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处理 预设与生成的关系(4页).doc
-
资源ID:37020896
资源大小:201.50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处理 预设与生成的关系(4页).doc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处理 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第 4 页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新的课程理念更加关注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思维方式的多样化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寻求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体验探索知识解决问题的感受。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作为数学教师怎样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把新的理念带进课堂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使课堂教学既动态生成也预设成功。 一、课前精心预设教案 预设一个高质量的教案既是教师经验的积累也是教学机智的展现。预设教案的成功可以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益。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前去挖掘教材拓展教材超越教材。 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教材的部分内容会出现滞后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选择学生身边熟悉的、喜欢的、感兴趣的事物或内容作为学习素材激发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的数感。 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可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我们知道教材不是圣书它只是提供最基本的教学内容。因此在预设教案时一定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从学生实际出发重新组合教学内容安排最佳的呈现方式。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教者可以根据学生原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与本节课要讨论的问题之间的距离适当改变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把用一个实物、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表示的单位“1”与用多个物体为整体表示的单位“1”的内容相对比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参与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主动探究理解单位“1”的含义并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合作、交流、成功、愉悦的情感体验。 新教材中的准备题其内容一般是与本节课新知识密切相关的旧知识目的是使学生的思维迅速进入新知境界。然而从新的教学理念看有时它恰恰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性缩小了探索的空间加之教材中的有些例题在提供答案的同时也提供了思考过程既约束了教师的思维又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教师要尽量设计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导入新课这样就能符合学生积极探索的心理需求。这就要求教者课前设计时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形成探索的欲望。 二、教学过程中捕捉生成提高课堂效率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教学的一个亮点它解放了师生和教材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势利导及时调整、改变预设的计划遵循学生的学习问题展开教学而获得的成功。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动态过程。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这一过程教师必须要为学生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友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心理轻松的情况下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产生愉悦的求知欲望。首先教师要转变角色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学生学习探索的过程例如在学生讨论、争议不休时教者可以以“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讨论既起到了“引导者”的作用又为学生营造了一种没有精神压抑、以人为本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在探索数学知识的同时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其次教师要用真情感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者要满腔热情、精神饱满地出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并以自身的工作态度和情感去感染、影响学生通过对一个个问题的导语一个个环节的安排一句句情真意切的话语激发起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爱产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从而为动态生成创造良好的必要条件。教师生成出符合学习实际的新教案才能引导学生进入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情境中来。在课堂上生成的目标是着眼于其自身内在需求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这样的目标才更具诱惑力。例如:在估算教学这样一道题时“一班有学生238人二班有学生158人399个座位够吗”大部分学生会把238估成240把158估成160结果是400得出的结论显然不够可有个别学生会通过精算得出396是够的作为教师就应该灵活的评价学生的所得出的结论。以人为本是动态课堂的主要特征。教学中应让学生产生旺盛的生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每个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和成功机会让每个学生在主动探索中得到发展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使开放式教学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为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要求教学中强调生成的动态性上课不是执行教案而是教案的再创造过程是放在观察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并与学生积极互动上。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拘泥于课前的预设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对课前设计有把握的调整和变更充分运用学生感兴趣的实例设计每个同学都有参与机会的开放性练习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处理好预设成功与动态生成的关系 预设重视和追求的是显性的、结果性的、共性的、可预知的目标生成重视和追求的是隐性的、过程性的、个性的、不可预知的目标。预设过度必然导致对生成的忽视挤占生成的时间和空间生成过多也必然影响预设目标的实现以及教学计划的落实。因此无论是预设还是生成都应当服从于有效的教学、正确的价值导向和学生的健康发展。 新一轮课程改革需要我们教师在继承传统的预设教案的基础上整合教学资源。在围绕课程目标精心设计预案的基础上依循学生认知的曲线、思维的张度、情感的波澜用灵动的教育机智随时处理动态生成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进程使自己真正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无论是预设还是生成,都应当服从于有效的教学、正确的价值导向和学生的健康发展。 新一轮课程改革,需要我们教师在继承传统的预设教案的基础上,逐步加大课堂教学改革,使自己真正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中,要防止浮躁,避免因追求新潮而丢到根本,在连基本的预设教案尚且存在问题的情况下,又去全盘照搬动态生成,或者放弃自己本身已具备预设教案的良好条件,以动态生成取而代之,都有可能欲速则不达。在新课程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的今天,我们要反复认真学习新课程,细细品味新理念,批判现实,反思行为,扬长补短,调整心态,努力实现由量的渐变到质变,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问题,使预设成功与动态生成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从而让小学数学在新课程改革中不断健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