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大班开展科学发现活动的策略研究(11页).doc
-
资源ID:37039861
资源大小:141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在幼儿园大班开展科学发现活动的策略研究(11页).doc
-在幼儿园大班开展科学发现活动的策略研究-第 11 页在幼儿园大班开展科学发现活动的策略研究摘要: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从本质上说,它是孩子自己的科学发现过程。在当前的幼儿科学教育越来越多的提到幼儿自主发现和体验,也就是科学发现活动。它既是对传统教学观念和方法的挑战,也是对孩子年龄特点的挑战。而大班孩子,他们的发现能力在幼儿期中达到高峰。因此,我们要抓住时机,探寻一个切实有效,又充分考虑大班孩子年龄特征的活动策略,使教师能行之有效地在大班开展科学发现活动,在孩子心灵埋下科学的种子。关键词:幼儿科学教育 科学发现 现状 策略 大班孩子一、幼儿科学教育的观点变化 科学教育需要发现,记得十几年前,当我刚刚踏上工作岗位时,我还是把传授科学知识,让孩子掌握作为我的科学教育活动的主要目标。但在今天,我们更注重的是培养孩子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和好奇心以及主动发现的能力。我们对科学的看法已经不再是“科学即知识”的简单概括,而是由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组成的一个三维立体结构。而“发现”正是这个结构的核心,是人类天生就具有的探究心。它需要我们教师精心呵护,并培育它、让它茁壮成长。孩子学习科学在于发现,从过去的“以科学知识为中心”到今天的“以科学发现活动为中心”,科学教育的关注焦点开始从外在的、客观的科学知识转向幼儿的内在学习活动,转向生动而丰富的科学发现活动。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有着好问好学好动的年龄特点,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只要发现问题,就要追根问底。在智力相关的各种活动中,他们思维活跃而积极,求知欲和认识兴趣在幼儿园各个年龄段中达到顶峰。有许多孩子淘气,拆开玩具、破坏物品,其实很多都是发现了问题、急于求证但缺乏方法所导致。科学发现活动,正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迎合了大班孩子的心理特征,充分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把孩子视为主动建构知识的学习者,而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通过他们个体的活动,孩子们形成知识并内化、建构为自己的知识。给予孩子发现问题的空间和时间以及再发现再探索的自由,循环往复、层层深入,帮助孩子走进科学的世界,在孩子的心灵中埋下科学的第一粒种子。新纲要倡导科学发现,在我们的新纲要中提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引导孩子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这些理念不都是在倡导科学的发现吗?而科学发现活动也正是实现这些理念的有效活动方式。二、幼儿园科学发现活动的现状教师过于依赖书本,忽视为孩子创造条件与孩子一起探索,导致孩子探索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欠缺。班额较大,场地空间小,准备的操作材料相对较多也是困扰教师的现实问题。特别是涉及到操作性强,结构相对松散的科学活动,教师往往感到力不从心,在指导时也是顾此失彼,难以兼顾。所以许多教师更倾向集中性更强,容易组织的传统集体式教学,从而导致科学发现活动难以正常有效开展。并且,许多教师在组织科学活动时,欠缺方法(如提问指向不明确,启发性问题少而判断性问题多,时机掌握不好、提问过于频繁,忽视孩子的猜想和假设,从而影响了孩子的探究和发现活动等。)往往收效甚微,孩子或是专注于自己的操作,不予理会,或是看着老师,不知所措,令老师颇为尴尬。还有许多的问题,如教师没有确立整合概念,观念片面,认为科学活动就是单一而专业的,与其它领域没有多大的关系。摒弃家长和社区的合作优势,靠教师和幼儿园的孤军奋战等等,这些都是科学活动难以有效开展的现实原因。三、幼儿发现式科学教育的知识基础幼儿发现式科学活动的知识观基础是建构主义。其代表人物皮亚杰认为,个体的认识是通过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建构起来的。