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复习宝典(14页).doc
-
资源ID:36997993
资源大小:334.50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山东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复习宝典(14页).doc
-山东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复习宝典-第 14 页教育学重点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填空题1、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2、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3、传统教育学的代表者是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流派的代言人是杜威。4、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中。二、选择题1、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D)A、中庸B、礼记C、论语D、学记2、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记载在(C)。A、中庸B、礼记C、论语D、学记3、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依据的是()A四书B五经C六艺D八股文4、"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等命题的提出者是()A夸美纽斯 B洛克C、杜威D、赫尔巴特5、"教学相长","及时而教"等教育思想最早出自我国的()。A中庸B大学C论语来源:考试大D学记6、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重视启发教学的教育家是我国的()。A、孔子B、孟子C、荀子D朱熹7、主张"有教无类"的观点的人是()。A、孔予B、孟子C、荀子D、朱熹8、在近代西方教育史上,提出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思想家是()A夸美纽斯B洛克C卢梭D杜威9、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A、中庸B、大学C、盂子D、学记10、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及代表作是()A、布鲁纳、教育过程B、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C、赞科大、教学与发展D、凯洛大、教育学11、重视启发教学,提出"助产术"的人是()。A、亚里斯多德B、苏格拉底C、柏拉图D、昆体良12、第一个将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B洛克C杜威D赫尔巴特13、强调儿童中心主义观点的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B、洛克C、杜威D、赫尔巴特14、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作指导而编写教育学的是教育家()A夸美纽斯B、杜威C凯洛夫D、赞可夫15、规范教育学的建立的标志是()。A大教学论B爱弥尔C民主主义与教育D普通教育学16、在欧洲奴隶社会中,斯巴达教育特别重视()。A、文化知识教育B、艺术教育C、读写算的教育D、军事体操教育17、在我国第一个已经实施的近代学制是()。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 壬戌学制D、子癸丑学制四、简答题1、简述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2、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特点是什么?(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一、填空题1、决定教育规模与速度的因素是生产力。 2、制约教育目的的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3、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表现为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4、人力资本的提出者是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 5、教育与文化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6、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7、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8、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表达方式,一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二是规章制度三是角色规范。9、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二、选择题1、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A、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2、决定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与速度的因素是()A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 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3、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的因素是()A、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4、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主要是()A、六艺B、三科C、四学D、七艺5、决定教育目的因素是()A、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6、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主要是通过()表现出来的。A、培养人B、参与政治活动C、传播文化与科学知识D、参与经济活动四、简述题1、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答:(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2、简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3、简述信息技术与教育之间的关系。(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一、填空题1、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的。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3、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素质、成熟、环境和个体实践活动等。4、心理学家把少年期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5、青年期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 二、选择题1、历史上流传的"狼孩"的故事说明,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A、起决定作用B、不起决定作用C、不起作用D、决定人的发展方向2、"孟母三迁"的故事反映了()对人的重要影响。A、教育B、环境C、遗传D、家庭教育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A环境B遗传C教育D社会活动4、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A、现实性B、必然性C、可能性D、方向性5、俗语"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明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6、儿童身心发展的()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循序渐进。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7、在影响人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遗传素质B、教育C、环境D个人的主观能动性8、心理断乳期是指()。A、幼儿期B、儿童期C、少年期D、青年期9、危险期主要指()。A、幼儿期B、儿童期C、少年期D、青年期 四、简述题1、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第四章教育目的 一、填空题1、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础上的。