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题库(19页).doc

    • 资源ID:37073096       资源大小:211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题库(19页).doc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题库-第 19 页第五章 生物药剂学概述一 单项选择题2 药物的吸收过程是指A 药物在体外结构改变的过程 B 药物在体内受酶系统的作用而发生结构改变的过程C 是指药物体内经肾代谢的过程 D 是指药物以原型或代谢产物的形式排出体外的过程E 是指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体循环向其他组织的转运过程3 药物的分布过程是指A 药物在体外结构改变的过程 B 药物在体内受酶系统的作用而发生结构改变的过程C 是指药物体内经肾代谢的过程 D 是指药物以原型或代谢产物的形式排出体外的过程E 药物吸收后,通过细胞膜屏障向组织、器官或者体液进行转运的过程4 药物的代谢过程是指A 药物在体外结构改变的过程 B 药物在体内受酶系统的作用而发生结构改变的过程C 是指药物体内经肾代谢的过程 D 是指药物以原型或代谢产物的形式排出体外的过程E 药物向其他组织的转运过程5 药物的排泄过程是指A 是指药物体内经肾代谢的过程 B 是指药物以原型或代谢产物的形式排出体外的过程C 药物在体内受酶系统作用发生结构改变的过程 D 药物向其他组织的转运过程E 药物透过细胞膜进人体内的过程6 药物的消除过程是指A 是指药物在测量部位的不可逆消失的过程 B 是指药物消失 C 是指药物在体内的结构改变D 是指药物的排泄 E 是指体内测不到药物的问题7 化学结为决定疗效的观点A 是生物药剂学的基本观点B 该观点认为药物制剂的药理效应纯粹是由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决定的,是正确的观点C 该观点不正确,化学结构与疗效不一定相关 D 是片面的观点,剂型因素、生物学因素均可能影响疗效E 该观点认为制剂仅仅是一门调配和加工药物的学问,不影响疗效,因此是正确的【习题答案】一 单选题:1-7 DDEBBAD 三 论述题1. 生物药剂学中的剂型因素包括: (1) 药物的化学性质(2) 药物的物理性质(3) 药物的剂型及用药方法。(4) 制剂处方中所用的辅料的性质与用量。(5) 处方中药物的配伍及相互作用。(6) 制剂的工艺过程、操作条件及储运条件等。2生物药剂学中的生物因素主要包括: (1) 种族差异:是指不同的生物种类的差异,及不同人种的差异。(2) 性别差异3) 年龄差异。(4) 生理和病理条件的差异(5) 遗传因素:人体内参与药物代谢的各种酶活性的个体差异。第六章 口服药物的吸收一 名词解释二 单项选择题1. 下列成分不是细胞膜组成成分的是2. 下列属于生理因素的是3. 药物的主要吸收部位是4. 各类食物中,( )胃排空最快5. 根据Henderson-Hasselbalch 方程式求出,碱性药物的pKapH= A.lg(Ci/Cu) B.lg(Ci×Cu) C.lg(CiCu) D.lg(CiCu)6. 下列( )可影响药物的溶出速率7. 胞饮作用的特点是8.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与排泄的机制及过程的科学 C.主动转运是一些生命必须的物质和有机酸、碱等弱电解质的离子型等,借助载体或酶促 系统从低浓度区域向高浓度区域转运的过程 E.细胞膜可以主动变形而将某些物质摄入细胞内,称为胞饮9. 以下哪条不是被动扩散特征A. 不消耗能量 D.不需借助载体进行转运 10. 以下哪条不是主动转运的特征11. 以下哪条不是促进扩散的特征12. 关于胃肠道吸收下列哪些叙述是错误的 B.一些通过主动转运吸收的物质,饱腹服用吸收量增加 C.一般情况下,弱碱性药物在胃中容易吸收 D.当胃空速率增加时,多数药物吸收加快 E.脂溶性、非离子性药物容易透过细胞膜13. 