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江西省教师资格认定(小学教育学)考试题(5页).doc
-
资源ID:36779008
资源大小:209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17年江西省教师资格认定(小学教育学)考试题(5页).doc
-2017年江西省教师资格认定(小学教育学)考试题-第 5 页2017年江西省教师资格认定(小学教育学)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 29 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儿童身心发展的进程不总是以相等的速度直线发展的,而是时而猛长、时而缓慢,这表明了儿童身心发展过程具有_ A不平衡性 B阶段性 C灵活性 D差异性 2、一个教师与大约25个学生一起围坐在一张桌子周围,并且说:如果我们表达自己的意愿并作自我介绍,那是令人高兴的,接踵而来的是一阵紧张的寂静,没人说话。为打破沉默,一学生羞怯举手发言,又是一阵令人不安的寂静,又有一位学生举手。教师从没催促任何学生发言。这一情景发生在罗杰斯倡导的_的课堂中。 A范例教学法 B讨论法 C非指导教学法 D发现法3、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应该具有的三个特征是_ 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 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 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 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4、”榜样学习”的教育效应最适合的心理学解释理论是 _ A强化说 B认知失调论 C从众说 D观察学习理论5、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_ A线性关系 BU型关系 C倒U型关系 D平行关系 6、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711岁儿童的认知发展大体上处于_阶段。 A感知 B前运算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 7、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是_ A德育 B智育 C美育 D技术教育 8、行为塑造和行为矫正的原理和依据是_ A经典条件作用 B操作性条件作用 C精神分析理论 D认知理论 9、某班在“每月一星”的活动中,将表现好、进步大的学生照片贴在“明星墙”上以示奖励,这样的方法是_ A说服教育 B品德评价 C指导实践 D陶冶政治 10、课的类型(即课的分类)的划分依据是该节课的_ A教学目的 B教学结构 C教学任务 D教学种类11、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_ A依从 B接受 C认同 D内化 12、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常用于 _ A发现学习 B接受学习 C个别化教学 D掌握学习 13、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提出这一观点的学者是_ A弗洛伊德 B华生 C桑代克 D巴甫洛夫14、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知、道德行为和_ A道德素质 B道德情感 C道德修养 D道德学习 15、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_ A教育 B教学 C实践活动 D上课 16、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同时可以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表明儿童认知水平处于 _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7、在教育系统的诸要素中,最基本的要素是_ A学生与课程 B学生与教师 C学生与教材 D学生与教学 18、在以下有关课堂管理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_ A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教师、学生和课堂情境等三大要素的相互协调 B放任型的教师领导方式所形成的课堂气氛最佳 C对于学生消极的课堂行为,教师可采取体罚、剥夺学习权利等惩罚手段 D教学班级规模越大,师生情感纽带的力量越强,教学效果越好 19、奥苏伯尔的同化模式中,总括性同化又称 _ A下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相关类属学习 20、”理想和未来”是人生哪个阶段的重要特征_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年期 21、在校外活动中,教师处于_ A领导地位 B启发指导地位 C顾问地位 D主导地位 22、制约人们受教育权利的首要因素是_ A经济水平 B政治制度 C文化传统 D科技水平23、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_主要表现在教育的领导权和教育目的的制定上。 A公平性 B民主性 C阶级性 D社会性 24、小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为_ A培养自主性 B培养勤奋感 C培养主动性 D培养自我同一性25、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称为_ A刺激分化 B消退 C刺激泛化 D获得26、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始于_ A卢梭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夸美纽斯27、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属于_ A行为主义观点 B人本主义观点 C认知观点 D建构主义观点28、下列关于学生属性的认识,不正确的是_ A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 B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C学生是接受教育的国家和社会的未成年公民 D学生是接受教育的未成年人,不能成为权利的主体29、以评价对象群体中的平均状况为基准,然后把评价对象与基准进行比较,得出这个被评对象相对于基准的位置,或者用某种方法将被评对象排列出等级顺序的评价属于_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达标评价 D形成评价二、多项选择题(共 29 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 1、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包含多方面的要求和较为复杂的内容,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_的特点。 A创造性 B复杂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2、下列不属于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的区别的是_ A专家教师的课是计划以学生为中心,细节考虑周到 B专家教师有一套完善的维持学生注意的方法 C专家教师注重回顾先前知识 D专家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策略3、一名教师是否真正具备从事教师的职业条件,能否合格履行教师的角色,根本上还在于教师的_ A道德修养 B专业素养 C学历水平 D科研水平 4、在教育心理学领域,研究最多、研究时间也最长的部分是_ A教学过程 B学习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5、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_ A连贯动作 B行为习惯 C活动方式 D行为特点 6、CIPP评价模式包含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_ A内容评价 B目标评价 C模式评价 D成果评价 7、与动物不同,人的学习是在实践中、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通过_的中介而进行的。 A互动 B行为 C语言 D表情 8、把人的发展的可能性转化为发展的现实性,为人的发展提供现实根基与资源的是 A遗传 B环境 C个体的能动性 D教育 9、在中国古代,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特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该现象产生的历史时期_ A宋代以后 B春晚战国 C明清时代 D隋唐时代 10、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_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11、为使教育学从哲学、伦理学中分化独立出来作出杰出贡献的教育家是_ A洛克 B卢梭 C赫尔巴特 D培根 12、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_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A师与生 B学与教 C德与智 D身与心 13、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德育方法是_ A品德评价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14、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应该具有三个特征是_ 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 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 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 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15、选择一部分能反映研究对象特征的单位进行调查的方法,属于教育调查中的_ A全面调查 B个案调杏 C重点调查 D抽样调查 16、教育机构或学校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有关课程设置的文件是 A课程标准 B课程方案 C课程目标 D教科书 17、下列哪一项属于元认知的实例? _ A学生在考试之后能准确地预测自己的分数 B学生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 C学生在阅读时遇到难点停下来思考,或回到前面重新阅读 D利用复述策略记忆 18、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_ A教育目的 B行政管理 C教学业务 D后勤保障 19、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_ A备课 B上课 C作业检查 D成绩评定 20、学校的活动对小学儿童的发展来说起_ A基础性的作用 B决定性的作用 C特殊性的作用 D间接性的作用 21、在学习“鸟”的概念时,老师用蝙蝠来说明“会飞”是鸟概念的无关特征。这使用的是_ A正例 B反例 C变式 D概括 22、通过设计道德两难问题,并在道德讨论中采用“引入性提问”和“深入性提问”的道德教育模式是_ A体谅模式 B社会模仿模式 C活动模式 D认知模式23、教育培养学生主体性的措施有_ A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B重视学生主体参与课堂,获得体验 C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D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的发展 E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24、学校文化的内容有_ A教育的理想和追求 B对学校功能及其社会责任的理解 C对个性的理解 D对学习、工作的态度 E对集体的看法25、先于所要学习的新材料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对新学习材料的简化与概括,在新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观念之间起认知桥梁的作用,这种学习的内容的组织技术或者教学策略叫 _ A先行组织者 B认知结构 C比较性组织者 D固定点26、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始于_ A卢梭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夸美纽斯27、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属于_ A行为主义观点 B人本主义观点 C认知观点 D建构主义观点28、下列关于学生属性的认识,不正确的是_ A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 B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C学生是接受教育的国家和社会的未成年公民 D学生是接受教育的未成年人,不能成为权利的主体29、以评价对象群体中的平均状况为基准,然后把评价对象与基准进行比较,得出这个被评对象相对于基准的位置,或者用某种方法将被评对象排列出等级顺序的评价属于_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达标评价 D形成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