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鄂教版小学科学三四五六年级上册实验指要汇总.doc

    • 资源ID:36685513       资源大小:140KB        全文页数:3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鄂教版小学科学三四五六年级上册实验指要汇总.doc

    鄂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教学指要单元课题实验名称实验类型实验目标实验材料必备实验材料自备操作建议生活中的食 物食物的营养 探究食物的营养成分分组实验1.会用火烤、滴碘酒、按压等方法研究生活中常见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2.能正确使用酒精灯等实验器材。酒精灯 镊子碘酒 滴管 白纸馒头、米饭、熟土豆、熟蛋白、肥肉、瘦肉、黄瓜、辣椒等1.在课前找一个合适的时间,专门训练学生如何使用酒精灯,以免上课时分散学生注意力。2.在用火烧的实验中应该让酒精灯尽量没有黑烟,避免因酒精灯的黑烟影响食物的研究,影响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同时应该将食物放在酒精灯的外焰烧。 生活中的食物食物的消化 探究食物的消化分组实验1. 知道人体的消化器官以及食物在人体内的主要消化过程。2. 回顾进食过程并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消化器官及其作用。人体消化系统的剖面图面包、苹果、纯净水等食物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吞咽食物来体验并推测食物在消化器官的消化运动过程。学生在吞咽食物前教师应要求学生注意饮食卫生,强调学生在吃食物时应该细嚼慢咽。学生在吞咽食物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相互之间通过用手摸颈部等部位,体验食物在人体的运行过程,同时要求学生注意自身的感受,体验食物在人体的运行过程。2.人体消化系统的剖面图,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做成课件,如果学校有模型更好。食物的变质 探究食物的变质分组实验1. 认识生活中变质食物的特征以及变质的原因。2. 知道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延长食物保质期的方法,并开展相关的研究活动。3. 能自主探究香蕉等食物变质的原因。有关香蕉等食物变质的过程图片或课件。一组是已经变质的烂苹果、发霉的馒头、已馊的米饭、已经变质的肉等;一组是没有变质的上述食物。1.由于食物的变质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在课堂上不能进行,须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猜想。2.用于探究变质过程的食物也可以用其他的替代。  单元课题实验名称实验类型实验目标实验材料操作建议必备自备饮用水水是什么样 的 水的认 识分组实验1. 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水,并用语言描述所观察的水的形态特征。2. 运用比较的方法辨别物体的特征。各种不同形状的装水容器:烧杯、烧瓶、玻璃瓶、塑料瓶、水槽等。水、油、玻璃球、木块、气球、注射器等。1. 水是学生天天都能见到的物体,因此,让学生观察水,很容易出现被动无趣的局面。所以,教学时,首先要激发学生对水的观察兴趣,如创设情境激趣。2. 教材中介绍的实验材料,教师可根据实际选用或更换。如观察水面时,可用大小形状不同的玻璃瓶。比较液体相同点时,可用牛奶、可乐、橘子汁等替代油。观察空气体积不一定时,可用注射器替代气球。3. 让学生进行观察水活动时,材料要准备充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亲历活动过程。