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导学案05(8页).doc
-项脊轩志导学案05 导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文言基础知识。2、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生活细节抒写感情的技巧。过程与方法采用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激发学习的主动性,然后掌握归纳积累的学习方法,提高文言阅读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在日常生活琐事的记叙中所蕴含的浓浓亲情,感受亲情,理解作者对家道。2、衰落的伤感和对故居亲人的眷恋。 导学策略 教学重难点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2、理解作者对家道衰落的伤感和对故居亲人的眷恋深情。3、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课文思路,把握文章脉络。4、通过细节描写感悟作者在叙事中营造出来的抒情氛围。教学方法1、诵读法。2、学生自主学习法。3、讲授法。学法指导多媒体课件PPT“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PPT课时安排三课时 预设教学过程 预设教学过程 预设教学过程 预设教学过程 预设教学过程 预设教学过程 预设教学过程 预设教学过程主 要 教 学 过 程学生活动个性补充创设情景第一课时导学要点:1、文学作品介绍;2、熟读课文,理清结构;3、讲解第一段。导入:利用课前播放水木年华的歌曲老屋。小结:同学们,每当看到一些老屋,看着那些斑驳的痕迹,你会怎么想?其实,每一个地方,它的存在都拥有自己的故事。刚才歌曲老屋向我们诉说的是生活在现代老屋中的故事。它以老屋作为载体,承载着一段刻骨铭心爱情。今天,我们就穿越时空的隧道,到古代探访另外一间老屋,探究这座老屋承载的一段异样的情感。学生课前听歌曲,进入情景。 知人论世,走进归有光 多媒体显示:1、文学主张及成就:归有光,明代散文家,字熙甫,号项脊生,又号震川,江苏昆山人。他提倡“独出于胸臆”,强调真实感情。他的这种文风,发扬了唐宋的优良传统,后人把他和唐顺之、茅坤等人并称为“唐宋派”,而他的成就最高。他善于用疏淡的笔墨,描写生活以及家人亲友之间的一些琐事,随笔点染却情深意切,感染力很强。项脊轩志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归有光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被誉为“明文第一”。当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清桐城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姚鼐视之为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间的一座桥梁。2、散文代表作:项脊轩志、寒花葬志、先妣事略等等。3、归有光简历:1506年(1岁) 生于江苏昆山1510年(5岁) 开始读书1513年(8岁) 丧母1528年(23岁) 娶妻魏氏1533年(28岁) 丧妻1540年(35岁) 中举人。徙居嘉定读书、讲学1565年(60岁) 中进士。任湖州府长兴县令1568年(63岁) 任顺德府通判(管粮运、水利)1570年(65岁) 任南京太仆寺丞(管皇家车马)1571年(66岁)去世4、文体知识链接:(1)书斋雅趣中国的文人在写作之余,多有为自己的书斋命名的雅趣。这些书斋的名字,有的反映了作者的志向,有的寄托了自己的情怀,或自勉,或自嘲,让人不禁大开眼界,涉之成趣。让学生谈自己所知道的文人的书斋。教师列举示例:(利用多媒体显示)南宋诗人陆游晚年的书屋叫“老学庵”。据陆游在老学庵诗自注中说:“予取师老而学如秉烛夜行之语名庵”,意为要活到老学到老。近代学者梁启超的书斋。“饮冰室”出自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形容心情焦虑,内心烦躁,故而饮冰。以此命名,暗示了他忧国忧民的思想。1924年,鲁迅寓居北京阜城门外西三胡同,由于鲁迅支持学生运动,被当时的“正人君子”诬蔑为“学匪”,所以鲁迅就把自己的书屋命名为“绿林书屋”来反击反动文人对他的诬蔑。