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文物保护与修复3(23页).doc

    • 资源ID:36721955       资源大小:200.50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文物保护与修复3(23页).doc

    -文物保护与修复3-第 23 页保护:以延长器物的寿命、防止自然老化或意外破坏为目标的一切操作行为。修复:除去外部增生、替换损坏或缺失的材料,直到器物的原初状态。文物保护,预防自然老化、人为损坏;停止、延缓败坏发生;稳定现有状态。目标:持久保护文物;文物修复,目标:恢复文物原貌。清洗污渍;修补残缺;复原、修饰缺失部分等。修复的职责:安排决策;诊断检查;起草保护计划和处理建议;预防性保护;保护-修复处理;对观察到的和干预性的处理进行记录。预防性保护:通过创造文物保存的最佳环境来延缓或者预防损伤的间接行为,要尽可能与其社会用途相符。包括正确的取放、运输、使用、存放、展示方法。也涉及出于保存目的而复制的相关问题。要遵循的道德准则:1.检查与诊断(基础):分析文物的物质现状;评估文物的文化价值。2.修复材料的稳定性:所用保护修复材料的稳定性,材料要尽可能长久保持其特性;提供适宜的保存环境,确保文物材质和修复材料的稳定性。3.修复材料的相溶性:直接与文物接触的修复材料(粘结剂、加固剂、保护涂层、填补材料等),必须与器物的原材质相溶(涉及材料在机械、化学、物理、美观度等方面特性),但并不意味要选择与原器物一样的材料和技术。4.操作与材料可逆性:即对文物实施的所有干预性操作均能被安全解除,不会对文物造成任何影响和变动。加载到文物上的修复材料也能用无害的方式去除,将文物恢复到修复前状态。5.修复后的可读性:一是文物的可读性,恢复原貌,便于理解与观赏;二是修复操作的可读性,可区分重建部分与原来部分。不能遮盖文物的现实情况和历史痕迹,修复要有附属记录。6.文物修复的文档记录:登记检查、诊断分析、保护/修复计划的制定、保护/修复计划的实施、储存与养护(文字、绘图、照片等形式)。修复报告还应附带工作期间相关资料。7.文物修复最小干预:强调文物修复操作的慎重性。首先,要明确干预操作的必要性,确定修复的目标;其次,慎重选用材料与方法,评估其对文物材质可能造成的即时和长期的影响。8.修复的预防性保护:通过提供理想的存放、陈列、使用、取放和运输条件来延缓或者避免文物遗产败坏的行为。预防性保护优先于干预性保护,即先让环境适应文物,而不是文物适应环境。什么是古陶瓷修复?包含陶瓷器文物的检查、清洗、拼接、加固、配补、上色等一系列保护与复原的操作。古陶瓷修复是以研究与欣赏为目的的,利用合适的材料和技术恢复器物的完整造型和外观的视觉效果。考古修复:又称研究修复,指对于拼缝、补缺部分,保留修复的痕迹,可却分修复部分。这种方法完全忠实于原物。美术修复:也称商品修复,指对于器物的修复部分进行上色,以淡化修复痕迹。这种方法的合法性有争议。陈列修复:修复效果介于前两者之间。修复痕迹远距离还以区分,近处可以辨别;或者在朝向观众一面看不出,而背部有痕迹修复室内布局:平坦的修复桌,桌面铺毡布或橡胶垫,桌子有边栏;修复桌有隔层放置修复材料、工具,配备水斗、操作台(耐腐蚀)、储物柜、通风橱、垃圾桶;地面要防滑。(修复室应尽可能做到干湿分开,功能分开。如清洗、拆分等使用液体试剂的工作可以在修复室内的其他区域完成,而修复桌及周边应该保持干燥、清洁、无污染。)修复室内环境要求:光照:修复时的光照应该同器物在展览时的光照一样,上色等工作应尽量安排在光线好的白天,避免在黄昏的阳光下操作,也不要在荧光灯或白炽灯等人工灯源下进行。温湿度:修复室温度保持在15-25,相对湿度在50%-70%。温湿度过高过低都会影响粘结剂、涂料等修复材料的使用效果。修复室一般要安装空调。防尘:保持整洁,防止灰尘杂质飘散,玷污修复器物。因喷涂和清洗要使用挥发性有毒材料、试剂,修复室应配备通风橱,修复人员也要配备口罩、手套等防护装备。化学药品管理:应放在避光的试剂柜,易燃材料,如乙醇、丙酮等切勿大量集中储存。使用后的化学材料尽可能回收、重复利用,不可随意丢弃。化学药品要选用合适的化学玻璃器皿,并贴好药品名称的标签。修复工具:除日常使用的工具外,医疗、雕刻、绘画、模型制作甚至化妆美容等的专用工具也要借用,必要时还要自己动手制作。