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专题一(11页).doc

    • 资源ID:37070417       资源大小:201.50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专题一(11页).doc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专题一-第 11 页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课程标准】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一) 古代中国农业的起源和地位1、中国是世界农业发祥地之一(中国农业的起源):时间:距今约七八千年 地域:黄河和长江流域 格局: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之一。在新石器时代就形成了南稻北粟的农业格局 。 依据:神农“能植嘉谷”的传说和新石器时代的遗存。2、古代中国农业的地位: 农耕是我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是中国古代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支撑;农业经济的发展是中国古代取得重大文明成就的基础。(二.)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P51、农耕技术和工具的变化;(1)原始阶段: 采用“刀耕火种”(石斧、石锛清除杂草,火烧方式西汉时期,南方依然采用)(2)春秋战国时期 :农业发达地区采用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形成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思维发散(补充)条件:春秋战国时期冶铁技术的进步。意义:是农业技术革命性变化,使我国农业进入了传统农业阶段;提高了生产力,促进大量荒地开垦和井田制的瓦解,为春秋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的兴修创造了条件。)(3)两汉;西汉:牛耕逐渐普及到全国,铁制农具数量大增。出现耦犁和播种工具耧车(西汉南方仍然采用火耕水耨);东汉:由耦犁(二牛抬扛)发展到一牛挽犁。(意义;轻便,便于回转,利于山地的开垦,扩大了农耕区域。)(4)唐代:出现曲辕犁:结构更完备定型,可控制耕土的深浅,标志着我国古代传统耕犁技术的成熟,促进了我国南方水稻种植面积的扩大和产量的提高,利于江南地区的开发。 2、铁犁牛耕方式推广的评价: 积极: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亩产量,是农业动力的革命。促进一家一户的小农个体经济和精耕细作农业技术的产生、发展。为我国古代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消极:导致我国农耕技术难以实现进一步的革命性的发展。(三).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贫者无立锥之地):P61、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变化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商周时期:井田制。补充:演变:商代出现,西周盛行,春秋时期瓦解,战国时期废除。实质:名为国家公有,实为国王所有。瓦解原因:A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私田增多。B战争使劳动力减少。C各国税制改革,以法律方式承认土地私有制。(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齐国的相地而衰征代表: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瓦解影响:封建剥削方式产生。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制北魏到唐前期:推行均田制,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赋役补充:a内容:按性别、年龄把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其主要部分只准使用,不准买卖;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缴纳租税,并服徭役和兵役。b实施前提:国家控制足够多的土地。c实施效果:保证国家赋税和徭役,稳定社会恢复经济;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附: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历史时期土地制度表现形式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消费奴隶社会(商周)奴隶主贵族土地所有制井田制封建社会(战国以来)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国有土地所有制(如均田制)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自耕农土地私有制2、.古代中国土地兼并问题 P6(1)出现的原因:官僚地主依靠特权,把公田据为己有 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役使贫民 农民因天灾人祸被迫卖地逃亡国家不抑兼并的政策(根本原因)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土地可以买卖(2)产生的危害:地权和劳动者分离(即“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导致农耕生产秩序的严重破坏使无数小农破产,社会动荡不安 使国家赋税减少和劳役征发困难,国力削弱;社会资金流向土地和农民的贫困又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3)解决方案(也可以看出影响):开明政治家:改革田制,缓和兼并民众暴动: 提出均田口号(四)沉重的赋税和力役1、沉重的赋税:征收赋税的实质:是古代国家剥削农业生产者,为政府的财政支出提供物质保障的主要手段。赋税沉重的表现:秦始皇时代曾经征收“泰半之赋”; 赋税名目繁多:田亩税、人头税是主要形式。