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测试题(含答案)(9页).doc

    • 资源ID:36782684       资源大小:166.50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测试题(含答案)(9页).doc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测试题(含答案)-第 9 页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试卷     一、语言基础知识(18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赂秦(lù)  暴霜雪(bào)  洎(jì)  尚飨(xin)B仇雠(chóu)  沾襟(zhn)  子嗣(sì)  怙恶不悛(hù)C万乘(chén)  筼筜(yún  dn)  蜩蝮(tiáo)  反间计(jiàn)D桎梏(kù)  主谳者(yàn)  日晷(u)  缣素(jin)2下列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痼疾  告罄  颠覆  以衲报裘      B坟茔  誊写  沉溺  兔起鹘落C逸豫  凯旋  锦囊  革灭歹尽      D贿赂  弥繁  俳优  报薪救火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暴秦之欲无厌    厌:满足       B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速:招致C而临事忽焉丧之  丧:死亡        D而读书者与之               与:许可4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B敛不凭其棺 C虽万乘之公相 D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5比较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汝殁以六月二日          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A与相同,与不同          B与相同,与也相同C与不同,与也不同        D与不同,与相同6下列对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苏洵字明允,眉山人,南宋时期散文家。他和儿子苏轼、苏辙被后人合称“三苏”,并列“唐宋八大家”中。B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是苏轼回忆悼念亲友的文章,记叙了他和文与可的深厚情谊。C祭十二郎文作者韩愈,唐朝散文家,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死后谥“文”,称韩文公。D张岱,字宗子,号陶庵,山阴人,自称蜀人。他的文章多寄托着故国之思。陶庵梦忆是张岱在明亡之后写的一部书。二、阅读课内文言文选段,完成711题(15分)。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国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7对下面句中的“颠覆”和“固”二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灭亡   肯定     B倾覆   本来      C倾覆   肯定      D灭亡   本来8下面句中“而”字与例句“战胜而得者”的“而”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B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9下列句子中,最能说明“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的原因的一项是(         )A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B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C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D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怜人也哉!10下列加点词词类活用现象与“忧劳可以兴国”相同的一组是(         )A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B事不目见耳闻 C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D后人哀之而不鉴之11与“智勇多困于所溺”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古之人不余欺也  B石之铿然有声者  C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D赵尝五战于秦三、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219题(共34分)。  六国论(节选)  苏  辙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死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李  桢: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国也。当是时,东诸侯之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  咎:过失            B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  摈:摈弃C未可专以罪秦国也      罪秦:有罪的秦国    D兵连祸结,曾无虚岁    曾:竟然1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同现代汉语的意思基本相同的一组是(         )(3分)以攻山西千里之秦       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     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   而四国休息于内A    B    C    D14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A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B彼秦者将何为哉?/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C未可专以罪秦国也/不赂者以赂者丧D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子孙视之不甚惜15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3分)A苏辙认为“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的条件是“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B李桢认为六国在“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等方面与秦国是没有什么区别的。C苏辙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在于不知佐韩、魏以摈秦,“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D李桢认为六国灭亡是由于未占据有利地势,又未得天助,否则,其中的任何一个也可以像秦国一样一统天下。16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分)                                                                        (2分)                                                                        (4分)文同,字与可,蜀人,与苏子瞻为中表兄弟,相厚。