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剂型因素不包括14. 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生理因素不包括15. 一般认为口服剂型中药物吸收速率的大致顺序 A.水溶液>混悬液>散剂>胶囊剂>片剂 B.水溶液>混悬液>胶囊剂>散剂>片剂 C.水溶液>散剂>混悬液>胶囊剂>片剂 D.混悬液>水溶液>散剂>胶囊剂>片剂 E.水溶液>混悬液>片剂>散剂>胶囊剂16. 对于同一种药物,吸收最快的剂型是17. 药物的溶出速率可用下列哪项表示 C.Ficks定律 18. 下列属于剂型因素的是 A. 药物的剂型及给药方法 B. 制剂处方与工艺 C. A、B均是 D. A、B均不是19. 可作为多肽类药物口服吸收部位的是20. 血流量可显著影响药物在( )的吸收速度21. 弱碱性药物奎宁的pKa=8.4,在小肠中(pH=7.0)解离型和未解离型的比为22. 多晶型中以( )有利于制剂的制备,因为其溶解度、稳定性较适宜 A.稳定型 B.亚稳定型 C.不稳定型 D.A、B、C均不是23. 下列属于生理因素的是24. 药物主动转运吸收的特异性部位是25. 消化道分泌液的pH一般能影响药物的( )吸收26. 在溶出为限速过程吸收中,溶解了的药物立即被吸收,即为( )状态27. 消化液中的( )能增加难溶药物的溶解度,从而影响药物的吸收28. 漏槽条件下,药物的溶出速度方程为29. 膜孔转运有利于( )药物的吸收30. 在溶媒化物中,药物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顺序为 A.水合物<有机溶媒化物<无水物 B.无水物<水合物<有机溶媒化物 C.有机溶媒化物<无水物<水合物 D.水合物<无水物<有机溶媒化物31. 淋巴系统对( )的吸收起着重要作用32. 弱酸性药物的溶出速度与pH大小的关系是33. pH-分配假说可用下面那个方程描述34. 某有机酸类药物在小肠中吸收良好,主要因为35. 用减少药物粒度的方法来改善吸收,仅在( )情况下有意义36. 如果药物溶液剂型比固体剂型好,则37. 以下关于氯霉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无味氯霉素有A、B、C三种晶型及无定型,其中A晶型为有效晶型 D.无味氯霉素无效晶型经水浴加热(87-89)熔融处理后可转变为有效晶型。38. 关于核黄素服用方法正确的是 A.核黄素是被动吸收,吸收部位是在胃部,应空腹服用 B.核黄素是主动转运,吸收部位在十二指肠,故应空腹服用,并饮大量水以利吸收完全 C.核黄素是主动转运,吸收部位在十二指肠,宜饭后服用,使药物缓慢通过吸收部位而吸收完全 D.核黄素是被动吸收,服用不拘形式 E.核黄素是被动吸收,吸收部位在小肠上部,应空腹服用39. 药物理化性质对于药物在为肠道的吸收影响显著,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B.具有多晶型的药物,一般其压稳定型有利于吸收 C.药物具有一定脂溶性,有利于吸收,但脂溶性不可过大 D.酸性药物在胃酸条件下有利于吸收;碱性药物在小肠碱性的条件下有利于药物的吸收40. 下列各种因素中除( )外,均能加快胃的排空41. 红霉素的生物有效性可因下述哪种因素而明显增加42. 下列有关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描述中那个是错误的 A.胃肠道分为三个主要部分:胃、小肠和大肠,而小肠是药物吸收的最主要部位 B.为肠道内的pH值从胃到大肠逐渐上升,通常是:胃 pH1-3(空腹偏低,约为1.2-1.8,进食后pH值上升到3),十二指肠pH5-6,空肠pH6-7,大肠pH7-8 E.弱碱性药物如麻黄碱、苯丙胺在十二指肠以下吸收较差43. 根据药物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以下哪项为型药物 A.高的溶解度,低的通透性 B.低的溶解度,高的通透性 C.