活动时,放手让学生自己拿主意、想办法,老师不要带着学生一个一个活动做,多给学生活动空间,但教师要作好指导,让学生养成细致观察的良好习惯。怎样使水变 清水的过滤实验分组实验1. 能用感官直接感知浑浊的水,并用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2. 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3. 学会使水变清的方法。4. 知道自来水的净化过程烧杯、铁架台、塑料瓶浑浊的水、洗干净的小石子和砂1.有条件的,要组织学生到自来水厂参观。2.如何选取浑浊的水是很重要的一环。选取的水让学生能观察到里面有悬浮物,有泥沙等,有利于学生实验研究。3.“将浑浊的水静置”,需要较长时间,做实验时,可以向水中加明矾,效果会更好。4组装简易过滤装置时,石和砂一定要洗干净,否则,会影响过滤质量。向瓶中装砂石时,先装石,再装一层砂,砂上面再装一层石子,砂石装得越多,实验效果越明显。教学中,如果学生想到了其他方法,比如用布过滤等,只要便于在课堂上做,就尽量让学生尝试。若方法较多,可让学生分组进行。6. 教学时,要淡化沉淀、过滤等概念的出现,只要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方法即可。  单元课题实验名称实验类型实验目标实验材料操作建议必备自备饮用水烧开水水沸腾的观察及研究分组实验1. 能全面细致地观察烧开水实验过程中发生的现象。2. 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要研究的问题。3. 利用统计的方法整理有关资料。4. 了解温度的改变可使物质(水)的状态发生变化。5. 知道水的沸点。6. 会使用温度计测定水温。烧瓶、铁架台、酒精灯、温度计鄂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篇目单元课题实验名称实验类型实验目标实验材料操作建议一旗杆和影子3、国旗是怎样升起来的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分组实验1、知道滑轮可以分为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2、知道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滑轮组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必备:铁架台、滑轮、钩码、测力计;自备:师:装有定滑轮的升旗台模型;生:细线、滑轮组件等。1、探究定滑轮的作用:(1)指导学生组装定滑轮;(2)猜测定滑轮的作用;(3)探究定滑轮的作用。2、用同样的程序指导学生研究动滑轮和滑轮组的作用。5、影子为什么会变化一天中影子的变化分组实验1、知道一天中影长以及影子方向的变化及太阳运动之间的关系;2、知道一天中影子长短和气温的变化都是太阳的运动引起的。必备:温度计;自备:直尺、米尺、手电筒、泡沫塑料、铁钉等。1、用铁钉代表旗杆、手电筒代表太阳进行模拟实验,探究影子的变化及太阳运动的关系;2、课后实践:(1)用铁钉和泡沫塑料板制成太阳影长测量仪;(2)选择一个晴天日的早、中、晚,分别测量当时的影长和气温并记录在课本的表格中;(3)在下一次课中组织学生集体研讨影长、气温及太阳之间的关系。二寻访校园里的动植物6、校园里有哪些动植物观察校园里动植物的种类及颁布情况分组观察1、能描述校园里常见的动植物并说出它们的名称;2、能画出校园动植物颁布图,并从中体会到校园动植物的多样性。必备:植物分类卡、动物分类卡;防蚊虫叮咬的药物。自备:放大镜、小铲 子、白纸等。1、在教室讨论寻访计划;2、到校园分组寻找动植物,并按小组讨论的标准给它们分类,填入分类卡中;3、根据小组寻找到的动植物在校园里的位置,画出校园动植物颁布图;4、回到教室讨论:校园里有哪些动植物?它们分别长什么样?哪里的动植物多?你还有什么发现?7、观察一棵树观察树集中观察1、能比较准确地说出一棵树的特点;2、能用简单的工具进行定量观察。