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提高名著选读》.ppt
中外教育名著选读,主讲 熊和平,第一章 西方古代和中古时期,柏拉图: 古代希腊哲学家、教育家。他的理想国是西方历史上第一部教育理论著作,被认为是西方教育史上的三大里程碑之一,历来倍受重视。他认为教育的最高理想是造就哲学家。柏拉图所理想的哲学家的品格,也就是他所要培养的理想的人格即身心和谐发展的人。,柏拉图的理想国中的教育学说恢宏博大,它几乎涉及到教育领域中的所有重要问题。其中有关于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国家应建立统一的学制;教育与环境对人的巨大影响;学前教育;妇女教育;身心和谐发展;德育的重要性;音乐教育的功能;教材的谨慎选择;对于算术、几何、天文等科学的高度重视;把培养心智能力尤其是思维能力,认识普遍、一般,认识规律性的知识,认识事物的本质提高到及其重要的地位上。所有这一些,至今仍然可供我们学习与借鉴。,理想国中关于教育、教学方法虽然着墨不多,但他提出的几个原则意见对后世影响深远。如寓教学于游戏,实际锻炼,考试。柏拉图是西方教育是上第一个提出以考试作为选拔人才方法之一的教育家。,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论灵魂、政治学等著作之中。他认为:良好的教育要顾及灵魂的各部分,并着重于灵魂的较高较优越的部分;教育必须顾到人的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有分别地加以对待。,灵魂如同一块空无所有的白板,他是感觉的接受器。感觉是灵魂感知外界事物的一种能力,灵魂借助于感觉器官而感知外界事物。感觉在人的认识中虽不可少,但是通过感觉只能认识个别,不能认识事物的普遍、一般。亚里士多德在这里有一次陷入了与柏拉图相类似的片面性。,在教育史上,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一样,非常强调纯思维活动在培养心智方面占据压倒一切的地位。但是,由于他的哲学与心理学中包括许多现实主义、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因素,对感觉、实践、情感在人的认识和人的心灵发展中所起的作用的重视,因此,他也看重练习在学习中的作用,看重实践在道德教育中的意义。,亚里士多德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教育应“效法自然”的原理,而且把儿童和青少年的胜利作为教育实施的依据之一。由于这一原理的提出与运用,亚里士多德便把教育学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昆体良 古代罗马最有成就的教育家。他的名著雄辩术原理被后人誉为“整个文化教育领域中古代思想的百科全书”。他是夸美纽斯以前西方历史上最杰出的教学法学者。 因材施教是昆体良的教学法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所理解的因材施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用不同的方法教育个性不同的学生;二是发现、发展各个人的特长。 昆体良是教学中的量力性原则的最早倡导者。量力性要求避免两种情况:一是企图去做不可能做到的事,一是让学生放弃力能胜任的事去做不能胜任的事。 昆体良也是最早提出反对体罚的教育家。,奥古斯丁 奥古斯丁是基督教教父哲学的集大成者。他的宗教哲学对中世纪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的教育思想集中表现在忏悔录中,它也是基督教教育的理论基础。 奥古斯丁的认识论是宗教神秘主义的先验论。他将柏拉图的”回忆说”加以改造,使它符合基督教会所需要的东西。他认为,“在人的记忆中,也就是说,在人的心灵中,有着共性、一般、普遍的知识,有着概念、学术方面的知识,其中包括文学、雄辩术、数学。法则等等。这些知识都不是从感觉进入人的心灵中的。”(奥古斯丁:忏悔录,商务印书馆,第196页。)基于这种认识论,在教学上,他认为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发现心中已有的真理,而不是去认识客观世界。教学活动,即通过符号、言语、数学等,引起学生对其心中已有概念的重新认识。,夸美纽斯,夸美纽斯是17世纪捷克教育家。他在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研究上的卓越成就蜚声国外。大教学论、母育学校(1632)、世界图解(1650)是他重要的代表作。,大教学论的内容远远超出了教学的范围,它实际上是一本系统的教育学著作。教学论部分是这本书的精华所在,它讨论了教学的根本指导原则:自然适应性;各种教学原则、规则和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以及各科教学法。,自然适应性。他认为,在自然、社会和人类的活动中存在着普遍的规律,一切好的教育、教学原则、规则、方法都受这种普遍规律支配,必须服从或适应这种普遍规律。 世界图解是一本有绘图的儿童教科书,一本百科全书,也是世界上第一本有图的教科书,是一本简化的语言入门,为年龄太小、不能学语言入门的小孩所写的。,母育学校是历史上第一部幼儿教育专著,也可称作历史上第一部家庭幼儿教育学。