高的溶解度,高的通透性 D.低的溶解度,低的通透性 44. 下列有关载体媒介转运的描述正确的是 A.逆浓度梯度转运 B.不需要载体参与 C.需要消耗能量 45. 下列有关胃排空与胃排空速率的描述错误的是A.胃内容物从胃幽门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为胃排空 B.胃空速率慢,药物在胃中停留时间延长,弱酸性药物的吸收会增加46. 下列有关溶出度参数的描述错误的有d表示药物从制剂中累积溶出63.2%所需要的时间 0表示溶出时的时滞47. 下列有关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相关内容的描述不恰当的有 B.型药物具有高通透性和高渗透性 C.型药物通透性是吸收的限速过程,与溶出速率没有相关性 D.剂量指数是描述水溶性药物的口服吸收参数,一般剂量指数越大,越有利于药物的吸收E.溶出指数是描述难溶性药物的重要参数,受剂型因素的影响,并与吸收分数F密切相关48 制备片剂时制备工艺对药物吸收的影响A 混合方法 B 包衣 C 制粒操作和颗粒 D压片时的压力 E 颗粒大小49 细胞膜的特点A 膜结构的对称性 B 膜的流动性及对称性C 膜的通透性 D 膜结构的稳定E 膜结构的流动性及不对称性50 下列哪些不是影响胃排空速率的因素A 食物的pH值 B 食物的类型 C 胃内容物的体积 D 药物 E 胃内容物的黏度55 全身作用的栓剂在直肠中最佳的用药部位在A 接近直肠上静脉 B 应距肛门口约2cm处 C 接近直肠下静脉 D 接近直肠上、中、下静脉 57 下列叙述中哪些不是主动转运的特点 A 逆浓度梯度 B 药物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转运,需要消耗能量 E 无饱和现象,但消耗能量C 需要有特定载体,在股两边来回穿梭,担负着转运任务 D 存在饱和现象,不消耗能量 60 不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因素是 A 药物的解离常数与脂溶性 B 药物从制剂中的溶出速度 C 药物的黏度 D 药物的旋光度 E 药物的晶型61 目前认为药物透入皮肤吸收的途径有 A 透过表皮进人真皮,吸收入血 B 通过毛囊 C 通过汗腺 D 通过皮脂腺 E 均可6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A 片剂中加人崩解剂的目的是促进片剂崩解,从而使吸收加快 B 崩解剂的用量与药物的溶出速度无关 C润滑剂大多为流水性和水不溶性物质,加入会影响药物崩解或溶出 D 减少药物粒径可加快溶出速率和吸收速率 E 活性炭对一些药物有很强的吸附作用,使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减少63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 A 静脉注射药物直接进人血管,注射结束时血药浓度最高 B 静脉注射起效快 C 静脉注射的容量一般小于50 ml D 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一般为水溶液,没有乳液 E 静脉注射不能用混悬液64 下列叙述错误的 A 植入剂一般植入皮下 B 皮内注射,只用于诊断与过敏实验,注射量在1ml左右 C 鞘内注射可用于克服血脑屏障 D 肌肉注射的容量一般为25ml其溶媒为水,复合溶媒或油 E 长效注射剂常是药物的油溶液或混悬剂66 反映难溶性固体药物吸收的体外指林主要是 A 溶出度 B 崩解时限 C 片重差异 D 含量 E 脆碎度67 一般注射液的pH值应为 A 3-8 B 3-10 C 4-9 D 5-10 E 4-1168 药物透皮吸收是指A 药物通过表皮到达深层组织 B 药物主要通过毛囊和皮脂腺到达体内 C 药物通过表皮在用药部位发挥作用 D 药物通过表皮,被毛细血管和淋巴吸收进人体循环的过程E 药物通过破损的皮肤,进人体内的过程70 栓剂质量评定中与生物利用度关系最密切的测定是 A 融变时限 B 重量差异 