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10(18页).doc
-
资源ID:36837216
资源大小:215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10(18页).doc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10-第 17 页安徽省合肥市新华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包括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1下列生活现象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气球吹爆B水果榨汁C食物腐败D电灯发光、发热2今年上半年合肥市完成了4大行业25个大气污染限期治理项目上半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110天,优良率60.27%我国现行的空气质量日报中,未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是()A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C一氧化碳D可吸入颗粒物3集气瓶中装满某气体,可能是下列气体中的一种:二氧化碳 氧气 空气 氮气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火焰立即熄灭,则该瓶气体可能是()A或B或C或D或4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不规范的操作可能会对实验人员造成伤害,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向试管中加人块状固体时,让固体在竖直的试管口处自由落下B给烧杯中液体加热时烧杯下面要垫上石棉网C闻气体气味时,要把鼻子凑近瓶口轻轻地吸气D实验结束后,剩余的试剂应放回原试剂瓶5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本来就有,用之不竭,不属于资源B洁净无尘的空气是纯净物C空气中的氧气不能保持氧气原来的性质D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6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观察液体的体积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C给液体加热D倾倒液体7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木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色火焰,生成大量白雾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只生成一种白色固体C硫粉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生成一种带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生成大量的白色烟雾8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我们知道化学变化的本质就是生成新物质下面对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解释正确的是()A自然界中从未有过的物质B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物质不同的物质C物质的表面积发生了改变的物质D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9下列有关化学概念的说法错误的是()A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及变化规律的科学B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C进行得很慢,甚至不易察觉的氧化反应叫做缓慢氧化D物理性质反映着物质的某些化学性质10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鱼、虾等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B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C钢铁生锈、食物腐败都是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的结果D物质与氧气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二、填空与简答题(共34分)11(5分)下列事实分别说明空气中有哪些成分?(1)纸张在空气中燃烧,说明空气中含有;(2)爆米花暴露在空气中逐漸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3)利用空气中的气体制成五光十色的霓虹灯,说明空气中含有;(4)长期敞口放置的澄清石灰水,表面会生成一层白色固体物质,说明空气中含有;(5)人们利用空气制造氮肥,说明空气中含有12(8分)下面是几种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请回答:(1)图A中试管口略微向下倾斜的目的是,图D中仪器的名称为(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填字母編号,下同),用 装置收集的氧气较为干燥;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实验时必须等到导管放出的气泡均匀时,才能收集,其原因是;写出高锰酸钾分解的文字表达式;(3)常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氧气,这是利用了氧气的13(7分)如图是某实验小组的几位同学设计的“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图,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下表提供的实验数据,完成下表:硬质玻璃管中空气的体积反应注射器中空气体积反应后注射器中气体体积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25.0mL15.0mL7.0mL(2)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3)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4)实际实验时测得氧气含量偏小,可能的原因有哪些(列举两条)、;(5)若用硫磺代替装置中的红磷,能测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吗?(填“能”或“不能”)14(7分)某小组的同学做“铁丝、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发现:铁丝燃烧没有火馅,蜡烛燃烧有明亮的火焰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1)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2)探究: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点燃蜡烛,将玻璃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图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将蘸有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可观察到杯壁上出现白色物质(3)探究二: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查阅资料】物质熔点沸点燃烧时温度石蜡5070300550约600铁15352750约1800木炭37274827约1700由上表可知:物质燃烧若能产生火焰,其燃烧时温度一般(填“低于”或“高于”)其沸点由此推测: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填“有”或“没有”)火焰,但生活中木炭燃烧时会产生火焰,其原因不可能是A、木炭燃烧生成了其它可以燃烧的气体B、木炭中含有的杂质燃烧时产生了气体C、生活中的木炭受热易挥发15(7分)学习了二氧化锰过氧化氢分解有催化作用的知识后,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提出问题:氧化铁能否起到类似于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呢?