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下册语文古诗词鉴赏(24页).doc
-
资源ID:36969948
资源大小:186.50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人教版九年级上下册语文古诗词鉴赏(24页).doc
-人教版九年级上下册语文古诗词鉴赏-第 24 页九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一)望江南 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干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诗歌大意】梳洗完毕,独自一人登上望江楼,倚靠着楼柱凝望着滔滔江面。千帆过尽盼望的人都没有出现,太阳的余晖脉脉地洒在江面上,江水慢慢地流着,思念的柔肠萦绕在那片白蘋洲上。【主题与赏析】1这首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夫归来的情景,表现了她失望和怅惘的情怀。一个“独”字表现了女子的孤寂寥落之情。2“梳洗罢”,三个字勾画了女子为迎夫归来而精心打扮;“过尽干帆”,可见思妇望江时间过长。她独倚江楼眼望江面对每一只船都寄予了深切的厚望。希望朝思暮想的爱人正在那驶过来的某一只小船上,但热切的希望被无情的现实所粉碎,写出了思妇等待时间之长和失望之深。赏名句:“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百蘋洲”。示例:即景抒情,表面写水,实际上暗示望穿秋水的眼神那每天不知疲倦的注目的眼神。这两句诗以拟人手法写斜晖流水含情脉脉的样子,生动,形象,“白蘋洲”更令人肝肠寸断,这两句抒发了思妇深深地相思之苦。【练习】1望江南作者是_(朝代)_(姓名),_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望江南作者是_晚唐_(朝代)温庭筠_(姓名),_花间_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 (二)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写作背景】一三八年西夏昊称帝后,连年侵宋。由于积贫积弱,边防空虚,宋军一败于延州,再败于好水川,三败于定川寨。一四年,范仲淹自越州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此词可能即作于知延州时。原有数阕,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欧阳修尝称为“穷塞外之词”,但流传至今的却只有此词。【诗歌大意】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边地特有的声音随着号角响起。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远隔万里的家乡,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无法预计回归的时间。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洒满大地。征人不能入寐,将军和战士们愁白了头发,流下了眼泪。【主题与赏析】词的上片着重写景,而景中有情;下片着重抒情,而情中有景。首句“塞下秋来风景异”,点明地域、时令及作者对边地风物的异样感受,并用“异”字统领全文,又从三个方面分别叙述:一是大雁南飞,二是边声四起,三是孤城落日,渲染了边塞荒漠的悲凉。次句“衡阳雁去无留意”以南归大雁的径去不留,反衬出边地的荒凉,这是托物寄兴。接着,“四面边声”三句,用写实的笔法具体展示出塞外风光,而着重渲染战时的肃杀气象。“长烟落日”,画面固不失雄阔,但续以“孤城闭”三字气象顿然一变,而暗示敌强我弱的不利形势。过片后“浊酒一杯”二句,写戍边将士借酒浇愁,但一杯浊酒怎能抵御乡关万里之思?久困孤城,他们早已归心似箭,然而边患未平、功业未成,还乡之计又何从谈起?“羌管悠悠”句刻划入夜景色,而融入其中的乡恋益见浓重。“人不寐”二句,直道将军战士之感伤,并点出他们彻夜无眠、鬓发染霜、泪下如霰的正是这种感伤之情。此词慷慨悲凉,写出了边地的荒寒和将士的劳苦,流露出师老无功、乡关万里的怅恨心声,表现了他抵御外患、报国立功的壮烈情怀。赏名句:“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示例:这两句写出了塞外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凄凉萧条的意境。【练习】1渔家傲·秋思作者是_朝文学家 (姓名)。词中统领全部景物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的一句是: 。1渔家傲·秋思作者是_宋朝文学家范仲淹(姓名)。词中统领全部景物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的一句是:塞下秋来风景异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2这两句写了塞外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出边塞的荒凉、冷清、豪迈的景致。3渔家傲·秋思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写出了边地的荒寒和将士的劳苦,表现了他抵御外患、报国立功的壮烈情怀,同时也展露了词人功业未成和思念家乡的复杂心境。(三)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诗歌大意】 我虽年老却兴起少年打猎的热狂,左手牵着犬黄,右手举起鹰苍。戴上锦帽穿好貂皮裘,率领随从千骑风一般卷过山冈。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郎。