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学期寒假作业 八上 第六单元综合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11页).doc
-
资源ID:37026246
资源大小:458.50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寒假作业 八上 第六单元综合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11页).doc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寒假作业 八上 第六单元综合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第 10 页 法库县东湖第二初级中学20152016学年度寒假作业八上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 试卷满分120分温馨寄语: 路虽近,不行不到;事虽小,不为不成。一、 积累与运用。(25分)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分)畎亩()稽首()拂士()自诩()、对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目是( )(2分)、劳其筋骨,饿其体肤。(饥饿)、夫(发语词,无义)战,勇气也。、比(及,等到)后壮(成年),乃问其母。、今阅(经历,经过)两三月,不过早樵而暮归。3、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2分) A、曾益其所不能 B、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C、入则无法家拂士 D、曾不能损魁父之丘4、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的"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2分) A、两狼之并驱如故 B、彼竭我盈,故克之C、温故而知新 D、一年未归,妻跪问其故5、下列句中"于"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2分)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征于色,发于声苛政猛于虎积于今六十岁矣不求闻达于诸侯 A、 B、 C、D、6、与下面例句结构相对成偶的一句是( )(2分)例句:桃李春风一杯酒、绿杨宜做两家春、疾如万骑千里来、江湖夜雨十年灯、江至浔江九派分7、按要求默写诗句。(分)()观刈麦中写农民劳动艰辛的对偶句是:, 。()过零丁洋中表明作者以死明志的名句是:, 。()王老师已经退休五年了,还一直做课外辅导员,他的这种退而不休的精神,正如龚自珍诗句所描绘的那样:,。()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以警句形式道出统治者剥削人民,压迫人民本质的句子是:8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战国时思想家孟子的一篇文章。文章共列举了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等六人的例子。B干将莫邪选自干宝的世说新语。这个故事讲了干将子赤为父报仇的过程,情节曲折而富有神话色彩。C劳山道士选自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用王生的遭遇告诫人们要想学知识,必须要能吃苦。D观刈麦是一首叙事诗。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诗中表现了作者对百姓的同情。9下列诗句、篇目、作者及朝代搭配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观刈麦杜甫唐朝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文天祥南宋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赋杜牧唐朝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该杂诗龚自珍清朝二、阅读与理解。(55分)(一)(23分)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男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现在写作什么,是什么意思。(2分)(1)曾益其所不能现在写作,意思是。(2)困于心,衡于虑现在写作,意思是。2下面语句中加点字释义有误的一项是()。(2分)A、舜发于畎亩之中(起,指被任用)B、征于色,发于声(征验,表现)C、饿其体肤(饥饿)D、入则无法家拂士(在里面,指国内)3下面句子中“于”字的意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2分)A、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C、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D、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4联系全文,说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一句在文中的作用。(2分)5文中“人恒过,然后能改”,是承上文“行拂乱其所为”说的;“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是承上文“”说的;“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是承上文“”说的(2分)6全文的中心句是:。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和。(用文中词语回答)(4分)7第一段列举了六个事例,这六个人的共同点在哪里?第二段中的“是人”指的是什么人?(4分)8对以上文字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所选第二段文字是说人才必须经过艰苦的环境才能造就出来。B、所选第三段文字,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经受磨炼的益处C、所选第四段文字是说人要在忧患中生活才好,不要过那种安逸的生活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文章前两段主要采用了事例论证的方法。9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二)(22分)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1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的字。(3分)又何间焉()肉食者鄙()牺牲玉帛()小大之狱()忠之属也()可以一战()2辨析下面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4分)何以战()必以分人()公与之乘()公将鼓之()3选出对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2分)A、衣食所安:指安身养命的东西 弗敢专也:独自享受B、小信未孚:为人所信服,信任 神弗福也:赐福,保佑C、肉食者谋之:谋划 又何间焉:语气助词,相当于“呢”D、下视其辙:古代车厢前用作扶手的横木 可矣:但是4翻译: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3分)5“忠之属也”所评价的内容是:“ ,这一评价说明曹刿认为作战及取胜的先决条件是: (3分)6你从选文中画线的句子“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可以看出人物怎样的心理和神态?(4分)心理:神态: 7本文段节选自课文 ,而左传则相传是 时期鲁国史官 所作。(3分)(三)(10分)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1解释加点的实词。(2分)是( ) 豆( ) 得( ) 已( )2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 )(2分) A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B所欲有甚于生者。 苛政猛于虎也。 c呼尔而与之。 温故而知新。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者。3翻译句子。(4分)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4孟子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陈毅诗中也有“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的宣言,试比较两个“义”的内涵有什么不同?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又该怎样去理解“义”?(2分)三、写作。(40分)古今中外,名人荟萃,群星璀璨。他们在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领域,以其杰出的成就、坚强的意志和高尚的人格,成为人们心中的偶像。在你的人生经历中,一定有你所崇拜的名人激励过你,震撼过你,改变过你,引你思索,促你成长,催你成熟。请以“名人的魅力”为话题,结合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写一篇文章。可以叙述经历,可以抒发情怀,可以发表议论。 要求:题目自拟。 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字数不少于600字。200400600800八上语文第六单元1、B 2、B 3、D 4、A 5、(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3)人不寐,将军白法征夫泪(4)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6、(1)富赋 偕谐 (2)改为:听到的只是声音,看到的只是颜色 (3)青山绿水,在他读来是大自然抒写的美妙绝伦的山水诗 7、D 8、你永远没有读过书 9、C 10、(1)弟弟找不到 / 爸爸妈妈非常着急(2)弟弟找不到爸爸 / 妈妈非常着急(3)弟弟找不到爸爸妈妈 / 非常着急 11、示例:老师,您别生气,我这就去买玻璃,不过这窗户上的玻璃确实不是我打破的,日后把这事弄明白了,咱们再谈,好吗?12、柳河东全集 柳宗源 唐宋八大家 永州八记 13、寒冷 依托 像北斗星那样 愣住的样子 14、目的:衬托水的清冽,说明环境幽清 感受略 15、(1)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头,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托似的。(2)溪岸的地势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互相交错,不知道小溪的源头。 16、作者刚开始是无忧无虑的,欣然而往的,但在环境的刺激下,作者感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忧伤、苦闷。作者因为当时谪居永州,满腹宏图大志不得施展,因而怀着一种愤懑不平的苦闷心情。 17、想,想到 于是,就 一同,共同 只 18、(1)月色入户 念无与为乐者 欣然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9、D 20、皎洁、清澈、透明 旷达(或乐观) 诗词略 21、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22、指卖珠的人 23、批评的是卖珠的人。他在卖珠的工作中过分注重了木匣的装饰,以至匣子的价值及其外表的美观胜过了珠,主次颠倒了。 24、如今用以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批评“买珠者”一类的人,只注重外表而不注重本质。25、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