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度聚焦中考语文收集深刻复习课程教材(山西地区)第2部分现代文阅读第13讲议论文阅读.ppt
山西省,语文,第十三讲议论文阅读,1.议论文的概念 议论文是以议论的表达方式为主,表明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和主张的文章。 2.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1)论点: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 (2)论据:用来证明论点,支撑论点的事实和道理。论据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形式。 (3)论证: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它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联系纽带。 在议论文中,论点是统帅,它以论据为基础,依据论据来证明,论据和论证始终为论点服务,这三者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3.论证方法及作用 (1)举例论证:列举名人事例或自己经历的事例证明观点,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道理论证:引用名言警句、俗语谚语、公式定理等具有权威性的言论证明论点,有很强的论证力度。 (3)对比论证: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或道理进行鲜明的对比,是非曲直分明,印象深刻。 (4)比喻论证: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论点,可以把道理讲得深入浅出,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4.议论文结构 一般议论文的思路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在这个基本结构的基础上,又可以分为两大类: (1)横式。在论证中,文章的几个层次、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展开的。“横式”结构有三种基本类型:“总论分论总论”式;“总论分论”式;“分论总论”式。 (2)纵式。在论述中,文章的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各层次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纵式”结构有两种类型:“层层深入”式,先提出论点,而后步步深入,逐层阐发;“起承转合”式。,5.议论文语言的特点 (1)用词准确:概念使用准确,定、状等修饰成分恰当。 (2)语言鲜明:表述明确,爱憎分明,恰当使用修辞手法和特殊句式,增强生动性和说服力。 (3)语言概括:事实叙述简单明了。 (4)用词严密:判断和推理严密,语言表达周密,逻辑性强。,课时一归纳论点,分析论据,辨析论证 (2014山西1922题12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 14题。 希望在你们身上 季羡林 中国古话说: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换旧人。 ” 人类社会的进步,有如运动场上的接力赛。老年人跑第一棒,中年人跑第二棒,青年人跑第三棒。各有各的长度,各有各的任务,互相协调,共同努力,以期获得最后胜利。这里面并没有高低之分,而只有前后之别。老年人先走,青年人也会变老。如此循环往复,流转不息。这是宇宙和人世间的永恒规律,谁也改变不了一丝一毫。所谓社会的进步,就寓于其中。,这一番道理,虽然老生常谈,然而却是道理。 人世间的真理都是明白易懂的。可是,芸芸众生,花花世界,浑浑噩噩者居多,而明明白白者实少。你们青年人感觉敏锐,英气蓬勃,首先应该认识这个真理。要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必须从这里开始。换句话说就是,要认清自己在人类社会进化的漫漫长河中的地位。人类的前途要由你们来决定,祖国的前途要由你们来创造。这就是你们青年人的责任。千万不要把人生观和价值观当作一个哲学命题来讨论,徒托空谈,无补实际。一切人生观和价值观,离开了这个责任感,都是空谈。,那么,我作为一个老人,要对你们说些什么座右铭呢?你们想要从我这里学些什么经验呢?我没有什么哲理,我也讨厌说些空话、废话、假话、大话。我一无灵丹妙药,二无锦囊妙计。只有一点明白易懂简单朴素、迹近老生常谈又确实是真理的道理。引宋代大儒朱子的诗: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这首诗的关键有二:一是要学习。比如你们对浩如烟海的中华经典必须有深刻的了解。最好能背诵几百首旧诗词和几十篇古文,让它们随时含蕴于你们心中,低吟于你们口头。这对于你们人文素质的提高,都会有极大的好处。二是要惜寸阴。光阴,对青年和老年,都是转瞬即逝,必须爱惜。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两句意义深刻的话。