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朝着西北瞄望,奋勇射杀敌人天狼。【主题与赏析】表达了作者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之情。1上片描写了打猎时的壮阔场景,突出了一个“狂”字(体现在一太守出猎的雄姿,二太守出猎的场面,三太守出猎的豪气);下片则表现了词人要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2引用典故 “看孙郎” 引用孙权“孙郎射虎” 的典故,作者以孙权自比,表现自己过人的胆略和勇气。“遣冯唐”以魏尚自比,表达了作者希望重新受到朝廷重用,让他有机会再展宏图,为国立功。“射天狼”的典故表现词人希望英勇杀敌,保卫边境安全,报效国家的爱国主义情感。绘诗境:描述“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壮观场面。示例:随从出猎的武士个个戴着锦帽,穿着华贵的貂皮猎装,纵马驰骋,浩浩荡荡的队伍如同一阵疾风骤雨,从地势平缓的山冈上席卷而过。“卷”字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练习】1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是_宋_朝_苏轼,字_子瞻_,号东坡居士_,与_苏洵_, 苏辙 并称“三苏”。“江城子”是_词牌名_,_密州出猎_是词的题目。词中借用典故,表达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给他机会去建功立业的两句是: 持节云中 , 何日遣冯唐?2简述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引用“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的典故分别表达的意思。2引“亲射虎”典故,词人的意思是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突出表现了他虽年纪已经不小,但仍有着少年的狂气。引“遣冯唐”典故,词人以魏尚自喻,表达了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引“射天狼”典故,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3“千骑卷平冈”一句中,“卷”字有什么表达效果?3“卷”是“席卷”的意思,极言行走之快,人数之多,写太守率领众随从纵马狂奔飞快越过小山岗,突出了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4结尾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表达了作者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之情。(四)武陵春 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写作背景】这是词人晚年避乱金华期间,时在绍兴四年(1134)金与伪齐合兵南犯以后所作。其时,丈夫既已病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尽,作者孑然一身,历尽乱离之苦,在连天烽火中飘泊流寓,历尽世路崎岖和人生坎坷,所以词情极为悲戚。【诗歌大意】春风停息,百花落尽,花朵化作了香尘,天色已晚还懒于梳头。风物依旧是原样,但人已经不同,一切事情都完了,想要诉说苦衷,眼泪早已先落下。 听说双溪春光还好,也打算坐只轻舟去观赏。只是恐怕漂浮在双溪上的小船,载不动许多忧愁。【主题与赏析】上片极言眼前景物之不堪,心情之凄苦。首句用笔极为细腻:其意不过是说风吹花落,却不从正面着笔,而落墨于“风住”、“花已尽”的结局。尘土因花落而香,说明落花遍地,而这又反照出风之狂暴。一句中有三层曲折,确是匠心独具。次句写日色已高,而犹“倦”于梳头,“日晚倦梳头”是通过日色已晚而作者想梳头却无力梳洗打扮来从侧面揭示情怀之苦、心绪之乱。三、四两句是漱玉词中并不多见的直抒胸臆之笔。之所以一改含蓄风格,当是因为汹涌澎湃的情潮已漫出心堤,无法遏制,只好任其自由渲泄。“物是人非事事休”,说明她生活中原有的美好东西已尽皆丧失,无一留存,虽是放笔直书,却具有高度的概括力。下片进一步表现悲愁之深重。闻说”二句宕开一笔,写自已有意泛舟双溪,观赏春光,精神似稍振起。但“只恐”二句复又折回,跌衬出更趋深重的愁情。“愁”本无形,难以触摸,而今船载不动,则其重可知、其形可想。这是其构思新颖处。此外,下片中“闻说”、“也拟”、“只恐”六字前后勾连,也是揭示作者内心活动的传神笔墨。全词充满“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表现了她的故国之思。构思新颖,想象丰富。通过暮春景物勾出内心活动,以舴艋舟载不动愁的艺术形象来表达悲愁之多。写得新颖奇巧,深沉哀婉,遂为绝唱。赏名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只是恐怕漂浮在双溪上的小船,载不动许多忧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愁,比作有重量的物体压在心头,连船也载不动。比喻新奇,化虚为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自己内心沉重的哀愁。【练习】1简要说说武陵春中词人是如何表现愁苦之情的?1作者先利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浓重的哀愁。这哀愁浓重到使她无心梳妆打扮的程度,甚至不能提起,不能触摸。然后“只恐双溪舴蜢舟,载不动许多愁”两句将看不见、摸不着的哀愁,比作可承载、可触摸的实体,说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载不动。2由“也拟泛轻舟”可联想到词人如梦令中写泛舟的词句是什么?