它对后来的幼儿教育家福禄培尔、蒙台梭利、杜威等都发生了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夸美纽斯指出,儿童天性好动,游戏是最适合儿童的活动方式。在母育学校的最后两章,夸美纽斯谈到了母育学校与小学的衔接问题。夸美纽斯认为,儿童进入公共学校(小学)能力的标志是:(1)该儿童是否真正获得在母育学校所应学会的东西;(2)他对问题是否有注意和辨别、判断的能力;(3)他是否有进一步学习的要求和愿望。,第二章 西方近代教育名著,洛克 17世纪英国哲学家、教育家。教育漫话是洛克的教育代表作。全书的主题是论述“绅士教育”。洛克讲的绅士教育是指已夺得政权的英国资产阶级与新贵子弟的教育。他所倡导的绅士教育主要在家庭中,通过父母或他们所雇佣的家庭教师去实现。所以,他的绅士教育理论基本上属于一种家庭教育理论。在绅士教育中,洛克认为具有强健的体魄是前提条件,而德行是第一位的,教之德育,智育则处在一个较次要的地位。,洛克认为,不能强迫儿童学习,不可把学习当作儿童的一种烦恼,反对教师用斥责和惩罚的方法去使学生注意。要启发儿童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的教态应慈祥和蔼,使学生因此容易接受教导,热爱学习。,卢梭,法国18世纪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 爱弥尔论教育是他在教育上的重要著作,被认为是继柏拉图的理想国之后西方最完整、最系统的教育论著,在教育史上引起了伟大的革命。该书在教育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分析了人的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关系,论述了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自然进程,倡导自然教育和儿童本位的教育观,为教育科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卢梭通过爱弥尔论教育抨击了自古以来的传统教育观点,即教师、成人、书本中心化的教育,犹如天文学上的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你,整个欧洲教育思想为之振动,是人们看到了教育的新曙光。后来的康德的论教育也吸收了爱弥尔中的部分观点,裴斯泰洛齐的运动教育实践与理论也是以卢梭的自然教育为重要根据的。19世纪兴起的进步教育运动以及杜威的使用主义教育思想与之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裴斯泰洛齐,近代瑞士教育家。林哈德与葛笃德是一部小说体裁的教育著作。被公认为被裴斯泰洛齐的代表作,是他前半生所从事的社会改革、教育革新和教育理论研究成果的艺术表现。在这部著作里,作者着力塑造了一个名叫葛笃德的农村妇女的形象。她教子有方,又深明大义。书中阐述了裴斯泰洛齐建立新教育,兴办理想学校,改造社会的观点。,葛笃德如何教育她的子女是他的另一部著名作品,以书信体形式写成。本书在教育上的主要贡献表现在:试图从“心理化”的角度来阐述他的教学方法。他的成果与前人相比,他研究“教法”的方法是通过实践得出的,而不是形而上学的、纯粹思辨的产物。书中叙述了他的教学心理化理论和智育理论,包括要素教育论,直观性原则和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 教学心理化。包括教学程序心理化、教学方法心理化、教学内容心理化。 裴斯泰洛齐把数目、形状和语言确定为教学的基本要素,而道德教育的基本要素是儿童对母亲的爱。,康德,18世纪后半期德国思想家、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人。 论教育:康德在开篇即提出教育对于人的意义:“只有人是需要教育的生物。”人只有依靠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人性可以通过教育不断地改进,并逐渐达到配得上做人的状况。他进一步指出,只有人能教育人,换言之,即只有自身受过教育的人才能教育人。康德在论教育中就教育的价值、目的和意义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尤其是对婴幼儿教育阐述得也比较细致。,在智力教育方面,康德认为,在知识、能力的培养上,要以学生的年龄为转移,不能把小孩看作大人,教育要遵循自然的原则,一切与自然的 目的相冲突的人为的办法都是有害的。教育应运用我们的各种感官的办法去锻炼我们的感官能力。康德的教育观基本是以道德教育为主线的;他十分重视学生智力的发展,重视心理功能的训练,至今对现代教育具有不少的启示意义。但康德的教育观也是建立在历史唯心主义和先验论基础之上的,对其后世的裴斯泰洛齐和赫尔巴特具有一定的历史影响。,赫尔巴特,19世纪德国教育家。普通教育学被视为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他认为教育理论体系有两个基础,即伦理学和心理学。教育的目的应该依据伦理学。教育方法的确定必须依据心理学。,赫尔巴特指出,在进行教学前,首先必须对学生进行管理。但是这种管理并非要在儿童心灵中达到任何目的,而仅仅是要创造一种秩序。 在教学中,他认为既没有“无教学的教育”,也没有“无教育的教学”。