C 体外溶出试验 D 硬度测定 E 体内吸收试验71如果处方中选用口服硝酸甘油,就应选用较大剂量,因为 A 胃肠中吸收差 B 在肠中水解 C 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 D 首过效应明显 E 肠道细菌分解77 多数药物的吸收的机制是 A 逆浓度差进行的消耗能量过程 B 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C 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D 不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 E 有竞争转运现象的被动扩散过程85 奎宁在pKa值为8.4,其在哪个部位更易吸收 A 胃 B 小肠 C 胃和小肠 D 饱腹时胃中 E 空腹时胃中89 下列哪种因素不属于影响口服药物吸收的理化因素A 药物的脂溶性 B 药物的解离度 C 药物制成不同剂型 D 药物不同晶型 E 以上均正确90下列口服剂型中吸收最快的是 A 溶液剂 B 胶囊剂 C 混悬剂 D包衣剂 E 普通片剂92 影响胃排空速度的因素是, A 空腹与饱 B 肠道的蠕 C 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 D 药物的多晶体 E 以上均可93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 ( )。C.非解离型药物的比例由吸收部位pH 决定D.通常酸性药物在pH 低的胃中,碱性药物在pH 高的小肠中的未解离型药物量减少,吸收也减少,反之都增加94 反映难溶性固体药物吸收的体外指标主要是( )。97 给药过程中存在肝首过效应的给药途径是:( )。A. 口服给药 B. 静脉注射 C. 肌肉注射 D. 舌下给药二 单项选择题1-5:ADBAA 6-10:DAABD 11-15:DCEDA 16-20:CACCA 21-25:ABDAA 26-30:AAABD 31-35:CACDB 36-40:EACED 41-45: BEAED 46-47:ED 48-52 EEACD 53-57 BABEE 58-62 BADEB 63-67 DBBAC 68-72 DDEDB 73-77 BCEBD 78-82 DACBB 83-87 CBBCC 88-92 BCAAA 93-97 DACBA第七章 非口服给药吸收二 填空题1. 药物经肌内注射有吸收过程,一般 药物通过毛细血管壁直接扩散,水溶性药物中分子量 的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膜上的孔隙快速扩散进入毛细血管,分子量 的药物主要通过淋巴系统吸收。2. 体外评价药物经皮肤吸收速率可采用 或 扩散池。3. 为达到理想的肺部沉积效率,应控制药物粒子的大小,一般其与空气动力学粒径应介于 nm。4. 蛋白质多肽药物经黏膜吸收是近年研究的热点,主要非口服与注射途径包括 、 、 等。一 是非题1.× 2. 3. 4.× 5.×二 填空题1. 脂溶性,小,很大 2单室,双室 3µµm 4经鼻腔,经肺部,经直肠(经口腔黏膜等)第八章 药物的分布一 是非题1. 药物的分布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吸收进入血液后,由循环系统运送至体内各脏器组织的过程。分布速度往往比消除慢。2. 由于药物的理化性质及生理因素的差异,不同药物在体内具有不同的分布特性,但药物在体内分布是均匀的。 3药物从血液向组织器官分布的速度取决于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流速度和药物与组织器官的亲和力。4连续应用某药物,当药物从组织解脱入血的速度比进入组织的速度快时,组织中的药物浓度会逐渐升高而引起蓄积。5蛋白结合率越高,游离药物浓度越小。当存在饱和现象或竞争结合现象时,游离浓度变化不大,对于毒副作用较强的药物,不易发生用药安全问题。