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3单元-第8课《拿来主义》练习及答案(6页).doc
-
资源ID:36997382
资源大小:215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3单元-第8课《拿来主义》练习及答案(6页).doc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3单元-第8课拿来主义练习及答案-第 6 页第三单元文学的轻松睿智表现杂文和随笔第8课拿来主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一、基础巩固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脑髓(su) 国粹(suì)参与(yù) 残羹冷炙(n)B玄虚(xuán) 吝啬(sè)蹩进(pi) 冠冕堂皇(un)C糟粕(b) 譬如(pì)孱头(càn) 礼尚往来(shàn)D自诩(x) 磕头(k)羡慕(xiàn) 生吞活剥(b)2 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宿愿纷繁芜杂沮咒音容笑貌B吝涩礼上往来孱头勃然大怒C顷诉残羹冷灸自栩冠冕堂皇D贮立临风殒泪凭吊豁然开朗3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既然领导_你,把公司的大权交给你,你就应该尽职尽责。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_,二者见得大度。我只想鼓吹我们再_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对这样的害群之马必须及早_,才能保一方平安。A看重丰厚吝啬处置B看中丰厚吝惜处治C看中丰富吝惜处置D看重丰富吝啬处治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鲁迅是知者,更是智者,鲁迅是学者,更是学人。多少作家的书洋洋大观,却抵不上鲁迅一本薄薄的野草,更别提鲁迅其他的渊博所在了。B“鲁迅是中国现代作家中当得起百科全书式人物的唯一者”(北京大学教授孙玉石语)。我们成不了鲁迅,但从鲁迅的作品中汲取营养总是可以的。C按照住建部预想,2012年6月完成40个城市住房信息联网工程,今年6月底前扩展到500个城市。昨天(6月30日)是这个规划的最后期限,但进展并不如意。D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的语文教材中,鲁迅的作品明显减少,药、为了忘却的记念等作品不见了,保留下来的只有拿来主义、祝福和记念刘和珍君3篇。5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这夫妻俩在工作上互相理解支持,在生活中相互关心照顾,真是恩爱和睦、礼尚往来的一对儿。B这位老师教学有方,经常在课堂上故弄玄虚,以启发学生,收到了深入浅出的效果。C学问贵在问,要问就不要怕贻笑大方,而真正的大方之家是不会嘲笑虚心求教的人的。D在最困难的时候,这位母亲总是吃孩子们剩的残羹冷炙。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伟大的人格也许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这力量在茫然无知的孩子心灵上时常比成人更恒久,更深刻。B拿来主义一文虽然过去了半个世纪,今天读来仍觉得虎虎有生气,充满了科学价值与革命精神。C鲁迅先生早期曾非常尖锐地抨击过“国粹”。他曾以为要少看中国书,或者竟不看中国书。D文学遗产中一切进步的、合理的、科学的、美的东西,都仍能对新阶级的文学提供有益的成分。二、精段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7 第段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答: 8 鲁迅先生为什么说“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作者将“尼采”“发了疯”和“中国也不是”放在一起,批判“送去主义”,“尼采”和“中国”之间是怎样的关系?答: 9 如何理解第段画线句子的含意?答: 10以上五段文字,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这样运用的好处是什么?答: 三、一法一练比喻说理如何对待中国文化遗产?这是一个抽象繁难的话题,皇皇巨著也难以穷尽其旨。