自备:蜡笔或油画棒、白纸、软尺、放大镜等。1、制定观察计划,选定观察对象;2、分小组观察:(1)测量树干的粗细;(2)估算树高;(3)拓印树皮;(5)观察叶型并画下来;3、小组讨论并制定所观察的树的身份证;4、各组交流,从而发现:每一棵树都其自身特点。8、小动物的家观察动物的家分组观察1、知道不同的动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里;2、能用简单的器材做模拟动物生活环境的实验。必备:昆虫盒、防蚊虫叮咬的药物。自备:放大镜、小铲子、手套、纸盒、深色布、土壤、小水壶、饼干、水果片等,蚯蚓或蜗牛。1、制定观察方案;2、分小组观察,并将观察到的小动物的名称、生活环境填入记录表中;3、讨论:同一种动物生活环境有什么相同之处?不同种动物生活环境有什么不同?从而发现动物及生活环境的关系。4、课外拓展:给小动物蚯蚓或蜗牛做一个家,进一步认识动物及环境的关系。9、观察蚂蚁观察蚂蚁的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分组观察1、知道蚂蚁的身体结构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2、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必备:昆虫盒、水槽;自备:放大镜、干净的毛刷、蚂蚁的食物等。1、讨论观察方法;2、到校园里捕捉蚂蚁装入昆虫盒中带入教室观察;3、观察蚂蚁的身体结构和外形特点;4、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观察蚂蚁的生活习性(主要是蚂蚁的运动方式、食物等)。10、更多的小动物观察昆虫的特征集中观察通过观察、比较、抽象,得出昆虫的共同特征。必备:多种小动物的标本;多种小动物的课件;自备:课前捕捉一些常见的小动物(包括蚂蚁)。1、观察自己带来的小动物,将及蚂蚁结构相似的小动物归为一类;2、集中观察课件中的小动物,看它们有什么特点,并将及蚂蚁外形相似的小动物归为一类,并指出它们的共同特点,形成“昆虫”的概念。3、演绎,判断其它小动物哪些是昆虫哪些不是昆虫。11、今天的气温是多少度气温的测量分组实验1、知道怎样正确测量气温2、能制作气温变化曲线图必备:百叶箱、温度计自备:温度计、气温曲线图表1、介绍气温的测量方法;2、学生分组分别测量操场上、教室里、草坪上、水泥地上的气温;3、交流及讨论:各个地方的气温一样吗?哪个地方的气温代表校园里的气温比较合适;4、介绍百叶箱的使用方法5、指导学生课后测量一天的气温,并制作一天中气温变化图。12、追寻风的足迹测量风向和风力大小分组实验知道风力大小的划分,学会观测风力大小和风向必备:风向标自备:纸条或红领巾、硬纸片、大头针、胶水、量角器等1、介绍风向的观测方法和风力的等级划分方法;2、用红领巾或纸条等轻物,观测室外的风力和风向;3、指导学生制作风向标和风力计三、明天的天气怎样13、是谁制造了风风的形成模拟实验分组实验1、会做风的形成模拟实验;2、能根据风的形成模拟实验解释自然界风的成因。必备:风的形成演示仪;自备:扇子或书、火柴、蜡烛、蚊香等。1、用扇子等扇动空气,体验空气流动形成风;2、推测自然界的空气是怎样流动起来的;3、利用风的形成演示仪进行模拟实验;4、利用模拟实验结果解释自然界风的成因。15、下雨啦雨的形成模拟实验分组实验1、会做雨的形成模拟实验;2、能根据雨的形成模拟实验解释自然界雨的成因。必备:三角架、酒精灯、石棉网、火柴、玻璃片、试管夹、烧杯、水等。1、从生活中的实例中推测雨是怎样形成的;2、进行模拟实验,说说实验中的雨是怎样形成的;3、解释自然界中雨的成因。16、雨下得有多大雨量的测量分组研究1、知道雨量大小的划分;2、会制作雨量器,并能用雨量器测量降雨量必备:雨量器自备:圆柱形塑料瓶子、剪刀、厚纸条、胶水等1、介绍生活中雨量大小划分的标准;2、介绍用雨量器测量雨量大小的方法;3、指导学生制作雨量器;4、课后用自制的雨量器测量雨量自由研究雪是怎样形成的自主研究1、知道雪的成因2、经历探究的过程四我们在校园里运动19、运动及呼吸呼吸次数及运动的关系演示实验会测量自己每分钟的呼吸次数;知道运动会加快呼吸;能制作测量肺活量的简单装置并进行测量;知道经常运动可以增加肺活量。