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红楼梦》中晴雯形象(8页).doc
-浅析红楼梦中晴雯形象-第 7 页“美而不妖”的别样女子浅析红楼梦中晴雯形象摘要:红楼梦中刻画了许多个性鲜明,光彩照人的丫鬟,其中晴雯更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金陵十三钗又副册中,晴雯排在第一位,毋庸置疑,曹雪芹在晴雯身上倾注了巨大的热情,她堪称是红楼梦中一个“别样女子”,身为女仆,却生得一身傲骨,更恃才傲物,这也决定了她最终悲剧的命运。关键词:美 纯洁 自尊自爱 嫉恶如仇前言晴雯是红楼梦中丫鬟群体里最为光辉的代表,被视为黛玉之副,她的风流美丽在丫鬟里是佼佼者,是怡红院宝玉跟前仅次于袭人的一等丫鬟。纯真孤傲,敢怒敢言,是她的个性,她的毫不拘泥,不献媚,给人印象最为深刻。这些都使她在众多人物,众多小姐丫鬟以及错综复杂的情节当中,脱颖而出。芙蓉女儿诔说:“其先之乡籍姓氏,湮沦而莫能考者久矣。”其籍贯,姓氏皆不得而知了。作品七十七回中这样说道:“却说这晴雯当日是赖大买的,还有个姑舅哥哥,叫吴贵,人都叫他贵儿。那晴雯才得十岁,时常赖嬷嬷带进来,贾母见了喜欢,故此,赖嬷嬷就孝敬了贾母。”后来由于贾母的欣赏而给宝玉当丫头,被列为宝玉的八大丫鬟之一。其身世大概如此,无家事可考,无亲人所言,而又被当作商品来买卖,当作礼物来送人,这不能不说是人生的一大悲哀。所以说晴雯的身份始终是一个丫鬟,即使从奴隶之丫鬟上升为主子之丫鬟,始终没摆脱丫鬟的命运。那么,作为丫鬟出身的晴雯,其魅力究竟何在呢?下面我通过与分析晴雯与其他人物的关系来展示其真实丰满的性格,别样的美丽。一、晴雯和宝玉“出淤泥而不染” “女孩儿未出嫁是颗无价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不好的毛病儿来;再老了,更不是珠子,竟是鱼眼睛了!分明一个人,怎么变出三样来?”这是贾宝玉对身边女孩子们作出的评价(见于第五十九回)。那么,谁才是宝玉身边最耀眼的宝珠?有很多读者认为是花袭人,但我认为袭人只是宝玉物质生活中离不开的丫鬟,而晴雯却是宝玉的知己。晴雯和宝玉,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主奴的界限。比起其他丫鬟来,宝玉待晴雯格外优厚,而晴雯对宝玉也格外亲密。在宝玉的眼中心中,晴雯心灵手巧,冰清玉洁,花神般地妖艳神圣。仅仅是一个仆人,丫鬟,何以享有如此厚爱,得到这般等级的尊重?说到底,在宝玉的意识里和情感中,晴雯是唯一一位和林妹妹一样,与自己志同道合的挚友。区别只在于一个是贵族黛玉,一个是“贫民黛玉”,一个是理想伴侣,一个是亲密挚友。晴雯第一次在书中出现,是在第八回,当时贾宝玉从梨香院醉后踉跄归来,语无伦次,问早起他写的斗方在哪里,晴雯接口就道:“这个人可醉了。你头里过那府里去,嘱咐在这门斗上,这会子又这么问。我生怕别人贴坏了,我亲自爬高上梯的贴上,这会子手还冻的手僵冷的呢。”宝玉忙说:“你手冷,我替你握着。”便伸手拉着晴雯的手,两人同看门斗上新写的三个字,非常的亲密。一次宝玉被父亲贾政逼着读书,宝玉在期限内完不成任务,只好挑灯夜读。夜深之时,忽听春燕,秋纹从后房门跑进来,呐喊道:“不好了!一个人打墙上跳下来了!”众人听说,忙问:“在哪里?”即喝起人来,各处寻找。晴雯因见宝玉读书苦恼,劳费一夜神思,明日也未必妥当,心下正要替宝玉想个主意,好脱此难,忽然碰着这一惊,便生计向宝玉道:“趁这个机会,快装病,只说吓着了。”这话正中宝玉下怀。晴雯的聪慧与善于机变,帮助宝玉过了一个难关。第三十一回中,“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可说是曹雪芹精心设计的一个华彩段,也是宝玉与晴雯有决定意义的一场对手戏。