应该把实现教育目的与传授文化知识看作同一过程,学校的全部工作都应归结为“教育性教学”。他把教学过程划分为“明了、联合、系统、方法”4个阶段。 从教学角度出发,可以把教学分为单纯提示的教学、分析教学和综合教学三种。 赫尔巴特指出,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道德教育就是品格教育。,福禄培尔,19世纪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以幼儿园命名自己开创的学前教育机构,并于1840年公布于世,这标志着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的诞生。,人的教育一书集中阐述了关于儿童的发展和教育的理论。在总论中,他阐述了教育的一般原理,既提出了万物有神论,又强调了人的发展和教育适应自然的观点。,幼儿园教育学是一本关于幼儿园教育学思想的名著。 福禄培尔是教育史上第一个建立幼儿教育理论体系的人。他认为,儿童具有活动的本能、创造的本能、艺术的本能和宗教的本能,这四种本能是儿童内在的生命力量,是教育的依据。因此,教育就是促进儿童的自我活动,发展儿童的创造性、艺术能力和崇尚神灵的品质。为促进儿童内在力量的和谐发展,教育必须依据儿童发展的阶段特点进行。将儿童身上所有的内在力量发掘出来。 按照福禄培尔的观点,幼儿期是真正教育的开始时期。应该建立一个以“发展幼儿活动本能和自我活动能力”的教育机构。,(1)让儿童在自由、自主的活动中发展。(2)让儿童在游戏中得到发展。他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工具,是快乐生活的源泉,也是培养儿童道德品质的手段,但并非所有的活动和游戏都能达到这一目的,都具有启发儿童创造力的价值,所以要使儿童的游戏有教育的意义,就不能漫无目的,而必须对其内容和材料加以选择,并善加指导。(3)充分利用恩物,让儿童在操作恩物中获得发展。恩物,即游戏和进行作业时用的玩具和材料,是上帝的恩赐物,是使人认识上帝的大学校。 福禄培尔认为,幼儿的读写教学应遵循激发兴趣、因势利导、直观教学、顺序渐进等原则,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从而在掌握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诱导出新的学习兴趣,使得学习过程持续进行。,第斯多惠,19世纪德国教育家,被誉为“德国教师的教师”。德国教师培养指南其宗旨从广义上讲是培养和提高国民学校教师的素质。其中的主要观点有: 一、论教育的目的和原则 二、教学论思想 三、论教师的任务与要求,他认为,教师应当以教育事业为终身职业。为此教师应努力做到:一是自我教育,二是具有丰富的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三是恪尽职守的教学态度。 他认为,教师应当教会学生检验真理的方式方法,并把教学本身看成是一种培养智力的手段。 他认为,教师应使课堂教学有吸引力,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他认为,教师应当学习教育学、教学论和教学法。,斯宾塞,19世纪英国哲学家、教育思想家。教育论一书是他教育理论的完整表述。该书出版后,在英国以及世界上许多国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极大地推动了近代科学知识和科学教育的发展。其中的主要观点有: 一、教育思想的两个基础 1. 实证哲学 2. 社会进化论 二、课程论思想 三、教学论思想,在外国教育史上,斯宾塞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教育的预备说”。他认为,教育就是教导一个人怎样生活,使他获得生活所需要的各种科学知识,为他的完满生活做好预备。从最广义地看,学习科学是为完满生活做好准备。 科学知识是最有价值的。,乌申斯基,19 世纪俄国教育家。人是教育的对象被誉为俄国古典教育学的王冠。此书第一卷序言部分主要讨论了教育与教育艺术问题。乌申斯基认为教育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门科学。第一卷的正文为生理篇,第二卷正文为心理篇。乌申斯基认为既然人是教育的对象,那么教育活动的安排就必须以对人的生理特征的把握为基础。为此目的,教育者必须通晓生理学的知识。而心理学知识则为教育活动的实施提供了机制上的基础。,其中的主要观点有: 一、教育学的哲学与心理学基础 二、教育的目的、任务及德育 三、教学论思想 四、教师教育思想 为此,乌申斯基被认为是俄国近代伟大的教育家,俄国教师教育的奠基人,俄国教师的教师,对俄国的示范教育以及教育科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欧文,19世纪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社会活动家和教育家。他从事社会改革实验是以其关于人的性格形成的理论为依据。,该理论认为,人的性格并不是由他自己形成的确,而是由其所处的环境和所受的教育决定的。好的方法产生好的、有教养的性格;坏的方法则造就坏的、愚昧的性格。社会的混乱是由于当时的大多数贫民和劳动群众的不良性格造成的。