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二、选择题l、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人的唯一方法是()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城市与农村相结合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2、教育目的可以发挥下列哪几种作用?()A、导向、规范和权威作用B、激励、评价和统一作用C、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D、宣传、引导和激励作用3、确定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A、凯洛夫的教育学B、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思想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D、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4、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A、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学前教育B、正规教育、业余教育C、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D、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四、简答题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答:教育目的: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基本精神:(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五、论述题怎样正确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 (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二)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1)德育;(2)智育;(3)体育;(4)美育;(5)劳动技术教育;(三)素质教育是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四)素质嘉奖业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1)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2)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相辅相成;(3)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第五章 教师与学生第一节 教师一、教师职业的性质和作用1.教师职业经历了(非专业化兼职教师)、(非专业化专职教师)、(专业化专职教师)三个阶段。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次从法律上确认了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3. 教师的作用(简答)(1) 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在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延续中起桥梁与纽带作用。(2)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年轻一代的品格中起着关键性作用。(3) 教师是人的潜能的开发者,对个体发展起促进作用。二、教师的角色和劳动特点1. 一般角色:传道者;授业、解惑者;榜样;管理者;朋友。2. 教师在新课程条件下的角色:(1)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这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特色的角色特征。(2)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课程资源的建设者和开发者。3教师劳动的特点:复杂性和创造性;示范性;系统性。(选择、填空)三、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无重点)四、教师的职业素养1. 教师职业道德素养:(1)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2)热爱学生:全面关心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理解和宽容学生;解放和放飞学生。(3)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4)以身作则,为人师表。2. 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具备哪些专业素养?A、专业知识素养(重点)(1) 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2) 精深的学科知识 (3)宽厚的教育科学、心理科学和管理科学知识。B、专业能力素养(1) 对学生的发展进行分析、预测和指导能力(2) 驾驭教材和组织教学的能力(3) 精湛的语言表达能力(4)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5) 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6) 较高的教育机智。教育机智水平,是衡量其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7) 教育科研能力记忆技巧:分组表用管,机智与科研C、个性素养五、教师专业化的实现1. 实现教师专业化的条件:从客观上来看,需要国家和政府的法律、政策和资金支持;从主观上来看,需要教师的个人努力。2. 教师个人为实现专业化应做的主观努力(论述)(1)善于学习(内容、对象、方法)(2)恒于研究(研究什么和怎样研究)(3)勤于反思(反思什么和怎样反思)(4)勇于实践(注意两点:要有实践的意识和勇气,要讲究实践的方法)第二节 学生一、学生的本质属性1.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和发展需要的人:2.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也是自我教育的主体:3、学生学习的特殊性(重点:简答)(1)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3)学生所参加的是一种规范化的学习二、学生的社会地位、权利和义务1.作为社会权利主体,青少年儿童主要享有哪些合法权利?(1)受教育权(受完法定年限教育权、学习权和公正评价权)(2)人身权2儿童权利公约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记忆技巧:两尊一无一最佳3.为保障学生的人身权,学校和教师应尽到的特殊的保护责任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名誉权和荣誉权。4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对独生子女的看法,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消极悲观的观点,二是积极乐观的观点,前者处于主导地位。积极地心理特点表现在:(1)智力发展水平较高(2)进取心较强(3)求知欲强,兴趣广泛(4)思想活跃消极地心理特点表现在:(5)自我中心(6)依赖性强(7)心理承受能力差(8)娇气十足第三节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1.教师中心论, 代表人物:赫尔巴特观点:学生的成长完全依仗教师对于教育教学活动的指导,教师是教育教学过程中起主宰作用。2儿童中心论,代表人物:杜威观点: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儿童的成长,所以教育要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整个教育过程都要围绕着儿童转。3.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1)教学上的授受关系 (2)人格上的平等关系(3)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第六章 课程(课程)是教育活动中的核心要素第一节 课程概述一、课程的含义广义课程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指学校开设的教学科目的总和以及它们之间的开设顺序和时间比例关系。二、课程的类型1. 按设计形式:学科课程、活动课程2. 按学生选课的自主性:必修课程、选修课程3. 按课程任务: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基础型课程)是中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4. 