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重点名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统考地理试题含解析.pdf
-
资源ID:3674800
资源大小:1.19M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山东省淄博市重点名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统考地理试题含解析.pdf
山东省淄博市重点名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统考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30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60 分) 1人均 GDP和人均 GDP增长率分别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下面为近 年来五省市人均GDP和人均 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的统计图,图中 X轴表示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 平均值之比,Y轴表示人均GDP与全国平均值之比。各省市括号中的数值为其万元产值能耗,全国平均值 为 0.74 (单位:吨标准煤/万元)。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五省市经济发展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山西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湖北B广西经济发展速度低于全国 C湖北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江苏 D上海经济发展速度低于江苏 2从万元产值能耗看() A山西最高,应优化工业结构以降低能耗 B广西最低,应承接东部地区高耗能工业 C上海和江苏较低,应大力发展重型工业 D湖北较高,应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以降低能耗 【答案】 1D 2A 【解析】 1据材料可知, Y 轴表示人均GDP 与全国平均值之比,人均 GDP 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图中 X 轴表示人均GDP 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据图,从Y 轴 信息看,山西低于湖北,说明山西经济发展水平低于湖北,A 错误;同理可判断湖北经济发展水平低于江 苏, C 错误;从 X 轴信息看,上海低于江苏,说明上海经济发展速度低于江苏,D 正确,同理可判断广西 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国,B 错误。故选D。 2万元产值能耗受地区产业结构和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山西省的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万元产值 能耗最高,因此应优化工业结构以降低能耗。故选A。 2 2019 年 3 月 18 日,石家庄市公安局研究出台了关于全面放开我市城镇落户限制的实施意 见 ,取消在城区、城镇落户“稳定住所、稳定就业”迁入条件限制,在石家庄市全面放开城区、城镇落 户,群众仅凭居民身份证、户口簿就可向落户地派出所申请户口迁入市区。这一政策的实行, 真正实现 “零 门槛 ”落户,形成了我国公民在石家庄市城区、城镇落户 “有意就迁入, 户口随人走 ”的自由流动新格局。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石家庄市实施“零门槛”落户政策的主要目的有() A吸纳高端科技人才B扩大城区建筑面积 C减轻农村就业压力 D增加迁入人口数量 2石家庄市“零门槛”落户政策的实施有利于() A降低房地产价格 B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 C提高城市化水平 D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3为吸引落户人员定居,石家庄市需进一步采取的措施是() A加大教育投入,提升科技水平B完善公共设施,增加就业岗位 C合理规划城市,增加住房供给D扩大宣传报道,提升城市形象 【答案】 1D 2C 3B 【解析】 【分析】 本题组以石家庄市“ 零落户 ” 政策为例,分析该政策的目的、意义。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重点考查学生对 材料信息的提取能力。 1结合材料石家庄市全面放开城区、城镇落户,群众仅凭居民身份证、户口簿就可向落户地派出所申请 户口迁入市区。这一政策的实行,真正实现“零门槛”落户,将由于人口的迁入,增加城市迁入人口的数 量, D 正确; A. 吸纳高端科技人才需要提供优越的住宿环境与工作环境,普通的“零门槛”落户不能实现这一目标,A 错; B. 扩大城区建筑面积,是人口迁入以后的慢慢发展的作用,B 错; C. 石家庄市“零门槛”落户政策的实施主要促进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增加城市的人口数量,减轻农村 就业压力不是其目的,C 错;故选D。 