于是他们进行了以下探究【猜想】氧化铁不是反应的催化剂、也不参与反应,质量和化学性质反应前后均不变;氧化铁参与反应产生氧气,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但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氧化铁是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实验】用天平称0.2g氧化铁,用试管取5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如下实验:(注:氧化铁不溶于水,过滤可与水分离)(1)填写下表:步骤现象步骤结果步骤现象结论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过氧化氢溶液中:猜想、不成立;猜想成立(2)步骤的目的是(3)写出上述有关过氧化氢分解的文字表达式(4)步骤重复实验、的目的是【继续探究】从上述实验得出氧化铁是反应的催化剂对同种催化剂,有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催化效果?请提出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注意:至少探究两种因素,答对一种因素奖励2分,本題最多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三、计算题(本题共1小题,共6分)16(6分)某同学欲用2L的空雪碧瓶取学校操场空气样品,请你协助他完成任务(1)写出空雪碧瓶取操场空气样品的操作方法(2)计算上述操作得到的空气样品中所含氧气的质量(注:空气中氧气约占体积的21%;氧气的密度约为1.43g/L)2016-2017学年安徽省合肥市新华实验中学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包括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1下列生活现象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气球吹爆B水果榨汁C食物腐败D电灯发光、发热【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气球吹爆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水果榨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食物腐败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电灯发光、发热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2今年上半年合肥市完成了4大行业25个大气污染限期治理项目上半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110天,优良率60.27%我国现行的空气质量日报中,未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是()A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C一氧化碳D可吸入颗粒物【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分析】目前国家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臭氧、可吸入颗粒物等【解答】解:目前国家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臭氧、可吸入颗粒物等,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之一,过多的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没有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故选:A【点评】根据污染指数项目所包括的项目进行分析就可做好此题3集气瓶中装满某气体,可能是下列气体中的一种:二氧化碳 氧气 空气 氮气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火焰立即熄灭,则该瓶气体可能是()A或B或C或D或【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分析】根据空气、氧气、二氧化碳和氮气的性质差别,通过分析得出正确的答案【解答】解:二氧化碳和氮气都不具有支持燃烧的性质;氧气具有助燃性,空气中有一定量的氧气,空气和氧气都能支持燃烧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氧气的助燃性和氮气、二氧化碳的不助燃性,比较简单4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不规范的操作可能会对实验人员造成伤害,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向试管中加人块状固体时,让固体在竖直的试管口处自由落下B给烧杯中液体加热时烧杯下面要垫上石棉网C闻气体气味时,要把鼻子凑近瓶口轻轻地吸气D实验结束后,剩余的试剂应放回原试剂瓶【考点】固体药品的取用;用于加热的仪器【分析】A、根据向试管中加入块状药品的注意事项分析;B、根据给烧杯内的液体加热的方法分析;C、根据闻气体气味的方法分析;D、根据实验剩余药品的处理方法分析;【解答】解:A、向试管中加人块状固体时,让固体在竖直的试管口处自由落下会打破试管底部,故错误;B、给烧杯中液体加热时烧杯下面要垫上石棉网,可使烧杯均匀受热,故正确;C、闻气体气味时,不能把把鼻子凑近瓶口吸气,故错误;D、实验结束后,剩余的试剂应放回指定容器,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以防污染试剂,故错误;故答案为:B【点评】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5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本来就有,用之不竭,不属于资源B洁净无尘的空气是纯净物C空气中的氧气不能保持氧气原来的性质D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自然界中的氧循环;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分析】A、根据空气的应用分析;B、根据空气的组成分析;C、根据空气中氧气的性质分析;D、根据光合作用的产物分析【解答】解:A、空气具有广泛的应用,是重要的资源,故A说法不正确;B、洁净无尘的空气是由不同种气体组成的,属于混合物,故B说法不正确;C、空气中的氧气能保持氧气原来的性质,故C说法不正确;D、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物之一是氧气,是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故D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空气的组成、应用、光合作用的产物等即可分析判断6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观察液体的体积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C给液体加热D倾倒液体【考点】测量容器-量筒;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氧气的化学性质【分析】A、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倾倒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铁丝在O2中燃烧