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北师大版(102页).doc
-一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北师大版-第 101 页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教 师:史丽凤石峡湾中心小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进度表科 目数学教学班级一年级教科书名及册数数学一年级下册上课日期2013.2.26每周节数五节总授课节数77节周次时间教材内容(买铅笔)至( 总复习 )节数起止102.2603.01买铅笔2 捉迷藏24203.0403.08快乐的小鸭2 开会啦2 跳伞表演15303.1103.15跳伞表演1 美丽的田园2 练习一 25403.1803.22做个加法表1 看一看(一)2 看一看(二)25503.2503.29数花生2 数一数2 数豆子15604.0104.05数豆子1 谁的红果多2 小小养殖场25704.0804.12做个百分表2 练习二35804.1504.19认识图形2 动手做(一)35904.2204.26整理复习331004.2905.03五一放假1105.0605.10期中质量检测1205.1305.17小兔请客2 采松果2 青蛙吃虫子151305.2005.24青蛙吃虫子1 拔萝卜2 收玉米251405.2705.31回收废品2 练习三351512.0306.07分扣子1 填数游戏1 图书馆2 摘苹果151606.1006.14摘苹果1 练习四3 阅览室151706.1706.21阅览室1 跳绳2 练习五251806.2406.28练习五1 总复习451907.0107.05期末复习2007.0807.12期末检测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一、班级情况分析 一年级现有学生29名。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大部分学生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少数学生由于基本素质低,接手能力差,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仍远远未达到学习目标。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我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因材施教,给予学习困难的学生更多的关注,让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并逐步引导学生体会思维的乐趣、在成功体验中获得的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的数、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通过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六单元“加与减(三)”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会估算,初步学会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几个大型的实践活动,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安排了动手做,小调查等活动,旨在对知识进行实际应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材编写意图和特点 (一)在数与代数的学习中,重视结合生活情境发展学生的数感。 发展数感,是课标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数感主要体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情境汇总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示和交流信息,理解运算的意义。 1、关于100以内数的认识。 (1)经历从生活清净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 (2)经历运用适当的方式表示数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位值制。 (3)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2、关于100以内的加减法 (1)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发展估算意识和技能。 (3)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4)把加减运算的学习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保证基本的运算技能。 (二)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注重通过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在实际观察物体的活动中,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图形可能不同。 (2)在测量活动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理解常用的长度单位。 (3)在从立体到平面的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经历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 (4)在操作,思考和交流中,积累有关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四)在整理与复习中,注重发展学生回顾与反思的意识。 四、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五、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 4、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六、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七、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5、做好培优辅差的工作第一单元 加与减第一课时买铅笔学习目标: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学习重点: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学习难点: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计算方法。学习资源:计数器、小棒。学习过程:一、课前引入同学们,我们看看小猴子商店里的铅笔多漂亮啊!(15个),小白兔蹦蹦跳跳跑来了,它对小猴子说:“我买9个”。你们能提出哪些要解决的问题呢?学生互相说图意。全班交流,提出:还剩多少个的问题。应怎样计算呢?