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6给动物分类教科版(5页).doc
-
资源ID:36719744
资源大小:144.5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6给动物分类教科版(5页).doc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6给动物分类教科版-第 5 页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给动物分类教学设计“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教材简析】分类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之一,从一年级开始训练分类对学生掌握事物的特征具有积极意义。本课借助动物的多样性,训练学生的分类能力,让学生尝试对动物进行分类。按照鸟类、昆虫、鱼类等标准分类是小学中段的教学目标,所以本课的分类练习不是动物形态学上的分类,而是以前5课学习和认识的动物为题材,依据自己的分类标准,进行的分类练习,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比较、辨别和归类能力。教科书分三步指导学生给动物分类:1给下面的动物卡片编号。动物不像植物,它会运动,所以这里的动物以卡片的形式给学生。教科书出示了狗、蝴蝶、鸡、蛞蝓、蚂蚁、金鱼、蜗牛、老虎、喜鹊和蛤等。这些动物都是前面几课出现过的,学生对它们比较熟悉。考虑到动物较多,教科书指导学生给动物卡片编号,这样一年级学生记录起来就方便多了。每个小组的动物要一样,并且编号也一样,便于交流和讨论。2自己确定一种分类标准,给动物分类。这里的分类标准只要是合理的都应给予肯定,如根据是不是生活在水里,分成生活在水里的和生活在陆地上的两类;根据有没有脚,分成有脚的和没脚的两类;根据有没有毛,分成有毛的和没毛的两类;根据是不是会飞,分成会飞的和不会飞的两类;根据有没有壳,分成有壳的和没壳的两类等等。学生只需达到以一个标准将动物分成两类这个程度即可,不要求分类。3与同学交流分类的方法和结果。这里还承担着培养学生合作、分享意识的任务,使学生不仅要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还要愿意倾听他人的信息。最后的研讨环节“我们有哪些给动物分类的方法”,是对之前分类标准的一个小结,让学生意识到不同的分类标准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体现了动物的多样性。同一种动物因为分类标准的不同可以归为不同类别,体现了动物形态特征的不同。另外,本课还联系一年级上册的“植物”单元,引导学生讨论“学习了动物和植物单元,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说明动物和植物都是有生命的”。这其实是在启发学生寻找动物和植物所共有的生物特征,如都会长大、都需要摄取营养、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等。【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5课的学习,对动物的多样性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能够依据生存环境、食性、外部特征等对动物进行分类,但在昆虫、软体动物等生物学分类发展上,缺乏认知支撑。因此教师要清楚,教材并不是要求学生以动物分类学为标准,学习和开展分类活动的。在分类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地球上存在不同的动物,不同的动物具有不同的特征,动物具有多样性,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和研究动物的热情。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他们还没有书写动物名字的能力,因此采用编序号的方法来进行分类。【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通过给动物按一定标准排队伍的方法知道分类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体会动物的多样性,能运用分类的方法,更好地认识动物。2.科学探究目标通过观察动物特点了解运用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分类等方法。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交流。3.科学态度目标通过研讨动物分类的活动,让学生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运用分类的方法可以更好地认识动物。【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确定动物分类的标准,把动物分成几类。2.教学难点:按不同的标准给动物进行分类,感受动物的多样性。【教学准备】1.小组活动:每组10张动物卡片 记录纸、记录板2.教师使用:课件【教学过程】一、出示郊游情景、直接揭题(1分钟)1.教师讲绘本故事:郊游去(给动物分类)教师阅读:二、猜猜小动物,说说小动物,并且编号(6-8分)让学生明确动物特征是分类的基础小狗:站着没有坐着高,一年四季穿皮袍。看见生人它就叫,看见主人把尾摇。老 虎:身穿花皮袄,山上到处跑,人称百兽王,凶猛脾气暴。教师读迷,学生猜测试哪种动物,并说说是从那句话中听出来的。2.教师出示其他6中小动物卡片,其他东西请学生认知,并说说各种动物的特征。句式:我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它的有( )的特点。3.教师阅读:给8种动物卡片编上序号,所有小组的动物卡片序号相同,以便交流。4.教师阅读:再出示蜗牛和蛞蝓,并简单介绍。5.教师提问:队伍太长了,一队排不下了。提醒学生可以分成2队走。三、给动物分类(预设12分钟)1.该怎么给动物排成2队呢?2.范例 师生共同完成 (看实际情况是否出示)下面我们按“身上有毛和无毛”一起来试试。3.询问:有其他的分类办法吗?(排队)重点强调:一种标准,2个队伍。布置学生按其他的分类标准去排队,比如吃什么、有没有脚、身体大小、怎样运动等方面,小组长领动物图片,全组合作完成2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并填写好记录手册。教师一定要循环指导,指导学生中有哪些基本的分法。预设:1有没有脚 2会不会飞 3吃不吃肉四、交流汇报,形成班级汇总(预设15分钟)1.提问:请说一说你根据什么标准分成了2队。2.也可以先说分类结果,让其他同学猜测分类标准。同一分类标准的同学表达意见及建议,教师适当修正补充,并将学生的汇报结果填写在班级记录单上。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板书,进行班级小结。五、出示乌龟年年,强化分类的标准(3-4分钟)1.出示乌龟年年:询问它应该站哪个队伍里? 2.出示智慧树爷爷,提问:哪些方面说明动物和植物都是有生命的?(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会长大、会繁殖后代、需要空气、需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