武陵春中作者泛舟的目的是什么?2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为解国恨家愁。(五)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写作背景】辛弃疾21岁时,就在家乡历夸(今山东济南)参加了抗金起义。起义失败后,他回到南宋,当过许多地方的长官。他安定民生,训练军队,极力主张收复中原,却遭到排斥打击。后来,他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这首词,抒写了他梦寐以求、终生不变的抗敌救国的理想,抒写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该词是作者失意闲居信州时所作,无前人沙场征战之苦,而有沙场征战的激烈。【诗歌大意】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里回到响彻号角声的军营。把八百里(牛名)分给将士们烤肉,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我)一心想完成替君主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博得天下生前死后的美名。只可惜(现在)已白发丛生!【主题与赏析】词中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回忆边塞征战生活,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以及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壮词”特色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这种种情境都极勇猛、雄健;2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3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所以叫做“赋壮词”。【练习】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作者是 朝爱国词人 (姓名),与 并称“苏辛”。 宋 辛弃疾 苏轼 上阕一、二句写了“我”的哪些活动?梦见了什么?(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_。_写了喝酒后挑灯看剑的活动。梦见了自己已经置身于抗敌的前线。 2描绘上阙中描写军队生活的画面。2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将士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接受将军的检阅。3这首词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这首词通过回忆边塞征战生活,来表达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以及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4假如你是词人的好友陈亮,该怎样劝慰一下“可怜白发生”的辛弃疾?附录(一)观刈麦 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诗歌大意】庄稼人很少空闲日子,五月里家家加倍繁忙。昨夜间一场南风吹过,那小麦铺满陇沟焦黄。妇女们担着篮子送饭菜,孩童们提着瓦罐浆汤。前行后撵去送晌到田里,小伙子们正操劳在南冈。两脚蒸腾着暑天的土气,脊梁灼烤着火般的太阳。力气耗尽了也不觉得热,只是贪图这夏日好天长。更有那些穷苦的婆娘,抱着婴儿在他们一旁。右手去捡那丢掉的麦穗,左臂悬挎着破烂的扁筐。听她们相互间三言两语,禁不住引起我无限悲伤:“俺家的收成全缴了税,拾这点漏儿压压饥荒。”如今我有什么功劳德行,从来也不从事农耕蚕桑。从九品吃禄米足三百石,年底家里还有余粮。想到这些好不暗自惭愧,整天到晚怎也不能遗忘。【主题与赏析】本诗通过旁观农民刈麦、目睹农民艰辛的劳动场面,听了贫困村妇的悲惨诉说,表现了人民劳动的艰苦、生活的贫困,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也表达了对自己不事农桑而俸禄优厚的内疚。【练习】1请用生动的语言展现“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之一劳动场景,并体会这一劳动场景的作用。1夜里刮起南风,麦子被风吹黄了,覆盖在田埂上。妇女们挑着盛满食物的竹筐,小孩提着装满汤的壶,去给在南冈割麦的青壮年送饭送水。一些农民在南冈麦田埋头割麦,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也不觉得炎热。这是第一个劳动场景,其特点是热火朝天,全家忙碌,就连本该乘阴纳凉,纵情玩耍的儿童也携壶送浆,奔波不停,足见这一家农民的艰辛不易。2由“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你能联想到李绅的悯农 , 。2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3白居易的卖炭翁中有“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之语,这与观刈麦中的 , 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加以比较,说一说它们共同的表达效果。3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都写出了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心理,表现了百姓生活的艰辛、痛苦,饱含着作者对百姓的深切同情。