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3课《蜡烛》教案 新人教版1(3页).doc
-
资源ID:37022173
资源大小:286.50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3课《蜡烛》教案 新人教版1(3页).doc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3课蜡烛教案 新人教版1-第 3 页3、蜡烛3、蜡烛教学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整体把握故事内容,理解作品战争的主题。能力目标:把握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深层次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情感目标:领略烛光的象征意义,启发学生热爱和平憎恶战争的思想。教学重难点结合环境背景,让学生感受老妇人的形象。同时领略烛光的象征意义,启发学生热爱和平憎恶战争。课前准备学生:1.查字典,扫除字词障碍。2.预习课文,要求能复述课文内容。3、思考课后练习一,有书面结果。教学过程:一、 导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南斯拉夫首都的战场上,一位南斯拉夫母亲将珍藏了45年的两支结婚花烛点在一位苏联红军士兵的坟头。让我们穿越时空,去目睹那悲壮而崇高的一幕,感受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结成的情谊。二、 整体感知1、 出示老妇人插蜡烛的图片,让学生表述老妇人在坟前做了哪些事情?点拨:老妇人在坟上插上了他珍藏了45年的那支结婚喜烛,并点了起来,对着烛光两臂交抱在胸前,然后为之制作挡风的屏障不使其熄灭。表现了他敬仰正义之师,热爱红军的思想感情。2、 文中有哪些片段令你感动?请你为大家朗读一下,并说说你感动的原因。3、 作者为什么要补充交代这支蜡烛的来历?点拨:这是为了突出这支蜡烛的特殊意义,表现了老妇人给红军烈士献出的是一份最珍贵的感情。三、 分析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深层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讨论:说说你对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的理解。(让学生畅所欲言)点拨:老妇人饱受法西斯强盗侵略之苦,她仇恨侵略者,渴望解放,渴望和平,对苏联红军满怀敬意。她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所激励,无所畏惧,不怕艰难,安葬烈士,并把结婚喜烛点在烈士的坟头并彻夜陪伴。表现出深沉而强烈的母爱。四、 情感体验:这篇通讯非常感人,这样的艺术效果是如何产生的?点拨:1、环境危险,炮火连天;2、老妇人年老体弱,掩埋烈士非常吃力;3、老妇人像掩埋亲人一样掩埋烈士;4、 点在坟上的蜡烛有特殊意义。五、 修辞手法的探讨:反复1、 炮火(11次描写)为人物活动设置了一个典型环境,写出了德军的残忍疯狂,突现了老妇人的不顾生死、临危不惧。2、 蜡烛(6次描写)象征着红军烈士的生命之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是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见证。3、 黑围巾(4次交代)表达了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写出了老妇人给予牺牲的苏联红军战士跨越国界的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4、 老妇人的动作(3次“爬”、3次“跪”)3次“爬”写出了老妇人年老体衰;3次“跪”写出了行动不便的老妇人对牺牲的苏联红军战士的深痛哀悼。六、 小结:蜡烛是一首赞美诗,它体现了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不分国界,情同母子。七、 拓展:由“蜡烛”我们可以联想到哪些诗句和歌曲,各有什么寓意?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借蜡烛歌颂教师的奉献精神。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借烛烘托出久别重逢的情意与温馨。3、“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借蜡烛写离别。4、“烛光里的妈妈”,借蜡烛歌颂母亲。八、布置作业:1、 积累字词2、完成顶尖相关练习3、预习第四课五、板书设计:蜡烛1、老妇人的形象:仇恨侵略者,渴望解放,渴望和平,对苏联红军满怀敬意。她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所激励,无所畏惧,不怕艰难,安葬烈士,并把结婚喜烛点在烈士的坟头并彻夜陪伴。表现出深沉而强烈的母爱。2、蜡烛是一首赞美诗,它体现了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不分国界,情同母子。 六、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