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论文:动态生成营造生态课堂(5页).doc
-
资源ID:37030945
资源大小:227.5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初中数学论文:动态生成营造生态课堂(5页).doc
-初中数学论文:动态生成营造生态课堂-第 5 页初中数学论文动态生成营造生态课堂【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用生态学教育观来描述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学生、教材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并指导教学实践,已成为重新审视课堂教学的新的视点。课堂的成功不是解决一切问题,而是源源不断地生成新问题。本文就笔者于平时教学过程中碰到的两个案例来谈谈教师如何有效处理课堂上的动态生成,从而营造自然、和谐的生态课堂。【关键词】动态生成 生态课堂 有效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广大教师逐渐接受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认识到人的发展不仅要全面、个性化,更应该是可持续的、终身的发展。由于传统的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依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弊端,如何落实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几乎困扰了每一个教师。因此,用生态学教育观来描述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学生、教材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并指导教学实践,便成了重新审视课堂教学的新的视点。新课程下的课堂是鲜活的、开放的、是充满挑战性的。需要师生之间相互交流、沟通、补充,并在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生成新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一、什么是生态课堂“生态课堂”是以课堂教学为落脚点,用生态学的理念,力求营造一种和谐的、动态的充满生命力的、可持续性发展的教学生态环境来教授知识、学习知识和交流知识的课堂。它遵循生本性、生命性、生活性原则,它强调的是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可持续发展的课堂教学氛围,是一种自然、和谐的“生态化”课堂。要做到生态化的课堂并不容易,影响实现课堂生态化的因素有很多。笔者认为最关键的是教师如何有效处理动态生成的问题。“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生态课堂极力倡导的教学理念。是师生双方在课堂上互动对话、随机生成、实践创造与资源开发的过程。它是教师及时捕捉课堂上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利用课堂上随机生成的资源展开再教学的过程,是动态的。追求的是课堂的真实、自然、和谐。“生成”指的是课堂教学资源的生成,它包括学生的知识、技能的生成以及学生的情感的、态度、价值观的呈现。而“动态”则描述了这些因素生成过程的状态。二、教师如何有效处理动态生成1、利用动态生成性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培育和发展学生的智慧必须善于揭示知识中所包含的思想方法,否则,学生学到的只是孤立的、静止的知识点。数学思想方法的内涵极为丰富,在数学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有机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我在一次习题课上曾碰到这样一个题目:若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的比为234,则相应的外角比是 。 我调查了一下,我班这个题不会做的同学占40%,其中一部分同学的错误答案为 432,为此,我在课堂上讲解了这个题的常规解法:先根据比例设三个角的度数分别为2x°,3x°,4x°,由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得 2x+3x+4x=180 所以 x=20所以 三内角度数分别为40°,60°,80°从而得相应的三个外角的度数分别为140°,120°,100°所以其比为765。当我正在为我的解法被大多数学生所接受而得意时,一个角落却冒出这样一个声音:“老师,我不是这样解的,我的更简单。”当时所有人都好奇了,包括我,于是我便请他说说看。“就是由2+7=3+6=4+5=2+3+4,可得765。”教室里一片哄堂大笑,似乎都在嘲笑他的答案只是一种巧合。我却隐约觉得应该有他的道理,便鼓励他解释一下。“就是当内角是9份中占2份时,相应的外角则是9份中占7份,同理可得另两个外角应是9份中占6份与9份中占5份。”这下同学们更是听得稀里糊涂了,都开始公然奚落他。我虽然也被他绕晕了,可看着他那被急红的脸,心想:再给他一个机会吧。