4“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写出了当时农民怎样的生活状况?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4作者见证了农民生存的艰难痛苦,沉重赋税,无以为生,只好靠拾麦充饥。流露出对农民的怜悯和同情,也从侧面揭示出官家横征暴敛、赋税沉重的罪恶。附录(二)月夜 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诗歌大意】夜半更深明月西挂照亮半边人家,北斗七星横卧南斗六星也已倾斜。今夜我忽然感到春天的温暖气息,还听得春虫叫声穿透绿色的窗纱。 【主题与赏析】诗是抒写感受大自然物候变化的,清新而有情致。这类诗是诗人对外界自然事物、气候加以精细体察而萌发于心的一种敏感、灵感凝成的景象。诗的首二句是写仰望,寥廓天宇,月色空明,星斗阑干,暗隐时辰流转;后二句是写俯视,大地静谧,夜寒料峭,虫声新透,感知春之信息。构思新颖别致,不落窠臼,用语清丽细腻,妙然生趣。赏名句:“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示例:“偏”字表达了作者对春回大地的愉悦心情,“ 新”“ 绿”表现了早春的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春回大地的喜悦之情。【练习】1 描绘一、二两句所展现的春日月夜图。1夜半更深,朦胧的斜月影照着家家户户,庭院一半沉浸在月光下,另一半则笼罩在夜的暗影中;天上北斗星和南斗星都已横斜。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对春回大地的喜悦之情3由“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可以使人联想到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中描写早春的名句 , 。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附录(三)商山早行 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诗歌大意】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叮当作响,出门人踏上旅途,还一心想念故乡。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凌乱,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照亮了驿站的泥墙。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凫雁,正嬉戏在明净的池塘。【主题与赏析】此诗抒发了诗人的羁旅之愁。诗人选取寒秋时早行时于驿站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孤寂愁苦之情和思乡之情。此诗成名主要在于第二、三联的成功。诗人将十个名次一一排开,选材典型,抓住了最能表现羁旅之思景物组合成一个意境,有声有形,形象感极强。【练习】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通过作者对早行回乡途中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孤寂愁苦之情和思乡之情。2请结合诗歌内容描述颔联的景色。 2天边残月未落,房顶盖着茅草的山中小客店,传来报晓鸡鸣。村外,木板小桥上凝着一层白霜,桥上下一行疏疏落落的脚印。附录(四)卜算子·咏梅 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写作背景】陆游一生的政治生涯:早年参加考试被荐送第一,为秦桧所嫉;孝宗时又为龙大渊、曾觌一群小人所排挤;在四川王炎幕府时要经略中原,又见扼于统治集团,不得遂其志;晚年赞成韩侂胄北伐,韩侂胄失败后被诬陷。我们读他这首词,联系他的政治遭遇,可以看出它是他的身世的缩影。词中所写的梅花是他高洁的品格的化身。【诗歌大意】 驿站外的断桥边,寂寞地开放。已是黄昏时刻,她独自愁思,更加还有风雨摧残。她花开在百花之先,并非有意苦苦地争夺春光,听凭着群芳心生嫉妒。即使零落成泥,清香却如故。 【主题与赏析】这是一首典型的“托物言志”的词章。上片写梅花的遭遇: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风雨雨,这环境被渲染得多么冷落凄凉!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下片写梅花的品格:一任百花嫉妒,却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即使凋零飘落,化为尘泥,依旧保持着清香。这首词上片写梅花在风雨交加的寒冬黄昏中孤独地开放着,这正是作者不幸遭遇的形象化。作者以梅花自喻,借梅花孤高正直、操节自守、矢志不渝的高尚品质,抒发自己请缨无路、壮志难酬的苦闷和炽热的爱国情感,其实也正是作者一生标格孤高,绝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不渝的铮铮傲骨的真实写照,故历来为后人称颂。全词用清俊的语言,白描的手法,形象地写出梅的品格、姿态,隐喻表达了作者矢志不移,坚持理想的高尚品质。【练习】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作者以梅花自喻,借梅花孤高正直、操节自守、矢志不渝的高尚品质,抒发自己请缨无路、壮志难酬的苦闷和炽热的爱国情感,也正是作者一生孤高,绝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不渝的铮铮傲骨的真实写照。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法?2托物寄意,物我相融。借梅花的品格自明心迹,自抒怀抱。