必备:测量肺活量的简单装置;自备:计时工具、跳绳或其它运动器材1、认识呼吸系统;2、学习如何测量每分钟的呼吸次数;测量运动前后的呼吸次数有什么不同,了解呼吸及运动的关系;3、学习肺活量的简易测量方法,并测量自己的肺活量。20、运动及心跳研究脉搏及心跳的关系分组实验通过模拟实验,推测出脉搏及心跳的关系。自备:制作简易听诊器的乳胶管、漏斗一套,模拟心跳的气球、注射器、乳胶管等。1、制作简易听诊器,感受脉搏及心跳的关系;2、测量运动前后各一分钟的脉搏次数;3、利用乳胶管和注射器模拟心跳及脉搏的关系;4、阅读资料,了解脉搏是怎样形成的。鄂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操作指要单元课题实验名称实验类型实验目标实验材料操作建议一2、林中的树研究叶的光合作用演示实验1、研究植物是怎样制造养料的;2、了解绿色植物能在阳光下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同时释放出氧气。自备(师):1、一株绿色植物;2、一张黑纸、三个曲别针;3、光合作用挂图或多媒体资料。1、在一株绿色植物上,选择一片生长良好的叶,用黑纸将这片叶或这片叶的局部的正反两面遮严实;2、将整株植物放在阳光下;3、三天后观察遮光处理和未遮光处理的叶片有什么不同。2、林中的树用显微镜来观察叶的内部构造分组实验1、弄清显微镜的结构;2、掌握用显微镜观察叶的操作方法。必备:显微镜、植物细胞装片。自备:(生)有条件的学生可自备玩具显微镜。1、了解显微镜的结构和各部分功能;2、将标本放到载物台上,然后调节反光镜和准焦螺旋,看清标本。3、观察植物叶片细胞,指导学生认识叶片细胞中的绿色颗粒叫叶绿体。3、树木中的纹路观察树木横截面上的年轮分组观察1、通过观察树木横截面上的年轮,知道树木的横截面上有年轮,通过年轮可以知道树木的年龄、树木生长的情况、树木生长的环境、气候等多方面信息;2、能对树木年轮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备:(师):1、一块有明显纹路的木板;2、每组三种不同树的横截面;3、年轮观察记录表;4、有关年轮的视频。(生):学生收集有关年轮的图文。1、教师给每个小组提供1-3种树木的横截面;2、学生分组观察,在观察记录表中记录自己的发现和疑问;3、小组交流讨论有关年轮的资料。4、蘑菇观察蘑菇分组观察通过观察认识蘑菇必备:放大镜、小刀。自备:(师)常见的食用菌。(生)放大镜、常见的食用菌。1、让学生通过用眼看、用鼻子闻、用手摸等多种方法观察蘑菇的结构。提醒学生:对不了解的蘑菇不能随便尝,以防中毒;2、指导学生用小刀将蘑菇切开,用放大镜观察蘑菇的内部特点;3、记录发现的关于蘑菇的特点。5、林中的鸟观察鸟集中观察通过对鸟的翅、喙、爪的细致观察,研究鸟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捕食方式之间的关系。必备:鸟类动物标本。自备(师):一只鸡或其它鸟类动物及标本;关于鸟的课件。1、观察鸟的翅和羽毛的特点;2、观察鸟的喙和爪的特点;3、整理观察记录、交流观察发现;4、分析鸟的翅、喙、爪的特点及其生活环境及生活习性的关系。7、茅草和锯子观察外形有明显特点的几种植物分组观察通过观察典型植物的特点,了解到人类根据这些特点进行了许多发明。必备:放大镜自备:(师)茅草、苍耳;(生)放大镜1、每组发放一套观察材料:茅草、苍耳的果实、放大镜;2、观察这些植物的特点;3、讨论:我们观察了这些植物的显著特点,能产生哪些想法? 二8、鱼观察鱼分组观察通过观察典型鱼类的外形特点,能清晰准确地描述鱼类的外形及行为特点,能利用表格整理记录有关研究结论。必备:1、典型鱼类(鲫鱼)、鱼缸、水;2、鱼类的外形特点、生活方式等相关挂图或课件。1、发放鱼缸、水、鲫鱼;2、学生观察鱼的外形及行为特点:身体的形状、身体表面长有什么、鱼鳃的形状等;3、汇报、讨论观察记录结果。8、鱼研究鱼鳍的作用分组实验通过实验,了解鱼不同的鳍的作用必备:水槽、水、瓷盘、镊子、纱布条、塑料绳、木片、典型鱼类(如鲫鱼)自备:(生)毛巾、纱布、镊子1、用纱布依次绑住鱼的胸鳍、腹鳍,第三次用木片夹住鱼的尾部并用纱布条固定,让鱼的尾部无法摆动为宜;2、将三种情况的鱼放入水中,观察鱼的运动情况;3、将观察的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4、讨论鱼的各种鳍的作用。