根据回答板书:159=(个)二、合作探究1、实物操作。讲述:假如用小棒来表示,你应该怎样摆、怎样算?(学生摆学具)2、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四人一组互相讨论:15个怎样减去9个?3、小组汇报:你是怎样算的?4、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不同的算法。方法一:10-9=1 1+5=6方法二:15-5=10 10-4=6方法三:9+( )=15 9+(6)=155、师:同学们能用这么多方法来计算159,真不简单,告诉老师,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算法的优化)6、试一试。出示:14-9= 12-9= 17-9= 让学生用方法二来计算。提示:可以先用小棒摆摆再计算。指名学生口答,并要求说出算法。三、当堂达标1、做“做一做,说一说”1)学生独立完成,共同订正答案。2)学生讨论其他的方法,并尝试用其他的方法计算同一道题。2、做“算一算”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说说算式的含义以及计算的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12-9= 17-9= 2、做“想想做做”第2题。(1)引导学生看图片,说图意。(2)先独立完成,再同伴交流。(3)全班交流算法。3、做“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说说计算的方法。4、做“想想做做”第4题。游戏“夺冠军”: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发现算式间的某种联系,知道可以利用相邻的算式推出得数。5、做“想想做做”第5题。你能帮小蚂蚁算一算吗?指导书写格式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师: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这些知识你是怎样学到的?先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十几减9)五、板书设计十几减9 方法一:一个一个地减. 15-9=6 方法二:先减去5,再减去4. 方法三: 9加(6)等于15六、课后反思第二课时买铅笔(练习十几减9)学习目标: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力求能正确地算出得数。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深化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3、为继续学习十几减8、7打好基础。学习重点:使学生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计算。学习难点:熟练十几减9法的计算方法。学习资源:计数器。学习过程:一、课前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十几减9的知识,今天我们来做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二、合作探究讨论:十几减的方法有哪几种?(学生讨论回答)三、当堂检测1、做“练一练”第1题。(1)分别出示插图,让学生看图说话,从中提出数学问题。(2)学生独立计算,完成后同伴交流算法。2、做练一练第2题。(1)引导学生看图片,说图意。(2)先独立完成,再同伴交流。(3)全班交流算法。3、做“练一练”第3题。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说说计算的方法。4、做“练一练”第4题。游戏“夺冠军”: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发现算式间的某种联系,知道可以利用相邻的算式推出得数。5、做“练一练”第5题。你能帮小蚂蚁算一算吗? 1)学生讨论提出问题。2)共同解决问题。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想一想,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十几减9你会算了吗?五、课后反思第三课时捉迷藏学习目标: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8、7。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学习重点: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8、7。学习难点:理解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学习资源:刻度尺,小棒。学习过程:一、课前引入1、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捉迷藏吗?你们都是怎样玩捉迷藏的?今天我们一起去玩捉迷藏。 2、投影出示4页的主题图,认真观察,说一说图意:13个小朋友一起玩捉迷藏,现在草地上有8个小朋友,藏起来的小朋友有多少个? 想一想,猜一猜,藏起来的小朋友有多少个? 列出算式,138=二、合作探究(讨论138的算法) 1、让学生独立思考,用小棒摆一摆,尝试解题。2 、 小组交流:你是怎样算的?把自己的算法和小组学生说一说3、说说你是怎么算的?(1)、一根一根地减。(2)、13分成10和3, 1082 235(3)、把8分成5和3, 13310 1055(4)、8513 1385 4、看一看、说一说(书4页)(1)、投影出示,让学生认真观察,想一想应该怎样算(2)、交流,你是怎么算的?学生说计算过程。三、当堂检测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128 = 178 = 138= 158 =(1)让学生充分地动手操作,建立实物和算式的联系。(2)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理解运算的道理。四、自我总结这节课同学们学到了什么五、课后反思第四课时捉迷藏学案1、用小棒或计数器做一做,算一算。11-8= 14-8= 2、画一画,填一填(1)学生独立完成(2)指名说画法和算法,合理教师就予以肯定。3、看图列算式(2)看图说明图的意思,尝试提出数学问题,列出算式。(1)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计算。(2)指名说算法,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1)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2)任选2题跟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3)认真观察说一说每组算式的规律。4、快速计算自己独立完成。5 摘苹果(1)看图说图意(2)独立计算得数(3)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出得数怎样连线的。五、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交流、归纳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算式。