3“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中的哪个字用的好,试作评析。3一个“碾”字,显示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的凄惨境遇。梅花凋落了,被践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尘灰了,但不屈服于寂寞无主、风雨交侵的威胁,只是尽自己之能,一丝一毫也不会改变,为下句写梅花的高洁品质作铺垫。附录(五)破阵子 晏殊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诗歌大意】燕子飞来正赶上社祭之时,清明节后梨花纷飞。几片碧苔点缀着池中清水,黄鹂的歌声萦绕着树上枝叶,只见那柳絮飘飞。在采桑的路上邂逅巧笑着的东邻女伴。正惊疑着昨晚的春宵美梦,原来是今朝发现田中土肥草盛,不由得脸上生笑。【主题与赏析】用状物法写春景,春意盎然,清新朗润。表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青春的无限美好,表达了作者心中的喜悦。【练习】1描绘“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所展现的美好画面。1美丽的池塘边,星星点点的长出了碧绿的青苔,树上一只黄鹂躲在嫩绿的树叶后,清脆的鸣叫,春日白天见长,雪白的柳絮在漫天飞舞。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表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青春的无限美好,表达了作者心中的喜悦。附录(六)浣溪沙 苏轼籁籁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诗歌大意】衣巾在风中簌簌作响,枣花随风飘落。村子的南北头响起缲车的吱呀声,是衣着朴素的农民在卖黄瓜。路途遥远,酒意上心头,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艳阳高照,无奈口渴难忍。于是敲开一家村民的屋门,问可否给碗茶?【主题与赏析】这首词通过对途中细节的描写,绘成了一幅温馨、祥和、恬淡、和谐、清新的画面。表现了作者尊重农人、平等待人的品格,也折射出其喜悦的心情。【练习】1作者为了渲染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选取了哪几个画面?请将画面描绘出来。1簌簌衣襟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簌簌飘落的枣花沾满衣巾,缲车的响声缭绕在上空。古柳树下,穿着牛衣的人在那里卖黄瓜。2从下片看,作者是以怎样的身份出现在百姓面前的?这体现了苏轼怎样的特点?试结合“敲”字加以分析。2作者是以普通人的身份出现在百姓中的;为官的平易近人,不摆官架子。例如“敲”字刻画了作者的动作自然谦恭,仿佛造访朋友,唯恐惊扰于他,表现出一方州官的平易近人、体恤百姓的特点。附录(七)醉花阴 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诗歌大意】薄雾浓云笼罩着淡淡的哀愁,瑞脑香烟缭绕在金兽炉口,又度过了一个漫长的白昼。百无聊赖中又是重阳佳节,玉枕纱帐,半夜时候,已觉凉意浸透。黄昏后,在赏菊的东篱饮酒,只觉阵阵幽香飘漾在衣袖。不要以为饮酒赏菊就可以解忧,你看那西风卷动帘脚,露出个人儿来,比菊花还瘦。【主题与赏析】全词情景交融,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写词人在重阳佳节的寂寞相思情怀和浓浓的离愁别绪。【练习】1这首词作于何时?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1重阳节。抒发了词人在重阳佳节的寂寞相思情怀和浓浓的离愁别绪。2“人比黄花瘦”中“瘦”字呼应了该词中哪个字?试分析这两个字的表达效果。2“愁”字。生动地刻画出作者因离愁而形容憔悴腰肢瘦损的形象,传神地表达出作者思念亲人的凄苦之情。附录(八)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诗歌大意】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但是中原还是看不见。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年代太长了。只有长江的水滚滚东流,永远也流不尽。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就是长江,多少兴亡事情已经过去了。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的统帅,他能独霸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主题与赏析】词的上片写作者在这里的山巅登楼远眺,他所日夜想要恢复的中原之地,却全然望而不见。见到的只是北固楼前的满眼风光。南北的交争,列朝的兴亡,这种永无休止的变化,正如奔腾东流的长江之水一般。这是作者囊括了时间和空间的全局,从宏观上发出的一种感慨。 京口是三国孙吴一度建都之地,吴主孙权年轻时便已做了统帅。他并不满足占有东南半壁江山,而还在不停地出战争雄。与他对阵的尽管是曹操、刘备那样的一世之雄,他也满不在乎。终令曹操也不能不赞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作者的言外之意是:如今南宋也占有东南半壁江山,而在掌握军政大权的人物中,可曾有一个能与孙权相比的呢? 词中借登亭遥望中原并追忆三国时期孙权旧事,借古喻今,含蓄地讽刺了南宋统治集团的昏庸和软弱无能,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寄寓了自己一腔爱国豪情。【练习】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这首词借古喻今,含蓄地讽刺了南宋统治集团的昏庸和软弱无能,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寄寓了自己一腔爱国豪情。