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秋高中语文必修一:第(1)单元测试卷(含答案)(19页).doc
-
资源ID:36781167
资源大小:330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粤教版】秋高中语文必修一:第(1)单元测试卷(含答案)(19页).doc
-【粤教版】秋高中语文必修一:第(1)单元测试卷(含答案)-第 18 页单元质量检测卷一(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科学对待中国画的文化传统马振声焦自伟中国画的传承与发展需要科学对待文化传统。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画传承至今,经过了不同时代的砥砺与淘洗,并在发展中一直求新求变,成就了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传承和民族文化基因的塑造。因此,科学客观地对待中国画的文化传统,就要对千百年来形成的中国画基本理论进行厘清,明晰其特质,并对它的时代面貌有清醒的把握。中国画从以儒、道、释三家为主要源流的传统文化中蒙泽深厚。儒家思想坚持“经世致用”原则,更注重发挥书画艺术的教化功能,这种教化功能在整个书画发展史中得到了一以贯之的体现,其中人物画表现最为突出。在这种观念下,书画被看成是经艺之本、王政之始,是神圣而重要的。一直以来,写意精神被认为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和中国画的价值核心,它更多地源于道家思想。既然艺术不应停留于模仿自然的外在形象,而需深入揭示自然的内在本质,那么写意精神的逻辑思路正是不求形似,注重神韵。写意精神也便把中国人的审美理想“澄怀观道”“返璞归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佛家思想,则将中国画的审美观念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这种影响体现在实践和思想两方面。一方面,宗教画成为中国画的传统题材之一,众多的僧侣也参与到绘画创作中;另一方面,佛家将心性的修习与对世界的观照通过宗教意识连接了起来,这使中国画的精神更加深闳,境界更加阔大。中国画,尤其是文人画,不再停留于对自然现实的简单表现,而是着力达到空灵的境界,体现物我如一的人生哲学和审美情趣。儒、道、释汇合而成中国传统文化,赋予了中国画“是其所是”的文化本质特征。中国画理应以之为根基,从传统资源的丰厚土壤中汲取营养,反映和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塑造中国文化的特有品质和价值。要科学对待中国画的文化传统,还应当遵循中国画的艺术规律。中国画自身有着相对独立的发展规律,对一些重要的艺术因素和关系有着深刻独到的认识和理解,成为其承变进程中始终不易的特有基因。这特有的基因就是贯穿其中的绵延不绝的文心文脉。主客观关系是中国画学中极其重要的问题,“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这一关系的高度概括。中国画的美学体系包含着传写性(写实性)与倾泻性(写意性)。传写性偏于客观、写实,倾泻性则偏于主观、写意,二者之间和谐互生,才能达到中国画的至高境界。空间观念和笔墨问题同样是中国画的本质要素。传统山水时空是画家用笔墨组合的主观化的时空。但笔墨的提炼和主观化的表达,发展到一定程度,易形成某种模式。这种时空的虚拟性和模式的产生,一定程度上遮蔽了中国画从现实时空中吸纳、丰富艺术形象的通途。中国画在向现代的转型中显然无法回避这个问题。文化精神为体、笔墨技巧为用。从此观念出发,中国画的笔墨所具有的文化根源断然不能忽视,用传统的笔墨表现新的时代精神,借古开今,不仅有着诸多成功的历史经验,也为中国画的发展提供了一条值得选择的道路。 审视中国画的发展历程,它始终处于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有变者,有不变者。不变者是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是千百年来绵延不绝的文心文脉;变者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画所拥有的时代精神和新的认识。立足文心,以及核心问题上的独特见识,无疑是中国画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并不断发展自身的核心文化要素。(选自人民日报2015年1月25日第12版,有删改)1关于儒道释等传统文化与中国画之间的关系,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以儒道释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画的文化传统主要的源头活水,对中国画产生了全方位的深远影响。B在儒家“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下,中国画自始至终重视“教化功能”,从而使中国画地位神圣而重要。