而他们的不良性格则是由于社会未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性格。,同时,欧文还认为,教育和环境并非是每个人都能改变的,它们是被“对世事有影响的人”,即当政者控制和支配的;想要改变当时社会的恶劣环境和坏的教育,必须借助当政者的力量才行。 他坚信,人可以改变环境,使其向着有利于形成人的良好性格的方向发展。因此,有了良好的环境和教育,性格陶冶就可得到实现。,第三章 西方现代教育名著,蒙台梭利 蒙台梭利是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方法是她对第一所“儿童之家”教育实验和研究的总结,具体论述了37岁儿童的教育方法。蒙台梭利详细论述了“儿童之家”的幼儿教育方法,通称“蒙台梭利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肌肉训练、感觉教育、实际生活练习和初步知识教育。通过初步知识教育,幼儿迅速掌握了书写、阅读和计算,但最重要的是使幼儿感到高兴和愉快。,比奈,比奈是法国心理学家,早年是催眠术的研究者,智力测验的主要创始人。儿童学的新观念是他封笔之作,也是他一生研究工作的总结。 比奈与法国医生西蒙合作,于1905年发表了“比奈西蒙智力量表”,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智力量表,后经修订,广泛推行于美国与世界各地。比奈的儿童学的新观念,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基本的看法,那就是教育者可以用正常儿童智力发展阶段的智力年龄来衡量儿童聪明程度的差别,为教育的实施提供了事实依据或参考数据,为世界教育的科学化运动提供了理论与技术上的支持。,杜威,美国教育家。民主主义与教育是他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最系统的综合阐述。其主要观点有: 一、哲学与心理学基础 1. 机能心理学 2. 工具逻辑学 3. 社会有机论,二、教育哲学的三个部分: 1教育性质论 2.教育过程论 3.教育价值论 三、民主主义与教育的贡献与不足 1.贡献 2.不足,“教育无目的论”教育目的即教育过程本身,反对来自教育过程之外的强加的目的。教育过程自身即为目的,表明教育过程目的与手段是同一的,目的即手段,不断的转化为手段,转化为一线列行动。 杜威认为:思维便是准确地审慎地把所做的事和它的结果联系。思维发生于行动以内。思维的进行就是要使我们的经验有智慧的要素。思维过程(思维五步):一是疑难的情境,二是确定疑难的所在,三是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四是推断哪一种假设能够解决问题,五是通过实验去验证或修改假设。,杜威认为:教学法的要素是与思维的要素相同的。为此,他把教学大纲过程也相应地分成5个步骤。 “儿童中心论”从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做法出发,杜威认为,学校生活组织应该以儿童为中心,教育应以儿童自然发展需要及其活动中心,使得一切主要是为儿童的而不是为教师的。因为以儿童为中心是与儿童的本能和需要协调一致的,所以,在学校生活中,儿童是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杜威强调说,我们必须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并且以儿童为自己的出发点。 教育与生活、环境、生长之间的关系:,1、教育与生活。他指出教育是生活所必需的。教育乃是社会生活延续的工具。学校教育可以使青少年获得社会生活经验并养成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2、教育与环境。教育必须利用环境的作用。对于儿童来说,社会环境是有教育作用的。其教育作用之一就是指导。而真正明智的指导就是使儿童参与社会活动。一般讲,个人参与社会生活到什么程度,社会环境就有相当的教育影响和效力。但成人要有意识地控制青少年所受的教育,唯一的方法是控制他们的环境。 3、教育与生长。他指出教育即生长。除生长之外,教育没有别的目的。从“生长“的含义出发,教育就是发展。教育的关键在于,提供适当的环境以及适当的新刺激,提供儿童生长的条件,使儿童的各种能力不断发展。用教育的术语来说,教育即生长就是:教育的过程除它自身之外,没有别的目的;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改组、不断改造和不断转化的过程。,克伯屈,美国教育家。设计教学法。 设计教学法:以有目的的方式对待儿童,以便激发儿童身上最好的东西,然后尽可能放手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其中目的性和儿童自己管理自己这两个基因素非常重要。设计教学法的主要内容:(1)必须是一个有待于解决的问题,(2)必须是有目的有意义的单元活动,(3)必须由学生负责计划和实行,(4)包括一种有始有终、可以增长经验的活动,使学生设计获得主要的发展和良好的生长。,设计教学法的步骤: (1)决定目的, (2)拟定计划, (3)实行, (4)评定结果。 道德教育。克伯屈把道德教育看做全部教育的一个部分或一个方面。德育有3个目标:直接的行为;导致的性格;导致比较遥远的行为。在生活中,行为与性格的改变互为因果。在德育中首要的目标是性格的塑造。习惯是性格的单位成分。