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初中数学论文:关于初中数学课“有效追问”的实践与思考(8页).doc

    • 资源ID:37031298       资源大小:177.50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初中数学论文:关于初中数学课“有效追问”的实践与思考(8页).doc

    -初中数学论文:关于初中数学课“有效追问”的实践与思考-第 8 页抛“砖”方能引“玉”关于初中数学课“有效追问”的实践与思考【内容摘要】 当前教育改革在不断深入,老师的观念也在不断改变,但大部分教学过程仍存在“问”的“教师化”现象。学生始终处于被教师的问题牵着走的被动学习状态,他们的思维也是跟随性的,过多低效甚至无效的追问充满着课堂,致使教学效率低下。因此,要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改变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兴趣,首先必须提高课堂教学中追问的效度,让有效的追问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关键词】 数学课堂 有效追问 实践思考曾经读到过这样一则故事:美国主持人林克莱特在访问一个孩子时,问道:“你将来想当什么?” 孩子说:“我想当飞行员。”林克莱特又问:“如果飞机在太平洋上飞行时,所有的引擎全部熄火了,那你该怎么办?”所有的人都被逗得哈哈大笑,而这个孩子却焦急得不知如何回答。林克莱特看着孩子那悲伤的表情时,追问他怎么回事。孩子回答道:“我要回去拿汽油。”若没有最后这一追问,这个孩子留给别人的岂不永远是遗憾?其实,我们的数学课堂,也应倡导“追问”。教师适时、有效的追问可以使课堂锦上添花,化平淡为神奇,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追问有着其它提问技巧不可企及的优越性。它追求的是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这无疑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纵观当前的数学课堂,存在问的“教师化”现象比比皆是。很多老师认为追问就是多提问题,满堂都是问题,却不管问题的质量如何。在这种“满堂问”的支配下,教师在课堂上连续提问,或是非问,或选择问,或填空问,或自问自答,学生则机械地举手,仓促地回答。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也只作简单的肯定、否定,或不置可否,然后自己补充讲解,再提出问题大量毫无思维价值的问题充斥课堂,表面热热闹闹,实际效果却少得可怜,与新课改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因此,如何提高数学课堂追问的有效性,把握追问时机,值得我们一线教师去探究。追问不在于多少,而在于这些问题是否有效地把学生引向“最近发展区”,在于是否能让学生感受到进行智力劳动的乐趣。概括为一句,就是要“问得其所”。下面笔者结合教学课例,谈几点自己初浅的看法。一、追问在“错误”处巧妙点化 洗尽黄沙始得金错误是学生最直接的思想、最真实的经验,任何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错误是一种鲜活的教学资源,如果教师具备一双慧眼,发现并挖掘错误背后隐藏的价值,然后有效引导学生从错误中探究,从错误中得出真知,教学效果就会更好,课堂就会更精彩。在平常教学中,只单纯让学生判断对或错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如何通过教师的有效追问,让学生明白错误的成因,找出错误的症结,从而从本质上去理解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理想的课堂应是真实有效、互动生成的”,学生在课堂中难免出现一些差错。这时教师不应一概以一个“错”字去评价,然后再亲自奉上正确的答案。而应正确解读学生的错误,让学生暴露出错误产生的原因,把握合理的纠错时机和巧妙的纠错方法,将引导隐藏在巧妙的追问中,通过追问的语气、角度来纠正学生偏颇的理解,让学生自己认识并纠正失误。让错误为教学平添一份亮丽。【案例片段】七年级复习课中我给出了一个化简题目:叫学生板演,他的过程是: 原式4(x-1)+3(2-x)=4x-4+6-3x=x+2(当点评到他的解法时,引起了一些学生的嘲笑)师问:“错在哪里?”生:“把计算题去分母了,结果丢了分母。”生:“把计算题当解方程了。”师追问:“本题答案的分母是多少?这位同学的答案与正确答案差多少?”生:“分母是12。与正确答案差12倍。”师:“这个分母为什么丢失了?”生:“由于本题不是等式,乘以12就将结果扩大了12倍。”师追问:“刚才这位同学把计算题当作方程来解,虽然解法错了,但给我们一个启示,若能将该题去掉的分母补回,这种解法确实简洁明快,我们能否完善这种解法呢?”学生经过探讨,一个新的解法出来了。解:设原式 y去分母得:4(x-1)+3(2-x) 12y去括号得:4x-4+6-3x12y合并同类项得:x+212y解得:y所以原式 。案例中教师的追问,给学生以思维的方向,让他们逐步感悟化简与方程的区分点与相通点,培养学生用方程的观点看待化简题,这对学生的发散思维与求异思维的提升有极大的帮助,同时这样处理又呵护了学生的感受。