鲁迅先生化繁为简,先把中国文化遗产比作一所大宅子,然后从正反两方面设喻,先从反面设喻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把拒绝借鉴、害怕被污染、不敢选择的“逃避主义者”说成是“孱头”,把割断历史、盲目排斥的“虚无主义者”说成是“昏蛋”,把全盘继承、顶礼膜拜的“投降主义者”说成是“废物”。设喻之新颖风趣,讽刺之深刻犀利,说理之明白晓畅,令人过目不忘,回味无穷。运用比喻说理可以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风趣,变陌生为熟悉,从而增强杂文的形象性和感染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文化遗产问题张中行前面介绍文言部分曾说,我国的文化遗产,绝大部分是用文言记录下来的,文言有功,有许多优点值得保留、享用。可是继承、享用,先要学会它。不管资治通鉴全唐诗价值多高,你不会文言,就只好“望书兴叹”。可是,如上一节所说,学的人和会的人越来越少,这就出现无法调和的冲突,葡萄好吃,可是架太高,够不着。已经有不少人设想,应该培养少数专业(比如称为古典专业)人员,由他们负责,用翻译、介绍的办法,把应该继承、享用的传递给不会文言的大众。这可谓情聊胜无,但困难不少。首先是培养哪些人。这像是容易决定,培养适于学古典的。可是,怎么能知道哪些青少年适于学古典呢?这就不能不先考虑自愿的原则,可是这样一来,就不得不让更多的人先尝尝古典,也就是学文言。虽然现在是正在实行(学生的语文课里有文言文),将来行得通吗?其次,把责任交给少数学古典的。传递,自然就遇到传递什么和怎样传递的问题。比如说,资治通鉴值得传递,还勉强能够传递(也难免隔靴搔痒),全唐诗就太难了。继承、享用,将来占主要地位的恐怕是文学作品的欣赏,而这偏偏像看电影一样只看情节说明不成,要亲眼看屏幕。其三是遗产种多量大,传递,不是少数人所能胜任。考虑到这些情况,在不很久的将来,妥善的办法恐怕仍是脚踩两只船,一只船是让有条件学并喜欢学的人有学会的机会,一只船是培养不太少的专业人员,整理介绍。两只船,由理想方面说,最好是以自学为主力,专业为辅助;如果事实上做不到,那就只好倒过来,以专业为主力,以自学为辅助。这都是说不很久的将来;至于很久的将来,那会牵涉到汉字存废的问题,古典文献重要性变化的问题,只能由那时候的人去考虑、去处理了。现代语从文言里吸收营养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过去这样做过,而且量相当大,如成语是显而易见的,“作者”“作风”之类不显而易见,其实也是。还有不少先例。就文体说,最突出的是戏曲的曲词,几乎把文言的所有花样都拿来应用了。就人说,举一位近的,如鲁迅,如果他不熟悉古典,杂文就不会写成这种韵味。这不是说他就写不好,而是说不是这种韵味,这韵味,有一部分是从古典来的。不过鲁迅的文笔也给我们一种启示,是学通了才能够吸收,或者说得更确切些,是必须兼通今古,才能把文言的优点“化”入现代语;不然,如现在报刊上有时会出现的搽脂抹粉的文章,从文言里搜寻一些熟套硬往现代语里塞,成为非驴非马,那就想求好而适得其反了。通,先要学。可是现在的趋势是学的人越来越少,将来是一般人与文言成为路人,认识尚且谈不到,更不用说取其所长了,因此,至少我这样看,今后的现代语,想再从文言那里吸收什么营养,几乎是不可能了。比文言年轻得多的是唐宋以来的白话,其中有不少,如水浒传红楼梦等等,我们还在看,能不能从那里学点什么?很难说,因为这不像科技,引进新的,看得见,摸得着,立竿见影,据我所知,近年来有些写小说的人曾从那里寻得一些乖巧,有少数甚至心摹手追。可是写小说的终归是少数,比如写论文,写记事文,写抒情文,也能从其中吸取点什么吗?理论上当然可以,或说应该,因为那时期的白话,至少有一点是值得我们学习或深思的,就是追随口语,求通俗流畅。我们现在的不少文章不是这样能够对比,想想,也许会有些好处。11这篇文章中巧妙地运用了比喻,请说明下面3个比喻所表达的作者的意思。(每项均不超过20个字)(1)“葡萄好吃,可是架太高,够不着”这个比喻说明:_(2)“也难免隔靴搔痒”这个比喻说明:_(3)“像看电影一样只看情节说明不成,要亲眼看屏幕”这个比喻说明:_答案1D2A3D4C5C6C7“送去主义”的危害大、影响远。类比论证。8鲁迅先生是顺着对方的观点往下说,有意识地将敌论引入荒谬的境地。作者用“尼采”“发了疯”进行类比,说明中国如果实行“送去主义”将会亡国灭种。9幽默地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10主要运用因果论证。前四段都是原因,最后一段是作者的观点,表明作者的主张,要实行“拿来主义”。论证逻辑严密,有说服力。11(1)文言文价值大,可是读不懂,就用不上。(2)翻译介绍文言文,但不易传达文言的神韵。(3)欣赏古典文学要阅读领会,不能只看翻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