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初中英语论文:从英语课堂做起培养“能力型”的中学生(5页).doc

    • 资源ID:37032080       资源大小:307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初中英语论文:从英语课堂做起培养“能力型”的中学生(5页).doc

    -初中英语论文:从英语课堂做起,培养“能力型”的中学生-第 5 页初中英语论文从英语课堂做起,培养“能力型”的中学生【摘要】根据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到的课程任务,结合教学实践,本文从英语课堂中融入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以及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三方面阐述如何培养“能力型”的中学生。【关键词】英语课堂 能力 中学生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到,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身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我们不仅教授英语知识,更应教孩子如何做人。我们在进行英语教学的同时,要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以及品质的培养。因此,我们更应从英语课堂做起,培养“能力型”的中学生。一、以英语教材为载体,英语课堂中融入道德教育教师要充分利用初中英语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培养学生坚强、进取、豁达、乐观等性格的思想道德素质。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适时的渗透道德教育,并将其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同时,英语不仅是一门课程,它还是西方国家的文化与思想的载体。因此,在英语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思想德育资源,教师只要稍加留心,就可以挖掘出许多经典的德育素材。例如,2012版Go for it教材七年级下册 Unit 4 Dont eat in class.要求学生就“rules”这一话题探讨,并能用英语表达和制定一些简单的规则。学生理解“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即明白无论是在学校时还是在家庭中以及以后走上社会,自己都应当遵守规则,按规则办事。在上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辨几个做法:(1)Be quiet in the library.(图书馆里要保持安静)(2)Drink and eat in the classroom.(在教室里吃东西)(3)Dont fight in the classroom.(不能在教室里打架)(4)Arrive late for class.(上学迟到)。答案是很明显的:(1)(3)是良好的习惯,而(2)(4)是不良习惯。学生们用他们响亮而又坚决的声音向我递交了一份完美的公德答卷。再例如,2012版Go for it教材八年级上册Unit3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 的Reading部分的教学中,课文中的相关语句(A good friend is like a mirror. / Friends are like books - you dont need a lot of them as long as theyre good. / My best friend helps to bring out the best in me. / A true friend reaches for your hand and touches your heart.)体现了选择朋友的观点。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A true friend will tell you the truth when you make a mistake. Besides, a true friend won't help you cheat in the exam. A helpful friend will be ready to offer help when you need it. 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学生从中领会友谊和朋友的真正内涵,懂得正确处理与朋友之间的问题,培养健康的思想品德和高尚的人格魅力。二、以有效的教学环节为基础,课堂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新课标的推出,更明确的指明:外语学习要以学生为中心。老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学习。教师和学生关注的焦点不再仅仅是一个词、一个句子的准确性,而应该更多地关注在一节课学习下来后,学生能够运用所新学到的语言来做事。1. 准确设定课堂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运用重点词句教师要明确本节课的重难点,在课堂上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因此在每个教学活动设计上,都应该围绕此教学目标而展开。2012版Go for it教材七年级下册Unit3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的第一课中有五个重点单词(train,bus,subway,ride,bike),五个重点短语(take the train, take the bus, take the subway, ride the bike, walk to),和两个重点句型问答(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 I ride my bike. How does Mary get to school? She takes the subway.)。 课堂上,教师可设计猜谜游戏活动:(1)My home is not very far(远) from the school. I ride it to school. (2) My home is far from the school. On Sunday afternoon, I take it to school. And on Friday afternoon, I take it home. (3) In Wenling, we have its station. We can take it to Hangzhou and other cities. It is faster(更快) than a bus. But its slower(更慢) than a plane. (4) It is usually under the ground. In many big cities, people can take it to work. But in Wenling, we dont have it. 学生会积极参与并猜出答案(1)bike (2)bus (3)train (4)subway。 这样的猜谜游戏,学生即巩固了单词,又对ride a bike这词组有更深的认识。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环节,以对话的形式,调查所在小组上学交通方式情况。给学生创设情境,操练“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 How does he/she get to school?”两个重点句型的问答。这样教师既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又培养了学生运用目标语言的能力。2.根据英语课堂的课型,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教师研究学习策略可以促进教学。教师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策略,可以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课型(以听说课、阅读课、写作课及复习课为主),在英语课堂中引导和帮助学生培养学习策略,使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下面,本人就以阅读课型为例。在阅读课上,学生的阅读时间是有限的。阅读课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读什么”,更重要的应该是“如何读”,即进行阅读策略培训。学生学会管理自己的阅读过程,培养一定的英语阅读能力。首先,在阅读课上,老师的训练任务可以从图片和标题解读入手。在2012版Go for it教材八年级下册Unit1 Whats the matter?(SectionA-3a)中, 文章标题为Bus Driver and Passengers Save an Old Man;图片描写一位老人躺在路边,旁边一位妇女跪着并做出呼救的手势,此时从公车上下来一个男人。