,这就是一个耄耋老人对你们的肺腑之谈。 青年们,好自为之。世界是你们的。 (文章选编自季羡林我的人生感悟) 1.本文第段中,作者认为“青年人的责任”是什么?(2分) 决定人类的前途,创造祖国的前途。(照抄原句也可) 2.引用手法在本文中的使用,好处是什么?(3 分) 增强文章的可读性,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使其文采飞扬,内容更加充实、丰富。,3.文中第段赞美青年人“感觉锐敏,英气蓬勃” ,这使人联想起“青年人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 ”请您仿照后一种形象的语言,再写一句表达对青年人的赞美。(3分) 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青年人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的仿写,做这类题时要抓住仿句的要求,即,字数大致相同;修辞手法使用一致(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抓住例句的关键词即可。,4.文章结尾,长者嘱托“青年们,好自为之” ,那么,青年人应该怎么做?结合本文内容,请谈谈你的理解。(4 分) 示例(1)青年人要加强学习。 “对浩如烟海的中华经典必须有深刻的了解。 ” (2)青年人要珍惜时间。 “光阴,对青年和老年,都是转瞬即逝,必须爱惜。” 【解析】此题考查议论文的结构层次。解答此题,可以去找文中几类特殊句子,如总领句、过渡句、总括句等。文章第段出现了长者的嘱托“青年们,好自为之”,我们要结合全文进行分析,文章第段提出道理,第段是对这一道理的解释,也就是“一是要学习,二是要惜时”,从而告诉青年人应当如何做。题干中要求结合本文内容谈理解,所以要将文中能反映“学习”和“惜时”的语句抄写下来,这样的答案才完整。,考点一明确论题,把握论点 (2014年山西19题)本文第段中,作者认为“青年人的责任”是什么?(2分) 【解析】这类题是对文章内容(作者观点)的考查,做这类题时,先要定位,在文中第段找到“青年人的责任”,答案往往就在这句话附近,这句话后面的内容是告诉我们要怎么做,我们从这句话的前面即可看到“人类的前途要由你们来决定,祖国的前途要由你们来创造”,明确地表明了作者的观点。这样就可得出答案。 【答案】示例:决定人类的前途,创造祖国的前途。(用原句回答也可),1.论题与论点 论题是文章所要议论的问题,是论述的话题,是论述的一个范围。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只有准确地把握文章的论点,才能了解文章中提出的见解和所要解决的问题。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2.如何把握文章的论点 (1)注意论点的表述形式。论点是一个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一般从肯定的角度陈述。 (2)注意研究标题。议论文的标题一般可分为以下四种:论点型。即标题就是全文的论点。这类标题直截了当,有利于读者快速、准确地把握全文主旨。论题型。即标题只点明作者在文章中所要讨论的问题或范围,论点则包含在正文论述之中。这类标题留有较大空间,可启发读者思考。疑问型。题目是问句形式,其答案便是文章的中心论点。比兴型。即文章标题只表明文章写作的因由或论述的切入点。其好处在于含蓄朦胧,引人入胜,论点则要根据文章内容,深入挖掘其内涵。,(3)注意论点在文章中的位置。论点的提出,有时在文章的开头,这就是所谓的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的写法;有时在文章的结尾,这就是所谓的归纳全文、篇末点题的写法,这种写法在明确表达论点时大多有“所以”“总而言之”“总之”“因此”“归根结底”等表总结性的词语;有时在文章中间,往往起到过渡的作用;有时文章标题本身就是全文论点。也有少数议论文在文章中不能直接找到论点,只能通过认真阅读文章,领会文章内容才能归纳出中心论点。,3.概括论点的原则 (1)尽可能用原文中的词语作归纳。 (2)防止要点遗漏。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必须防止任意拔高或贬低文章价值。,考点二论据的理解与运用 1.论据 论据是议论文中用来证明论点、支撑论点的材料。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事实论据指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史实及统计数字等;道理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性已为人们公认的革命导师的理论、名人的言论、科学领域的定理及生活中的常识等。 2.事实论据的概括 首先,要考虑到该论据证明的论点是什么,也就是说,概括出来的论据要紧紧围绕中心论点;再者,注意概括的方法,注意主要人物及其主要事件;最后,用语力求简洁。,3.分析论据的作用 论据的作用分别是:道理论据增加论据的权威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事实论据真实有力地论证了论点(根据文章内容具体化)用事实或道理作对比的论据从两个方面比较,使其对与错更加分明,使正确的观点(作者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答题格式:这是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论点(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的作用。