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第七章财政收入的规模w.pptx

    • 资源ID:36816199       资源大小:240.44KB        全文页数:74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5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七章财政收入的规模w.pptx

    第七章第七章 财政收入的规模与结构财政收入的规模与结构第一节第一节 财政收入的规模分析财政收入的规模分析第二节第二节 财政收入的分类与结构财政收入的分类与结构第三节第三节 税费体制分析及税费改革税费体制分析及税费改革一、财政收入的概念一、财政收入的概念1 1、财政作为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活动,财政收入、财政作为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活动,财政收入应理解为一个过程,是财政分配的一个阶段,在应理解为一个过程,是财政分配的一个阶段,在其中形成特定的财政分配关系。其中形成特定的财政分配关系。2 2、财政收入又是一定量的货币收入,即国家占有、财政收入又是一定量的货币收入,即国家占有的以货币表现的一定量社会产品的价值,主要是的以货币表现的一定量社会产品的价值,主要是剩余产品价值。剩余产品价值。2007年财政收入年财政收入51304亿元,亿元,增长增长32.4%, 2008年全国财政收入预计达到年全国财政收入预计达到61316.9元,增长元,增长19.5%。 第一节第一节 财政收入规模分析财政收入规模分析二、我国财政收入增长的趋势二、我国财政收入增长的趋势1、纵向比较、纵向比较财政收入占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由的比重由1978年的年的31.3%逐年逐年下降到下降到1995年的年的10.7%,而后有所提高,而后有所提高,2007年为年为20. 8%。2008年预计为年预计为20. 3%。2、横向比较、横向比较1990年美国为年美国为34%、法国为、法国为46.3%、英国为、英国为44.4%、泰国为、泰国为21.3%、印度(、印度(1987年)为年)为20.5%、韩国(、韩国(1992年)为年)为18.5%。 项目项目年份年份 财政收入财政收入 (亿元)(亿元)比比上年增长上年增长 (%) 财政收入占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的比重(%) 1978 1980 1985 1990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1 132.3 1 159.9 2 004.8 2 937.1 6 242.2 7 408.0 8 651.1 9 876.0 11 444.1 13 395.2 16 386.0 18 914.0 21 691.0 26 355.9 31 628.0 38 760.2 51 304.0 61316.9 29.5 1.2 22.0 10.2 19.6 18.7 16.8 14.2 15.9 17.0 22.3 15.4 14.7 21.4 19.8 22.5 32.4 19.5 31.2 25.7 22.4 15.8 10.7 10.8 11.6 12.6 13.9 15.0 17.1 18.5 18.6 19.3 17.3 18.4 20.8 20.3我国财政收入增长变化趋势我国财政收入增长变化趋势财政收入规模(绝对额)趋势图财政收入规模(绝对额)趋势图我国财政收入随着经济是不断增长而增长,我国财政收入随着经济是不断增长而增长,2007年是年是1978年的年的45.3倍,年均增长倍,年均增长13.1%。2008年年 61316.9 亿元亿元财政收入占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的比重(%)趋势图)趋势图 我国我国 财政收入占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由的比重由1978年的年的31.2%逐年下降逐年下降到到1995年的年的10.7%,而后有所提高,而后有所提高,2008年为年为20 .3 %。2008年年20.3%三、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三、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一)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对财一)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制约政收入规模的制约1、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反映一个国家的社会产品的经济发展水平反映一个国家的社会产品的丰富程度和经济效益的高低。经济发展丰富程度和经济效益的高低。