2下片“年少万兜鍪,生子当如孙仲谋。”中的典故表达什么意思?2“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这是用了三国志中的一个典故,指只有号称天下英雄的曹刘才是孙权的对手。“生子当如孙仲谋”,“仲谋”是孙权的字,这又用了一个典故,此处赞叹孙权的雄才大略,实际上暗指类似东吴占据了江南半壁江山的南宋,没有出一个像孙权那样有雄才大略的英雄人物,今昔对比,令词人慕古伤今,忧患惘怅。下片借典故歌颂孙权的英雄业绩,含蓄地讽刺南宋最高统治集团的昏庸和软弱无能。附录(九)山坡羊·骊山怀古 张养浩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诗歌大意】在骊山上四处看看,阿房宫已经被一把火烧没了,当时的奢侈,现在在哪里?只看见了萧疏的草,水萦纡,到现在遗留的仇恨像烟雾一样。列国的周齐秦汉楚,这些国家,赢了的,都变成了土;输了的,都变成了土。【主题与赏析】这首小令则是从王朝的统治者的角度来谈的,封建统治者无论输赢成败最终都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练习】1此曲中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1苍凉浑厚,有浓重的醒世怀古的气氛。2末句“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2表达了对历史兴亡的大彻大悟,封建统治者无论输赢成败最终都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3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与本曲结尾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3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附录(十)朝天子·咏喇叭 王磐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写作背景】这支曲作于明武宗正德年间(15061521),当时宦官当权,在交通要道运河上,他们往来频繁,每到一处就耀武扬威,欺压百姓,行船时常吹起号来壮大声势鱼肉百姓。诗人王磐家住运河边的高邮县,目睹宦官的种种恶行,写了这支曲,借咏喇叭,揭露宦官的罪行。整首曲子虽然没有正面提到一个宦官的字样,但是却活画出了他们的丑态,在轻俏诙谐中充满了对宦官的鄙视和愤慨。【诗歌大意】喇叭,唢呐,吹出的曲调短小,可是声音很大。宦官们坐的官船来来往往,多得像乱麻,全都倚仗着你来抬高名声身价。士兵听了士兵发愁,老百姓听了老百姓害怕,哪里去分辨什么真和假?眼看着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得水干了,鹅也飞光了!【主题与赏析】这首散曲,借咏喇叭,讽刺宦官装腔作势的丑态,揭露了他们为非作歹、残害百姓的罪恶行经,流露出作者愤慨和辛辣的讽刺。抒发对宦官制度和黑暗社会的痛恨。【练习】1这首散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1这首散曲,借咏喇叭,讽刺宦官装腔作势的丑态,揭露了他们为非作歹、残害百姓的罪恶行经,流露出作者愤慨和辛辣的讽刺。抒发对宦官制度和黑暗社会的痛恨。2这首散曲反复吟咏喇叭的作用是什么?2全曲以吟咏“喇叭”贯穿始终。先写喇叭的特点(“曲儿小腔儿大”),同时影射作者的讽刺对象宦官的特点:地位低下却依仗皇帝的宠幸大摆威风。继而写喇叭的功用(“全仗你抬身价”),一个“抬”和喇叭唢呐的特点相对应,讽刺了宦官的狐假虎威,装腔作势。再写喇叭造成的恶果,表达对喇叭的憎恨。喇叭一吹,军民都怕,吹得百姓家破人亡,甚至水也干了,鹅也飞了。可见,宦官敲诈百姓的程度之深。3赏析“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3开篇的第一句,和散曲名相呼应,同时通过“曲儿小”和“腔儿大”作比,既照应了喇叭和唢呐的特点,曲儿小腔儿大,装腔作势,这和宦官的本质一致,可谓一语双关。这首散曲,表面是吟咏喇叭,实际上讽刺揭露了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丑恶嘴脸。流露出作者愤慨和辛辣的讽刺。抒发了对宦官制度和黑暗社会的痛恨。九年级下册古诗词鉴赏学案附录(一)从军行 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写作背景】杨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被称为“初唐四杰”。 初唐四杰很不满当时纤丽绮靡的诗风,他们曾在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上有过颇有成效的开拓和创新。唐初,政治日趋稳定,经济日益繁荣,对外战争不断胜利。激发了当时知识分子的进取之志,使他们产生了拯物济世,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杨炯此诗雄浑刚健,慷慨激昂。【诗歌大意】报警的烽火映照着古城西京,我的心中涌起慷慨激昂之情。威武的将军领了兵符告别皇宫,统率着强悍的骑兵包围了敌穴龙城。大雪弥漫,天色昏暗,军旗的彩画,已凋落斑驳,狂风呼啸,战况激烈,夹杂着紧急的战鼓和呐喊。我宁愿做一名百夫长,从军出征,也胜似当一个无用的书生。【主题与赏析】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突出表现了诗人忠君报国和建功立业的爱国激情,也反映了唐军将士气壮山河的精神风貌。 前两句写边报传来,激起了志士的爱国热情。诗人并不直接说明军情紧急,却说“烽火照西京”,通过“烽火”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军情的紧急表现出来了。