,4.论据的补写 补写论据要注意:论据要有说服力,要能很好地证明论点;论据要有代表性,力求大众化,尽可能人所共知;必须真实,人物与事实要相符,不能张冠李戴,更不能胡乱编造;表述力求简洁流畅。 (1)注意格式。事实论据的表述格式一般为:什么人什么事结果怎么样。加上分析:正因为,所以,正体现了。如有字数限制,务必遵照要求。 (2)注意准确性。补写名言、格言、警句等道理论据,要注意其准确性。,考点三理解论证方法和 分析论证结构 (2014年山西20题)引用手法在本文中的使用,好处是什么?(3分) 【解析】从题干分析可以知道,此题要答文章运用引用论证的作用。细分析题干还可以明确题目中并没有明确要求针对哪句话来作答,所以只需要答出引用的通用作用即可。 解答这类题目的一般思路是:(1)语句本身写;(2)证明观点;(3)语言表达上的效果;(4)对全文内容或是结构方面所起的作用。 【答案】示例:增强文章的可读性,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使其文采飞扬,内容更加充实、丰富。(意近即可),1.论证 狭义的论证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联系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 2.论证方式与论证方法的区别 论证方式是就议论文总体而言,即一篇议论文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要阐明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是以正面论述为主,还是以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言行为主。也就是说,论证方式可分为两类:立论和驳论。 论证方法是指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它和论证方式的基本区别在于:论证方式是指一篇议论文所采用的论证的基本形式,论证方法是指在论证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方法。,3.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4.分析论证结构 议论文的整体结构大体分为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文章开头部分,引出文章要论述的中心问题;分析问题(本论),是议论文的主体部分,即运用论据证明中心论点的部分;解决问题(结论),即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部分。在论证的过程中,常见的结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逐层深入的论证结构叫“纵式”;一种是并列展开的论证结构叫“横式”。分析论证结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的思想内容。中考中一般不单独设置试题。,5.分析论证思路 分析论证思路时,要注意对文章的整体把握。首先要给文章或段落划分段落层次,概括出段意或层意,再分析出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对各部分内容进行准确概括和巧妙串联。 答题格式:文章先,接着,再,最后,全国最新真题 一、(2015湖南长沙)议论文阅读 谈沉潜 古往今来,成大器者往往需要在人生道路上默默潜行,于无声处悄悄浮起。所以沉潜就成了一种人生艺术。 。人才辈出的谢氏家族在东晋时声名远扬,族人谢安却对如此显赫的家世不屑一顾。他没有选择借助家族声望得官,却选择整日隐于群山之中,沉于万卷诗书,而在咸安年间政局动荡,举国面临倾覆的危难之时,他毅然选择出来任职,用积攒的满腹学识化解了内忧外患。若谢安没有当年沉心静修的选择,恐怕谢家也只能与东晋王朝一同腐朽。又如【甲】他们都有一种智慧的选择,就如上好的茶叶,没有选择在沸点水下急于散出芳香,而选择了在茶罐里潜藏多年,变得更加浓郁厚重。,沉潜,需要有一种纯净的品性。剑客柳生从拜师学剑之日起,就只被安排去做一些洒扫庭院的杂事,既不允许他谈论剑术,也不准他碰剑,这种状况持续三年后,他的师傅竟然开始不分日夜地突袭柳生,迫使他在躲避及反击的练习过程中汲取剑术实战经验,最终成为剑术最精湛的剑客。柳生练的是剑,修的却是一种沉潜的品性,蜕去浮躁的外壳,沉入名利所不及的僻静处,潜入常人罕至的深底,心无旁骛地追寻武道,最终攀上剑术巅峰。剑道如此,为人处世也是如此,只有静下心来,心无杂念,才能达到成功的顶峰。,沉潜,需要有一种深度的蓄势。如【乙】又如企鹅,它身躯笨重,没有可以用来攀爬的前臂,每次将要上岸时,它都猛地低头,从海面扎入海中,拼力沉潜,潜得越深,海水产生的压力和浮力越大。当企鹅到达适当的深度,再迅猛向上跃起,便能如离弦之箭般穿出水面,落于陆地之上,这种沉潜看似笨拙,却富有成效,让企鹅积聚起破水而出的力量。企鹅如此,人亦如此,。 (原文有删改) 1.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人生需要沉潜。