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必修2课后训练: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1课时 Word版含解析(4页).doc
-
资源ID:37035942
资源大小:139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化学人教版必修2课后训练: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1课时 Word版含解析(4页).doc
-化学人教版必修2课后训练: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1课时 Word版含解析-第 4 页课后训练1关于原电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任何化学反应,均可以设计成原电池B原电池是把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装置C原电池的两极必须都是金属D原电池都可以提供持续稳定的电流,应用十分广泛2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铜是负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B铜片质量逐渐减少C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D氢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3将金属A和金属B分别放入稀硫酸中有氢气生成。若将金属A和金属B相连后投入稀硫酸中发现A被腐蚀,B未被腐蚀,关于A、B的叙述正确的是()A金属活动性ABB还原性BAC在后者装置中金属A发生还原反应,金属B发生氧化反应D在后者装置中金属B的表面有明显气泡产生,金属A表面无明显现象4有A、B、C、D四种金属,当A、B组成原电池时,电子流动方向AB;当A、D组成原电池时,A为正极;B与C构成原电池时,电极反应式为C22e=C,B2e=B2,则A、B、C、D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AABCDBABDCCDABCDDCAB5根据下列事实:AB2=A2B;D2H2O=D(OH)2H2;以B、E为电极与E的盐溶液组成原电池,电极反应为E22e=E,B2e=B2。由此可知A2、B2、D2、E2的氧化性强弱关系是()AD2A2B2E2BA2B2D2E2CD2E2A2B2DE2B2A2D26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下图所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B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片是负极C两烧杯中溶液的酸性均减弱D产生气泡的速率甲比乙慢7等质量的两份锌粉a、b,分别加入两支相同的试管中,然后加入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且均过量的稀硫酸,同时向a中加入少量CuSO4溶液,则产生氢气的体积(V)与时间(t)的关系用图像表示如下,其中正确的是()8在铜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装置中,当导线中有1 mol电子通过时,理论上的两极变化是()锌片溶解了32.5 g锌片增重32.5 g铜片上析出1 g H2铜片上析出1 mol H2A BC D9某同学在做原电池原理的实验时,有如下实验步骤:用导线将灵敏电流计的两端分别与纯净的锌片和铜片相连接(如图1);把一块纯净的锌片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把一块纯净的铜片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用导线把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后,再平行地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如图2)。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步骤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_。(2)实验步骤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_。(3)实验步骤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_。(4)实验步骤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_。(5)通过实验步骤和,该同学头脑中有了一个猜想(或假设),该猜想是_。(6)为了证实该猜想,该同学又设计了第步实验,请简要画出第步实验的装置示意图。10有人设计以Pt和Zn为电极材料,埋入人体作某种心脏起搏器的能源。它依靠人体内体液中含有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解氧、H和Zn2进行工作。试写出两极反应的方程式。参考答案1 答案:B解析:原电池的基础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的正极可以用碳棒;原电池不能提供持续稳定的电流,因此应用受到限制。2 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Zn为原电池负极,失去电子被氧化,电子经导线流向正极铜电极。溶液中的氢离子在正极得到电子而被还原为H2。电子流向与电流方向相反。3 答案:D4答案:C解析:根据:“当A、B组成原电池时,电子流动方向AB”可知金属性AB;根据“当A、D组成原电池时,A为正极”可知金属性DA;根据“B与C构成原电池时,电极反应式为C22e=C,B2e=B2”可知金属性BC,综合可知金属性顺序为DABC。5 答案:D解析:由信息知氧化性B2A2,D能和水反应而A、E、B不和水反应,所以有金属活动性D大于A、B、E,B、E组成的原电池中B失电子,则B的金属性大于E。金属活动性越强,对应阳离子的氧化性就越弱,所以E2B2A2D2,选D。6 答案:C解析:甲池中锌与铜用导线连接后浸入稀硫酸中,形成原电池;乙池中仅发生锌与硫酸的反应。所以甲池中铜片表面有气泡产生,乙池不构成原电池。两池中c(H)均减小;甲池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比乙快。7 答案:D解析:等质量的两份锌粉中,加入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且均过量的稀硫酸,同时向a中加入少量CuSO4溶液,则a中发生的反应有:ZnCu2=Zn2Cu,Zn2H=Zn2H2,由于置换出来的Cu与Zn在稀硫酸中构成原电池,所以,a中的反应速率比b中的反应速率大,即反应完成所需的时间短,但Cu2消耗了少量的Zn,a中产生的H2比b中产生的H2少。b中只发生反应:Zn2H=Zn2H2。符合这些条件的图像就是D。8答案:A9(1) 答案:电流计指针不偏转(2) 答案:锌片上有气泡产生(3) 答案:铜片上无气泡(4) 答案:铜片上有大量气泡,锌片上没有气泡或有少量气泡(5) 答案:有电子从锌经导线向铜片移动(6) 答案:有电子从导线上流过,导线上应形成电流,可以连接一个电流计来证明,实验装置图可设计如右,溶液为稀硫酸。解析:形成原电池必须满足下列条件:两块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一块金属,一块可导电的非金属)作两极;电解质溶液;形成闭合电路;有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10 答案:负极:2Zn4e=2Zn2正极:O24H4e=2H2O解析:题目中给出了Pt、Zn两电极材料。Zn是较活泼的金属,应作负极;Pt不活泼,作正极。又由于电池是利用人体内体液中的溶解氧以及体液中的H、Zn2工作,故电极反应应与O2、H、Zn2有关,Zn失去电子,O2得到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