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晏子使楚》学案(2)(无答案)(新版)苏教版(7页).doc
-
资源ID:37025815
资源大小:203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晏子使楚》学案(2)(无答案)(新版)苏教版(7页).doc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晏子使楚学案(2)(无答案)(新版)苏教版-第 6 页十、晏子使楚(2)【学习目标】1.晏子和楚王人物形象分析。2.理解晏子辩驳的方式,认识晏子的特点和外交家风度。【重点难点】1.晏子和楚王形象理解2.了解情节发展,认识人物形象,理解辩驳的方式【课前预习】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2.楚王为何要羞辱晏子?(用原文)他们想出了一条什么计策?【课堂助学】一、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个故事。 二、读读想想:楚王和臣子的谋划,是针对晏子的,还是针对齐国的?三、晏子保护了自己也保全了国家的尊严,靠的是什么?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相应的根据吗?四、分角色朗读。分析人物形象并思考。【课后作业】 1解释加点的词语。习辞_ _ 避席_ _ 何坐_ _ 曷为者 非所与熙也 诣王 楚王闻之 吾欲辱之 婴闻之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齐人固善盗乎 B缚者曷为者也C圣人非所与熙也 D系向牛头充炭直3.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1)谓左右曰 古义:_ _ _,今义:_ _。(2)其实味不同 古义:_ _,今义:_ _。(3)寡人反取病焉 古义:_ _,今义:_ _。4.翻译句子:(1)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2)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3)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5.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晏子)是齐国很会说话的人,现在刚刚到达。B.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因为他来了,(所以)请允许我们把一个人捆起来从您跟前走过。C. 缚者曷为者也?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D.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莫非是楚国的水土使(它的)人民喜欢偷盗?6.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楚君臣将“一个齐国人”偷换成“所有齐国人”以图羞辱齐使者的伎俩,被晏子一眼看穿;晏子以其外交上的机智维护了齐国的尊严。B. 楚君臣选择“酒酣”时推出一被绑者,目的是解除晏子的戒备,使晏子面临受辱而应对不暇。C. 晏子“避席”即对,可见其不但善长辞令,而且任何时候都不忘国家使者维护国家尊严、百姓声誉的神圣职责。D. 楚王因为妒忌晏子的辞令就和身边的人一起设置圈套为难晏子,没想到晏子这位“圣人”很严肃,不喜欢别人随便跟他开玩笑。7针对楚国君臣的戏弄侮辱,晏子是怎么回击对方的? 8晏子的回答,可谓巧妙得体,体现了一个外交家的风范,请说说晏子外交的特点。9晏婴在这场外交斗争中巧妙地运用了类比的手法,其中把“淮南”比为 ,把“淮北”比为 ;把“橘”比为 ,把“枳”比为 。【拓 展】 一、晏子故事又一年,晏婴奉命出使吴国。一天清晨,晏婴来到宫中等候谒见吴王。不一会儿,侍从传下令来:“天子召见。”晏婴一怔,吴王什么时候变成天子了?当时周天子虽已名存实亡,但诸侯各国仍称周王为天子,这是他独享的称号。晏婴马上反应了过来,这是吴王在向他炫耀国威呀。于是,他见机行事,装作没听见。侍卫又高声重复,晏婴仍不予理睬。侍卫没有办法,径直走到他跟前,一字一顿地说:“天子请见。”晏婴故意装作惊诧的样子,问道:“臣受齐国国君之命,出使吴国。谁知晏婴愚笨昏聩,竟然搞错了方向,走到天子的朝廷上来了。实在抱歉。请问何处可以找到吴王?”吴王听门人禀报后,无可奈何,只得传令:“吴王请见。”晏婴听罢,立刻昂首挺胸走上前拜见吴王,并向他行了谒见诸侯时当行的礼仪。吴王本来是想利用这个办法来难为晏婴的,结果却自讨没趣,好不尴尬。但是他并没有死心,还想继续难为晏婴。他故意装作非常诚恳的样子对晏婴说:“一国之君要想长久保持国威,守住疆土,该怎么办?”晏婴不假思索地答道:“先人民;后自己;先施惠,后责罚;强不欺弱,贵不凌贱,富不傲贫。不以威力击败别国国君,不以势众兼并他国,这是保持国威的正当办法。否则,就很危险了。” 自命不凡的吴王听完晏婴的一番慷慨陈词,再也想不出什么难题为难晏婴了。晏婴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不动声色地又一次取得了出使的胜利。还有一次,晏婴出使晋国。晋国的大夫叔向见晏婴的装束很寒酸,感到颇为不解,酒席宴上委婉地问道:“请问先生,节俭与吝啬有什么区别?”晏婴明白叔向的用意,也不动怒,认真地答道:“节俭是君子的品德,吝啬是小人的恶德。衡量财物的多寡,有计划的加以使用,富贵时没有过分地加以囤积,贫困时不向人借贷,不放纵私欲、奢侈浪费、时刻念及百姓之疾苦,这就是节俭。