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论文:《体育与健康》课程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实验研究(6页).doc
-
资源ID:37021415
资源大小:157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体育教学论文:《体育与健康》课程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实验研究(6页).doc
-体育教学论文:体育与健康课程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实验研究-第 6 页体育与健康课程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实验研究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以及系统分析法,就体育与健康课程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进行跟踪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体育与健康课程对提高中学生的体质健康有着积极的价值;中学体育教学应该坚持以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关键词:体育与健康课程 中学生 实验 体质 影响1 前言 中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其中一个重要部分就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为了配合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国家有关部门提出了一系列的学校体育新理念,如学校体育必须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学生是体育学习的主体,学校体育必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学校体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要,确保每个学生受益;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锻炼意识、习惯与能力,为学生奠定终身体育的基础等。同时,学生的体质健康是学生进行文化学习的基础。这些新的体育教学理念都是正确的,是符合学校体育发展方向的。那么,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对学生的体质健康起到怎样的影响作用呢?本文就这一话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2 研究对象与方法2.1 研究对象:市中学2006级初中新生。 2.2 研究方法:2.2.1 文献资料法:查阅大量有关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文献资料,明确研究的目的和范围,对本文研究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2.2.2 实验法(1)实验时间:2006年9月至2007年7月,进行为期1年的跟踪实验。(2)实验的分组:实验组:105人(两个教学班),其中男生51人,女生54人,采用体育与健康课程进行授课。对照组:111人(两个教学班),其中男生55人,女生56人,使用体育教学改革前的旧教材的教学大纲进行授课。(3)实验测试指标身体形态:两组学生的身高、体重和胸围。机能:两组学生的肺活量。身体素质:50M(速度),800M(女)、1000M(男)(耐力)立定跳远(弹跳),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力量),立位体前屈(柔韧)。结合两组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身体素质,并参照广东省中学生体能素质评价标准评分标准,对学生进行跟踪实验研究。2.2.3 实验施加因素:(1) 实验组严格按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四所提出的“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课程目标”为方向,结合本校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确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和进度,认真执教。(2) 对照组:按传统的教学大纲和教育教学方法进行教学。(3) 任课教师实验组与对照组同为实验人员,每周授课数、课外活动数相同。2.2.4 指标测试的具体方法:(1) 测试时间:初测为新生进校的第一个月,末测为第二学年56月份,每项测试在一周内完成。(2) 测试方法:测试的场地、器材、条件、形式、次数、测量记录方法,实验组与对照组确保相同。2.3 数理统计法2.3.1 应用数理统计法对有关的指标进行统计、整理、归纳,并列表对照。2.3.2 借助数据分析软件SPSS11,结合体育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初测与末测指标进行总体均数的差异性显著检验。2.4 系统分析法:对数据指标结合理论知识进行系统、全面综合分析。3 结果与分析3.1实验结果 表1 实验前男生形态与机能指标对照表 组别 N 身高cm 体重kg 胸围cm 肺活量ml对照组 55 158.65 47.41 72.38 2595.83 实验组 51 158.58±4.7 47.63±5.1 72.46±3.9 2527.78±310 差 值 +0.21 +0.32 +0.35 -68.11 P > 0.05 > 0.05 > 0.05 > 0.05注:(1)差值中的“-”表示实验组同类指标不如对照组;“+” 表示实验组同类指标优于对照组。(2)P> 0.05 表示不具显著性;P< 0.05表示具有显著性; P< 0.01具有高度显著性;表2 实验后男生形态与机能指标对照表 组别 N 身高cm 体重kg 胸围cm 肺活量ml对照组 55 165.79 51.85 76.88 3037.6 实验组 51 169.30±4.9 54.09±4.3 79.78±4.2 3277.5±216 差 值 +3.51 +2.14 +2.9 +239.9P > 0.05 > 0.05 < 0.05 > 0.05 表3 实验前女生形态与机能指标对照表 组别 N 身高cm 体重kg 胸围cm 肺活量ml对照组 56 154.3 44.8 74.4 2307实验组 54 154.5±4.7 42.5±5.1 72.5±5.5 2247±226 差 值 -0.5 -2.4 -2.2 -60 P >0.05 < 0.05 < 0.05 <0.05 表4 实验后女生形态与机能指标对照表 组别 N 身高cm 体重kg 胸围cm 肺活量ml对照组 56 159.1 45 75.5 2568.5 实验组 54 159.3±4.8 47±4.3 76.5±4.9 2623.5±208 差 值 +0.8 +2 +1 +55 P > 0.05 < 0.05 < 0.05 < 0.01表5 