时,为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集气瓶的底部应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图中集气瓶的底部没有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所示装置错误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7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木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色火焰,生成大量白雾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只生成一种白色固体C硫粉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生成一种带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生成大量的白色烟雾【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分析】A、根据木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硫粉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木条在空气中燃烧,只能烧至红热,故选项说法错误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C、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8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我们知道化学变化的本质就是生成新物质下面对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解释正确的是()A自然界中从未有过的物质B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物质不同的物质C物质的表面积发生了改变的物质D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考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分析】化学变化是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新物质是不同于任何反应物的其它物质,其性质组成均会与原物质不同【解答】解:新物质是相对于反应物而言的,是不同于反应物的物质,故它的组成或结构与反应物一定不同故选:B【点评】此题是对化学变化实质的分析,是对生成新物质的理解与探讨,是化学变化知识的拓展与延伸9下列有关化学概念的说法错误的是()A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及变化规律的科学B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C进行得很慢,甚至不易察觉的氧化反应叫做缓慢氧化D物理性质反映着物质的某些化学性质【考点】化学的研究领域;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分解反应及其应用;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分析】A、根据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的意义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分解反应的含义进行解答;C、根据缓慢氧化反应是指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易察觉的氧化反应进行解答;D、根据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含义进行解答【解答】解:A、到了近代,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创立了原子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所以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及变化规律的科学,故A正确;B、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故B正确;C、缓慢氧化反应是指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易察觉的氧化反应,故C正确;D、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所以物理性质不能反映着物质的某些化学性质,故D错误故选:D【点评】了解化学发展的历史,能够了解到化学的建立、发展的整个过程,从中总结出发展规律,据此可以大致推测出科学今后的发展方向,并从中得到经验和启示10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鱼、虾等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B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C钢铁生锈、食物腐败都是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的结果D物质与氧气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物理性质;反应类型的判定【分析】A、氧气不易溶于水,但鱼虾照样能在水中生活B、氧气能支持燃烧,具有助燃性C、缓慢氧化就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D、化合反应是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有些物质的燃烧不属于化合反应,如蜡烛的燃烧【解答】解:A、鱼、虾等能在水中生存,只能说明水中有氧气但氧气不易溶于水,故A选项错误;B、氧气具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故此选项错误C、钢铁生锈、食物腐败都是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的结果,故此选项正确D、甲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不是化合反应,故此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是对氧气性质的考查,知道氧气的氧化性能助燃且不易溶于水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二、填空与简答题(共34分)11下列事实分别说明空气中有哪些成分?(1)纸张在空气中燃烧,说明空气中含有氧气;(2)爆米花暴露在空气中逐漸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3)利用空气中的气体制成五光十色的霓虹灯,说明空气中含有稀有气体;(4)长期敞口放置的澄清石灰水,表面会生成一层白色固体物质,说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5)人们利用空气制造氮肥,说明空气中含有氮气【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析】根据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性质和用途等分析回答【解答】解:(1)纸张在空气中燃烧是因为空气中有氧气,氧气能支持燃烧,故答案为:氧气;(2)爆米花暴露在空气中逐漸变软,是因为吸收了空中的水蒸气,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故答案为:水蒸气;(3)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有色的光,利用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制成五光十色的霓虹灯故答案为:稀有气体;(4)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因此长期存放在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表面上有一层白色固体物质,故答案为:二氧化碳;(5)人们利用空气制造氮肥,说明空气中含有氮气,故答案为:氮气【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和有关气体的用途等,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12下面是几种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请回答:(1)图A中试管口略微向下倾斜的目的是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图D中仪器的名称为水槽(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A(填字母編号,下同),用C 