(检查工具,放大镜、紫外荧光灯、显微镜。清洗工具,毛笔、牙刷、尼龙刷、竹签、棉签、纸、抹布。拆分工具,手术刀、锥子、螺丝刀、锤子、电钻。测绘工具,直尺、三角尺、曲线尺、卷尺、圆规。塑形工具,各种形状的不锈钢刀,自制牛角调刀。固定工具,透明胶带、医用胶带、热熔胶(用热溶枪)、橡皮筋、绳子、各种夹子、铁架台、沙盘等。打磨工具,手术刀、剃须刀片、锉刀、美工刀、锯条、微型电磨;各种型号砂皮纸、砂条、研磨膏。上色工具,各种规格毛笔、油画笔、水彩画笔等,调色板。防护工具,橡胶手套、防紫外线眼睛、防护口罩、工作服。其他,搅棒、橡皮碗、搪瓷盘、电吹风、实验用玻璃器皿)修复设备:大型干燥箱:用于拆分器物或者烘干仿釉层等。台虎钳:用于加工制作工具超声波清洗器:清洗陶瓷器碎片蒸汽清洗器:用于清洗陶瓷器碎片喷笔及空气压缩泵:用于喷涂上色体式显微镜:用于检查古陶瓷器冰箱或冰柜:存放粘结剂等化学试剂照相机和摄像机:记录文物修复过程陶瓷检查定义:所有确定文物遗产的结构、材料、有关历史和环境而采取的行为,包括确定败坏程度、变更和丢失部分。检查也包括对材料的分析和研究,以及对于有关历史和当代信息的研究。两方面内容:一是从资料文献入手,了解文化遗产本身及其所处的文化历史背景;另一方面就是对器物的基本物理现状进行评估,确定器物的稳定性、真实性并检查出器物外在或隐藏的缺陷。修复人员也可根据器物的价值和重要性,估算工作所需的材料和人力上的花费。检查的工具:光学显微镜:5倍到100倍的双目体式显微镜适合检查陶瓷的胎釉结构以及修复情况的细节。三目显微镜可以连接数码相机拍摄照片。CCD显微镜与电脑连接,能在电脑上观察并且截取图像。光源:检查需要强烈的人工光源,用来观察器物内外的情况,甚至是器壁内的结构。还需紫外灯铺助观察,用来区分原器物和老旧的修复部分。检查内容:修复之前,要对修复对象进行基本检查,如,器物的真伪、确定损害的范围和原因、判断陶瓷器胎釉的状态。对这些信息的掌握,以便确定器物是否有修复的必要,便于在制订修复方案时,选择针对性的修复材料和方法。鉴别古陶瓷器的类型:陶瓷制品虽然有粘土制成,但物理特性不同,国内将陶瓷制品分为陶器和瓷器两大类:陶器:普通粘土在约800-1100下烧制而成,胎体密度小,孔隙率高,有的陶器表面有釉,如东汉铅釉陶、唐三彩等。瓷器:用高岭土在约1200以上的高温下烧制而成,胎体紧密,孔隙率底,表面施釉,少量没有施釉。国外,陶瓷器分为三大类:陶器、炻器、瓷器。孔隙率是一个简单的指标,大于5%为陶器,小于5%的是炻器、瓷器。 类型 烧制温度() 孔隙率() 低温陶器 500-900 15 陶器 900-1150 6-8 炻器 1150-1300 3 瓷器 1300-1450 1 古陶瓷器的制造缺陷与败坏变质制造缺陷:指在陶瓷制造或烧制过程中形成的器物材料、形状、色泽等方面的缺陷,这些缺陷或不足在器物正式使用前就已存在。制造缺陷与选料、制胚、施釉、烧造等方面的不足或失误有关。1)针孔:胎釉表面形成的孔状或泡状缺陷。陶瓷器烧成过程中,胎釉溢出气体,在处于熔融状态的釉层上产生小孔,釉层来不及填平小孔就凝固,就会在器表形成宛如微型火山口的缺陷。特点:被称作针孔、针眼、猪毛孔,釉面有含密密麻麻的橘皮纹气泡孔,也叫棕眼、橘皮2)釉泡:在制造或烧造过程中,封闭在胎或釉中的气体所形成的大小不一的气泡。釉层中的气泡多且微小时,会影响釉层的透明度。常常会破裂,形成小凹坑,甚至稍大空洞,使器物表面变得凹凸不平。3)釉裂:陶瓷器釉面开裂形成的纹状缺陷,这种裂纹大致与釉面垂直,由于烧制冷却时釉面收缩率大于陶瓷胎体的收缩率所造成的。宋代哥窑就属于这类,也称“开片”、“断纹”。釉面有发丝粗的裂纹,叫做“惊釉”。4)剥釉:釉面出现不规则网状裂纹,裂纹与釉面成锐角,且裂成许多片,釉片沿裂缝隆起,甚至于器胎完全分裂脱落。剥釉是由于器物烧制冷却时,釉面收缩率小于陶瓷胚体收缩率而造成的。5)缺釉:也称漏釉或短釉。指陶瓷器表面局部无釉的一种缺陷。原因:釉浆附着性差,釉层过厚,干后脱落;釉的高温粘度太大,与坯料配方不适应而引起釉层卷缩;或施釉时坏面有油污和灰尘;浸釉时,釉浆未浸满全器;或坯体施釉后不慎将局部的釉碰落;或釉浆用水有油污;或坯体入窑水分过高,烧成时窑内水汽太多,使坯釉中间分层,造成釉层剥落等。6)缩釉:陶瓷器的釉面向两边滚缩,中间露出胎骨的现象,也称滚釉。缩釉的釉圈边缘界有突起的圆边,是由于釉面受表面张力作用,或施釉操作不当,或坯体潮湿,窑中水汽太多等原因造成的瓷釉缺陷。