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中医护理学原则与一般护理学).ppt
,第十章 护理原则与中医一般护理,护理系 鞠兴华,掌握 施护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和三因制 宜的中医护理原则。,学习目标,熟悉 中医一般护理如生活、情志、饮食、用药护 理等。,了解 预中医一般护理的具体方法。,主要内容,第一节 中医护理原则 第二节 中医一般护理,中医护理原则是以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的基本理论为指导,以四诊所收集的客观资料为依据,对疾病进行全面地、综合地分析,从而制定出的治疗和护理原则。,第一节 中医护理原则,施护必求其本,是中医护理学的主导思想,故必须抓住疾病的本质,进行治疗和护理。,一、 施护求本,根据药物的性味与疾病现象和本质的逆从关系,可分为正治、正护法和反治、反护法。,标本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常用来说明事物的本质与现象、因果关系,以及病变过程中矛盾的主次关系等。,(一) 标本缓急,本是本质,是事物的主要矛盾; 标是现象,是事物的次要矛盾。,标本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换。,本正气、病机、缓证、先病、原发病等; 标邪气、症状、急证、后病、继发病等。,标本缓急的原则: 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兼治。,(一) 标本缓急,1、急则(护)治其标,指在标证甚急,可能危及生命时,护理人员应先紧急配合抢救,迅速采取措施以解除危急症状(标),待病情稳定后再处理本证的原则。,如:大出血等。,(一) 标本缓急,2、缓则护(治)其本,(一)标本缓急,指标证不急或标证经处理后已缓解的情况下,针对疾病本质,从而解除疾病症候的治疗原则。,如:滋阴润肺法治疗肺阴虚所致的咳嗽(百合,玉竹,沙参,石斛,阿胶,麦冬,桑葚等);补气法治疗气虚自汗等。,3、标本同护(治),(一) 标本缓急,指标本俱急或标本俱缓的情况下,采用标本兼治的原则,包括治本为主,兼以祛邪,或以祛邪指标为主,兼以扶正的方法。,如:气虚感冒,气虚为本,感冒为标,益气解表之法,标本同治。,1、正治(正护)法,(二)正治(护)反治(护),是采用与病变本质相反的药物或措施来治疗和护理疾病的方法。适用于疾病的本质和现象一致的病症。,(1)寒者热之:,寒邪致病出现寒象,用温热药治疗或取温热护理法的治护方法,如:风寒感冒用辛温解表的姜汤治疗。,(2)热者寒之:,如:胃热口臭可用寒凉的连翘、菊花等治疗。,热邪所致热象,用寒凉药治疗或取寒凉护理法的治护方法。,(二)正治(护)反治(护),(3)虚则补之:,如:气虚证可用温补的人参、黄芪等方药治疗。,虚性病症表现虚侯,用补益药治疗及补益护理法的治护方法。,(二)正治(护)反治(护),(4)实则泻之:,如:胃肠积热引起的便秘可用寒凉苦泻的大黄治疗。,实性疾病表现实象,用攻逐泄实药治疗及攻下护理法的治护方法。,(二)正治(护)反治(护),2、反治与反护法,采用与病变假象一致的药物来治疗和护理疾病的方法。适用于疾病的现象与本质不完全一致的病症。,(二)正治(护)反治(护),用热性药物治疗及用热护法护理具有假热征象的病症的方法。(真寒假热证),(1)热因热用:,如:阴寒内盛引起的下利清谷,由于阴寒壅盛于内,逼迫阳气浮越于外,出现不恶寒,面赤如妆等假热之象。此时应用温热之法治疗。,(二)正治(护)反治(护),(2)寒因寒用:,如:热厥证中,除了壮热,烦渴饮冷等表现外,由于里热盛极,阻遏阳气不能外达,又可表现出手足厥冷(胸腹仍热)等假寒之象。此时应用寒凉的药物和方法治疗。,用寒性药物治疗及用寒护法护理具有假寒征象的病症的方法。