首先,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它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它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因此,知识不使用来接受人们的顶礼膜拜的,而是接受批判的,没有批判就没有知识的增长。其次,知识有情境性。它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而是需要针对具体问题的情景对原有只是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同时,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只能由学习者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不同的人处于不同的个人经验、不同的认识立场,对同一事物的理解也完全可能是多样化的。并且,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知识简单的传递或用语言形式的赋予。学习是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之间的互动,自己建构意义的过程。用皮亚杰的术语说:学习是一个同化和顺化的过程。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去建构对事物的理解,因此,世界上不存在标准答案。学习者的合作可以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建构主义关于知识和学习的观点,给了我很大启发,并引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幼儿科学教育怎样让孩子真正经历科学探索过程?怎样让孩子获取真正属于自己的科学知识?教师在孩子的科学探索活动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教师怎样帮助孩子学习科学?在上述问题的引领下,我希望通过自己的摸索,改变幼儿园长期以来的一直恪守的传统的集中的集体教学的学习模式,将孩子置于一种主动探究并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发现状态,改变教师一步一步引导,孩子一步一步跟学的传统方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发现和亲自体验来了解问题的缘由,把重心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上。同时,从幼儿园科学活动的现实条件出发,结合大班孩子的认知和心理特点,探询切合实际的、幼儿教师可以操作的、丰富有效的活动组织形式,打破幼儿园的局限,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让孩子接触生活,发现生活,从生活中了解各种科学现象和知识。四、科学发现活动的倡议准则1、授权授权就是指:允许一个人能够根据自己的意志作出决定并采取行动。大班的孩子,操作能力相对较强,有一定的独立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责任感也增强。他们不再象小中班的孩子那样需要我们步步为营的细致呵护。他们更需要我们的授权。通过讨论和自由的发现,孩子自己探索材料。孩子提出问题并自己寻求答案,从而形成和建构经验。让孩子带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去自由发问、探索,寻找信息和寻求答案。给孩子充分发现的空间和时间,有充分表达自己发现和猜想的权利,有获得尊重的权利。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没有约束,才能任自己的思想驰骋,也才能获得科学的发现方法。他们在思考、制作和操作中获得乐趣。当他们开始自由发现时,他们正朝着科学能力的发展迈出了第一步,也为今后的科学思考奠定结构性的基础。2、自由发现的空间作为一个成人,我们怎样学习一项新技能呢?假设我想学插花,但没有相关的知识和经验。我是买来花和材料就开始了吗?当然不是。我可能会向有插花经验的人请教、或阅读有关插花书籍、会试着修剪几朵花。当我对自己的技能逐渐建立信心时,就能逐步实验和修正自己的插花技能,坚持不懈,最终插出自己想要的花型。瞧!这就是自由发现。孩子也是这样学习的,只要你给他们机会。其实,自由发现很简单,就是孩子以自己的进度观察和探究的一种方法。