装置收集的氧气较为干燥;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实验时必须等到导管放出的气泡均匀时,才能收集,其原因是刚开始排出的气体主要是空气;写出高锰酸钾分解的文字表达式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3)常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氧气,这是利用了氧气的助燃性【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书写文字表达式【分析】(1)根据给固体加热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根据常用仪器的名称与用途进行分析;(2)加热高锰酸钾属于固体加热型,故选发生装置A,收集较为干燥氧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根据高锰酸钾受热时能够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和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3)根据氧气的助燃性进行分析【解答】解:(1)试管口略微向下倾斜,是为了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图D中仪器的名称为水槽;(2)加热高锰酸钾属于固体加热型,故选发生装置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所以收集氧气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较为干燥氧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纯净的氧气可用排水法,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应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再收集,其原因是刚开始排出的气体主要是空气,防止收集的气体不纯;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3)常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氧气,这是利用了氧气的助燃性故答案为:(1)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水槽;(2)A;C;刚开始排出的气体主要是空气;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3)助燃性【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学生的基本实验能力,涉及仪器的用途、反应表达式的书写、装置选择、实验基本操作等知识,只有综合理解化学知识才能够正确的解答13如图是某实验小组的几位同学设计的“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图,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下表提供的实验数据,完成下表:硬质玻璃管中空气的体积反应注射器中空气体积反应后注射器中气体体积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25.0mL15.0mL7.0mL20%(2)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缓冲,防止试管内气体温度升高,气压增大,冲开橡皮塞;(3)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磷+氧气五氧化二磷;(4)实际实验时测得氧气含量偏小,可能的原因有哪些(列举两条)铜粉不足、装置漏气;(5)若用硫磺代替装置中的红磷,能测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吗?不能(填“能”或“不能”)【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书写字表达式【分析】(1)注射器内气体减少的量就是氧气的量,结合体积分数计算;(2)根据气球的作用缓冲,防止试管内气体温度升高,气压增大,冲开橡皮塞进行解答;(3)根据磷燃烧产生五氧化二磷写出表达式;(4)如果反应物不足,或装置漏气等,都能够导致测定的氧气体积分数偏小;(5)根据硫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是气体分析【解答】解:(1)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00%=20%,故填:20%;(2)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缓冲,防止试管内气体温度升高,气压增大,冲开橡皮塞;故填:缓冲,防止试管内气体温度升高,气压增大,冲开橡皮塞;(3)磷燃烧产生五氧化二磷,故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磷+氧气五氧化二磷;(4)如果铜粉不足,不能把装置中的氧气耗尽,如果装置漏气,则外面的气体会进入装置中,如果装置没冷却到室温就读数,会使装置内的气体膨胀,这些都能够导致实验测得的结果偏小故填:铜粉不足;装置漏气(或装置没冷却到室温就读数等合理即可);(5)硫燃烧产生二氧化硫,不能使装置内的气体体积变小,因此不能测定出氧气的含量;故填:不能【点评】本考点是用铜粉测定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属于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这类探究实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回答题目给出的问题14某小组的同学做“铁丝、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发现:铁丝燃烧没有火馅,蜡烛燃烧有明亮的火焰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1)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2)探究: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点燃蜡烛,将玻璃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图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气态(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将蘸有澄清的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可观察到杯壁上出现白色物质(3)探究二: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查阅资料】物质熔点沸点燃烧时温度石蜡5070300550约600铁15352750约1800木炭37274827约1700由上表可知:物质燃烧若能产生火焰,其燃烧时温度一般高于(填“低于”或“高于”)其沸点由此推测: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