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防范侵害 保护自己》教学案例及反思(4页).doc
-
资源ID:37099249
资源大小:200.50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防范侵害 保护自己》教学案例及反思(4页).doc
-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防范侵害 保护自己教学案例及反思-第 3 页网络交往需要诚信吗 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防范侵害 保护自己教学案例及反思案例描述1案例发生的背景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教材第四单元第四课防范侵害 保护自己这一课的教学,通过系列情景体验、学生讨论,使学生体验自我保护的重要性,提高防范侵害、保护自己的意识,掌握保护自己的方法和技巧。我在组织该课教学时,出现了一段预料之外的小插曲。如今,很多中学生热衷于网上交友、与网友见面等,而网络侵害现象又屡见不鲜,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青少年警惕性不高、自我保护意识不强而引起的。针对这个情况,我在课前设计了一个案例“小兰的故事”,其大致内容是:“小兰”结识了一个非常投缘的新网友,他们无话不谈,小兰还把自己的真实情况都告诉了对方,并且独自一人与网友见面,结果遭到了侵害。当PPT把故事展示给学生之后,我组织学生就此进行讨论:“假如你是小兰,你会怎么做?”学生的讨论非常热烈,小插曲也由此产生。现将片段整理如下:2问题的出现一学生回答:“假如我是小兰,我交网友时只找认识的人,不去和陌生人交网友。”另一学生马上反驳:“我认为也可以和陌生人交网友,只是我不会像小兰一样把自己的真实情况都告诉他。”“那你会怎么做呢?”我趁机追问。“我会骗他,告诉他假的情况。”回答引来了一阵笑声。我仔细观察学生们的表情,发现他们似乎比较兴奋,其实也从某种程度上认可了他的回答。于是我又问道:“同学们平常上网的时候是讲真话还是讲假话?”“真话。”“假话。”“有时说真话,有时说假话!”学生们在下面七嘴八舌的回答。其中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会看情况而定,一般遇到熟人,比如同学聊天我就讲真话;如果是和陌生的网友聊天,我全部是骗他的。”他的回答得到了绝大部分学生的赞同,大家纷纷表示自己也将如此。看到这种情形,我觉得学生们的观点已有悖于道德,如不加以引导,对他们正确道德观的形成是不利的。于是我用比较重且缓慢的语调追问道:“同学们的意思就是赞成或者说提倡在网上讲假话喽?”此问题一出,原本还很热闹的教室立即陷入了沉默之中。我知道孩子们的心中正在进行一场“较量”:情感与道德的较量,为了提高警惕、保护自己,是否该丢掉诚信?我也不再说话,静静地等待着他们给我一个答案。3峰回路转终于有学生举手,我示意他可以说话,他说:“我觉得不管跟谁都不能讲假话,因为说谎是一种不诚信的行为。”对他的回答我不置可否,而是转向其他学生,问:“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有的表示认同,但也有不同意的。有个学生站起来问:“可是网上可能会有一些坏人,如果我们跟他讲真话,可能会对自己不利,那又怎么办呢?”“我不讲假话,并不是说我非要把自己的真实情况全部告诉对方。我们可以用一些巧妙的方式来回答。”第一个学生有点激动的陈述了自己的观点,并且还给大家举了个例子:当对方问住址时,可以含糊地回答说在浙江,而不用把具体地址全不说出来。这个回答给其他学生打开了思路,课堂又热闹起来,大家纷纷献计献策,争先恐后地列举网上交友、聊天时,如何既不失诚信又保护自己的小窍门。对学生们的回答进行简单点评之后,我又特别肯定了刚才说要讲诚信的那位学生,并再次强调:“网上交友我们并不反对,只是希望大家能够提高警惕,不要轻易地透露自己的真实信息;当然,我们也不提倡在网上讲假话,因为诚信是做人的基本道德。”课后反思尽管我对思想品德这门课程的名称的理解不是很准确,解释也不够到位,但既然有“品德”二字,我认为该课程对学生的“品质”和“道德”教育尤为重要。要求我们教师把它渗透到各个教学中去,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不忘德育。“防范侵害 保护自己”这一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看似都与诚信教育无关。但诚信作为人的基本道德素质,不论何时何地都不应放弃。尤其是针对青少年学生,我们更应该教育他们为人处事、与人交往时,要讲究诚信。在本课教学过程中,随着课堂讨论的深入,根据学生的反应,尤其是当我发现他们的思维和情感中出现了道德偏差,尽管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无关,但我认为还是很有必要来及时纠正和引导学生的诚信道德观。于是我抓住了这个机遇,潜移默化地给学生进行了一次简短而又深刻的诚信教育。当学生的道德和情感出现碰撞的一刹那,正是本节课的一个高潮,尽管这是一个沉默的高潮。那也许不到10秒钟的停顿,虽然表面呈现出“沉默”,其实学生的思维并未停顿,而且可以说是暗潮汹涌、思绪万千。此时的教师也不必多言,只管等着学生自己给自己一个答案。这个答案出现的过程,正是学生进行自我道德教育的过程。经过激烈的思想碰撞,学生深化了对诚信的认识,并且也逐步形成诚信做人的自觉性。这种自我教育显然要比教师刻意的进行德育效果要来得好。最后,教师只需做简单小结,帮助学生理清思绪。这个小插曲对我而言,可算是有双重收获:一方面,教育了学生在网上交友时要提高警惕,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另一方面,也从德育角度教育了学生要做一个诚信之人。尤其是后者,可谓是意外之得,我觉得类似于此的诚信教育,可借用杜甫的一句诗来概括:“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自然、和谐的氛围中完成“教学教育”双重任务,可谓事半功倍。