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心论点的概括能力。本文就“沉潜”展开论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即:人生需要沉潜。,2.从下列四个论据中选择最恰当的两个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两处。(只填序号) 诸葛亮在天下大乱之时,隐居隆中卧龙岗,熟读史书,研究天下大事,直至刘备三顾茅庐。时机已到之时,才欣然出山,辅佐汉室,留下千古美名。 曾国藩任湖南帮办团练大臣时,屡受排挤,还险些丢了性命,但他以朝廷利益为重,没有因为自己个人的恩怨而影响大局。 勾践沦为亡国奴后,没有了尊严,失去了自由,但他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积蓄力量,终率三千越兵以吞吴。,孙子膑脚,遭受迫害,却没有放弃,他相信自己的实力,相信自己的命运,最终等到了施展自己抱负的时候。 【解析】考查的是论据在议论文中的作用。结合中心论点分析回答。,3.根据文意,在文章中两处填上适当的句子。 沉潜,需要有一种智慧的选择。 只有顶住压力,积蓄能量,才能破水而出,成就梦想。 【解析】在议论文中,学生应培养寻找中心句,总结概括文章的小分论点的能力。学生能从文章中找出支撑中心论点的分论点,能够提炼和总结分论点。这里学生总结出两点即可。,二、(2015河南)阅读下文,完成14题。 为什么不读经典 “所谓经典,就是大家都认为应该读而没有读的东西。”马克吐温这句话道出了经典的尴尬处境没有人否认应该读经典,但真正去读的却寥寥无几。为什么人们会对经典敬而远之呢? 因为经典本身是纯粹的,它不打算讨好人,不千方百计诱惑你去读它。作家在写作时,只是要写出他对生活的所感所思和他自己的欢欣与疼痛。他是写给自己看的,至多是写给他认为可以与之对话的人看的,并没有打算让大量的读者成为自己的粉丝,也没有其他的动机。曹雪芹在“举家食粥”的窘境中写红楼梦,,只是想写出“一把辛酸泪”,并没有想到把它做成畅销书,赚它个盆满钵满。因此,经典不会时刻想着为你提供方便,不会挖空心思哄你逗你,不会因为你理解不了而降格以求。 因为经典关注的是事物本质的东西。对于同一个轰动一时的新闻事件,经典总能深入其中,烛照事件背后人性的晦明;而平庸的作品只会对那些热闹的戏剧性的过程趋之若鹜,对于故事之外的东西,它没有耐心,更没有能力去做更深入的分析。安娜卡列尼娜和包法利夫人都取材于当时沸沸扬扬的桃色事件,这类故事都足以吸引眼球,受到报纸花边新闻的追逐,但在这些地方人们发现不了那些驱动故事萌生和发展的动力。只有列夫,托尔斯泰和福楼拜这样的作家,凭借他们天才的洞察力,精确地描绘了一个人的热情和梦想、挣扎和无奈,揭示了人性的丰富和局限。经典就是这样,瞩目事物的内部,触及事物坚硬的内核,揭示出生活的本质。 因为经典太留意那些本质的东西,所以常常会忽略表层和细节,在表现形式上,有时会显得呆滞笨重,不以轻盈妩媚的姿容愉悦人。就像许多真正大智若愚的人,常常会在小事上犯糊涂,会因某种笨拙的举止而被取笑。倒是那些乖巧机敏的人,待人接物八面玲珑,但如果试图从他们身上发现独特的人格和精神,往往是缘木求鱼。在并不那么具备观赏性的背后,经典体现的是真正的深刻和独特的禀赋。,以上这些特征,使那些渴望阅读之“轻”的读者对经典产生隔膜,使他们无缘分享出自人类杰出头脑的感受、智慧和发现。 因为阅读经典需要充足的时间和从容的心境,而匆促的生活节奏,过于丰富乃至泛滥的信息,培植了现代人浮光掠影的阅读习惯。面对铺天盖地的碎片化、娱乐化信息,人们没有时间沉潜到情韵悠长的大部头文学作品中;人们静不下心去欣赏一段风光描写,揣摩一种细腻的心理变化过程;人们没有耐心细细品味节奏、韵律、布局谋篇的微妙之处,享受纯粹的文字之美。 我们还可以有这样那样疏远经典的理由,这些理由让我们面对人类精神的优秀成果却漠然视之,让我们和深刻、和睿智、和,经由艰苦求索而获得的精神愉悦等美好而珍贵的收获无缘。领悟了这些,我们就应该有所行动。 (作者:彭程。有删改) 1.请结合全文内容,从两个方面概括人们“对经典敬而远之”的原因。 经典本身是纯粹的,它关注事物的本质,在表现形式上不那么具备观赏性,使读者对它产生隔膜。阅读经典需要充足的时间和从容的心境,而现代人习惯了浮光掠影的阅读。(意思对即可。) 【解析】对文章的理解。 筛选信息并概括内容。本题考查对文章语句的理解,要读懂文章,把握文章意思,并要抓住文章的关键语句,抓住议论或抒情性的语句去理解道理,要理解文章主旨。,2.第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引用名言,指出经典面临的尴尬处境,引出议论的话题。用设问(问句)引发思考,引起下文。(意思对即可。) 【解析】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议论文特殊语句和语段的作用的答题方法:(1)引出(全)下文;(2)总结前(全)文;(3)承上启下。作为议论文段的作用,必须结合文体特征具体回答。如开头段作用往往是引出中心论点(论题),那么,我们可以参考下面的两个具体答题规范格式的例子使用或变通使用:开头通过写的事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也起到吸引读者往下读的作用,增强了论述的趣味性。,3.请简要分析第段的论证思路。 先提出观点:经典关注的是事物本质的东西。接着分析对于同一新闻事件,经典和平庸作品有不同的关注点,突出经典关注的是事物的本质;然后以两部名著为例加以印证。