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1313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阶段性报告(33页).doc

    • 资源ID:36393696       资源大小:207KB        全文页数:3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1313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阶段性报告(33页).doc

    -“1313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阶段性报告-第 34 页  “1313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阶段性报告     “1313学案导学” 课堂教学模式是指以导学案为依托的“一课三案,问题导学;一案三段,分层导练”的六个环节四步教学的教学练一体化教学模式。每节课设计的导学案是以问题导学,分层导练为主线,集学生的学案,教师的教案和学生的练案为一体,适合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的学习与训练。本课题是从2012年2月开始提出并开展实践研究,至今已三年零八个月。2012年上报校级课题研究,2014年上报自治区级课题研究 ,获自治区第四届基础教育课题研究立项资格。2015年并入学校“教学练能”课题研究。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1、问题的提出     2011年12月,高中召开教学调研会,探讨课堂教学的特点、特色、模式与出路。提出四个问题:高中的教学模式是什么?高中的教学特色是什么?高中的教学优势是什么?高中教师的教学风格是什么?     2012年3月学校进行了绩效工资改革下的教学改革,所有学科的教学课时锐减。教学任务如何完成?教学质量如何提高?化学学科一周由三节变成两节,有的班级周一上一节,周五再上一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保障?星期六的一带一、一带多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如何有效开展?出现自习课放羊式的情况怎么办?课时少,任务重,如果按照原来的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教学任务无论如何也无法完成,教学质量面临巨大挑战。如何改变现有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摆在所有老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放眼全国,新课程背景下的各种新型教学模式纷至沓来,遍地开花,精彩纷呈。最为突出的还算洋思教学模式,杜郎口教学模式,山东潍坊“三四五课堂教学模式”,江苏东庐讲学稿教学模式等等。研究诸多教学模式,虽然各种模式的美称不同,但是发现它们的核心都体现了“学案教学”,在小学、在初中、在高中,学案导学的优势和魅力被放大,被发扬,被创新。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改变过去只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为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改进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创建师生双向互动、以探究创新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2、课题的提出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一切教育改革的重心在于提高课堂效率上。真正的高效率的教学就是师生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效率。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高效课堂、新课程实施需要高效课堂、教师由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转变需要高效课堂、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也需要高效课堂的实现。     在我校的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更好的落实高效课堂,切实有效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本课题组在教研组的倡议、引领下,在我校的高一年级和高二年级的化学课堂教学中尝试采用“学案导学” 式的课堂教学模式。确定了 “一课三案,问题导学;一案三段,分层导练”的“1313学案导学” 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在区内高中实行学案导学模式教学的学校很少,即使有个别老师在公开课和对外交流课上使用了片段式学案,也仅是昙花一现,并没能长久全面的将学案教学引入到课堂中来。因此,基于笔者多年的高中课堂的教学经验,探索和研究“学案导学”的课堂教育模式,在区内推广“学案导学”的先进教学理念具有重大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手段,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启迪引领为主导,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堂训练,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我发现、自我解决,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发展的有效途径。其目的是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优化课堂结构。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把教学重心从研究教材的教法上转变到研究学生的学法上,促使教师进行角色转换。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案导学式教学的意义不仅仅是课堂教学核心的转变,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得力助手。“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编导、引导、指导、诱导上,编写“学案”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究性的活动,它需要教师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出发,按照从易到难,从表面到本质,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规律,有层次安排学习内容。它还要求教师有创新精神,提出的问题要从课程标准出发,但又不拘泥于教材,要有利于帮助学生突破常规思维局限,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从现实的角度出发,本研究能够推动教师教学理念和学生学习理念的转变,全面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     学案导学式教学是通过有效地运用学案,让学生先自学,然后通过学生的讨论、探索,使他们亲身参与课堂教学,真正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实际教学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生的参与度,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校的办学效益和办学的品位。