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目前家庭教育问题与对策浅析07068(17页).doc
-
资源ID:37063817
资源大小:161.50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我国目前家庭教育问题与对策浅析07068(17页).doc
-我国目前家庭教育问题与对策浅析07068-第 16 页xx大学 毕 业 论 文题 目: 我国目前家庭教育问题与对策浅析 入 学 年 月_ 姓 名_ 学 号_ 专 业_ 学 习 中 心_ 指 导 教 师_完成时间_年_月_日目 录摘 要3引 言4一、当前中国社会家庭生活的变化趋向及其对孩子的影响4(一)家庭中的人际关系趋于单纯4(二)儿童成为家庭生活的中心4(三)家庭中“代沟”现象趋于多维5(四)家庭劳动日益机械化和社会化5(五)大众传媒迅猛普及5二、当前家庭教育功能的特点6(一)家庭在教导基本生活技能方面所起的作用被淡化6(二)家庭在教导社会规范、形成道德情操方面所起的作用被异化7(三)家庭在指导生活目标、形成个人理想志趣方面所起的作用被强化7(四)家庭在培养社会角色过程中的作用被弱化8三、当前我国家庭教育的误区8(一)娇惯宠爱,包办代替,教育缺乏发展性91、重物质满足,轻精神给予92、多身体关心,少心理指导93、重视智力因素,忽视非智力因素94、重脑力劳动,轻体力劳动10(二)宽严失度,言行不一,教育缺乏一致性10(三)期望过高,拔苗助长,教育缺乏客观性10(四)个人至上,察子失真,教育缺乏社会性11三、当前家庭教育的对策12(一)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树立全新的育人观121、提高认识122、更新观念12(二)家庭教育全面关心独生子女,使孩子适应现代社会发展131、偏重智育转向教育孩子成人132、既关心物质生活也关心精神生活13(三)提高家长素质,加强家庭教育指导141、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142、培养文化科学素养和艺术修养14总 结14参考文献15摘 要家庭教育是目前我国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功与否不仅关系到中国下一代的前途命运,而且关系到一个国家未来的前途和命运。本文首先指出了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即偏重智育,忽视对孩子的道德培养;娇宠溺爱,提供过多关心和帮助。然后从分析了家庭教育问题的原因,即家庭原因、社会原因。最后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我国目前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提高家长素质、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关键词:家庭教育;原因;对策引 言人的个性及其发展是社会环境的产物。家庭作为一个微观社会环境在人的教育和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家庭教育的作用是其它任何教育机构所永远不能替代的。目前,社会变革大潮的冲击,家庭人口结构的改变,使家庭教育的功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也使我国的家庭教育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因此,通过对新时期家庭生活变化和趋向的分析,探寻新时期家庭教育功能的特点,并用于指导当前的家庭教育实践,引导人们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是非常必要的。随着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以后,目前我国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如今处于现代社会的独生子女的生活环境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生活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物质丰富,大众流行文化、信息技术和电子媒体发达的时代。社会变迁和转型期的矛盾困惑,无不反映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之中,并对成长中的一代独生子女们产生了复杂的影响,给新时期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带来全新的挑战。而作为家庭来说,对孩子的教育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一、当前中国社会家庭生活的变化趋向及其对孩子的影响(一)家庭中的人际关系趋于单纯现代家庭中,由于祖辈到孙辈呈减数排列,传统大家庭中那种复杂多角的人际关系逐渐消失。家庭成员的相对减少,使家庭人际关系由复杂走向单纯。