多,这里是用向量证明三点共线,方法是必须先证明两个向量共线,并且有公共点教师引导学生解完后进行反思,体会向量证法的新颖独特例3 如图, ABCD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M,且=a,=b,你能用a、b表示和吗?活动:本例的解答要用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另外,用向量表示几何元素(点、线段等)是用向量方法证明几何问题的重要步骤,教学中可以给学生明确指出这一点解:在ABCD中,=+=a+b,=-=a-b,又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a+b)=a-b,=(a-b)=a-b,=a+b,=-=-a+b 点评:结合向量加法和减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将两个向量的和或差表示出来,这是解决这类几何题的关键四、小结1让学生回顾本节学习的数学知识:向量的数乘运算法则,向量的数乘运算律,向量共线的条件2体会本节学习中用到的思想方法:特殊到一般、归纳、猜想、类比、分类讨论、等价转化课堂作业1(2a+8b)-(4a-2b)等于( )A2a-b B2b-a Cb-a Da-b2设两非零向量e1、e2不共线,且ke1+e2与e1+ke2共线,则k的值为( )A1 B-1 C±1 D03若向量方2-3(-2)=0,则向量等于( )A B-6 C6 D4在ABC中,=,EFBC,EF交AC于F,设=a,=b,则用a、b表示的形式是=_5在ABC中,M、N、P分别是AB、BC、CA边上的靠近A、B、C的三等分点,O是ABC平面上的任意一点,若+=e1-e2,则=_6已知ABC的重心为G,O为坐标原点,=a,=b,=c,求证:=(a+b+c)参考答案:1.B 2. C 3. C 4-a+b 5e1-e26连接AG并延长,设AG交于M=b-a,=c-a,=c-b,=+=(b-a)+(c-b)=(c+b-2a)=(c+b-2a)=+=a+(c+b-2a)=(a+b+c)教案 B第1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向量加减法的含义,并掌握加减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2会用向量加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进行向量运算二、过程与方法经历向量加减法概念、法则的建构过程;通过观察、实验、类比、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运用数学来描述和刻画现实世界的过程;在动手探究、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个性品质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运用向量加减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作两个向量的和向量和差向量 难点: 理解向量的加减法法则及其几何意义教学设想一、创设情境:类比是人类思维中最具创新的一部分,数能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向量也具有数的特征,那么向量也应该是可以进行运算的,那么向量的运算又如何呢?二、探究新知:(一)教师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本,分组讨论,归纳如下:1定义:求两个向量的和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加法 注意:两个向量的和仍旧是向量(简称和向量)ABa+ba+baabbabaa+bb2三角形法则:强调:(1)“向量平移”(自由向量):使前一个向量的终点为后一个向量的起点 (2)可以推广到n个向量连加(3)(4)不共线向量都可以采用这种法则三角形法则OABaaabbb3已知向量、,求作向量+.作法:在平面内取一点O,作 ,ABCDaca+b+cba+bb+c则.4加法的交换律和平行四边形法则上题中+的结果与+是否相同,验证结果相同从而得到:(1)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2)向量加法的交换律:+=+.5 向量加法的结合律:证:作图:使, , ,则(+) +=,+ (+) =,(+) +=+ (+)从而,多个向量的加法运算可以按照任意的次序、任意的组合来进行(二)教师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本,类比向量加法的定义和运算法则,分组讨论,归纳如下:1用“相反向量”定义向量的减法(1) “相反向量”的定义:与a长度相同、方向相反的向量记作 -a.(2) 规定:零向量的相反向量仍是零向量-(-a)= a任一向量与它的相反向量的和是零向量a +(-a)= 0如果a、b互为相反向量,则a = -b, b = -a,a + b = 0(3) 向量减法的定义:向量a加上的b相反向量,叫做a与b的差 即:a - b = a +(-b)求两个向量差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减法2用加法的逆运算定义向量的减法:向量的减法是向量加法的逆运算:若b + x = a,则x叫做a与b的差,记作a - b.OabBaba-b3求作差向量:已知向量a、b,求作差向量. (a-b)+ b = a +(-b)+ b = a + 0 = a.A作法:在平面内取一点O, 作= a,= b 则= a - b.OABaBb-bbBa+ (-b)ab即a - b可以表示为从向量b的终点指向向量a的终点的向量注意:(1)表示a - b强调:差向量“箭头”指向被减数 (2)用“相反向量”定义法作差向量,a - b = a + (-b).显然,此法作图较繁,但最后作图可统一.4探究:(1)如果从向量a的终点指向向量b的终点作向量,那么所得向量是b - aa-bAABBBOa-baabbOAOBa-ba-bBAO-b(2)若ab, 如何作出a - b?三、例题讲解例1 如图,O为正六边形ABCDEF的中心,作出下列向量:(1)+;(2)+;(3)+. 解:(1)因四边形OABC是以OA、OC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OB是其对角线,故(2)因=,故+与方向相同,长度为的长度的2倍,故+=.(3)因=,故+=+=.