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藤野先生导学案教师版(含答案)(42页).doc
-人教版八年级下藤野先生导学案教师版(含答案)-第 42 页八年级下语文导学案1藤野先生 鲁 迅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2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理解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 3了解本文运用两条线索组织材料的方法。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难点: (1)全文线索为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明线,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暗线。 (2)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 (3)结尾部分的作用。教学方法:和谐教学法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自主预习1、导入新课:2、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鲁迅(18811936)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自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 开始用鲁迅作笔名。著名作品集有野草朝花夕拾呐喊彷徨华盖集坟等。 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藤野先生(1874-1945)名叫藤野严九郎,1901至1916年在仙台医专任教。是鲁迅在仙台学医时(1904-1906)的先生。 本文写于1926年10月26日。回忆了19021906年留学日本的片段。 我们先前学过鲁迅先生的作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3、检查预习情况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绯红 油光可鉴 发髻 驿站 舜 芋梗 解剖 挟着 畸形 不逊 匿名 诘责 杳无音信 教诲 瞥见 抑扬顿挫 深恶痛疾(2)解释词语。; 宛如 绯红 油光可鉴 驿站 掌故 不逊 诘责 杳无消息 瞥见 顿 挫 物以稀贵 流 言 美其名曰 畸 形: 杳合作交流4、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粗读课文,给文章分段 藤野先生选自 ,体裁是 。按时间和地点转移,本文分为以下三部分:1.在 东京 ,表达对 清国留学生 的厌恶;2.在 仙台 ,回忆与 藤野先生 的交往;3.在北京 ,表达对藤野先生的 感激 和 怀念 。 分析文章课文结构(重点)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结尾部分的内容及作用。 (2)了解本文运用两条线索组织材料的方法。 ( 3)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感情 教学过程 1、默读第二部分第二层,画出描写藤野先生外貌的句子,说说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最初印象。 蚊子多,“居然”睡得安稳;吃的是“难以下咽的芋梗汤”。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求学,表现作者立志苦学,学成作实现医学救国的理想。 讨论并归纳:外貌描写:“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外貌特点是其貌不扬,有点学究气。接着又借留级生之口介绍藤野先生“穿衣服太模胡”“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这些说明藤野先生穿衣“不修边幅”“生活俭朴”的特点。2、提问:这一层写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几件事?这些事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高尚品质? (1)添改讲义 对教学认真负责 (2)纠正解剖图 对学生严格要求 (3)关心解剖实习 对学生热情诚恳 ( 4)了解女人裹脚 对学术严谨求实 总结: 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正直无私、治学严谨小结:文章通过以上四件事的描写,全面地表现了藤野先生正直无私、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3、提问:以藤野先生的形象为例,说说人物的主要特征。 (1)抓住富有特征的外貌,写出主要印象不修边幅,生活俭朴。 (2)抓住言谈举止,写出人物性格语速缓慢,显得沉稳。 (3)通过叙事,表现思想品质4、提问:作者写了几种具体行动来怀念藤野先生?(1)装订收藏讲义。(2)悬挂先生照片。 (3)多写文章,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的勇气和力量。5、作者为什么要离开东京来到仙台?为什么又告别仙台?想一想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在东京 所见所闻 -清国留学生的丑态,不学无术 所 感-厌恶之极,不屑与之为伍在仙台 去仙台 日暮里 -触发忧国之情 水户 -反清志士客死之地 在仙台:对于“优待”非同寻常的理解匿名信事件:个人与祖国的尊严受到侵犯看电影事件:思想受极大震动,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6、其他事件与藤野先生有什么关系? (1)、“清国留学生”的生活情况- 所作所为使我失望,促使我离开,为后文与藤野先生的相见埋下伏笔。 (2)、我在仙台的生活情况-为后文藤野先生更加感人的教诲与关怀作陪衬。. (3)、为什么写只记得两个地名? -日暮里: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水户: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朱舜水是明末思想家,明亡后曾进行反清复明活动,事败后长住日本讲学。他是浙江余姚人,离绍兴很近,可谓鲁迅先生的“同乡”,鲁迅很敬重他。 目的:抒发自己的爱国主义感情。 (4)、匿名信事件与看电影事件 匿名信事件-由藤野先生订正讲义而来。用部分日本青年的狭隘来反衬藤野先生的正直无私和心胸广阔。 看电影事件-是我与藤野先生分别的原因。 小结:匿名信事件与看电影事件既表现了日本“爱国青年” 妄自尊大 、盲目忠君 的思想和对“中国人”的 鄙视 ,又表现了鲁迅先生强烈的 爱国主义 精神。 