7)釉薄:产品表面由于釉层过薄,形成了局部釉面不光亮,有时泛黄的现象。釉料过希,或因釉层厚度未达到要求标准,导致釉面无光,略透坯胎,产品发黄。8)釉缕:釉熔化后流聚成的缕状物,如凸起的釉条或釉滴。原因:坯体造型与修整不良,施釉时多余的釉浆得不到均匀流淌;釉料调配不良,高温粘度过低,釉发生过熔;或烧成温度过低,釉的熔融状态不佳;釉浆密度与施釉操作不当,施釉不均匀,局部釉层过厚。9)斑点:散布在陶瓷表面的大小黑色、棕褐、淡黄的斑点,是因为坯料中所含铁质杂物在窑内的还原气氛下发色而成,故也叫做黑点、铁点。10)落脏:指在拉坯成型、入窑烧造过程中,没有清理干净或者意外沾染在陶瓷器表面的泥屑、釉渣、窑灰、匣屑等杂质异物所造成的缺陷,也叫落渣、渣痣。11)彩色不正:陶瓷器彩饰的一种缺陷,指颜色浓淡不匀或不光亮的现象。其原因是彩绘操作不严格,颜料或花纸的质量不良,烤花操作不当,使色料中的碳化物未挥发掉,欠火或过烧等。12)色脏:陶瓷器彩饰的一种缺陷,指釉面或釉层下粘有不应有的杂色,或颜料喷刷到不应有颜色的部位,原因是彩绘操作不严格。13)画面缺陷:陶瓷器彩饰的一种缺陷,指画面由于擦损、操作粗糙、贴花纸的爆花或皱花所造成的残缺现象。14)阴黄:制品表面发黄或斑状发黄,有的断面也有发黄现象。原因是升温太快,釉熔融过早,还原气氛不足,使瓷胎中的氧化铁,未能还原成氧化亚铁;装钵柱太低,窑顶局部产品温度偏高而还原不足也会形成阴黄缺陷;产品原料中二氧化钛含量太高,也会导致产品发黄。15)烟熏:制品表面呈灰色或不纯正的白色,主要由于坯体氧化不完全或还原过早,使坯内炭素、有机物或低温碳未能烧尽在釉层封闭之前。有时烟气倒流也会熏蚀釉面。若釉料中钙含量偏高也易形成烟熏缺陷。16)无光:指釉面产生一片片无光泽的釉膜,严重时表现出粗糙表面,也称消艳。原因是釉面形成微细体和釉层熔融不良,因此形成釉面无光缺陷。17)变形:指在烧制过程中,陶瓷器发生扭曲与改变,如口径歪扭不圆,器底部凹下或凸起,腹部下沉,塌边,嘴、把、足不正等不合规定的现象。这与陶瓷器的原料制作、器物成型或干燥手法、装窑与烧制方式等方面的不足和失误均有关联。18)窑粘:陶瓷器在窑内与其他陶瓷器或匣钵互相粘结而形成的次品或废品。窑粘的形成有多种原因,主要是配料不当及装坯装窑不慎、匣钵堆垛倾斜引起。19)坯爆:指坯体出现开裂成为废品,俗称“过江”。原因是配料不当,入窑前水分过高,焙烧初期升温过快而出现开裂。有时开窑时间过早,冷却过急,坯体和外界温差太大,内外收缩不一,坯体受损而开裂,此缺陷以大件厚胎为多。有时坯体内含有石英等杂质硬粒,在坯胎内爆裂而引起坯爆。陶瓷器坯釉同时开裂叫做“窑裂”,坯裂釉不裂叫做“阴裂”。20)犯泡/起泡:陶瓷胎体有隆起的泡状现象。原料中含有过多的碳酸盐、硫酸盐等无机杂质,在焙烧过程中分解产生气体。烧成速度过快,气体未能排出而釉料已经熔融,均能使胚体犯泡,影响瓷胎的平整。 21)夹层:夹层指坯体中间分层。又称为分层、层裂。主要因压制成型时,坯体中残存有空气,卸压后被压缩的残余气体膨胀造成的。22)生烧:烧成火候不够而产生的一种缺陷,即欠烧。特点是坯体局部或全部发黄或灰黑色,断面粗糙,气孔率大,吸水率偏高,釉面无光,或光滑程度较差,敲击时声音不脆。原因是坯釉料配方不当,烧成温度偏低,装窑密度不合理等。败坏变质:指陶瓷器在使用或废弃期间,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作用下,器物胎釉的形状、质地、光泽、颜色等方面发生的劣化。成品之后的败坏。1)冲口:器物受外力撞击出现的裂纹,长短不等,多出现在碗、盘类瓷器上。也有外冲里不冲的现象,也叫做“惊纹”,是不穿透器壁的裂纹,即器外可见裂痕,但器里面却不见裂痕。2)炸纹:器物的颈、肩或腹部受撞击后,出现放射鸡爪纹。3)炸底:器物的底部因磕碰等原因造成裂纹。4)缺损:器物胎釉由于机械冲撞或化学腐蚀造成的各种残缺,例如凹坑、豁口、局部断裂脱落等。5)破碎:器物在外力撞击作用下碎裂,形成大小不一的若干碎片。6)失亮:又称失釉,器物因长期使用磨损或埋藏环境腐蚀造成釉面失去光泽的现象。7)伤彩:器物受长期腐蚀或摩擦而造成的釉彩的失去光泽或损伤,甚至发生釉色的剥落,也称“脱彩”。五彩、粉彩、金彩等低温釉上彩容易发生这种情况。釉上彩,又称“炉彩”。是用各种彩料在已经烧成的瓷器釉面上绘制各种纹饰,然后二次入窑,低温固化彩料而成,通常包括彩绘瓷、彩饰瓷、青花加彩瓷、五彩瓷、粉彩瓷、色地描金瓷及珐琅彩等。