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隔离制度的管理(4页).doc
-消毒隔离制度的管理-第 4 页降低院内感染率的护理管理前言:病房消毒隔离管理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医院环境存在诸多污染因素,如空气,地面,物体表面,医疗器械,消毒剂等等。因此,在病区内严格控制消毒隔离制度及措施,可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安全。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消毒隔离管理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对控制医院感染起到积极作用。因此,在病区工作中落实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无菌观念,规范护理技术操作已成为控制医院感染重要手段。病区是护理人员为患者施行治疗、护理的场所,也是病原微生物集中的地方,若护理人员没有较强的消毒隔离意识,消毒隔离制度不落实,病区就会成为一个大的污染源,给患者造成伤害,直接影响着医院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通过从抓制度落实这一关键着手,对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为持续质量改进的重点,使消毒隔离制度落到实处,具体做法如下。1病区护理工作中消毒隔离存在的薄弱环节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工作认识不够。部分护士消毒隔离制度执行及措施落实不到位。进入病房的治疗车、服药车未配置速干手消毒剂或配置后护士不使用。治疗台面、治疗车等每天治疗前后未按照要求擦拭消毒及定期刷洗。止血带用后未按要求浸泡消毒、干式存放,盛放止血带的容器未做到1周消毒一次。无菌观念不强。如,进行密闭式静脉输液时,局部皮肤消毒直径或消毒的次数不达标,未执行一人一止血带一消毒处置。雾化器管路消毒灭菌不彻底。持续吸氧患者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湿化液未做到每日消毒灭菌更换。手卫生规范执行不到位。表现在接触患者前后不洗手。护士在进行治疗操作中,往往忽略两例患者之间需要洗手这一环节,经常是完成了整个病区的治疗护理操作后才洗手。连续处置2个以上患者时不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2加强医院消毒隔离基础设施 基本设施应设置专用消毒间、洗衣房等;而病区要设有更衣室、办公室、治疗室、库房、值班室等,每个区域间要有间距。患者的标本采集物应专门设有区域放置,送检时分类,用密封容器进行送检。 3加强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3.1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消毒隔离制度。护士在为患者实施无菌操作前应洗手戴口罩,静脉输液时执行“一人一止血带一消毒处置”并干式存放。进入病房的设备或设施表面,或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应根据物品污染后的程度和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危害性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治疗车、服药车要配置速干手消毒剂,做好无菌物品的使用保存和更换,开启时注明开启日期、时间。开启后的无菌敷料(干纱布、棉球等)做到每天更换并灭菌。使用中的氧气湿化瓶应每天消毒,内盛的无菌液体应每天更换。备用的氧气湿化瓶应干燥保存,每周消毒一次。3.2 切断院内感染途径 医务人员需重视并了解空气、物体表面与工作人员手的含菌量与感染的关系。认真做好空气物体表面的消毒,使空气含菌量及工作人员手的含菌量达到要求。医护人员应介绍有关防止交叉感染的知识及防止措施,加强宣传工作。4加强消毒隔离效果监测 医院的感染管理科及科室主任、护士长、感染控制监督员成立感染领导小组层层管理,负责感染控制制度与知识考核落实情况,并监控每一项工作环节的工作质量,发现问题立即采取措施,使感染管理工作程序化、制度化、标准化,积极参加院内感控例会,全面进行消毒、灭菌、隔离,每周每月上报报表。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学习消毒隔离措施及管理制度并进行考试考核,从根本上认识到控制感染的重要性。每月对科室医护人员的手进行卫生学监测,定期进行紫外线、辐射强度的检测,及时更换紫外线灯管;每月对监护室、治疗室、换药室进行空气、物表细菌培养一次,必须天天对消毒液的浓度进行合理检测,定期核对隔离效果进行评价,及早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5 防止院内感染的主要措施 5.1 隔离预防是防止感染因子从病人或带菌者传播给其他人的一种措施。包括严格隔离、呼吸道隔离、肠道隔离等。 5.2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切断院内感染的传播途径,预防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与传播。 5.3 合理使用抗生素 遵守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即病毒性感染者不用,发热原因不明者、若无明显感染的征象者不用,尽量避免皮肤粘膜局部使用抗生素,严格控制抗生素的预防使用。 5.4 中心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与院内感染有密切关系,完善医院消毒供应室的无菌物品质量管理制度,规范各项操作流程,提高无菌物品的质量,使质量管理形成制度化、程序化,确保医疗护理安全,维护病人的生命,降低医院感染。 5.5 紫外线灯管的管制 每天要进行换药室、治疗室的紫外线空气消毒两次并记录消毒时间,病房每周一次消毒,照射强度越高其灭菌效果越好,紫外线灯管要合理安装,合适的反光装置、消毒时间的长短,及时更换新的灯管并做好相关记录。 5.6 科室内的感染废弃物用含氯消毒剂消毒6小时后倒入黄色垃圾袋内或倒入下水道,按无害化处理原则处理;非一次性用品如吸痰器、手术单等用含氯消毒剂浸泡2-6小时清洁干燥备用,手术单、被褥、衣物等送洗衣房。6 重视医疗废物管理,控制医院感染 为规范医疗废物的管理,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对全院职工进行医疗废物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全体工作人员对医疗废物危害的认识。生活垃圾要与医疗废物分开归类。医疗废物按感染性、损伤性、化学性、病理性和药物性五类分别进行处理,并放在指定污染区域内。损伤性废物应放在防刺破、防渗漏的黄色专用锐器盒内;感染性废物放在有医疗废物专用标识的黄色包装袋内,严密封口,注明科室、时间、废物种类等;化学性废物应交由专门的专业机构处理;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药品依照有关国家规定标准执行。医院医疗垃圾收集、焚化,医院污废水汇集处理应予以高度的重视。 7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在促进手卫生行为的实践中,提供方便、有效的设施,采用六步洗手与速干手消毒剂相结合,在病区和治疗车上配备速干手消毒剂,以改变使用消毒剂泡手或者消毒巾擦手而达到消毒双手的情况。在洗手时,重点强调:正确的洗手指征,洗手类型,持续时间,洗手频率,洗擦手的力度和擦手用具构成。同时在每个洗手池上张贴六步洗手法的步骤,提醒医务人员规范洗手。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手卫生规范,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者分泌物后,摘掉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都应当实施手卫生,手上有明显污染时,应当洗手;当手部没有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使用速干手消毒剂不仅可节省时间,行走及交谈时也可使用,从而消除人们对洗手的反感,可有效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8 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责任心 医务人员要具有高度的职业素质和责任心,应自觉的履行医疗原则和行为规范,严格遵守消毒灭菌隔离技术,加强消毒隔离的管理和预防措施,创造良好的医疗环境,杜绝医院内感染。加强对医务人员感染知识的培训,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得到提高。 9 及时治疗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 由于院内感染多发生于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因此除应针对病原选择杀菌作用强、疗效高的抗菌药物外,还应改善病人的体质,增强病人的免疫功能。对病人的原发病应积极治疗,也有助于院内感染的控制。 10结论 随着医学科学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院内感染在医院管理中占据了主导地位,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提高医疗质量、保障病人安全以及维护医务人员健康利益的一项重要工作。控制感染,从我们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