那么,归有光的项脊轩有什么深意呢?教师讲解:项脊轩,书斋名,有双重意思,一是说它窄小,如在颈脊之间;一是因作者远祖归道隆曾在江苏太仓县的项脊泾住过,有怀宗追远之义。(2)文体知识:记、志、书、表,古代常见文体名,都属于古代与韵文相对的“散文”的范畴,共同点:以记事为主,夹叙夹议。志,即“记”,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 学生做好笔记 学生踊跃参与,做好笔记整体感知,触发语感,把握思路1、一听朗读磁带。要求:注意节奏,把握情感,在读不准的字音下作标记。2、二读课文,要读出情感,读准字音,教师利用多媒体强调。3、学生自由读课文。4、文本分析,思考:(1)从标题来看,作者围绕什么来写?(项脊轩)(2)作者在那些段落重点写项脊轩?(3)作者围绕项脊轩回忆了哪几位亲人生前的琐事?分别在那些段落写到?作者情感如何?(4)让学生用一句话概括各段要点。明确:第一段:项脊轩修葺前后的特点。第二段:回忆祖母、母亲生前的事迹。第三段:写闭门苦读的情景以及项脊轩多次遭火未焚的事。第四段:回忆亡妻生前的事。第五段:借庭树写对亡妻的思念之情5、教师总结内容如下:一间书斋两种情感三世变迁四个女人或四次遭火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积极思考问题学习第一自然段诵读第一段:1、让学生齐读,把握句读。2、分角色朗读:男女生以逗号为界,各读一句,体会语言美。3、学生结合注释自行翻译,不会的地方同桌之间讨论解决,然后教师予以重点强调,利用多媒体展现给学生。4、学生结合课文,思考:项脊轩修葺前后特点个怎样?作者情感分别怎样?运用怎样的手法?学生朗读,自行质疑,讨论 小结课文在这篇抒情散文中,作者通过对项脊轩前后变化的记述,写出了对亲人的深沉怀念。作者对自己的书斋项脊轩的无限眷恋的感情,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无论写景、叙事或抒情,都与项脊轩息息相关,由状物而怀人而抒情,三者融为一体,做到了形散神不散,这是本篇由于托物寄情的表现手法而形成的组织材料、安排结构的一大特点。正如王锡爵所说的“无意于感人,而难愉惨侧之思溢于言之外”。学生结合课堂内容自我归纳课堂练习根据给出的上联,对出下联。项脊轩见证归氏三世痛要求:紧扣课文内容,涉及文中主要人、事、物。参考下联篱笆墙隔断诸父手足情象牙笏凝聚祖母一片心枇杷树映照夫妻半生情学生做练习,互相交流布置作业1、背诵第一段。2、针对你自己的书房写一段描写性的话。要求语言优美,至少用两种以上的修辞格。课外完成第二课时【导学要点】1、研习第二、三段。2、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生活细节抒写感情的技巧。主 要 教 学 过 程学生活动个性补充情景导入利用多媒体显示一段话:亲情是一支古老的藤, 承载着对岁月的眷恋, 和对往事的缠绵。遒劲的枝蔓里, 写满了思念、宽容、等待, 凝聚了过去、现在、未来。 亲情是一片深情的海, 描绘着春天最美的画卷,和夏日里瑰丽的诗篇。博大的胸怀里, 贮藏着憧憬、思念、眷恋, 充满着欢乐、希冀、关爱。 亲情是一条金丝带, 让心相拥,让爱汇集。 历史分不开,岁月剪不断, 千年万年寻觅觅,天涯咫尺紧相连。 小结:自古以来,亲情是一段亘古不变的话题,历久弥香。那么,咱们今天继续学习项脊轩志,品读震川先生是如何描写亲情?学生读屏幕上的一段话 诵读课文,把握字词,感悟文意,体会细节描写 诵读第二段:1、指定一学生朗读。2、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行翻译,教师引导归纳重点字词句式。3、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思考:(1)找出本段的中心句。(2)“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那根据第二段作者悲什么呢?(3)作者抓住了哪几个富于特征性的细节,写旧式大家庭的四分五裂之状的?(4)对于祖母与母亲的怀念,作者主要通过什么手法来刻画?流露出她们对作者怎样的感情?作者情感怎样?4、学生齐读课文.5、练习:恩格斯曾精辟地论述,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对塑造典型性格的重要性。在借叙事以抒情的诗中,细节描写往往是表现抒情主人公的内心感情和意绪的点睛传神之笔。