6药物体内分布主要决定于血液中游离型药物的浓度,其次与该药物和组织结合的程度有关。7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能降低药物的分布与消除速度,延长作用时间,并有减毒和保护机体的作用。8蛋白质大分子药物主要依赖淋巴系统转运,可使药物不通过肝从而避免首过作用。9胎盘屏障不同于血脑屏障。药物脂溶性越大,越难透过。 10将聚乙二醇(PEG)引入到微粒的表面,可提高微粒的亲水性和柔韧性,以使其易于被单核巨噬细胞识别和吞噬。二 单项选择题1. 药物和血浆蛋白结合的特点有2. 药物的表观分布容积是指3. 下列有关药物表观分布容积的叙述中,叙述正确的是 A.表观分布容积大,表明药物在血浆中浓度小 4. 药物与蛋白结合后5. 以下错误的是6.5-氟尿嘧啶不同乳剂给药后,转运进入淋巴的量依次为 型>W/O型>O/W型型>W/O/W型>O/W型型>W/O/W型>W/O型型>O/W型>W/O/W型7 体内细胞对微粒的作用及摄取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A.胞饮、吸附、膜间作用、膜孔转运 B.膜孔转运、吸附、融合、内吞 C.膜孔转运、胞饮、内吞 D.膜间作用、吸附、融合、内吞8 以下关于蛋白结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蛋白结合率越高,由于竞争结合现象,容易引起不良反应 B.药物与蛋白结合是不可逆过程,有饱和竞争结合现象 C.药物与蛋白结合后,可促进透过血脑屏障 D.蛋白结合率低的药物,由于竞争结合现象,容易引起不良反应9 以下关于药物向中枢神经系统转运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药物的亲脂性,药物的脂溶性越高,向脑内转运越慢 B.药物的亲脂性,药物的脂溶性越低,向脑内转运越慢 C.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结合率越高,越易向脑内转运 D.延长载要纳米粒在体内的循环时间,降低了药物向脑内转运的效率10.药物在体内从给药部位吸收进入血液后,由循环系统运送至体内各脏器组织的过程,该过程是A 吸收 B 分布 C 代谢 D 排泄 E 转运11.表观分布容积(V)的定义哪一个叙述是正确的A 药物在体内分布的真正容积 B 它的大小与药物的蛋白结合无关 C 它的大小与药物在组织蓄积无关D 它是指体内全部药物按血中浓度计算出的总容积 E 它代表血浆客积,具有生理意义12. 体内药物与血浆蛋白质结合的特点哪一个叙述不正确A 此种结合是可逆 B 能增加药物消除速度 C 是药物在血浆中的一种贮存形式D 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 E 减少药物表观分布容积13.下列剂型,哪一种向淋巴液转运少A 脂质体 B 微球 C 毫微粒 D 溶液剂 E 复合乳剂14. 下列哪种性质的哪一类药物易通过血脑屏障A 弱酸性药物 B 弱碱性药物 C 极性药物 D 水溶性药物 E 大分子药物15. 下列哪种药物容易通过血脑屏障A 硫喷妥 B 戊巴比妥钠 C 青霉素 D 布洛芬 E 氨苄青霉素16. 药物连续应用时,组织中的药物浓度有逐渐升高的趋势,这种现象称为A 吸收 B 分布 C 配置 D 消除 E 蓄积A 青霉素 B 伊文思蓝 C 吲哚美辛 D 乙醇 E磺胺嘧啶18. 药物的表观分布容积小于它们的真实分布容积,最有可能的原因是A 组织与药物有较强的结合 B 血浆蛋白与药物有较强的结合C 组织中的浓度高于血液中的浓度 D 药物消除过快 E 药物吸收不好19. 下列因素中哪个最可能不是影响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主要因素A 药物的理化性质 B 给药剂量 C 药物的代谢酶活性 D 性别差异 E 生理和病理状态20. 药物透过血脑屏障的主要机制是A 主动转运 B 促进扩散 C被动扩散 D胞饮作用 E 离子对转运21. 