这也使家庭成员在家庭生活中领会不到全部复杂的人际和交往关系,也就体验不到较为全面的家庭生活的社会经验,这对家庭教育将产生较大的影响。尤其现在的家庭几乎都是独生子女,没有了兄弟姐妹,这也让如今的孩子越来越自私,凡事都以“我”为中心。(二)儿童成为家庭生活的中心 目前,城市中小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在整个家庭中易于成为家庭生活的中心。对于家庭教育而言,其有利条件是双亲和其他家庭成员对儿童倾注的感情和教育精力可达到最大的可能值;就不利方面来说,这又容易造成双亲对于子女的过度关心、过高期望及以溺爱子女为特征的不良教育态度。现代独生子女的家庭中,家长们对孩子包办过多,家长们不仅不让孩子做家务,连自理劳动也由家长包办。久而久之,孩子把家长当成了拐棍,一步也离不开。结果养成了孩子的依赖性,降低了这一代人的素质,孩子不仅不能成为强者,倒可能会成为一个窝囊废和寄生虫。孩子的意志力、坚韧性得不到锻炼,自立自理能力较弱。从吃到穿,从里到外,事事替孩子办好,这实际是剥夺了孩子在生活中学习生活、在逆境中锻炼意志的机会。使孩子越养越娇,弱不禁风,不利于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性格和处理实际事务的能力。(三)家庭中“代沟”现象趋于多维在社会变动不甚明显的社会里,家庭成员几代人在价值观方面的差异并不显著。而在社会生活节律日益加速的当代,社会转型期,生活方式的多元和易变,不仅使得家庭在两代人之间出现了“代沟”现象,而且也导致了同代家庭成员之间的诸种价值观差异。在现代独生子女家庭中,儿童没有同代人,这就进一步加剧了“代沟”的多维化现象。家庭成员之间同时并存着多元的价值观、得失观和趣味标准,必然会影响到家庭教育功能的各个侧面。比如,祖辈与父辈、丈夫与妻子,对儿童的教育要求、教育态度、教育方式、教育评价标准等方面,就可能有着较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直接影响着孩子对事物好坏的判断能力,久而久之,孩子的叛逆心理也会日渐凸显出来.(四)家庭劳动日益机械化和社会化家庭劳动的机械化和社会化,使得家庭中的闲暇时间明显增多,导致家庭成员劳动观念、生活娱乐方式的改变。这也将导致家庭生活在教育内容和教育要求上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导致儿童劳动观念的淡薄和劳动技能的缺乏。(五)大众传媒迅猛普及随着电视、电话的普及,加之电脑大量涌入家庭以及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社会影响进入家庭领域的途径越来越多,周期越来越短。我们常常会被孩子一句不经意的话吓倒,在感叹如今的孩子成熟的太早的同时,我们也忧心于科技进步给孩子带来的不良影响。大众传媒的发展对孩子们有很大的影响,容易让孩子有攀比的心理,并对孩子产生着诸多误导。上述家庭生活的种种变化和趋向,都对家庭教育的功能及其效果发生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尤其对孩子产生着多方面的影响。很多时候,我们都在感叹现在的孩子条件越来越好了,可是也不难看到如今的孩子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自私、优越感强、自理能力差、心理素质差等等这些联系和影响一方面孕育着有利的条件,另一方面又导致了家庭教育的种种困难,使家庭教育走入误区。通过对新时期家庭生活变化和趋向的分析,探寻新时期家庭教育功能的特点,可以指导当前的家庭教育实践,引导人们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二、当前家庭教育功能的特点家庭的教育职能是同一夫一妻的个体家庭一起诞生的。在东亚文化较为典型的我国,历来就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可以说,我国是一个家庭教育特别发达的国家,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已成为一种悠久的民族文化传统。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运行机制的转轨,社会家庭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民族优秀的家庭教育传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挑战与冲击,家庭的教育功能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需要我们认真加以分析。(一)家庭在教导基本生活技能方面所起的作用被淡化儿童适应环境的能力十分贫乏,无获取衣食的本领,需要家庭给他多方面的照料,但随着儿童的逐渐长大,家庭就要教给他衣食住行的基本技能。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内容大为丰富,基本生活技能也随之复杂多样,家庭在这些基本生活技能的教导上处于特别重要、不可替代的地位。遗憾的是,家庭教育的这一功能在当代现实生活中被普遍淡化了。在“就只一个孩子”、“现在条件好了”、“我们当年受的苦太多,现在不能让孩子再受罪”等心态的驱使下,过分娇宠、溺爱,凡事包办代替,使孩子缺乏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非常差。