六、板书设计 捉迷藏(1)1385 (2)1385 1082 13310 235 1055 (3)138=5 因为8513所以1385七、课后反思第一课时快乐的小鸭学习目标: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十几减6、7的计算方法。力求能快速正确地算出得数。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深化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3、为继续学习十几减5、4、3、2打好基础。学习重点:使学生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计算。学习难点:理解6、7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学习过程:一、课前引入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十几减9、8、的知识,今天我们来做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草地上还有多少只?2、讨论并列出算式12-7=3、分组讨论十几减6、7的计算方法。4、每组代表发言。三、当堂达标用小棒计算7+5= 12-5= 12-7=2、算一算,摆一摆11-6= 14-7= 四、自我总结 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五、课后反思第二课时快乐的小鸭学案1、练一练7+7= 12-6= 14-7=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交流时让学生说说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引导加深理解“想减算加”的方法。2、画一画,填一填13-6= 1)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再让学生比一比,说一说。2)讨论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只?7+4= 还剩多少只? 11-7=3)学生分组讨论,完成第二小题。(集体交流然后说说计算方法。)3、开火车完成练习1)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竞赛,看谁先算完。2)评析各组,表扬鼓励。4、小熊射门游戏“小熊射门”小熊踢进去了几个球?分别先让学生讨论完成在书上,再在全班交流答案。三、总结评价,点拨学法想一想,这节课你又有哪些新收获?你能说出十几减6、7的计算方法吗?四、课后反思第三课时开会啦学习目标1、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法,并能正确计算。2、在观察操作中经历学习过程,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能力,重视算法多样化。3、能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实现数学的价值,发展学生的数学意识。学习重难点: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会十几减7的计算方法,同时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学习过程:一、课前引入引导:老师发现大家都是善于观察的孩子,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结合图片,大家能发现什么信息?(有11人开会,才7把椅子)根据你看到的信息,你想到了什么? 提问:1、你能根据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每人坐一把椅子,够吗?你会这个解决问题吗?并说出你的方法。二 合作探究1、动手操作。1)以组为单位,用准备好的图形来摆一摆。用表示开会的人数,用或方块表示椅子的把数。 一一对应,观察一下所摆的图形够吗?还缺几把椅子? 2)指名回答。2、谁能列出算式?说明理由。 11-7=4 指名说一说11、7、4各表示什么?三 当堂检测1、课本第9页第1题。(考查孩子发现信息的能力,先让孩子们观察说一说,然后再列算式。)2、课本第9页第3、4、5题。(让孩子们更进一步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加深印象,并提高孩子们的计算水平。)3、小活动 同伴互相说一说,有关20以内的退位减法。小组比赛。四、自我总结 今天你们学习了什么?和大家分享一下吧。五、板书设计 开会啦 有11人开会,才7把椅子,每人坐一把椅子,够吗? 11-7=4六、小结与反思第四课时开会啦学案1、算一算 10-7= 11-7= 12-7= 13-7= 14-7= 15-7= 16-7= 17-7=2、括号里填几。 8+( )=14 6+( )=13 ( )+9=11 14-8=( ) 13-6=( ) 11-9=( )3、尝试看图提出问题。 课本第九页第2题。 1)分组讨论桌子上有几个苹果?每个小动物都有一个苹果,还缺几个苹果? 2)尝试提出新的问题。4、自主小结 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5、课后反思第五课时 跳伞表演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2、初步学习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3、培养提出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学习重点:初步学习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学习难点:1、初步学习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学具准备:课件、小棒和圆片。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蓝天白云,天气清凉,在美丽的大森林里,小蜗牛举行了一场精彩的表演。你们想看吗?(生答)现在老师就带小朋友一起来欣赏小蜗牛的“跳伞表演”(指向黑板课题:跳伞表演)。请看大屏幕。(出示:从美丽的大森林伸展到蓝蓝的天空,再到陆续飞落的降落伞) 二、探究解题策略: 1、学生仔细观察图,提取数学信息。 2学生汇报:看到了大森林里在举行跳伞表演;天上有红色降落伞、黄色降落伞和蓝色的降落伞在比赛;红色降落伞有14个、黄色降落伞有6个,蓝色降落伞有7个。(师板书:蜗牛的数目) 3学生根据刚才说到的数学信息跟同桌提个不一样的数学问题。 4学生汇报所提问题并尝试解答。生1:红色降落伞和蓝色降落伞一共有多少个?)生2:红色降落伞比黄色降落伞多几个?同学们观察得真认真,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 4、刚才同学提出了“红色降落伞比黄色降落伞多几个?”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类问题。三、学生操作,探索新知: 1、请同学们拿出小棒和圆片,先摆14个红色的圆表示红色降落伞的个数,再摆6个黄色圆片表示黄色降落伞的个数。注意两种颜色一一对应后,多出的部分就是红色降落伞比黄色降落伞多的个数。教师巡视、指导。点名汇报。(红色降落伞比黄色降落伞多8个)根据所摆学具列出算式。板书:14-6=8 让学生说出14、6、8表示的意思。 