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确定起跑线》教学设计(6页).doc
-
资源ID:37003087
资源大小:143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确定起跑线》教学设计(6页).doc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确定起跑线教学设计-第 6 页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确定起跑线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P80-81页确定起跑线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椭圆式田径场跑道的结构,学会确定跑道起跑线的方法。2通过观察、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归纳能力,增强学生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3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在体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究。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确定跑道起跑线的方法。难点:综合运用圆的知识解答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探究起跑线位置的设置与什么有关。教具使用:多媒体课件、微课程视频教学实录:一、情境引入 提出研究的问题1观察100米、400米比赛图片引入2100米、400米比赛有什么不同?运动员站在不同起跑线上。3为什么运动员要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达成共识:终点相同,但每条跑道的长度不同,如果在同一条跑道上,外圈的同学跑的距离长,所以外圈跑道的起跑线位置应该往前移。4各跑道的起跑线应该相差多少米呢?板书课题:确定起跑线二、探索新知 (一)了解跑道结构(出示跑道图)师:这是400米标准跑道图,它共八道,跑道最内圈为400米。1、观察跑道由哪几部分组成?(出示标准椭圆式田径场跑道示意图,学生观察讨论。)2、在跑道上跑一圈的长度可以看成是哪几部分的和?(跑道一圈长度=2个半圆形跑道+2个直道长度)向学生说明:半圆形跑道又叫弯道。3、请学生对照示意图说出比赛时通常沿着跑道的内侧线还是外侧线运动。在实物投影上模拟运动员跑步情境。(二)探究确定起跑线1、明确每一条跑道的长度不相等。师:观察每一条跑道的长度相等吗?2、引导找出相邻两个跑道的差距。师:怎样找出相邻两个跑道相差多少米?引导得出:相邻两跑道的长度差=外跑道的长度 相邻内跑道的长度3、问题细化,了解本质第二跑道的长度哪个部分比第一跑道的长度长?引导发现:第二跑道的两个半圆形跑道的长度比第一跑道的长度长第三跑道和第二跑道的长度差等于什么,其他相邻跑道都有这样的规律吗?4、问题深化,理解本质两个半圆形跑道合起来就是一个圆形。动态图演示。从而揭示本质:相邻两跑道的长度差 = 外跑道圆周长 - 相邻内跑道圆周长5、提供数据,进一步研究确定起跑线师:要想求出每个圆形的周长,需要什么数据?预设:圆的直径。师:这里第一个圆形的直径实质上是指的田径场上的什么数据?师:第二道的直径比第一道的直径长多少怎样表示呢?预设:72.6+1.25×2师:利用手中计算器开始算一算第一跑道和第二跑道相差多少米吧。学生计算交流后再汇报板书:(72.6+1.25×2)×3.1472.6×3.147.85米。师:差是7.85米说明2跑道起点在哪位置了什么?预设:2跑道起跑线提前7.85米师:同学们预测一下3道的起点应该在哪个位置,(课件出示3道)他和2跑道有相差多少呢?师:他说是和2跑道相差7.85米,再算一算。学生计算。师:还真是7.85米。刚才那个同学说得还真对。那其它跑道呢?是不是相邻两个跑道的差都是7.85米呢?师:如果是的话,为什么相邻两个跑道的差是一个不变的数?四人一小组继续讨论讨论。生汇报:6、如果我们不用计算你能算出外面的跑道比前一道提前多少米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微视频。三、推广运用确定起跑线的数学模型1、某校由于场地限制,田径运动场的跑道宽度为1.2米,该校同学进行400米跑比赛时,老师应如何确定起跑线呢? 2、在运动场上还有200米的比赛,道宽为1.25米,起跑线又该依次提前多少米?预设生1:道宽与前面的400米一样,我可以用前面算的7.854米除以2,是3.927米。预设生2:200米的比赛就只跑了400米的一半,跑了一个弯道,只增加了一个道宽,就可以直接用道宽×。四、全课总结、自我评价。全课小结:谈一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小结:今后同学们在研究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就要按照这个思路去研究。首先,把它转化成数学问题,再通过数学的解题方法得出结论,再把结论加以推广得出普遍的规律。最后再把规律应用到生活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