(二)家庭在教导社会规范、形成道德情操方面所起的作用被异化我们知道受教育者作为一个社会人,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价值观念,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这些观念、规范和准则决不是在自然状态下萌发出来的,家庭是个人最初的活动范围,家庭群体中受教育者与其双亲、祖辈及同辈伙伴发生着最初的社会关系和道德关系,家庭生活的行为规范也是他最初接触到的社会规范,受教育者开始总是以其双亲的言行为榜样,以双亲的需求、情感情操为认同的对象,通过同化作用,逐渐形成自己的一套行为方式习惯和道德信念的体系,借以调节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目前,家庭教育在这方面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家长言行不一,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是非标准、做事原则讲得头头是道,可遇到实际问题往往另有一套,或对孩子严格要求对自己一再宽容,或有布置无检查,或雷声大雨点小;二是误导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向子女灌输一些错误的道德观念,导致家庭在教导社会规范,形成道德情操方面所起的正面作用被异化。正如电视上的一则公益广告上说的:其实家长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孩子的言行举止最能反映出家长的一言一行。曾经有位家长苦恼的跟我说:其他家长教育孩子要自私,要霸道,自己的东西只属于自己而不能给其他小朋友,凡事都要学会争学着抢,而她的女儿从来不争不抢,总把自己的东西让给别人,别的小朋友欺负了她,她也从来不计较,真不知道这样是好还是坏。孩子是一张纯洁的白纸,就看家长如何在这张纸上描绘了。(三)家庭在指导生活目标、形成个人理想志趣方面所起的作用被强化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表现在它能引导受教育者逐渐地懂得现实生活的意义,注意发展他们的各种正当兴趣和爱好。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又能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家长用自己的全部生活经验去影响教育子女,培养他们的进取心,同时又对其倾注着莫大的期望,这样,就使得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能作出有价值的选择。由于独生子女的增多,中国家长传统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获得了进一步强化,普遍重视对子女生活目标的指导和人生理想的巩固。问题是这种教育功能的强化,如果过于极端,其实际效果就会走向反面。对于现代独生子女家长来说,孩子能否成才必要的财力投入是必不可少的。现代独生子女的家长们认为自己只要舍得投资,就会有收获。于是家长们不惜耗费重金和精力,为孩子请家教,买参考书、辅导书,几千上万的诸如钢琴类乐器眼睛都不眨一下买回家。在孩子很小时,家长们就迫不及待地花钱投资帮孩子选择了书法、绘画、音乐、作文、英语等兴趣班,家长们也不辞劳苦地迎往接送。然而结果却适得其反,他们从小就受到心灵和身体的摧残,不少孩子厌学,逆反心理重,小小的年纪就被磨损了灵性,失去了童趣。现在能感觉到很多孩子没有朝气,缺乏活力,整天都处于疲劳状态,这正是家长们“揠苗助长”的教育方式给孩子带来的压力所造成的。(四)家庭在培养社会角色过程中的作用被弱化家庭在培养子女的社会角色过程中起着非常独特的作用。一方面家庭通过影响受教育者的志趣和职业选择,使他们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选择和充任一定的社会角色;另一方面,家庭本身就是一个多重角色组合而成的初级群体,受教育者依自己与家庭不同成员之间的不同关系首次成为一个承担多重角色的主体,也就形成了在日后社会上充当复杂多样的角色的启蒙经验。由于家庭人口的减少,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日趋单纯,使得受教育者在家庭中获得的角色体验大为减少,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因兄弟、姐妹关系的消失,甚至男女性别角色行为的培养都会受到影响。家庭在培养受教育者社会角色过程中的作用被显著弱化。如果把教育看做是广义的对人的影响,那么家庭教育则以“缩影”的形式包含着几乎所有的教育内容和教育功能。由于家庭的教育影响广泛而深刻,当前我国家庭教育功能的上述变化,必然对家庭教育的效果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三、当前我国家庭教育的误区家庭生活方式的迅速改变和家庭教育功能的显著变化,使当前我国的家庭教育出现很多新的问题,不少家长由于没有进行及时深入的思考并采取相应有效的对策,导致在很多方面走入了家庭教育的误区。