C被认为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和中国画的价值核心的写意精神,来源于道家思想,它表现了中国人的审美理想。D众多僧侣参与到绘画创作中是佛家思想对中国画产生实践影响的直接体现,这也使得中国画意境更加深闳、阔大。解析:B项,见文章第3段;A项,“对中国画产生了全方位的深远影响”,“全方位”无中生有,说法也过于绝对;C项,原文为“写意精神更多地源于道家思想”。D项,张冠李戴,“这”指代有误。原文为“佛家将心性的修习与对世界的观照通过宗教意识连接了起来,这使中国画的精神更加深闳,境界更加阔大”。答案:B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中国画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求变,经过不同时代的传承,已承载了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和民族文化基因。B厘清中国画的基本理论,明晰其特质,并清醒把握其时代风貌,是科学客观地对待中国画的文化传统的应有态度。C中国画,特别是文人画,不注重对自然现实的表现,而是力求达到空灵的艺术境界,体现物我如一的人生哲学和审美情趣。D新时期,中国画要反映和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塑造中华文化的特有品质和价值,仍然需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解析:C项,原文为“中国画,尤其是文人画,不再停留于对自然现实的简单表现”,并非“不注重”。答案:C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中国人的审美理想“澄怀观道”“返璞归真”体现了“不求形似,注重神韵”的写意精神的逻辑思路。B“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中国画主客观关系的高度概括,只有主观与客观、写意与写实和谐共生,才能达到中国画的至高境界。C空间观念和笔墨问题是中国画向现代转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用传统的笔墨表现新的时代精神,方能解决这一问题。D立足文心,保持自身相对独立的发展规律及核心问题上的独特见解,是中国画不断发展的核心文化因素。解析:C项,原文为“用传统的笔墨表现新的时代精神为中国画的发展提供了一条值得选择的道路”,“方能解决这一问题”过于绝对。答案:C二、古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熊安生,字植之,长乐阜城人也。少好学,励精不倦。初从陈达受三传,又从房虬受周礼,并通大义。后事徐遵明,服膺历年。遂博通五经,然专以三礼教授,弟子自远方至者千余人。乃讨论图纬,捃摭异闻,先儒所朱悟者,皆发明之。齐河清中,阳休之特奏为国子博士。时朝廷既行周礼,公卿以下多习其业,有宿疑踬滞者数十条,皆莫能详辨。天和三年齐请通好兵部尹公正使焉与齐人语及周礼齐人不能对乃令安生至宾馆与公正言公正有口辩安生语所未至者便撮机要而骤问之安生曰:“礼义弘深,自有条贯,必欲升堂睹奥,宁可汩其先后?但能留意,当为次第陈之。”公正于是具问所疑,安生皆为一一演说,咸究其根本。公正深所嗟服,还,具言之于高祖,高祖大钦重之。及高祖入邺,安生遽令扫门。家人怪而问之,安生曰:“周帝重道尊儒,必将见我矣。”俄而帝幸其第,诏不听拜,亲执其手,引与同坐。谓之曰“朕未能去兵,以此为愧。”安生曰:“黄帝尚有阪泉之战,况陛下恭行天罚乎!”高祖又曰:“齐氏赋役繁兴,竭民财力,朕救焚拯溺,思革其弊,欲以府库及三台杂物散之百姓,公以为何如?”安生曰:“昔武王克商,散鹿台之财,发钜桥之粟,陛下此诏,异代同荧。”高祖又曰:“朕何如武王?”安生曰:“武王伐纣,悬首白旗;陛下平齐,兵不血刃,愚谓圣略为优。”高祖大悦,赐帛三百匹、米三百石、宅一区,并赐象笏及九环金带,自余什物祢是。又诏所司给安车驷马,令随驾入朝,并敕所在供给。至京,敕令于大乘佛寺参议五礼。寻致仕,卒于家。(节选自周书·熊安生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天和三年/齐请通好兵部/尹公正使焉/与齐人语及周礼/齐人不能对/乃令安生至宾馆/与公正言/公正有口辩/安生语所未至者/便撮机要而骤问之/B天和三年/齐请通好/兵部尹公正使焉/与齐人语及周礼/齐人不能对/乃令安生至宾馆/与公正言/公正有口辩/安生语所未至者/便撮机要而骤问之/C天和三年/齐请通好兵部尹公正/使焉与齐人语及周礼/齐人不能对/乃令安生至宾馆与公正言/公正有口辩/安生语所未至者/便撮机要而骤问之/D天和三年/齐请通好/兵部尹公正使焉/与齐人语及周礼/齐人不能对/乃令安生至宾馆/与公正言/公正有口辩安生/语所未至者/便撮机要而骤问之/答案:B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五经指的是诗书论语孟子春秋五部儒家经典著作。B年号是中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是皇帝当政的时代标志,如河清、天和等。C象笏是用象牙做的笏。笏是古代大臣上朝时用的手板,有事可以记在上面备忘。