习惯只能通过实践获得。,桑代克,桑代克是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人。教育之根本原理是他们为师范院校学生学习教育原理而编写的一本教科书。书中作者提出了著名的学习律效果律、准备律和练习律。,教育心理学(1903)从行为主义学说出发,把教育看作纯粹是有机体对外部的反应过程,由刺激引起,并通过练习加以强化。在桑代克看来,教育的全部活动就是一种行为的训练。行为的基本单位就是刺激与反应两者之间构成的一种结合“感应结”。教育就是要给学生造成适当的感应结。因此,桑代克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马卡连柯,苏联教育家。教育诗是他最著名的一部著作。集体主义教育思想是马卡连柯教育思想体系的基础和核心,如何组织和培养集体是马卡连柯全部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的中心问题。他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创造了一整套集体主义教育的原则和方法。,集体主义教育的原则和方法。,(1) 依存和服从的原则 (2) 高度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 (3) 平行教育影响原则 (4) 前景教育原则 (5) 集体的作风和传统 (6) 纪律教育,儿童教育讲座是他应全苏广播电视编辑部关于“家长教育宣传”节目的约稿撰写的。这部著作中的每一讲都反应当时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对现代家庭教育仍具有重要意义。,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其最重大的意义在于,它填补了一项空白,使教育工作者有史以来第一次可以系统的评价学生的学习,并认识到了以往过分强调了“知识”而将90%的教学时间用于传授知识的严重的片面性。 教育目标分类体系包括3个主要部分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马斯洛,当代美国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宗师。动机与人格一书,作者对人性提出了一种独特的见解。他认为,除了一般的人性之外,还有一种“似本能”,它是人的本质的一部分。这种似本能是只有人才有的一种特殊本性,她介于本能与非本能之间,是相对于完全本能而言的一种弱本能。从需要方面说,似本能的需要是中性的,而不是恶性的。将爱和尊重视为促进儿童成长的阳光,这是马斯洛“似本能”论得出的合乎逻辑的结论。,布鲁纳,当代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教育过程曾引起很大的反响,被誉为划时代的作品。不论我们选择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至少有4个有助于教授学科基本结构的一般论点。第一,懂得基本原理可以使得学科容易理解。第二,要涉及人类的记忆。详细的资料是靠简化的表达方式保存在记忆里的。第三,领会基本的原理和观念。第四,经常反复检查中小学教材的基本特性,能够缩小“高级”知识和“初级”知识之间的差距。,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提出了六种教育影响的合力家庭、教师、集体、学生本人、书籍、小伙伴。,赞科夫,苏联心理学家、教育论专家。教学与发展是对他主持的长达20年教育实验进行的系统全面的总结。书中提出了5条教学论原则。 1 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 2 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 3 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4 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 5 使全班全体学生(包括最差的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朗格朗,当代法国成人教育家,终身教育理论的积极度倡导者和理论奠基者。终身教育引论阐述了终身教育的目标。 终身教育的主要目标在于:实现更美好的生活、从中吸取一切有益的东西,使人过一种更和谐、更充实、符合生命真谛的生活。(1)培养新人。(2)实现教育民主化。,富尔 等,学会生存指出了当代教育改革的方向学习化社会。 终身学习是学习化社会的基石。报告强调每一个人终身必须学习而且能够学习,呼吁世界各国政府把终身教育作为制定教育政策的主导思想,并勾勒出如下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化社会的一个广泛的轮廓。 限制时间和限制空间的教育必须废除。“封闭”的教育体系应该变成“开放”的教育体系。应该使教育个人化和个性化并为自学做好准备。应该使教育民主化。,巴班斯基,苏联教育家、教学论专家。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介绍: 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巴班斯基最优化理论的核心问题。