这些误区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娇惯宠爱,包办代替,教育缺乏发展性社会家庭成员结构的变化,使独生子女的同辈竞争和约束少了,而长辈的关怀和溺爱多了。长辈对孩子百依百顺,凡事包办代替,缺乏必要的约束,导致家庭教育走入误区。1、重物质满足,轻精神给予父母过多注意孩子物质方面的需求,衣、食、住、行各方面都给予充分的满足,却不注意充实儿童的精神世界,致使一些孩子精神生活极其贫乏,非常不利于其个性的健康发展。现在很多学生都爱穿名牌,用名牌,这些物质上的东西很容易助长孩子的攀比之风,形成校园的不和谐风景,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2、多身体关心,少心理指导家长应是儿童的第一任心理辅导教师,可在现实中,有些家长过分关注孩子身体方面的发育,却忽视了儿童的心理健康,导致了大量儿童心理异常的出现。3、重视智力因素,忽视非智力因素家长关心的焦点是智力因素的发展,而对情感、意志、兴趣、爱好、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却缺乏应有重视,致使在孩子智力发展的背后却隐藏着情感淡漠、意志薄弱、品德不良、性格孤僻等危机。教育界有句名言:“德育不合格是危险品,智育不合格是次品,体育不合格是废品,心理不健全是易碎品”。可见,对孩子的教育一定要着眼全面,和谐发展。很多家长则往往厚此薄彼,认为只要成绩好就行了,忽视对孩子道德品质、身体素质和心理发展的教育。殊不知,即便是“次品”也比“危险品”、“废品”和“易碎品”要强。况且,非智力因素对学业成绩的影响也是举足轻重的,不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智育也不可能顺利地进行下去。所以,我们在家庭教育中应该大力倡导“五育”并重,使孩子得到全面而和谐的发展,成为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正品”。这也是为什么如今的孩子智商很高,但是情商太低的一个重要原因。4、重脑力劳动,轻体力劳动对孩子娇惯宠爱的另一个结果,就是不让孩子参加必要的体力劳动。有些家长受封建思想的影响,把读书当成孩子成材的唯一途径,把脑力劳动绝对凌驾于体力劳动之上,这样做只能培养出一些高分低能、眼高手低的孩子,这些孩子甚至缺乏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将来更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二)宽严失度,言行不一,教育缺乏一致性父母及家庭成员之间,对孩子缺乏统一要求,其结果只能是相互抵消教育的作用。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围着一个孩子转,他们除因血缘关系获得一定的角色定位外,还都要充当孩子教育者的角色。遗憾的是他们很多时候对自己的多重角色定位失当或转换不及,严重影响了家庭教育的效果。如一方对孩子实施教育时,另一方不能及时转换角色,一味地以长辈角色袒护和宠爱孩子,甚至当着孩子的面教训对方,从而形成“你管我宠”的家教误区;另外,有些家长教育孩子宽严失度,高兴时孩子犯再大的错误也能原谅,不高兴时孩子的一点小错也能无限上纲揪住不放;或者一段时间放任自流、不闻不问,一段时间又事无巨细、棍棒相加,搞得孩子无所适从。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需要时间的,家庭教育要有连贯性,家长的教育态度不一致,不利于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还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是非标准、做事原则讲得头头是道,可遇到实际问题往往另有一套,或对孩子严格要求对自己一再宽容,或有布置无检查,或雷声大雨点小,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家庭教育的有效性,也容易使孩子形成“言行不一”甚至“口是心非”的不良习性。(三)期望过高,拔苗助长,教育缺乏客观性有不少家长对孩子期望过多过高,而符合其智力水平、个性特点的具体措施却很少,造成教育缺乏针对性或与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相背离,其结果往往导致拔苗助长,事与愿违。本来,家长对孩子的较高期望是孩子成长的一种动力,但儿童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无视儿童的生理条件和智力水平,不能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则期望值越高往往效果越差。有的家庭在孩子正常的学校教育之外,又给孩子安排了五花八门的学习内容,压得孩子如牛负重。孩子超负荷地学习,兴趣大减,久之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学习效率也不高。这时,期望值越高的家长往往越容易急躁,批评、挖苦甚至体罚也就接踵而至了,孩子也很容易陷入“越差越批评”、“越批评越差”的恶性循环。