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解析版)南京市、盐城市2016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15页).doc

    • 资源ID:36724474       资源大小:254.50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解析版)南京市、盐城市2016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15页).doc

    -(解析版)南京市、盐城市2016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第 14 页南京市、盐城市2016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详细解析 2017.03.23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二十四节气的 与时令奇异吻合,名称具有东方田园美与古典诗意美。如“惊蛰”,两个汉字组合在一起,就神奇地构成了生动的画面:在一声初始的雷鸣中,万千沉睡的生灵被唤醒了,睁开惺忪的双眼, 地向太阳敞开了各自的门户,历代诗人也以天地节气丰富了汉语的表达空间,并以汉语印证了天地节气的真实不虚和 。A. 气候 不谋而合 不可思议 B. 气候 不约而同 不可理喻C. 物候 不约而同 不可思议 D. 物候 不谋而合 不可理喻【答案】C【解析】“气候”指一年的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侯,亦泛指时令;另外指给定地区的天气状况和天气发展所示的变动着的大气状态。“物候”是指自然界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受气候影响,在一年中随季节变化而出现的现象,如植物的萌芽、发叶、开花、叶落,候鸟的来临和迁出,见霜、下雪、河冻等都是物候现象。“不谋而合”与“不约而同”是近义词,都指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但是“不谋而合”一般指想法和观点,“不约而同”一般指动作和行为。“不可思议”指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 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不可理喻”指没法跟某个人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根据语境,可以首先排除。【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的是相近词语之间的词义辨析,“气候”和“物候”的区别,略有难度。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全球首颗量子卫星发射升空后,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与科学实验体系成功构建,标志着中国量子科学研究已处于领先地位。B二次元电影你的名字火遍全国,浪漫唯美的故事,让人有截屏冲动的精美画面,广大网友如痴如醉,带给人前所未有的体验。C成都市金沙遗址的发现,进一步确定了古蜀文明考古学意义上的“宝墩、三星堆、金沙三部曲”,从而解决了三星堆的来龙去脉。 D2017年社会蓝皮书披露,我国的阅读情况不容乐观,大约66.72%左右的被调查者表示,过去一年“一本书都没有读”。 【答案】A【解析】B结构混乱,“带给人前所未有的体验”的是电影,而不是“广大网友”,偷换主语;C搭配不当,“解决”和“来龙去脉”无法搭配;D成分赘余,“大约”和“左右”语义重复。【点评】本题考查的均是病句常见类型,句子相对简单,难度不大。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 )A这部作品的可贵在于底蕴的深厚,在于思想的争鸣,在于审美的价值,“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读者不妨通过阅读来一起欣赏、探寻。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个人只有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心澄如镜,视野开阔,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与谦逊的心态。