工艺:先烧成白釉瓷,或者烧成单色釉瓷,也可以烧出多色彩瓷,在这样的陶瓷上进行彩绘后,再入窑经600摄氏度至900摄氏度温度烘烤而成。 1. 盐蚀:堆积器表或渗入胎釉内部的可溶性盐所导致的胎釉损伤,如裂缝、剥釉、胎的腐蚀等。2. 盐类结壳:器物在长期埋藏环境下形成的较坚硬的不溶盐堆积,例如在海水环境下覆盖器物表面的珊瑚层(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令其原本形貌难以识别。3. 污渍:器物表面吸附污垢形成污点、污斑等。这些污垢包括铁锈、土锈、油腻、霉菌、火烧残留物等。污垢通过陶器的多孔表面或釉面上的裂纹渗入胎体,污染器表面,对胎釉有一定腐蚀作用。4. 黏伤:器物碎裂后用粘接的方法修补。5. 鋦伤:瓷器有冲或裂纹后,以打鋦子的方法修补。 6. 锔瓷,用铜、铁制成的扁平两脚钉将破碎的陶瓷器修补好,使得陶瓷器既能继续使用。锔瓷技艺相传始于宋代,甚至更早。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中就有锔瓷艺人修补瓷器的画面。锔碗匠先用绳子固定碎片,再在接痕两侧的钻眼部位,抵紧钻杆,来回拉动小弓,然后将锔钉嵌进钉眼,仔细锤实敲紧,最后涂上糯米浆和骨胶。 7. 脱釉:陶瓷器的釉层脱离胎体露出胎骨,原因很多,比如出土、水浸,受到撞击,烧结温度不够等导致釉面不同程度的脱落。 8. 磨口:器物口部因磕碰缺损,后人用砂轮将伤口修复平整,后直接锯去部分器身。9. 磨底:将陶瓷器物底部的缺陷或底款磨去。 10. 截口:陶瓷器物口部因磕碰缺损,后人直接锯去部分器身,使口沿平整。 11. 后加彩:即添彩,后填彩。在旧瓷器上新加彩绘,再在低温炉中烘烤。 陶瓷器艺术品所具有的制造缺陷或败坏变质,某种程度而言,其承载了制造技术、使用历史、保存埋藏环境等信息。尤其对于考古出土的制品而言,无论是烧造缺陷还是后天变质,通常采用“考古修复”,即对碎片进行清洗、拼接、加固等操作,确保器物材质的稳定以及轮廓的大致完整。修复缺陷并非一味追求美观。陶瓷器常见保护问题胎质受损:没有经过焙烧的陶器在潮湿泥土中会逐渐分解,再次水化成为泥土。地下水中的酸性物质会溶解陶质的碳酸钙成分,埋藏环境中的碱性物质也会破坏陶器结构。陶瓷开裂或破碎,拉力释放后碎片的变形等问题,都很难重新准确地拼接。表层剥落(釉层、彩绘、泥釉):当器物的表层如釉层或彩绘层与其下胎体的收缩率不一致的时候,会导致器表开裂。陶器表面覆盖的泥釉层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而发生碎裂剥落。含水陶器如果遭到冰冻,孔隙内的水分结冰,体积膨胀,同样会对器表产生破坏。硬度或耐腐蚀力的装饰层也容易脱落,瓷器上的低温釉上彩、鎏金装饰等也易丢失。结壳堆积:主要指陶瓷器表面堆积的不可溶盐,例如海中打捞出的覆盖珊瑚层的器物。附着牢固,不易清除,对釉面会产生显著破坏。受污变色:陶瓷器表面如果粗糙、多孔、有裂缝就容易聚焦灰尘污垢。出土:铁锈斑;海底打捞:氧化铁堆积;修复后:金属鋦钉、粘结剂渗入表面,产生深色污渍;使用:食物残留等。老旧修复:拙劣的修复或者修复材料的老化会对器物产生危害:粘结剂失效导致陶瓷器结构不稳定,碎片脱落分离;金属鋦钉生锈、有机粘结剂长霉,玷污器物表面;修复材料脱落、变色或修复层过度遮盖原器。清洗的目的 :一是清除损坏陶瓷器胎釉结构的有害物质,停止或延缓败坏的发生;二是为了清除丑陋、不雅观的外在堆积、污垢或陈旧的修复材料;三是令陶瓷器的碎片茬口情节、器物色泽清洗,保证碎片拼接、上色等操作的顺利开展。清洗前的准备1. 器物与污物种类 : 经常接触食物的器物会在缝隙中堆积灰尘或油腻;考古出土的常见土锈、金属锈、钙质堆积;水下打捞的常见白色盐渍、黑色污斑;修复污染的常见脆弱老化、妨害美观的粘结剂、色漆、金属鋦钉等。通常情况下,胎质疏松的陶器、开片的釉面、造型复杂的器物更加容易吸附污垢,这类器物的清洗工作要最为复杂与困难。 清洗前预备:首先要对陶瓷器样品或附着残留物进行采样检测。正式清洗前:小范围实验,判定清洗剂或工具使用的有效且不伤害器物;选择器表不明显区域,用指甲或竹木质尖锐工具轻划,大致判断瓷器的硬度;利用显微镜观察工具刷洗器物表面后的摩擦痕迹,以便选择硬度适宜的工具。 清洗过程中:保存良好的陶瓷器,采用刷子刷洗。