研究鱼鳃的作用分组实验通过实验,了解鱼是怎样用鳃呼吸的必备:水槽、清水、鲫鱼、纱布条、滴管、红墨水,关于鱼用鳃呼吸的课件。1、用纱布轻轻缠住鱼的身体;2、用手抓牢放入水中,将鱼固定在水中某处,同时让水处于静止状态;3、将红墨水滴在鱼口前方的水中;4、观察鱼的嘴和鳃盖不停地张合,水从鱼嘴进入,再从鳃盖后缘流出。9、蛙观察青蛙分组观察通过观察,了解青蛙的外形特点及行为特点必备:1、水槽、塑料袋、毛巾;2、青蛙(或蟾蜍)活体;3、两栖动物的种类、外形特点、生活方式、个体发育等方面的挂图或课件。1、将青蛙罩在水槽和塑料袋里,观察其外形特点;2、从挂图或课件上了解青蛙如何捕虫、游泳等行为特点;3、放生青蛙。研究蛙在水中运动时蹼足的作用分组实验通过实验,体验感知青蛙运动时蹼足的作用必备:水槽、水自备:(生)塑料袋、橡皮筋1、张开五指,将手伸到装了水的水槽中,来回摆动,体验一下感受;2、在手上套个小塑料袋,在手腕处用橡皮筋绑住,手指尽量张开,动作不要太大,伸入水槽中来回摆动,尽量体验青蛙蹼足在游泳中的作用:增大阻力,便于划水。二10、龟和鳖观察龟和鳖的外形及行为特点分组观察通过观察,了解龟和鳖的外形特点、受惊吓的反应、及运动方式必备:1、水槽和水、木棒、毛巾、龟和鳖的活体;2、有关龟和鳖的种类、外形特点、行为方式、繁殖等相关的课件。1、观察龟和鳖的外形特点;2、用木棒刺激它,观察龟和鳖受惊吓的反应;3、观察龟和鳖如何在地上爬行;4、观察龟和鳖如何在水中游泳。 11、池塘中的植物观察水中植物(如菱)的形态特点分组观察通过观察,了解菱的形态特点,认识它的形态特点、生长方式是及它们的生长环境相适应的自备(师):1、水生植物代表:菱或浮萍;2、毛巾或卫生纸;3、有关池塘植物的挂图、课件。1、领取水生植物样本;2、各小组按一定顺序对菱的各个器官逐个进行观察;3、填写观察记录表;4、汇报讨论观察结果。11、池塘中的植物研究水生植物特点及环境的关系分组实验通过把水生植物移栽到陆地的土壤里,观察它离开水环境后生长不良甚至死亡,反证水生植物及水环境的依存关系自备:(师)菱(或其它水生植物)、小铲(生)带土壤的花盆1、把菱(或其它水生植物)移栽到土壤里;2、连续几天,观察它的变化,把观察到的情况记录下来。13、做个小生态瓶做小生态瓶分组实验能及小组同学合作制作简易的生态瓶,并对生态瓶中生物关系作出科学解释自备:(师)小型水生动植物、玻璃缸或透明塑料容器、清洁沙(生)透明容器、水、毛巾1、准备合适的透明容器;2、将洗干净的沙放入容器内;3、加水。加没有污染的河水或池塘水;4、栽种适量的水生植物;5、放置动物,盖紧瓶盖;6、将生态瓶摆放在便于观察,光线充足但又不被阳光直射的地方。三14、水泥及沥青研究水泥和沥青的特点分组实验通过对水泥和沥青的研究,让学生认识到物质变化的一些规律,了解根据物质变化后是否能被还原,可以分为两类: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必备:水泥及沥青、烧杯、水、计时表、小铁锤、木筷、坩埚、酒精灯。1、先观察常态下的水泥和沥青(形状、颜色、气味等);2、用烧杯装适量水泥(尽量选用高标号水泥,它凝结快);3、在水泥中加入少量的水;4、观察30秒、1分钟、2分钟后水泥的变化;5、继续观察干燥后的水泥能否回到原来的粉状水泥。6、教师可演示沥青加热的试验,以便和水泥加水的变化对比15、盘山公路研究斜面的作用分组实验通过实验了解斜面可以省力提高工作效率必备:1、盘山公路的教学图片和资料;2、测力计、长短不同的木板、带有牵引小环的重物。自备:(生)字典(用于搭斜面)1、先用测力计测出直接提升重物要用的力;2、用长短不同的木板和字典搭出不同坡度的斜面;3、测出在不同坡度的斜面上拉重物要用的力。在实验记录表中作好记录;4、分析解释实验数据,讨论斜面有什么作用。