基于此,他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原则、学生的学习、教师的工作等最优化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教学过程最优化是指“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以及系统的特征及其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组织对教学过程的控制,以保证(在最优化的范围内)发挥从一定标准看来是最有效的作用。”具体地说,便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花费最少的必要的时间和精力,从而达到最好的最有成效的效果。,最优化的“标准”体现在教学过程中,便是时间和效果。 他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整体,包括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和效果分析。它们是相互联系的,只有保证这些组成部分的最优化,才可能使教学过程最优化。为此,必须做到: 1. 综合拟定某个专题、某个篇章的教学任务 2. 在研究该班学生特点基础上,把教学任务具体化 3. 找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 4.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合理的教学方法和形式 5. 对学生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6. 采取专门措施来节省师生的时间,选择教学的最优速度。 总之,教学过程最优化是教授最优化和学习最优化的统一体。,评价: 巴班斯基的教学论思想是教学论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首先他打破了传统的教学论孤树一帜,与教育、发展互不联系的习俗,主张用辩证的、系统的、相互联系的整体观点研究教学过程。 其次,他非常重视对教师的研究和培训,认为只有在教师水平提高的情况下,最优化的理论才有可能真正得到贯彻、实施。 再次,其理论有大量的实验,采用了一些先进的方法,提出具有说服力的一些图表等,使理论在实际中应用成为可能。 当然,他的理论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一些内容还未定论;评价、定性、定量问题未最后解决。,库姆斯,当代美国经济学家、教育家。世界教育危机:八十年代的观点指出了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些危机。 1.教育质量的下降 2.财政困境的加深 3.就业的困难和失业的增长 4.教育的不平等5.语言造成的困境 6.扫盲运动的艰难。,拉塞克维迪努,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认为,对于教育内容来说,必须考虑它的“恰当性”。所谓教育内容的恰当性可以看作是内容和两方面要求的一致性:一方面是所有内容来源与社会价值观反映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学习者的需要、兴趣与身心能力反映出来的要求。在评估教育内容的恰当性时,必须考虑以下八个指标:,1. 对科学技术进步的开放态度 2. 同文化、艺术和人民要求的一致 3. 对现代世界问题和对地区或国家需要的开放态度 4. 教育内容与学习者知识和身体的需要及能力的一致 5. 课程设计和学习过程组织中的平衡 6. 内容的一致性 7. 能够激发活力和保持学习乐趣的内容 8. 赋予教育内容和学习以一种面向未来的和民主的色彩,德洛尔,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皮亚杰,当代瑞士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教育的基本论著有:发生认识论原理、结构主义等。其主要观点大致有: 一、论教育科学与心理学的个系 1 教育科学产生于心理学 2 新的教育方法来源于现代发生心理学 3 教育工作与儿童的年龄特点有密切关系,二、论教育原则与方法,1. 儿童的实际经验中的智慧活动应居于优先地位; 2. 知识是学习者的内部构成物,学习是主动作业的过程; 3. 课程结构应建立在指挥结构的基础上。 儿童互助协作对儿童的智慧发展具有社会学意义。,他还认为,“教育就是使个人适应于周围的社会环境。”“新学校借助于真正的活动,借助于以个人的需要与兴趣为基础的自发活动”。在这里“兴趣的规律乃是整个体系随之运转的唯一轴心”。就儿童学习过程的特征看,儿童从心理发展一开始,就受2种倾向(同化作用和顺应作用)牵引着。 游戏在儿童教育中的地位教育的心理学依据。他认为,就同化作用而言,最纯粹的形式就是游戏。“游戏乃是把现实同化于活动本身;活动具有其必然的持续性而且按照自我的需要改变着现实。”“儿童就 可以在游戏中同化一直存在于幼儿智力之外的立志现实”。,三、皮亚杰的论著在教育史上的影响与地位,1.建立了儿童心理学理论体系 2.对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3.