“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把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具体化,可操作性强,并真正有利于教师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新理念。因此,本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关健是如何让学生会学。“学案”给学生一个路标,学生借助“学案”自主学习,在“学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可以充分展现自己的思维。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重在“导学”,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方法,提高研究性学习水平,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短期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技能;从长远地角度看,对于维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构建优质高效、民主和谐的课堂更是具有特殊的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人本主义的学生观20世纪60-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马斯洛和罗杰斯提出了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人本主义思想认为“只有学会如何学习和学会如何适应变化的人,只有意识到没有任何可靠的知识,只有寻求知识的过程才是可靠的人,才是真正有教养的人。在现代世界中,变化是唯一可以作为确立教育目标的依据,这种变化取决于过程而不是静止的知识。”可见,人本主义重视的是教学的过程而不是教学的内容,重视的是教学的方法而不是教学的结果。人本主义的学生观给我们的启示:“教育的主体应该是受教育者”。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鼓励者和帮助者,学生是教育的中心。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主动探究发现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主动参与学习、获取知识的主体。教学改革不仅要注意改革教师教的过程与教的方法,而且更要注意改变学生学的过程与学的方法。只有注重研究学生,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才能真正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二)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观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提出:学习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因为学习者并不是空者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学习者已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同时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知识吸收者,他要主动构建信息的意义。建构主义的学习观给我们的启示: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可以通过实验、独立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来展开他们的学习。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而“学案导学”模式要求学生根据“学案”进行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正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     (三)“发现学习”理论的学习观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Bruner)的“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应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产生认知需要,产生一种需要学习的心理倾向,激发自主探究的学习动机。这为我们利用“学案导学”,实施有效教学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实践依据。  (四)有效教学理论的策略观    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它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做出决策课堂活动的有效性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研究。“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就是在这一先进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具体的策略和方法,利用学案导学、导问、导教、导练,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三、课题研究的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学案导学的基本概念1、“学案导学式”教学模式“1313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手段,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主体,以教师的指导、引导、督导和辅导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我发现,自我解决,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发展的有效途径。其目的是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优化课堂结构。其操作要领主要表现为先学后教、问题探究、导学导练、当堂达标。它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益。“1313学案导学”模式有两条支柱:导学案和小组合作学习。 2、导学案 导学案是教师为学生设计的有目标、有程序、有题例的课堂学习活动的方案,是教师站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角度上,对教材作二次加工,以问题导学为主线而编写的适合学生课前、课中、课后学习与训练以及教师课堂教学需要的文本。集学生的学案,教师的教案和学生的练案为一体,变“教案教学”为教案、学案并举、练案辅助的“三案教学”, “三案教学”的导学案是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和归宿,是从学生如何“学”的角度思考和设计学生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其着眼点在于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强调的是学生的“学”,体现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反映的内容主要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环节以及学生的学习、探究活动过程。 