为人靖深,超然不撄世故。善画墨竹,作诗骚亦过人。熙宁初,时论既不一,士大夫好恶纷然,同在馆阁,未尝有所向背。时子瞻数上书论天下事,退而与宾客言,亦多以时事为讥诮,同极以为不然,每苦口力戒之,子瞻不能听也。出为杭州通判,同送行诗有“北客若来休问事,西湖虽好莫吟诗”之句。及黄州之谪,正坐杭州诗语,人以为知言。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A为人靖深,超然不撄世故  撄:纠缠         B时子瞻数上书论天下事  数:多次C同极以为不然            然:这样         D每苦口力戒之          每:经常18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19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文与可和苏轼不同的处世态度,试分别加以概括。文与可:                                                                           苏  轼:                                                                            四、诗歌鉴赏(17分)     旅夜书怀(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20对杜诗的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A前两联对仗工整,由远及近,由下及上,描绘了一幅旅夜孤舟夜泊江上广阔的月夜画面。B此诗写了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景的雄浑阔大衬出了诗人的孤苦怜仃。C后两联含蓄地写出诗人的不幸与当时的处境,吐露出诗人不得志的牢骚与失意悲凉之情。D尾联,诗人用设问的方式引出自己的处境:像天地间的一只沙鸥,四处漂泊。21请你说说杜诗首联和颔联在写景角度上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所写景物具体分析。(4分)22“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这两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无垠的星空,平旷的原野,浩渺的月光,奔流的江水,看上去雄浑阔大,让人心旷神怡,有人认为这两句诗是“开襟阔远”,甚至有人认为是写出了作者“喜”的感情。你是否赞成这样的观点,谈谈你的理解。(4分)23“诗言志”,请你结合诗中的名句谈谈杜诗和李诗在抒发感情上有何不同之处?(6分)五、语言综合运用(10分)24把下列句子连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6分)总觉得这里面有一种莫名其妙的荒诞感     又倒映在昆明湖如镜的水面上站在昆明湖边,我看着天,看着云,看着这一幅园林美景皇家园林在这秋阳照耀下显得既庄严灿烂又典雅秀丽天高日朗,缕缕白云飘在蓝天             真是一幅“云淡风清两无心”的悠闲画图25下面这首小诗借“梅”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请仿照下列句式选择另一事物表达你对另一话题的思考。(4分)例:梅:一片玉瓣,是一滴生命;剥落了生命,你召来了燕语和莺啼。六、名句默写(6分)26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                       。27歌台暖响,                       ;舞殿冷袖,                       。28                      ,                      ,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29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答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模块第五单元试卷答案一、语言基础知识(每题3分,18分)。1B( A暴pù  C乘shén  D梏ù )   2是C(歹殆)   3C(丧:亡失)4C(A“当”通“倘”B“敛”通“殓”D“少”通“稍”) 5C(在用来被成为)6下列对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朝代为北宋)二、阅读课内文言文选段,完成711题(每题3分,15分)。7D   8A(例句:表顺承)A(顺承)B(助词,无义)C(递进)D(修饰)  9B10A(A 使动 B名词做状语 C形容词做动词  D为动用法)11C(A宾语前置  B定语后置  C被动句  D状语后置)三、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219题(共34分)。 12D(A咎:归咎,怪罪  B摈:抵挡   C罪秦:归罪于秦国)(3分) 13D(崤山以西  挺身而出   休养生息) (3分)14A(A都表转折 B做/成为 C拿、用/因为 D用于主谓间,取消独立性/代词,它)(3分)15A(条件和结果颠倒了)(3分)16由韩、魏两国对付秦国,而齐、楚、燕、赵四国在境内休养生息。(3分)那秦国将有什么作为呢?(2分)正因为他们最终不能做成秦国所做的事情,所以到最后自己的力量逐步削弱而走向灭亡(4分)文同,字与可,蜀人,与苏子瞻为中表兄弟,相厚。为人靖深,超然不撄世故。善画墨竹,作诗骚亦过人。熙宁初,时论既不一,士大夫好恶纷然,同在馆阁,未尝有所向背。时子瞻数上书论天下事,退而与宾客言,亦多以时事为讥诮,同极以为不然,每苦口力戒之,子瞻不能听也。出为杭州通判,同送行诗有“北客若来休问事,西湖虽好莫吟诗”之句。及黄州之谪,正坐杭州诗语,人以为知言。17C(正确)(3分)18(每句3分,共6分)当时的政论已经很不统一,士大夫们的倾向也各不相同,文同在馆舍中,从未表达出自己赞同或否定的意见。(苏轼)退朝回来与宾客们谈论,也经常把时政当作话题来谈论讽刺,文同认为(他这样做)是不对的。19(每句2分,共4分)文与可:明哲保身,远离时事纷扰,不与之纠缠。苏  轼:关心时政,积极参与,勇于表达自己的政见。四、诗歌鉴赏(17分) 20A(由近及远)21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这一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象江岸细草一样渺小,象江中孤舟一般寂寞。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22例:岸上平野茫茫,群星遥挂如垂;舟前江涛滚滚月影流动如涌。这两句气魄雄大,境界宏阔,是历来传诵的名句。大笔勾勒,写得真切细腻,创造出一种阔大雄浑但又寂寞空旷的境界,从而再反衬诗人的孤独,景中见情,景与情融。23杜诗:此诗写于作者漂泊途中。通过旅夜所见星变、月涌的壮阔景象的描写,抒发了作者自己身世不遇、漂泊无定的感情,孤独凄凉的苦闷心情。杜甫以高高的船为来比喻自己的孤独,并以那星空、明月、和江流的宽广及磅礴的气势来反衬人类之渺小,而那视野的辽阔却抒发出自己内心的感叹。全诗充满着一种孤寂又凄凉的情绪,让人感受到一种说不出来的哀伤,情景交融,动人心魄。李诗:公元725年,二十五岁的李白登上一条船,离开自己的家乡四川,开始了他仗剑远游的豪迈生涯。这首诗即是他出蜀远游时所写。透过诗人对大自然景象的细致观察和欣赏,就能体会到青年诗人刚刚走向社会的那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及其兴致勃勃的无穷活力。五、语言综合运用(10分)2425蚌:一颗沙砾,是一种苦痛;历经了苦痛,你孕育了圆润与晶莹。路:一道辙印,是一段历史;尘封了历史,你迷蒙着今日和未来。船:一片归帆,是一缕乡情;倾注着乡情,你满载着沧桑和希望。叶:一片嫩绿,是一份自然;呼吸着自然,你孕育出果实与丰收。菊:一缕清香,是一份成熟;酝酿了成熟,你展示着高洁和恬淡。六、默写(6分)(略)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测试题(含答案)(9页).doc)为本站会员(1595****071)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