考古出土的碎片,要置于筛子上,在流动的细水注入下片片刷洗。器物要避免采取全部浸泡的方式,为了防止污渍或清洗剂扩散入器物内部。使用清洗剂清洗孔隙率高的器物时,预先用水浸湿陶瓷器以减少清洗剂的深入量。 清洗结束后:如果使用化学试剂清洗,需用清水将残留物彻底漂洗干净,最后用软布吸干水分,置于通风避光的室内晾干。干燥过程中,如器表析出白色盐类(针状的白色粉末或结晶),要立刻停止干燥,将碎片湿润保存,进行除盐的处理。清洗的方式1.机械清洗 : 用软刷、竹签、手术刀等工具来清楚覆盖器表或嵌入沟缝的灰尘和污物。与化学清洗相比,机械方法的优点是避免清洗过程中污渍随着清洗剂进一步扩散,能更好地控制清洗过程。 除尘:用软布、笔刷、真空吸尘器等清扫、拂拭、吸取附着在器表上的浮土和灰尘。除尘不要使用掸子或者棉签,那可能会勾伤表层脆弱的陶器或釉陶。轻轻扫过表面,不要反复摩擦,造成静电,这会吸附更多灰尘。 切削:用有合适强度和形状的刀具,例如手术刀、针、竹刀等,以切除、削断的方式,来清除牢固附着器表的坚硬物,例如钙质结壳或者旧的修复材料。考古发掘品上的污染浊土或堆积物,要在完全干燥前清除,完全干燥后附着物就会变得很坚硬,必须用水或者酒精溶液软化后清除。研磨:用砂纸、研磨膏等磨具,逐步磨平器表附着的堆积物。挑选的磨具的强度要足以清除堆积物,但又不可过于坚硬而磨伤器物。避免用于无釉、多孔的陶器,开裂脆弱的釉面,以及低温釉上彩瓷。深入到釉层缝隙中的污渍也可以用细研磨膏清除。 振动:超声波清洗时利用超声波振动的原理,超声波在清洗液(如:蒸馏水)中的辐射,使液体震动产生数以万计的微小气泡,气泡破裂产生的力量足以快速冲刷污垢,尤其是那些很难触及的位置,例如器表的缝隙、小口瓶的内部等。归纳 : 机械清洗要遵循由弱到强的原则,可先用大小形状合适的软毛刷清扫灰尘污物,如效果不好,再更换硬度稍大的刷子。沟缝内的顽固污物,用竹签、手术刀等工具。对于脆弱部分的清洗,要使用显微镜协助操作。2.化学清洗 : 化学清洗对各种油脂类、树脂类污渍、盐类结壳等有显著的效果。尽量避免将陶瓷浸没在清洗剂中清洗,这可能导致器物内部的可溶性盐移动,或者使污物扩散、转移到深处,还会损伤瓷器的胎釉及其上的鎏金、彩绘等纹饰。修补过的不能完全浸湿,那会破坏粘结剂、金属鋦钉等修复材料。要有局部实验,去污后要用蒸馏水、去离子水漂洗。最后,软布吸干水分并且自然风干。 水:纯净水、蒸馏水、去离子水。天然水含有多种杂质,如碳酸氢钙、氯化物等,不能直接用于古陶瓷的清洗。清洗前,先要判断器物胎釉的强度是否可以承受水洗,即用指甲在器表上划动,如能够划出痕迹,器物就要避免浸湿在水中清洗。 碳酸氢钙:的水溶液即是硬水,是由碳酸钙(石灰石)和水、二氧化碳发生腐蚀生成的。岩溶地貌就是天然水中碳酸氢钙于洞穴中重新析出碳酸钙而成的。 碳酸钙:是一种无机化合物,俗称:灰石、石灰石、石粉、大理石等。呈中性,基本上不溶于水,溶于盐酸。也是动物骨骼或外壳的主要成分。 氯化物:属于无机化合物中的盐类化合物。氢氯酸(盐酸)是强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蒸馏水:蒸馏水就是将水蒸馏、冷凝的水,蒸二次的叫重蒸水,三次的叫三蒸水。自然水都不纯净,通常含有钙、镁、铁等多种盐,还含有机物、微生物、溶解的气体(如二氧化碳)和悬浮物等。用蒸馏方法可以除去其中的不挥发组成。去离子水:指除去了呈离子形式杂质后的纯水。去离子水存放后也容易引起细菌的繁殖。正离子水和负离子水,负离子水亦称饮用离子水,正离子水亦称美容(美容食品、消炎食品)离子水。 有杀菌消毒、美容养肤、净化血液的功效。 清洗的针对性 : 光滑、牢固的陶瓷器软布、软刷配合温水清洗考古出土的陶瓷器(泥土变硬之前)用水配上柔和的刷洗方法污泥浊土过硬过厚手术刀清除后再用清水脆弱性强的陶瓷器部位棉签沾湿温水局部清洁(是卷动而不是涂擦)胎釉牢固的器物可以浸泡但时间不宜过长造型与装饰复杂且污垢厚重的欧美国家流行的家庭蒸汽清洁机(该机器将液态水转化为蒸汽后喷在器表进行清洗,相比普通手工清洗,工作效率提高,用水更少)彩绘、釉面脆弱、体积过大的不宜浸泡,用纸或棉花沾水吸附污渍(更温和、安全,不易造成污物的扩散,但无法确定盐类物质的清洗是否彻底)用水浸泡时清楚器物内外可溶性盐的有效方式。清洗时,适当加热有助于扩大器物的孔隙,加速盐类的溶解。清洗的水要不断更换,最后测量水的电导率来确定盐类物质是否清洗完毕。