2本题考查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石家庄市“零门槛”落户政策的实施有利于大量人口的迁入, 提高城市化水平,增加房地产价格,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大量人口迁入,将会破坏当地自然环境,A、 B、 D 错误, C 正确,故选C。 3结合第一题,石家庄市“零门槛”落户政策的实施,主要吸引了大量劳动力迁入,为了吸引落户人员 定居,要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增加就业岗位,增加迁入人口的收入,以稳定居民,B正确;合理规划城 市,增加住房供给,扩大宣传报道,提升城市形象有利于吸引人口迁入,但不一定能够留住人口,CD错 误;加大教育投入,提升科技水平,对留住普通大众作用较小,A错。故选B 。 32014 年 12 月 22 日,沟通加勒比海和太平洋的尼加拉瓜运河正式开工建设,预计运河建成后, 可通行 40 万吨的大型船舶,远超现有的巴拿马运河。读远东北美洲西部和东部航线图。 完成下列小题。 1图示远东 北美洲西部航线选择的主要原因是 A航行距离较短 B顺风顺水航行 C开发沿线岛屿 D天气条件较好 2尼加拉瓜运河的开通将有利于中国进口 美国的粮食 中东的石油 巴西的铁矿石 委内瑞拉的石油 A BCD 【答案】 1A 2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交通线路建设及影响,意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难度不大。 1读图可知,图中远东-北美洲航线,靠近北极地区,其航向为东北-东南,球面上两点间最短距离为过两 点大圆的劣弧,所以图中航线选择的原因为航行距离短,故选A。 2尼加拉瓜运河的开通将有利于中国进口美国的粮食,对。中东的石油是需要经过印度洋,不要经过 东太平洋,所以与进口中东的石油无关,错。便于巴西的铁矿石进口,对。可以减少委内瑞拉的石油 的运输距离,对。C对。 【点睛】 交通运输路线的选线原则 1、地形( a 平坦:对选择限制少;b 起伏大:若需开山、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若沿等高线延伸,延 长里程; c 河流湍急,不利航运) 2、地质( a 喀斯特地貌:防塌陷、渗漏;b 地质不稳定:加固地基、避开断层) 3、气候( a 公路、铁路:防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b 水运、航空:防大雾、大风) 4、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 社会经济方面 1、人口(尽量多地通过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使更多人受益。) 2、里程和运营时间(尽量修筑桥梁、隧道,缩短里程,以节省运营时间;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 3、其他(尽量远离重要文物古迹、注意生态环境保护) 4下图示意黄土高原某地等高线和黄土底层( 基岩表层 ) 等高线 ( 单位 : 米)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形成图示地区沟壑纵横地表形态的水循环环节是() A降水B下渗C地表径流D地下径流 2图中乙地黄土层的最小厚度可能是() A 105 米 B155 米 C205 米 D255 米 3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应因地制宜,丁地采取的措施最适宜的是() A打坝建库 B平整土地 C种草护坡 D修筑梯田 【答案】 1C 2B 3A 【解析】 【分析】 1结合经纬度可以判断,图示区域为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地表形态由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属于水循 环环节的地表径流。故选C。 2乙处海拔850-860 米,乙处基岩高程是 650-700 米,由此可判断乙地黄土层厚度是150-210 米。故选 B。 3丁地位于谷地,适宜打坝建库淤地,坡顶平整土地,陡坡种草护坡,缓坡修筑梯田。故选A。 5关于风景名胜科学价值的叙述,正确的是() 夏威夷火山、东非大裂谷、巴尔干半岛的喀斯特地貌都是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 泰山、庐山、黄山、喜马拉雅山等都是高大断块山 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瑶琳仙景都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长江三峡是以由流水侵蚀形成的典型的峡谷地貌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夏威夷火山、东非大裂谷是由于内力作用形成的,喀斯特地貌是由于外力作用形成的。 说 法错误。可排除A、D 两项。泰山、庐山属于断块山,喜马拉雅山属于褶皱山;长江三峡是以由流水侵蚀 形成的典型的峡谷地貌。由此分析可知 说法错误, 正确。故B为正确答案。 考点:风景名胜科学价值 点评:该题难度一般,属于基础性题目,主要考查同学们对风景名胜科学价值的认知能力。 6芬兰人口为51.6 万 (2018 年统计 ), 素有 “千湖之国 ” 之称 , 森林覆盖率约为80% 。森林工业历 史悠久 , 是芬兰的支柱产业。读芬兰森林覆盖率和森林工业分布简图。 