与卢梭、杜威的教育思想一脉相承 4. 缺点,第四章 中国古代教育名著选读,学记解读 原文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溲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译意 统治者发布施政意图和国家成法,依靠宗亲贵族中善良的人辅佐治理国家,只能诱致一些声誉,但还不能使统治阶层中较多的人拥戴自己;延揽贤能的人,怀柔远方的上层人物,可以取得较多的人拥戴了,但不能使所有自由平民顺从自己。统治者如果要平民都受到感化,遵守现行社会秩序,形成良风美俗,看来只有通过教育这条渠道。,原文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译意 璞玉不经过一番琢磨,就成不了贵重的玉器;同样,人不经过一番教育,就不懂得政治和伦常的大道理。所以,自古帝王建立国家,统治人民,首先要从教育方面着手。尚书的兑命篇说:“统治者要始终重视教育的作用”,就是这个意思吧。,原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译意 虽然烧了好菜,不经过品尝就领会不到它的美味;虽然有深远的道理,不经过学习钻研就领会不到它的奥秘。所以说,只有经过学习实践,才会发现自己知识水平不够;只有经过教学实践,才会发现自己教学质量不高。懂得不够,便能督促自己去加紧学习;懂得不高,便能鞭策自己去努力进修。所以说,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兑命篇说:“教与学一方面有区别,另方面又有联系”,就是这个意思吧。,原文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译意 古时候的学校制度是:乡(遂)属每二十五家组成的闾(里)设立塾,乡属每五百家组成的党设立庠,每万二千五百家组成的遂(术)设立序。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都设立大学。,原文 比年入学,中年考校: 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 译意 学生到了规定的年龄入大学,国家每隔一年考查他们学业及操行成绩一次:第一年考查学生析旬分段的能力和学习的志向;第三年考查学生是否专心学习和对周围的人是否和睦相处; 第五年考查学生学识是否广博, 同老师是否亲密无间;第七年考查学生研究学问的本领和识别朋友的能力。符合标准的就叫成“小成”。另九年,做到认识事物能触类旁通, 闻一知十,和政治上成熟,立场坚定不移。符合标准的就叫做“大成”。只有这样,才有本领教化人民,移风易俗,使近的悦服,远的来归。这就是大学的目的任务古书上说:“小蚂蚁总是跟随大蚂蚁引导的路径走”,就是这个意思吧!,原文,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缔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伦也。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译意 大学开学的时候,最高统治者或主管教育的官员带领全体师生,戴着鹿皮帽子,端着芹菜之属,致祭先圣先师,为的是表示尊师重道。学生吟诵诗小雅中鹿鸣,四牡、皇皇者华三篇,为的是首先学习如何当官从政。学生听了击鼓声音打开书箱,为的是使重视课业,端正学习态度。学校里摆着体罚学生用的棍棒,为的是维护校风校纪,处分不服管教者。最高统治者或代表他的主管教育的官员,不到春祭过后,不来视察学校,为的是要承先启后,激励学生趁学年开始,从容地考虑自己学习的计划和志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观察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一下子告诉这和那,为的是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能力。年纪小的学生只许旁听,却不必发问,为的是考虑他们的接受能力,以求循序渐进。这七点,是大学教育的要旨。古书上说:“凡是教育学生,对那些带头官爵入学的,首先要指导他们处理政务;而对那些没带官爵入学的,首先要引导他们确定学习兴趣,”就是这个意思吧。,原文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译意 大学的教学制度是:按时进行正课教学,课后从事课外作业。 原文 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 译意 课外不练习好缦乐,课内就完成不了乐教的任务;课外不学习好声律,课内就完成不了诗教的任务;课外不服习好洒扫沃盥等劳役,课内就完成不了礼教的任务。就是说,不强调课外实际训练的重要性,就完成不了正课教学的任务。,原文 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惰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兑命曰:“敬孙务时敏,厥惰乃来”,其此之谓乎! 译意 所以,有教养的人对于学习,务使做到;在掌握了已学的东西之后,进而修习未学的东西;在完成了一个单元学习之后,进而把学习内容融会贯通,做到左右逢源。