老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图片和标题回答以下问题:(1)Whats the matter with the old man? (2)What was the person next to the old man doing? (3)Who do you think is going to save the man? 因此,透过图片和标题预测文章内容是一种有效的学习策略。其次,教师可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明确作者观点,领会文章大意。一般而言,学生多加注意文章的首句(段)和末句(段),以便发现作者的观点。这种策略在2012版Go for it教材八年级下册Unit3 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 (SectionB-2b)阅读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针对是否应当承担家务摆出自己的观点看法(Should young people do chores at home or not?), 教师提出以下问题:(1)What is Ms. Millers opinion? (2)What is Mr. Smiths opinion? 学生通过快速浏览两篇文章的首末句,可以很快地得出结论:(1)Ms. Miller doesnt think young people should do chores at home. (2) Mr. Smith thinks young people should do chores at home. 之后,学生再细读文章,找出支持观点的语句,体会文章的情感。再次,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已有知识经验,对新的词汇、语言点、语法等知识作大胆的推测。然后学生可查阅手头已有资料,验证推测的准确性,并得到更多的有关信息。在2012版Go for it教材八年级下册Unit2 Ill help to clean up the city parks.( Section B )中,2c活动环节给出了group (adj. / n.), disabled (adj. / adv.), difference (adv. / n.), imagine (v. / n.), difficulties (n. / adj.), normal (adv. / adj.), training (adv. / n.), kindness (n. / v.)这八个词让学生辨别词性并造句。教师可让学生先在原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并根据句子辨别词性,再模仿造句。之后,学生查字典检查自己造的句子是否正确。针对学生困惑的地方,教师再进行解答。这本身就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3. 课堂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在英语课堂中,教师可以采用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让学生觉得英语学习的内容来自生活,有很大的用处,甚至引起学生产生那种不由自主地想用英语表达的冲动。教师再给予启发鼓励,那么学生就很自然的主动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例如在练习“Is this your pencil?”这个句型时,教师手里拿着一支铅笔,一边走进教室一边问:Whose pencil is it? Is this your pencil? 这时学生很好奇,都想知道这支铅笔是谁的。于是,教师可以让学生去找它的主人。学生拿着这支铅笔,去问别人:Is this your pencil? 直到找到它的主人。接着,学生用Is this your pen/book/eraser/ruler?等句型来替换,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及时把课文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 再例如在练习“How much is it?/How much are they?”句型时,学生可以利用实物、道具,布置一个购物的场景,把课文中学到的语言,通过自编自演,完成购物的对话,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生在人物角色的扮演中体会语言的意义,学会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能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仿真的情景中,学生们感到轻松愉快。他们在课堂上思维敏捷,积极进取,且对于所学知识印象深刻,最终形成运用语言的能力。三、以英语课堂为平台,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近年来,语言教育家和学者一再呼吁:教师应在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文化,引导学生热爱和弘扬祖国文化。教材的编写充分考虑了英语文化因素,它的语言材料、教学内容等均大量涉及英语文化知识。通过英语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这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学会英语,扩大他们的视野,还有助于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本族文化。因此,中学英语教学中必须注重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多介绍一些英语文化背景知识,通过对比中英文化差异,提高学生交际能力和文化感受能力。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文化差异及其对学生带来的干扰主要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称呼语,感谢和答谢,赞美,隐私,打招呼,介绍,节日和词汇的文化内涵。例如,在英语课堂中,教师可利用英语国家重要节日渗透文化意识。教师可开展以节日文化为主题的交际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感受西方文化。2012版Go for it教材八年级上册Unit8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阅读文章是有关美国的感恩节,那么教师可以结合课文有意识让学生去查找有关感恩节的历史、文化、习惯方面的知识,学生丰富了知识,开拓了视野。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搜集英语国家的其他盛大节日的内容如:圣诞节、复活节、万圣节等的背景知识,并且可以由节日而延伸到西方国家人们的送礼方式。西方人与中国人在接受礼物时的习惯截然相反:在节日里,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接受后一般也不当面打开。西方人收到礼物一般不推辞,而是表示感谢,当面打开礼物并加以称赞。这是由于西方人性情外露,表达感情直接,不当面拆封欣赏礼物是非常不礼貌的。而中国人则恰恰相反,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含蓄内敛是一脉相承的。 此外,学生还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融入到教材的文化内容中,对西方国家的社会制度、历史、民族习性以及价值观等文化现象有一个较为系统全面的了解,并对目的语国家或其它国家现存的典型社会问题获得初步的认识。只有充分利用这些丰富的文化信息,才能使语言和文化学习真正情景化、语境化,提高学生鉴别与鉴赏异国文化的能力。四、结束语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教育是用已知的知识去为未来培养人才的过程。然而,培养“能力型”的中学生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应从点滴做起,从英语课堂做起,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语言是用来交流的,具有一定的文化特征。学生只有在具体的实践中才能形成运用语言的能力,只有在真实的交际中才能找到乐趣,体会到语言的魅力。 【参考文献】1 Harmer.J. How to Teach English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 张红龄,跨文化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4 黄海军.培养异域文化意识,提高外语教学效果J.考试周刊.2008(20).5 乌焕焕,和学新.新课程目标的问题检视与改进J.教育科学研究,2011(1).6 关威.对创新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思考J.校园英语(教研版),2011(2).7 刘珍华.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J.民风,2013(1).

    注意事项

    本文(初中英语论文:从英语课堂做起培养“能力型”的中学生(5页).doc)为本站会员(1595****071)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