药物从毛细血管向末梢组织淋巴液的转在运速度依次为A 肝肠颈部皮肤肌肉 B 肌肉颈部皮肤肝肠 C 肠肝皮肤颈部肌肉D 肌肉肝皮肤颈部肠 E 肠肝颈部皮肤肌肉22. 药物从血液向胎盘转运的主要机制是A 主动转运 B 被动扩散 C 促进扩散 D 胞饮作用 E 离子对转运23. 下列组织中药物分布最慢的组织是A心 B 肝 C 脂肪 D 肌肉 E 肺24. 硫喷妥的麻醉作用持续时间很短是因为A 药物向血脑屏障的快速分布 B 药物代谢快 C 药物排泄快D 药物在脂肪组织中的分布 E 药物在肌肉组织中的分布25. 如何通过药剂学途径增加药物的淋巴转运A 制成片剂 B 制成胶囊剂 C 制成口服液 D 制成W0W型乳剂 E 制成气雾剂26. 脑组织对外来物质有选择地摄取的能力称为A 脑内转运 B 脑靶向性 C 血脑屏障 D 脂质屏障 E 血液一脑脊液屏障27. 下列成分中哪一种最可能不是红细胞的组成部分:A 血红蛋白 B 糖类 C 蛋白质 D 类脂 E 核酸28. 药物透过胎盘屏障类似于下列A 血脑屏障 B 肠初膜 C 红细胞膜 D 血管壁 E淋巴转运29. 药物与血浆蛋白的轻微改变(如变化率为1)最有可能影响A 药理作用强度 B 药物的代谢途径 C 药物的表观分布容积D 药物的生物半衰期 E 药物的作用部位四 填空题1.药物的分布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吸收进入血液后,由 运送至 的过程。2.某些药物连续应用中,常常由于药物从组织解脱入血的速度比进入组织的速度 ,导致组织中的药物有浓度逐渐上升的趋势,称为 。3.人血浆中主要有三种蛋白质与大多数药物结合有关, , 和 。 有关。分子量在 以上的大分子药物,经淋巴管转运的选择性倾向很强。5.药物向中枢神经的转运,主要取决于药物的 性,另外药物与 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血液-脑脊液间的药物分配。 µm的微粒,大部分聚集于网状内皮系统,被 摄取,这也是目前研究认为微粒系统在体内分布的主要途径。7.制备长循环微粒,可通过改善微粒的 、增加微粒表面的 及其 ,则可明显延长微粒在血循环中的半衰期。 作用,可延长 。9.药物与蛋白结合除了受药物的理化性质、给药剂量、药物与蛋白的亲和力及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外,还与 、 、和 等因素有关。10.分布容积是指假设在药物充分分布的前提下,体内 按血中同样浓度溶解时所需的体液 。一 是非题1.× 2.× 3. 4.× 5.× 6. 7. 8. 9.× 10.×10-14 BDBDB 15-19 AEBBC 20-24 BABCD 25-29 DCEAA四 填空题1.循环系统,各脏器组织。 2,慢,蓄积。 3,白蛋白,1-酸性糖蛋白,脂蛋白 4,分子量,50005,脂溶性,蛋白的结合率 6,7,肝和脾中的但和巨噬细胞 7,亲水性,柔韧性,空间位阻8,贮库,作用时间 9,动物种差,性别差异,生理和病理状态的差异 10,全部药量,总容积二 是非题1.药物发生结合反应的目的主要是增加水溶性,以利从体内排出。2.巴比妥类药物为酶诱导剂,可促进其自身的代谢。3替加氟为氟尿嘧啶的前药,其实替加氟本身就具有活性,在体内并不一定降解为氟尿嘧啶而发生作用。4.肝清除率ER=0.7表示仅有30%的药物经肝脏清除,70%的药物经肝脏进入体循环。三 单项选择题1 药物在体内发生化学结构上的变化,该过程是A 吸收 B 分布 C 代谢 D 排泄 E 转运2 药物在体内发生代谢的主要部位是A 胃肠道 B 肺脏 C 血脑屏障 D 肝脏 E 肾脏3 药物在肝脏的代谢主要以那种类型为主进行药物的生物转化A 氧化反应 B 还原反应 C 结合反应 D 水解反应 E 络合反应4 药物代谢通常分为两相反应,即第一相反应和第二相反应,属于第二相反应的是A 氧化反应 B 还原反应 C 结合反应 D 水解反应 E 分解反应5 药物的体内代谢大多属于酶系统催化反应,这些酶系统称为药酶。