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表现为基础的制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表现为基础的制约。约。(1)从世界各国的现实情况看:)从世界各国的现实情况看:1986年年低收低收入国入国家家中等中等收入收入国家国家 高收入国家高收入国家英国英国 法国法国 意大意大利利荷兰荷兰中央财政中央财政收入占收入占GDP的比的比重重% 15.4 24.0 37.9 40.9 36.7 51.6(2)从我国情况看:)从我国情况看:1978 2007 增长增长年均年均 增长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亿元)(亿元) 3624.1 246600 68.0倍倍 15.6%财政收入财政收入 (亿元)(亿元) 1132.3 51304.0 45.3倍倍 13.1% 2、生产技术水平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生产技术水平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1)技术进步往往以生产速度加快、生产质量)技术进步往往以生产速度加快、生产质量提高为结果,技术进步较快,提高为结果,技术进步较快,GDP的增长也较的增长也较快,财政收入的增长就有了充分的财源。快,财政收入的增长就有了充分的财源。(2)技术进步必然带来物耗比例下降,经济效)技术进步必然带来物耗比例下降,经济效益提高,产品附加值所占比例扩大。扩大了财益提高,产品附加值所占比例扩大。扩大了财政收入的源泉。因此促进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政收入的源泉。因此促进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是增加财政收入的首要的有效的途径。效益,是增加财政收入的首要的有效的途径。(二)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对财政收入的二)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对财政收入的制约制约1、经济体制的转轨使、经济体制的转轨使GDP的分配向企业的分配向企业倾斜倾斜经济体制转换带来分配体制的转换是必然经济体制转换带来分配体制的转换是必然的。国有企业利润由计划体制下的全额上的。国有企业利润由计划体制下的全额上缴,改为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税率为缴,改为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3%。2008年改为年改为25%, 这势必带来国民这势必带来国民收入分配向企业倾斜。收入分配向企业倾斜。 2、工资制度的改革以及分配制度不健全、工资制度的改革以及分配制度不健全、分配秩序混乱,使分配秩序混乱,使GDP的分配向个人倾斜的分配向个人倾斜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是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是明确的,即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的,即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与分配;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我国居民收入可分为:制度内收入过高收入。我国居民收入可分为:制度内收入或称正常收入;制度外收入或称非正常收入,或称正常收入;制度外收入或称非正常收入,这部分收入急剧增长。这部分收入急剧增长。国民收入分配向企业倾斜、向个人倾斜理论分析国民收入分配向企业倾斜、向个人倾斜理论分析 国民收入(国民收入(N)V + M 企业企业 政府(政府( F) 财政收入财政收入 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剩余产品率剩余产品率财政集中率财政集中率FN=MNFMM NFM剩余产品率剩余产品率财政集中率财政集中率国民收入分配向企业倾斜、向个人倾斜国民收入分配向企业倾斜、向个人倾斜实证分析实证分析 年份年份 1978年年1994年年增减变化增减变化政府收入政府收入31.3%12.0%-19.3个百分点个百分点企业收入企业收入18.2%21.5%+3.3个百分点个百分点个人收入个人收入50.5%66.5%+个个16百分点百分点国民收入分配向企业倾国民收入分配向企业倾斜、向个人倾斜图解斜、向个人倾斜图解政府收入政府收入企业收入企业收入个人收入个人收入扇面 4扇面 4政府收入政府收入企业收入企业收入个人收入个人收入扇面 4扇面 41978年年1994年年(三)价格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三)价格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1、价格总水平上升的影响、价格总水平上升的影响 