2、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10,把一些信息填上。 3、学生试完成的“蓝色降落伞比红色降落伞少几个?”,教师评价学生。 4、这节课通过学习“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知道用减法计算。四、达标检测: 完成试一试第1、2题,点名回答,学生评价。五、自我小结:这节课你学得怎么样,有什么收获?六、板书设计: 跳伞表演(解决减法问题)红色:14个 黄色:6个 蓝色:7个14-6=8(个) 14-7=7(个) 七、课后反思:复习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进一步感知进位加、退位减的实际意义和算法。2、通过整理、完成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熟练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和退位减。3、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归纳整理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习重点:整理、完成减法表,并在表中探索排列规律。学习难点:探索减法表中的排列规律。学习资源:复习题第1题图;加、减法表挂图。(有条件的可用配套课件)学习过程:一、引。1、出示第13页复习题第1题题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看到了什么。2、让学生根据图列出三个算式,并把自己列式计算时的想法说给同桌听一听。3、反馈交流。说说每一题是怎样算的,并说说几个算式之间的联系。二、议。1、整理减法表(1)师:白鸽是动物王国辛勤的邮递员。它们每天都要给各家各户送各种信件。瞧,今天它们已经送了这么多信了(出示第2题挂图)(2)仔细观察信箱的排列规律,看看这三只白鸽带的三封信应该送到哪个信箱里去?(3)你能替辛勤的白鸽们把剩下的信送完吗?请你试着填完整这些信箱中缺的算式,有困难的可先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再填。(4)反馈交流,师填完整减法表。(5)你有没有发现,这些信箱的排列上也藏着一些小秘密呢?(先在小组里讨论,再组织集体交流)(6)找出差是5、8的算式。(7)师随意指算式,让学生快速口答得数。(8)同桌进行此项活动。(9)完成第4题,让学生说说这类题目表示什么意思,该怎样做?三、练。1、学生独立口算,师掌握时间。2、反馈校对,奖励前10名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四、全课总结今天的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复习减法表 教学反思:复习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题意,会运用所学的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2、加深对生活中数学的认识,初步形成数学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重点: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的价值。学习难点: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在具体情境中正确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习资源:主题情境图(或配套课件)学习过程:一、引。1、口算92 169 134 57155 68 113 88(1)教师用口算卡片逐题出示,让学生口算后直接写出得数。(2)反馈校对,奖励全对的学生。2、在里填上“”、“”或“=”7412 1595 57111166 1348 9413(1)学生独立填。(2)反馈交流,。3、完成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然后交流答案。二、议。说说自己是怎样比的三、练。1、做复习题第7题(1)引导学生观察图,说说图意。(2)你能根据图意列出算式吗?试试看。(3)反馈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做复习题第8题2、(1)出示左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图意。(2)学生根据图意列出算式。(3)反馈评议,说说为什么用加法算。(4)学生尝试独立解答右题。(5)反馈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6)就题小结: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算;知道两部分的和与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是多少,用减法算。(7)右图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3、做复习题第9题(1)引导学生看图读题,理解题意。(2)学生根据图意列式计算。(3)反馈交流。4、做复习题第10题(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2)在小组里讨论,梨可能有多少个。(3)反馈。明确答案不唯一,但从图上可以知道,苹果不会少于5个,梨不会少于2个。三、全课总结教学反思: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学习目标:1、让学生在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知道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体会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学习重、难点: 让学生经历描、分、找、围、画和玩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学习资源: 情境图、小组准备适量的积木学习过程一、引。1、出示情境图,谈话:小朋友,你们喜爱搭积木吗?今天每组同学都准备了一些积木,我们一起来搭一搭,好吗?请每组的同学一起搭一搭,搭好后互相说一说:你们用了哪些形状的积木?学生分组活动。全班交流:每组汇报用了哪些形状的积木。(教师适时把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柱的积木各粘一个在黑板上)2、出示主题图,谈话: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也想试一试吗?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小组交流:你画的图形分别用了哪一种形状的积木?画的是哪个面?全班交流:你的图形是怎么画的?把你画的图形贴到黑板上相应的位置。(学生把图形贴在相对应的立体图形的后面)3、揭示课题,谈话:同学们刚才画了这么多的图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图形。(板书课题:认识图形)、认识长方形。教师指着贴在长方体后面大小不一的长方形问:这些图形都是用哪一种形状的积木画出来的?在积木的面上还能找到这样的图形吗?