3、小组合作学习“1313学案导学式”教学模式下的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划分遵循“同质结对,异质编组,组间平行”的基本编组原则,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业成绩、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情况等方面组成学习能力相当的学习小组。  (二)有效教学的基本概念  1、新课程有效教学策略:是指教师运用新课程理念在实施新课程中为实现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策略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  2、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有效教学”追求的就是:让优秀学生出色发展,让中等学生超常发展,让学习困难学生自信发展。  3、有效教学的内涵 :有效教学包括三种含义: 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四、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1)探索并构建我校化学课堂“问题导学,分层导练”的“1313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落实有效教学和高效课堂策略,提升化学课堂教学质量。(2)编写鲁科版高中化学两本必修和三本选修教材的导学案,并编订成册。(3)促进我校化学教师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的创新,加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的新课程教育理念。(4)建立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机制,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      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善于交流,善于合作的学习品质。(5)探索适合我校高中学生学业和认知发展的教育教学评价方案,以加强评价在促进     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中的作用。(二)研究主要内容。(1)研究更为完善的学案导学的理论依据。(2)研究并制作课时学案和教师教案以及水平测试复习案的模板(3)如何编写适合我校学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的“问题导学,分层导练”的导学案。(4)如何构建适合我校学生,有效提升化学教学质量的“1313学案导学”教学模式。(5)研究并制定“1313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下适合我校高中学生学业和认知发展的教     育教学评价方案。(6)研究“1313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下的教师教学观念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五、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1)通过课题组的集中培训和自学研究,学习研究与“学案导学”关联的人本主义,         建构主义,发现学习及有效教学等理论依据。 (2)通过网络查阅和课题组的集中培训,学习研究全国各地有关“学案导学”的研     究现状和成果。提出本课题组的研究目标与内容。 (3)研究和制定出课时学案和教师教案的模板。 (4 给课题组教师分配研究任务,安排编写各学段、各课时的导学案。备课组通过集         体备课对所编导学案进行反复多次的讨论修改,方可印发使用。 (5)定期发放针对学生和教师的“学案导学的问卷调查表,及时修正学案编写和     模式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6)研究和制定科学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机制,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7)定期进行课题的阶段小结,肯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明确下一阶段的研究内容。 (8)将课题组老师分组,开展有关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子课题的研究。 (9)汇总阶段性成果,邀请专家和骨干教师代表以及学生代表评价审议,给予指正。(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采用探索性研究法、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课堂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等开展课题研究,具体如下:1)探索性研究法:课题组成员对学案导学法教学和导学案的编写以及相关理论依据的知识了解不多,需要通过网络查阅和课题组的集中培训来学习。要研究和构建适合我校学生,能够有效提升化学教学质量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只得摸着石头过河般的去探索研究。     2)文献资料法。根据课题组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的问题。3)案例分析法。研究过程中针对导学案编写的过程,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的改变, 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问卷调查中出现的典型问题等等都可以进行案例分析。为课题研究提供有价值,有意义的素材与成果。4)课堂观察法。“1313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应用于课堂教学,安排备课组和教研组的公开课以及同课异构活动,走进课堂,走近学生,进行全程观察和跟踪评价指导。5)行动研究法。组织课题组骨干精心设计研究方案,先初步实行,既而生成,在总结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研究方案。并广泛地实施,以取得较为科学、公正的成果。     6)问卷调查法。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进行阶段性问卷调查,及时修正学案编写和模式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六、研究过程   (一)研究的阶段划分     截止目前,本课题的研究规划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试点研究。时间为2012年2月到2012年7月。本阶段主要在当时的高一备课组进行高一年级的试点研究。最终成功编写了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的20个导学案和水平测试复习的8个复习导学案。 第二阶段:深入研究。时间为2012年9月到2013年7月。本阶段主要由高一升到高二的备课组继续深入研究高二阶段导学案的编写和学案导学模式的课堂应用。