最后,再次强调经典关注的是事物本质的东西。 【解析】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和思路。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论证思路的分析能力。要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理清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的表示承接关系的词语,进行表述即可。,4.下面哪一则材料适合作为第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 材料一:传媒学家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揭示,这是一个泛娱乐化的时代,深刻的思考在迅速地销声匿迹,我们变得匆忙和浮躁,只能以一种消费的心态,消受那些等而下之的粗浅的读物了。 材料二: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为了人的发展和精神生活的丰富而必备的书,或者如果大家不喜爱书,对书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 材料一。因为材料一论述的是泛娱乐化的时代使人们变得匆忙和浮躁,只能阅读粗浅读物,与第段的观点相符。(分析合理即可。),【解析】分析论据的类型及其作用。补充论据作为一种新题型正在流行,做这种题目,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看清楚要求补充的论据类型,即看清楚要求的是名言还是事例;(2)补充名人事例要注意字数限制。当然,要理解论据和论点是否相符,这样的事例或道理才具有说服力。此处要明白第段的观点是“阅读经典需要充足的时间和从容的心境,不可变得匆忙和浮躁”,而材料一事例论述的观点与文中观点相符。,山西名校模拟 (2015年忻州模拟)阅读迎春话“福”,完成后面的题目。 迎春话“福” 史世海 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城乡市场上红的春联,红的年画,红的花灯,红的蜡烛,红的中国结真可谓琳琅满目。特别是那大红的“福”字喜气洋洋,贴满房里屋外、大街小巷。人们用这种传统的文化习俗迎春接福,寄寓着对幸福生活的憧憬。 自古以来,人们对“福”就十分看重,对“福”的认识也不尽相同。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福”呢?,人们总是身处福中而不知福。古人对此曾有一个形象的说法,“无病之身,不知其乐也,病生始知无病之乐;无事之家,不知其福也,事至始知无事之福”。因此知福才会感到幸福。知福需要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比如健康是福,平安是福,劳动是福这样才会保持心态平衡,感悟到幸福,从而更加珍惜幸福。 幸福,最为重要的是造福。英国作家肖伯纳曾说:“如果我们不能建设幸福生活,我们就没有任何权力享受幸福;这正如没有创造财富,无权享受财富一样。” 有理智的人不仅应知福、惜福,更应福而思源,懂得感恩,积极地创造幸福。把个人的价值融入到对美好事业的不懈追求之中,为他人而生活,为社会而奉献。这样,我们才会在事业与生活中感受到幸福。,法国科学家居里夫人曾这么告诉朋友:“在家徒四壁,连一块床板都没有时,一面为贫穷所逼迫,一面潜心研究,那才是我一生中最幸福、最光彩的时候。” 俄国作家果戈理也曾对朋友表示:“如果有一天,我能够对我们的公共利益有所贡献,我就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人生确实如此,一个人如果有所追求,有所成就,那么也就拥有了幸福;一个人如果为他人、为社会做出贡献,无疑是最大的幸福。 幸福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如何才能收获真正的幸福?。 (有删改),1.请简要分析第段的论证过程。 首先指出人们总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的现象,并用古人的话加以佐证;然后提出知福才会感到幸福的观点;最后表明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才能知福、惜福。 【解析】考查议论文的论证过程(思路)。第段的论证过程是这样的:首先指出人们总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的现象,并用古人的话加以佐证;然后提出知福才会感到幸福的观点;最后表明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才能知福、惜福。这考查考生分析概括议论文中的主要观点的能力。考生在做题时一定要抓住关键句子,关键词语来归纳概括。,2.简要分析第段中引用居里夫人和果戈理的话分别有什么作用。 居里夫人的话表明一个人有所追求、有所成就,就会幸福;果戈里的话表明一个人为他人、为社会做出贡献,才是最大的幸福。 【解析】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第段中引用居里夫人和果戈理的话是为了说明一个观点。