参与第1相反应的药酶主要是A 细胞色素P450 B磺酸化酶 C 环氧水合酶 D UDP一葡糖醛酸基转移酶 E 谷就甘肽一S转移酶9 药物的体内代谢大部分同于酶系统催化反应,这些药物代谢酶主要存在A 血浆 B 微粒体 C 线粒体 D 溶酶体 E 细胞浆10 参与第一相氨氧化反应的单胺氧化酶主要存在于A 血浆 B 微粒体 C 线粒体 D 溶酶体 E 细胞浆11 对于药物在消化道内的代谢,其中在消化道壁主要进行药物的A氧化反应 B 还原反应 C 结合巨应 D 水解反应 E 分解反应12 酒精或乙醇在吸收人体循环后,在药酶的作用下生成极性更强的代谢物,以排出体外,其中的主要药物代谢酶是 A 细胞色素P450 B 磺酸化酶 C 环氧水合酶 D UDP一葡糖醛酸基转移酶 E 醇醛脱氢酶13 主要发生氧化反应的药物有A 非那西丁 B 普鲁卡因 C 水杨酸胺 D 水台氯醛 E 二甲基亚砜14 主要发生还原反应的药物有A 非那西丁 B 巴比妥 C 安替比林 D 水合氯醛 E 硫喷妥钠15 主要发生水解区应的药物有A 非那西丁 B 普鲁卡因 C 安替比林 D 水含氯醛 E 硫喷妥钠16 苯丙胺氧化生成苯基丙酮反应的催化酶为A 单胺氧化酶 B 磷酸化酶 C 环氧水合酶 D LTDP 葡糖醛酸基转移 E 醇醛脱氢酶17 氯丙嗪氧化生成氨丙嗪亚砜反应的催化酶为A 细胞色素P450 B 磷酸化酶 C 环氧水合酶 D UDP 葡糖醛酸基转移酶 E 醇醛脱氢酶18 水合氨酸在体内代谢成三氯乙醇,其反应催化酶为A 细胞色素P450 B 还原化酶 C 环氧水合酶 D 乙酸化转移酶 E 单胺氧化酶19 葡萄糖醛酸结合反应的药物代谢酶为A 细胞色素P450 B 磷酸化酶 C 环氧水合酶 D LDP 葡糖醛酸基转移酶 E醇醛脱氢酶20 能够形成脂型葡萄糖醛酸苷的化合的中含有哪种基团A -OH B -NH2 C -SH D -C00H E -CH21 能够形成酸型葡萄糖醛酸苷的比合物中含有哪种基团A -OH B -NH2 C -SH D -COOH E -CH22 能够形成N型葡萄糖醛酸苷的化合物中含有哪种基团A -OH B -NH2 C -SH D -C00H E -CH23 硫酸酯是指硫酸结合的活性供体与哪种基团形成结合物A -O B -NH2 C -SH D -C00H E -CH24 氨基磺酸酯是指硫酸结合的活性供体与哪种基团形成结合物A -OH B -NH2 C -SH D -COOH E -CH25 硫酸结合反应的活性供体为A由硫酸根离子和三磷酸腺苷(ATP)反应生成3一三磷酸腺苷一5一磷酸硫酸酯 B 尿核昔二磷酸葡萄糖醛酸 C 乙酸辅酶A D 蛋氨酸 E 甘氨酸26 硫酸结合反应的催化酶为A 细胞色素P450 B磺酸转移酶 C 环氧水合酶 D UDP 葡糖醛酸基转移酶 E 醇醛脱氢酶27 甲基化反应的反应催化酶为A 细胞色素P450 B 还原化酶 C 水解酶 D 乙酸化转移酶 E 甲基转移酶28 给药途径和方法的不同而导致代谢过程的差异,主要相关因素为A 有无首过现象 B 有无肠肝循环 C 有无个体差异 D 有无酶诱导和酶抑制现象 E 有无饮食因素45 大鼠口服15mg/kg保泰松,次日的血药浓度为57g/ml,有66的大鼠出现胃溃疡,但连续给药2周后,血药浓度降至15g/ml,且没有副作用,这是因为A 保泰松在消化道的吸收达到饱和 B 保泰松是酶诱导剂,促进了本身的代谢C 保泰松是酶抑制剂,抑制了本身的代谢 D 肾脏对保泰松的排泄被促进了E 保泰松促进其自身向周围组织的转运47 药物在消化道的代谢也是相当普遍的,其中肠内细菌代谢是主要的代谢过程,它的代谢反应类型主要是A 氧化反应 B 还原反应 C 结合反应 D 水解反应 E 分解反应48 硫喷妥在体内的代谢路径主要为A 脱氨基化 B 脱硫氧化 C S-氧化 D 羟化 E S-烷基氧化49 偶氯化合物在体内的代谢路径主要为A 还原 B 脱硫氧化 C N-氧化 D 羟化 E 烷基氧化50 甘氨酸结合反应的主要结合基团为A-OH B -NH2 C -CH D -COOH E -CH1.药物代谢酶系主要有哪些?简述他们的作用。二 是非题 1 2 3× 4× 5×三 单选题1-5 CDACA 6-10 BBCBC 11-15 BEADB 16-20 AABDD 21-25 ABABA 26-30 BEAAB 31-35 ACACCC 36-40 BAEDA 41-45 CAEDB 46-50 CBBAD五 问答题1.