导致这种现象的另一个原因,是很多家长把知识的积累和智力的发展等同起来,表现为在教育方式上硬性灌输多,启发诱导少。实际上,知识和智力不是同一概念且二者的发展也是不同步的,儿童依靠机械模仿、死记硬背获取知识,不仅不会促进智力发展,反而会起抑制作用。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重视孩子兴趣的培养和引导,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是克服“拔苗助长”现象的根本出路。(四)个人至上,察子失真,教育缺乏社会性很多父母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根据自己的需要任意摆布,从小便把孩子束缚在家庭、自我的小圈子里,向孩子灌输的多是些利己主义的思想,而很少能放眼社会,把孩子当成社会财富的一部分,把他们放到社会的大熔炉里去锻炼,教他们公而忘私,舍己为人,贡献社会,实现自我。如果这种现状继续存在并发展,势必会给国家、社会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个人至上的思想还易导致察子失真:孩子稍有聪明之举,父母便立即褒奖有加,一好百好,对孩子的不良倾向则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长此以往,一方面诱发了孩子的自满心理,容易变得自高自大、目中无人,另一方面孩子的错误与不足得不到及时纠正和弥补会越来越严重。很多家长到孩子“出了事”才恍然大悟、叫苦不迭,这样的教训是非常深刻的。个人至上的思想也易强化“望子成龙”心理,使得家长常常将自己的孩子和邻居、同事甚至电视报纸上最好的孩子进行比较,总易抱怨自己的孩子太笨,没有出息,产生心理定势,丧失信心,甚至对孩子的良好表现持怀疑态度,严重挫伤孩子的上进心。那些自暴自弃的孩子大多有过这样的经历。三、当前家庭教育的对策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世界已进入开放时代、信息时代。中国也进入了经济建设为中心新的历史时期。因此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的文化修养,道德个性、行为习惯,家庭生活环境等,无不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应随着青少年年龄的增长、心理的变化、社会的发展及时调整自己的家庭教育观念,重新认识自己的教育对象,及时调整教育方法,使家庭教育适应孩子的成长需求。(一)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树立全新的育人观1、提高认识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和终身教师,其作用至关重要。其一,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占主导地位。家长素质较高,往往可以采用较为正确的家教观念和思想,有较为主动教育子女的自觉性,选择较为恰当的教育方法,运用较高的教育艺术,妥善解决和处理教育孩子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其二,高素质家长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资源,对孩子具有示范作用。2、更新观念 每个人一生的成长应该独立经历和面对很多风雨和挫折。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生活的强者,成为有所作为且能独立面对纷杂社会的人。如果家长们永远让孩子躲藏在家长的羽翼下,孩子就不可能象雄鹰一样搏击蓝天。所以家长们应该懂得孩子是什么样的种子,就应该让它长成什么样子。家长们不能强迫孩子个个长成参天大树,也不能将其打造成千篇一律的盆景,就如森林里应该有千姿百态的各种树木才符合自然环境的发展规律一样。 新时期家长的角色要由对孩子遮风避雨的保护角色改变为培育孩子的辅助角色和助力的提供者,使家长们自己现有的知识、能力、家庭环境成为培育孩子的肥沃土壤,可以让孩子们在这片土壤中自由呼吸、良性发展、快乐地健康成长。家长要放手让孩子独立面对社会,融入社会;要努力让他们参与家庭活动,使他们感觉是家中平等的一份子。家长还可积极鼓励孩子参加社会公益劳动、演讲合唱等文体活动等,使他们在活动中锻炼成长。(二)家庭教育全面关心独生子女,使孩子适应现代社会发展 1、偏重智育转向教育孩子成人 综合性素质高、能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在二十一世纪将倍受欢迎。任何一种只注重侧面的教育都是片面的,是和社会、时代发展相违背的。家庭作为孩子进入社会前的“演习场”,其首要任务就是对孩子进行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教育,即“学会做人”的教育,使孩子将来能够更好地去适应社会。一个没有道德感的人,即使有再多的学问,也难以成才。因此家长们应该在重视开发智力的同时,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做人的教育。