D致仕,古代将官员退休称作“致仕”,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解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答案:A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尹公正对熊安生渊博的学识深为叹服,他从北齐回到北周后,向高祖详细报告了熊安生的情况,高祖对熊安生大为钦佩推重。B北周高祖尊儒重道,对没有早一点离开战场来看望熊安生感到很愧疚,熊安生认为即便是黄帝也会忙于战事,更何况高祖是在替天行道。C熊安生年少时勤奋好学,孜孜不倦,起初跟随陈达学习“春秋三传”,又跟着房虬学习周礼;后来师从徐遵明,潜心学习了好些年。D北周朝廷推行周礼的学说,公卿以下官员多研习周礼,但积累下来了几十个没有弄懂的疑难问题,一时没有人能解释清楚。解析:“愧疚”的原因是“未能去兵”。答案:B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公正于是具问所疑,安生皆为一一演说,咸究其根本。 (5分)译文:_答案:尹公正于是把疑问全部提了出来,熊安生为他逐条阐发讲解,都能探究出这些问题的本源。(译出大意给2分;“具”“演说”“究”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俄而帝幸其第,诏不听拜,亲执其手,引与同坐。(5分)译文:_答案:一会儿,高祖驾临熊家,下令不用跪拜,(他)亲自拉着熊安生的手,引领熊安生和自己坐在一起。(译出大意给2分;“俄而”“幸”“引”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江楼晚眺,景物鲜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张员外白居易澹烟疏雨间斜阳,江色鲜明海气凉。蜃散云收破楼阁,虹残水照断桥梁。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好著丹青图画取,题诗寄与水曹郎。注:此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外放杭州时给远在长安的好友张籍的诗,题写在画上。8这是一首题画诗,请根据本诗来推想白居易寄赠给张籍的画描绘了怎样的一幅景象。画中的景象有何特点? (6分)答:_答案:背景:斜阳由淡烟疏雨的间隙中射到水面。静景:蜃散如破楼,虹残似断桥。动景:江上白浪如花,碧空雁阵如字。(或“描绘了一幅蜃楼残破、彩虹隐约、水雾弥漫、小雨淅沥、夕阳西斜、白浪如花、雁阵整齐的江楼晚眺景象”)(3分)景物鲜奇(清新和谐),色彩绚丽,画面壮阔,极有层次感。 (3分)9此诗的感情既寄寓在景物描写中,又涵泳在尾联之点题中,试分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5分)答:_答案:感叹景色壮美,蕴含着难捺的欣喜, (2分)也惋惜友人不在身旁的寂寞,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一种思念之情。 (3分)(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每句1分)(1)诗经·氓中表现女主人公每天都早起晚睡,辛勤劳作的两句是“_,_。”(2)范仲淹岳阳楼记中“_,_”两句写月光与水波一起荡漾,闪烁着金光,月亮的倒影沉浸在水底,宛如一块美玉。(3)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宁愿冻死以换取天下劳苦大众的温暖的名句是:_,_!答案:(1)夙兴夜寐靡有朝矣(2)浮光跃金静影沉璧(3)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城乡有别毕淑敏最近几个月来,吃过的味道最美的一餐饭,是在乡间的小山村。正午时,背靠着池塘,秫秸搭成的简易凉棚下,老农端上自家种的玉米和土豆,还有刚刚从池塘里打捞起的半尺长的鱼,在炭火上烤熟。那鱼被从中间剖开,平铺在黯淡的火焰上,一条似乎变成了两条。浑身披挂盐霜,硬而微黄,好似生了薄锈的盔甲。吃到嘴里,鱼刺和鱼肉都是脆嘣嘣的,有滋有味。我问老农,用了什么调料呢?他嘬着旱烟嘴,含混地回答,盐。盐是不消说的,看得见,而且,无所不在的咸。我说,还有呢?没有了。老农吐出一口烟雾,清晰地答。我不相信地反问:没有花椒大料?没有豆豉辣椒?没有蚝油香叶?没有老农打断我,你说的那些,都没有光是盐。我说,今天才知道,盐是这样好吃啊。老农就笑了,说,你这个人啊,整差了。好吃的是我们给自己预备的这些个物产。乾隆年间老辈子怎么着种,咱现在还是怎么着种。 我反驳道,乾隆年间老辈子好像没有这种甜糯玉米。老农笑笑说,你这个人还好较真。种子是没这会儿的好,我说的是种法。我们给自己吃的东西,用的是土法,没有化肥,没有农药,更没有激素。说到这里,他满是沧桑的脸上露出一点点不好揣度的浅笑,说,有件事,我一直整不明白,总想找个不见怪不爱生气的城里人打听打听。我说,您打听吧,我不见怪也不生气。 老农清了清嗓子,以表明他将要询问的事是多么不同寻常。在咽下了几大口唾沫之后,他说,我们在庄稼和菜叶上,用了那么多化肥和农药,眼看着活蹦乱跳的虫子眨眼间就扑拉拉死了一地,可你们城里人一年到头吃的就是这种粮食和蔬菜,怎么到如今还没有被药死呢?他原本就有地方口音,因为踌躇加之不好意思,让方言味变得更加浓厚。