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研究法基本概念、种类、步骤、要求(3页).doc
-比较研究法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能有认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中,只有对经验事实材料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进而通过分析综合,归纳演绎,分类类比,才能揭示教育的本质规律。比较研究,是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法。一、 什么是比较研究?1. 比较研究的基本概念比较(Comparative)一词的意思是,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些联系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考察,寻找其异同,以把握研究对象所特有的质的规定性。比较研究是确定对象间异同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也是一种具体的研究方法。教育科学的比较研究是对某类教育现象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分析,以揭示教育的普遍规律及其特殊表现,从而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2. 比较研究的实质将比较研究仅仅作为一种收集信息资料的手段,这实际上是-种误解。比较研究需要搜集资料与事实,并进行加工整理,但远不止如此。比较研究的本质在于:从事物的相互联系和差异的比较中观察事物、认识事物,从而探索规律。比较,也是一种认识。正如爱因斯坦所指出的:“知识不能单从经验中得出,而只能从理智的发明同观察到的事实两者的比较中得出”教育比较研究与其它教育研究方法不同之处在于:(1)从比较的角度把握对象特有的规定性;(2)研究对象必须具有可比较性,从而限定了研究的内容和范围;(3)研究方法上以比较分析方法为主。比较研究,方法简单、生动鲜明。由于研究结论是从比较分析的推论中得出,其客观性程度还有待实践证明并加以检验修正。3.比较研究法在教育科学发展中的作用(1)比较研究法和历史研究法的结合,帮助我们从现实问题入手,追溯事物发展的历史渊源并研究食物发展的过程和规律。(2)运用比较方法,分析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有利于深化教育科学理论的研究。(3) 通过对教育现象问题的比较研究,为制定正确的教育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二、 比较研究方法的种类1. 同类比较与异类比较研究这是根据事物之间存在差异性和同一性而分的。(1)同类比较研究同类比较法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相同的教育现象之间所具有的特征进行比较,寻找其共性特点,揭示其本质的研究方法。其目的在于同类相同点比较,可揭示事物发生发展的共同的本质规律,而同类不同点比较,可揭示事物发生发展的特殊性。如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比较研究。通过三个抽样县调查说明,虽然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但在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方面都采取了若干共同措施,也正是通过对不同地区普及义务教育经验教训的比较分析,力图对促进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发展做出若干概括性结论。(2)异类比较研究比较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相反的事物或一个事物的正反两方面,通过比较表面相异的两类对象以发现异中之同,找出其中的共同规律。这种比较,反差大,结果鲜明.有利于鉴别和分析。如老子、赫拉克利特辩证思想的比较研究,发现二者在天道观、发展观、矛盾观等等方面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又有各自阐发的侧重和局限性,而该问题的研究,对探讨古代哲学的发展有重要意义。通过“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分析比较,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事物发展的多样性与统一性。1.纵向比较研究与横向比较研究这是根据比较对象历史发展和相互联系而分的。(1)纵向比较研究纵向比较,是比较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期内的发展变化。