16、桥研究不同形状的桥承受力是否一样分组实验通过实验研究,了解不同形状的桥面承受力是不一样的自备:(师)围棋子、硬度适中的卡纸、两个同样大小的木墩;(生)做桥的模型的材料(硬纸板、细绳、小木棍、细线、针、易拉罐、剪刀、胶水、透明胶带等)1、首先强调桥墩且距离一样,桥面长短一样、桥的跨度、卡纸质量一样;2、分别用卡纸折出不同形状的桥面(如L、等形状);3、在不同的桥面上放棋子,直至“桥面”刚好“塌陷”到桌面,数出该桥面承受的棋子数量;4、在表格中,记录实验结果,分析哪种形状的桥面承受能力最强;5、自己(或及同学合作)设计制作一座桥模型。17、车的运动观察描述玩具小车的运动情况分组实验通过本次试验,引导学生在描述物体运动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从而积累科学描述体验自备:(师)计时表、记录表、用于讨论公路汽车运动的课件(生)玩具小车1、准备。做好计时准备,确定形式和距离,给不同的车编号,还要注意起点、形式和方向、停车的位置;2、观察:在指定区域让小车运动,让每个学生体验不同的工作,有的发动小车、有的记录、有的观察、有的描述;3、记录实验情况;4、描述各辆小车的运动情况,让学生根据描述找到共同点:描述物体的运动至少需要说明位置、方向和快慢。18、自行车研究齿轮的作用分组实验通过研究相互咬合的齿轮的工作情况,了解相互咬合的齿轮的两个作用必备:简单机械实验盒(内有大小相同的两个齿轮,一大一小的两个齿轮)自备:(师)实验记录表1、把大小相同的两个齿轮咬合在一起,转动左边的齿轮,观察右边的齿轮怎样转动;2、把大小不同、齿数不同的两个齿轮咬合在一起,转动大齿轮,观察小齿轮怎样转动;3、把大小不同、齿数不同的两个齿轮咬合在一起,转动小齿轮,观察大齿轮怎样转动;4、填写实验记录表;5、分析实验现象,明确齿数不同的齿轮咬合在一起,引起的作用:一是起到了传动作用,可以改变方向;二是灵活地改变其转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20、农作物及土壤观察土壤的成分分组实验通过用多种方法观察土壤,知道土壤中沙和黏土的含量是不同的,并能根据土壤中沙和黏土的含量多少给土壤分类必备:烧杯、玻璃棒、放大镜、水自备:(师)沙土、黏土、壤土的土壤样品;(生)放大镜、采集典型土壤样品。1、取出采集的土壤样品,研究前先编号,以免混淆;2、用眼、耳、鼻、舌、手等器官和放大镜观察三种土壤样品。看它们在颜色、气味、沙和黏土的含量等方面有什么不同;3、把三种土壤样品分别放入烧杯中,加水搅拌后静置;4、观察三种土壤中沙和黏土的含量,弄清沙土、黏土和壤土的特点。20、农作物及土壤研究豆苗更适合在那种土壤里生长分组实验通过对比实验,了解豆苗更适合在哪种土壤里生长自备:(生)三个大小一样,分别装有沙土、黏土、壤土的花盆。(师)三根长势相同的黄豆苗1、把三棵豆苗分别栽在三个花盆里;2、把三个花盆放在条件相同的地方,按时浇同样多得水,记录豆苗的生长情况;3、半个月后,对豆苗生长情况进行比较和交流,并对生长情况进行解释。21、农作物及化肥研究化肥对玉米苗生长的影响分组实验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能制定“尿素对玉米苗生长的影响”实验方案,了解化肥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不当施用会对农作物产生负面影响自备:(师)提前培育一些玉米苗、尿素、装同样土壤的花盆三个。(生)实验方案记录卡、观察记录表、每组装同样土壤的花盆三个。1、选择生长状况大致相同的玉米苗,分别移栽到3个装有一样土壤的花盆里,编号;2、讲解施肥的方法:在1号盆里施适量尿素;在2号盆里不施;3号盆里施较多的尿素;4、把三盆玉米苗放在相同的地方,浇同样多的水,在记录表中记录三盆玉米苗的生长情况;5、半个月后,测量玉米苗的高度,分析讨论实验现象。单元课题实验名称实验类型实验目标实验材料实验建议一1我们的生长发育建立“身体生长记录卡”分组观察培养学生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等统计方法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1必备材料:皮尺、体重秤等测量工具。2自备材料:学生在三、四、五年级制作的“身体生长记录卡”以及空白“身体生长记录卡”。