C近年来,常有一些所谓的公共知识分子,采用断章取义的伎俩,写文章奚落、诋毁鲁迅先生,真是“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D老一辈虽然离开了岗位,但“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他们依然关心着年轻一代,关注着自己奉献毕生的事业。 【答案】D【解析】“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象征着像傲立风雪中的梅花一样身处逆境而矢志不渝、坚贞不屈的高洁品格,此处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更符合语境,与后文“关心着年轻一代”意思相照应。【点评】本题考查对古诗词意思的把握。在平时的古诗词学习中,考生不仅要背诵默写诗句,更要进一步理解诗句的意蕴内涵,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4.高三毕业班的学生给语文老师赠送对联,下面最恰当的一副是(3分) ( )A杏林分种逢春茂;桔井挹泉滋蕙香。B有声画谱描人物,无字文章写古今。 C书味本长宜细索,砚田可种勿抛荒。D杏坛文章传承远,楼观道德浸润深。【答案】D【解析】A:相传三国时名医董奉治病从不收钱,只让病人愈后植杏树以代酬金。病症轻者种一株,重者5株,数年后,杏树已蔚然成林。后世就以“杏林”颂赞良医;B“画谱”和“无字文章”都可看出这是一副戏台联,是用来赞扬戏曲演员技艺高超的;C“砚田”即指砚台,因为文人恃文墨为生,再结合“书味”可知这是一副置于书房劝勉读书人的对联;D“杏坛”是为纪念孔子讲学而建。孔子第四十五代孙孔道辅监修孔庙时,将正殿后移,除地为坛,环植以杏,名曰“杏坛”。孔子是万世师表,因此D联最适合赠送给老师。【点评】本题考查诗文、对联的适用语境,要求考生对一些文化常识和典故有所涉猎,积累功夫少不得。本题所涉及的对联,难度适中。5.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倒洗澡水连盆中的婴儿一起倒掉,显然不明智。 在中国古代,教化的目的是传播礼乐文明,规范社会秩序。 如果能抛弃成见,不因名累实,这一概念必将以新的面貌进入学术界,实现其当代意义。 如果提倡教化,很有可能被视为封建思想的死灰复燃,从而遭到严厉批判。 但在20世纪西学东渐的过程中,“教化”变成了等同于吃人礼教的一个贬义词。A B C D【答案】B【解析】第1步,浏览完五个句子后可知第句“但在20世纪西学东渐的过程中,教化变成了等同于吃人礼教的一个贬义词。”很明显是语段中承上启下的句子,位置应当位于语段中间。根据句意可知第句之前说的是“教化”的褒义,第句之后说的是“教化”的贬义。第2步,第句是评论性语句,一般放在语段末尾;第句说的是“教化”的褒义,应当放在第句之前;第句“如果能”的内容是根据现状提出建议,一般也放在语段末尾;第句的句意是提倡教化会遭到批判,那强调的应该是“教化”的贬义,所以放在第句之后;第3步,根据第2步的逐句分析,可知放在第句前的只有第句,那语段的前两句就应当是“”;第句强调的是“教化”的贬义,紧跟第句的转折;之后先提出第句的评论,再根据现状提出第句的建议,所以后面应该是“”,综上正确的顺序应当是“”。【点评】本题是江苏高考常考的排序题,要求考生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分析出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难度中等偏上。二、 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诲侄等书元稹告仑等:吾谪窜方始,见汝未期,粗以所怀,贻诲于汝。汝等心志未立,冠岁行登,能不自惧?吾不能远谕他人,汝独不见吾见之奉家法乎?吾家世俭贫,先人遗训常恐置产怠子孙,故家无樵苏之地,尔所详也。吾窃见吾兄,自二十年来,以下士之禄,持窘绝之家,其间半是乞丐羁游,以相给足。然而吾生三十二年矣,知衣食之所自,始东都为御史时。吾常自思,尚不省受吾兄正色之训,而况于鞭笞诘责乎? 吾尚有血诚,将告于汝:吾幼乏岐嶷,十岁知方,严毅之训不闻,师友之资尽废。忆得初读书时,感慈旨一言之叹,遂志于学。是时尚在凤翔,每借书于齐仓曹家,徒步执卷,就陆姊夫师授,栖栖勤勤其始也。若此至年十五,得明经及第,因捧先人旧书,于西窗下钻仰沉吟,仅于不窥园井矣。如是者十年,然后粗沾一命,粗成一名。及今思之,上下能及乌鸟之报复,下未能减亲戚之饥寒,抱衅终身,偷活今日。故李密云:“生愿为人兄,得奉养之日长。”吾每念此言,无不雨涕。汝等又见吾自为御史来,效职无避祸之心,临事有致命之志,尚知之乎?