按课程的制定者: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社会、知识、儿童(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与提供的可能(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3)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能力基础。四、课程理论的历史与现状1我国最早使用“课程”一词的是朱熹2. 西方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著作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之中。3. 1918年,美国学者博比特出版了教育史上第一本课程理论专著,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他确定了现代课程领域的研究的研究内容和方向,提出了研究课程的“活动分析法”。4. 拉尓夫.泰勒 1949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石,编制课程四步骤:确定目标、选择经验、组织经验、评价结果,其中确定目标是最关键的步骤,所以泰勒的课程编制模式又称为“目标模式”。5. 现代课程理论:学科中心、学生中心、社会改造课程理论。第二节 课程设计1. 课程设计主要涉及(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教材)三个层面。2. 课程计划构成要素: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科设置、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3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发生的变化:(1)课程功能发生了变化:新课程标准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2)课程内容发生了变化(3)课程实施发生了变化(4)课程管理发生了变化: 4. 课程标准的结构: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义务教育阶段首次颁布了18个课程标准,高中阶段首次颁布了15个课程标准。5怎样理解和执行课程标准?(1)认真研究和把握课程标准(2)全面系统地理解课程标准(3)严格执行课程标准(4)以课程标准作为自己检查教学质量的依据6教材、教科书、教科书的作用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教科书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教科书的作用:(1)教科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知识、进行教学的主要材料(2)教科书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3)教科书是统筹教学与各种活动的根据。7. 教科书的编排形式:直线式、螺旋式8教师怎样才能做到正确使用教科书(1)整体把握教科书 (2)重点设计教科书 (3)充分利用教科书(4)及时引进新知识 (5)适当补充乡土材料 (6)指导学生充分运用好教科书9. 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是课程建设的基础,它包括教材以及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一切有助于学生发展的各种资源。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和主要组成部分10教师、学生和教学过程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第三节 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1. 课程评价的内涵(选择) (1)课程评价的对象应是多元的(2)课程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3)课程评价必须对实现教育目的作出贡献(4)课程评价的直接意义是对被评价的课程提出质疑并为改进课程指明方向2. 课程评价的基本模式(选择)(1)目标评价模式(2)目的游离评价模式:由美国学者斯克里文提出(3)CIPP评价模式(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4)CSE评价模式,较实用,被广泛应用。第四节 我国当前中学课程改革1. 我国当前的课程改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八次规模较大的课程改革。2. 新课程的主要理论基础: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重点)3.对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的理解从课程目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六个方面理解。4课程设置:小学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以综合和分科相结合,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5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包括两部分内容:指定行与非制定性内容。指定性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四大领域。6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7. 国家规定高中三年必须获得116个必修学分,6个选修学分,总共122个学分方可毕业8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综合性、生成性、自主性、实践性四个特点。第七章 教学(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第一节 教学概述1(教学)是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2. 中学教学的任务:(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第二节 教学过程1历史上关于教学过程的观点:孔子:“学”“思”“行”,这是最早的关于教学过程的思想。赫尔巴特:“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段教学法席勒:“预备、提示、联想、系统、方法”五段教学法杜威:“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五步教学法2. 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过程是一种特定的认识活动,是实现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主要表现:(1)教学过程主要是一种认识过程;(2)教育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特殊性:间接性和简捷性;交往性与实践性;教育性与发展性;引导性与指导性。(重点)3.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论述)(1)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学习学习的主要任务就是掌握简接经验;学生学习间接经验以直接经验为主。(2)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发展智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3) 掌握知识与形成思想品德相结合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以掌握知识为基础;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推动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4)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作用相结合教师在教学中具有主导作用;学生具有主动作用4. 教学过程的结构可分为五个阶段:(1)引发学习动机;(2)领会知识;(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知识。第三节 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1.(学记)中的教学原则主要有:教学相长、启发诱导、藏息相辅、长善救失等。孔子提出的教学原则主要有: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以致用、以身作则2. 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直观性、启发性、巩固性、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理论联系实际。(1)直观性原则基本要求: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重视运用语言直观。