匿名信事件:弱国国民受人歧视; 看电影事件:中国国民的不觉悟7、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回忆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的往事,表现了藤野先生对中国人的热情友好(明线),抒发自己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暗线)。8教师总结:本文看似散乱,但实际上都是围绕着歌颂与怀念藤野先生这一中心来选择和组织材料。9、自我总结:两条线索(1)明线:叙事线索。作者与藤野先生相识、相知、相别的过程,表现作者对藤野先生的崇敬和怀念。 (2)暗线:感情线索。主要表达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两种真挚的感情(1)爱国主义思想感情(2)对老师的怀念之情四个典型事例(1)添改讲义 对教学认真负责 (2)纠正解剖图 对学生严格要求 (3)关心解剖实习 对学生热情诚恳 ( 4)了解女人裹脚 对学术严谨求实一次思想的转变:弃医从文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课文语言探究。教学过程:研读精彩语段,体味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体验反思,理解课文主旨。精读品析1.精读12段,思考:(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与后文哪几句话相呼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与“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呼应。以极其厌恶的情绪和辛辣讽刺的笔触,描写了清国留学生恶浊庸俗的生活。流露出作者矛盾、失望、痛苦、厌恶的复杂情绪.反衬一个爱国志士忧国忧民的悲愤。(2) “实在标致极了”改为“实在丑极了”可以吗?(油光可鉴、富士山)句中“标致”是反语,用以讽刺。“实在”表示“的确”的意思,用“实在”加强“标致”,增强反语的讽刺力量,更强烈表达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鄙视和反感。而改动后语意直露,缺乏了讽刺意味。2.精读第5语段,思考:(1)初到仙台的“我”受到优待,究其原因是“物以稀为贵”,句中的“大概”可以用“因为”替代吗?“大概”表示猜测,与句末语气的“罢”合用,更加强了不肯定语气。作者用诙谐的口气猜测他在仙台受“优待”的原因,有自谦、 自喜、感激之情.但推断为“物以稀为贵”,包含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同时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因为”表达不出这层意味。(2)“居然睡安稳了”句中“居然”是什么意思?对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作用?“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想不到。前面说这个客店居住条件不好,不易安睡,但出乎意料的睡安稳了,表露作者对生活环境的恶劣不以为意。“居然”一词加强了句子的幽默感。3.精读第24-31段,思考:(1)怎样理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这句话不是直接、正面表述作者的愤慨,而是以其实中国的日本人的心理来写,这种出于偏见而武断作结论,侮辱人格的做法引起作者极大的愤慨,这种愤慨不仅是因个人的人格遭受侮辱,更因民族衰弱在列强面前遭到歧视而产生的悲哀。话中表达了作者极强的民族自尊心和忧盼祖国强盛的愿望。(2)“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句中的“何尝”是什么意思?“何尝”与“不”连用,以反诘的语气加强肯定,说明他们无一例外的幸灾乐祸,麻木不仁。强烈表达了作者对人们精神麻木的极其沉痛的情感。“酒醉似的喝彩”原指日本学生看到中国人被枪毙时兴高采烈的表现。句中的“他们”指麻木的中国人。(3)匿名信和看电影事件促成作者弃医从文的转变,对这两件事的叙述侧重点有什么不同?匿名信事件中作者有意揭示日本“爱国青年”的荒谬逻辑,表现在遭受屈辱后极力辛酸和愤懑的感情。看电影事件反映作者难以抑制的激愤。第一件事侧重写弱国国民受人歧视,从而激发作者立志使自己祖国富强的志向,第二件事写中国国民的不觉悟-这是造成民族衰弱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两件事促使作者弃医从文。4.精读第38段,思考:“良心发现”指作者热爱祖国、勇于斗争的思想受到触动。“增加勇气”指 作者长期遭受反动势力的迫害,一想到藤野先生对自己乃至中国的希望,便增加了勇气。“正人君子”指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反动政府的御用文人。(1)这句话有什么意思?这样一来的结尾有何作用?这句话的意思是作者决心以笔做刀枪,与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中国的光明继续奋斗。这一结尾把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之情与爱国主义精神统一起来,把对往事的回忆与现实政治斗争结合起来,从而深化了主题,使文章更具现实意义。5、课文主旨的理解,下面的说法,你更倾向于哪一种?(1)标题是“藤野先生”,课文主要赞扬藤野先生的高贵品格.(2)课文大半内容写作者的经历和思想,主要表现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3)课文写作者人生道路上的一段往事,因此既写了藤野先生,又写了自己的思想历程。 正确答案应选(1)6提问:请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 本文回忆了作者与藤野先生相识到离别的往事,歌颂了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也展示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历程,从中洋溢了作者深沉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当堂反馈1.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C(迭叠) )A.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B.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C.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迭大大小小的书。 D.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2.结合上下文语境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1)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 极了。