项目项目年份年份零售物价零售物价上升率上升率财政收入财政收入增长率增长率财政收入财政收入实际增长率实际增长率 结论结论 1984 1985 2.8 8.8 20.2 22.0 +17.4 +13.2名义增长名义增长实际增长实际增长 1986 6.0 5.8 - 0.2名义增长名义增长 1987 1988 1989 7.3 18.5 17.5 3.6 7.2 13.1 - 3.7 -11.3 - 4.4名义增长名义增长实际是负实际是负增长增长2、引发物价总水平上升原因的影响、引发物价总水平上升原因的影响(1)银行货币发行量过大,引起通货)银行货币发行量过大,引起通货膨胀,对财政收入的影响膨胀,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如果信用膨胀是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如果信用膨胀是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财政在再分配中有得有失,而且可能财政在再分配中有得有失,而且可能是所失大于所得,财政收入实际下降。是所失大于所得,财政收入实际下降。财政收入财政收入流转税流转税所得税所得税产品销售价格涨幅产品销售价格涨幅大于原材料价格涨大于原材料价格涨幅的企业幅的企业产品销售价格涨幅产品销售价格涨幅小于原材料价格涨小于原材料价格涨幅的企业幅的企业(2)财政赤字向银行透支,引起通货膨)财政赤字向银行透支,引起通货膨胀,对财政收入的影响胀,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国家财政通过财政赤字从国家财政通过财政赤字从GDP再分配中再分配中分得更大的份额。分得更大的份额。财政收入财政收入的增量的增量GDP正常增量的分正常增量的分配所得配所得价格再分配所得,即价格再分配所得,即“通通货膨胀税货膨胀税”项目项目 GDP 国家国家 企业企业个人个人通货膨通货膨胀前胀前 100 15 25 60 120 35 25 60通货膨通货膨胀后胀后 100 29 21 50 +14 4103、现行财政收入制度的影响、现行财政收入制度的影响(1)实行以累进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实行以累进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纳税人适应的税率,会随着名义收入的增纳税人适应的税率,会随着名义收入的增长而提高,即出现长而提高,即出现“档次爬升档次爬升”效应,从效应,从而财政在价格再分配中所得的份额将有所而财政在价格再分配中所得的份额将有所增加,税收收入的增长快于物价上涨率,增加,税收收入的增长快于物价上涨率,财政收入既有名义增长,又有实际增长。财政收入既有名义增长,又有实际增长。(2)实行以比例税率的流转税为)实行以比例税率的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主体的税制意味着税收收入的增长率等同物价意味着税收收入的增长率等同物价的上涨率,的上涨率,财政收入只有名义增财政收入只有名义增长,而不会有实际增长长,而不会有实际增长。(3)实行定额税)实行定额税税收与物价没有关系,在物价总水平上升税收与物价没有关系,在物价总水平上升的情况下,税收收入的增长总要低于物的情况下,税收收入的增长总要低于物价上涨率,所以财政收入即使有名义增价上涨率,所以财政收入即使有名义增长,而长,而实际必然是下降的实际必然是下降的。 4、产品比价关系变动的影响、产品比价关系变动的影响(1)产品比价变动会引起货币收入在企)产品比价变动会引起货币收入在企业、部门和个人各经济主体之间的转移,业、部门和个人各经济主体之间的转移,形成形成GDP的再分配,使财源分布结构发的再分配,使财源分布结构发生变化。生变化。(2)财政收入在企业、部门和个人之间)财政收入在企业、部门和个人之间分布呈非均衡状态,或者说各经济主体分布呈非均衡状态,或者说各经济主体上缴财政的比例不同。上缴财政的比例不同。产品产品比价比价变化变化财源财源分布分布结构结构改变改变财政收财政收入分布入分布非均衡非均衡状态状态相关经济相关经济主体上缴主体上缴财政的税财政的税利有增有利有增有减减财政财政收入收入A行业税收负担率行业税收负担率50%B行业税收负担率行业税收负担率30%比价下降比价下降比价上升比价上升第二节第二节 财政收入的分类与结构财政收入的分类与结构一、按财政收入的形式(项目)分类一、按财政收入的形式(项目)分类财政财政收入收入形式形式分类分类税收收入税收收入其他收入其他收入企业收入企业收入企业亏损补贴企业亏损补贴能源交通基金能源交通基金预算调节基金预算调节基金教育费附加教育费附加其他收入其他收入排污费收入排污费收入城市水资源收入城市水资源收入规费收入规费收入事业收入事业收入国有资源收入国有资源收入罚没收入罚没收入财政收入分项目构成(财政收入分项目构成(%)年份年份各项各项 税收税收企业企业收入收入企业企业亏损亏损补贴补贴能源能源交通交通基金基金预算预算调节调节基金基金教育教育费附费附加加其他其他收入收入198019851990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620072008 