最终成功研发编写了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三(25个学案),选修四(32个学案)和选修五(20个学案)三本教材共计77个导学案。2013年7月到9月,由张君和梅继红老师负责研发编写了化学必修一全册的25个导学案。历经千辛万苦,到此为止,课题组成功研发编写了我校高一和高二年级所使用的鲁科版高中化学所有教材的导学案。包括两本必修和三本选修教材的共计130个学案。基本构建了“一课三案,问题导学;一案三段,分层导练”的“1313学案导学” 的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第三阶段:成果转型研究。时间为2013年7月到2016年7月。本阶段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高一化学必修一和必修二的导学案转型修改为精讲精练,于2013年9月出版发行并在我校的高一年级使用。2013年7月学校要求修改课堂导用,由张君和梅继红老师负责修改化学必修一;曹效琴副校长和徐文娟老师负责化学必修二的修改。经课题组协商上报学校主管领导,将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必修一和必修二的导学案,修改整理为精讲精练并出版发行。课题组继续成果转型后的研究。第三阶段的第二部分是高二年级三本选修教材导学案的二轮使用修改和三轮使用修改。第四阶段:本课题研究的相关成果的汇总、总结与验收,完成结题报告。时间为2016年7月到2016年12月。  (二)研究的过程 1、课题准备阶段:(2012年2月2012年3月)    1)学习与动员 自2012年2月的开学,通过召开教研组和备课组会议,在当时的高一备课组进行试点研究。由备课组长向本组教师提出“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倡议。带领大家学习“1313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特点、意义和具体做法。结合导学案使用的体验和绩效工资改革下的教学改革,认识“学案导学”的优点和重要意义。动员备课组老师,通过“1313学案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改进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最终为了提升化学课堂教学的质量。2)确定课题,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制订、开题报告等工作。3)确定课题组成员,明确课题组成员的分工任务。在学习动员后,课题组老师主动自己申请编写导学案的任务,高一备课组十位教师分配了化学必修二全册三章十节内容的导学案编写任务。除编写导学案外,课题组成员又分为四拨,确立了四个子课题的研究。分别对导学案的编写过程,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设计,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方法,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构建等四个方面开展子课题的研究。到此我们正式开启了“1313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摸索与试点研究。 2、课题研究阶段:(2012年3月2016年3月) (一)第一轮成果研发,模式初建。   1)编写制作导学案模板  在整个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是最核心最重要的。“1313导学案”是集学生的学案,教师的教案和学生的练案为一体,变“教案教学”为教案、学案并举、练案辅助的“三案教学”。要体现“1313导学案”的 “一课三案,问题导学;一案三段,分层导练”的内涵和意义,学案的制作模板就是“1313导学案的支柱与思想。从第一版尝试编写的导学案开始,备课组和课题组老师在两周时间内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使用,征询老师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经过六次修改后,课题组确定了最终的导学案模板。依据模板方便了老师们编写导学案,同时也规范了学案编写的格式和要求。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一课三案,问题导学;一案三段,分层导练”的“1313导学案”的内涵和意义。学案模板设置了五部分。第一是教学要求。明确要”学什么”。包括授课时间,课型课题,学习目标和重难点。第二部分是问题探究。是学案的主题部分。以问题导学的形式去设计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过程。第三部分是课堂笔记。便于学生记录、整理和归纳学习内容。第四部分是达标测评。精选习题,目标检测,达标反馈。第五部分是反思。记录疑惑和重点难点,答疑解惑,自我反思。           高中高一化学“1313”教、学、练一体化导学案编制人           审核人             导学案编号       班   级           组  号            姓   名           授课时间:2014年    月    日  教 师:          任教班级    课型 课题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学       案        设         计问题 探究 课堂笔记     2)制作教师教案模板在制作导学案模板的基础上,课题组又制作了教师的教案模板,依据导学案的问题导学和程序设计,教师完成教案的编写。既可以按照导学案共性的内容教学,也可以补充或修正教师个性的内容教学。不完全拘泥于导学案,也可以有自我的创新与调整。教案模板分为六部分。包括教学要求,教学过程,课题小结,板书设计,作业布置和教学反思。高中高一化学“学案导学”教师教案教案编号             达 标 测 评        反思 <, TD style=BORDER-BOTTOM: medium none vAlign=top width=58 0pt 0pt; PADDING-TOP: solid; 0.5pt windowtext BORDER-RIGHT: BORDER-TOP: 5.4pt; PADDING-RIGHT: WIDTH: PADDING-LEFT: PADDING-BOTTOM: BORDER-LEFT: none; medium 43.9pt; none>课题授课时间:2014年   月   日  教 师:      任教班级     课型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   学   过   程       3)“1313导学案”的编写学案编写的宗旨是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和归宿,是从学生如何“学”的角度思考和设计学生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其着眼点在于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强调的是学生的“学”,体现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反映的内容主要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环节以及学生的学习、探究活动过程。学案编写要遵循八项原则:主体性(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导学性(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探究性(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的内容)、层次性(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开放性(有可供师生丰富完善的“空白”)、创新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民主性(师生可共同参与)、实践性(让学生在做中学)。    