油光可鉴:指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用来讽刺清国留学生的奇特打扮。标致:漂亮。此为反语,用来讽刺。(2)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正人君子:反语,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 深恶痛疾:厌恶,痛恨至极。3.本文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_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_,暗线是_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_。本文围绕_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_这一中心组织材料,按_时间先后_顺序组织材料。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 )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 : )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5.在上文的“( )”里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6.“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这是_(谁)的看法,你能用一个例子批驳这种错误看法吗?某些日本人 例略7.“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的原因是什么?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8.作者先离开东京,又离开仙台,两次选择的目的是什么?他的人生选择对你有何启示?一心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启示略9.概括文段大意。看电影事件促使鲁迅先生弃医从文 2我的母亲胡 适教学目的: 1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2了解胡适及其母亲身上代表的文化意义。重点难点: 1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2理解文章中关键语句的含义。教学方法:和谐教学法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自主预习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1、导入新课:2、展示学习目标(1)解决字词(2)了解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3)理清文章结构,划分层次,概括内容。(4)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二、检查预习情况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A.质问( )广漠( ) B.野蛮( )绰号( )C.掷钱( )摹画( ) D.抽屉( )嬉戏( )2.下列句子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A.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绉绉的。B.我听了羞愧得面红耳热,觉得大失了“先生”的身分。C.她有时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污辱。D.如果我能宽怒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1)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 )(2)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4、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合作交流1、阅读课文用一句话总结全文的内容。此文是作者中年时对自己人生历程的回顾,回忆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 2、理清文章结构探究质疑1、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 (1)课文写母亲的几件事一、如何对“我”进行管教;(5-7)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1、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早学;(5) 2、从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6)3、 我说了轻薄的话,她重重责罚我;(7)4、她用舌头乱舔我的眼病。(7)二、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8-11)不露怒色、气量大、性子好容忍仁慈、温和 5、对待除夕夜被债主追债的败家子大哥: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8) 6、对待她们妯娌之间的矛盾:受了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9-11)三、是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12) 有刚气,不受人格侮辱 7、对说了不负责任的话的五叔:要五叔当面认错赔罪才罢休。(12)(2)勾画出文中揭示母亲品性的语句第4段: “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第6段: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第7段: “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第8段: “我母亲从不骂他一句。并且因为是新年,她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第10段: “我母亲的气量大,性子好,又因为做了后母后婆,她更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第12段: “我母亲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但她有时候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第13段: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者得感谢我的慈母。 (侧面)2、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母亲是一个慈祥、教子严而有方,气量大、性情好,待人仁慈、和善、容忍,对大事又不失刚气的人;她是我的恩师、慈母、严父。3、作者对母亲怀有怎样的感情?怀念、感激、敬爱之情4、母亲给“我”的极大影响有哪些?学得了好脾气,学得了待人接物的和气,能宽恕人,体谅人。在学习上勤奋、守时和做人上能反省“吾身”。其中主要是如何做人方面,母亲让作者养成了宽容、善待、体谅的品性。 精读品析朗读下面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加点词语的含义。(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用“不能不”双重否定,表达了作者对“打了一点底子”的肯定,但“不能不”这一能愿动词的双重否定表达一种主观上的肯定,因而有主观认为之意,这样既表明了态度,又不显得断然和绝对。“一点儿”则是作者实事求是、自谦的体现。(2)在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说自己“混”了二十多年,表现了作者谦逊的态度。尽管作者当时已是文化名人,而且这一“混”字与下句“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有暗接之妙。“我”在人海里“混”,应该有人来管束“我”,但却没有,表达了作者远离母亲之后对母亲的怀想;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我”还能在人海里“混”了二十多年,说明了母亲给“我”的教益是多么大。(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事实上,作者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的性格品德是有口皆碑的,但是在说到这些美德时,前面都加了“如果”这一表假设的词语,意在表明只是一种假设,而不是自己已经具备了这些美德,表现了作者不溢美、不自夸的品格,同时也非常符合自传的语体特点。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本文通过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回顾,写了自己童年到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的几件事情,表现母亲无比真挚的爱子之情和优秀的品行,表达对母亲的怀念和敬爱.当堂反馈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条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4.找出文中母亲是严师的例子,是慈母的例子,并各用一句话概括。5.文中画线句体现了母亲的什么心理?行罚时“不许我哭出声来”,为什么?6.“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在文中结构上有何作用?7.概括上文的中心意思。(用原句回答)8.评论作者母亲教子的方式。3、我的第一本书 牛 汉4列夫托尔斯泰 茨威格教学目的:1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3学习文中细致的肖像描写。4体会文章涉及深广的人文背景。重点难点:1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2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教学方法:和谐教学法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用具:小黑板、录音机教学过程:自主预习一、导入新课二、检查预习情况1、给下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酷( ) 掺( ) 脊( ) 枉( ) _黑 脸á_一_ _陷 崎_ 粗_ ì_留禁ù_2、下列四个选项中,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胡髭(ì) 尴()尬(à) 粗劣(üè) 两颊(á)B.侏()儒 粗糙(à) 甲胄(è) 纠缠()C.广袤(à)无垠() 掩饰(ì) 鬈(á)发D.敦实()颔首(à) 乡绅() 长髯(á)3、请用“_”标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不是每个词语都有错哦!请细心!)粗制烂造 郁郁寡欢 蒙眛阴沉 正襟威坐诚皇诚恐颔首低眉 无可制疑暗然失色改正:_五、做个小翻译!(请解释下列词语!看你的了!)1.禁锢:_2.器宇:_3.鹤立鸡群:_ _4_颔首低眉:_ 5. 幽默:_6.凄惨:_7. 奥秘_ 8. 翻来覆去_ 9.知书识礼_ 10. 酷似_2、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牛 汉-茨威格-合作交流阅读我的第一本书,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导学提纲”中的问题,然后回答。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3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4“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探究质疑1品味语言: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 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2、课堂小结: 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 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 和 以及生命乐趣。精读品析阅读列夫托尔斯泰,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导学提纲”中的问题,然后回答。导学提纲: 作者通过描写托尔斯泰的外表,怎样揭示他的内心世界?(一)找出文中对托尔斯泰外貌描写的句子,体会其作用。(二)重点理解文中描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句子。拓展延伸阅读下文,回答712题。还应当回过头来说说我的第一本书,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我们那里管“上学”叫“上书房”。每天上书房,我家的两条狗(一大一小)跟着我。课本上的第一个字就是“狗”,我有意把狗带上。两条狗像小学生一般规规矩矩地在教室的窗户外面等我。我早已把狗调教好了,我说“大狗叫”,大狗就汪汪叫几声,我说“小狗叫”,小狗也立即叫几声。“弄不成”在教室里朗读课文时,我的狗却不叫,它们听不惯“弄不成”的声调,拖得很长,而且沙哑。