“同学们安静,他说得有理(其实我当时也只是隐约觉得),大家都想想看,你也再想想,能否证明你的理论,让同学们听得更明白?”一会儿后这个学生很兴奋地给出了他的证明过程:365214BCA已知:如图,在ABC中,456=234 求证:123=765证明:456=234 不妨设4=2x,则5=3x,6=4x 1、2、3是ABC的外角 1=5+6=3x+4x=7x 2=4+6=2x+4x=6x 3=4+5=2x+3x=5x 123=765课后我询问了同一教研组的七位老师,发现六位老师都提供了这个题的常规解法,而第七位老师的解法正跟这个学生的解法一致,可内幕却是:这是他们班一个很有想法的学生想到的。在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敏捷性是非常重要的。这位学生能想到利用外角的性质将内角转化成了外角,体现了思维的创造性和敏捷性。试想,如果没有教师的精心呵护,耐心启迪与善于倾听,又怎能从学生中发现这么独特的转化法!教师用自己的耐心、宽容和睿智捕捉到了学生答句中的有效信息,创造出了鲜活的课堂。不仅让这位学生展示了自己的才智,也让全班同学经历了一次创新思维解题的思维震撼。2、将错误转化为探究情境,加强试误教学错误也是一种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丹麦物理学家雅各布·博尔不小心摔碎了一只大花瓶。他既没有懊恼,也没有等闲视之,而是精心收集起满地的碎片,并将这些碎片按大小分类,分别称出重量,他惊奇地发现,依次大小的碎片的重量存在着16倍的倍数关系,从而得出了对恢复不知其貌的文物和陨石等有重大帮助的著名的“碎花瓶理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机智地将课堂中出现的某些错误转化为探究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实现错误背后的创新价值,这也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 下册第32页中有一题:解方程求:,在备第十六章第三单元分式的第三课时时我采纳了这个题,可由于我的粗心,我将题目写成了,结果引发了以下一系列出乎意料的事。先是学生甲上来板演解:去分母 去括号 移项 合并同类项 系数化为1 然后让其他学生评价正确与否。结果学生乙提出:“老师,系数化为1这一步有漏洞,应该指出:b1 ,b-10 , ”师:“很好,这位同学很细心,数学,它的其中一个美就是体现在它的严谨上。”师:“请问还有其它问题吗?”同学们都摇摇头,这时我适当地作了一下小结:“这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如何解含有字母的分式方程,它不同于以往的分式方程,同学们对含有字母的总是觉得比较抽象,觉得比较惧怕,实际上也没什么,你就当这些字母是常数来处理就可以了。”这时我发现有个学生在那里嘀咕,提问他后,他站起来怯怯地、不确定地说:“要检验的吧?”是啊,我都汗颜了,我也跟大多数学生一样只忙着应对这新题型,而忘了这么易错的一步。这时所有的同学都想起是该检验的,可问题是怎么检验?此时,我干脆放手让他们自己讨论探究完成。最后由一个成绩还不错的学生来汇报成果:我的思路是这样的:若为增根,则当时,是增根,舍去,原方程无解当 时,是原方程的解而数学八年级 下册 教师教学用书中对于解方程求:的参考答案却只是 ,按理说这是错误的,应该是分情况讨论:当时,原方程无解 当 时,原方程的解是 。面对学生如此出乎意料的反应,我不免灵机一动,干脆将原书中的第二题 也改了一下, 将括号中的条件换成,然后期待着学生的出色表现。最后的成效是一小部分同学给出了详尽的解答: 去分母 去括号 移项并合并 (*) 当, 把代入得 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当时 方程(*)无解 原分式方程无解而另外的除了一些完全不会之外,其他的基本上是能懂,能模仿,但不能自己完整地表达。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一切,不是都能在备课时预测到的,教学过程的最终结果和精彩效果,更多地是由学生学习的状态、课堂互动的氛围以及教师的处理方式决定的。就算课堂上某个学生的回答不完全正确,但他及时生成的思维亮点却会点燃师生创新的火花,使教学获得更加精彩的生成,焕发课堂的生机,呈现高水平的课堂生态。而本例让我们感悟颇多的是:一方面教师及时地捕捉住了课堂上学生的思维亮点,鼓励了一个学生,激发了一批学生,生成了满堂精彩。另一方面,学生的探究活动往往是课堂生成的最佳时机。老师对学生的探究活动不能作不必要的或过多的干涉,而应预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探究过程具有更大的广度、深度和自由度,凸显学生个性化的思维方式,以达到课堂生成的有效实现,从而实现高水平的课堂生态化。教师要灵活机智地处理动态生成这一教学资源,用高超的教学艺术调控课堂教学,在课堂上应学生而变,应临场实际情况而变,遵循学生发展的需要灵活调整教学方案,才能让学生个性得到张扬,让思维火花得到绽放,让数学课堂充满勃勃的生命力。从而营造和谐、自然的生态课堂!【参考文献】1郑金洲生成教学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5年4月2宋佳楣教育智慧的意蕴:生成性教学辽宁教育 2005年第78期3蔡 明生态课堂从关怀生命出发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4王运芹动态生成与精心预设湖北教育(教学版)2006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