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推测芬兰人口、城市集中分布在() A北部地区B南部地区C北冰洋沿岸D内陆高山地区 2造成芬兰湖泊众多的主要原因是() 纬度较高 , 气温较低地势低洼, 易积水年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地表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差 A B C D 3芬兰森林工业高度发达的前提条件是() A交通便利 B科技水平高 C劳动力充足 D原料丰富 【答案】 1B 2A 3D 【解析】 【分析】 1南部地区纬度低,热量相对充足,工业、城市以及交通干线更多地集中在南部地区。故答案选B。 2该题考察湖泊(湿地)的成因。芬兰纬度高,湖泊多为冰蚀湖。冰川消退,地势低洼处容易积水成湖, 对。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 对;处于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对;境内多针叶林,涵养水源能力强, 错。故答案选 A。 3森林工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原料(木材),因此前提是芬兰境内植被覆盖率高,拥有丰富的针叶林。科 技和交通是为促进森林产业而生,工业发达,机械化水平高,对劳动力的量需求并不大。故答案选 D。 7读“某国三大产业比重图”,A点和 B点分别代表该国1975 年和 1995 年的三大产业构成,回答下题。 从该国三大产业构成和变化分析,该国可能是( ) A伊拉克B俄罗斯C泰国D新加坡 【答案】 C 【解析】 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图示可知,从1975 年至 1995 年,该国第一产业均占50左右,第二产业比重下 降到 20,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到30左右。可见,该国家始终是以第一产业为主的国家。伊拉克石油工 业发达,第一产业比重小;俄罗斯和新加坡第二产业均较发达。由此分析可排除A、B、D 三项,泰国水 稻种植业、种植园农业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地位。故C为正确选项。 8下面是我国西南地区某河流域19732002 年部分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以下土地利用类型中,其面积前、后期变化能反映该流域生态状况由退化趋于好转的是( ) 林地灌丛草地建设用地裸岩地 A B CD 【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意由退化趋于好转,也就是说要找流域士地利用类型前、后期变化面积不一样的,结合图分析灌丛 草地是前期减少、后期增加,裸岩地前期增加、后期减少,所以灌丛草地、裸岩地反映流域生态状况由退 化趋于好转,故正确。建设用地增加,说明生态状况恶化,故错误;林地一直增加,不符合题意中 由退化到好转,故错误,所以该题选 B。 【点睛】 题干要求“生态状况由退化趋于好转”,而能反映生态状况的是绿地(林地和草地 )及裸岩地,体现“由退 化趋于好转”,即绿地前期减少、后期增加,裸岩地前期增加、后期减少。 9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在地理位置方面的共同点是() A都临海洋B都处在大河的入海口 C土壤肥沃D同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种植的农作物不同,造成差异的主要条件是() A土壤B水热C灌溉D地形 3 近年来,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让位于东北平原的主要是因为长江中下游平原() A人口城市密集,人均耕地少 B农业走向规模化、机械化 C粮食商品率高 D气候变暖 【答案】 1D 2B 3A 【解析】 【分析】 1松嫩平原并没有临近海洋,也没有处在大河的入海口附近,AB 错;土壤肥沃不属于两地区在“地理位 置”方面的共同特点,C错;结合图中纬度位置可知,两地区同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D 正确,故选 D。 2长江三角洲纬度较低,热量充足,水热条件优越,东北地区纬度较高,热量不足,因此造成两地区种 植作物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热条件的差异,B 正确; 两地区土壤均较肥沃,河流较多, 灌溉条件较好, 地势均较平坦,ACD错,故选B。 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人口城市密集,耕地占用量大,人均耕地少,而东北地区 地广人稀,更适合规模化与机械化经营,所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让位于东北平原,A 正 确;长江中下游平原河网密布,耕地破碎,农业不适合规模化生产,其商品率不如东北平原高,BC错; 与气候变暖关系不大,D 错。故选A。 10下图左图所示为非洲陆地自然带分布,右图所示为某地自然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左图自然带沿方向的更替,主要体现了( )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现象 2右图所示景观,最有可能出现在左图中的( ) A地区B地区C地区D地区 【答案】 1A 2B 【解析】 【分析】 试题考查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左图中自然带沿南北方向更替,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A正确。