“药死”这个词,在他的发音里,说成“约死”。我听懂了他的话,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是好。第一个反应是为自己吞下那么多的农药和化肥加激素却“约而不死”,依然活蹦乱跳地大吃东西而深感惭愧。我说,抱歉啊,我也不知道自己至今为什么还没有被“约死”在一旁偷听我们对话的一个小伙子,挺身而出解了我的围。他说,早年间,有一个广告,唱的是“我们是害虫,我们是害虫”记得吗?人就像害虫。打了农药,有些人生了癌症等恶病死了,有的就产生了抗药性,不死。你们这些不死的人,就像活下来的害虫,有了抗体,反倒更坚强了。周围的人偷听到我们的话,七嘴八舌道,是啊是这样。你看蟑螂,你看老鼠,不是一直被各种药饵毒杀吗?绝了吗?没有!越杀越多。城里人也跟它们似的,毒不死的。我拿捏不准自己作为城里人的一员,在农药和化肥的围攻浸淫中,至今活着,是该自豪还是该悲哀呢?我们从来不吃给城里人准备的东西。我们把给自己吃的东西和卖给城里人的东西,分成两个地块种,绝不掺和。今天给你们吃的,就是平日留给俺们自己吃的东西。老农非常热情地说。我望着他写满沧桑的脸,心中满是惘然。泾渭分明地把种粮的人和吃粮的人齐刷刷分开,给自己留下清洁的食品,然后用慢性毒药去“约”他人,这是生存的智慧还是蓄意的谋杀?我不敢生出责备老农的意思,倘若自己是农人,很可能也出此下策。面对现今中国的普遍现象,我只有无奈,只得寄希望能变成杀不死的青虫。前两天看报纸,上面说中国的城镇人口已经达到了全国人口的62%以上。可否这样说:如今大部分中国人吃的食品,其实是那少部分人不喜欢吃,不屑于吃,也不敢吃的。想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古训。那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也曾是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信条。现今在“吃”这个天大的问题上,怎么美德尽失?离开小山村的时候,老农很开心地告诉我,他的一双孙儿女,都考上了大学,以后也要成为城里人了。(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文章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叙写了“我”在乡下吃饭、与老农亲切交谈的经历和“我”的感受,故事情节虽然简单,但其反映的问题重大,引人深思。B老农在烤鱼时只放了盐,没放其他任何调料,而“我”却吃得有滋有味,觉得是味道最美的食品,这说明盐其实是最好的调料,只要有了盐,其他调料是可有可无的。C老农向我询问之前先是“清了清嗓子”,然后“咽下了几大口唾沫”,这些细节描写一方面说明问题在他看来确实重要,一方面表明老农城府很深,问还是不问,颇为犹豫。D对于老农的询问,“我”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是旁边一个偷听的小伙子主动出来给“我”解了围,“我”对他的回答感到非常满意。E对于老农坦言的“城乡有别”,“我”“心中满是惘然”,说明“我”意识到了生活中一些美好东西的丧失;而“我不敢生出责备老农的意思”则表明“我”对“城乡有别”现象的理解。解析:B项,“说明盐其实是最好的调料可有可无的”错误。C项,“表明老农城府很深颇为犹豫”错误。D项,“我对他的回答感到非常满意”错误。答案:AE(2)文章最后一段写道:“老农很开心地告诉我,他的一双孙儿女,都考上了大学,以后也要成为城里人了”。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答:_答案:表明老农从心底里还是羡慕城里人,尽管城里人每天吃着受污染的不安全食品;这样写使小说题目“城乡有别”具有双重的含义,特别耐人寻味;这样写使作品具有明显的反讽意味,深化了小说主题。(每点2分)(3)作品中的“老农”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答:_答案:热情好客,真心待人:对“我”这陌生的客人很热情,拿出平时留给他们自己吃的东西招待“我”。性子率直,实话实说:毫不隐讳地对客人说出吃的东西“城乡有别”的真相。有点心计,狭隘自私:说话时“脸上露出一点点不好揣度的浅笑”,询问前又是清嗓子,又是咽唾沫;自己吃的东西用土法,没污染,卖给城里人吃的东西则用另一种种法。(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4)文章后面几个段落是议论成分,有人认为,作为小说,这样写是多余的,不合适。你认为这样写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8分)答:_答案:观点一:这样写是合适的。这几段是“我”听了老农坦言后的所思所想,是小说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内容画龙点睛,揭示并深化了小说的主题,能够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思考;这些议论给读者指明了理解作品主题的方向,具有启发性;这几段丰富了作品的内容,使小说显得充实、厚重。观点二:这样写是不合适的。