居里夫人的话表明一个人有所追求、有所成就,就会幸福;果戈里的话表明一个人为他人、为社会做出贡献,才是最大的幸福。,3.请在第段画线处补写一句话,为全文作结。 人要获得幸福既要知福,又要惜福,更需造福。 【解析】理解文章内容,概括议论文要点。在第段画线处补写一句话,为全文作结。我们可以根据全文内容,补写一句可以概括全文中心论点的句子,对全文进行总结。总之,要抓住“知福”、“惜福”、“造福”来表达。例如可以补写“人要获得幸福既要知福,又要惜福,更需造福。”,2016名师预测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题。 心胸有多大,成就有多大 蒋梦 做人要有一颗宽容的心,这颗心的容量要大。心的容量有多大,人生的成就就有多大。清代的林则徐不是说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句话吗?这句话被许多人当作自己做人的准则,深圳老板陈女士就是其中之一。 陈女士的人生尽管经历了许多坎坷,但她靠着坚强的性格和超人的才智,成为一位非常成功的企业家,被评为深圳最有,影响的女性人物之一。她对“有容乃大”的自我注解是:如果不管什么是非都去计较的话,你一辈子都没有办法生活了。在我们生活的社会里,许多事情,尤其是小事情,如果看开一些,自己的心胸就会变得宽广。 法国作家雨果说:“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明代朱衮在观微子中说:“君子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处人所不能处。”这里有一则故事:林晓红任总经理时,特任命某人为重要部门主任,但为许多中层骨干反对,他们派代表给总经理提意见,要求她说出任命那个人为主任的理由。为首的是一个脾气暴躁的经理,,开口就给总经理一顿难堪的讥骂。如果当时总经理换成别人,也许早已气得暴跳如雷,但是林晓红却视若无睹,不吭一声,任凭他骂得声嘶力竭,然后才用极温和的口气说:“你现在的怒气应该可以消了吧?照理说你是没有权力这样责骂我的,但是,现在我仍愿详细地解释给你听。” 这几句话把那位经理说得羞愧万分,但是总经理不等他道歉,便和颜悦色地说:“其实我也不能怪你,因为任何不明究竟的人,都会怒火冲天。”接着她把任命理由解释清楚了。 不等林晓红解释完,那位经理已为她的大度所折服。他私下懊悔刚才不该用那样恶劣的态度责备一位和善的总经理,当他回去报告咨询的经过时,只摇摇头说:“我记不清总经理的全盘解释,但有一点可以报告,那就是总经理并没有错。”,在这次交锋中,林晓红占了上风。为什么她能占上风?就是因为她的宽宏大量。 在事业上建功立业、取得成就的,绝非那些胸襟狭窄、谨小慎微、小肚鸡肠之人,而是那些如林晓红般襟怀坦荡、宽宏大量、大度豁达者。 忧愁时,增添几许欢乐;艰难时,顽强拼搏;得意时,言行如常;胜利时,不得意忘形。只有如此放得开的人,才是豁达大度之人。只有具备一种看透一切的胸怀,才能做到大度豁达;把一切都看作“没什么”,才能在慌乱时从容自如。 (选文有删改),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心胸有多大,成就有多大。(或:心的容量有多大,人生的成就就有多大。)。 2.下面的句子是从文中摘取出来的,你觉得放在哪一段的开头比较合适?为什么? 宽容,不仅是一种社交的艺术,更是一种做人的度量和人格的伟大。 放在第段开头比较合适。理由:此句是个过渡句,能够起到承接第段,开启第段的作用;文章第段的论述内容与所给的句子意思契合,所以应放在该段的开头。,3.文中第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各举一例进行说明。 文章第段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举例论证两种论证方法。道理论证,如在第段中作者引用了雨果、朱衮的名言论证分论点:心胸开阔是一种做人的度量和人格的伟大;举例论证,如在文章第段作者举出了林晓红宽容对待下属的事情,论证了分论点。,4.法国作家雨果说:“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请举出一个名人事迹来论证这一观点。 示例:蔺相如因“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中立了大功官拜上卿,位居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屡次想羞辱蔺相如,而蔺相如却每每避开。蔺相如忍让的行为使他的门客们羞辱难当,纷纷请辞。蔺相如说:“诸侯不敢进攻赵国,是怕我和廉将军,现在如果两虎相争,则必有一伤。我不是怕他,而是先国家后私仇啊!”廉颇听后大受感动,于是“负荆请罪”,从此将相和睦,赵国争霸诸侯。(言之有理即可),5.请写出一个(或一句)用来形容人胸怀宽阔的俗语或诗句(文中出现的除外)。 示例俗语:宰相肚里能撑船。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课时二揣摩语言,阐发观点,拓展探究 (2015山西1821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人,要有五识 人要有“知识”,这是毫无疑问的,知识来自于我们所受的教育,以及现实中的经验与教训。 积累了一定书本与现实中得来的知识,你就应该拥有一定的“常识”了。一个普通人并不需要搞清登月火箭的燃料构成与DNA的结构图这样的知识,但他得知道基本的善恶与美丑这些常识。