如果积财自享而不想到赈济百姓,即使一掷千金,也是吝啬。”叔向听了肃然起敬,不敢再以貌取人,小视晏婴了。 作为被载入史册的一位杰出的外交家,晏婴既坚持原则又灵活应变,该柔则柔,该刚则刚,面对大国的淫威和责难,不卑不亢,刚柔并济,一次次地化解难题,出使不受辱,一次又一次维护和捍卫了齐国的尊严,也为自己在诸侯国之间赢得了很崇高的声誉。从此,晋公再也不敢不尊重晏子了。二、晏子使楚简介西汉刘向晏子春秋叙录,曾把晏子和春秋初年的著名政治家管仲相提并论。 晏子春秋是一部记叙春秋时代齐国晏婴的思想、言行、事迹的书,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短篇小说集。相传为晏婴撰,现在一般认为是后人集其言行轶事而成。书名始见于史记·管晏列传。汉书·艺文志称晏子,列在儒家类。全书共八卷,二百一十五章,分内、外篇。主要记述了晏子的言行思想,语言简炼,情节生动,写出了晏婴形象,具有较高的艺术性。书中寓言多以晏子为中心人物,情节完整,主题集中,讽喻性强,对后世寓言有较大的影响。后记:_ _ 有详有略,详略得当主 备:印松 课 型:作文 审核人:八年级语文组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1.写文章做到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2.围绕中心,恰当选材,做到详略得当。 3.引导学生挖掘作文的思想内涵,让学生认识到作文和做人的关系。 【重点难点】写文章做到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作文中如何确定详略。 【课堂助学】一、导入。只有围绕中心安排详写和略写,叙事的重点才能突出。二、写作指导。 写记叙文如何才能做到“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呢?必须在三个方面下工夫。 1.弄明白什么是详写和略写 。 2.弄清楚详写和略写的关系 。 3.如何确定详写和略写 。 三、例文赏析。中学生的一天“叮铃,叮铃” “小懒虫,快起来,没有出息的东西,第一天就这样,还想考大学!” 闹钟发出的刺耳的金属敲击声,夹杂着妈妈絮絮叨叨的话语,打断了我那均匀、酣畅的鼾声。张开沉重的眼睑,望望墙上昨天父亲为我制订的、也许墨迹未干的“晨读计划”,在连打几个哈欠之后,我赶紧穿衣下地,飞快地抄起英语书,窜出房门,趁妈妈不注意,顺手“拐”走了门旁的篮球。 “李娜娜,76分,张秋梅,89分”数学老师抑扬顿挫的声音在静寂的教室里回荡着,撞击着一颗颗颤抖的心。我慢慢抬起头,望了望王锋我班上数学成绩最好的数学科代表,哟,他这是怎么了:腿轻轻地抖动着,两只手不自觉地用力捏着钢笔,眼睛紧盯着老师的嘴巴,嘴唇颤动着,而且,每当老师念到名字的读音与“王锋”差不多的同学时,他脸上的肌肉就重重地抽动一下。再看看他的坐姿,简直像一支绷紧的弹簧。忽然,数学老师提高声调,宣布道:“王锋同学,91分,最高分!”只见王锋猛地一晃,身子顿时萎缩下去,像大病未愈的人,无力地靠在椅背上。我心中不禁一惊,做一名好学生真难啊。 午后的阳光,火一样炽热,烧烤着夏日的大地。蒸笼般的教室,刚才还吵吵嚷嚷,现在趋于安静,因为历史老师又利用体育活动课来“加班加点”。讲台上,她不厌其烦地讲着,喊着,试图感化那些矢志“学理”的学生。我同情地看了看历史老师那颇有些气急败坏的样子,悄悄打开了手中的化学指南 自习课,有的同学孜孜不倦,有人甚至“挥汗如雨”,然而,对于我们这些酷爱“自由”的人来说,后面有人在唠嗑,只有当“班主任来了”这句激动人心的话语响起的时候,这些“自由爱好者”才正襟危坐,装模作样地学起来。 夜幕降临,千家万户灯火通明。在灯光下,你会找到一个苦读的身影。其中,有我,有你,有他 例文简评 本文按时间顺序写了“中学生的一天”。以中学生活的紧张忙碌为中心,精心选取了最能体现这一中心的典型材料(如早晨那急骤的闹钟声,听成绩时的紧张,一面听课,一面复习化学等),真实地反映了应试教育背景下中学生的某些扭曲的心理。本文语言生动,擅长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的刻画来表现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特定心理。如“顺手拐走了门旁的篮球”这个动作,表现了“我”在不情愿中的一种反抗心理;对王锋的动作、神态的刻画表现了这个优等生的可笑而又可怜,让人们不由得反思我们的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四、训练题目 1.以“在双休日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做到有详有略。 2.以“我喜欢夏季”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做到详略得当。五、训练指导 第1题规定了取材的范围,记叙发生在双休日的事。写作的对象是自己,还是他人,所写的内容是学校生活、家庭生活,还是社会生活,题目中未作限定,其实均可。当然,多数学生首先考虑的可能是自己在双休日里的生活。不管记叙何人、何事,文章应确立一个明确的中心意思。中心意思一经确定,根据表现中心意思的需要去选择材料,有详有略地记叙。写作本题,切忌平庸。不要流水账般记叙双休日的生活内容。如何写出新意,要好好构思。 第2题要求学生写夏季,写出对夏季的喜爱之情。夏季里可写的人、事、景、物很多,题中的一段文学描述,对学生如何取材,写些什么内容已作了启示。如何写好本题,要注意三点:“喜欢”是贯串全文的中心,无论写夏季的何种景物,都要写出自己的感受,表现对夏季的喜爱之情;是从一个角度来写,还是从几个角度来写,都可以;写景、写物、写生活情景等等,一定要写出夏季的季节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