点评: 向量的运算结合平面几何知识,在长度和方向两个方面做文章.应深刻理解向量的加、减法的几何意义.例2 在长江的某渡口处,江水以12.5 km/h的速度向东流,渡船的速度是25 km/h,渡船要垂直地渡过长江,其航向应如何确定?解: 设表示水流速度,表示渡船的速度,表示渡船实际垂直过江的速度,以AB为一边,AC为对角线作平行四边形,就是船的速度.在RtACD中,ACD=90°,|=|=12.5,|=25,CAD=30°.答:渡船的航向为北偏西30°.例3 已知一点O到ABCD的3个顶点A、B、C的向量分别是a、b、c,则向量等于( )A.a+b+c B.a-b+c C.a+b-c D.a-b-c解析: 如图,点O到平行四边形的三个顶点A、B、C的向量分别是a、b、c,结合图形有=+=+=+-=a-b+c.答案: B例4 判断题:(1)若非零向量a与b的方向相同或相反,则a+b的方向必与a、b之一的方向相同.(2)ABC中,必有+=0.(3)若+=0,则A、B、C三点是一个三角形的三顶点.(4)|a+b|a-b|.解:(1)a与b方向相同,则a+b的方向与a和b方向都相同;若a与b方向相反,则有可能a与b互为相反向量.此时a+b=0的方向不确定,说与a、b之一方向相同不妥.(2)由向量加法法则+=,与CA是互为相反向量,所以有上述结论.(3)因为当A、B、C三点共线时也有+=0,而此时构不成三角形.(4)当a与b不共线时,|a+b|与|a-b|分别表示以a和b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其大小不定.当a、b为非零向量共线时,同向则有|a+b|>|a-b|,异向则有|a+b|<|a-b|;当a、b中有零向量时,|a+b|=|a-b|.综上所述,只有(2)正确.例5 若|=8,|=5,则|的取值范围是( )A.3,8 B.(3,8) C.3,13 D.(3,13)解:=-.(1)当、同向时,|=8-5=3;(2)当、反向时,|=8+5=13;(3)当、不共线时,3<|<13.综上,可知3|13.答案:C四、小结1 向量加减法的几何法则和几何意义2 和向量和差向量的几何表示五、作业教材第84页练习、教材第87页练习教材第91页习题22 第15题第2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例,掌握向量数乘运算,理解其几何意义,理解向量共线定理熟练运用定义、运算律进行有关计算,能够运用定理解决向量共线、三点共线、直线平行等问题二、过程与方法理解掌握向量共线定理及其证明过程,会根据向量共线定理判断两个向量是否共线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由实例到概念,由具体到抽象,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形成的过程的能力,合作释疑过程中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陶冶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创新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定义、运算律,理解向量共线定理难点:对向量共线定理的理解教 具:多媒体及课件准备教学过程一、情境设置在雷雨天的时候,我们往往是先看到闪电,然后才听到雷声,这说明光速和声速之间虽然有时候方向相同,但速度大小不等,此时,两个速度是共线的,那么,我们如何表示这种关系呢?二、探究新知1实数与向量的积练习1:已知非零向量,作出和PBAOaaaa- a- a- a探究:相同向量相加后,和的长度与方向有什么变化?(1)与方向相同且;(2)与方向相反且.上题结果可记为:定义:实数与向量的积是一个向量,记作: 其大小和方向规定如下:大小:.方向:>0时,与方向相同;<0时,与方向相反特别地,当或时2运算律练习2:(1) 根据定义,求作向量和(为非零向量),并进行比较aaaaaaaaa222结论:.(2) 已知向量、,求作向量和,并进行比较aaaabb2(a+b)b2a+2bb结论:.归纳得:设、为任意向量,、为任意实数,则有:结合律: ;第一分配律:;第二分配律: .练习3:计算(口答)(1) ;(2) ;(3) .解:(1)原式= ;(2)原式= ;(3)原式= .向量的加、减、数乘运算统称为向量的线性运算对于任意向量、及任意实数、,恒有3向量共线定理探究:问题 如果 , 那么,向量与是否共线?问题 如果非零向量与共线, 那么,是否存在一个实数,使得 ?对于向量()、,如果有一个实数,使得 , 那么,由数乘向量的定义知:向量与共线若向量与共线,且向量的长度是的长度的倍,即有,当与同方向时,有;当与反方向时,有.所以始终有一个实数,使从而得:向量共线定理:向量与非零向量共线当且仅当有唯一一个实数,使得 三、讲解范例例1 已知和是不共线向量,=t(tR),试用、表示.解:=+=+t·=+t·(-)=(1-t)·+t·.点评:灵活运用向量共线的条件.若令1-t=m,t=n,则=m·+n·,m+n=1.例2 设两个不共线的向量e1、e2,若向量a=2e1-3e2,向量b=2e1+3e2,向量c=2e1-9e2,问是否存在这样的实数、,使向量d=a+b与向量c共线?解:d=(2e1-3e2)+(2e1+3e2)=(2+2)e1+(3-3)e2,要使d与c共线,则存在实数k使d=kc,即(2+2)e1+(3-3)e2=2ke1-9ke2.由2+2=2k及3-3=-9k得=-2.故存在这样的实数和,只要=-2,就能使d与c共线.例3 若非零向量a、b满足|a+b|=|b|,则( )A.|2a|>|2a+b| B.|2a|<|2a+b| C.|2b|>|a+2b| D.|2b|<|a+2b|解:C例4 在ABC中,已知D是AB边上一点,若=2,=+,则等于( )A B C- D-解:A四、练习教材第90页练习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学习,要求大家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定义,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理解向量共线定理,并能在解题中加以运用I. 概念与定理 的定义及运算律; 向量共线定理 ():向量与共线II. 知识应用 证明 向量共线; 证明 三点共线: A、B、C三点共线; 证明 两直线平行:直线AB直线CD AB、CD 不重合六、课后作业教材92页A组11、12、1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