这样才能巩固学习,亲近教师,交好朋友,恪守信念,将来即使离开了师友,学生和政治上也不会发生倒退、反复。兑命篇说:“对那修习的课业,能够认真、循序、及时地努力以赴,是会得到成就的”,就是这个意思吧!,原文 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 译意 现在的教师教学,老是照本宣科,令学生呆读死记,上课搞满堂灌,急于赶进度,却不考虑学生学习能否巩固,不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也不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采取措施既不符合教学原则,提出要求也不从学生实际出发。这样做,只能使学生厌恶学习,埋怨教师,把学习视为畏途,而不知道它的好外在哪里。即使勉强结了业,学的东西也会很快忘掉,教学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原因就在于此吧。,原文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译意 大学教育的方法是,在学生不良行为发生前就注意防止叫作预防,抓住适当时机因势利导叫做及时,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叫做顺序, 同学问相互学习帮助叫做观摩。这四点都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因素。 原文 发然后禁,则扦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译意 如果不良行为发生了才去禁止,就不容易矫正过来;如果错过了求学时机,学习就不容易取得成就;如果教材杂乱无章,不注意循序渐进,教学就不容易收到效果;如果关起门来学习,缺乏同学辅助,知识就不容易得到增长。平时安于同表现不好的同学结伴为非,以至违背师教;安于同那些,同学搞不正经的事,以至荒嬉学业。这六点都是导致教育失败的因素。,原文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译意 当教师的只有既懂得教育成功的因素,又懂得教育失败的因素,才能胜任工作。所以优秀的教师总是善于用诱导的方法,那就是: 引导学生,但不是牵着他们走;严格要求他们,但不施加压力;开个端倪,但不把道理和盘托出。引导而不牵着走,就能处理好教与学之间的矛盾关系;严格要求而不施加压力,学生就不视学习为畏途;开个端倪而不和盘托出,就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处理教与学的矛盾关系户,学生不视学习为畏途,又能地行独立思考,这才算善于诱导了。,原文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译意 学生的学习存在着四种缺点,教师必须掌握具体情况,在势利导。人们在吸取知识过程中,有的缺点表现在贪多务得,不求甚解。有的缺点表现在知识面狭窄,使智力没有得到充分发展。有的缺点表现在对学习的艰巨性,没有充分认识。有的缺点则表现在畏难,缺乏刻苦钻研精神。这四种缺点反映着学生对待学习不同的心理状态。教师只有了解了这些心理状态,才能矫正这些缺点。良好的教学方法就在于:它既善于发扬学生的优点,又善于矫正学生的缺点。,原文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 译意 优秀的歌唱家会使听众不约不同地跟着他歌唱,优秀的教师会使学生自然地跟着他提引的路子去努力学习。教师的讲解能引人入胜,就在于语言简练而透彻,说理微妙而精善,举例不多而诱导得体。这样就会使学生跟着他指引的路子去努力学习,坚定志趣,收到教学的预期效果。,原文 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记曰:“三王四代唯其师”,此之谓乎! 译意 教师懂得了入道有难易,学生的资质有美恶,就能多方诱导学生;只有善于多方诱导学生的人,才能当教师; 能当教师,就能当一地之长; 能当一地之长,就能当一国之君。这说明了教师本身也在学习如何统治人民所以选择教师不可不慎重。古书上说:“夏、商、周三个帝王和颛顼,帝喾,尧,舜四个朝代都重视教师的作用”就是这个意思吧!,原文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子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译意 当作教育的一种传统,不是所有的人都懂得尊师的深远意义。只有尊师,才能重道;只有重道,才能在全国造成重视教育的风尚。所以,在两种情况下,君王才不以君臣的尊卑关系对待臣子: 一是臣子在祭祖时充当受祭者的时候,一是臣子身为教师的时候。按照大学的规矩,教师给天子讲课或问对,可以不受君臣之间礼节的约束,表示做帝王的也一样地尊师。,原文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 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译意 善于学习的学生,教师不必花多大气力, 收效却很大,学生又会把学习成就归功于教师的教学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