,一个人只有在获得了一定的“知识”,也不拒绝“常识”时,才能更上一层楼,成为一名有“见识”的人。这见识就是你自己看问题的观点,你的思想与世界观了。我常常遇到一些人,由于知识有限,连基本常识也分不清,一见面就想发表一通“高见”,显得他很有“见识”,弄得你不听也不是,听也不是。当然,更让人难受的是一些很有知识的学者,却一点“见识”也没有。 有了上面三种“识”,你就是一个有学问、有点看法的人了。不过,大多数有学问的人,也就停留在这个层面,而无法上升到更高一级的那个“识”胆识。,“胆识”是社会责任感和勇于承担的气魄。一个人哪怕学富五车,亦有“见识”,可因为种种原因,却闷声发大财,到了该出手的时候,还是不敢出手,缺乏的就是“胆识”。 我要强调一点,“胆识”可不仅仅是指大胆,更不是“有勇无谋”。一个无知的人,一个连常识都没完全搞清楚的人,一个人云亦云的人,他即便再“勇敢”,也不能称他有“胆识”。 最后还要加一个好像同前面几个“识”关联不大的“赏识”。大家在人生路上踽踽独行,都有偶遇他人赏识的时候,请问,你是什么感觉?我相信,有时他人的一两句赏识,往往成为你继续走下去的动力,造就了你的一生。我这里强调的“赏识”,就是你是否懂得赏识他人。,那些拥有了“知识”“常识”“见识”,尤其是“胆识”的人,不少都有高傲甚至目空一切的毛病,他们失去了“赏识”他人的能力。而不会、不能、不愿赏识他人的人,往往也就开始故步自封、夜郎自大,这样的人能走多远呢? 1.作者认为“人,要有五识”,具体指哪“五识”?(2分) 知识、常识、见识、胆识、赏识 【解析】细读文章,不难发现文中写的“五识”。“人要有知识”“你就应该拥有一定的常识了”“成为一名有见识的人”“而无法上升到更高一级胆识”“最后还要加一个赏识”。,2.本文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_。(2分) 【解析】解答此题,先要了解议论文中常见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本文就是通过理论来论证了做人要具备“五识”的道理。 3.第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承接上文;补充论证了“胆识是社会责任感和勇于承担的气魄”的观点;使论证更充分、更严密、更有力度。 【解析】第段已论证了“胆识是社会责任感和勇于承担的气魄”,第段“我要强调一点”一句承接上文,对第段“胆识是社会责任感和勇于承担的气魄”作了进一步的论证,使论证更充分、更严密、更有说服力。,道理论证,4.读了这篇文章,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赏识”的理解。(4分) 读了这篇文章,我认为一个人在拥有了知识、常识、见识、胆识的同时,还必须具备赏识他人的能力,才能走得更远。(围绕“赏识他人才能走得更远”论述即可),考点一品析议论文语言 (2014浙江湖州12题)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4分) (1)人们似乎早已放弃那些“荒唐无聊”的争论。(对句中加引号的“荒唐无聊”,你怎么理解?) (2)过于“务实”的风气,使我们被世人视为“物质主义”至上的国度。(“过于”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解析】此题考查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还表现在使用状语、定语等修饰成分的恰当上。议论文的准确性和严密性还体现在对关联词语的使用上。,【答案】(1)此处引号有讽刺否定的作用。这样写,突出了近几十年国人一味注重物质追求,轻视文化、精神追求,不能正确认识精神、文化层面争吵的积极意义。作者对此表示否定和批判。(2)不能删去。“过于”表示程度过分,文中使用该词指出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关系时有失偏颇,表明了对物质主义、功利主义的否定态度。“过于”一词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谨(严密)性。,1.品析语言是议论文阅读中的一个重要考点 议论文语言的特点包括:(1)用词准确:概念使用准确,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恰当。(2)语言鲜明:表述明确,爱憎分明,恰当使用修辞方法和特殊句式,增强生动性和说服力。(3)语言概括:事实叙述简单明了。(4)用词严密:判断和推理严密,语言表达周密,逻辑性强。,2.考查题型 (1)句中加点词语可不可以删掉 体味文章语言的严密性。议论文需要通过明确的概念,准确的判断和严密的推理来讲清道理,语言表达必须准确无误。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还表现在使用状语、定语等修饰成分的恰当上,也体现在对关联词语的使用上。 答题格式: 表明态度:能或不能。 指出这个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指出删除后句子的意思。 总结:删除后,表达不严谨,语言不严密,使论证缺少说服力。,(2)理解重点词语的作用 答题格式: 严密:该句中词语有的意思,在程度(数量、范围、语气)等起了限制作用,符合事实;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生动:该句中词语使用了修辞(或者是使用了口语),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幽默风趣),增强了议论文的文学性、趣味性 (3)句子的赏析 确定修辞手法。 