从沿 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带沿东西方向更替,B错误。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带随海拔更替,C错误。 非地带性没有更替规律,D错误。故选A。 2右图中影响为稀树高草,为热带草原景观,最有可能出现左图中的地区,B正确。地区是热带雨 林景观、地区是热带荒漠景观、地区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景观,ACD错误。故选B。 11入冬以后,阴霾天气现象增多。气象上把大气中悬浮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的集合体,使空气 混浊,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km以下的一种天气现象称为阴霾天气。不少地区把阴霾入雾一起统称为“雾 霾天气”。其实雾与霾形成原因和条件有很大差别的。下列关于“雾霾天气”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近雾的出现往往空气潮湿;霾则空气相对干燥 B雾受气温日变化的影响大,而霾则不受影响 C冬季昼夜温差加大,更容易造成雾霾的天气现象 D雾天气现象有时可以转换成霾的天气现象 【答案】 B 【解析】 试题问的是不正确的是,由材料可知雾和霾都是天气现象,雾受气温日变化影响大,结合生活常识,霾也 受气温日变化的影响,B不正确。 12亚马孙河流域形成了高大密集的以乔木为主的雨林群落。据此完成下题。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区别于其他生态系统的优势表现在( ) 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雨林群落的生产力高养分集中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A B CD 【答案】 B 【解析】 【详解】 亚马孙流域全年高温多雨,由于充足的热量、丰沛的水分和连续不间断的生长季节,从而形成了以高大密 集的乔木为主的雨林群落,优势表现在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 群落生产力高,因此, 正确, 故答案选B 项。 【点睛】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特征: ( 1)热带雨林地区全年水热充足,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但其养分主要集中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土壤养分很少。 (2)热带雨林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 盛,土壤缺少养分积累和补充。 13泥火山是地下深处高压泥浆和气体通过岩石裂隙运移到地表而形成的锥状堆积体。左图是泥火山示意 图,右图是全球泥火山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全球泥火山主要分布在 A板块内部活跃地区B板块内部稳定地区 C板块生长边界附近D板块消亡边界附近 2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泥火山喷发物质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 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 【答案】 1D 2C 【解析】考查板块构造说,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从图示可以看出,泥火山主要分布在地中海 -喜马拉雅和环太平洋两大火山地震带,属于板块消亡边界, ABC 错误, D 正确。故选D。 2火山喷发,侵入地壳的部分形成侵入岩,喷出地表的部分形成喷出岩,二者都属于岩浆岩。在岩石圈 物质循环过程中,泥火山喷发物质即喷出岩,在地球表层经过外力作用可以转化为沉积岩。ABD 错误, C 正确。故选C。 14中缅油气管道全线贯通,成为我国第四条能源进口战略通道。读中缅油气管道线路示意图,完成下面 小题。 1中缅油气管道与之前通过马六甲海峡将原油运抵广东湛江或浙江宁波的“太平洋线路”相比,具有的 优点是 ( ) 运距短相对安全交通运输方式单一 AB CD 2关于中缅油气管道的说法正确的是( ) 缓解我国东北地区的能源紧缺状况沿线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复杂 带动缅甸的基础设施建设使我国石油运输不再经过马六甲海峡 ABCD 3油气资源的大量使用,对昆明下列环境问题没有显著改善的是( ) A粉尘污染B地面下沉C酸雨D煤烟污染 【答案】 1A 2C 3B 【解析】 1根据图示中缅油气管道游船直接在缅甸输入大陆,与之前通过马六甲海峡将原油运抵广东湛江或浙江 宁波的“太平洋线路”相比,距离小,正确;管道运输连续性强,而且不用长途海洋运输,安全性高, 正确。相比之前的海运,中缅油气管道运输方式增加,错误,故选A。 2根据图示,中缅油气管道终点在昆明而不是东北,它的联通能改善中国西南地区的能源紧缺状况, 错误。