编写学案必须是在老师认真研究教材和课程标准;研究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方法;研究知识点的运用与分层检测的基础上完成的。一课时一学案,要符合“学案引领,问题导学;自主学习,分层导练”的特点。课题组统一要求,学案的编写要符合以下常规要求:     学案设计要“五化”加工。即 教材内容的结构化;教材内容的心理化;教材内容的  问题化; 教材内容的操作化;教材内容的最优化。    学习目标明确而具体,可检测,可量化。    问题导学遵从“四化”。即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次化、梯次渐进化分层导练体现“四性”即课前预习基础性,课中训练针对性,课尾反馈目标性,课  后检测层次性注意“教学合一”,既要体现学生怎么学,还要体现教师怎么教。保证优质高效。      4)合作学习小组建设 “1313学案导学”模式必须具备两条支柱:导学案和小组建设。“1313学案导学”模式地实施中,小组合作学习至关重要。若是没有小组合作学习,导学案就只能是一个预习案。这种模式就成了空架子,也就失去了这种模式的特点和优势。又回到了传统教学的模式。     小组学习的九项规定动作:(围绕导学案)独立思考自学(独学)结对互查互助发现问题(对学)组内展示交流提交问题(群学)班内展示交流解决问题归纳提炼生成方法课堂达标检测检测交流稳定方法课后整理学案(对残缺知识修补)课后分层训练巩固   (1)分组原则小组划分应遵循“同质结对,异质编组,组间平行”的基本编组原则,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业成绩、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方面组成学习能力相当的学习小组,一般以异质为主,使小组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和个性化。同时保持组与组之间的同质,以便促进组内合作与组间竞争。(2)具体分组方法 合作学习小组的人数因班级学生人数及学段高低不同而不同。每班以8个小组为宜,每组68人,如六人小组,考试总成绩的第一至第六名分别担任第一学习小组至第六学习小组的组长,然后倒过来将第七名至第十二名的学生分别安排在第六组至第一组,依次类推。这样也就遵循了“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原则,学习小组实力均等,处于同一起跑线,便于开展良性竞争。各小组优差搭配,便于实施 “1+1”帮扶、“兵教兵”合作学习的策略。小组的整体座位应相互错位,便于桌子的拉动和学生的走动。教室里的座位安排有两种情况:两个桌子在一起的大组和三个桌子在一起的大组。小组桌子的拉动摆放灵活多样。)两个桌子在一起的大组                                                          六个小组                                                                   (8人)     四个大组                                  (1组、2组并;3组、4组并)                                                                                      八个小组                                                                         (6人)          四个大组                          ( 前后三个桌子并)                                )三个桌子在一起的大组         三个大组                                 九个小组(6人)    (3)、小组运行机制   一般情况下,科学划分的学习小组应长期固定下来,适宜于各学科的课堂教学。建立学习小组间合作、竞争机制,实行捆绑式评比,经常性评比,评比一次,奖优罚差。小组内根据学习成绩的高低,将六位学生分别编为16号,建立“1+1”帮扶小组;1号帮扶4号;2号帮扶5号;3号帮扶6号。平时检测、期中期末考试,以“1+1”帮扶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帮扶对象以及帮扶小组整体成绩进步的,班级、教师要定时进行精神或物质奖励。      5)“1313学案导学”教学的备课流程    “1313学案导学”的五次备课流程为:提前分工主备教师备课,编写导学案预案备课组集体研讨,修订共用导学案教师个人课前备课,完善班级教学案教师个人课后二次备课。备课组集体研讨,修订完善导学案。提前分工:即学期开学前,备课组在统揽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每位教师的专长,把本学期教学内容的备课任务分配到人,明确内容,明确要求,明确时间。主备教师备课:主备教师提前一周或两周确定学习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行独立备课,确保原创,编写教学案预案,并提交备课组长审核。备课组一次集体备课:备课组长召集备课组成员集体审稿,提出修改意见,主备教师按集体意见将“学案”修改后,经备课组长审核后,最终定稿印刷,师生共用。个人课前备课:任课教师上课前,对导学案再次阅读理解,熟悉内容,熟悉流程,在学案上加注个人对教材理解的独到之处。重点是结合班级特点,设计每个教学板块的运行方式及运行程序,充分进行教学预测,详细准备应对策略。课后备课:重点是教师写教后记,用于下次集体备课时小组交流,使经验得以积累。同时,存在的教训和问题便成了以后复习教学时的重点和难点。备课组二次集体备课:备课组长召集备课组成员二次集体备课,根据课堂教学前后的实施提出修改意见,由主备教师按集体意见再次将“学案”修改完善,经备课组长审核后,最终形成定稿。集体备课和“学案导学”结合起来,核心就是研究如何使教材与学生更好地结合,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6)问卷调查   为了了解学生对“1313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认识和评价,同时也为了进一步调整和改进“学案导学”模式,课题组设计了一份高中高一(高二)化学“1313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课题研究问卷调查表,在高一和高二年级的部分班级开展问卷调查。准确统计数据,认真分析数据结果,详细撰写问卷调查报告。   调查内容及结果:    ()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1、你喜欢“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吗?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兴趣是学好一门课的前提,从学生兴趣分析来看,约76%的学生是喜欢化学导学案的教学模式的,这主要源于这门学科与实际生活更贴切,学生更容易掌握。并且通过“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明确每节课的重难点。    2、你认为化学课堂实行“学案导学”对你的化学学习有帮助吗?选项小计比例喜欢110876.4%不喜欢22515.5%说不上1178.1%     从数据分析来看,大部分学生对于课堂实行“学案导学”还是认可的,认为对自己帮助很大,这也为在化学课堂上实行“学案导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你认为化学课堂实行“学案导学”对你的学习能力提高有帮助吗?