49.3101.9 96.2 96.7 93.3 95.2 93.8 93.3 93.9 93.4 89.837.5 2.2 2.7 -25.3 -19.7 - 5.3 - 4.6 - 4.3 - 3.3 - 2.5 - 2.1 - 1.8 -0.46 7.3 6.3 0.3 0.1 4.5 0.6 0.2 1.3 1.3 1.2 1.1 1.2 1.1 1.0 1.2 13.2 13.9 10.2 6.4 9.7 7.9 8.4 8.1 7.1 7.4 9.5二、按财政收入的所有制来源分类二、按财政收入的所有制来源分类按财政收入所按财政收入所有制来源分类有制来源分类国有经济收入国有经济收入集体经济收入集体经济收入私营经济收入私营经济收入中外合营经济收入中外合营经济收入外商独资经济收入外商独资经济收入个体经济收入个体经济收入财政收入和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构成(财政收入和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构成(%)年份年份 国有国有 集体集体 个体个体 其他其他财政财政收入收入工业工业总产总产值值财政财政收入收入工业工业总产总产值值财政财政收入收入工业工业总产总产值值财政财政收入收入工业工业总产总产值值1978198019851990199587.086.877.771.371.1-15.977.676.064.954.633.9-43.712.612.619.318.617.3+5.022.423.532.135.636.6+14.20.40.61.94.76.1+5.71.95.412.9+110.95.45.5+4.60.51.24.416.6+16.10 010102020303040405050606070708080国有国有集体集体个体个体其他其他财政收入财政收入工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财政收入和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构成(财政收入和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构成(%)三、按财政收入的部门来源分类三、按财政收入的部门来源分类财政收入部财政收入部门来源分类门来源分类工业财政收入工业财政收入农业财政收入农业财政收入商业财政收入商业财政收入交通运输业财政收入交通运输业财政收入建筑业财政收入建筑业财政收入其他业财政收入其他业财政收入财政收入部财政收入部门来源分类门来源分类第一产业财政收入第一产业财政收入第二产业财政收入第二产业财政收入第三产业财政收入第三产业财政收入财政收入部门构成(财政收入部门构成(%)第一产业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年份年份 农业农业工业工业建筑业建筑业商业商业交通运输交通运输其他其他19781980198519901995 2.8 2.9 4.4 4.3 5.8 +3.0 74.6 77.4 59.6 46.5 43.9-30.7 0.2 0.1 0.4 1.5 2.0 +1.8 12.1 1.4 7.2 24.7 32.6+20.5 7.2 6.0 6.5 7.9 3.6 -3.0 3.1 12.2 21.9 15.1 12.1 +9.019781995 2.8 5.8 +3.0 74.8 45.9 -28.9 22.4 48.3 +25.9农业农业工业工业建筑业建筑业商业商业交通运输交通运输其他其他农业农业工业工业建筑业建筑业商业商业交通运输交通运输其他其他1978年年1995年年财政收入部门构成财政收入部门构成第一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三产业扇面 4扇面 4第一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三产业扇面 4扇面 41978年年1995年年财政收入部门构成(三次产业)财政收入部门构成(三次产业)四、按财政资金的管理方式分类四、按财政资金的管理方式分类财政资财政资金的管金的管理方式理方式预算内收入预算内收入预算外收入预算外收入(一)预算外资金的含义(一)预算外资金的含义1、预算外资金的性质:属于不纳入国、预算外资金的性质:属于不纳入国家预算的一种财政性资金家预算的一种财政性资金; ;2、预算外资金的特点:财政性、专用、预算外资金的特点:财政性、专用性、分散性性、分散性; ;3、预算外资金的范围、预算外资金的范围 (1)1993年以前,预算外资金的范围和特点年以前,预算外资金的范围和特点 1993年以前,预算外资金的年以前,预算外资金的范围:范围:(A)地方财政部门管理的预算外资金)地方财政部门管理的预算外资金 各项税收附加、集中的企业资金、统管的事业各项税收附加、集中的企业资金、统管的事业收入和其他杂项收入。可用于城市维护、农村收入和其他杂项收入。可用于城市维护、农村公益事业、企业挖潜革新改造等支出。公益事业、企业挖潜革新改造等支出。 (B)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预算外资金)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预算外资金 有工交商事业收入、农林水气象事业收有工交商事业收入、农林水气象事业收入、文教科卫事业收入、城市公用事业入、文教科卫事业收入、城市公用事业收入、社会福利事业收入、工商管理事收入、社会福利事业收入、工商管理事业收入和行政机关收入。主要用于相应业收入和行政机关收入。主要用于相应事业的需要。事业的需要。 (C)国有企业及主管部门集中的各项专)国有企业及主管部门集中的各项专项基金项基金 基本折旧基金、税后留利,主管部门集基本折旧基金、税后留利,主管部门集中的各项基金。中的各项基金。(D)地方和中央主管部门管理的预算外)地方和中央主管部门管理的预算外资金资金包括交通部远洋船队的盈利、以矿养矿收包括交通部远洋船队的盈利、以矿养矿收入、以港养港收入、以电养电的小水电入、以港养港收入、以电养电的小水电收入、地方小铁路等收入。收入、地方小铁路等收入。 1993年以前,预算外资金的年以前,预算外资金的特点:特点: (A)预算外资金增长过快)预算外资金增长过快 年份年份 1978 19921992/ 1978预算外资金预算外资金347.113854.92 11.1倍倍财政收入财政收入1132.263483.37 3.08倍倍预算外资金相当于预算外资金相当于财政收入的比重财政收入的比重30.65%110.7%单位:亿元单位:亿元(B)预算外资金历年的增长速度均超过)预算外资金历年的增长速度均超过同年的同年的GDP和预算内收入的增长速度和预算内收入的增长速度项目项目19781992年年预算外资金年均递增预算外资金年均递增18.76%GDP年均递增年均递增15.31%预算内收入年均递增预算内收入年均递增8.36%(C)结构变化)结构变化项目项目1978199219982006行政事业性预算外行政事业性预算外资金收费资金收费18.323.064.369.6政府性基金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 0015.56.5乡镇自筹乡镇自筹 、统筹资、统筹资金金 0010.93.5地方财政预算外资地方财政预算外资金收入金收入9.02.400国有企业和主管部国有企业和主管部门预算外资金收入门预算外资金收入72.874.71.80.9其其 他他 收入收入007.519.6单位单位%(D)预算外资金管理不严)预算外资金管理不严 财经纪律松弛,化预算内资金为财经纪律松弛,化预算内资金为预算外资金;化生产资金为消费预算外资金;化生产资金为消费资金;化公为私现象滋长和蔓延。资金;化公为私现象滋长和蔓延。 (2)1993年以后预算外资金范围的调整和特年以后预算外资金范围的调整和特点点 1993年以后预算资金年以后预算资金范围的调整范围的调整(A)1993年拥有法人财产权的企业及其主管年拥有法人财产权的企业及其主管部门集中的资金不再列为预算外资金。部门集中的资金不再列为预算外资金。(B)1996年电力建设基金、铁路建设基金等年电力建设基金、铁路建设基金等主要建设性基金纳入财政预算管理。主要建设性基金纳入财政预算管理。 中央财政中央财政企业自有资金企业自有资金 (C)地方财政部门按照国家规定收取的各项税收)地方财政部门按照国家规定收取的各项税收附加,作为地方财政固定收入,统一纳入地方财附加,作为地方财政固定收入,统一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后,不再列入预算外资金管理范围。政预算后,不再列入预算外资金管理范围。 地方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入 (D)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通过市场获得的并不体)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通过市场获得的并不体现政府职能的经营服务收入,不作为预算外资金现政府职能的经营服务收入,不作为预算外资金管理,但要依法纳税。管理,但要依法纳税。 事业单位自有资金事业单位自有资金 (E)1996年将乡自筹、统筹资金纳入预算外资年将乡自筹、统筹资金纳入预算外资金管理。金管理。 纳入预算外资金管理纳入预算外资金管理 1993年以后,年以后,预算外资金的特点:预算外资金的特点:(A)增长速度先快后慢)增长速度先快后慢(B)相当于预算内资金的比重先升后降)相当于预算内资金的比重先升后降年份年份1993199619972005预算外资金预算外资金1432.543893.342826 .05544.2 年均增长年均增长%39.55%1.96倍倍相当于预算内相当于预算内资金的比重资金的比重32.9452.5632.6617.50单位:亿元单位:亿元(C)地方财政管理的预算外资金)地方财政管理的预算外资金的比重较低而且呈下降趋势的比重较低而且呈下降趋势1993年年1997年由年由8.01%下降下降到到4.10%。1998年取消。年取消。 (二)预算外资金的管理(二)预算外资金的管理1996年的年的规定规定与与1986年的年的通知通知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突破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突破1、从长远发展和整体管理模式上,提出、从长远发展和整体管理模式上,提出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不是使其规模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不是使其规模不断扩大,而是最终要全部纳入预算不断扩大,而是最终要全部纳入预算内管理。具体实施步骤:内管理。具体实施步骤:“三而二三而二”、“二而一二而一”;2、性质上明确预算外资金属于财政资、性质上明确预算外资金属于财政资金,不是部门的自由资金,必须纳入金,不是部门的自由资金,必须纳入财政管理;财政管理;3、管理方法上改进过去部门和单位自、管理方法上改进过去部门和单位自收自支,坐收坐支的管理方法,要求收自支,坐收坐支的管理方法,要求参照预算内资金管理模式,建立预算参照预算内资金管理模式,建立预算外资金的预决算制度;外资金的预决算制度;4、明确财政部门是预算外资金管理、明确财政部门是预算外资金管理的职能部门,财政部门要积极作好的职能部门,财政部门要积极作好各项服务工作,及时拨付预算外资各项服务工作,及时拨付预算外资金;金;5、社会保障基金在建立社会保障预、社会保障基金在建立社会保障预算之前,暂按预算外资金管理办法算之前,暂按预算外资金管理办法进行管理。进行管理。第三节第三节 税费体制分析及税费改革税费体制分析及税费改革一、税费体制分析一、税费体制分析1、税收、收费形式必然性的理论基础、税收、收费形式必然性的理论基础纯公共纯公共物品物品效用的不可分性、消费的非排他性、效用的不可分性、消费的非排他性、 受益的非竞争性、效益的外溢性受益的非竞争性、效益的外溢性强制性强制性的税收的税收准准公共公共物品物品效益有限外溢性,需要政府和市场效益有限外溢性,需要政府和市场的双重介入,外溢部分只能采取强的双重介入,外溢部分只能采取强制性的税收;直接受益部分可以通制性的税收;直接受益部分可以通过市场交换收费。过市场交换收费。税收税收收费收费私人私人物品物品效用的可分性、消费的排他性、效用的可分性、消费的排他性、 受益的竞争性、效益的完全内敛性受益的竞争性、效益的完全内敛性市场市场价格价格2、税收和收费的区别、税收和收费的区别税收税收 无偿性无偿性 强制性强制性 普遍性普遍性公共公共收费收费有偿性有偿性可售性可售性受益的受益的直接性直接性受益与受益与负担的负担的对称性对称性选择性选择性自愿性自愿性强制性强制性或半强或半强制性制性政治程政治程序决策序决策市场机市场机制与政制与政治程序治程序决策相决策相结合结合 3、发达国家公共收费的特点、发达国家公共收费的特点 (1)市场经济相对成熟的发达国家,各)市场经济相对成熟的发达国家,各级政府都有一定比例的财政收入来自规级政府都有一定比例的财政收入来自规费和使用者付费。费和使用者付费。税收为主,收费为辅税收为主,收费为辅。使用者付费,与其取得的公共服务之间,使用者付费,与其取得的公共服务之间,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 (2)政府收费而形成的财政收入,纳入)政府收费而形成的财政收入,纳入国家预算,国家预算,收费的规范程度比较高,管收费的规范程度比较高,管理比较严格理比较严格。(3)地方政府收费地方政府收费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大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大于中央政府。于中央政府。(4)收费的权力在政府本身收费的权力在政府本身,并要经公,并要经公众认可。任何部门无权自行制定收费计众认可。任何部门无权自行制定收费计划,核定收费标准和范围。划,核定收费标准和范围。(5)具体的收费规模和收费结构及其变)具体的收费规模和收费结构及其变动,取决于需要,伸缩性较大,但一般动,取决于需要,伸缩性较大,但一般都有与政府服务对应而不具有单纯筹集都有与政府服务对应而不具有单纯筹集收入的色彩收入的色彩。 4、发达国家规范化的收费类型:、发达国家规范化的收费类型:(1)规费:)规费:指国家机关为居民和团体提供指国家机关为居民和团体提供特殊服务和实施行政管理所收取的手续费特殊服务和实施行政管理所收取的手续费和工本费。和工本费。(2)使用费:)使用费:为交换公共部门所提供特殊为交换公共部门所提供特殊商品和服务而进行的支付。凡是公共部门商品和服务而进行的支付。凡是公共部门可以通过市场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就可以采可以通过市场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就可以采用收费形式。用收费形式。 二、我国的税费改革二、我国的税费改革1、税费改革的概念、税费改革的概念税费改革是将可以以税收形式取得收入税费改革是将可以以税收形式取得收入的的“收费收费”改为税收,取消各项不合理改为税收,取消各项不合理的收费,规范合理收费的改革。税费改的收费,规范合理收费的改革。税费改革是治理整顿预算外资金、规范政府收革是治理整顿预算外资金、规范政府收入机制的一种有效措施。入机制的一种有效措施。