中缅油气管道经过横断山区和云贵高原,沿线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严重,工程建设 难度大,正确。中缅管道修建能带动西南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当地基础设施的完善,正确;中缅油气 管道减少我国进口石油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度,增加能源进口方式多元化,保障我国能源安全,错误, 故选 C。 3根据题意:昆明大量使用油气资源,油气代替煤炭,减少大气污染,缓解粉尘污染、煤烟污染;减少 煤炭使用,即减少酸性气体排放,改善酸雨等环境问题;地面下沉是由于过度抽取地下水引起的,与能源 消费结构无关,ACD 与题意不符合,故选B。 15读某区域等高(深)线示意图(单位:米),完成下面小题。 1有同学想在河流甲处画一条等高线,该等高线 A数值可以为150 米 B数值可以为201 米 C向东南方向凸出D向西北方向凸出 2若破坏该河流上游地区森林植被,可能导致的后果是 A河流甲处的侵蚀作用加强B甲处径流年际变化减少 C乙处的 -100 米等深线向西移动D海岸线向东移动 【答案】 1C 2C 【解析】 1考查等高线的判读。据图中相邻等高线数值特点,可知图中等高距为100 米,该等高线的数值应该是 100 米;等高线凸向高处为山谷,故等高线应该是向东南方向凸出,故C 项正确。 2若破坏该河流上游地区森林植被,河流甲处的沉积作用加强,故A项错误;径流量的年际变化与降水 量有关,故B项错误;入海口处的泥沙沉积量会增加,故乙处的-100 米等深线向西移动,C项正确;海岸 线整体向西移动,故D项错误。 16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海峡交通区位因素的重要性是 A连接黑海和地中海的咽喉B连接地中海和印度洋的咽喉 C连接大西洋和地中海的咽喉D连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咽喉 2该区域城市分布的特征是 A沿河分布明显B分布在地势较高的地区 C出现城市群带D沿海分布明显 【答案】 1C 2D 【解析】 【分析】 1根据图示经纬度可以判断海峡为直布罗陀海峡,连接大西洋和地中海,故C正确;土耳其海峡连接 黑海和地中海,故A错误;苏伊士运河连接红海和地中海,曼德海峡沟通红海到印度洋,故B错误;马六 甲海峡沟通了太平洋与印度洋,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C。 2读图,该地区城市大多沿海岸线分布,沿海地区交通便利,地形平坦自然条件优越,发展历史悠久, 故 D 正确;读图只有部分城市沿河流分布,绝大部分城市分布在沿海地区,故A 错误;沿海为平原地形, 故 B 错误;读图城市分布较为分散,没有出现城市群带,故C错误,故该题选D。 17下图是“某国沿纬度30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处描述正确的是 A为高原,地势高峻,茂盛的热带草丛中常见袋鼠出没 B为盆地,水网密布,终年气候湿热,其典型植被中有大面积榕树林分布 C山地东坡陡,西坡缓,是由于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强烈挤压的缘故 D三地地形与北美洲地形都是纵列分布,但空间组合不同 2有关该国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处是平原区,此处河流较少 B东岸附近海域有寒流经过 C是世界主要的小麦、棉花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D是铁矿石、石油出口大国 【答案】 1D 2A 【解析】 1图中显示,该国位于115 E152 E 之间,两侧为海洋,且纬度为30 附近,由这些位置信息可以判断, 该国为澳大利亚。图中显示,为西部高原,但海拔大多低地600 米,因此地势较低,不高峻,30 度附 近的西部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没有茂盛的热带草丛,A错误。 为澳大利亚大自流盆地,内部降水稀少, 气候干旱,河流较稀少,B错误。山地为大分水岭,图中显示,东西坡坡度差距不大,且大分水岭位于 印度洋板块内部,离板块边界较远,受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挤压影响较小,图中显示大分水岭平均高 度不高,说明它不是由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强烈挤压的结果,C错误。图中显示,澳大利亚东、中、 西分别为大分水岭(山地)、大自流盆地(平原) 、西部低缓高原纵列分布,而北美洲东、中、西分别为低 缓山地高原、中部平原、西部高山高原纵列分布,D正确。故选D。 2根据上题判断可知,该国为澳大利亚。处为大自流盆地,地势低平,为平原地形区,居内内陆,受 大分水岭阻挡,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导致此处河流较少,A正确。澳大利亚东岸附近海域为东澳大利亚 暖流流经,无寒流经过,B错误。澳大利亚是世界主要的小麦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但棉花生产和出口较 少, C错误。澳大利亚是世界上主要铁矿石出口大国,但石油储量、产量和出口量少,需要进口石油,D 错误。故选A。 18 “红旗河 ”西部调水工程分为一条主线、三条支线,工程计划从雅鲁藏布江中取水,采取“ 山区打 隧洞、河道修水库、平原开明渠”等方式,沿青藏高原边缘全程自流,输水至我国西北缺水地区。读图6, 回答下面小题。 