另外,还有很多杂税、各种附加税和临时性的征收以及地方政府的层层摊派和搜刮。影响:农户缴纳的赋税,为专制王朝提供了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繁重的赋税使农民承受沉重的负担,往往导致农民贫困、破产失去土地而成为流民;2、繁重的力役(徭役)徭役:中国古代王朝强制民众承担的无偿劳动。 影响:使许多大型土木工程得以成功营建:如秦王朝的阿房宫、秦始皇陵、长城、驰道、灵渠;隋朝的长安和东都洛阳以及大运河等过度征发的徭役导致大批劳动力被迫长期离开土地,繁重的劳动甚至导致大量的服役者的死亡,以致农业劳动力锐减。3、沉重的赋税和力役的共同影响:严重破坏正常的经济生活秩序,引发社会动乱,往往成为王朝覆灭和社会经济文化凋残的直接原因。(五)水利事业的发展工程和灌溉(大禹和他的继承人)P81、水利的地位: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命脉。中国古代重视水利建设的原因: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的主要经济形式,规模小、技术落后,时常面临水旱灾害的威胁。小农经济的发展状况事关古代中国社会的稳定和王朝统治的稳固。(无农不稳)中国古代重视水利建设的表现(了解即可): 早期史书把以水利为主题的河渠书、沟洫志列为专篇,后代治理黄河的文献汗牛充栋。 地方史志大多将当地的水利情况加以详载,水利学专著多。2、水利工程的建设原始社会:大禹治水,既平息了洪水的危害,又发展了以灌溉为主的水利建设。战国:李冰都江堰,郑国郑国渠(古代中国的水利工程的典范)。秦代:灵渠,沟通湘水、漓水汉代:关中农民创造“井渠”,至今还流行新疆吐鲁番;东汉王景治黄河隋代:大运河,沟通南北3、灌溉工具的发明曹魏时期:马钧发明脚踏翻车(见教材p5下面图片)隋唐五代时期:北方:立井水车提水灌溉工具 南方(长江流域):高转筒车引低处水灌溉高处农田;宋代:水转翻车用水力将灌溉用水提升到高田;明清时期:出现风力水车。3. 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战国以后)(1)生产规模: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2)所有制结构: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体,土地高度集中,地主通过地租剥削农民(3)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4)生产模式:铁犁牛耕,精耕细作。(5)经营方式:“男耕女织”(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6)生产目的:自给自足,缴纳赋税,少量用于交换。(7)地域水平:各地区、各民族农业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农业有鲜明的地域特征。规律性总结归纳:影响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不利因素:沉重的赋税和力役”“贫者无立锥之地”:土地兼并严重;国家分裂战乱、社会动荡;自然灾害;封建统治者的统治腐朽和黑暗。有利因素: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注意减轻农民的负担,鼓励农业的发展,如北魏到唐朝的均田制;水利工程的修建和灌溉工具的改进;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进步国家统一、政局稳定。二、古代中国手工业经济的发展:【课程标准】1、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2、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一)、家庭手工业和田庄手工业1、家庭手工业( 教材P10)地位:是个体小农户的副业,属于小农个体经济的组成部分,与小农业紧密结合;规模小、缺乏独立性。经济形式:男耕女织生产目的:主要满足自己的消费和缴纳国家赋税的需要。原料来源:大都是农户自己种植和采集所得。产品去向,大部分产品农户自己消费,小部分也有时流入市场特点:与小农业紧密结合,规模小、缺乏独立性;大部分产品和原料自给自足( 教材P10)2、田庄手工业出现的背景:由于土地的高度集中,汉代出现了好强地主控制下的田庄(即庄园)田庄的活动:农业活动:粮食作物、蔬菜、果木及染料作物的栽培,蚕桑作业,禽兽养殖,药材采集;手工业活动:酿造加工,纺织手工业,农具和兵器修造等。田庄的性质:是汉代豪强地主控制下的一种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田庄手工业实际上是豪强地主的家庭手工业。田庄手工业特点:在汉代豪强地主的田庄中进行,受豪强地主控制;经营规模相对较大;经营范围广;与农牧业结合;也是自然经济活动的主要内容 P10(二)“工官”和“匠户”:P111、“工官”制度(注释:“工官”:秦汉时期负责管理官营手工业的官署。) “ 工官”制度含义:从汉武帝时代开始推行的一项经营和管理手工业的制度。它将煮盐、冶铁、铸钱、炼铜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收归官办,由政府垄断,然后由中央所属的“工官”主办的皇家工场(如西汉长安城的“东西织室”和齐郡的 “三服官”),专门负责制造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的物品。这些手工业产品除皇帝赏赐外,百姓不得使用。 官营手工业特点:P11特殊行业的垄断性:盐铁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官办,政府垄断;服务对象的特殊性:皇家工场专门制造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物品,服务对象为帝王、贵族,范围小;技术工艺的高超性:规模很大,管理严格,制作工艺代表全国最高水平;不计成本的奢侈性、 各种行业的封闭性、劳动者缺少积极性。“工官”制度的利弊。利:它的制作工艺水平,代表了当时手工业技术水平的顶峰。弊:A、工场的经费由政府支出,造成政府的巨额财政支出,加重政府的财政负担。B、水准较高的手工业技术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技术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C、行业之间相互隔绝,技术工艺的传承是封闭的,新技术难以推广甚至导致失传。D、匠户世代承袭,没有人身自由,劳动创造性受到严重束缚2、匠户含 义中国古代从事手工业生产的专业人户,称作匠户。