追问的妙用不言而喻了,学生们都赞叹这种用方程思想解化简题的方法很有创意,同时这位做错题目的学生终于又笑了,这种新颖的解法唤回了这位学生的自信。这种化腐朽为神奇,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通过一系列的追问引领学生对所学知识与方法进行反刍,这是学生重新调整思维方式,达到思维条理化、系统化的重要经历,也是思维由点束线集面的过程,这样的回归思考,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深刻理解算式与方程的联系,还能促进学生关联地思考问题,同时感受方程思想的独特魅力。布鲁纳曾经说过:“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课堂上学生学不会是权利,而学会则是一种责任。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错误变成可利用的资源,对于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失误与错误,应正确看待,认真分析学生的想法,明确错误产生的原因,巧妙点化,使之更有效地为教学服务。将学生的错误,变成一节课成功的“点睛之笔”。 二、追问在“肤浅”处掘一口井 水到沟渠自然成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一个好的追问,往往能激发学生兴趣,开启学生思维,承上启下,是激发智慧火花的火石。课堂上,教师适当的深层次追问,在学生思考粗浅处牵一牵、引一引,引领学生去探索、去想象,让学生在追问中学会思考,那么学生的思维就会慢慢走向成熟。学生在学习、思考中,思维会遇到障碍和矛盾,表现为不能更进一步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使得思维缺乏深度。这时,教师就要发挥其引导者的作用,有意识地追问,及时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掘一口井,引领学生开拓思路,突破障碍,并在更高层次上继续思考。【案例片段】等腰三角形教学中有这样一道题:等腰三角形的两边分别是9厘米和5厘米,求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教师要求学生根据题意画一个草图予以解决。使边的长度尽可能与题意中数值相同。大部分同学可以得到周长为23厘米,因为学生习惯画出的是锐角三角形;这时教师进行了一连串的追问。追问1:“只能这样画吗?”可能又有较多同学得到周长为19厘米;追问2:“如果本题中的5厘米换成4厘米,这时的周长是多少?”有的同学会得到22厘米或17厘米,但也会有同学得到只有22厘米的结果;追问3:“为什么这里只有一种结果呢?”学生:“以4厘米为腰不能构成三角形”;追问4:“考虑本题有两种可能,但它的限制条件是什么呢?”学生:“构成三角形时必须满足条件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追问5:“还有没有类似这种有时有两个结果有时只有一个结果的题目呢?”学生展开讨论,部分同学可能会想起同样在等腰三角形中的另一个问题“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为80度,求另外两个角的度数有两个答案,而这个角为100度时只有一个答案”,由此及彼,让学生养成联想,归纳等数学思维品质。案例中老师没有与学生进行平铺直叙的交流,而是用一连串层层深入的问题组一路追问,带领学生一步步走向问题的深处。整个追问过程,是一个学生在不停的思考中思维不断修复与完整的过程,教师的提问不急不躁,给学生留了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而学生的思维又是如此的主动与积极。教师抛出的追问问题环环相扣,逐步引导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有效地避免了学生思维流于表面,追问做到了有的放矢、一针见血,直指学生思维的薄弱处。这样的追问就好比是一条引渡的小船,以疑问激起学生正确而深入的思考,引导学生渡过障碍的河流,从而有效开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升了学生的认知潜力,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当学生回答问题显得粗浅,留于表面、缺乏深度时,教师要及时地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铺路设桥,在肤浅处引一引,帮助学生活跃思维、开拓思路、突破难点,达到更高层次。“这个问题说明了什么?”“这道题与我们以前见过的哪类题类似?它和我们平常所接触到的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为什么想到这样去做?”教师经常这样有意识地追问,会让学生养成刨根问底,不满足于一知半解的态度与精神,并学会把学过的知识努力做到融会贯通。三、追问在“争议”处存真去伪 自识庐山真面目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思考与理解,甚至鼓励他们“异想天开”,使他们保持创造的动机和热情,能独立钻研问题,对别人的见解持批判精神。要培养这种品质,教师就要善于发现学生对同一个问题产生的不同看法,并巧妙地引导他们将“真理越辩越明”,在争论中求真知。