试从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寻找细节描写的例子。学生积极发言,教师结合高考题型列举事例例:这两首诗都是漂泊异乡的游子所作,人们评价这两首诗“看似寻常最奇崛”,说说它们“寻常”在何处?“奇崛”在何处?(提示:从细节和感情的关系上探讨)(提示:从细节和感情的关系上探讨)秋 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约 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学生品读,做好笔记,讨论感悟 串讲第三段,品味亲情串讲第三段:1、学生齐读课文.2、学生结合注释默看.3、指定一生翻译,教师强调重点字词句式.4、思考:(1)学生用一句话概括本段内容.(2)本段中作者情感如何?5、学生齐读.6、课堂练习: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琐事抒写真情-学会感恩。不少于300字。 做好笔记练习写作,掌握方法,感受亲情 练习写作,互相交流 小结文章同学们,我们生活是一个一个的片段的组合,更是点滴情节的凝聚,作文来源于生活,更来源于生活的细节,让我们擦亮眼睛,用心捕捉生活细节,去描摹去刻画,再现原汁原味的生活,体验亲情,感悟亲情,让亲情树伴随你茁壮成长,让亲情树在你心中永远四季常青。学生回顾本节课内容 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2、以“我最难忘的人”为题写一段话,要求运用细节描写刻画,200字左右。课外完成第三课时【教学要点】1、研习四、五段。2、感悟作者在叙事中营造出来的抒情氛围。主 要 教 学 过 程学生活动个性补充情景导入利用多媒体显示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小结:作为一位大名鼎鼎的豪放派诗人,在面对亡妻的打击,是那么的伤心。那么,今天我们继续研习项脊轩志,感受归有光是如何怀念亡妻的?学生齐背江城子 了解文意,感悟作者思妻之情探究四、五段:1、学生齐读四、五段。2、找学生翻译,其他学生评价。3、教师强调重点字词句。4、结合文本思考:(1)作者是如何怀念亡妻的?(2)作者刻画了妻子生前的哪些事情?作者情感如何?(3)妻子亡后,作者怎样?情感又如何?(4)讨论:“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该盖矣。”写得好在哪里?(5)这样一位好妻子、好伴侣离他而去了,作者的心情自然是无限悲凉。你们能否从这两节中找出这样的细节证明作者的心情呢? 学生自行翻译,互相评价,进行交流 学生思考讨论小结全文在这篇抒情散文中,作者通过对项脊轩前后变化的记述,写出了对于它的亲切感情,也写出了对于亲人的深沉怀念。作者对自己的书斋项脊轩的无限眷恋的感情,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无论写景、叙事或抒情,看来似乎信手拈来,散漫无章,但实际上都与项脊轩息息相关,由状物而怀人而抒情,三者融为一体,做到了形散神不散,这是本篇组织材料、安排结构的一大特点。或喜或悲之情,作者均善于通过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曲尽其妙。作者用家常语叙家常事而情意缠绵动人,尤其善于用简朴生动的人对话、口语,尽传人物的神情、仪态。学生结合老师小结内容自我总结 课堂练习项脊轩志中“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是作者寄托感情的最好景物,景动情溢。请充分想象,代替作者写一段情语,抒发对亲人的思念和痛苦之情。 学生练习写作,交流感受寄语项脊轩志如此深切感人,读来让人唏嘘不已。书海啸歌、庭阶寂静、桂影斑驳,几多憧憬几春秋;老妪追怀、祖母殷望、妻子相敬,一度思亲一怆然。美好的东西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去珍惜。作文、做人,做到:少一份浮躁 多一份单纯少一份复杂 多一份简单少一份造作 多一份自然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整理布置作业1、做课后二、三题。2、背诵全文。课后完成教 后 反 思 -第 8 页项脊轩志 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