吾此意虽吾弟兄未忍及此,盖以往岁忝职谏官,不忍小见,妄干朝听,谪弃河南,泣血西归,生死无告。不幸余命不殒,重戴冠缨,常誓效死君前,扬名后代,殁有以谢先人于地下耳。呜呼!及其时而不思,既思之而不及,尚何言哉?今汝等父母天地,兄弟成行,不于此时佩服诗书,以求荣达,其为人耶?其曰人耶?汝等出入游从,亦宜切慎,吾诚不宜言及于此。吾生长京诚,朋从不少,然而未尝识倡优之门,不曾于喧哗纵观,汝信之乎?吾终鲜姊妹,陆氏诸生,念之倍汝。汝因便录吾此书寄之,庶其自发。千万努力,无弃斯须。稹付仑、郑等。(选自元稹集,有删节)注:樵苏之地:指薄田。 岐嶷:形容幼年聪慧。6.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汝等心志未立,冠岁行登 登:达到B. 以下士之禄,持窘绝之家 窘:穷困C. 吾幼乏岐嶷,十岁知方 方:正直D. 吾终鲜姊妹 鲜:缺少【答案】C【解析】C选项“方”的意思是“道理”。语出论语·先进:“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从词性分析应是动词,而非选项提供的形容词“正直”。【点评】本题考察“方”的实词义项,“道理”这个义项,平时所见不多。本题适合用排除法,其余几个选项比较常见,考生比较容易判断出来。这提醒我们,考试时,除了要掌握扎实的知识,还要有灵活的方法,方可百战不殆。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元稹感谢兄长对家庭的贡献和对自己的爱护,为自己年轻时不谙世事、不理解兄长的教诲而感到愧疚。B. 母亲教诲元稹,要他借书而读,不窥园井,使他能立志于学业,研读深思,终于获得了官职与名望。C. 元稹任谏官,虽因敢于进谏而遭贬谪,但他仍誓言要效力献身于君主,播扬名声于后代,以告慰祖先。D.元稹读书得陆姓姐夫传授,对诸外甥情感颇深,他叮嘱侄子将此信抄寄陆氏诸生,亦有“诲甥”之意。【答案】B【解析】B选项涉及的原文内容是“忆得初读书时,感慈旨一言之叹,遂志于学粗成一名。”从这些语句中无法得出“借书而读、不窥园井”是作者母亲的要求。【点评】本题考查对文章细节内容的理解分析,难度中等。8.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 吾谪窜方始,见汝未期,粗以所怀,贻诲于汝。(4分)【答案】我被贬官外放刚刚开始,再见到你们的时间难以预期,我简略地把所想的心思,留给你们作为教诲。【解析】本题4分,每句1分,重点字词为“谪窜”“期”“所怀”“贻”。【点评】本题难度中等,考查的重点字词和句式都比较常见,没有生僻字词。(2) 效职无避祸之心,临事有致命之志,尚知之乎?(4分)【答案】效命职守从无躲避灾祸的念头,遇到情况就有舍弃生命的心志,你们还知道吗?【解析】本题4分,重点为“效职”“致命”“志”“尚乎”。【解析】本题考查常规实词和疑问句式,难度中下,考生结合语境认真作答,比较容易得分。9.元稹对侄辈主要有哪些教诲?请简要概括。(4分)【答案】爱惜光阴,遵守家训,读书进取,谨慎交际。(4分。每点1分)【解析】从“吾不能远谕他人,汝独不见吾见之奉家法乎?吾家世俭贫,先人遗训常恐置产怠子孙,故家无樵苏之地,尔所详也”这句中能看出作者希望侄辈要懂得并记取元氏家族的历史,遵守家训。作者用自身的读书学习经历告诫侄辈“父母天地,兄弟成行,不于此时佩服诗书,以求荣达,其为人耶”,即要爱惜光阴,读书进取。此外,作者还用自己生长在京城,交往的朋友不少,可是不曾知道歌楼伎馆的所在这一事实告诫晚辈要谨慎交际。【点评】本题考查对全文内容的分析把握,要求考生能够理解文章意思,并且能够清晰划分文章层次,才能避免错答、漏答。难度中等。【全文翻译】告仑侄等人:我被贬官外放刚刚开始,再见到你们的时间难以预期,我简略地把所想到的心思,留给你们作为教诲。你们的志向还没有确立,却将要满二十岁而成年了,你们能不自己警惧吗?我不能远以其他人作比,你们难道没见我兄长是如何奉行家法的吗?我们家世代贫困节俭,先辈传下遗训,常怕广置家产会使子孙懒惰,所以家里没有薄田可种,这是你们清楚地知道的。我私下看到我的兄长,二十年以来,以最低的俸禄来维持穷困至极的家庭生活,其中一半要靠奔波在外,向人乞求,来供给家用的不足。然而我生来已经三十二岁了,懂得衣食的来源,是开始于我在东都洛阳任东台监察御史时。我常常反思自己,我还不能懂得接受兄长严肃的教训,更何况是用鞭笞惩罚,用恶语责问呢?我还有肺腑之言,将告诉你们:我自幼缺乏聪慧的见识,十岁时才懂得道理,父亲严厉刚毅的训导无由听闻,师友的帮助一概没有。记得刚开始读书时,母亲的一句教诲令我感叹,从此就立志于学业。那时还在凤翔,常常向齐仓曹家去借书,徒步拿着书卷,到姐夫陆翰那里拜师求教,那是我辛勤忙碌读书的开始。像这样到了十五岁时,我考中了明经科举,于是就捧着先人的旧书,在西窗下研读深思,几乎足不出户,专心苦学。