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纵向比较研究是按时间序列的纵断面展开的,它强调的是从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来研究教育发展变化的规律,是以动态观点来研究现状,揭示其历史演化性,从而弄清其发展的来龙去脉。(2)横向比较研究横向比较,是对同时存在的教育现象进行比较,因为每一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所以必须在相互关系的比较中认识事物的本质。横向比较研究是按空间结构的横断面展开的,强调的是从事物的相对静止状态中研究事物的异同,分析其原因。比如,通过不同地区中等教育结构和高等教育结构的比较,我国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通过中、日、美儿童适应能力的跨文化比较,数学认知能力的比较中学理科教育水平等比较研究,掌握东西方教育模式的不同特点。横向比较获得的信息是多方面的,有助于我们全面地把握事物。对一个复杂问题的研究,往往要求我们既要进行纵向比较,又要进行横向比较。比如关于我国解放前教师工资待遇问题的研究纵向上抽取1917、1927、1940年大学教员月薪标准进行比较,横向上以1933年大专、专科、小学,以及不同学校(如国立、省市立、县市立、区立、乡立、镇立.联立、私立等不同情况)加以比较分析,较好地勾勒出旧中国儿十年间教师工资待遇基本情况及影响因素,为今天分析研究教师工资待遇问题提供了参考。3.定性分析比较与定量分析比较这是根据所有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的观点而分的。定性分析比较,是通过事物间本质属性的比较来确定事物的性质。定量分析比较是对事物属性进行量的分析以判断事物的发展变化。二者结合,能使比较的内容更加清晰,比较的结论更加正确。从目前比较研究的实际情况看,我们应建立量的观念。例如关于各地区教育经费在该地区国民收入与财政支出中所占比例,各级各类学校的数量与结构比例,公立与私立学校的比例分析。有人尝试以系统聚类分析方法(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对世界112个国家或地区教育发展情况进行分析,以讨论教育发展分类模式问题,就是运用了定量比较分析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中,我们对某个复杂问题进行探讨时,往往要采用多种比较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综合比较从而在整体上全面认识研究对象。三、 比较研究的基本步骤运用比较研究,基本步骤是: 1.明确比较的目的,选定比较主题。这是进行比较研究的前提。其基本含义是:第一,根据研究课题聘定比较的内容,限定比较的范围从而使比较目标明确而集中;第二,按比较主题统一比较标准。比较标准既有可比性又有稳定性。这是比较的衣据和基础。2.广泛搜集整理资料。通过查阅文献、调查、实验等多种方法尽可能客观地搜集所要研究的教育现象的有关资料。3.对材料的比较分析。这是比较研究的重要环节,从初步分析到深入分析,要对搜集的资料进行解释、分析和评价。分析时要注意事物间的因果性和全面性。4.作出比较结论。最后要通过理论与实践论证所得的结论。四、 比较研究的基本要求1.要保证可比性所谓可比性,是指比较对象之间的现实性必须属于同范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并能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和评价。可比性由两方面因素构成,一是差异性和矛盾性(具有各自本身的特点才能进行比较);二是同一性和相似性。否则,就如列宁所批评的那样,“不是作历史对比,而是信口开河”。为保证可比性,必须做到:比较的标准要统一;比较的范围、项目要一致;比较的客观条件要相同。2.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用于比较研究的资料必须是真实可靠的,具有客观性;能反映普遍情况,具有代表性;能反映研究对象的本质,具有典型性。这就需要研究者对国内外教育有较为深刻的认识了解,具有较扎实的教育理论基础以及掌握相应的工具和方法。3.坚持全面本质的比较科学的比较,不能限于罗列些表面的异同现象,也不能抓了枝微末节而忽视了本质的东西,而是需要理性思维。黑格尔对此曾做过生动阐述,他说:“假如一个人能看出当即显而易见之异,譬如,能区别一支笔与一头骆驼,我们不会说这人有了不起的聪明,同样,另一方面,一个人能比较两个近似的东西,如橡树与槐树或寺院与教堂,而知其相似,我们也不能说他有很高的比较能力。我们所要求的,是要能看出异中之同和同中之异。”也就是说,要透过现象分析原因,从共性中揭示矛盾的普遍性,从差异中阐明矛盾的特殊性。要坚持本质的比较,就要努力做到:要通过大量的、典型的材料分析其内在关系原因在于事物的本质一般隐藏在事物的内部;由于事物的本质有一个暴露和发展的过程,因此不割断历史,要尽可能从社会政治体制、经济科技发展水平历史文化传统、自然地理环境、社会风俗等多方面加以探讨。为了运用好比较研究法,我们还必须克服主观片面性,坚持客观的科学态度 不能仅凭一些似是而非、片面零碎的材料轻率下结论。-第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