没有(填“有”或“没有”)火焰,但生活中木炭燃烧时会产生火焰,其原因不可能是CA、木炭燃烧生成了其它可以燃烧的气体B、木炭中含有的杂质燃烧时产生了气体C、生活中的木炭受热易挥发【考点】探究氧气的性质;书写文字表达式【分析】(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产四氧化三铁;(2)由实验探究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的原因;(3)由表格数据进一步探究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熔点、沸点和燃烧时温度的关系,并用实例说明探究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火焰,但生活中木炭燃烧时会产生火焰的真正原因【解答】解:(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的文字表达式为:铁+氧气四氧化三铁;(2)由实验探究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的原因: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题干图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用澄清的石灰水验证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3)由表格数据进一步探究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熔点、沸点和燃烧时温度的关系:分析蜡烛的熔点、沸点和燃烧时温度,发现其燃烧的温度比沸点高,燃烧产生了火焰分析铁丝的熔点、沸点和燃烧时温度,发现其燃烧的温度比沸点低,燃烧不产生火焰再分析木炭的熔点、沸点和燃烧时温度,发现其燃烧的温度比沸点低,故推断其燃烧不能产生火焰探究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火焰,但生活中木炭燃烧时会产生火焰的真正原因:木炭在氧气中能充分燃烧没有火焰,而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不充分,在此过程中产生的CO等可燃性气体继续燃烧产生了火焰,也可能木炭中含有的杂质燃烧时产生了气体故答案为:(1)铁+氧气四氧化三铁;(2)气态;澄清的石灰水;(3)高于;没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氧气的化学性质及探究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设计信息知识多,此题创新性强,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15学习了二氧化锰过氧化氢分解有催化作用的知识后,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提出问题:氧化铁能否起到类似于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呢?于是他们进行了以下探究【猜想】氧化铁不是反应的催化剂、也不参与反应,质量和化学性质反应前后均不变;氧化铁参与反应产生氧气,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但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氧化铁是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实验】用天平称0.2g氧化铁,用试管取5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如下实验:(注:氧化铁不溶于水,过滤可与水分离)(1)填写下表:步骤现象步骤结果步骤现象结论带火星的木条复燃0.2g过氧化氢溶液中:产生气泡猜想、不成立;猜想成立(2)步骤的目的是检验过氧化氢能否自发分解(3)写出上述有关过氧化氢分解的文字表达式过氧化氢水+氧气(4)步骤重复实验、的目的是检验氧化铁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是否改变【继续探究】从上述实验得出氧化铁是反应的催化剂对同种催化剂,有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催化效果?请提出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注意:至少探究两种因素,答对一种因素奖励2分,本題最多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考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书写文字表达式【分析】催化剂能够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变;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解答】解:【猜想】氧化铁不是反应的催化剂、也不参与反应,质量和化学性质反应前后均不变;氧化铁参与反应产生氧气,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但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氧化铁是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故填: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实验】(1)填表如下所示:步骤现象步骤结果步骤现象结论带火星的木条复燃0.2g过氧化氢溶液中:产生气泡猜想、不成立;猜想成立(2)步骤的目的是检验过氧化氢能否自发分解故填:检验过氧化氢能否自发分解(3)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水+氧气故填:过氧化氢水+氧气(4)步骤重复实验、的目的是检验氧化铁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是否改变故填:检验氧化铁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是否改变【继续探究】猜想1:催化剂表面积大小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实验方法: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再分别加入0.2g粉末状、颗粒状的氧化铁,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猜想2:催化剂的用量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实验方法: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再分别加入0.2g、0.5g粉末状的氧化铁,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三、计算题(本题共1小题,共6分)16某同学欲用2L的空雪碧瓶取学校操场空气样品,请你协助他完成任务(1)写出空雪碧瓶取操场空气样品的操作方法(2)计算上述操作得到的空气样品中所含氧气的质量(注:空气中氧气约占体积的21%;氧气的密度约为1.43g/L)【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分析】(1)根据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方法分析回答;(2)根据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及氧气的密度计算【解答】解:(1)用2L的空雪碧瓶取学校操场空气样品的方法是:将空雪碧瓶装满清水,走到操场将水倒掉,再盖上瓶盖即可;(2)氧气的质量为:2L×21%×1.43g/L0.50g故答为:(1)将空雪碧瓶装满清水,走到操场将水倒掉,再盖上瓶盖即可;(2)所含氧气的质量是0.5g【点评】本题所考查的知识属于课本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大,根据已有的知识解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