(真热假寒证),(二)正治(护)反治(护),用补益药物治疗及用补益法护理具有闭塞不通的虚证方法。(真虚假实证),(3)塞因塞用:,如:脾气虚引起的腹胀大便不通,可用健脾补气的方法治疗。,(二)正治(护)反治(护),用通利的药物来治疗及用通护法护理具有通泻症状的实证的方法。,(4)通因通用:,如:宿食內停,阻滞胃肠引起的腹泻,应用消食导滞的药物治疗。,(二)正治(护)反治(护),(一)扶正祛邪的概念,二、扶正祛邪,扶正扶助机体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邪和康复能力的一种治疗和护理原则。,主要适用于虚证虚则补之 益气、养血、滋阴、温阳 针灸、推拿、气功、食养、 体育锻炼、精神调摄等。,(一)扶正祛邪的概念,二、扶正祛邪,祛邪祛除邪气,排除或削弱病邪侵袭的一种治疗和护理原则 主要适用于实证实则泻之 发汗、涌吐、攻下、消食、祛痰、活血,(二)扶正祛邪的应用原则,1、扶正 - 虚则补之,如药物、针灸、推拿、手术等。,二、扶正祛邪,用于以正虚为主要矛盾的病症。,(二)扶正祛邪的应用原则,2、祛邪 - 实则泻之,如攻下法与攻下护理法、 发汗法与发汗护理法。,二、扶正祛邪,用于以邪盛为主要矛盾的病症。,(二)扶正祛邪的应用原则,3、扶正与祛邪兼用,正虚急重 - 扶正为主,兼顾祛邪 邪实较重 - 祛邪为主,兼顾扶正,二、扶正祛邪,用于正虚邪实为主要矛盾的病症。,(二)扶正祛邪的应用原则,4、先扶正后祛邪,如虫积患者,正气太虚,不宜驱虫,应健脾扶正之后,正气恢复时在驱虫。,二、扶正祛邪,用于正虚邪实,以正虚为主的病症。,(二)扶正祛邪的应用原则,5、先祛邪后扶正,如瘀血所致的漏证,瘀血不去,漏血不止,应先祛瘀后补血。,二、扶正祛邪,用于邪盛正虚,以邪实为主的病症。,(一)损其有余,如阳热亢盛的实热证,用“热者寒之”的方法,以清热。“寒者热之”,三、调整阴阳,是指阴或阳一方过剩有余病症的治疗护理原则。,(二)补其不足,如阴虚、阳虚或阴阳两虚等,采 用“补其不足”的方法进行护理。,三、调整阴阳,是指阴或阳一方虚损不足病症的治疗护理原则。,如阴阳两虚,采用阴阳双补的方法进 行护理。“阳中求阴”,“阴中求阳”,(一)因时制宜,四、 因时、因地、因人施护,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来制定适宜的护理方法。如:感冒夏季炎热,腠理疏松开泄,易于出汗,受风寒而致病,辛温发散药不宜过用,护理上注意固护津液。而冬天腠理致密,则用辛温发散重剂,护理上可饮食热粥以助汗,使寒从汗解。,(二)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地区的地理特点,气候条件及人们的生活习惯的差异,来制定适宜的治法和护理方法。,如:西北高原山区气候寒凉干燥,人们多食乳肉面粉,体质较壮,易感风寒,多用辛温解表及温热法护理。,四、 因时、因地、因人施护,东南平原地区气候温热潮湿,人们多食鱼虾大米,体质柔嫩,易感湿热,多用清凉解表和化湿法护理。,(三)因人制宜,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体质等不同特点,来制定适宜的治法和护理方法。,(一)年龄: 小儿用药宜轻,慎补忌攻; 青壮年可攻,药量稍重; 老年人多补。,(二)性别: 女性经带胎产,用药需谨慎。,(三)体质: 强弱、寒热、阴阳之偏。,四、 因时、因地、因人施护,第二节 中医一般护理,一般护理包括病情观察、生活起居护理、情志护理、饮食调护、用药护理和运动锻炼指导等方面。,一、密切观察病情,文本,观 察 病 情,内外详察,一,四诊合参,二,病症结合,三,甄别真假,四,二、规律生活起居,生活起居护理是指在病人患病期间,护理人员针对 患者的病情分别给予环境的特殊安排和生活的护理照料。 生活起居护理的目的在于促进机体内外阴阳的平衡, 恢复和保养正气,增强机体抵御外邪的能力,为疾病的 治疗和康复创造良好的条件。 