他们在官营手工业作坊中定期服役演变唐代已有工匠在官营手工业作坊内定期服役的制度宋代官府以强制方式役使匠户元代以后将工匠编入专门的户籍(即匠籍),专门机构管理,必须世代相袭,不得脱籍改业。影响方便统治者征调各类工匠;匠户没有人身自由,劳动创造受到严重束缚,妨碍其发展。中国古代手工业主要经营方式:家庭手工业 特点:与小农业紧密结合,是小农个体经济的组成部分,规模小、缺乏独立性;大部分产品和原料自给自足 P10田庄手工业 特点:在汉代豪强地主的田庄中进行,受豪强地主控制;经营规模相对较大;经营范围广;与农牧业结合;也是自然经济活动的主要内容 P10官营手工业 特点:盐铁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官办,政府垄断; 皇家工场专门制造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物品,服务对象为帝王、贵族,范围小。 规模很大,管理严格,制作工艺代表全国最高水平;生产不计成本,使国家财政支出大等 P11 私营(民营)手工业 特点:民间富人创办,面向市场生产民用产品,属于商品经济性质,后期出现雇工经营的手工工场即资本主义萌芽。(明中叶后超过官营占主导)三种主要经营形态的比较:经营形态管理方式产 品流通方式官营手工业政府直接经营、集中、大作坊武器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活用品不在市场流通民营手工业民间私人自主经营民间消费的产品在市场流通家庭手工业农户的副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的产品剩余部分出售()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概况1、古代纺织业的发展:P12-13新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已萌芽,原料最初为麻、葛,出现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商周时期:纺织业在经济生产中地位相当重要商代:甲骨文中有祭祀蚕神的内容 有专职官员指导蚕桑生产西周:称妇女的纺织生产为“妇工”,将从事纺织生产的人列为“国有六职”之一。汉代:纺织技术相当发达技术 花色品种多:说文解字中提到花色品种多达20多种 技艺水平高: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的素纱禅衣和起绒锦 远销海外:丝织品经过丝绸之路远销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中国被称为丝国 技术影响后世:唐宋时代的绒绣毯,元明时代的绒锦、织金绒、天鹅绒沿袭和发展汉代纺织技术而织成。唐代中期以后:官营纺织业规模大,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具体史实见教材P 12)宋代:棉花种植和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等地;丝织水平有新提高元代:黄道婆革新棉纺织工艺,棉布逐渐成为民众主要衣料明代: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纺织业兴起,苏州等地丝织业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标志:手工工场和雇佣劳动关系的出现)2、古代冶金业的发展:P13-14 冶铜业 新石器时代晚期:黄河流域已经出现小件铜器 商周时期:青铜铸器的繁盛时代商朝:青铜器产地分布广,规模大,技艺水平高(代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西周:青铜器作为礼制象征,代表权力秩序;铸造工艺水平很高冶铁业春秋战国:中国已知最早人工冶炼铁器、炼钢、淬火工艺汉代:铁业官营制度;用煤炭做冶铁燃料,供风形式出现革命性变化(自然通风到水力皮囊鼓风再到畜力鼓风,然后再到水力鼓风(东汉初,南阳太守杜诗发明的水排)南北朝:灌钢法北宋:有用煤冶铁的明确记载用媒冶铁的意义:提高炉温,加快冶炼进程,提高了冶铁业的生产效率。3、古代陶瓷业的发展: P15 原始时代:出现彩陶和黑陶(山东龙山文化遗址的蛋壳黑陶)由陶器过渡到瓷器阶段商中期:原始青瓷(釉陶)东汉晚期:制瓷技术成熟,出土青瓷器唐代:A、制瓷业成为独立生产部门; 青瓷: 越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B、形成两大瓷器体系 白瓷:邢窑、景德镇和大邑(提醒:注意相关诗歌) C、 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D 美术陶器唐三彩风行一时。 唐宋以来:名窑众多,遍布各地、五大名窑(河北:定窑;河南:钧窑 ;江西:景德镇窑;浙江:龙泉窑 ;陕西:耀州窑)的瓷器质量名闻天下。瓷器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商品,海上丝路也被称为“瓷路”清代:粉彩瓷器(康熙年间发明,雍正年间发展到登峰造极的水平。)4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起源较早,历史悠久,持续发展。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分工日益细密,到明清时期出现了工场手工业,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技术水平不断进步,长期领先世界。地区分布广泛,布局随经济重心南移相应变化古代手工业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还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广受欢迎和赞誉。(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课程标准】1、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2、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1、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1)“富商大贾周流天下”商运和商人:P17先秦时期商业的产生和初步发展:a、远古时代:出现早期商业(物物交换)b、商代:初步发展c、西周:交易频繁,出现骨贝和铜贝货币d、春秋战国:出现富足的巨商和繁荣的商业中心汉代:商运活跃,商人为追逐利润在各地往来奔波(“富商大贾周流天下”)。