小说是叙事性文学体裁,讲究用形象和事实说话,不能通过作品中的人物把主题直接说出;这样写使小说主题表现得非常直白,没有了余味,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有蛇足之嫌;删去这些议论性内容,小说的内容、结构依然完整,并且能给读者留下回味和思考的空间;这样写可能会对读者产生误导,认为小说可以大段地进行议论,小说主旨可以直接说出。(不论持什么观点,言之成理即可)第卷(表达题80分)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古有刘敬亭,今有袁阔成”,袁阔成先生将三国讲活了,他那_的讲解将人们带进了那个波澜壮阔的历史时代,也带进了他细腻丰富的内心世界。演员必须自己内心冷静,才能表现所扮角色的热烈情感,他先得学会不“动于衷”,才能_,才能把角色的喜怒哀乐生动地“形之于外”。许昌春秋楼关圣殿正中为高13米、号称亚洲最大的室内关羽神像,关公手捋长髯,微合二目,夜读春秋,宝相庄严,_。A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 绘声绘色B绘声绘色 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C栩栩如生 惟妙惟肖 绘声绘色D绘声绘色 栩栩如生 惟妙惟肖解析:“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强调描述对象不是有生命的,多用于雕塑、画像之类。答案:B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越来越多的基层干部认识到,关注民生是干部称职的一个重要标准;否则,不关注民生,就很难说是一个称职干部。B位于贵州省平塘县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主体圈梁合龙,这标志着世界上最大的天文望远镜进入全面的设备安装。C步入景区,游客们在世外桃源般的乡村田园,领略到完全不同的江南文化和特色民居建筑。D习近平希望新疆广大宗教界人士通过科学解经引导广大信教群众正确理解宗教教义,让大家都能安安心心发展经济、改善生活。解析:A项中“否则”和“不关注民生”语意重复,删去一个即可;B项中成分残缺,“安装”后添加“阶段”;C项中“江南文化”和“特色民居建筑”是包容关系;“领略民居建筑”不能搭配。答案:D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不能采取历史虚无主义态度,数典忘祖;_。_,_,_,_,_,则能看到事实的真相。季羡林先生的见解,很值得重视。就必须继承、弘扬自己的传统文化如果看问题能上下五千年,纵横几万里中国要想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季羡林先生认为,西方轻视东方文化,是偏见也不能照搬照抄,拜倒在古人脚下东方人特别是中国人,轻视东方文化,则是短见ABC D解析:与前面联系紧密,都是错误态度。是正确态度。是季羡林先生的见解。与后文联系紧密。答案:C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5分)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_,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多读而不求甚解,譬如漫游“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_。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如暴发户炫耀家产,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_。答案:(示例)少读如果彻底徒惹得眼花缭乱,空手而归在做人方面是低级趣味16仔细观察这幅漫画,回答下面的题目。(6分)(1)用简要的语言说说这幅漫画揭示了什么现象?(4分)答:_答案:长辈溺爱子孙,爱护不讲究方法;晚辈依赖性强,缺乏自立能力,且不懂得长辈的爱。(2)给这幅漫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2分)答:_答案:如此祖孙/爱的“回报”/祖国的“未来”/我们的下一代五、写作(60分)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著名作家麦家说人生必须配备几副眼镜:一是望远镜,看远;二是显微镜,看细;三是放大镜,看透;四是太阳镜,看淡;五是哈哈镜,笑看人生。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作指导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中展示了著名作家麦家对人生的解读,指出面对人生际遇应持的态度:看远,看细,看透,看淡与笑看人生等等。面对人生,有时候,我们要用望远镜,看远方,看到前路的希望;有时候,我们要用显微镜,用苛刻的眼光去发现自身的不足,正确认识自己;有时候,我们要用放大镜,把人生世事都看清楚透彻了,会觉得人生没有过不了的坎;有时候,我们要用太阳镜,对功名利禄,保持一种淡然心态;有时候,我们要用哈哈镜,面对厄运困苦,一笑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