从端午节赏午席上宝玉败兴而归,晴雯失手跌扇,宝玉责备,晴雯反击,到晴、袭冲突,宝玉欲打发晴雯,众人跪求,黛玉解围,跌宕转折,一场风波总算结束了。这场风波无疑由晴雯之个性所致。曹雪芹虽没有刻画晴雯的心理活动,但读者可以从晴雯的性格,尤其是后来的“撕扇”中,窥见她并非粗心大胆,而是善解人意的。是日晚间,宝玉带酒回院,“只见院中早把乘凉的枕榻设下,榻上有个人睡着。宝玉只当是袭人,”可见安排纳凉并等待宝玉归来,宝玉也未曾想到会是晴雯,这就为二人真正和解提供了一个前提与契机。晴雯说道:“何苦又来招我。”不迎不拒,不温不厉,宝玉便直点白天事,责怪晴雯不该对自己说那些话,晴雯既未辩解,又未反驳,发火,却说些“拉拉扯扯”、“不配坐在这里”之类言不及义,文不对题的话,说明她已知不当且颇有悔意。谈到洗澡,晴雯说起宝玉与碧痕洗澡的事,语言无不讥讽,可见晴雯秉性使然,装不得假;而宝玉不以为意,且顺势让晴雯“洗洗手拿果子来吃”,晴雯竟自己讲到“跌扇”的事。我们不得不佩服宝玉的化解技巧,也进一步证明了“跌扇”一事引起的风波纯属晴雯之性情所致。既然晴雯自己又提到“跌扇”,宝玉便说道:“这东西原不过是借人所用,你爱这样,我爱那样,各自性情。比如那扇子,原是扇的,你要撕着玩儿也可以使得,只是别生气时拿他出气”从而引出了“晴雯撕扇”这一绝妙场面。晴雯一口气撕了宝玉和麝月的两把扇子,宝玉之怜香惜玉,以及二人的心心相印,写得酣畅淋漓。“我也乏了,明儿再撕吧!”这些话,在人,是今日尽兴,而来日方长;在文,是止于当止,而余味无穷。宝玉对晴雯的感情是逐步深化的。开始是把她当作老太太的人接受,尊重;对其个性,先是宽容,后是喜爱;后来,尤其是撕扇之后,更是体贴,呵护。而晴雯对宝玉,对怡红院也是留恋的,有誓死不去的打算,我认为,宝玉与晴雯的感情是真挚的,平等的,非占有的,更是纯洁的,不同于男女之间的爱情。第三十四回,宝玉挨打后,宝黛间的爱情发展到了新的高峰。宝玉重托晴雯送绢子,在当时异性间私传信物之事是非同小可的,宝玉没有派与自己有过云雨之欢的袭人,而且还“设法先使袭人往宝钗那里去借书”。选中晴雯恰恰说明了宝玉与晴雯之间的关系不同于宝玉与袭人。如他自己说,他心中除了老太太、老爷、太太三个人,第四个人是林黛玉,那么,第五个人自然就是晴雯了。其实,前三个不过是说出来做做样子,宝玉真正的知己,第一是黛玉,第二便是晴雯。所以让晴雯前往,而天真的晴雯无论如何也不弄不明白送两条半新不旧的绢子的用意,“只得放下,抽身回去,一路盘算,不解何意”。再如文中的这一段话:“可知人的嘴一概听不得的。就比如方才我们姑娘下来,我也料定你们素日偷鸡盗狗的;我进来一会在窗下细听,屋内只你二人,若有偷鸡盗狗的事,岂有不谈及的,谁知你两个竟还是各不相扰。可知天下委屈事也不少。如今我反后悔,错怪了你们。”(见于第七十七回)这也从侧面证明了晴雯始终与宝玉清清白白,他们对彼此确实有深厚的感情,但这种感情是纯洁而又崇高的,所以,晴雯身为女仆,却始终自尊自爱,保持人骄傲的思想,作为大观园中的第一俏丫鬟,无疑是美而不妖的。二、晴雯与黛玉“不同的地位相同的命运”晴雯与黛玉之间有着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首先,是两人身世遭遇的相似,同是孤寒无靠,不仅如此,两人在外貌和性情上也相似。晴雯那种“病西施”的模样不仅逼肖黛玉,且其心比天高,纯真质朴的心性,还有她那“千伶百俐”,不善“饰词掩意”的言说方式也与黛玉如出一辙,第三,两人在性格上的相似之处。晴雯的性格勇敢、叛逆,这与林黛玉深藏在骨子里的那种反封建礼教的叛逆在精神上是一致的,只不过一个是以暴烈的方式行径表现出来,一个是以深藏的坚韧表现出来。我认为,作者笔下的晴雯与黛玉的形象虽然有这些近似点,但也不能完全认为晴雯只是用来“表黛玉之心,比黛玉之品”。其实不然,二者也有许多不同,如晴雯爽朗外向,而黛玉性格内向,心思灵巧,多愁善感。