他们有用自己特有的速度探索发现的特点,我们只需要给他们自由的空间。让孩子们在一个安全、舒适、宽容的环境中,能用自己的方式对“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什么时候?”等问题展开自己的探究,满足寻求可能答案的渴望。3、教师的作用在孩子独立、自由的科学发现活动中,教师该作些什么呢?教师充当了幼儿和对象世界之间的中介。帮助孩子在自发的科学活动中带有明确的目的,能够少走弯路,达到一定的结果。(1)我们首先要做的是鼓励孩子独立地探究和实验。(2)创设一种有益于学习地氛围。(3)引入新的想法、材料。(4)鼓励孩子的调查研究和创造(5)规范和促进孩子的调查、提问和解决问题的过程。(6)示范安全的操作行为。(7)提供充足的学习材料、信息和空间。(8)支持具有发展性的适宜活动(9)评估和评价孩子的学习。五、 科学发现活动的策略(一) 科学发现活动的组织形式1、 科学发现区的创设科学发现区是幼儿自由发现和自主支配的活动场所,也被用作储存的材料。一个精心设计和良好维持的科学发现区,为一个成功的科学项目提供了一个好的中心。同时,科学发现区还能在潜移默化帮助孩子树立“科学无处不在”的意识。我们教师应该明确的是:科学区是属于所有孩子的;它该以一种孩子易于接近的方式提供充分的材料;它起着资源库和图书馆的作用,它的活动必须是安全有序的,它是一个能激发孩子探究,满足孩子探究过程的情感的场所。 (1)首先,班级的规模和组织形式决定这科学发现区的总体规模。教师首先要在心中有数:每次最多允许多少孩子进入区域活动。尤其是大班的孩子,他们有了一定的组织能力和合作、协调能力,他们需要伙伴和团队,人数太少就会缺乏交流,人数太多会太过拥挤,空间狭小、影响活动。因此,根据科学区的空间大小和班级人数,教师应该确定适当的人数。 (2)要让孩子充分活动,科学发现区的材料应该结实、耐用,不易损坏。同时简单并且容易操作。科学区的材料相当重要。我曾经自己花了几天的时间、利用废旧材料制作了一个天平,结果半天功夫就坏了,只考虑了美观却忽略实用性,导致失败。因此,尤其是那些关键的、常用的材料,还是应该结实些。 (3)由于科学活动内容繁多,材料琐碎,因此,它的储藏和管理也很重要。同时,孩子需要许多自由、时间、设备和材料,适宜的保管也使孩子更容易接近。材料有的是可随时取用的、有的可储藏起来,用时再拿出来。但无论怎样都应便于清洁和保持有序性。我们不妨建立一个科学区的管理规则,并利用图示等形式引导和督促幼儿,请孩子轮流相互管理等方式,培养孩子的管理习惯,以便更好地开展科学发现活动。(4)保持一个安全的科学发现区:材料的安全,孩子良好安全习惯的养成,提供不过于拥挤的区域环境等。尤其时在每一次引入新材料时,都要明确讨论安全规则,使孩子能安全的操作和与材料相互作用。 2、 依托于各区域的科学发现活动科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因此科学活动也不可能是孤立的。正如纲要中所说:“各领域的内容互相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发展”。在其它区域中,都渗透着科学。关键在于教师怎样引导和把握。 (1)阅读区:我们的阅读区内容,必定与主题内容相呼应。例如:当我在班中开展“花”的主题活动时,必定会和孩子们共同收集许多关于“花卉”的书籍,和与花有关的故事。科学发现鼓励孩子接触真实的事物,但我们不可能将整个世界带到课堂上来,所以在阅读区,孩子们将学会通过利用资源性的材料来扩展知识。区域中的图片和海报、录音带也能提供很多知识。在花的主题中,孩子们收集了关于花卉种类的书,还有插花艺术介绍、报时花以及城市市花、国家国花等资料,至此,阅读区不也成了科学的海洋吗?我们还设置了“问题墙”板块,孩子们一有对花的问题,就以图文的形式粘贴上墙,吸引伙伴们寻找资料,来共同解答。在这个中互动中,孩子们积极参与,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科学的探究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2)艺术区:艺术区的活动与科学相关吗?回答是肯定的。艺术区为孩子表现自我、发展精细动作和寿筵协调能力以及创造力提供了材料,并使孩子能有机会进行探索、实验、计划和发现。例如:孩子们结合“花”的各种造型,创作表演蝴蝶找花,首先要将自己关于花朵种类的知识梳理并选择多种适合自己表演的花卉、根据它的造型和特点用身体和语言来表现。在这里,孩子们积极思维、探讨问题、互相交流,更丰富了孩子对花卉的知识。孩子们还用沙子、米粒、粘贴各种花卉,在活动过程中他们发现各种材料的用途、物理特性以及如何以平常的或者富有创意的方式来处理材料、保管材料。当我们引入新材料时,孩子们会带着好奇心去探究和创作,这不正是科学吗?。 (3) 建筑区:建筑区是一个引导孩子进行探索和发现的令人兴奋的地方。孩子在最初通过搬运、接触积木了解了它的特性到逐渐的有计划、有目的地搭建复杂而又结构良好地事物。当孩子从实践想出如何巩固一座桥或那块积木可以精确嵌入一个结构时,他们就动用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建筑活动中,孩子们自主发现了平衡、稳定、空间关系、分类等,尤其是大班的孩子,他们有了一定的协作能力,这使他们会及时与同伴交流观察和发现的结果,共同商议来解决问题,从而搭建更为复杂的建筑和造型。这一切都与科学息息相关、融会贯通。(4)沙水区:勿庸置疑,沙子和水,还有诸如大米、泥土等,都是探索各种科学技能和经验的绝佳材料。这些材料本身就对孩子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能提供给孩子丰富的感官经验。流质的材料在孩子们操作了解它的特性时,也熟悉了天平、滴管、漏斗等工具的用途。3、 多种形式的科学发现活动(1)集体活动:除了区域活动,集体活动也是必要的。在幼儿自由发现后,我们有必要通过集中的集体教学活动,对孩子正在进行的各种类型活动进行讨论、指导和监控。让孩子有机会集中表达自己的发现。从而讨论发现新的发现焦点,开展新一轮的科学发现活动。例如在主题“海底世界”的活动中,我们发动家长,陆续收集了许多与大海相关的物品、模型、工艺品、光碟、图片、玩具甚至包括了海水。孩子们在各个区域中游戏,在科学发现区把玩各种海底生物,自由地将海水与自来水进行比较,在美工区欣赏各种工艺品,如贝壳工艺品、珊瑚等,阅读区布置自己搜集的图片和照片,一起阅读海底世界的书籍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发现积累,我们在集体活动中进行讨论,孩子们提出了许多的问题,我们根据孩子们的发现,选择了“美丽的珊瑚礁”,“海水与自来水的不同”“顽强的海星”等活动进行集中的活动,孩子们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发现。通过集体活动,孩子们交换了知识,也促使许多孩子进行再次的验证和新一轮的发现。 (2)小组活动:小组活动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活动形式。在班额较大、操作材料相对欠缺的现实情况下尤其适用。在我们开展的大班分组教学活动中,收效极大。在小组教学中,我们将全班孩子随机分成两组,教师能充分为一个小组演示,使小组每个成员都有参与的机会,并能充分使用材料,每个孩子都能获得材料、理念、教师互动的丰富经验。如在“石头”的活动中,我们准备了两个活动,一组教师带领他们去户外寻找各种石头,另一组用各种材料描绘装饰各种石头。孩子们分成两组,轮换活动,孩子们人人参与,教师也能充分指导,效果较好。 (3)户外自然区活动:自然界对孩子有着永不休止的吸引力。孩子们对它充满好奇。幼儿园的户外环境为孩子们进行科学发现提供了一条全新的道路,成为了一个可利用的丰富资源。对环境保护问题的讨论、集中的观察、分类、一年四季时间改变引发的事物变化都能给孩子科学的启迪。在“各种各样的花和树”主题中,我们在户外寻找它们的种类,在“种子”活动中,我们在自然角种植各种种子,并观察记录他的成长。最后品尝种植的果实。“雨”的主题活动中,我们观察雨中的幼儿园,比较下雨前后幼儿园户外环境的不同等等。都能充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二)科学发现活动的相关策略1、科学发现活动的支持策略我们在前面说过,幼儿园的科学活动不应该是孤立的,要求得家庭和社区的支持。作为幼儿的第一任监护人,家长有权利也有责任参加幼儿的正规教育。家庭与学校的合作交流,将形成彼此的相互尊重,共同促进幼儿科学知识的增长与理解。我们邀请家长成为合作伙伴、通过家庭和教育者的携手工作,共同促进孩子科学素养的获得。在各种主题系列活动中,我们邀请家长和孩子一起搜集资料、和孩子一起参与调查,填写各种调查表和制作调查报告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家长和孩子的积极性都被充分调动,资料的丰富性大大提高,家长们献计献策,旁征博引,更是大大拓宽了孩子们的知识面,丰富了活动主题。其次,要充分利用社区的力量和资源优势。和孩子一起到超市,调查用花提炼制造的产品、到菜场,观察讨论水果和蔬菜的相同和不同,到花店,了解花卉的种类,到小区,认识门牌号,到快餐店了解一次性餐具的使用情况。既帮助孩子了结了科学知识,优势孩子融入了社会,触及到许多社会现实,培养了孩子的社会实践能力。这一切都是幼儿园无法有效完成的。2、科学发现活动的打开问题盒策略打开问题盒策略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孩子发现问题,通过讨论、实验或头脑风暴等方式主动探索的一种策略。