如:爱心教育、文明礼貌教育、劳动教育、孝敬父母、明辨是非教育等等;要教会独生子女们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竞争,要将关注孩子的分数转到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上来,让孩子树立“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心。变革中的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呼唤家庭教育内容的更新。这要求家长们在弘扬传统道德精华的基础上,更要关注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道德品质的培育。如竞争意识、进取意识、合作精神、创新精神的培养等;同时家长要指导孩子通过接触社会、通过各类传媒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领悟传统道德的精华,学习新的、具有生命力的社会道德规范,以提高其道德评价和道德选择的能力。再者在家庭思想教育中,加强养成教育,把一向做人的品德和思想逐步内化为孩子的信念。2、既关心物质生活也关心精神生活 人活着除了物质生活还应该有精神上的富有才是完整的生活。因为纯粹的物质生活的优越是不能替代精神生活的。物质生活固然必要,但一味地追求物质生活,会使孩子以为美好生活得来轻而易举,易丧失对未来的追求和人生奋斗目标的斗志;同时过于富足的生活,令人终饱思淫,可能养成浪费的习惯,丢掉勤俭节约的美德,造成空虚状态。青少年儿童时期是独生子女的一生中处在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父母要关心孩子的精神需求,要按孩子的求知兴趣因势利导。家长要经常关心孩子的思想动态,爱孩子并尊重孩子,帮助孩子扬长避短,认真思考、分析、处理现代社会给孩子带来的困惑及错误理想观,帮助孩子在竞争激烈的世界中如何与人竞争与交往。在不伤害孩子心灵的前提下,鼓励孩子们多锻炼自己的意志,教导孩子学会关心、爱护他人。精神富足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会更强,他们大多心胸开阔,性格开朗,不易被生活工作的挫折和困难吓倒,不至于因为一些打击做出过极的事情,甚至走上自我毁灭的道路。(三)提高家长素质,加强家庭教育指导1、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而家长要教育孩子从完善自身做起,努力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多看修身养性的书籍,端其行正其身。2、培养文化科学素养和艺术修养 家长应多读些书,多掌握一些尤其是科技方面的知识,以自己的学习习惯,学习精神,知识内涵来影响孩子的。同时,家长要求独生子女全面发展,自己也就在努力培养自己全面发展的兴趣和爱好,通过学习了解艺术方面的书籍,收听和观看艺术方面的节目、收集文艺方面的资料,在与孩子的共同学习艺术的过程中不断交流、沟通。孩子不仅可以开阔视野,而且能培养艺术素质,家长就能更容易地诱导孩子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总 结家庭教育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当前我国家庭教育出现的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更要进行及时深入地的思考并采取相应有效的对策,让家庭教育尽快走出误区,进入健康发展的轨道,迎接21世纪中国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挑战。参考文献1 刘颖.对独生子女为主要群体的体育教育探讨,载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2候书新.如何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延边人民出版社出版社,2011年。3宇飞.千万别“管”孩子,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2010年。4刘庸.不要为孩子烦恼,四川人民出版,2010年。5周艳.独生子女教育,载小学时代,2009年第3期。6李丰收.天才少年成功之路,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2010年。7刘云凤.谈小学的独生子女教育问题,载教育探索,2009年第7期。8沈文.独生子女现象和家庭教育,载独生子女,2009年第8期。xx大学毕业论文(设计)评审表姓 名学号学习中心专 业入学年份题 目指 导 教 师 评 语 及 成 绩 成绩:_ 指导教师签名:_ 年 月 日答 辩 小 组 意 见成绩:_ 组长签名:_ 年 月 日论文最终成绩 最终成绩评定为:_ _ 年 月 日注:1、此表附在论文后面;2、指导成绩和答辩成绩按百分制记;3、毕业论文最终成绩分优(90以上)、良(80-90)、中(70-80)、及格(60以上)和不及格五个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