就晴雯、黛玉之死而言,黛玉是为情而亡,晴雯除了为情而亡,更是为了自己的清白,为自己的人格而死。正如清人青山山农在红楼梦广义中评价道:“晴雯立品与黛玉同,其全节较黛玉难。地处密迩则泾渭易于相淆,身属卑微则薰莸难以自异。雯也,具不降不辱之志,表独清独醒之风,可亲可爱而不可玩,可敬可畏而不可欺,殆所谓出水芙蓉,一尘不染者。生为贞女,殁作花神,不亦宜乎?”晴雯、黛玉二人同为贾母所宠爱,却又同为王夫人所不容,黛玉之母是贾母最疼爱的女儿,故而,贾母视黛玉为“心肝肉儿”。晴雯的“伶俐标致”也被贾母所喜爱,正如王熙凤所言:“若论这些丫头,共总比起来,都没有晴雯生的好。”而恰恰正因为晴雯眉眼像林妹妹,王夫人便嫌她“生的太好了”。抄检大观园,无非是为驱逐晴雯,不许她把宝玉勾引坏,借此发泄对黛玉积蓄已久的深恶痛绝之情。黛玉仅仅因为唯一的保护伞贾母还健在,所幸得以暂时保持着小姐身份,寄人篱下实同丫鬟无异。王夫人还是惶惶不可终日,从一见黛玉起就怕坏了她的宝玉。深谋远虑赶走晴雯就是为了逼迫黛玉断了所有心念,而晴雯则在王夫人的指示下火化了,理所当然的作为牺牲品,死无葬身之地,同时也暗示了黛玉不可避免的死亡命运。在隐隐约约的鼓乐声中,宝玉与宝钗的婚礼成为黛玉生命的挽歌。一个是芙蓉花神,一个是绛珠仙草,一个是亲密挚友,一个是理想伴侣,晴雯姐姐死了,黛玉妹妹亡了,现实碎了,理想灭了,宝玉也终于崩溃了。三、晴雯与袭人“被逐怡红院与得宠大观园”从等级上说,袭人是个“一两”的丫头,晴雯是个只有“一吊”的二等丫头,按照贾府的等级制度,晴雯显然是袭人管辖下的人物。但晴雯的存在却一直是袭人的一个“心病”。原因有二:一是晴雯纯洁正直,心灵手巧,与宝玉有较多的共同语言,有相当深厚的友谊,袭人深怕晴雯与宝玉关系的密切程度在自己之上;二是“性格爽利”,嘴不饶人,袭人怕她揭露自己的隐私。可以说,在袭人看来,晴雯就是最能威胁到她的“屋里人”地位的最可怕的竞争者。晴雯不学袭人那样控制宝玉,顺应环境,内收羽翼,她对别人干的一些什么鬼鬼祟祟的勾当,一看就穿,常脱口而出的揭露。有一次在园子里遇到正在为钻凤姐门路而兴奋的小红,晴雯迎头上去一顿抢白:“怪道呢,原来爬上高枝儿去了,把我们不放在眼里,不知说了一句话半句话,名儿姓儿知道了不曾呢,就把她兴的这样。这一遭半遭的算不得什么,过了后儿还得听呵。有本事从今儿出了这园子,长长远远的在高枝儿上,才算得。”(见于第二十七回)很多读者认为晴雯嫉妒小红,但我认为晴雯对小红献媚求宠的态度是鄙视,而不是嫉妒。我们可以看到晴雯从未向任何主子献殷情、讨好、邀誉取宠的举动,相反她总是设法回避王夫人以及凤姐儿等人的眼睛,不动声色地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所以王夫人直到第七十四回以前,对晴雯的名字和本人还不能对上号。第五十二回中,晴雯听说偷盗平儿的手镯的是怡红院的丫头坠儿,果然气的娥眉倒蹙,凤眼圆睁,及时就叫坠儿。宝玉忙劝道:“这一喊出来,岂不辜负了平儿待你我的心了!不如领了他这个情,过后打发他就完了。”晴雯道:“虽如此说,只是这气如何忍得。”说着,只见坠儿也蹭了进来。晴雯道:“你瞧瞧这小蹄子,不问他还不来呢。这里又放月钱了,又散果子了,你该跑在头里了。你往前些,我又不是老虎,吃了你!”坠儿只得往前凑。晴雯便冷不防欠身一把将他的手抓住,向枕边取了一丈青向他手上乱戳,口内骂道:“要这爪子干什么!拈不得针,拿不动线,只会偷嘴吃。眼皮子又浅,爪子又轻,打嘴现世的,不如戳烂了。”坠儿疼的乱哭乱喊。不少人认为,晴雯这样做是她的心灵受封建主义思想的腐蚀,已不再纯洁,因此容不下一个小丫头,亦有人认为晴雯有作为大丫头的优越感与嫉妒心,以及本性很不友善的“欺下”的阴暗。但我认为晴雯这种“欺凌和虐待”小丫头的行为,正是她刚正纯洁,自尊自爱的表现,也就是说坠儿是一个品质恶劣的小偷,是见了财货就为穷人丢脸的败类,而不是受污染,嫉恶如仇的晴雯,是绝对不能容忍的。