我提醒我的狗,轻轻喊一声“大狗”,它就在窗外叫了起来。我们是四个年级十几个学生在同一教室上课,引得哄堂大笑。课没法上了。下课后,“弄不成”把我叫去,狠狠地训斥了一顿,说:“看在你那知书识礼的父亲的面子上,我今天不打你手板了。”他罚我立在院当中背书,我大声地从头到尾地背了出来。两只狗蹲在我的身边,陪我背书,汪汪地叫着。后来老师“弄不成”还夸我的狗聪明,说比二黄毛会念书。抗日战争期间,二黄毛打仗不怕死,负了几回伤。他其实并不真傻,只是心眼有点死,前几年去世了。他的一生受到乡里几代人的尊敬。听说乔元贞现在还活着,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7.通观全文,“还”在文中起什么作用?8.概括第二段的段意。9.试评价画线句。10.你认为第二段中“我”的做法对不对?老师的做法对不对?11.概括第三段的段意。12.乔元贞的命运能给我们怎样的人生启示?5再塑生命(含单元小结) 海伦凯勒教学目的1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全文结构。2品味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重点难点1理清结构,全面把握文章内容。2文章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教学方法:和谐教学法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用具:小黑板、录音机教学过程自主预习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后,对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在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革命斗争中致残以后,又能写出鼓舞了数代人的名著而感慨不已。你们是否知道大洋彼岸的美国有一位世界著名盲人女作家、教育家?她就是海伦凯勒。 二、检查预习情况。1.给下列字注音。2、解释下列词语。3、搜集有关海伦凯勒的事迹。合作交流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导学提纲”中的问题,然后回答。导学提纲:1海伦凯勒在什么时间,怎样认识了安妮莎莉文老师?这位老师对她有什么 影响? 2莎莉文老师是怎样教育“我”认识具体事物的?探究质疑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导学提纲”中的问题,然后回答。导学提纲:1莎莉文老师又是如何让“我”认识、了解大自然的?2莎莉文老师又是怎样逐步引导“我”认识“爱”的?3.我觉得莎莉文老师是一个 的人;海伦凯勒是一个 的人。单元反馈1一、基础知识1给加粗的字注音,按拼音填汉字。喑哑( ) 戛然( ) 秀颀( ) 断壁残垣( )x闹( ) 拮j( ) 疏jùn( ) 言简意gi(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报载孙中山的孙女孙穗芳女士近年多次_北京大学,为推动孙中山研究作出了贡献。(2)北京市政府对城市建设布局作出了_,在2008年前将每年增加800万平方米的绿地。(3)邓亚萍现在留给大家的印象,_日渐成熟的仪表风度,_依然保留的拼搏精神。A莅临 计划 不仅是 而且是 B莅临规划 不是 而是C亲临 规划 不仅是 而且是 D亲临计划 不是 而是3下面按词语的感情色彩归类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正 依恋 勤奋 聪颖 B纠纷谄媚 傲慢 阴谋C机智 结果 顽固 淳朴 D陌生发动 文章 事物4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滥挖天山雪莲现象日益猖獗的原因之一是,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泛,而管理部门人手不足,因此执法时往往捉襟见肘。B今年头场雪后城市主干道上都没有发生车辆拥堵现象,在这种秩序井然的背后,包含着交通部门未雨绸缪的辛劳。C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如果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部分男性难免会感到自惭形秽,甚至无端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折磨。D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单元反馈2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最初是骨学。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后面有几个人笑起来了。他接着便讲述解剖学在日本发达的历史,那些大大小小的书,便是从最初到现今关于这一门学问的著作。起初有几本是线装的;还有翻刻中国译本的,他们的翻译和研究新的医学,并不比中国早。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他们便给新生讲演每个教授的历史。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可以抄一点。”“拿来我看!”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但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选文出自鲁迅先生的叙事散文藤野先生,被收在中,鲁迅先生的这部著作取名的寓意是。(分)、文中加点的短语“这一门学问”指的是,“模胡”的含义是,“添改”是指。(分)、第段中经过了20年的“我”对“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的时间还记得这样清楚,原因是。(2分)、从段写了哪两件事?(2分)(1)(2)10、“我”“很吃一惊”的原因是什么?(2分)11、第段中“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能否删去?如果不能,请说明它在结构上的作用。(不得超过4个字)(2分)12、用简明的语言概括选段所体现的藤野先生的优点。(2分)、雪鲁 迅教学目的:1、学习文章运用强烈的对比手法。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品中闪现出的理想光芒与对生活的热爱。教学重点:体会景物描写的特点。教学难点:理解文章语言的深层含义。教学方法:和谐教学法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用具:小黑板、录音机教学过程自主预习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1、导入新课:雪写于1925年,正值不平凡的年代。南方的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可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