唐代:水陆商运发达(特点:水陆并重) : a、水运: 俞大娘航船(规模宏大,行程远、范围广、获利丰厚);海上丝绸之路; b、陆运:客舍、邸店、车坊等商运辅助性经营场所兴隆;陆上丝绸之路。宋元:a、 海外商运发展迅速,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重要来源之一,b、北宋益州出现纸币交子明清: 会馆和商帮,晋商和徽商最强大商帮是由来自同一地域的商人组成的商人组织。会馆是出现在京城、省城和大商埠的供同一地域商人停宿、储运、交际的重要场所。(2)“市”(市场)的发展:P18秦代:市律规定商品明码标价、当面付钱入容钱器汉代: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管理机构,有亭楼门墙 (只设在国家规定的大都市中的固定场所,并且交易时间固定在日中至日落前) 南北朝:草市形成,南齐设草市蔚管理特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远离城镇;位于交通便利的乡村;政府也实行行政管理。 意义:是对城市中官府控制的市是一种有益的补充,弥补了官市的不足; 到唐代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促进了乡村集市贸易的发展。唐代:草市作用十分显著,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夜市比较繁荣宋代:A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a 市分散于宅屋之间; b沿街列铺,形成商业街;c城郊和乡村也出现市。B 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视。 C 草市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措施。明清:商业区相当繁华。(3)商业都会(城市)的崛起:P19 战国:(商业城市兴起,多依靠政治中心)出现“市井”商业区汉代:全国性商业中心已经形成;长安、五都、五均官唐代:长安的市发展为店铺林立的常设商业区 大都会:北方长安、洛阳;南方扬州、杭州、湖州(反映经济重心南移)宋代:都市(汴京) 商业繁盛:沿街皆市、店铺林立,可沿街叫卖;夜市、晓市、庙会集市 清代:苏州和五大名镇(盛泽镇、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兴盛。(明清城市发展特点:江南工商业市镇兴盛)古代中国各个时代商业发展概貌的总结商业繁荣“市”的发展商业都会先秦商业城市开始兴起秦代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汉代乡村商业活跃,但没有专门市场。商运活跃,已开通海、陆丝绸之路有专门管理机构管理集中的贸易的市,长安设9市长安和“五都”(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以“市”为标志的全国商业中心形成;五均官南北朝草市形成,且由“草市尉”实行行政管理唐代水、陆商运发达(原因:政治上的统一,交通发达农业手工业繁荣;表现:俞大娘航船,客舍、邸店、车坊生意兴隆)草市发展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夜市繁荣。但市场活动范围和时间仍受官府严格控制长安的市发展为繁华的商业区;长安、洛阳、扬州(当时号称“雄富冠天下”)和杭州、湖州商业繁华宋元海外商运发展迅速(原因:宋代陆上丝路不通,元代国家统一;造船业发达,指南针已运用于航海;政府重视。)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税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北宋益州出现纸币交子首次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商业街形成,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的直接监管。有夜市、晓市和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汴京(开封)明清会馆、商帮的出现 (晋商、徽商势力最强)商业区繁华苏州(“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和五大名镇(盛泽镇、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2、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认识理解)国内贸易发达、海外贸易经历了由繁盛到衰落的过程商业市场形式多样。(史实:宋代出现市、庙会、草市、早市、夜市)商业交通发达,水陆商运兴盛,长途贩运发达;(史实:汉唐的海上和路上丝绸之路等) 自汉代以来,各朝代都出现不同数量规模的商业大都市(史实:汉代到明清的商业都市)。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商人社会地位地下。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连,相辅相成。商人群体活跃,明清时期出现了区域性商帮。商业经济作为农业经济的补充,发展艰难而曲折,未能在古代中国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也没有发展成为近代商品经济。起源早、历史悠久,经历了由自由发展到长期受压制的两大阶段。(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课程标准】1、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2、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1.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 P22(1)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2)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即小农经济) 统治者认为重农可以安定人心,保障国家安全和政治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3)表现:重农:劝课农桑,轻徭薄赋,奖励垦荒,兴修水利等抑商: 战国:商鞅变法和吕氏春秋提出西汉:a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b商人的赋税加倍;c汉武帝开始盐铁官营制度d商人入市籍,不得为官。