像这样十年,之后才勉强做了一介小官,略有了一点名气,到现在想起这些,上不能像乌鸦反哺一样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下不能减少内外亲属们的饥寒之苦,抱憾终身,苟且偷生到了今天。所以李密说:“生来希望做人的兄长,得以长期奉养长辈。”我每当想起这句话,都会泪如雨下。你们又看到我自从做了御史以来,效命职守从无全身避祸的念头,遇到情况就有舍弃生命的心志,你们还知道吗?我的这些想法,即使我们兄弟之间也不忍心谈及,因为往年我愧任谏官之职时,忍不住个人的小小意见,胡乱干涉朝廷的听闻,在河南洛阳遭到贬谪,我泣血洒泪西归,生与死无法向人诉说。不幸的是我残余的性命尚能保全,重新又担任了官职,常常誓言要效力献身于君前,播扬名声于后代,待死后就可以在地下告慰祖先了。唉!到那时而想不到这一切,已经想到而又来不及了,还有什么话可说呢?现在你们父母健在,兄弟成行,不在这时候刻苦钻研诗书,以求得荣宗显达,那还算人吗?那还可以叫人吗?你们与人交往,也应该非常谨慎。我生长在京城,交往的朋友不少,可是我不曾知道歌楼伎馆的所在,不曾在喧哗的闹市里放纵观览,你们相信这些吗?我少有姐妹,姐夫陆家的各位外甥,我牵挂他们要超过你们。你们趁便抄录这封信寄给他们,希望他们自强奋发。你们千万努力,不要抛弃片刻时间。元稹写付于元仑、元郑等。三、古诗词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11题。(10分)唐多令刘辰翁明月满沧洲,长江一意流。更何人、横笛危楼。天地不管兴废事,三十万、八千秋。 落叶女墙头,铜驼无恙否?看青山、白骨堆愁。除却月宫花树下,尘坱莽,欲何游。【注】三十万、八千秋:佛家语,指灾难深重、历劫长久。本词作于1276年中秋前。是年正月,元兵入杭州。 铜驼:古代置于宫门外的铜铸骆驼。 坱莽:广大无边的样子。10.简要分析上片开头两句在词中的作用。 (5分)【答案】境界阔大,烘托出愁情的浓重;与“横笛危楼”共同营造出清冷的氛围,奠定全词的抒情基调;引出“天地不管兴废事”的感慨;与下阕“除却月宫花树下”相呼应。(5分。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古诗词写景作用,可从内容、结构、感情三个方面思考。内容:交代诗歌的基本信息:交代时间、地点、时令、天气等;渲染气氛;结构:为下文做铺垫;先言他物、引起下文;照应部分内容;过渡;感情:奠定感情基调;烘托心境;借景抒情等。 【点评】本题是古诗词常规考点,难度中等偏上,考生作答时注意回答“写景句”作用时,还要注意其位置的特殊性(在开头位置)。11.“看青山,白骨堆愁”中“堆”了哪些“愁”?“堆”字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6分)【答案】(1)国都沦陷,劫难深重的兴废之忧;百姓惨遭兵乱,白骨露于野的悲愁;现实沉闷,无处可去的郁闷。(3分。每点1分)(2)化无形为有形,描写了百姓死难之多,形象表达“愁”之深重。(3分。每点1分)【解析】(1)本题考查分析诗词思想情感,这类题目抓住题干、作者、注释、关键词、意象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由注释“三十万、八千秋”知国都杭州已沦陷,“兴废事”隐含着词人浓重的国家兴废之忧;“白骨堆愁”是写百姓惨遭兵乱、词人对白骨露于野的悲愁;由“除却月宫花树下,尘坱莽,欲何游”可知词人虽感现实苦闷,但又无处可去。(2)本题考查诗词炼字题,可从手法、内容、作用、情感四个方面分析。“堆”字既写出了百姓死难之多,又形象地写出了词人“愁绪”之深厚,化无形为有形,生动形象。【点评】本题共分两问:第一问难度较大,考查对全词内容的概括,需要考生细致全面的理解分析诗词;第二问考查炼字,难度中等,考生用好炼字题答题步骤,可以拿到不错的分数。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1)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靡有朝矣。(诗经·卫风·氓)(2)此中有真意, 。(陶渊明饮酒)(3)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4)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相见欢)(5)寄蜉蝣于天地, 。哀吾生之须臾, 。(苏轼赤壁赋)(6)辅车相依, 。(左传·僖公五年)(7)判天地之美, 。(庄子·天下)【答案】(1)夙兴夜寐 (2)欲辨已忘言 (3)术业有专攻 (4)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5)渺沧海之一粟 羡长江之无穷 (6)唇亡齿寒 (7)析万物之理【解析】(2)中“辨”字易写错;(4)中“锁”字易写错。