好问是孩子的特点,但由于孩子的认知能力有限,自发提出的问题水平较低。我们首先让环境和材料来激发孩子发现问题并主动提问,犹如寻找到一个问题盒。然后不急于给孩子答案,而是通过适时的引导,鼓励孩子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找到解答的钥匙最后通过验证和继续探索,发现新的问题不断出现新的问题盒,也不断自发找到开启的钥匙。例如在“花”这个主题活动中,我们首先与孩子一起、收集花的品种,在收集整理和讨论中,有一个孩子提出:“黄花菜可以吃”,我们鼓励孩子去验证和寻找,由此,孩子们请家长和他一起到菜场寻找黄花菜,我们还一起品尝了黄花菜,通过亲身的体验,打开了一个问题盒。又一个问题随之而来,孩子们问:“还有什么花可以吃呢?”于是,孩子们又与家长一起收集了:花菜、西兰花、金银花桂花、茉莉花等食用花,在大家欣赏品尝时,有孩子又抛出问题盒:“我家有玫瑰花茶。”于是,认识和品尝花茶的活动又开始了。仅仅一个“食用花”,就引发了许多的活动,大大丰富了孩子们的知识,更多的是培养了孩子们科学发现和探究的能力。3、科学发现活动的心理调适策略心理调适是指教师随时观察孩子的发现活动,适时予以调节,从而使孩子的心理上感到满足,激发孩子求知欲的一种策略。当教学内容与孩子的个体需要有关时,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能得到很好的调动。因此,教师应该尽可能唤醒孩子内在动机。使孩子在愉悦的情绪中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当孩子因为探索时遇到困难而情绪不佳时,教师应及时发现并选择恰当的方法予以疏导,帮助孩子调适好心态,再次投入活动。从而促进孩子的科学发现活动。4、科学发现活动的激励性评价策略我们的评价是要让每一个孩子都获得激励,都有成功的体验,都拥有自信,在原有的水平上获得发展。尤其是大班孩子,他们的自我意识强烈,对成人和同伴的评价较为敏感和在意。因此,评价这个环节不容忽视。我们不仅要重视孩子们的探究成果,更要重视发现活动的过程。在评价时,应该关注孩子们是否在原有水平上获得了新知识经验,更要关注孩子在发现过程中是否积极投入。尊重事实、有独到的见解、能设法解决问题、能接纳同伴的观点。善于与同伴合作交流。六、活动中得到的启示(一)、大胆尝试我们都说:“教无定法”,科学发现活动鼓励创新。我们要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教师自己就必须有创新精神。不要害怕失败,畏首畏尾,也不要为现实条件所局限。没有尝试,何来成功?相信只要教师吃透纲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我们的教育行为,就一定能使孩子的科学发现活动扎扎实实的开展起来。(二)、加强反思大班孩子有着独特的身心特点,教师在科学发现活动中要悉心观察幼儿的发现情况,了解他们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分析并反思材料的提供是否适宜、提问是否适合大班孩子、对孩子的探究是否有促进作用等。只有经过不断的实践研究,才能将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行为。(三)、保留猜想幼儿科学教育的任务,是在孩子的心灵中埋下科学的第一粒种子。而科学教育在幼儿期应该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影响。我们关注的是播种,而不是生根发芽。毕竟,孩子还处在“前科学思维”阶段,他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完全理性地生活。我们不必过早让理性充斥孩子幼小的头脑,而排斥了孩子对世界富有诗意的想象。天生的好奇、发问甚至奇思妙想,孩子的科学世界应该保留幻想,那些无法验证的猜想。那些无法解释的事实,永远是孩子科学发现的最好向导。主要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教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4【2】 张俊.幼儿园科学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3】 美罗伯特.E.洛克维尔等,科学发现幼儿的探究活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9【4】 科学思维:幼儿科学教育的新取向,来自网络。【5】 自主探究幼儿科学教育的基本方法,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