生活起居护理的好坏与治疗效果和病人的康复有十 分密切的关系。,(一)顺应四时阴阳 1、顺应四时 依气候变化护理 依季节变化护理 2、调适昼夜,二、规律生活起居,(二)保持良好的康复环境 1、病室应安静 2、病室应通风整洁 3、病室温、湿度应适宜 4、病室应保持适度的光线,二、规律生活起居,(三)生活起居规律 1、合理的作息时间 2、充足的休息睡眠 3、适当的活动锻炼,二、规律生活起居,(一)诚挚体贴,全面关心 (二)有的放矢,因人施护 (三)清净养神,宁心寡欲 (四)方法得当,顺情从意 (五)怡情畅志,乐观愉快,1.体制差异 2.性格差异 3.年龄差异 4.性别差异,三、调畅精神情志,四、注意饮食宜忌,(一)饮食宜忌,【饮食宜忌的基本原则】,辨证施食 辨药施食 因人施食 因时施食 特殊宜忌,【饮食宜忌的主要方法】,热证 宜清热、生津、养阴,食寒凉性和平性食物,忌辛辣、温热之品。 寒证 宜温里、散寒,助阳,宜食温热性食物,忌寒凉、生冷之晶。 虚证 宜补虚益损,食补益类食物。 实证 饮食宜疏利、消导。 外感病证 宜饮食清淡,可食葱、姜等辛温发散之晶,忌油腻厚味。,其他 各类血证、阴虚阳亢证、目疾、皮肤病、痔瘘、疮疖、痈疽等病证忌辛热类食物。患有疔、疮、痈疡及各种皮肤病及可能复发的痼疾者,忌食发散类、海腥类食物。 某些药物有特别的饮食禁忌要求。如萝卜可降低滋补药补性,故服人参等滋补药时忌食,服荆芥时忌吃鱼蟹等。,【饮食宜忌的主要方法】,(二)辩证施食,1.因人因病,辨证施食 2.因时因地,灵活施食,(三)调配饮食,1.种类多样 2.饮食调和 (1)五味调和 (2) 寒热调和,(四)饮食有节,(五)饮食卫生,(六)饮食习惯,1.进食宜缓 2.进食宜专 3.进食宜乐,药物治疗是中医治疗疾病最常用的手段,护理人员能否正确地掌握给药途径和方法,将直接影响药效的发挥和治疗效果。,五、重视用药护理,(一)用药原则,1.遵医嘱用药 2.执行查对制度 3.正确安全用药,(二)药物用法及护理,解表类药的服法与护理 解表类药应温服。发汗以微汗为宜。 患者应避风寒,禁冷敷。 应慎用解热镇痛类西药,以防汗出过多。 饮食宜清淡,忌酸性、生冷食品。,泻下类药的服法与护理 泻下类药一般应空腹服用,因其易伤脾胃,应得泻即止,不宜再服。 单纯为通便而服用润下药,应于睡前服用。 服泻下类药后,要注意排泄物的质、量、次数等变化。 服药期间,宜食清淡、易消化饮食,忌硬固、油腻、辛辣之晶。可多食水果和蔬菜。,温里类药的服法与护理 服药期间宜保暖,防止风寒侵袭。 宜进温热饮食以加强药效,忌食生冷寒凉之品。 温里类药多辛温香燥,易伤津液,阴虚津亏者慎用。,清热类药的服法与护理 清热类药多属苦寒,易伤阳气,应中病即止,以免损伤脾胃。 清热类药宜饭后服用,服药期间宜服食清凉食品,忌辛辣油腻。 脾胃虚寒者及孕妇禁用或慎用。,理气活血类药的服法与护理 理气活血类药多辛香燥烈,入药以丸散剂多见。 理气活血类药性多走串通行,易于耗血、动血,虚证患者和有出血倾向者及孕妇,应慎用或禁用。 服药期间忌生冷寒凉,脾胃虚弱者应注意饮食调护。,安神类药的服法与护理 安神类药应于睡前半小时服用,患者的病室应保持安静。 应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作好精神护理,特别应使患者在睡前消除紧张、激动情绪,保持平常心态。 饮食以清淡、平和为宜,忌辛辣、肥甘、酒、茶等刺激性食品,晚饭不宜过饱。,补益类药的服法与护理 补益类药应于饭前空腹服用,以利药物吸收。 补益类药易使胃气壅滞,而造成消化不良,故脾胃虚弱而食滞不化者应慎用,或应同时配用消导药。 外感期间不宜使用补益类药。 补益类药需长期服用方能见效,应鼓励病人坚持服药。 服药期间应忌油腻、辛辣、生冷及纤维素多而不易消化食品。,六、促进形神康复,运动护理 推拿康复护理 自然沐浴护理,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