【点评】本次名句默写,课内名句相对简单,考生比较容易得分;课外名句,比较生僻,不是太常见,考生容易失分。建议考生备考时,在掌握牢固课内名句的前提下,适当涉猎课外名句。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骑一头蟋蟀夜行 宋长征蟋蟀是卑微的歌者,城市是傲娇者的天堂,你很难在钢筋水泥的丛林听见蟋蟀的歌唱。只有在乡村,蟋蟀才肯抽出纤细的弓弦。背景是空旷的田野,清澈的月光是上帝设置的灯光,树叶是幕后的天使合唱团,拉开夜之帷幕,熟悉的乡村小夜曲开始奏响。我太熟悉这样轻柔的旋律,谷物的香甜在村庄弥漫,婴孩在睡梦中露出天真的笑容,一只狗尚未因为白昼的追逐而疲倦,深深陷入这美妙的旋律。也许,这样的夜色只有一次,即便只有一次也因为秋虫的歌唱而缱绻。也许,这样的场景已经持续了千年,只是我们在今日的月光下才静下心来,听蟋蟀弹奏月光的琴弦。促织鸣,懒妇惊,说的是一种乡村状态。如果到了蟋蟀歌唱的时节,一个村庄里的妇人还未给丈夫和孩子预备御寒的衣物,那么她会心生慌乱,赶紧趁着明亮的月光,纺纱织布,缝补衣物。这是民谚的一种温暖,以虫为名,提醒季节的变迁。周作人在知堂随笔中说:“因了秋虫的鸣声引起来的感想,第一就是秋天来了,仿佛是一种警告。”我也有这样的感觉。每逢入秋,就觉得时间一下子短了起来,白日里尚未做多少事情,夕阳就挂在了树梢。接下来是冷风吹,接下来是秋雨绵绵,接下来是雪花飘,好像一年的时光就这么恍惚一下过完,让人不免悲叹。不知从何时起人们发明了斗蟋蟀。宋理宗时,丞相贾似道十分喜爱斗蟋蟀,将其位于杭州西湖葛岭的住所命名为“斗闲堂”,并撰写了促织经。不得不说这是一次旷古未闻的发明,一个丞相不研究如何治理国家,处理内忧外患,却以虫之名进行了另外一个行业的探索,到最后只留下“朝中无宰相,湖上有平章”的笑料。聊斋志异中的促织,说的是人世寒凉。为满足宫中斗蟋蟀之乐而“岁征民间”的任务摊派到了一个叫成名的人身上,成名不过是一个被官吏陷害的里正,面对征促织的任务,既不敢敛户口,又无力抵偿,形势所逼,只能自行捕捉。无所得,只有“转侧床头,惟思自尽”。故事以儿子化身为促织,成名献促织得厚赏而结束,得到了喜剧形式的大圆满。而我确很久不能从曲折离奇的情节中走出来。最近有消息说:“每年7月中旬至8月底,来自全国各地的蟋蟀爱好者汇集在泰安泗店镇收购蟋蟀,木工、泥瓦工甚至周边的上班族,都会专门抽出时间到田间地头抓蟋蟀,外出务工的泗店人也会以各种理由丢下工作回乡抓蟋蟀。村民介绍说常年抓蟋蟀的抓上一个月至少收入一万五以上。”这是一则如假包换的信息。当蟋蟀成为了一种产业,疏忽的却是其巨大的乡村背景。于是,我在百度输入“斗蟋蟀赌博”,类似“上海破获斗蟋蟀赌博,单场输赢高达5万元”、“男子因斗蟋蟀赌博被赌友捅死”的条文两万多条。我小时就喜欢蟋蟀的歌唱,坐在门前的石墩上,听缥缈的夜色中传来轻柔的鸣唱,小心翼翼走到叫声所在的地方,忽而又听它的声音在别处响起。再次走近,它却又在另一个地方逍遥起来。由此,我断定蟋蟀是用灵魂在歌唱,小小的身体能发出一种飘忽的声音,游走在乡村的夜色里。我到底是没亲眼见过斗蟋蟀,我也不愿看见同类厮杀的场景。我所看见的蟋蟀,抛却被作为玩物的身份,应该是天籁中的音符之一,流淌的月光下,从诗经·蟋蟀中弹跳而出,落在安静的书桌上。“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在苦行与享乐之间应该还有一条道路,就是要有作为人的起码忧患意识。那么,我情愿骑一头蟋蟀锦衣夜行,走过多情的人间。 (选自山东文学2016年4期,有删改)13.赏析第段中画线语句的表达特色。(4分)【答案】(1)采用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摹蟋蟀歌唱时的美妙形态;(2)运用烘托映衬的手法,用田野、月光、树叶等阔大背景突出蟋蟀唱歌时的自豪骄傲;(3)将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营造宁静又热闹的独特的乡村氛围。【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的辨析、运用。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月光”比喻成“上帝的灯光”,“树叶”比喻成“天使合唱团”,蟋蟀的叫声比喻成“乡村小夜曲”;“蟋蟀抽出纤细的弓弦”一句运用比拟手法;田野、月光、树叶等背景,烘托出蟋蟀的歌声;视听结合,有声有景。【点评】本题为赏析表达特色题,为常规考点,难度中等。14.