1推测“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设计调入水量最多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红旗河”采取平原开明渠的好处是 减少工程量运水比较节约调节沿途气候减少水污染 A B C D 3“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如果得以实施,会 A促进新疆地区农业增产B加剧雅鲁藏布江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 C加剧调入区荒漠化程度D解决塔里木盆地缺水问题 【答案】 1B 2D 3A 【解析】 1“ 红旗河 ” 西部调水工程主要向新疆、宁夏、甘肃、内蒙古等缺水地区调水,这些地区夏季气温高、降 水相对较少,但生活和农业需水量较大,故需要调入更多的水。春季气温较低且有积雪融水;冬季严寒, 生活和农业需水量都不大;秋季为农作物成熟季节,农业需水量较小。故选 B。 2本题主要考查工程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平原地区采用明渠的方式,一方面可以减少工程量,另一 方面,可以增加水面面积,能够调节沿途的气候,因此正确。故答案选D项。 3该调水工程如果得以实施,将极大地改善新疆的水源条件,有利于促进新疆地区农业增产;调水工程 在夏季(洪水期)调水,减少了洪水期水量,有利于减轻雅鲁藏布江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调入区水资源 增加,会减轻荒漠化;结合材料可知,该工程能够缓解塔里木盆地缺水问题,但是不能解决。故答案选A。 点睛: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经济效益:可从输出地和输入地两个地区分别考虑。输出地输出资源可获得经济收入,并且可扩大相 关产业规模, 完善基础设施, 获得经济效益;输入地可获取资源,解决资源短缺问题,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促进经济的发展,也可获得经济效益。 (2)社会效益:输出地可发展相关产业,增加就业机会;输入地经济发展加速。两地区协调发展,达到共 同富裕,社会稳定。 (3)生态效益:对沿途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应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分析。 19下表是我国某城市2 月 4 日至 7 日的天气情况。 (气温为白天最高气温和夜间最低气温,单 位: ) 。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日期2 月 4 日2 月 5 日2 月 6 日2 月 7 日 天气多云雨夹雪阴转多云晴 气温3 -3 2 -1 0 -7 0 -6 1此表反映了“雪后寒”现象,“雪后寒”的主要原因是 “雪后”受冷气团控制“雪后”太阳辐射明显减弱 积雪的反射作用使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少“雪后”积雪融化要放出热量 A B C D 22 月 5 日该地区发生降水的类型属于 ABCD 32 月 7 日,影响该市的天气系统可能是 A高压 B低压 C冷锋 D暖锋 【答案】 1B 2C 3A 【解析】 1根据表格的天气状况、气温变化可判断影响该城市的天气系统为冷锋,冷锋过后该城市受冷气团控制, 气温较低;积雪覆盖地表,雪面的反射率高,导致了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少,气温较低,对,B 正确。 2由( 1)分析可知,此次降水为冷锋造成,故C 正确。 3由( 1)分析可知,2 月 7 日为冷锋过境后,天气转晴,气温下降,主要是由于受冷气团影响,故应属 于冷高压控制,A 正确。 20读 “中国某海滨地区不同时间旗帜主要飘动方向示意图”,完成题。 1若旗帜飘动方向反映该地一日内主要风向的变化,则 A甲为夜晚,吹海风B乙为夜晚,吹陆风 C甲为白天,吹陆风D乙为白天,吹海风 2若旗帜飘动方向反映该地一年中盛行风向的变化,则引起盛行风向变化的主要成因是 A天气系统不同B人类活动变化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D气压带、风带移动 【答案】 1D 2 C 【解析】 1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白天,陆地升温快,形成低压,而海洋为高压,近地面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为海风;夜晚,陆地降温快,形成高压,而海洋为低压,近地面风从陆地吹向海洋,为陆风;根据图中旗 帜的飘向,判断甲为晚上的陆风,乙白天的海风。故选D。 2若旗帜飘动方向反映该地一年中盛行风向的变化,则是冬夏季节的形成的季风,这是海陆热力性质的 差异形成的。C 正确。 二、综合题(本题包括4 个小题,共10 分) 21阅读图文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下列左图示意20142018 年我国出境旅游人数统计数据, 右图示意2018 年我国出境主要目的地 (1)描述图中我国出境旅游的主要特征。 (2)说明我国出境游以东亚和东南亚为主要目的地的原因。 【答案】(1) 20142018 年我国出境旅游人数呈持续增长趋势; 一般情况下 , 离中国越远 , 游客到达的频率 就越低 ( 或与中国距离较近的国家和地区游客到达频率较高) 。 (2)距中国地理位置较近; 整体旅游成本较低; 与我国社会文化差异较小; 异国风情旅游资源丰富等。