选项小计比例帮助很大120082.7%有一点帮助20514.1%一点帮助都没有453.2%    高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至关重要,通过数据可以看出,实行“学案导学”,大部分学生认为对于他们学习能力是有帮助和提高的。   4、你认为化学课堂实行“学案导学”对你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有提高吗?选项小计比例帮助很大115179.4%有一点帮助23416.1%一点帮助都没有654.5%从数据可以看出,86.3%学生认为化学课堂实行“学案导学”对你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有提高。学案对指导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是非常有帮助的,这也是学案最值得肯定的地方。  5、你认为“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与原有的传统讲授式教学哪一种更好?选项小计比例 提高很大1251 86.3%提高不多1349.2%没有提高654.5%数据显示,大部分学生还认为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优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根据调查统计得出的结果一方面说明了开展“学案导学法”对提高和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有帮助,解决由于教材和讲授本身的问题造成的学生理解困难是极有帮助的,另一方面学案的使用对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缓减心理压力也有一定的作用。  6、为了更好的利用学案导学,你认为一个学习小组几人更合适?选项小计比例 学案导学1057 72.9%传统讲授31421.7%说不上795.4%从分析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希望在利用学案导学教学方法时,更希望4人为一小组。这也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育本身的认知规律。  7、在学案导学的前提下,你认为怎样分组更有助于你的学习?选项小计比例4个人1257 86.7%6个人21414.8%8个人211.5%    高中阶段更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这一组的调查,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喜欢按班级原有座位来分组学习。相当一部分学生也希望能按自愿组合来分组。只有极少数学生愿意按学习参加搭配分组。这也充分体现了学生对于环境及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认知规律。  8、在开展小组活动时,对学案提出的问题,你是否有阐述自己观点的欲望? 选项小计比例在班级按既有座位分组856 59%按学习成绩搭配分组594%按自愿组合分组53537%    这组数据,值得我们深思,新课程下,我们希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意识。这就要求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善于思考,善于提出问题,善于阐述自己的观点。可从调查数据来看,大部分学生在参与小组讨论时,不能自主的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样也就会影响到实行“学案导学”的过程中小组活动能否顺利开展和实施。  9、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你的态度是?选项小计比例       有567 39.1%       偶尔有76349.2%       没有12011.7%    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学案导学”的教学方法,关键是要看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从这组的数据分析来看,大部分学习还是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小组的合作学习。这为我们实施“学案导学”的教学方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0、在学案导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你喜欢老师选项小计比例       积极主动125686.6%       偶尔参与1137.8%       不参与815.6%    本组数据充分可以看出,学生能够自主的去开展小组的合作学习,并且希望在必要的时候或他们在学习讨论的过程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可以进行适当和必要的指导。这也正好符合了我们设计“学案导学”的教学目的。   ()调查结果     从调查数据看,80%的学生已经认同这种教学法,他们已经认识到这种崭新的教学方法,对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问题能力,合作学习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各种思维能力表现出来的优势。实行“学案导学教学法”的优点主要有:1、有利于帮助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2、有备而听,有助于提高听课效率,总结归纳减少了记笔记的时间。3、问题导学,有更多思考的时间与机会,有助于思维的训练。4、导学案上归纳的知识系统性强、内容详细,便于以后的复习。5、对于预习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上课时可以更认真听,避免了以前听不懂时才发现问题,想要认真听时老师又已经讲过了的情况。6、分层次练习,适合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与训练。    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时间问题,导学案的设计如何改进等问题。是我们今后研究的方向。    7)构建“1313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并开展教学观摩研讨课 经过理论研究,探索实践,课题组基本构建了“一课三案,问题导学;一案三段,分层导练”的“1313学案导学”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其基本流程分为“自主预习教师引领合作讨论展示交流教师讲评小结反馈”等六个环节。每个环节经历四步教学。“1313学案导学”六个环节四步教学的化学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内容如下:1、自主预习学案引领,自主探究,新知预习,生成问题完成预习四步:读、看、填、思。这一环节有两种处理方式。一种是课前提前完成课上检查;第二种是课上阅读教材完成预习学案。对于学案预习情况的检查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教师检查(抽查)、小组长检查、学生互查、预习展示、课堂提问等多种方式,并及时进行评价,督促学生养成按时完成学案预习新知的良好学习习惯。2、教师引领教师引领,启发质疑,明确任务,问题导学完成导学四步:目标,内容,任务,问题3、合作讨论小组合作,完善

    注意事项

    本文(“1313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阶段性报告(33页).doc)为本站会员(1595****071)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