把句子放回到原文明确句子的意义。 答题格式 运用了修辞手法,指出了的意义。,考点二阐发观点、拓展探究 (2015山西21题)读了这篇文章,谈谈你对“赏识”的理解。(4分) 【解析】针对“赏识”,文章的最后写出“而不会、不能、不愿赏识他人的人,往往也就开始故步自封、夜郎自大,这样的人能走多远呢?”实际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有具备赏识能力的人,才能团结周围的人,得到别人的帮助,才能取得成功,走得更远。据此,用自己的语言就能答出对“赏识”的理解。“赏识他人才能走得更远”的事例:生活中,有很多事情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它需要一个团队群策群力,以集体的智慧去运作,如一个班级要搞好,班主任要赏识班长运筹帷幄的组织才能,学习委员刻苦学习的榜样引领,文体委员多才多艺的示范号召,1.联系选文,谈阅读后的感受 (1)方法总结 要紧扣文章的论点阐述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认真审题,吃透题干的要求,按要求作答。 (2)答题步骤 先亮出观点结合文章内容阐述观点的由来按要求联系实际(可以是身边的事例,最好是名人名事,或名人名言做论据阐述)总结观点,发出号召。 (3)答题格式 正如文中所说,(中心论点或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句话或题中指定的话)在我生活中,(生活中的事例现象)我认为,(对上面两点谈看法)。,2.就文中某一语句(内容)或链接的材料,谈自己的看法 (1)方法总结 首先要分析、比较、筛选、整合重要信息,然后再进行探究得出结论。 (2)答题要点 阅读链接材料,找出与原文的链接点。分析材料与原文的关系。要审清题目要求。若有几则材料,就从几则材料中概括出共性,任选一个角度即可。答题时既要提到原文,又要兼顾材料内容,还要谈出自己的感受,并注意字数要求。,全国最新真题 1.(2015重庆市A)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 怎样的“水土”才养人 游宇明 不久前听了一场演讲,演讲者引用了一句俗语,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听了之后就在反复问自己一个问题:怎样的“水土”才养人? 中国人习惯于将“天”“地”“人”相提并论,其实,“天”与“地”就是自然的“水土”。这“水土”给了我们生存的凭靠。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没有天空、高山、河流、原野,我们从何处获得光雨、,木料、饮水、粮食,人怎么去生活?这“水土”也给了我们心灵的慰藉。看到天空之远,我们会放飞梦想的翅膀;看到大地之美,我们会产生愉悦之情。然而,我们也应该想到,能养人的“水土”一定是好“水土”。如果我们的天空被雾霾笼罩,如果我们的高山从地底被掏空,如果我们的河流被各种废水污染,如果我们的原野四处荒芜,这样的“水土”不仅不能养人,还会害人。,在我看来,社会的好“水土”至少需要具备这样几个条件:第一是诚信,第二是良善,第三是能让每个人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才能。 人不是孤立的个体,他必须与社会的其他成员相联系。成员间的诚信是构建社会大厦的黏合剂,没有了它,社会就会瓦解,大厦就会坍塌。有了它,我们上学不担心拿到假通知,做生意不忧虑被欺诈,上医院不会收到“大处方”,社会矛盾就会大量减少,社会就变得和谐,我们对这个世界就有了信心,人们就会被养育成大写的人。 任何社会都不敢保证没有作恶之人,但社会的总体必须,是良善的。孩子摔倒了,陌生人扶一把;有人出了车祸,旁观者帮助送一下医院;学生无钱读书,有能力的人捐上一点。这都不需要我们付出太大的代价。然而,有了这样的温暖,得到救助的人感受到了社会的关心,日后就能传递这份爱心。当社会总体的良善养成了,我们的言行也就会变得绅士良淑。 心理学理论认为,人最高层次的需求是自我实现。所谓自我实现,就是想做的事最终做成。一个人的自我实现一方面固然依赖个体的努力,另一方面也依赖社会给予必要的帮助。换句话就是,一个人有了某种才华,社会应该给他提供必要的舞台,使他可以及时展示自己。社会这样做了,人们的上进心才会被激发,我们的社会才会有持久前行的推力。,养人需要社会的好“水土”,但这好“水土”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也不会从地底生出来,它说到底还是要依赖两种力量,一是个体力量,二是社会力量。每个个体都有人人是别人的“水土”的意识,尽可能给这“水土”注入正能量,社会的“水土”自然会越来越好。社会有足够的责任感,能够认识到自己肩负的使命,才会抓好社会体制、机制的设计,将绝大多数人的美好愿望变成政策、法律,让社会的列车在良性的轨道上运行。 (选自娄底新闻网,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中心论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自然的好“水土”才养人。 B.一方水土养一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