实验前男生体能指标对照表组别 N 50米 s 立定跳远cm 1000米s 引体向上c 立位体前屈cm对照组 55 8.42 196.35 262 2.3 3.14实验组 51 8.38±6.6 192.47±23.5 264±26.8 2.08±3.7 2.89±4.3 差 值 +0.04 -3.98 - 2 -0.22 -0.25 P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表6 实验后男生体能指标对照表项目 N 50米s 立定跳远cm 1000米s 引体向上c 立位体前屈cm对照班 55 7.9 203 230.4 7.51 3.58实验班 51 7.41±0.5 216±21.7 221.4±23.7 7.41±3.9 4.13±3.8差 值 +0.49 +13 +9 -0.1 0.55 P < 0.01 < 0.01 < 0.01 > 0.05 < 0.05表7 实验前女生体能指标对照表 组别 N 50米 s 立定跳远cm 800米s 仰卧起坐c 立位体前屈cm 对照组 56 9.15 163 241 34 2实验组 54 9.14±0.57 165±18.1 238±23.5 32±7.2 1.95±5.1差 值 +0.01 +2 +3 -2 -0.05 P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表8 实验后女生体能指标对照表组别 N 50米 s 立定跳远cm 800米s 仰卧起坐c 立位体前屈cm对照组 56 9.0 170 237 35 2.15实验组 54 8.81±0.48 176±16.7 229±21.6 37±5.7 4.3±3.9 差 值 +0.19 +6 +8 +2 +2.15 P < 0.05 < 0.01 < 0.01 < 0.05 < 0.013.2 分析与讨论从表1表8,我们可以看出,除实验组男生引体向上、女生的身高在测试值的提高幅度高于对照组,总体均数的差异性显著检验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实验组各项测试指标不仅优于对照组,而且总体均数差异性检验均显示具有显著性和高度显著性。这说明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对中学生体质健康具有积极的促进价值和作用。根据对该校体育教师以及自身的教学经验,认为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对学生体质健康促进作用的原因如下:3.2.1 学生主体地位凸显,积极性得到激发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新的教学观念,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倾向,突出以学生为本,真正确立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所以,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应遵循“人本”的理念,从学生的心理、生理、认知、情感、思想与行为等角度出发,让学生在体育课的学习过程中获得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的发展。同时,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的教学中来,在体育课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等。不可忽视的是,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中,采用了同质分组、异质分组、帮教分组、合作分组、友情分组的教学组织形式,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巨大转变,使学生在教学中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形成教与学以及同学间的大量的相互作用互帮、互教、互学、互纠、互勉的教学景象,令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精神饱满,能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显现。反观旧教材和传统的教学方法则过多的体现教师的教,几乎各项练习都是在教师的统领下进行,学生间的相互作用太少,主体地位欠缺。3.2.2 教学方法的转变教学方法是师生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的总称。体育与健康课程提倡自主、协作、探究学习,学生形成了有效的意见交流的教学方法。由于教学中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得到根本的改变,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自主拓展的空间大了,一起协作学习的时间长了,共同探索问题的机会多了,学生在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中学生形成了有效的意见交流,这样的良好学习契机,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知识,提高技能,有效锻炼的时间和空间;在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中同学们畅所欲言,聚大家的智慧为一体,充分利用同学们的聪明才智,对克服学习和锻炼中遇到的难题有很大的帮助。而旧教材和传统的教学方法则过多的注重教师的主导,教师的“教”与“导”占去了教学的绝大部分时间,几乎学生的各项练习都是在教师的精心“导演”下进行,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干劲逐渐被消弱,课堂上缺乏有效的学习动力和意见交流,也就在所难免了。 3.2.3 体育成绩的评价方式的转变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下,运动项目就中学生成绩评价方式:态度分、进步分、能力分(见表9):表9 体育成绩评价方式态度分很不积极不积极一般积极很积极进步分退步未进步一般大很大差不强一般强很强分值范围4054556970848599100体育与健康课程根据中学生体育成绩评价创新架构来评价对于一个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只要抱着积极向上的态度上好每一堂体育课、积极投入到课外体育活动中去,那么成绩评定是不会太低;相反,身体素质很好,如果上课不认真、不求上进,要想有个好成绩是不可能的。对于每位学生来说机会都是相等的,“一份汗水,一份收获”。同时,这一体育成绩评级方式和体系充分结合学生之间的互评、老师的评价。同学之间的互评对于学生参与体育的积极性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传统的评价方式,只考虑学生单方面的体育成绩测试,同时只能由教师单一做出评价,学生难于形成有效的沟通,无论对自己的成绩还是同学的成绩都只能是被动的接受,这显然不能激发学生参与体育的积极性。3.2.4 教学理念的转变理念是经过长期实践和理性思考所形成的思想观念。