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比一比说课稿(5页).doc
-二年级下册数学比一比说课稿-第 5 页比一比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上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比一比。我在设计本节课时,将教材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已有知识相结合,整堂课主要以学生为主,通过学生的思考体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探索中求知。基于以上的教学理念,我说课的内容主要分为说教材、说学生、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法学法以及教学流程五个部分。第一,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为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一比中第三课时的内容。教材一开始就出示四座名山的图片,并给出相应的海拔高度,直接呈现生活中的大数,让学生比较大小,并概括总结出比较万以内的数的方法。接着教材安排了具有操作性和挑战性的排序习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第二,说学生。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已经能比较百以内数的大小,具有一定的学习经验和知识基础。第三、说教学目标,重难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本节课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用数学符号按要求进行排序。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比较数的大小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精神,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根据比一比这一节课的地位和作用,我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万以内的数的比较大小的方法。教学难点:按要求进行排序。第四,教法与学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结合课本中的数学素材,和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的特点,为了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以情境教学为主,同时还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体会、理解并掌握知识,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第五、教学过程。这节课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体现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教学流程示意1、情境导入,复习铺垫。2、自主参与,探索新知。3、应用新知,解决问题。4、引导学生总结方法(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回顾旧知识我创设“一只小象和一只猴子在争论谁的体重大”的情景来导入课题,请各位同学当小裁判,进行比较“百以内的数的大小'的活动来复习旧知识。然后我又针对低年级儿童的特点,设计了富有情趣的活动情境:现在正是春游的季节,让老师带同学们去参观一下祖国的名山吧!(二) 自主参与,探索新知。首先,我让学生看课件中情景图给出的四座大山,指名读四座山的高度,然后提出“谁最矮”的问题让学生尝试独立解决。大部分学生可能一眼就看出了谁最矮,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我会启发他们看看四座山的高度分别是几位数?其中有三个数都是四位数,只有香山是三位数,从而得出香山是最矮的。这时,学生轻易就能根据以往的数学经验,知道四位数一定比三位数大解决了“谁最矮”这个问题之后,我仍然选择放手让学生尝试独立解决“谁最高”这个问题,此时学生面临一个新的挑战:比较的对象位数相同。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从而得出结论:三个数都是四位数,先看最高位。在找出“谁最高” “谁最矮”这两个问题后,我又进一步向学生提出:黄山和泰山谁高?谁矮?针对这个问题,我安排学生先尝试独立解决比较的问题,再组织集体交流:比较的对象位数相同,最高位也相同,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我会让学生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首先自由讨论,慢慢理出思路 看下一位。解决了以上三个问题以后,我再让学生先独立将四座山的高度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出来,这时,我会适当地引导学生回顾前面三个问题的解决过程,并梳理进行多位数比较的思路:先按位数比,再从最高位看起。(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1、分层次练习在学生掌握了比较大数的方法以后,立即趁热打铁,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新知识,去解决”练一练”中的题。题目比较简单,用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让学困生收获成功。2、巩固新知识为了巩固“万以内的数的比较方法”,“能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这两个知识点。设计了试一试。最后我设计了小组合作。小组合作是为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兵教兵,让全体学生当堂达标。(四)课程总结这节课,同学们收获了什么?学生一定会很容易地将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规律说出来的。这时,我会引导学生总结方法。板书设计(略)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