(2)启发性原则基本要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形成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将知识创造性地用于实际(3)巩固性原则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重视组织复习;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4)循序渐进原则基本要求: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5)因材施教原则基本要求: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挥(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基本要求: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3.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法。第四节 教学的组织形式与基本环节1.较有影响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制、道尔顿制、特朗普制。个别教学制:与古代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优点: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使教学内容、进度适合于每一个学生的接受能力。班级授课制:是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优点:(1)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达到一定质量;(2)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3)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4)有利于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不足:(1)难以因材施教;(2)难以形成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3)缺乏灵活性;分组教学制:根据学生能力或成绩分组。优点:比班级授课制更切合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便于因材施教,有利于人才的培养;缺点是不利于学生团队精神的形成。道尔顿制:由美国教育家柏克赫斯在道尔顿中学创建,教师上课不再向学生系统讲授知识,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完成作业,有疑难时才向教师请教。优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才能:缺点是不利于系统知识的掌握,对教学设施和条件要求较高。特朗普制:由美国教育学教授特朗普创建,把大班教学、小班研究、个别教学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既有班级授课制的优点、也有个别教学的长处,但管理起来比较麻烦。2.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教学评价。3. 备课基本要求:(1)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2)写好三种计划:学期(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即教案。4.上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思想、发展能力的关键:要求:(1)目标准确(2)内容正确(3)方法得当(4)组织有效(5)体验积极.(重点)5. 教学评价类型(1)根据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2)根据评价对象,可分为教师教学评价和学生学习评价(3)根据评价所用的方法和标准,分为相对性评价(常模参照性评价)和绝对性评价(目标参照性评价)。6、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方法和方式:主要方法:测验法、观察法、调查法、自我评价法。其中测验法是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基本方法。衡量测验题目的质量指标主要有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方式:考查和考试第八章 德育第一节 德育概述1德育的构成: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2德育的特点:社会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选择)重点第二节 德育过程和德育原则1. 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2. 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要素组成。(选择)重点3. 中学德育过程的规律(论述)重点(1)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的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A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B德育过程要促进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的和谐统一发展。(2)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的过程: A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的; B德育过程要善于通过组织和指导学生的活动,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3)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A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各种矛盾斗争转化的过程;B德育过程是要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矛盾积极转化。(4)德育过程是一个学生自我教育能力逐步提高的过程A学生的品德形成过程是外在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辩证统一过程;B德育过程要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 。4. 我国中学德育的主要原则: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选择)重点5. 我国中学德育的主要方法:说服教育法、情感陶冶法、行为训练法、榜样示范法、评比竞赛法、奖励惩罚法。说服教育的形式主要有:(语言说服)和(事实说服)6. 当代较有影响的德育模式:(1)认知模式(皮亚杰、柯尔伯格)重知;(2)体谅模式(彼得.麦克费尔)重情;(3)社会模仿模式(班杜拉)重行。第九章 班级管理1率先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家(埃拉斯莫斯)。中国采用班级组织形式,最早的雏形是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京师同文馆)。2.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1)班主任是班级教师集体的组织者和灵魂;(2)班主任是学生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3)班主任是保证各种影响协调一致的协调员;(4)班主任是联系班级与班级、班级与学校的纽带。3. 班级管理的过程主要包括制定计划、组织实施、评价总结环节。4. 班级管理总结一般分为两类:全面总结和专题总结。5. 班级管理的原则:科学性原则、民主性原则、自觉性原则、整体性原则。6. 班级管理的主要内容:建设班集体,进行个别教育,学习和生活指导,召开班会,协调各方面的关系7. 一个好的班集体具有的特征(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与明确的奋斗目标(2)健全的组织机构与坚强的领导核心(3)严格的规章制度与严明的组织纪律(4)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8. 班会特征:集体性、自主性、针对性。9. 班会种类:常规班会、生活班会和主题班会。第十章 教育科学研究1. 教育科研类型:根据研究的目的,分为基础性研究、应用性研究和综合性研究;根据研究的功能,分为发展性研究、评价性研究和预测性研究;根据研究对象是“质”还是“量”,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2. 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环节:研究的构思与设计、研究的组织与实施、成果的分析与总结。3. 衡量一个问题是否成为研究课题的标准:问题必须有研究意义;问题必须有科学性;问题必须具体明确;问题要新颖;问题要有可行性。4. 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个案法、比较法(选择)重点观察法是教育科学研究中广泛使用的基本的研究方法。个案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跟踪法、追因法、临床法、产品分析法和教育会诊法。(选择)重点5.教育行动研究的实施步骤:(1)确定研究课题(2)拟定研究计划(3)实施行动研究(4)进行总结评价6. 研究成果表述的主要形式:调查报告、实验报告、学术论文(选择)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