2、我国收费的现状、我国收费的现状1980年,国务院在节约非生产性开支、反对浪年,国务院在节约非生产性开支、反对浪费的通知中规定:一切有条件组织收入的事业费的通知中规定:一切有条件组织收入的事业单位,都要积极挖掘潜力,从扩大服务项目中单位,都要积极挖掘潜力,从扩大服务项目中合理地组织收入,以解决经费不足问题。合理地组织收入,以解决经费不足问题。(1)收费规模迅速膨胀)收费规模迅速膨胀我国收费包括:我国收费包括:预算内收费、预算外收费、体制预算内收费、预算外收费、体制外收费外收费。19921996年费大于税,收费与税年费大于税,收费与税收之比在收之比在1.131.55之间。之间。年份年份预算预算内收内收入入税收税收收入收入 基金和收费基金和收费收费收费 税收税收收费收费预预 算内算内收入收入收费收费 合计合计预算内预算内收费收费预算预算外收外收费费体制体制外收外收费费199238433297373557197721871.130.971993434942555031455143331431.181.151994521851277291457186349711.421.391995624260388303531240753661.381.3319967405691010709 836389359801.551.44政府收费统计表政府收费统计表单位:亿元单位:亿元 (2)大量政府收费收入游离于国家预算管理)大量政府收费收入游离于国家预算管理 预算内的收费占财政收入的比重预算内的收费占财政收入的比重19891991年为年为11%,在此之后逐步下降,在此之后逐步下降,1996、1997年已降到年已降到1%。问题是。问题是预算外预算外收费和制度外收费收费和制度外收费规模过大,这两项收费相规模过大,这两项收费相当于预算内财政收入的比重,当于预算内财政收入的比重,19931996年分别为年分别为105.2%、131.0%、124.5%、133.3%。,如,如1996年预算内收入年预算内收入7405亿亿元,元,两项两项收费收入收费收入9873亿元。亿元。 (3)收费项目繁多、重复收费严重)收费项目繁多、重复收费严重 1997年年4月,经国务院及有关部门批月,经国务院及有关部门批准的行政事业性收入项目共计准的行政事业性收入项目共计371项。项。其中涉及企业的项目有其中涉及企业的项目有217项。全国项。全国各类部门基金有各类部门基金有421项。项。 3、我国税费改革、我国税费改革 朱总理朱总理1998年年3月月19日的记者招日的记者招待会上说:目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待会上说:目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费大于税。很多国家机关在国家规费大于税。很多国家机关在国家规定以外征收各种费用,使老百姓不定以外征收各种费用,使老百姓不堪负担,民怨沸腾,对此必须进行堪负担,民怨沸腾,对此必须进行改革。改革。 (1)税费改革的实施)税费改革的实施A、税费改革必须与规范税费改革必须与规范“收费收费”同同时并举。时并举。B、税费改革应从中央做起。税费改革应从中央做起。C、先清理,后规范,分步纳入国家先清理,后规范,分步纳入国家预算预算。 (2)费改税的基本思路)费改税的基本思路 一是规范费(清、转、改、留)一是规范费(清、转、改、留) A、取缔不合理的收费;取缔不合理的收费;(清)(清) 1999年年5月,中央部门宣布取消向企业不合月,中央部门宣布取消向企业不合理收费理收费973项,省级取消项,省级取消4288项,地市以项,地市以下政府累计取消下政府累计取消21410项。总计取消不合理项。总计取消不合理的收费的收费26610项,涉及金额每年项,涉及金额每年985亿元。亿元。为了从根本上治理乱收费,保证企业和人民为了从根本上治理乱收费,保证企业和人民利益。利益。 B、从行政事业性收费中分离出经营性从行政事业性收费中分离出经营性收费;收费;(转)(转) C、将那些直接体现政府职能,具有税将那些直接体现政府职能,具有税收特征,便于税收征管的现行收费项目收特征,便于税收征管的现行收费项目改为相应的税收,纳入政府税收体系。改为相应的税收,纳入政府税收体系。(改)(改) D、保留必要的行政收费项目;规范的保留必要的行政收费项目;规范的收费项目纳入预算管理。收费项目纳入预算管理。(留)(留) 二是实行费改税二是实行费改税 A、设立新税种。设立新税种。如社会保险税、环境保护税、如社会保险税、环境保护税、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税、教育税、燃油税、车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税、教育税、燃油税、车辆购置税等。购置税等。车辆购置附加费已于车辆购置附加费已于2001年开始改年开始改为为“车辆购置税车辆购置税”。 B、并入现有的有关税种。并入现有的有关税种。如土地使用费并入如土地使用费并入现有的土地使用税、将与资源有关的收费项目现有的土地使用税、将与资源有关的收费项目并入资源税、将与城市建设维护有关的收费并并入资源税、将与城市建设维护有关的收费并入城市维护建设税、将农村入城市维护建设税、将农村“三提五统三提五统”等相等相关费用并入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将证券及期关费用并入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将证券及期货市场监管费并入债券交易税等。