每个同学都来测量自己的身高、坐高、体重、头围、脚长以及臂长,为了让我们的测量比较准确,我们应该强调在测量时要注意方法,测量身高、坐高、臂长时身体要直,测量头围时,应该测量额头周围,测量体重时,身上最好没有其他物品。二6昼夜交替探究昼夜交替的现象分组实验1经历对几种可能使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假设进行验证,培养学生从小像科学家那样进行模拟实验验证猜测的能力。2培养学生对天文现象的探究意识和能力。1.必备材料: 手电筒2.自备材料: 小球(地球仪)、大头针、五角星。1.将五角星贴在北边的天花板上,当作北极星;2.在地球仪的北回归线上插上大头针,作为地球上的物体;3.用手电筒代表太阳;4.让地球围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注意在转动的时候地球地轴的北极始终要对着北极星。二7谁最先看到日出地球的自转。分组实验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记录现象,并能做出合理的解释。能用实验探究生活在杭州、武汉、成都、拉萨等城市的人谁最先看见日出。1必备材料:地球仪、手电筒。2自备材料:白纸、水彩笔、小组记录表、中国地图、世界地图。代表太阳的手电筒在实验的过程中是不能动动的动的。手电筒不动,地球仪自西向东转动,让杭州让杭州、武汉、成都、拉萨这几个城市经经历昼历昼夜的交替。鄂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操作指要单元课题实验名称实验类型实验目标实验材料实验建议二8昼夜温度的变化探究昼夜温度变化的原因分组实验1.通过模拟实验,能对昼夜温差变化现象进行科学的解释。2.学会分析数据,能从已有的数据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3.乐于及他人合作。1必备材料:温度计、白炽灯。2自备材料:黑色的纸袋等。重点引导学生分析记录,发现四支温度计温度的变化规律。强调学生不要用手触摸炽热的白炽灯。二9一天中的动植物牵牛花一天的变化规律个人观察1通过观察能举例说明昼夜变化对动物的行为习性和植物的花开、花闭产生重要影响。2能对植物进行多次观察,发现它们的变化,建立动植物、人体都有自己的生物钟的认识。1必备材料:牵牛花或其它一种植物。2自备材料:纸和笔、钟。1确定观察对象,做好观察准备。2学生观察牵牛花或其它一种植物一天中的变化情况并记录。三10卵石的形成1温差变化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分组实验认识各种自然力量对地表改变的作用,了解地表是在不断变化的。1必备材料:水槽(水)、燃烧钳、酒精灯、岩石(板岩或页岩)火柴、将一块板岩用燃烧钳夹住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加热后迅速放入冷水中;反复几次,观察发生的现象。三 10卵石的形成2.岩石的磨圆作用分组实验1通过指导学生认识卵石形成的过程,使学生知道岩石的风化、搬运、磨圆等地质作用。认识流动水的力量、重力对地表改变的作用。2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想像能力。1必备材料:水槽。2.自备材料:粘土、带盖的玻璃杯、碎砖、 沙、水等。1.将碎砖拿出来用手摸一摸,然后放2块在桌上,其它的和小石子、沙、水等一并放入有盖的玻璃杯中,不停地摇动玻璃杯到5至6分钟,使杯中的水完全变成砖的颜色。2将杯盖打开,拿出碎砖,和桌上的碎砖进行比较。三11溶洞1探究稀盐酸及石灰岩的反应演示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认识溶洞并感受到其美丽及奇特,了解到溶洞内有千奇百态的景象。1必备材料:稀盐酸和滴管。2自备材料:无。用滴管将稀盐酸滴落在石灰岩石上面,观察发生的现象。注意不要将稀盐酸滴到衣服和皮肤上,如果溅到皮肤上要及时用清水冲洗。三11溶洞2探究清石灰水及二氧化碳的反应分组实验1能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大胆的想象,并应用类比推理对溶洞以及钟乳石等的形成进行推测。