迫问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催化剂,能促进学生对事物本质的深刻挖掘。学生的理解可能会有不成熟的地方,但学生能提出新的独特的见解实在难得,起码表明他们真正地进行了思考。教师的追问要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选准突破口,在追问中带领学生绕过现象进行深入的辨析和理解,把问题中非本质的属性撇开,把本质的属性抽象出来加以概括,从而形成体系。【案例片段】:整式教学中有这样一道题:请你任意想一个数,把这个数乘2后加8,然后除以4,再减去你所想的那个数的一半,我就可以知道你计算的得数,你相信吗?请与你的同学交流。在课堂上,教师分两步呈现这道题:第一步:请你任意想一个数,把这个数乘2后加8,然后除以4,再减去你所想的那个数的一半,结果是多少?”学生得到结果为2。 第二步:你能说明为什么会这样吗?学生:如果用字母x表示这个数,那么把它乘2后加8就是2x+8,然后除以4就是0.5x+2,再减去你所想的那个数的一半就是0.5x+2-0.5x=2,所以不管什么数代入最后结果都是2。正在师生们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时,冷不丁地出现了一个不和谐的声音:“不对,你们说得不对,这个数是就不行” 瞬间的寂静后,教室里再度沸腾:生1:“任何数都可以,当然行了。”生2: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无限不循环的部分怎么没了呢?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不少原来很坚定认为结果是2的同学也开始怀疑。此时老师追问:“由于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我们不可能直接按照运算顺序去验算,那么能否借助运算律去算算看。”生3:“我可以用交换律和结合律算出结果是2。” 学生上台边板演边讲解。生4:(惊喜地)“老师,老师,我也算出来了。”师:“噢,你是怎么算出来的。”生4:“我是借助计算器算出来的。”师:这位同学巧妙地利用工具验证了这道题,其他同学对于这个数还有疑虑吗?众生:“没有了。”教师引导学生回头看本题的完整解答后总结:“字母可以表示任何数,对于字母x能成立,就表示对于所有数都成立,当然也包括象这样的无限不循环小数,这里就体现了字母表示数的好处,所以有人说,用字母代替数把数学带进了一个全新的领域。”生:若有所思一位教育家说过:“不露痕迹的教育是最有效的教育。”通过这样的一次争议,比直接告诉学生“字母表示比数字优越”几十遍的效果还要好。教师看似不经意的几处追问,总是让学生保留着思考的空间与亢奋的状态。在学生的眼里,这道习题就像一个潘多拉盒,总有新的发现在吸引着他们,令他们激动,令他们兴奋,令他们神往,让他们乐于去主动探索。“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每一个学生都是充满个性的人,他们在学习同一个问题时也会存在不同的见解,教师要及时地捕捉,理性地对待。“问题是思维的体操”,让学生把自己的思考结果表达出来,教师再选择争议点展开追问,既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又能实现知识点的落实,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师生互相启发,把一次次的“再创造”演绎的多姿多彩。四、追问在“空白”处精彩生成 柳暗花明又一村ABFEDC课堂上的生成是可以诱发的。教师要充分钻研教材,理解教材,借助教学中的文本,把握追问的时机,在教材的空白处适时适度追问。教师以追问的形式引领学生去挖掘文本背后隐藏的联系,促成知识的拓展延伸,提升文本价值,从而引领和转化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策略。追问的价值在于激发学生的思维状态,促进思维品质的提升,学生思维的参与程度是课堂有效性的根本。教师在思维空白或教材空白处追问,提供给学生合理思考的方向,能让学生在课堂结尾处再一次出现思维高潮,达到“课已终,情犹存,意更深”的课堂教学效果。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案例片段】在教平移一节时有这样一道题:如图DEF由ABC平移得到,请说出图中平行关系与相等关系?由于刚刚学习了平移的性质,学生回答得很快,有线的平行,线和角的相等。师追问:“还有其它量相等吗?”生1(思考了一下):“还有DEF与ABC的周长和面积。”生2(受到前面学生的启发):“还有DEF与ABC的高也相等且平行的。”MNEF师小结:“平移的关键是对应,如对应点,对应线,对应角,对应图形的周长、面积等都有平行或相等关系。”师再追问:“上面我们学过平行线的两个公理: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你能从平移知识去验证这两个公理吗?”学生一愣,这不是公理吗?不是不需要证明的吗?师幻灯片出示:已知ABCD,截线EF与AB、CD分别相交于M、N两点,试说明同位角1=2。学生埋头比划,思考,讨论。生:“作平移使2的顶点M移到1的顶点N处。由于平移把直线AB变成与它平行的直线,又已知ABCD ,且CD经过点N,因此上述平移把直线AB变成了直线CD,从而2变成1。所以 1=2。”判定公理也类似地得到解决。师:“同学们非常了不起,公理都能证明,那么无论什么情况下同位角都相等吗?”