本文第段引用丞相贾似道的材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1)内容上:说明斗蟋蟀之风由来已久,表达了作者对不务正业的封建官吏的嘲讽; (2)结构上:自然引出下文由斗蟋蟀引发的悲剧;(3)表达上:丰富了作品的文化内涵,增强阅读兴趣,激发读者联想。 【解析】段落作用,从内容、结构与表达多方面分析。另外,引用丞相贾似道的事例,对读者和文章结构有一定作用。【点评】本题是句段作用题与引用材料题的综合,难度中等,注意“引用故事材料”的作用。15.“当蟋蟀成为一种产业,疏忽的确是其巨大的乡村背景。”请解说这句话的含义。(4分)【答案】“蟋蟀成为了一种产业”揭示了斗蟋蟀之风蔓延全国的现状;“疏忽的却是其巨大的乡村背景”预示着这种现象对乡村生活的严重危害;此句表明了作者对当前利益至上的城乡生活有着深深的忧患。【解析】句子含义题,首先解释句中关键词的意思,再分析句子蕴含的作者情感和观点。【点评】常规考点,难度中上,主要是对深层次情感内涵的把握要全面,考生在此处会有一定失分。16.请探究文题“骑一头蟋蟀夜行”的意蕴。(6分)【答案】(1)抒发作者愿与蟋蟀为伴,重返自然的心愿;(2)劝告人们不要玩物丧志,而应淡泊处世,享受宁静之美;(3)希望人类重情,热爱生灵,平等地对待生命;(4)提醒人们时光流逝,珍惜光阴。 【解析】探究标题意蕴,分清标题所指的具体含义、所蕴含的情感内涵以及现实意义。【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文章的前提下,把握文章主旨,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六、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文史学家胡小石胡小石原籍嘉兴,生于南京,其父季石先生为晚晴举人,曾在南京候补,故举家迁居南京。季石先生曾师从兴化刘熙载,受刘氏影响,很早就引导胡小石走上博学多能的道路。1906年小石先生考取了两江优级师范预科,因做了一篇很好的文章,受到学堂监督李瑞清(梅庵)先生激赏,成了梅庵先生悉心指导的入室弟子。梅庵先生又介绍他拜于散原老人陈三立门下学习诗学,由专习唐人七绝入手,而后兼习各体,他所作绝句,旨趣神妙,风调隽美,直追中晚唐。陈三立先生赞其诗:“仰追刘宾客(禹锡)为七百年来罕见”今人钱仲联主编的近代诗钞录入小石诗作达八十多首,称其风格独特,先生寓沪时,沪上寓居不少遗老,其中不乏宿学之士,有幸向他们请教,获益很多。20年代初,先生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任教。曾给学生讲授过修辞学、诗歌选作、中国文学史等课,许多课程尚属“荜路蓝缕以启山林”的阶段。先生讲课,于每一时代取其代表性作品加以剖析,于每时代文学,分别其主流与支流,探究其来龙去脉,使之真正具有“史”的规模。这在当时是很有独创性的。小石先生治学作文就是这样追求独出手眼,有自己的真知灼见,决不俯仰随人,亦步亦趋。他讲招魂,不仅根据史记屈原传赞来纠正王逸以来是宋玉所作的错误看法,断定为屈原所作,而且从考古学角度列举楚墓的大墓群新出图的精美文物加以印证,由此推知诗中所写楚国贵族生活确有现实依据,并非虚饰夸张,不是过之而是不及;他认为招魂主旨是屈原招楚怀王之魂,非楚国之魂,亦非自招。除屈原以外,小石先生最喜爱与崇敬的诗人就是杜甫。小石先生称赞杜甫是一位“诗国革命家”,作诗总是以求新为贵。老杜以诗描写时事,为诗发抒议论,为诗之散文化。至于老杜冲决旧藩篱,化赋为诗,在诗史上独辟一途,更熟前所未有的。他对杜诗含英咀华,深得其中三昧多发前人所未发。小石先生对杜甫的挚爱是深厚而绵长的。在他离开人世的前一年,在南京大学纪念校庆举办的讲座中,七十三岁高寿的他以抱病之身,走上讲台,满怀寄情地把自己最喜爱的诗人杜甫及其诗作精华北征与羌村三首介绍给广大师生。听众很多,除了中文系的师生,还有外来师生,整个大教室内座无虚席。无论是在当年的中央大学,还是在以后的南京大学,胡小石都是最有学术威望、最受学生欢迎的教授之一。授课之后,先生常邀学生数人,或是去城南城北几个老字号菜馆品尝佳肴,或是去清凉山饮茶品茗。先生好昆曲,抗战前,苏州昆曲到南京演出,已没什么人听,而胡小石每场必到,他与黄佩教授总是合买几十张票,邀请弟子们观看,每到精绝处,他一鼓掌,学生就在后面响应,齐声叫好,向演员表示鼓励。弟子们时常到家中拜访,师生谈笑风生,乐此不疲。每到就餐时令,弟子起而告辞,他总是热情留客吃饭,当时市面上柴草紧张,保姆见胡小石又留客吃饭,面带难色:“先生,家中没柴烧了。”胡小石惬然应答:“不要紧,把我书房里的报纸拿去烧就行了。”胡门弟子,著名教授程千帆曾忆:一日,先生读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读着读着,便情不自禁地拿着书唱了起来,唱了一遍有一遍。