可溶性盐:就是能溶于水的氯化物,该氯化物由盐酸和碱生成即盐酸盐,如氯化钠,氯化钙。对器物具有腐蚀性易引起古器的脆化。不可溶性盐:就是不能溶于水的元素。有氯化银,氢氧化镁,氢氧化铁,碳酸钙等。易于在器物外结壳形成硬质污物。清洗结束后,器物要放在通风处自然晾干,或者是用冷风机吹干。孔隙率高的陶器所需干燥时间更长,完全干透前胎质变松软,需小心取放。为减少水的用量、加快干燥的速度,清洗质地疏松的陶器时,可在水中添加丙酮或者无色工业甲醇(丙酮与水的比例:25/75;工业甲醇与水的比例:50/50) 丙酮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易溶于水、易燃、易挥发。丙酮吸入后可引起头痛,支气管炎等症状。如果大量吸入,还可能失去意识。日常生活中主要用于脱脂,脱水,固定等等。工业甲醇在常温下是无色、透明、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易燃烧的有毒液体。贮存温度不超过30,贮存期限6个月。属剧毒,避免接触皮肤和吸入蒸汽,溅到皮肤上和眼睛里应迅速用大量清水冲洗。应有防毒面具、橡皮手套、防护眼镜等安全用具。 洗涤剂:可与水和油腻污垢相容,乳化油污、令污垢悬浮于水中。 四种类型 阴离子洗涤剂 : 用于工业废水的沉淀澄清处理和饮用水澄清和净化处理。如漂白剂、洗衣粉。对人体有害。阳离子清洁剂 : 各种医疗、家用等清洁剂中含有,但一般被稀释成不致命的剂 两性离子洗涤剂 : 两性型表面活性剂是指同时具有两种离子性质的表面活性剂。并非阴阳两性离子的混合。处理污水。非离子洗涤剂 : 有分散、乳化、泡沫、润湿、增溶的性能,清洗后不会形成吸附灰尘的带电表面。陶瓷清洗多用此种。 肥皂(有机酸:植物油或动物脂肪加碱后加热,经皂化反应制成)与洗涤剂(无机酸盐类)的特性基本相同,但肥皂不能使用于古陶瓷清洗,肥皂水会与陶瓷器内部或硬水中的金属离子反应,形成不可溶的浮渣,留下难去除的黄褐色污斑。商业洗涤剂也要慎用,因为其含有色素、漂白剂等成分不明的添加物,对烧结温度低、孔隙率较大的陶瓷,有一定的损害。 有机溶剂:适合清除油脂、油蜡、蜡质类污垢,这些物质不溶于水,只能溶于有机溶剂中。当污渍无法用水清除和洗涤剂清除时,可用棉签浸润有机溶剂来擦拭污渍。易挥发,有毒性。修复常用:乙醇(酒精):可溶解油脂类、脂肪、树脂类污物。丙酮:能溶解脂肪、树脂和橡胶等有机化合物,也能清除顽固的油腻污垢软化粘结剂、色漆等修复材料。香蕉水(商品名),又名天那水,挥发性极强,易燃易爆有毒。因有较浓的香蕉气味,所以称之为香蕉水。纯香蕉水是无色透明易挥发的液体,微溶于水,能溶于各种有机溶剂,主要用作喷漆的溶剂和稀释剂。 氧化剂(过氧化氢):如果水或有机溶剂都无效,可转而使用氧化剂,使污斑的色素氧化变为无色。无色液体,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在光热作用下易分解为水和氧,用于氧化有机污渍(粘质类)。可任意比例与水混合,水溶液俗称双氧水,为无色透明液体。其水溶液适用于医用伤口消毒及环境消毒和食品消毒。 清洗可采用过氧化氢和氨水的配方:. 将碎片用水清洗几分钟,吸收水分,减少胎体对过氧化氢的吸收;. 在过氧化氢溶液中滴入1-2滴氨水(氨水起到催化作用,放出氧气将污垢带到器物表面);. 将混合溶液浸湿棉条,用镊子将棉花紧贴在污渍部位,并用锡纸或者塑料袋包裹好防止挥发,每2小时更换棉条,直至污渍洗净为之。. 最后用清水浸泡,漂洗干净,有时清洗时间要长达好几周。 采用过氧化氢方式清洗污渍,主要为两类:. 海捞的陶瓷器容易沾染黑色有机污斑。特别是硫化物渗透多孔的胎体或者败坏的釉层下的陶瓷器。. 烧结温度低的陶瓷器上的黑斑。根据污斑轻重不同,可采用10%-25%(体积)的过氧化氢蒸馏水溶液。硫化物:无机化学中,硫化物指电正性较强的金属或非金属与硫形成的一类化合物。大多数金属硫化物都可看作氢硫酸的盐。两个不能. 不要也不能用于软胎瓷器的清洗,如果漂洗不彻底,化学残留会导致环氧树脂粘结层迅速变黄。. 不可也不能用在胎釉含铁的陶瓷器,因为会与铁发生氧化反应形成氧化铁,产生黄色、棕色的铁锈斑。过氧化氢还会损坏釉上彩和鎏金部分。环氧树脂粘结层:分子链中含有活泼的环氧基团为其特征,环氧基团可与多种类型的固化剂发生交联反应而形成不溶、不熔的具有网状结构的高聚物。 