( 答 出三点即可 ) 【解析】 【分析】 该题以我国的出境旅游考察我国近几年出境旅游的特点及选择旅游地的动力机制。 【详解】 (1)由左图可知2014 年2018 年出境旅游的人数呈上升趋势,同时结合目的地可知游客出行的目的地比 重呈距离的衰减规律,即随着目的地(与中国)的渐远,比重在下降。 (2)该题可以从旅游条件评价的角度分析。东亚和东南亚异国风情旅游资源丰富,在文化上差异较小, 距离较为接近,消费的成本也相对较少,因而成为很多人的旅游首选。 【点睛】 距离衰减规律的实质是地理要素间的相互作用与距离有关,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地理要素间的作用与距离 的平方成反比。 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从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河口镇开始由向东流转为向南流,一直到与渭河交汇的地方 潼关, 流域内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河口至潼关河段被称为北干流。此河段中从河,口镇到龙门镇的黄河干流位 于晋陕峡谷,落差较大,水力资源丰富,被称为大北干流。龙门镇至潼关河段,被称为小北干流。小北干 流属于淤积性游荡型河道,洪水具有峰高量大、含沙量大的特点;泥沙大量淤积,河道宽浅,水流散乱, 主流游荡不定,历史上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说。黄河出龙门镇后骤然放宽,两岸分布有大量 滩地,经小北干流在潼关河道收缩,折向东流。下图为小北干流位置图。 (1)简述小北干流大量滩地的形成过程。 (2)分析小北干流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说的原因。 (3)小北干流宽阔的河道形成了大面积的湿地,简述此处湿地的作用。 (4)小北干流是黄河中游地区治理的难点,推测加固堤防工程的施工季节并说明理由。 【答案】 ( 1)大北干流段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众多支流从黄土高原带来大量泥沙,大北干流位于峡谷, 流速快,泥沙不易沉积;出龙门后的小北干流河段河道展宽,流速减慢,泥沙淤积严重;枯水期河流水量 少,河面较低,形成众多滩地。 (2)小北干流段地势平坦开阔,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易发育河曲;洪水期,来水量大会促进河流自然裁 弯取直,使河道频繁变迁。故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说。 (3)为生物提供栖息地,保持生物多样性;降低河流流速,截留泥沙,减少泥沙在三门峡水库的淤积; 湿地面积广阔,在洪水期能起到一定的蓄洪作用。 (4)春季。理由:夏秋季黄河水量大,不易安排施工;冬季寒冷,施工难度大。 【解析】 【分析】 【详解】 (1)滩地主要是泥沙淤积而成的,可从夏季上游来水来沙量大、小北干流泥沙淤积、枯水期河面较低等 方面进行分析。由材料可知当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大北干流段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由于河口是中 游和上游的分界线,河口到桃花峪是黄河的中游,从图中的“位置”可知当地位于黄河中游,黄土高原水 土流失严重,众多支流从黄土高原带来大量泥沙,从材料中可知大北干流位于峡谷,流速快,泥沙不易沉 积;出龙门后的小北干流河段河道展宽,流速减慢,泥沙淤积严重;枯水期河流水量少,河面较低,形成 众多滩地。 (2)结合材料可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主要是由于河流经常改道,可从泥沙淤积导致河曲发 育、洪水期自然裁弯取直导致河道变迁角度进行分析。 (3)考查湿地的作用,可从保持生物多样性、截留泥沙、洪水期蓄洪等方面作答。为多种生物提供栖息 地,保持生物多样性;降低河流流速,截留泥沙,减少泥沙在下游水库的淤积;湿地面积广阔,在洪水期 能起到一定的蓄洪作用。此外,此处的湿地还有调节当地气候的作用等。 (4)整治河道、加固堤防,需要避开洪水期、河流封冻期,以降低施工难度。夏秋季由于降水较多和冰 川的融化,黄河水量大,不易安排施工;冬季寒冷,施工难度大。春季,河流的水量较小,且春暖花开, 气温适宜。 23下图中阴影表示夜半球, 完成下列各题。 (1) N点的经度是 ,A地日落地方时为。 (2)此时全球新旧日期的比值是。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大的纬度范围是。 (3)A点位于 B点的方位,若一架飞机由A地飞到 B地, 则其最短飞行航线航行的方向为。 (4)图示时间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 (北半球节气 ) 点, 此后一周时间地球的公转速度变化 是。 (5)试描述从5 月 1 日到 9 月 1 日 ,A 点的昼夜状况及变化。 【答案】(1)5E 15点 (2) 355/5 或者 71/1 从 23.5S 至 90S (3)西北先东北在东南 (4)冬至逐渐变快 (5)昼长夜短,先是昼渐长夜渐短,至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之后昼渐短夜渐长 【解析】 【分析】 试题考查地球运动 【详解】 (1) N点位于 40W 和 50E 中间,为5E;从图中看A点所在纬线昼长6 小时,根据公式:日落时间 1212 昼长,可算出15 点日落。 (2)从图中看N点所在经线5E 位于昼半球平分线上,地方时为12 点,可算出0 点经线为175W ,新 一天的范围从0 点经线 175W 向东到 180, 有 355; 旧一天的范围从0 点经线 175W 向西到 180, 为 5, 新旧日期比值为355/5 或者 71/1 ;图中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 南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大值。 (3)根据图中的经度可判断出为北半球图,自转方向为逆时针,A位于 B的西北方向; A、B在晨昏圈上, 最短航线是沿晨昏圈的劣弧走,先向东北再往东南。 (3)图中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的节气是冬至,时间为12 月 22 日, 1 月初地球公转速度最快,因此此后一周内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5)图中 A点位于北半球,5 月 1 日到 9 月 1 日太阳直射点先向北移,直射北回归线后向南移,但太阳 直射点都在北半球,因此A点昼长大于夜长,先是昼变长夜变短,6 月 22 日夏至昼最长夜最短,之后昼 变短夜变长。 2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位于南非东海岸的圣卢西亚湿地,由一个沿海平原及大陆架组成,包括珊瑚礁、漫长的沙滩、海岸沙 丘、湖泊、沼泽、大片的芦苇丛及海岸森林和草原。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征使之成为南非生物多样性最丰富 的地区。 1999 年,圣卢西亚湿地公园成为南非第一个“ 世界自然遗产 ” 。但近几十年来,南非几家大型 的纸业公司大规模种植作为造纸原材料的松树和桉树(从澳大利亚引种),圣卢西亚湿地面积不断萎缩。 下图为圣卢西亚湿地分布图。 (1)分析圣卢西亚湿地公园内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 (2)推测该湿地公园的海岸沙丘的成因。 (3)近几十年来,圣卢西亚湿地面积不断萎缩,简述其主要的人为原因。 (4)从生态保护的角度,简述圣卢西亚湿地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答案】(1)纬度较低,热量条件好;降水较多;地形地貌类型多样,生物生存环境多样;处于沿海平原 与大陆架的交界处,海陆兼备,生物种类多样;人类活动破坏少。(答对其中三点即可) (2)河流从中上游携带来的泥沙在入海口处沉积;海水涨潮带来的泥沙;沙质海岸的潮间带,每当落潮 时,海滩裸露;风力携带来的泥沙沉积;沿海平原为海岸沙丘的发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答对其中三点 即可) (3)过度开垦土地(围湖造田);这些速生树种都属于外来物种,耗水耗肥能力极强,导致注入湖泊湿地 的水减少;造纸厂污染物的排放。(答对其中两点即可) (4)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水中的污染物质;为生物提供栖息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调节气候; 美化环境。(答对其中三点即可)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海岸沙丘的成因及湿地萎缩的原因、保护措施等知识点。海岸沙丘的成 因要据图中信息分析回答。 【详解】 (1)生物多样性丰富的自然原因主要从地形、气候、人类活动等方面分析,地形和气候越复杂生物越丰 富。纬度较低,热量条件好;降水较多,水分充足;地形地貌类型多样,地势起伏大,垂直地带性明显, 生物生存环境多样;处于沿海平原与大陆架的交界处,海陆兼备,生物种类多样;人类活动破坏少。 (2)据材料,该沙丘是发育于河口部位,图中显示,沙丘与多条河流相连,这些河流含沙量大,为沙丘 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沙源,河流从中上游携带来的泥沙在入海口处沉积;海水涨潮带来的泥沙;沙质海岸的 潮间带, 每当落潮时, 海滩裸露; 风力携带来的泥沙沉积;沿海平原为海岸沙丘的发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3)湿地面积快速萎缩。主要原因是人口增加,围湖造田,增加耕地面积;工业用水,生活用水量大, 对水资源的过度利用;破坏植被,水土流失导致湖泊泥沙淤积;人类排放污染物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材料 中提到南非几家大型的纸业公司大规模种植作为造纸原材料的松树和桉树(从澳大利亚引种),这些速生 树种都属于外来物种,耗水耗肥能力极强,导致注入湖泊湿地的水减少;造纸厂污染物的排放导致水体富 营养化。 (4)湿地地势低,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湿地有自净能力,所以能够净化水质;因适宜生长湿生植 物,所以能够保持生物多样性。能够调节气候;美化环境。 【点睛】 湿地的功能与价值: 湿地具有特殊的景观特征,湿地具有特殊的生物类群,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维持生物多样性,固定 二氧化碳和调节区域气候,降解污染和净化水质,缓径流和蓄洪防旱,湿地水资源功能,丰富的产品资源, 湿地的社会功能(湿地成为人类休憩旅游以及教育和研究的理想场所,是人们闲暇时间的出行散步玩耍的 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