2探究中能够及人合作、积极交流,不断体验成功的快乐。1必备材料:烧杯、澄清的石灰水、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石灰石等。2自备材料:吸管1往澄清的石灰水吹进二氧化碳,观察发生的现象。(石灰水便浑浊。)2继续往浑浊的“石灰水”里面吹二氧化碳气,观察发生的现象。(水又慢慢的变清了。)3用酒精灯给再次变清的石灰水加热,直到水分蒸发,观察发生的现象。三12升高的河床探究水土流失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应用对比试验研究事物相互关系的能力,认识水、土、植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1必备材料:水槽两个,长木板两快,土,草皮。2自备材料:喷壶、水。实验中应控制的条件是:斜坡的坡度、长度,冲刷的时间、水量,水下落的高度等;不同的条件是“地面”的覆盖物不同,一个有草皮,一个松土裸露。实验前要引导学生对比两组实验中的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材料方面:用做“山坡”的木板应相对较大一些,而且两块大小要一样;长有植物的“坡面”要从地上铲一块带有草和草根的天然草皮覆盖在木版上,喷壶的盛水量应稍大一些,喷头略小,使喷出的水均匀而不分散。三14唐山地震地震产生的原因分组实验能用模拟实验感受地震产生的原因。验证推测的正确性,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概括、筛选信息、整体把握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1必备材料:无。2自备材料:竹片1.将竹片对弯折,幅度不要太大。2.将竹片对弯折,幅度要大,直至竹片断裂。三15庞贝城的毁灭火山的形成原因分组实验通过对火山喷发现象的研究,培养学生设计实验以及推理想象能力。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体会积极动脑、动手,及人合作的快乐。1必备材料:无。2自备材料:扎眼的塑料瓶 、半瓶红墨水 、橡皮泥。1.将瓶盖上扎出5至6个小眼,瓶身的其它地方也可以多扎眼。2.在瓶子里装半瓶红墨水。3用橡皮泥封住瓶口的小眼,然后用力挤压瓶子,可以看到瓶内的压力向各个薄弱处释放的情景。体会从薄弱地方出来的更多更强的感受。四17四季星空探讨四季星空的成因分组实验1.了解四季星空的变化及地球公转有关。2.体会到观测星空需要恒心和毅力,科学探索需要持之以恒。1必备材料:太阳、楼房、周围的景物。2自备材料:无。“楼房”比作太阳,围绕楼房转圈的“人”比作地球,看到的“景物”比作星空。然后把学生带到室外,围绕教学楼或者其他建筑物转一圈,观察看到的是哪个方向的景物,被挡住的是哪个方向的景物,呈现在转圈者眼前的景物是怎样交替出现的。四17四季星空四季的成因演示实验1.了解四季变化及地球公转有关。2.会记录星图。体会到观测星空需要恒心和毅力,科学探索需要持之以恒。1必备材料:三球仪。2自备材料:无。1.拿出三球仪,将电源打开,使灯泡发光(太阳)。2.将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地轴倾斜地指向北极星且方向保持不变。19水结冰了认识霜是由水蒸气变成的分组实验能通过做形成霜的模拟实验知道温度的改变可使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1必备材料:温度计。2自备材料:深色搪瓷杯、冰、盐。1.选择深色外壁的搪瓷杯,提示学生观察或摸一摸杯的外壁有无水的存在。2.装入一些冰,再洒一些盐及之混合,测量杯内冰盐混合物的温度。3.静置,直到冰外壁出现白色的晶体。- 34 - / 34

    注意事项

    本文(鄂教版小学科学三四五六年级上册实验指要汇总.doc)为本站会员(叶***)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