五六遍之后,先生把书一摊,对诸生说:“你们走吧,我什么都告诉你们了”胡小石的唱念和摊书,完成的是一次次漂亮的以心传心:我什么都告诉你们了,夫复何求?(摘自学苑奇峰文史学家胡小石有删改)【资料链接】 小石师给我们传授知识,是没有“课堂”界限的,一遇有机会,他就兴致勃勃地带我们去接触外面的精彩世界,或是看戏曲演出,或是去踏访古迹,或是一边品尝传统佳肴,一边谈今论古,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术素养这令其他专业的研究生羡慕不已。17. 胡小石为什么能成为文史领域的一代宗师?请简要概括。(6分)【答案】深厚的家学渊源。转益多师的学习。执着的创新品格。闲雅的生活情趣。【解析】确定答题区间1-5段。第一段,父亲师从兴化刘熙载,受刘氏影响,很早引导胡小石。体现出“深厚的家学渊源”。第二段,师从梅庵先生、陈三立,并且向上海遗老请教,体现出“转益多师的学习”。第三、四两段,讲课剖析文章具有独创性,表明他有“执着的创新品格”。第五段,喜爱崇敬杜甫,读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拿着书唱,体现出“闲雅的生活情趣”。【点评】本题为概括题,难度中等,找准答题区间,注意从客观原因与主观原因来分析。18. 胡小石在治学作文上的“独出手眼”有哪些表现?(6分)【答案】20年代初开创了文史教学课程;七绝创作风格独特;招魂研究纠正了历史上的错误;杜甫研究发前任之未发。【解析】根据条件“独出手眼”确定答题区间为3-5段,逐条概括。【点评】本题目为概括题,难度中等,考生做此类题目时要注意全面且层次分明。19. 胡小石与学生交往的雅事中蕴含着怎么样的“匠心”?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做学问要有宽广的知识面;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术素养;专心治学,用心读书,培养情趣。【解析】抓住条件“与学生交往的雅事”确定答题区间为最后三段,【点评】本题为分析题,难度中等,找准答题区间,逐层分析即可。七、作文20.根据一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70分) 一位艺术家挑选了一些游客在柏林大屠杀纪念馆的搞怪留影,然后将图片中肃穆的建筑背景换为大屠杀中真实的场景。背景一换,纳粹种族清洗的历史便瞬间来到眼前,累累白骨,层层尸墙,游客的搞怪行为特别显眼,这位艺术家说:“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很沉重的地方。”【解析】记叙类材料作文,重点是分析清楚材料中涉及的角色,梳理清楚事件的主要矛盾。本则材料,重点事件是艺术家通过自己的作品想要提醒大家“这是一个很沉重的地方”,也侧面揭露了一个现实问题当下,民众历史意识的缺失。由此,本则材料的切入点可以有以下几个角度:“铭记历史,负重前行”(从对待历史应有的态度),“唤醒大众对历史的认知”(从艺术家行为意义的角度),“当代娱乐精神问题”(从游客角度)等等。如果考生选取议论文,在论述中注意体现论述层次,结合事例分析论述,切忌事例罗列和只就道德层面泛泛而言。选取记叙文或小说的考生,则注意在叙述中点题,设置比较明晰的线索,比如将主题具体化为一个实体的象征物,避免因过于含蓄而失分。【点评】从今年江苏各地的模拟题来看,材料作文会是高考作文备考中的一个热门类型。而材料作文立意的把握特别重要。本次作文,难度不大,较容易扣题。立意的深刻和思辨能力是决定高分的关键。我们个性化语文教研组,特地选取了两位老师的下水作文,并附上一篇相关的主题阅读,供考生参考。不能忘却的沉重卢雪对于历史的伤痛,我们习惯于说“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何必揭历史的伤疤”,于是现实生活中,游客在柏林大屠杀纪念馆前搞怪留影,罔顾事实的抗日神剧依然火爆上映。只是德国诗人歌德说:“不能汲取三千年历史经验的人没有未来可言。”漠视生命的痛楚,亵渎历史的沉重,不论在何时何地,都是让人心头如坠巨石。唯有正视历史,不忘过往,才是人类的未来。正视历史,是良知与勇气的彰显。正如英国哲学家罗素所说:“人们唯一的历史教训就是忘记历史教训”,而日本右翼势力怕是连这点历史教训都没有吸收好。对侵华行径讳莫如深,甚至矢口否认,试图麻痹自己又欺骗世人。幸好,还有村上春树,他在新作杀死骑士团长中,直言承认日军犯下南京大屠杀罪行,直面日本应正确对待的历史问题。他不是没有思量过,日本右翼势力随之而来的攻击抵制。然而在一个有良知有勇气的人眼中看来,罔顾历史,否定真实,才是无法承受的心灵之痛。日本右翼势力决然不受这份心灵煎熬,他们粉饰历史的时候,已然忘却了曾经白骨累累,哀鸿遍野的南京。他们没有勇气去面对,更缺乏良知去承认。