软胎瓷器:是指瓷土在陶炼过程中多过滤几次幼细的瓷泥,称为“软胎”。 酸性清洗剂:通常包括碳酸盐类、硫酸盐类、硅酸盐类、硅酸盐类。用于清洗考古出土陶瓷器表面的不可溶盐类结壳。结壳成分的定性分析: 碳酸盐类:置于3%盐酸溶液中,室内温下迅速溶解,产生大量气泡;硫酸盐类:常与碳酸盐类相混,如果加入盐酸,并不完全溶解,再将残渣放到1%氯化钡溶液,残渣溶解而澄清的氯化钡溶液变浑。硅酸盐类:常与碳酸盐类相混,如果加入盐酸,不全部溶解,残渣能溶于3%氢氟酸溶液中。盐 酸:氢氯酸俗称,有极强的挥发性,打开盛有浓盐酸的容器后能看到白雾,实际为氯化氢挥发后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产生的盐酸小液滴。硫酸盐: 在大量摄入硫酸盐后出现的最主要生理反映是腹泻、脱水和胃肠道紊乱。硫酸和硫酸盐中加入氯化钡溶液,都会生成白色硫酸钡沉淀。硅酸盐:是硅、氧与其它化学元素(铝、铁、钙、镁、钾、钠等)结合而成的化合物的总称。是构成多数岩石(如花岗岩)和土壤的主要成分。 氢氟酸:有极强的腐蚀性,能强烈地腐蚀金属、玻璃和含硅的物体。剧毒,如吸入蒸气或接触皮肤会造成难以治愈的灼伤 。两种常用酸洗剂稀盐酸:即质量分数低于20%的盐酸(浓盐酸质量分数最高才能达到37%)无色澄清液体。 强酸性,有刺激性气味,属于药用辅料,PH值(表示溶液酸性或碱性程度的数值)调节剂。可用于除水垢,制取二氧化碳。 稀硝酸:硝酸的酸性较硫酸和盐酸小,易溶于水,浓溶液显棕色。硝酸不稳定,易见光分解,应在棕色瓶中于阴暗处避光保存。硝酸在工业上用以制造化肥、炸药、硝酸盐等。 操作步骤:1. 预先用水浸湿器物2. 然后将结壳部分浸在10%-20%的稀盐酸或稀硝酸中。当二氧化碳气泡停止后就更新酸液,直到再没有气体产生。3. 结束后,用蒸馏水冲洗器物,测量清洗后的水的PH值,判断酸液是否彻底漂洗干净。酸盐清洗的危害:有的陶器内部掺有贝壳或方解石(碳酸钙),或镶嵌方解石作装饰,酸液会与这些碳酸钙成分发生化学反应,破坏器物结构;当酸液与碳酸盐反应时,激烈的二氧化碳气泡使脆弱的釉层表面脱落;硝酸会溶解铅油层,使釉色变白,因此首先要用相对安全的稀盐酸来清洗,不得已时再用稀硝酸。酸盐清洗的危害:有的陶器内部掺有贝壳或方解石(碳酸钙),或镶嵌方解石作装饰,酸液会与这些碳酸钙成分发生化学反应,破坏器物结构;当酸液与碳酸盐反应时,激烈的二氧化碳气泡使脆弱的釉层表面脱落;硝酸会溶解铅油层,使釉色变白,因此首先要用相对安全的稀盐酸来清洗,不得已时再用稀硝酸。草酸(乙二酸)对铁锈有较好的溶解力,但同时会与陶瓷器胎釉当中的铁发生反应,严重时会造成釉层脱落。草酸广泛存在于植物源食品中。草酸是无色的柱状晶体,易溶于水。因此草酸的存在对必须矿质的生物有效性有很大影响;当草酸与一些过渡性金属元素结合时,由于草酸的配合作用,形成了可溶性的配合物,其溶解性大大增加。 碱性清洗剂:可以用来清洗动植物油脂,或者颜料、蜡等其他有机涂层。碱性清洗剂包括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以及氨的水溶液,常用试剂有氢氧化钠、碳酸钠、氨水等。碱液去油污的能力强,但用于孔隙率高的陶器时,不容易彻底地漂净,残留物会损伤破坏陶器的材质.氢氧化钠:俗名烧碱,苛性碱,白色透明晶体。有强烈的腐蚀作用,在空气中迅速吸收二氧化碳和水,需密封保存。能与动植物油发生皂化反应,生产易溶于水的甘油和肥皂。市售的氢氧化钠为固体颗粒,对皮肤有灼伤危害,需要溶于水制成溶液,溶液一般为2摩尔浓度(溶液中某溶质B的物质的量除以溶剂的质量)。碳酸钠:俗名苏打、纯碱,白色透明晶体。与油脂中的脂肪酸反应形成肥皂,利用肥皂的乳化润湿作用使油脂污垢疏松去除。碳酸氢钠:白色粉末状物质,碱性较弱,俗称小苏打。小苏打有的时候也结合牙医设备来当作温和的磨料。氨水:易挥发,具有部分碱的通性,有毒,能使人窒息,主要用作化肥。氨水可以用作过氧化氢的催化剂,起到漂白污斑的作用。用来清除由于铜锔钉或流金装饰腐蚀而形成的铜锈斑。与工业酒精混合(1:1)可以用来清洗虫胶。 虫胶:又称紫胶,赤胶等。虫吸取寄主树树液后分泌出的紫色天然树脂。粘着力强,电绝缘性好,耐油、耐酸,对人体无毒,可用作清漆、抛光剂、胶黏等。化学清洗操作三种方法浸泡法:将需要清洗的部分完全浸入清洗剂。所需清洗剂较多,成本高。事先确定器物胎质是否足够牢固,挥发性的清洗剂要用有改容器盛放。