一个“照”字渲染了紧张气氛。“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不愿再把青春年华消磨在笔砚之间。一个“自”字,表现了书生那种由衷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交待了整个事件展开的背景。五六两句开始写战斗,诗人却没有从正面着笔,而是通过景物描写进行烘托。“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前句从人的视觉出发: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后句从人的听觉出发: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两句诗,有声有色,各臻其妙。诗人别具机抒,以象征军队的“旗”和“鼓”,表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练习】1首联中“照”字用得生动传神、富有表现力,请说说它的表达作用。1“照”是“照耀”的意思,边塞的报警烽火传到了长安,映照了长安城,我心中的情绪难以平静。一个“照”字渲染了紧张的气氛,用夸张手法写外患严重,情势危机,生动传神的把战况紧急的军情传递给读者,仿佛真的看到战火已在眼前一样。紧张的局势,势必引起诗人的关注,自然而然的引出下文“心中自不平”。2展开想象描述“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所展现的画面。2大雪弥漫,天色昏暗,军旗的彩画,已凋落斑驳,狂风呼啸,战况激烈,夹杂着紧急的战鼓和呐喊。3“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这首诗反映了唐军将士气壮山河的精神风貌,突出表现了诗人忠君报国和建功立业的思想和强烈的爱国激情。附录(二)月下独酌 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写作背景】这首诗约作于天宝三载(744),李白当时胸怀壮志,被唐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许多人妒贤嫉能,对李白大加排挤和诋毁;而唐玄宗也只是让李白侍宴陪酒,并没有重用他的意思,所以作者感到孤独愤懑,以酒销愁,写下了本诗。后于天宝三、四年间(公元744或745年),被排挤出京。【诗歌大意】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孤独一人自斟自酌,无亲无友。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月儿,你哪里晓得畅饮的乐趣?影儿,你徒然随偎我这个孤身!暂且伴随玉兔,这无情瘦影吧,我应及时行乐,趁着春宵良辰。月,听我唱歌,在九天徘徊不进,影,伴我舞步,在地上蹦跳翻滚。清醒之时,咱们尽管作乐寻欢,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月呀,愿和您永结为忘情之友,相约在高远的银河岸边!【主题与赏析】李白怀才不遇,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心情是孤寂苦闷的。但面对黑暗现实,他没有沉沦,没有同流合污,而是追求自由,向往光明,所以在他多有歌颂太阳和咏月之作。太阳是自然界中光明绚丽的形象,明月是清澈纯洁的象征。尤其是明月,清新、明丽、宁静、温柔,因而诗人和它相亲相近。 这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表达了诗人由于政治失意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以及借酒浇愁的苦闷之情。诗首四句为第一段,写花、酒、人、月影。诗旨表现孤独,却举杯邀月,幻出月、影、人三者;然而月既不解饮,影徒随身,仍归孤独。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从月影上发议论,点出“行乐及春”的题意。最后六句为第三段,写诗人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无情之游,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境相聚。【练习】1诗人与明月之间亲密欢愉的举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对影成三人”“ 行乐须及春”“ 相期邈云汉”等可以表达诗人表面上的超脱旷达;“独酌无相亲”“ 月既不解饮”“ 影徒随我身” 等可以看出诗人内心的孤独。(诗人与明月之间的亲密欢愉,更加反衬出诗人在人世间的孤独寂寞情怀,从侧面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愤懑和厌恶,也表现了诗人遗世独立的高洁人格。)2赏析“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2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孤独一人自斟自酌,无亲无友。表达了诗人由于政治失意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以及借酒浇愁的苦闷之情。附录(三)羌村三首(之三) 杜甫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写作背景】公元756年夏,安史叛军迫近长安,杜甫将妻儿安顿在羌村,只身去投奔迁出长安的朝廷。公元757年杜甫为左拾遗时,房琯罢相,他上书援救,触怒肃宗,被放还羌村探家。羌村三首就是这次还家所作。三首诗蝉联而下,构成一组还家“三部曲”, 也构成了一幅“唐代乱离图”。【诗歌大意】客人来时,庭院里发生着一场鸡斗,成群的鸡在乱叫。待到主人把鸡赶到它们栖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