不忘过往,是成熟与理性的表现。在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冯至的笔下,鲁迅先生“你为几个青年感到一觉/你不知经验过多少幻灭/但是那一觉却永不消沉”,诗中所讴歌的正是鲁迅先生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中所流露出的沉重与深情。正是因为他的无法忘却,才透出一个人的成熟与伟岸。他在文中深切期望:“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对照事实,我们不得不深深自省:在天生的健忘倾向面前,还有多少人来守护记忆、背负记忆、传载记忆呢?不由得想起作为北大良心的钱理群先生的那句忠告:在回顾、总结历史时,需要的是正视的勇气,而绝不能遗忘与回避。那在大屠杀纪念馆前的搞怪留念,那还称当笑料谈资的抗日神剧,难道不是幼稚而可笑的吗?如果我们还有一份期待,用历史的火炬去照亮未来的黑暗;如果我们还有一份良知,正视历史苦痛的根源;如果我们还有一份理性,明白历史不仅是关于过去,更是关于现实与未来的寓言。我们就不得不正视历史,不忘过往。正如学者刘瑜所言:如果对生命和痛苦的漠视可以体现在我们对待历史的态度里,它同样可以体现到我们对现实的态度里。正视历史,不忘过往,正是为了现在。纪念碑为谁而建谢高圆 在勃兰登堡门和希特勒自杀的地堡之间,是由2711个大小不同的水泥块组成的柏林大屠杀纪念碑群。一些人在纪念碑前拍下搞怪的照片,对此,一位艺术家创作了一组特别的影像,将这些照片的背景换成大屠杀的背景,这样的对比让人触目惊心。这位艺术家说:“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很沉重的地方。” 也许有些人会反驳,说这是小题大做,毕竟今天这些坐落在城市中央的纪念碑更像是一片公共区域。或是一处地标式的“景点”。作为景点的纪念碑群是为游客而建的,那么游客做出怎样的拍照姿势是他们的自由。但也有另一种声音站起来说:不,这些纪念碑群是为了死难者而建的,它的名字就是证明。 纪念碑究竟为谁而建?我想,首先是这场屠杀的遇难者。相比柏林大屠杀,我们更熟悉的或许是南京大屠杀,大屠杀的受难者大多是手无寸铁的普通人,今天我们所宣扬的人道主义根本上对个体生命的尊重,2711块纪念碑后面是它所代表的一个个曾经鲜活跳动的生命。而不是冷冰冰的死亡数字。这是生者对死者的一种尊重,同时也是对生命的一种敬畏。 其次,是为遇难者的亲属,朋友们而建。刘亮程在今生今世的证据中苦苦追问存在的痕迹,当有一天我们离开世界,有什么能证明我们曾存在过呢?我们所眷恋所不舍的人们又该凭借什么来找到我们呢?想起不久前做的一篇阅读,主人公在被日本人杀害前奋力将自己随身携带的花种撒向四周的土地,希望他的孙子将来能据此找到他,这是死者对生者最后的“回眸”。大屠杀中的许多遇难者尸骨无存,如果没有这件纪念碑,活下来的人该去哪里安放自己难以言说的思念呢? 最后,我觉得纪念碑是为所有人而建的,于平淡安逸如阳春白雪的日子而言,它像一块泥泞提示着人们这块土地的伤痛。而这种伤痛对我们日益麻木的感官又何尝不是一种唤醒?迟子建在泥泞中写道:“我们不会永远回头重温历史,也不会刻意制造一种泥泞让它出现在未来的道路上,但是,当我们在被细雨洗刷过的青石板路上走倦了,当我们面对着无边的落叶茫然不知所措时,当我们的笔面对白纸不再有激情而苍白无力时,我们是否渴望着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 于城市而言,纪念碑像一块伤疤,有人选择了忘却,然而它们还是固执地矗立在那里,期待着有人在经过它时像听见丧钟长鸣般对它的苦难感同身受。人对痛苦的感知常常与危机感相连,那些无法触动我们的故事往往是因为我们觉得自己不会经历。然而真的不会经历吗?德国新教神父马丁·尼莫拉在波士顿犹太人纪念碑上留下这么一段忏悔:“在德国,他们追杀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没有说话,因为我是新教教徒;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却再也没有人站起来为我说话了。”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当其他岛屿沉没时,我们自身也岌岌可危。 今天去反思以理性著称的德国人何以陷入这

    注意事项

    本文((解析版)南京市、盐城市2016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15页).doc)为本站会员(1595****071)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