袭人同晴雯相反,她说话做事都是有策略的,她不仅知道什么时候什么场合说什么话,做什么事,更懂得怎么说,怎么做。一次,老祝妈让她尝果子,她正色道:“这哪里使得,不但没熟吃不得,就是熟了上头还没有供鲜,自行倒先吃了,难道规矩都不懂得了?”这样一个深知上下之分,没有丝毫越轨的奴才,怎么不令主子欢喜呢?她先后几次告密,抄检大观园的内奸也是这个看似“温柔和顺”的袭人。最终,宝玉终于认清了袭人的真面目,这样一个女子再也不是宝玉心目中具有天地间灵淑之气的女子了,而被主子们逼死的晴雯却是宝玉心中比金玉尊贵,比冰雪圣洁的芙蓉仙子。袭人是曹雪芹笔讽的一个悲剧性的人物。她甘做封建主子的爪牙,希冀混上姨奶奶的宝座,却“与公子无缘”,希望落空,晴雯有灵气,傲世不群,坦荡真诚,却为贾府不容。落得“寿夭”的结局。真所谓是“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挂念。”四、拥有少女之心,别样美丽的晴雯晴雯的怡红院可以说是个“闲人”状态,虽不至于旷达不羁,却也是自由自在,漫不经心,所以才保留了天然的少女之心。第五十一回中,晴雯生病了,大夫去给晴雯诊脉,书里是这样描写的:“那大夫见这只手上有两根指甲,足有三寸长,尚有金花凤花染的通红的痕迹,便忙回过头来。”那胡庸医还以为是给贾府的小姐看病。一个丫环,怎么能留那么长的指甲呢?显然平常不干活的。“染指甲”倒成了生活的消遣。她责备小红不干活,小红委屈道:“我喂雀儿的时候,姑娘还在睡觉呢。”晴雯大概从未忧虑过未来命运如何,“痴心傻意,只说大家横竖是在一处。”她被逐出大观园后,宝玉偷偷去看她,见她喝一碗带“油腻之气”的茶,却“如甘露一般一气都灌下去了。”宝玉心下暗想:“往常那样好茶,她都尚有不如意之处,今日这样”。透露出平日晴雯的生活水准。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宝玉助长了她的性情,如“撕扇子”,就是最好的例证。而晴雯的天真灿漫也让宝玉日益喜欢,看她与宝玉说话,完全是自家人的口气,哪有半点丫头的谨慎与卑微。她既没有袭人的近忧,也没有小红的远虑,倒像宝玉一样,以为大家在一起还有几个百年的熬煎。结论晴雯是一个没有娇柔之气与富贵之气的林黛玉,对贾宝来说,晴雯更真实,尤为珍贵。她既可以把宝玉气的“乱战”,也可以带病替宝玉补袭,对宝玉如此真诚,直至临死前也不忘做最后的反抗“只是一件,我死也不甘心,我虽生的比人略好些,并没有私情密意,勾引你怎样,如何一口咬定了我是狐狸精!我不太服有冤无处诉。”(见于第七十七回)我们可以看出,晴雯与宝玉的感情是纯洁的,深厚的,质朴的。她的死既是美的毁灭,也是情的涅槃,她的死对贾宝玉来说,是一生中永远不能释怀的痛,正如宝玉在祭奠晴雯的芙蓉女儿诔中所写:“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体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她是红楼梦里难能可贵的一股清风,出淤泥而不染,美而不妖,可谓质美、性美、貌美,近乎女神,是不容亵渎的。参考文献:【1】 俞平伯.红楼梦研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2】 俞平伯.俞平伯论红楼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3)【3】 宋淇.名家图说四大丫鬟【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4】 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5】 周五纯.晴雯形象微探【J】.红楼梦学刊.19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