请同学们自己找一找、摸一摸。学生活动后反馈:指名说一说、摸一摸。提问:你们知道这样的图形叫什么吗?(在图形后面板书:长方形)、认识正方形和圆。教师指着贴在黑板上的正方形和圆形问:这些图形又分别是用哪一种积木的面画出来的?在积木的面上,还能找到这样的图形吗?请在小组内指一指、说一说、摸一摸。提问:像这样的图形又分别叫什么呢?(在相应图形后面板书:正方形、圆)二、议。1、出示一些画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让学生说说它们的名称。2、教师说图形的名称,学生从学具盒里拿出相应的图形。3、学习“试一试”。(1)出示“试一试”的图形:找一找,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哪些是圆形。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2)提问:你还在哪里见过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三、练。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1)学生先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再全班交流。(2)提问:在钉子板上能围出一个圆吗?请大家猜一猜,再动手围一围。(3)讨论:为什么在钉子板上能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而不能围成圆?(让学生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是直的,能围出来,而圆的边是弯曲的,围不出来)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自己画,画好后展示画出来的长方形和正方形。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先说一说打算怎样涂色,再独立完成,然后反馈。展示一个学生的答案,指着图中的长方形,提问:这些图形有平着放的,有竖着放的,有斜着放的,它们都是什么形?(使学生感悟辨认图形时,只管形状,不管位置)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1)出示题目并提问:这个小朋友正在做什么?(2)学生自己用一个正方形画正方形。(3)小组讨论:比比画出的正方形,你有什么发现?(4)全班交流:指名说一说。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学生独立练习后交流:你画出了几个形状不同的长方形?怎样画的?四、课堂总结,课外实践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还有什么问题吗?课外实践:请同学们课后细心观察,看哪些地方有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把你看到的和你身边的人说一说。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教学反思: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学习目标: 1、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初步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学习重点: 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习难点: 让学生动手在钉子板上围、用小棒拼平行四边形。学习资源: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钉子板、小棒、实物投影学习过程: 一、引。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的老朋友要来看大家,看看大家是不是上课表现最好的小朋友,他还带来了礼物,想送给那些听讲认真,积极回答问题的小朋友。你们看出示长方形问“小朋友们,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这位老朋友?他介绍得对吗?”接着出示第二个图形(正方形),问:“这个老朋友又是谁呢?”再出示圆:“它叫什么名字?这是我们已经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三位老朋友,介绍完老朋友,我们来玩个游戏好吗?记得在上校本课时我发现你们很喜欢折纸,是吗?今天我特意为大家准备了一个折纸的游戏,高兴吗?【设计意图】创设活泼、有趣的“介绍老朋友”这一情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以旧知启新知。而且用老朋友带了礼物要奖励给那些听讲认真,积极回答问题的小朋友,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议。1、认识三角形(1)教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纸,提问:这是什么图形? 学生回答:这是正方形。 师:你能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请你拿出一张正方形纸,把它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两部分。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折纸的情况。组织学生交流你是怎样折的,折出了什么图形?请一位折出长方形的同学到讲台前展示你是怎么折的,折出来两个什么图形。(举起折好的图形) 师:折得真不错。送学生小礼物,能告诉大家你的礼物是什么形状的吗? 师:谁还折出了不同的图形?请一位折出三角形的同学到讲台前展示你是怎么折的。师:折得真好。你也能获得一个礼物,是什么形状的?你能教教大家你是怎么折的吗?(全体同学和和老师跟着这位同学折三角形)师:我们现在折出来的是一个什么图形呢? 生答:三角形。 师:小朋友们一下就认识了我们的新朋友。对了,这就是三角形。出示并贴上三角形。 板书:三角形 (2)提问:这样的图形好像在哪儿也看到过?想一想? 先在小组里交流。 每组选一个代表发言,别人说过的你就不能再说了。学生回答。这里老师应强调是物体的某一个“面”是三角形,而不是某一物体是一个三角形。适当送礼物给举例多,说话完整的小组。 老师也带来了几个三角形。 (3)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面是三角形面,只要小朋友多观察,就会有更多的发现。【设计意图】标准强调要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动手折的过程中,学到了一个新的图形:三角形,让学生来告诉大家这个图形的名称,学生愿意做、也愿意答,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2、认识平行四边形(1)这是一张什么形状的纸?(演示长方形纸)怎样折一下,把它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2)学生先想一想,然后同桌商量着试折。教师巡视(3)交流:我发现你的手真巧,他是这样折的,送学生小礼物并让学生告诉大家是什么形状的小书签。你们会像他一样折吗?折 剪 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