药物代谢酶主要位于细胞的内质网、微粒体、胞液、溶酶体,以及核膜和胞浆膜中。药物代谢酶通常又可分为微粒体酶系和非微粒体酶系两大系。(1)微粒体药物代谢酶系:微粒体酶系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或其他细胞(如小肠粘膜、肾、肾上腺皮质细胞等)的内质网的亲脂性膜上。其中最重要的一族氧化酶,被称为肝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统或称单加氧酶。该酶系催化的氧化反应类型极为广泛,是药物体内代谢的主要途径。(2)非微粒体酶系:非微粒体酶在肝内和血浆、胎盘、肾、肠粘膜及其它组织中均有存在,在体内除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外的其他缩合,以及某些氧化、还原及水解(除酰胺键外)反应均为该酶系所催化。通常凡是结构类似于体内正常物质、脂溶性较小、水溶性较大的药物都由这组酶系代谢。第九章 药物排泄二 填空题1.机体最重要的排泄器官是-。 2.不同物质通过肾小球滤过膜的能力决定于被滤过物质的-和-。 3.肾小球滤过的结构基础是-,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是-。4.重吸收的主要部位在-,重吸收的方式包括-和-两种,重吸收的特点:-;-。 5肾单位由-和-两部分组成。+约有65%-70%是在-被重吸收的。7.测定其菊粉清除率,其值可以代表-。8.如果某种物质的血浆清除率等于-ml/min,表明该物质直径肾小球滤过,不被肾小管重吸收,也不被肾小管分泌。9.如果某种物质的血浆清除率大于125ml/min,表明该物质不仅经过肾小球滤过,还被-分泌。10.如果某种物质的血浆清除率小于125ml/min,表明该物质不仅经过肾小球滤过,还被肾小管-。11.大多数外源性物质(如药物)的重吸收主要是被动过程,其重吸收的程度取决于药物的-、-、-、-。 12.药物的肾排泄是-、-、-三者的综合结果。13.分子量在-左右的药物具有较大的胆汁排泄率。14.吸入麻醉剂、二甲亚砜以及某些代谢废气可随肺呼气排出,该类物质的共同特点是-、-。三 单项选择1药物在体内以原型不可逆消失的过程,该过程是A吸收 B分布 C代谢 D排泄 E转运2药物排泄的主要器官是A肝 B肺 C脾 D肾3药物除了肾排泄以外的最主要排泄途径是A胆汁 B汗腺 C唾液腺 D泪腺 E呼吸系统A青霉素 B链霉素 C菊粉 D葡萄糖 E乙醇5药物的脂溶性是影响下列哪一步骤的最重要因素A肾小球过滤 B肾小管分泌 C肾小管重吸收 D尿量 E尿液酸碱性A水杨酸 B葡萄糖 C四环素 D庆大霉素 E麻黄碱A肾排泄速度 B肾清除率 C肾清除力 D肾小管分泌 E肾小球过滤速度A肾小球过滤 B胆汁排泄 C重吸收 D肾小管分泌 E尿排泄过度A肾小球过滤 B胆汁排泄 C肾小管分泌 D肾小管重吸收 E药物从血液透析A肝的首过作用 B肝代谢 C肠肝循环 D胆汁排泄 E肠肝排泄A乙醚 B青霉素 C磺胺嘧啶 D二甲双胍 E扑热息痛A氯化钠 B青霉素 C链霉素 D乙醚 E格列苯脲13 药物在体内以原型不可逆消失的过程,该过程是A 吸收 B 分布 C 代谢 D 排泄 E 转运14 药物排泄的主要器官是A 肝 B 肺 C 脾 D 肺 E 肾15 药物除了肾排泄以外的最主要排泄途径是A 胆汁 B 汗腺 C 唾液腺 D泪腺 E呼吸系统16 可以用来测定肾小球滤过速度的药物是A 青霉素 B链霉素 C菊粉 D葡萄糖 E 乙醇17 药物的脂溶性是影响下列哪一步骤的最重要因素A 肾小球过滤 B 肾小管分泌 C 肾小管重吸收 D 尿量 E 尿液酸碱性18 酸化尿液可能对下列药物中的哪一种肾排泄不利A 水杨酸 B 葡萄糖 C 四环素 D 庆大霉素

    注意事项

    本文(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题库(19页).doc)为本站会员(1595****071)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