唐代:市的设立和废止都由朝廷命令,所有的市由朝廷设立的官员管理,交易时间受限制;沿用汉代商人入市籍,不得为官的规定作用和影响(1)积极作用(古代社会的前期起积极作用为主): 经济上:有利于稳定农业人口,推动农业发展,从而巩固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 政治上:有利于安定人心和对农民的控制,进而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封建国家的政治稳定。(2)消极影响(古代社会的后期起消极作用为主):导致商人社会地位低下,实际上没有取得自由民的平等地位(直接影响)强化了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使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长期得不到发育(即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明清封建统治,使中国封建社会延续时间长,违背了历史潮流。2、工商业的管理措施:秦朝以法律条文严控经济生活(统一度量衡:标准必须一致、官员定期校正衡器;统一货币,通行秦半两钱) 汉唐 以行政手段控制商人和商业经营活动: A汉代:商人的赋税加倍; 汉武帝开始盐铁官营制度;规定商人入市籍,不得为官。B唐代:由朝廷设立的官员管理所有的市;限制贸易时间。以加重赋税(经济手段)控制私营工商业A主要商税:关津之税(即流通税)、市井之税(即营业税)B征税部门及职责:专门的税收部门征收,同时负责缉私,查办私贩茶盐等行为。影响:政府对市场和商人的严格管制,束缚了商业的自由发展; 历代王朝对工商业始终执行的严格的管理制度,抑制了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出现和生长,是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3.明清时期的海禁政策:P24(1)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2)表现:明朝维护朝贡贸易体制,禁止民间外贸(表现在:朱元璋多次颁布的“通番禁令”)清朝顺治年间:颁布“海禁令”和“迁海令”清朝乾隆22年后关闭江浙闽三海关,只准粤海关一口贸易。实质是将对外贸易置于官方控制之下,具有官方垄断性质。民间对外贸易仍然禁止。(3)原因:明清时期,西方殖民者在中国沿海的非法活动猖獗,明清统治者担心与外国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自然经济的绝对优势地位,具有封闭性,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中国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的延续清朝统治者盲目自大的观念。(4)影响:积极作用:在一定时期内,有利于防御外来侵略。消极影响:A。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B使中国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 C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4.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P25(1)发展条件(P25):根本原因:明清时期生产力的发展。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专业化商品化的发展(补充)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商品市场的扩大 自由劳动力市场的出现和发展(原因:明清时期国家对劳动者人身的控制有所松弛)(2)出现:时间:明代(中后期)地点:江南行业:丝织业表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产生。即雇工生产的手工工场出现。(3)发展:清朝(鸦片战争前),规模扩大、行业部门增多、地区范围扩大(史实见教材P25)(4)影响:经济上:冲击并侵蚀着传统的经济形态。 政治上 :封建专制制度走向衰落(资本主义萌芽瓦解着封建专制统治的经济基础) 思想上:冲击了传统的封建传统思想观念,产生了“工商皆本”主张和反封建的民主启蒙思想的思想。(必修3明清之际思想活跃的局面) 社会生活: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重视商业,追逐利润等)(5)缓慢原因:明清王朝抑制工商业和闭关锁国政策。自然经济根深蒂固:商人买田置地导致工商业缺乏扩大再生产资金、封建制度下的农民极端贫困,购买力底下等根本原因:落后的封建制度的阻碍。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特点:出现在少数行业和地区;发展缓慢,水平低,整个生产没能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基本上没有发展为近代机器大工业。(原因: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入侵。)总结归纳: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的特征1、历朝大都执行重农抑商政策。2、对经济生活的控制非常全面、具体、严密。3、实行禁奢侈的政策。 4、实行区域经济管理政策。明清时期中国和西方的比较:项目中国西方政治实行封建专制制度,封建专制统治空前强化, 发生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代议制逐步确立经济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开展工业革命,相继完成向工业化国家的转变思想文化文化专制,鄙薄科学技术,愚昧自大、固步自封启蒙运动兴起,思想解放对外关系闭关锁国政策疯狂对外殖民扩张结果: 愚昧自大、固步自封的清帝国与西方列强力量的对比迅速发生逆转,到19世纪初英国推行罪恶的鸦片贸易后,中国社会陷入深重的危机之中。

    注意事项

    本文(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专题一(11页).doc)为本站会员(1595****071)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