货市场监管费并入债券交易税等。(3)农村费税改革)农村费税改革 农村费改税列入农村费改税列入“九五九五”计划,试点地计划,试点地区有湖南的武冈、河北的正定、安徽的区有湖南的武冈、河北的正定、安徽的怀远。怀远。2000年在年在安徽全省安徽全省和和102个县个县(市)进行试点。当年(市)进行试点。当年安徽省安徽省农民农民人均人均负担由负担由109.4元减少到元减少到75.5元,元,减轻负减轻负担担31%。2002年试点范围扩大到年试点范围扩大到20个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省(自治区、直辖市),2003年在全国年在全国推行,试点地区农民负担平均减轻推行,试点地区农民负担平均减轻30%。 取消按农民上年人均收入一定比例征收取消按农民上年人均收入一定比例征收的乡统筹费;取消面向农民征收的行政的乡统筹费;取消面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基金;取消屠宰税。事业性收费和政府基金;取消屠宰税。 调整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政策,从调整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政策,从2004年起平均每年降低年起平均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五年个百分点以上,五年内取消农业税。实际上内取消农业税。实际上2006年取消农业年取消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税和农业特产税。 从粮食风险基金中拿出资金,直接补贴从粮食风险基金中拿出资金,直接补贴种粮农民(在种粮农民(在9省试行)。省试行)。 中央财政增加转移支付支持农村税费改革。加中央财政增加转移支付支持农村税费改革。加快推进县乡机构等配套改革。快推进县乡机构等配套改革。中央财政转移支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补助金付补助金2001年年2004年分别为年分别为80亿元、亿元、245亿元、亿元、305亿元,亿元,396亿元,每年平均增亿元,每年平均增长长70 . 4%。2006年农村税费改革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效。年农村税费改革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效。与改革前的与改革前的1999年相比,年相比,2006年全国农民共年全国农民共减轻负担约减轻负担约1250亿元,人均减负约亿元,人均减负约140元。元。 (4)燃油税及其相关问题)燃油税及其相关问题车辆购置费:车辆管理收费项目的改革已于车辆购置费:车辆管理收费项目的改革已于2001年年1月月1日实施车辆购置税。日实施车辆购置税。燃油税的改革:道路管理收费项目的改革于燃油税的改革:道路管理收费项目的改革于2009年年1月月1日实施。具体内容:日实施。具体内容:(一)取消公路养路费等收费。取消公路养路费、(一)取消公路养路费等收费。取消公路养路费、航道养护费、公路运输管理费、公路客货运附加航道养护费、公路运输管理费、公路客货运附加费、水路运输管理费、水运客货运附加费等六项费、水路运输管理费、水运客货运附加费等六项收费。逐步有序取消已审批的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逐步有序取消已审批的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收费。 (二)成品油消费税单位税额安排。汽油消费税(二)成品油消费税单位税额安排。汽油消费税单位税额由每升单位税额由每升0.2元提高到元提高到1元,柴油由每升元,柴油由每升0.1元提高到元提高到0.8元,其它成品油单位税额相应元,其它成品油单位税额相应提高。汽、柴油等成品油消费税价内征收,单提高。汽、柴油等成品油消费税价内征收,单位税额提高后,现行汽、柴油价格水平不提高。位税额提高后,现行汽、柴油价格水平不提高。 (三)成品油消费税收入的使用。这次调整税(三)成品油消费税收入的使用。这次调整税额形成的成品油消费税收入一律专款专用,主额形成的成品油消费税收入一律专款专用,主要用于替代公路养路费等六项收费的支出,补要用于替代公路养路费等六项收费的支出,补助各地取消已审批的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助各地取消已审批的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并对种粮农民、部分困难群体和公益性行业给并对种粮农民、部分困难群体和公益性行业给予必要扶持。予必要扶持。(5)费税改革的过渡性安排)费税改革的过渡性安排预算内收费预算内收费预算外收费预算外收费制度外收费制度外收费三而二

    注意事项

    本文(第七章财政收入的规模w.pptx)为本站会员(修****)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