覆盖法:将清洗剂浸湿棉条,贴覆在污渍部分。大多针对挥发性清洗剂,可避免清洗剂对于器物其他部分的影响。蒸熏法:将器物放在干燥器里,隔板上面是器物,下面是清洗剂,将器物置于饱和的溶剂气体之中。这种方式更安全,用于质地脆弱、孔隙率高,不宜浸泡清洗的器物。拆 分 : 拆分指的是清除古陶瓷器原有修复材料,例如,粘结剂、填补材料、仿釉色层等,为再次修复作准备。措施涉及:1.原修复拙劣,例如:粘结错位;使用不适当的修复材料。2.原修复材料收缩、曲卷、开裂。3.材料老化对器物产生了危害,如:粘结剂失效;金属鋦钉生锈。4.修复部分面积过大,过度遮盖原器。拆分前要确定旧有修复材料的位置和范围。如果只有部分原材料老化,可只进行局部拆分。正式拆分前要做好防护工作,在器物下垫好塑料泡沫等材料,防止粘结处突然撒开。拆分对象及方法1.仿釉色层 : 某些老化的仿釉色层与釉面的附着力并不强,用薄而锋利的手术刀可以清除。如果仿釉层附着力太强,且要防止伤到器表,就要选择化学试剂来清洗,可以用棉签蘸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来清除。要注意有机溶剂可能会溶解低温釉上彩和鎏金部分。2.填补材料 : 填补材料是用来取代缺失的部分,也会起到一定的加固作用。通常清除色层之后,就可以发现填补材料的位置。包括:石膏及其混合物、环氧树脂、502胶等粘结剂与填料的混合物。填补材料一般采用机械方法,先用锉刀、钻子等工具将大面积的填补材料去除,然后换用手术刀、针等细小工具清除靠近碎片边缘的填料残余,必要时使用水(温水)、乙醇、丙酮、天那水等软化残余后清除。3. 粘结材料 : 判定粘结剂种类之后,第一步选用适合的溶剂破坏粘结层,使碎片分离,第二步利用机械手段或化学手段清除残留在碎片茬口上的残胶。国内常见粘结剂及其清洗剂环氧树脂粘结剂,甲酸(存在于蜂类、某些蚁类和毛虫的分泌物中)、二氯甲烷(二氯甲烷由天然气与氯气反应制得 ,代替石油醚)。丙烯酸酯树脂粘合剂,热水、丙酮。硝酸纤维素粘结剂,丙酮。硝酸纤维素粘结剂(PVAC),热水、丙酮。虫胶,热水、乙醇、丙酮。动物胶,热水、乙醇、丙酮。(1) 用水拆分 :在容器底部铺上软布,注入温水后浸入器物,然后逐步添加热水, 切勿立即使用沸水。如果是大小适中的高温瓷器,为加快速度,可直接放入锅内用电磁炉加热,沸腾后水蒸气更易作用于黏胶处。通 常热水至少要2个小时,直至碎片自然脱落。(2) 用有机溶剂拆分 :无釉上彩和鎏金的小型高温瓷,可直接浸泡在有机溶剂中,也可用来清除碎片残留的粘结剂。丙酮属于易燃物质,不可加热清洗。质地脆弱的器物,可用熏蒸法清除,但拆分速度慢,要好几个小时。覆盖法适用于无法浸泡的器物。(干棉球浸湿后,与黏胶处紧贴,并覆盖铝箔纸,在铝箔纸上开小洞,定期滴管补充,每隔半小时拆分检查) (3)拆分环氧树脂 :老化的粘结剂呈深黄色或者褐色,粘结层非常牢固,很难拆分。如质地较好,可置于烤箱中加热到150-200(15-30分钟),取出后适当适当施力将碎片分离,残留粘结剂用甲酸浸泡软化,再用手术刀等工具清除。如是高温瓷器、无釉上彩、大小适中,可浸泡在甲酸中,直到环氧树脂胶层熔胀而自然脱离。甲酸有挥发性,要在玻璃容器中浸泡,结束后要用清水冲洗碎片。二氯甲烷也可溶胀、软化环氧树脂。根据胶层厚薄,可用多次涂刷或浸泡的方法。如施用此法之后,碎片没有分离,洗净器物之后,继续用热水浸泡。二氧甲烷挥发刺激性气味,易燃,不能用在釉上彩、彩绘或者鎏金部位,操作时要做好防护。(4) 拆除金属鋦钉 :主要采取机械方法清除。方法是:.用热水或丙酮软化鋦钉根部的胶泥 .用胶带固定碎片,以防突然散架.将鋦钉翘起一部分后从中间剪断(鋦钉根部大多是斜入器表,如不先将鋦钉剪断,拔出整个钉,将破坏附近胎釉).再将两截钉子用钳子依次拔出。 拼接01预拼 :完成清洗的陶瓷碎片在正式粘结之前要进行预拼(无需粘结剂),目的是确定最佳的碎片拼接顺序。顺序:一般先将小片拼接成大片,然后将若干大片拼接完成;从底部逐渐拼接到口部,或者从口部拼接到底部,碎片数量多时可用透明胶带帮助固定。遇到有纹饰图案的碎片或者醒目突出的碎片,预拼时要优先考虑。02 粘结断裂 :当被粘结的陶瓷器受到外部压力时,可能

    注意事项

    本文(文物保护与修复3(23页).doc)为本站会员(1595****071)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