生:“不是,只有当两直线平行时才有。”案例中教师恰到好处的追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还让学生懂得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促进其知识的内化。课堂短时的沉寂给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教师也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最终学生突破思维,达成目标。通过教师的追问,我们发现:学生经历了一个从无疑到有疑到解疑的过程。人教版的教材中没有完整的例题解答,留给师生很多的空白,学生该如何去学习,去思考,才能深入文本的背后,教师的追问尤为重要。一节学生学得有滋有味,鲜活、灵动、充满智慧的课堂与的教师巧妙追问是分不开的。案例中教师深层次地挖掘了文本的内涵,设计了有利于学生个性化思维发展的问题,激发了学生乐于表达自我的欲望,从而拓展和延伸了教材文本的空间。在文本空白处的追问,彰显的是教师的智慧,体现的是课堂有效追问的魅力。五、追问在“意外”处妙笔生花 无心插柳柳成荫叶澜老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的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随时会发生意外。很多教师仅仅把它看成教学过程中的“节外之枝”,一旦出现,或一句话搪塞:“这个问题我们以后再来研究”,或不予理睬、避而不谈,甚至加以批评,因此常与有价值的“意外”擦肩而过。其实这些意外事件,更多的是学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就算是一句随口的搭腔,追问得好,也是张扬学生个性的好途径。因此,教师不仅要保护这类意外事件,而且还要紧迫不放,及时给予积极的回应,以睿智的追问,引领学生去求知,让教学中的“节外之枝”也能绽放出美丽的花朵。【案例片段】教师在讲解一道几何证明题时,为打消学生的畏难心理,提示学生:“这道题目非常简单,只有八步。”却不料马上出现了一个不和谐的声音:一位学生随口接道:“八步?八步我知道,就是天龙八部嘛!”也不知是学生有意捣蛋还是随口而答,师顿时大感意外,批评吧,效果难料。教师想了几秒,微笑着说:“天龙八部老师也看过。”生:(惊奇的看着老师)“不会吧!”师:(继续)“天龙八部中我最喜欢乔峰,你们呢?”生:(兴奋的)“我也喜欢乔峰”生:(七嘴八舌)“我喜欢段誉,我喜欢虚竹”师追问学生:“你们知道乔峰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是什么吗?”生:(非常得意的)“再高深的功夫,也不是一朝一夕练出来的!”师:“对,这个电视剧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证明题就是这样,一步一步的,直到柳暗花明。学习也是一样,从幼儿园到小学到中学,知识一点一点的积累,才能获得最终的成功!”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案例中老师如果直接训斥他一顿:“就知道看电视,看的都走火入魔了!”学生以后就不看电视了吗?不可能的!“教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上这种“意外”,其实关键是看教师怎么追问引导,处理得好甚至会从此改变一个学生。案例中教师的追问,不但避免了尴尬的场面,同时还对学生进行了一次人生观的教育,可谓收获颇丰。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是不断生成的课堂。也许就在那些近乎牛头不对马嘴或脱口而出的“意外”之中,正埋藏着一颗创新的种子,这时教师的哪怕只有一点点欣赏和赞许的语言,都可能使这颗种子在学生脑海中生根、发芽。教师不必吝啬自己的欣赏和赞许,充分地在意教学过程中的“意外”,以适时追问,适当引导,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便得了到发挥的阵地,“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试想,如果教师那妙笔生花的追问,课堂还能生成得如此精彩吗?因此,教师要大胆打破预设的框架,以睿智的追问去回应学生的意外回答。陶行之先生说过:“行是知之路,学非问不明。”课堂追问是一门教学的艺术,有效的追问是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的“钥匙”,是将学生的思维条理化的“纽带”,是深化学生思维的“铁锹”,也是提升学生思维高度的“云梯”。让我们一线的教师都在这个方面下点功夫吧!那我们学生的思维能力会更强,我们的数学课堂会更美。愿我们的课堂,变成思维的摇篮、思想的殿堂、生命的阶梯。参考文献:1、数学课堂中的追问艺术 李忠衡 教学与管理,2008年第10期2、推敲新课程课堂(数学卷)  徐斌 广西教育出版社,2006年1月3、课堂掌控艺术 蔡楠荣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6月

    注意事项

    本文(初中数学论文:关于初中数学课“有效追问”的实践与思考(8页).doc)为本站会员(1595****071)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