体育教学理念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学校体育教学的方向与成效。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理念,为中学生提供均等的展现自己的机会,体育与健康课程提倡同学与同学之间在的体育的沟通和交流,同时重视同学与同学之间的互勉、互励,使学生之间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激发。这也就是说,体育与健康课程倡导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成绩的评价方式,为中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时间与空间,同时,学生间的能力的交流,情感交流、知识交流多了,这必然会促使学生充分利用他人的聪明才智,形成了有利的影响因素,对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共同参与,激发学习热情,起到良好的作用。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只是强调单一形式,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都存在许多不利因素。3.2.5 教学模式的转变当前,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模式,采取的是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如经典的分层教学模式,即在教学中,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老师的评价不仅仅着眼于某个学生在何层面上,还要以发展的观点,充分挖掘学生学习中的“亮点”,以激励方法给学生以客观、公正、科学的评价,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学习有困难,基础差的A层学生,要采用表扬评价,寻找肯定他们的点滴成绩、进步,使他们看到希望,消除自卑,树立自信,尝试成功的喜悦;对成绩一般的B层学生(这一层次学生占班级多数)要采用激励评价,即揭示其不足,指明其努力方向,促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对成绩好,自信心强的C层学生,则采用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谦虚、严谨、努力拼搏。使老师的评价不仅成为强化或矫正学生所学知识的手段,激发起各层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环节,教师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鼓励学生在完成各自所需达到的教学目标同时,努力去完成高一层次的学习;学生从教师的鼓励和同学的赞赏中,看到自己潜在的学习能力,不断地努力尝试进步,体会成功,充分地发现自我,从而更好地发展自我。此外还有情感教学模式、合作分组以及友情分组教学模式等等。反观传统的教学模式不重视个体差异,不重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合作、情感沟通和交流,这必然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综上所述,体育与健康课程无论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组织形式、评价方法等都较传统教学有较大的优势。因此,在体育健康课程的体系下,中学生的体质优于传统教学(参照表18),也是在理所当然的。4 结论与建议4.1 结论 4.1.1 该课题自从2006年9月开始研究,到2007年6月结束,历经1年的时间,着重从可测性的体质指标身体形态、机能、体能进行跟踪测试、数理统计与分析,得到的数据是可靠的、准确的,足于说明,体育与健康课程对提高该校中学生的体质健康是有帮助的。4.1.2 体育与健康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是新颖的,方向是正确的,应极力提倡。但我们也必须清楚的认识到,教育教学的改革,不是一时一刻的事,而是长远的任务,要有长远的目标与计划,加强对教师的理论培训与专业进修,确实提高教师对课改理念的认识与领会,克服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盲目性。体育课程改革,并不是全盘否定传统教学什么都不好,而是对传统教学上确实存在的不足,加于改革和完善,这样才是体育课程改革的真正目的。4.2 不足和建议4.2.1 该课题的研究虽然取得一定的实质性研究成果,但实验样本只局限在一所学校,只能说明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对提高该校中学生的体质是有帮助和促进作用。4.2.2 建议有关部门积极引导,联合几所具有代表性的学校(如一级达标校、普通中学、初中校、城乡结合部学校、农村学校),对该课题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深入研究,探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广东省中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市的中学生的体质健康方面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同时这也一定会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在广东省的实验取得良好成果做出贡献。参考资料: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2 季 浏体育与健康(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3 季 浏,胡增荦体育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4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5 黄汉升,季 浏,滕子敬园丁工程全国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教材体育(中学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511536 谢友辉探讨体育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方法之关系J福建体育科技,2003,(02)7 阮光清,王立虹小学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几个问题的讨论J福建体育科技,2004,(02)8 王振民高校体育教学与学生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06)9 胡 健,赵 恒,吴 健“淡竞技重健身”大学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探索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